蒙古族服饰文化

合集下载

内蒙古赤峰地区蒙古族服饰

内蒙古赤峰地区蒙古族服饰

内蒙古赤峰地区蒙古族服饰内蒙古赤峰地区是蒙古族聚居的地方,蒙古族是内蒙古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与汉族、回族等共同构成了内蒙古的多民族融合文化。

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表现,体现出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内蒙古赤峰地区蒙古族服饰的情况。

内蒙古赤峰地区的蒙古族服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元大衣、云心、此瓦、忽职帽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是元大衣,它是蒙古族传统的正装,代表了蒙古族的贵族地位和草原民族的历史渊源。

元大衣是由蒙古族传统刺绣技艺绣制而成,采用羊毛和马毛作为原料。

衣服的领子和袖口通常是用豪华的狐狸皮装饰,颜色鲜艳而贵重。

这种衣物在蒙古族传统婚礼和节日等重要场合穿着,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款式和用途。

云心是蒙古族妇女常穿的一种上衣,是由丝绵和棉绸制成,并有精美的刺绣和装饰品。

云心的特点是上身贴身,下摆宽大,与传统的紧身褙子不同。

云心的领口和袖口常常用黄色或红色的绸缎装饰,使整个上衣更加鲜艳夺目。

此瓦是蒙古族男子穿的头饰,类似于汉族的帽子。

此瓦有不同的款式和种类,如尔鄂巴特过边此瓦、巴林左旗簪式此瓦等。

此瓦的颜色和形状因地域和族群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是蒙古族男子的标志。

除了这些传统服饰,蒙古族的日常服饰也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蒙古族的服饰也越来越多样化,更加注重时尚和个性。

蒙古族的服饰不仅在内蒙古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也对外地和国外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服饰的变化和发展能够更好地展示蒙古族的传统和现代生活方式。

蒙古族服饰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中的重要元素,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内蒙古赤峰地区蒙古族服饰

内蒙古赤峰地区蒙古族服饰

内蒙古赤峰地区蒙古族服饰内蒙古赤峰地区是蒙古族聚居地之一,这里的蒙古族同胞们生活在广袤的大草原之上,他们的生活和服饰受到草原文化的熏陶。

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蒙古族的民族风情和审美情趣,也承载着他们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本文将从蒙古族服饰的类型、特点、历史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蒙古族服饰的类型蒙古族的服饰主要分为男女两种,男性服饰包括长裤、长袍、马靴、腰带、斗篷等;女性服饰包括长袍、披肩、头巾、腰带、靴子等。

在不同的季节和场合,蒙古族的服饰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夏季,他们会穿着宽大的长裙和厚底的皮靴,以防止被草原上的高草和昆虫叮咬;而在冬季,则多穿厚实的皮袍和厚底的马靴,以抵御严寒。

蒙古族的服饰以及饰品多数以纯天然的原料制作,如羊毛、牛皮、鸟毛、珍珠、玛瑙等。

这些原料在他们的服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保证了服饰的保暖性和耐用性,也赋予了服饰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蒙古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它们通常呈现出简单、朴实、耐用的特点。

在服饰的设计和用料上,蒙古族人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追求朴实无华的风格。

他们善于利用大草原上的天然资源,将羊毛、牛皮等纤维原料巧妙地加工制成各种服饰,使之保暖、耐用又美观。

蒙古族的服饰还具有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图案。

他们喜欢使用鲜艳的红、黄、绿等颜色,这不仅符合了蒙古族人爱好鲜艳的审美趣味,也能在广袤的草原上吸引他人的目光。

蒙古族服饰上常常绣有各种图案和纹饰,这些图案往往是蒙古族生活和信仰的象征,如天马、永恒之轮、太阳十字等,使得服饰更加丰富多彩。

三、蒙古族服饰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蒙古族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蒙古帝国时期,当时的蒙古族人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服饰风格。

在那个时代,蒙古族人主要以皮裘和羊毛制成的服饰为主,外加金属饰品和珠宝,形成了独特的蒙古风格。

蒙古族的服饰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也体现了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他们的服饰通常以保暖为首要考虑,采用了很多天然的纤维和皮革原料,加上宽大的褶裥和斗篷,以适应草原上多变的气候。

蒙古族服饰文化

蒙古族服饰文化

蒙古民族服饰
蒙古民族服饰,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
成部分。从上古到蒙古汗国,从元、明、清到现在, 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蒙古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 产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吸收兄弟民 族服饰之精华,逐步完善和丰富自己传统服饰的种 类、款式风格、面料色彩、缝制工艺,创造了许多 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增添了灿 烂的光辉。
摔跤服
结语
从传统的蒙古族服饰到现今的蒙古族服饰经历 了一个漫长的变迁过程,而我认为元朝的蒙 古服饰对整个蒙古服饰变迁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经过短暂的元朝的发展是蒙古族服饰 达到古代时期的鼎盛阶段,而现今的蒙古族 服饰仍然看到那一袭远去的风采。
8、元代时期
此时期蒙古族男子以
蒙古装束为主,汉族 男子以长袍为主。
贵族女子服饰受汉族
元 代 贵 族 服 饰
文化影响以宽袍长冠 为特色,平民女子仍 旧以短儒长裙为主要 装束。
元 代 平 民 服 饰
元代蒙古族服饰
元代蒙古族男女服饰 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样式较辽
代的稍大。男子的公服多从汉族习俗,“制以罗,大袖, 盘领,右衽”。其职位级别,在服装的颜色及纹样上表示。 公服之冠,皆用幞头,制以漆纱,展其双脚。平日燕服, 多穿窄袖袍。地位低下的侍从仆役,常在常服之外,罩一 件短袖衫子,妇女也有这种习俗。袍服的形制,除辽金通 用者外,还有一种样式,为圆领,紧袖,下摆宽大,折有 密裥。另在腰部缝以辫线制成的宽阔围腰,有的还钉有钮 扣,俗称“辫线袄子”,或称“腰线袄子”。左、中图为 扎巾、穿袍服、围腰的侍卫;右图为戴幞头、穿袍服、着 革靴的侍卫。
主讲人:萨仁其木格
学号:P101612699
班级:2010级历史学2班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萨满服饰研究》范文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萨满服饰研究》范文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萨满服饰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情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蒙古族萨满服饰作为该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地区蒙古族萨满服饰的深入研究,探讨其文化内涵、制作工艺、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问题,以期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蒙古族萨满服饰的历史渊源蒙古族萨满服饰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蒙古族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

在古代,萨满教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萨满作为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中介,其服饰也成为了表达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的重要符号。

随着历史的演变,蒙古族萨满服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该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

三、蒙古族萨满服饰的文化内涵蒙古族萨满服饰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其中包括了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首先,萨满服饰是蒙古族人民宗教信仰的体现,其设计、制作和穿着都有严格的规范和仪式。

其次,萨满服饰也是蒙古族人民审美观念的体现,其独特的造型、色彩和图案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此外,萨满服饰还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是该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蒙古族萨满服饰的制作工艺蒙古族萨满服饰的制作工艺复杂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精细的加工。

首先,选材上要选用高质量的皮革、绸缎等材料,经过裁剪、缝制、刺绣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其中,刺绣是萨满服饰制作中最为重要的工艺之一,需要运用多种针法和技巧进行精细的绣制。

此外,萨满服饰的造型和图案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才能完成。

五、内蒙古地区蒙古族萨满服饰的传承与保护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文化交流的加强,蒙古族萨满服饰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蒙古族萨满服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蒙古族服饰特点简介

蒙古族服饰特点简介

蒙古族服饰特点简介
一、造型古朴、大气。

蒙古族服饰采用半紧身式剪裁,强调修身、宽松,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柔韧性和刚毅特质。

同时,蒙古族服饰的设计细
节也十分考究,如巧妙处理了袖口和领口,利用流线型、斜线型等面料的
布局,营造出流畅、动感的视觉效果。

二、色彩鲜艳、富有民族风格。

蒙古族服饰的颜色以鲜艳、明快为主,常用的颜色有红、黄、白、蓝等,还常用绿、青等清新颜色设计,呈现出
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视觉效果。

三、装饰花纹独特、富于变化。

蒙古族服饰的花纹非常精美,常使用
抽象的线条、几何图案和自然景观等元素,在拼接中让花纹错落有致地呈现。

这些花纹不仅富于变化,而且流畅柔美,为蒙古族服饰增加了浓重的
异域风情。

四、配饰独具特色。

蒙古族服饰的配饰非常独特,如宽广的带子、亮
闪闪的铜制钩子、宝石镶嵌的耳环等,使整个服装更加华美、威严和古朴。

五、富有草原风情。

蒙古族服饰的设计理念和风格融合了草原文化元素,如采用马奶制作的马奶酒袋、以马皮作为服装的材料等,蕴含着朴实、自然的草原风情,让人感受到蒙古族这个民族的深厚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
化气息。

以上是蒙古族服饰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在蒙古族服饰的设计、制作
和穿着中突出体现,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多
样性的重要体现之一。

蒙古族服饰文化特点定稿版

蒙古族服饰文化特点定稿版

蒙古族服饰文化特点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我的研究报告研究问题:为什么各个名族的衣服是不同的,男女服饰有什么特点?研究的过程:1.观看各种关于少数名族的文化材料。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名族的服装。

研究成果:蒙古族: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

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季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

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

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

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

蒙古族钟爱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

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

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保安族:保安族男子平时穿白布衫,青布坎肩,黑、蓝、灰色长裤,头戴布制黑、白色圆顶小帽;喜庆节日喜欢穿翻领、大襟、镶边的黑色条绒长袍,腰束15尺长的彩色长带,头戴礼帽,足蹬牛皮长筒靴;冬天穿褐色翻领皮袄。

妇女穿大襟袄、坎肩,多以灯芯绒为原料,喜紫红色、绿色等艳丽的色彩,并镶有花边;一般要戴盖头,姑娘戴绿的,少妇戴黑的,老妇戴白的;少女平日梳长辫,戴彩色纱巾,节日戴红、绿色礼帽。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引以为自豪的手工艺品,也是最具特色的佩饰,同时还是表达男女爱情的信物和馈赠亲友的礼品。

其工艺精巧,外形美观,锋利耐用。

哈尼族:哈尼族崇尚黑色,擅长用蓝靛染布,男子穿对襟上衣和长裤,用青布或白布包头。

女子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红河等地妇女上穿右襟圆领上衣,下着长裤;墨江等地妇女上衣外套一披肩。

下穿及膝短裤,打绑腿;版纳和澜沧一带妇女穿短裙,打护脚,也有着长筒裙或褶裙的。

盛行银饰,无论纽扣、耳环、项圈、手镯和胸饰,皆用银制。

衣襟、袖口、裤脚、腰带等服饰上,多有镶嵌的彩色花边和刺绣的花纹图案。

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服饰文化。

保护和传承蒙古族服饰文化对于维护和弘扬民族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保护与传承措施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对蒙古族服饰文化进行探讨。

蒙古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游牧民族,他们的服饰文化凝结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宗教信仰。

在历史上,蒙古族服饰不仅是一种外衣,更是身份的象征和文化的载体。

传统蒙古族服饰主要分为男女两种。

男性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蒙古袋、镶边袍、靴子、长袍等。

蒙古袋是蒙古族男性常见的腰包,它可以装一些小物件。

镶边袍是重要的上衣,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颜色和花纹。

靴子是蒙古族男性的主要鞋类,它可以保护脚部不受寒冷和刺伤。

长袍是蒙古族男性穿在外面的衣物,它通常是黑色或暗色,上面还有各种纹样。

女性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蒙古裙、胸带、披肩、头巾等。

蒙古裙是蒙古族女性常见的裙子,它是一件长长的裙子,上面还有各种花纹和装饰物。

胸带是蒙古族女性的主要饰品,它通常是用银子或镀金制成的,上面还有各种图案和雕刻。

披肩是女性经常携带的一种保暖用品,它是一块布料,可以披在肩膀上,防止寒冷和风。

保护和传承蒙古族服饰文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需要加强对蒙古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和记录。

通过详尽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全面了解蒙古族服饰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需要加强对蒙古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蒙古族服饰中蕴含着丰富的手工艺技术,如刺绣、编织等,这些技术需要通过专业的培训和传承才能得以保留和发展。

还需要加强对蒙古族服饰的设计和推广。

通过创新设计和宣传推广,可以使蒙古族服饰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未来,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由于现代化的影响和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变化,蒙古族服饰逐渐失去了在民众中的传统地位,需要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和传承工作。

需要加强对蒙古族服饰的商业化开发和推广。

通过商业化开发,可以为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传承提供经济支持和市场推广。

内蒙古赤峰地区蒙古族服饰

内蒙古赤峰地区蒙古族服饰

内蒙古赤峰地区蒙古族服饰内蒙古赤峰地区是蒙古族聚居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蒙古族人口众多,他们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

蒙古族服饰以自然色彩和民族特色为主,其服饰的款式、花纹和装饰物多样多变,体现出蒙古族独特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蒙古族的服饰主要由头饰、上衣、裤子、鞋子等组成。

头饰是蒙古族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男性头饰以蓝色衬布为主,有白、黑、红、黄等颜色的配饰。

女性则以红色、绿色、蓝色为主。

男性头饰上常有犄角与钱币装饰,以显示男子的威武;女性头饰多为以布料做成的帽子,上面装饰着各种花纹和珠子,非常华丽。

上衣分男女,男性上衣一般为短袖蓝色上衣,女性则是长袖红色上衣。

男女上衣的样式都相对宽松,以便于骑马、打猎等活动。

男性上衣的样式以右侧向左侧开衩为主,这是为了方便骑马时披风飞舞。

而女性上衣则多用绣花装饰,有时还会在袖口和领口处加上流苏,更显得娇美而优雅。

裤子是蒙古族男女常穿的下装,男性常穿蓝色紧身或宽松的长裤,女性则常穿宽大的裤子,以方便活动。

裤子的式样很多,有直筒裤、裤脚收紧的骑裤等。

蒙古族的裤子一般以大方的颜色为主,也有草绿色、大红色等鲜艳的颜色,既符合民族特色,又能表现出蒙古族人民勇敢、豪迈的个性。

蒙古族的鞋子主要分为皮靴和布鞋两种。

男子通常穿皮靴,而女子则以布鞋为主。

皮靴的款式多样,有高筒和膝上筒两种。

布鞋则以舒适、实用为主,有时候还会绣上一些花纹,使其更加美观。

蒙古族服饰还有一些常见的装饰物,如带有银质品和宝石的胸饰、耳环、戒指等。

这些装饰物通常是由红色、绿色、蓝色等亮丽的宝石长串而成,非常华丽。

蒙古族人民认为这些装饰物能够保佑自己平安、富足和幸福。

蒙古族的服饰文化既保留了其传统的风格和工艺,又不断吸取了现代时尚的元素,使得蒙古族服饰更加丰富多样、富有个性化。

蒙古族人民通过服饰表达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文化品味,也传承着蒙古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蒙古族 服饰 特点 文化

内容提要: 各民族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蒙古族服饰有着

浓厚的草原风格和适合游牧生活的基本款式。从其构成来讲,有帽子、袍子、坎肩、汗褟子、腰带、裤子、套裤、靴子、鞋等。这些服饰“构件”,由于穿着者的身份地位、性别年龄、职业分工以及环境季节的不同,就像草原上盛开的鲜花一样,独领风骚,各具特色。但蒙古服饰也像草原上的鲜花,顺应北方气候,扎根于温馨的土地——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其中,男装倾向于浑然大气,女装呈现为精美丽。加之,五彩缤纷的佩饰,蒙古族服饰总体上表现为自由大方而不缺细琢精雕的沉稳风格。 蒙古族是一个具有古老传统的民族。他继承了亚洲草原几千年来的游牧文明传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等民族的服饰文化影响。公元1206年,铁木真用武力统一蒙古高原的游牧部族,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从此,蒙古高原上出现了一个地域性统一共同体——蒙古族。 广袤的草原,无垠的天空,辽阔的北方大地造就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服饰。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民族形象的标志,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缩影。 蒙古族服饰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服饰具体包括长袍、腰带、靴子、帽子、首饰等。由于环境的差异,形成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如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乌珠穆沁、苏尼特、察哈尔、鄂尔多斯、乌拉特、土尔邑特、和硕特等数十种服饰。2004年“蒙古服饰艺术”被文化部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40个试点项目之一。 蒙古族长袍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男袍一般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春秋时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则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 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的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带披肩帽,女带翻檐尖顶帽。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男子的颜色多为蓝、黑褐色,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佩刀、火镰、烟盒等饰物。 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 蒙古摔跤服也是蒙古族重要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服饰因其部落不同,又呈现出不同的服饰装束,即使同一部落,也往往因为居住地域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各有千秋。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 如果没有深入地了解蒙古族服饰,它看上去就只是一件衣服,当你对蒙古服饰进行过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后,你会发现,蒙古族服饰文化内涵深厚,吸纳大自然,同时也反映大自然,它每一个角度和方面都凝聚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明锐说。 蒙古族特别的偏爱鲜艳、光亮的颜色,这些色彩都使人感到色调明朗、身心欢娱。蒙古族又崇尚白色、天蓝色这样一些纯净、明快的色彩。蓝天白云,绿草红衣,一种天然的和谐。另外,从蒙古民族服饰的款式看,褒衣博带,即能体现人体的曲线美,又能体现蒙古牧人宽厚大度、粗犷坦荡的性格。 由于军事上的胜利和版图的扩展,欧亚两洲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云集蒙古地区,这在客观上为蒙古族服饰的发展变化提供了物质材料,达到了“他们的日常服饰都镶以宝石,刺以金镂”(《世界征服者史》作者志费尼所言)程度。大蒙古国和元朝是对亚洲草原几千年的游牧文明进行规范,并把它提高到封建制高度的创新时期。因此在服饰领域也不例外,规定了很多制度,如蒙哥汗于1252年、忽必烈汗于1275年都颁布了法令。其中包括官场礼服——质孙服的穿着规定以外,从皇帝到百姓,在什么场合、什么地点穿着什么样的服饰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1368年,元朝统治者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蒙古社会进入了一个动荡而变化多端的“北元”历史时期。北元政权同明朝政府打打和和的同时到了阿勒坦汗时期与中原建立了固定的商贸关系,土默特和东部出现了农业种植区,部分蒙古人改变了游牧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全面引进西藏佛教,蒙古人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这两件大事在表达审美意识的服饰文化中得到了体现。北元晚期在蒙古服饰中出现的另一个较大变化是各个部落服饰开始形成,这与蒙古故土上存在的“六万户”行政制度及其相对稳定的区域游牧方式有关。 近、现代的蒙古服饰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三种变化。从明末开始逐渐形成,而到清朝中期基本定型的农、牧混合型生活方式成为了部分蒙古人的谋生手段。传统的长袍、大靴子显然不适合农业生产,于是产生了有所保留蒙古传统风格的新型“三段式”服饰——上衣、裤子和鞋。清朝末年,随着满清统治的结束和蒙古封建势力的衰弱,服饰等级趋于消亡,贵族和庶民服饰之间开始相互融合。除此之外,西方工业文明渗透到蒙古地区,上个世纪20年代,蒙古知识分子就开始穿着西服革履。 各民族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蒙古族服饰有着浓厚的草原风格和适合游牧生活的基本款式。从其构成来讲,有帽子、袍子、坎肩、汗褟子、腰带、裤子、套裤、靴子、鞋等。这些服饰“构件”,由于穿着者的身份地位、性别年龄、职业分工以及环境季节的不同,就像草原上盛开的鲜花一样,独领风骚,各具特色。但蒙古服饰也像草原上的鲜花,顺应北方气候,扎根于温馨的土地——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其中,男装倾向于浑然大气,女装呈现为精美丽。加之,五彩缤纷的佩饰,蒙古族服饰总体上表现为自由大方而不缺细琢精雕的沉稳风格。 有关蒙古服饰方面的历史文献颇为丰富。《蒙鞑备录》(1221年)、《黑鞑事略》(1237年)、《柏朗嘉宾蒙古行纪》(1245~1247年)、《鲁布鲁克东行纪》(1253—1255年)、《史集》、《世界征服者史》、《元史·舆服志》、《蒙古及蒙古人》(1892—1893年入《蒙古饰物》、《中国古代服饰史》等中外的经典著作都程度不同地介绍或分析了蒙古人的服饰文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内蒙古各旗县的地方志陆续出版(约80多部),加之各种刊物上发表的介绍性文章(约200多篇),蒙古族服饰文化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已经初具规模。值得一提的是,蒙古国已故学者哈·宁布先生于1993~1994年,在《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刊发的《蒙古服装史》和内蒙古已故学者普日莱桑布编著的《蒙古族服饰文化》(辽宁民族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蒙文)是这个时期介绍和研究蒙古服饰方面的拳头性产品。此书是在上述两部专著的基础上重新编著的,并且部分引用了书中提供的黑白图。蒙古服饰的汉语名称以内蒙古自治区民委主持编写的蒙汉合璧插图简写本《蒙古民族服饰》(内蒙古科技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中的术语为标准,也采用了部分照片。 极具民族和地区特色的蒙古服饰是内蒙古草原风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服饰与草原自然环境,牧区社会生活组合成为一道靓丽的景观,向国内外游客展示了蒙古民族的风俗和民情。草原风情旅游业,把蒙古服饰做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在考察中仍然发现蒙古服饰时装化,舞台化、趋同化等现象十分严重。文化上的深层挖掘不够,各地区各部落服饰的开发不够等诸多缺陷。 丰富性是蒙古服饰的第一大特点,蒙古人生存的蒙古高原地区的冬季慢长而寒冷,人们不仅使用各种面料而且还需要用各种贵重的皮毛来制做衣服,再加蒙古民族居信的地域辽阔多样和部落众多。因此蒙古服饰以其种类、数量之分,而在国内外各民族中算得上丰富多彩的一族。豪华性是蒙古服饰的又一大特点。蒙古民族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游牧经济,人们把好多财产转变成金银珠宝以服饰的形成随身携带在身上,因此蒙古服饰显得珠光宝气,十分豪华。尤其由游牧文化的开放性特点决定,蒙古服饰极为华贵张扬。文化性是蒙古服饰的又一大特点,以蒙古帽为例,帽顶子象征一个人的气质或朝气,帽缨子象一个人的兴旺与发达,帽檐象征一个人的气运的升腾和飞黄,帽子后边的飘带象征着为主人招唤福气。以蒙古袍为例,白色标志纯洁和吉祥,红色标志温暖和热情,蓝色标志辽阔和雄伟,绿色标志繁衍和生息,黄色标志灿烂和崇高。因此蒙古服饰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也极为丰富。蒙古服饰的功能性特点也十分突出,以蒙古袍为例,具有多功能性特点,白天可以穿着,晚上可以当被子盖,而且穿着快速方便和完全适应马背生活的要求。以腰带为例,同样具有多功能性特点,使蒙古袍紧贴人身起保暖作用,而且保护骑马人的内脏不受颠簸,还可以在腰带悬挂刀剑,弓箭、火镰等物件,便于游牧和征战中随时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