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复习思考190题

方剂学复习思考190题
方剂学复习思考190题

方剂学复习思考190题

整理https://www.360docs.net/doc/e01024972.html,/

总论

1.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2.何谓治则?何谓治法?二者有何区别?你是如何认识的?

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理解?

4.试述八法的概念、理论根据、治疗作用、适用范围和应用注意事项。

5.何谓七方?你认为“七方”的实质是什么?

6.方剂组成的原则是什么?其具体涵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7.为什么说君药是方剂中不可或少的主药?临证遣药组方时选择和确定君药应注意什么?

8.临证运用方剂为什么要有变化?常用的变化形式有哪些?各种变化的前提是什么?变化对方剂的功用、主治有何影响?

9.剂型与治疗有何关系?简述汤、丸(丹)、散、膏、酒等常用剂型的临床特点。

10.煎服方法与方剂的疗效有何关系?扼要叙述方剂用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解表剂

11.试述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2.麻黄汤证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13.麻黄汤中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平喘,方中为什么还辅以桂枝,佐用杏仁?

14.桂枝汤证的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方中桂枝、芍药相配意义何在?

15.桂枝汤发汗作用没有麻黄汤强,为什么甘草反较麻黄汤中用量加倍?

16.小青龙汤证的特征是什幺?其方药配伍有何特点?临床应用时须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需酌加石膏?

17.九味羌活汤主治什么证候?方中为什么配伍生地和黄芩?

18.银翘散为辛凉平剂,为什么配伍辛温的荆芥、豆豉?这样配伍应注意什么?

19.银翘散与桑菊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有何不同?

20.麻杏甘石汤的功用和主治有何特点?临证调整麻黄与石膏的配伍用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试从理论上作出解释。

21.联系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三方间的主治证和配伍变化,指出麻黄与桂枝,麻黄、桂枝与石膏,麻黄与石膏同用对方剂功用的影响。

22.竹叶柳蒡汤主治麻疹透发不畅,内热郁甚而致的,喘咳、烦闷燥乱、咽喉肿痛等证,为什么方中用辛温燥烈的西河柳为君?本方配伍有何特点?

23.败毒散的主证是什么?方中配伍人参的意义何在?其配伍用量应如何掌握?

24.败毒散为什么可用治外邪陷里所致之痢疾?何种痢疾不可用?

25.为什么阳虚不能作汗?助阳益气解表剂中解表药和助阳益气药应如何配伍?

26.再造散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为什么方中不用麻黄,而用桂枝、黄芪?煎加炒芍药一撮的意义何在?

27.滋阴解表剂适用于什么证候?应用时需注意什幺?试以加减萎蕤汤为例说明之。

第二章泻下剂

28.试述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原则及应用注意事项。

29.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都治热结里实证,其主治证各有何特点?三方药味组成、用量及煎服方法上有何异同?为什么?

30.试述温下剂的适应证候及其配伍规律。

31.试分析大黄在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麻子仁丸中的配伍意义?

32.温脾汤中有大黄,为什么是温下剂?

33.舟车丸临证使用的指征是什么?

34.试分析十枣汤、舟车丸在组成、功效、主治、服法、禁忌等方面的异同。

35.在什么情况下泻下剂中可以配伍补益药?会不会留邪?为什么?

36.黄龙汤与新加黄龙汤主治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二方配伍各有何特点?黄龙汤煎加一撮桔梗的意义何在?

37.增液承气汤与新加黄龙汤的立法、组方有何异同?如何区别应用?

第三章和解剂

38.邪在少阳为什么要用和解法?和解少阳的方剂为什么可用治疟疾?

39.小柴胡汤的主证特征是什么?试从理论上分析柴,芩并用以及配伍人参的意义。

40.蒿芩清胆汤适用于什么证候?临床应用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41.试比较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的组成、功用及适用证候之异同。

42.试分析四逆散的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43.试分析逍遥散证的病机,井说明方中为什么柴胡、当归、芍药为主要药物?在临床运用中如何变化其组成和药量?(限于原方及两个附方的范围).

44.试分析柴胡疏肝散与逍遥散的配伍意义、功用和主治证候之异同。

45.试分析痛泻要方的主证病机及方药配伍的意义。

46.试分析半夏泻心汤的主证病机及方药配伍意义。

47.三泻心汤为何都以辛开苦降、补泻并用为配伍原则,而具体方药及用量又不完全相同?

第四章清热剂

48.清热剂适用于哪些证候?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

49.临证适用白虎汤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需加人参?

50.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在组成、配伍、功用及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51.邪热入营有何临床特征?清营汤中配伍清气分的银花、连翘的意义何在?

52.犀角地黄汤主治热入血分,迫血妄行之证,为何用凉血行瘀的赤芍、丹皮?

53.凉膈散的主证有何特征?方中配伍调胃承气汤的意义何在?

54.普济消毒饮何以能治大头瘟?为何以黄芩、黄连为主要药物?

55.清瘟败毒饮治“气血两燔”证,为何以石膏为主药?大中小剂的使用应如何掌握?

56.龙胆泻肝汤主治什么证候?方中配伍泽泻、车前子、木通和当归、生地的意义?

57.左金丸治肝经实火,为何用辛热的吴茱萸?

58.泻白散清泻肺热,为何配用甘草、粳米?

59.清胃散中配用升麻、泻黄散中配用防风的意义何在?

60,昔济消毒饮、清胃散、泻黄散都应用了“火郁发之”的原则,但具体用药又有所不同,区别何在?为什么?

61.玉女煎既以辛甘大寒的石膏清热为主,同时又配伍大量滋阴药,其理何在?请结合本方主治证候特点作扼要分析。

62.白头翁汤和芍药汤均为治痢之剂,其方药配伍有何区别?所主证候有何不同?

63.青蒿鳖甲汤的主证有何特征?方中青蒿、鳖甲同用的意义何在?

64.当归六黄汤何以能止盗汗?其方药配伍有何特点?

第五章祛暑剂

65.新加香薷饮中为何配伍辛温之品?本方与香薷散有何异同?临证如何区别使用?

66.王氏和李氏清暑益气汤二方在组成、功用、主治上有何异同?

第六章温里剂

67.试述温里剂的概念、分类、适应范围、配伍原则及应用注意事项。

68.小建中汤的主治证候是什么?方药配伍有何特点?与桂枝汤有何区别?

69.试比较大、小建中汤的组成、功用及适应证候之异同。

70.回阳救逆法适用于什么证候?其用药配伍规律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需加用反佐药?为什么常以猪胆汁、人尿为之反佐?

71.四逆汤中甘草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72.回阳救急汤的主证有何特征?方中配伍五味子及“临服入麝香三厘”的意义何在?

73.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都治“四逆”,为何立法、方药各不相同?试从病因病机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74.黄芪桂枝五物汤与桂枝汤的方药证治有何异同?

第七章表里双解剂

75.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在主治、立法,方药方面有何异同?

76.试述葛根芩连汤的主治、功用和方药配伍意义。

第八章补益剂

77.试述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证候、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78.试述补气、补血、补阳、补阴剂的适应证候及用药配伍规律。

79.试析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三方的组成意义,并指出三方主治证候的临床特点。

80.试从补中益气汤方药配伍说明甘温除热的道理。

81.为什么说参苓白术散是培土生金之剂?

82.生脉散何以能益气生脉?它与四逆汤都能用于危证的救脱,临床中如何应用?

83.试析当归补血汤、归脾汤二方的配伍意义及特点。

84.归脾汤以补气药为主,为何却是补血的方剂?既是补血方,为何又能治疗便血,崩漏、带下等证?用于止血时应掌握哪些特征?

85.炙甘草汤何以能复脉定悸?适用于何种心动悸?临床使用指征是什么?

86.四物汤、归脾汤、八珍汤、逍遥散(见和解剂)均为妇科调经常用方剂.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87.六昧地黄丸的组成、配伍有何特点?

88.大补阴丸和虎潜丸主要功用与主治证候有何异同?

89.一贯煎为何能疏肝?其主治证候有何特点?

90.肾气丸是在大量补阴药的基础上加少量桂、附而成,何以能补阳?其主证是什么?

91.左归丸与六味地黄丸、右归丸与肾气丸在方药配伍上有什么不同?在功用上有何区别? 第九章安神剂

92.试比较天王补心丹和朱砂安神丸的方药配伍、功用及主治之异同?

93.酸枣仁汤主治虚劳虚烦不眠,方中为何用川芎?

94.磁朱丸主治什么证候?方中神曲的配伍意义何在?

95.天王补心丹与炙甘草汤、归脾汤在主治证候、立法及方药配伍上有何异同?

96.甘麦大枣汤何以能安神?适应证候有何特点?

第十章开窍剂

97.简述开窍剂的概念、分类、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98.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的功用主治有何异同?

99.苏合香丸的适应证候是什么?其方药配伍及功用有何特点?

100.小儿回春丹与紫金锭都能治小儿痰厥,临床如何区别使用?

第十一章固涩剂

101.何谓固涩剂?与补益剂有何异同?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什么?

102.牡蛎散与玉屏风散的方药配伍、功用、主治有何异同?

103.玉屏风散与桂枝汤都能治疗表虚自汗,但立法用药不同,为什么?

104.九仙散适用于什么性质的咳嗽?什么咳嗽不可用?为什么?

105.涩精止遗方的适应证是什么?证属阴虚火旺及相火亢盛者为何不可用?涩精止遗之后,为什么还要补肾益精方药巩固疗效?

106.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都能涩精止遗,但两方中除龙骨外余药皆不同,为什么?试从主证病因、病机等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107.真人养脏汤的主治证候有何特点?方中以何药为君?试述其理。

108.四神丸主治何证?与真人养脏汤有何异同?

109.固冲汤的主治证候有何特征?方药配伍有何特点?

119.完带汤的主治证候有何特征?方中既用苍、白二术,为何还用山药?又为何配伍车前子和柴胡?

第十二章理气剂

111.试述越鞠丸的组成意义和临床变化运用。

112.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萎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三方的组成、功用与主治各有何特点?

113.天台乌药散、暖肝煎和橘核丸都治疝,但立法和组方各不相同,为什么?各有何特点?临床怎样区别使用?

114.试比较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小青龙汤(见解表剂)三方功用及主治的异同。

115.试比较旋复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三方的组成、功用及主治之异同。116.旋复代赭汤与橘皮竹茹汤方中都用参、草、枣,为什么?

117.旋复代赭汤中,质轻的旋复花用量反比质重的代赭石大,为什么?

第十三章理血剂

118.试述活血祛瘀剂与止血剂的配伍原则,应用注意事项。

119.活血祛瘀剂中往往配伍补血药,止血剂中常配伍祛瘀药,其理何在?试举例说明之。

120.桃核承气汤由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而成。方中大黄、芒硝的配伍意义与调胃承气汤是否相同?为什么?

121.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的主治及方药配伍有何异同?

122.复元活血汤主治何证?方中重用柴胡和大黄的意义何在?

123.试比较复元活血汤与血府逐瘀汤二方在主治及方药配伍方面的异同。

124.补阳还五汤的主治证候是什么?何以重用黄芪为君?且以地龙为佐?

125.温经汤、生化汤都是养血与祛瘀并用的妇产科常用方剂,临证应如何区别使用?

126.生化汤何以重用当归为君?请结合本方功用、主治及病机作出简要说明。

127.活血化瘀剂一般禁用于孕妇,为何桂枝茯苓丸可治妊娠而有徵块?

128.小蓟饮子与八正散的主治证候、方药配伍有何异同?

129.试述咳血方的组成意义和治病机理。咳血方与四生丸都是凉血止血之剂,立法用药有何异同?

130.槐花散主治什么原因所致的便血?为什么在凉血止血的同时配伍荆芥、枳壳?

131.黄土汤何以能止血?方中配伍阿胶、生地、黄芩的意义何在?

132.槐花散与黄土汤同治便血,但立法、用药不同,为什么?请结合二方主治病机特点作出比较,井说明二方用药的特点。

133.黄土汤与归脾汤都可用于脾不统血的出血证,但方药配伍不同,为什么?临证如何区别使用?

第十四章治风剂

134.试述治风剂的概念、适应候证、分类及配伍原则。

135.试述川芎茶调散的组成意义.配伍特点,功用及主治。

136.羚角钩藤汤与桑菊饮中都用桑叶和菊花,意义何在?试结合两方主证病机作出分析说明。137.试比较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阿胶鸡子黄汤、大定风珠组成、功效、主治之异同。

138.镇肝熄风汤既然镇肝以熄风,为什么重用怀牛膝为君,并大量应用滋阴潜阳药?配伍川楝子、茵陈、生麦芽的意义何在?

139.简述天麻钩藤汤的组成意义及主治证侯。

140.试述地黄饮子的组成意义、功用及主治。

第十五章治燥剂

141.试述治燥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142.凉燥与温燥的治疗方法有何异同?

143.清燥救肺汤证有何特征?方药组成中为何既配伍益气和滋阴药,却又以桑叶、石膏为主,且桑叶用量独重?

144.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都治肺中燥热,但立法、组方各不相同,为什么?试作扼要分析比较。

145.试比较百合固金汤和咳血方(见止血剂)的异同。

146.麦门冬汤主治肺痿,方中为何配伍辛温而燥之半夏?请结合本方组成、功用及主证病机简述其理,并说明具体配伍时应注意些什么。

第十六章祛湿剂

147.试述祛湿剂的概念、分类意义及适应证候。

148.平胃散主治什么证候?方药配伍有何特点?临证如何加减应用?

149.藿香正气散治疗什么证候?为什么以藿香为君药?试述本方与平胃散的异同。

150.茵陈蒿汤证的特征是什么?方中配伍大黄的意义何在?本方对哪种类型的黄疸不可用?为什么?

151.三仁汤主治什么证候?方中配伍有何特点?

152.八正散主治什么病证?方中配伍大黄和炙甘草的用意何在?

153.五苓散和五皮散都能利水祛湿,在方药配伍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154.简述苓桂术甘汤的主治证候、病因病机及方药配伍意义。

155.试比较真武汤与实脾散二方组成配伍、功用、主治等方面的异同.真武汤温阳利水配用白芍,实脾饮中却用木瓜,二者有何区别?

156.实脾散与舟车丸均可治疗水肿,但二方组成、功用、主治各不相同,为什么?试结合病因、病机作简要比较。

157.蠲痹汤和独活寄生物的组成、功用、主治有何异同?

第十七章祛痰剂

158.你对“痰”的概念是怎样理解的?痰的形成与哪些脏腑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159.祛痰的用药原则及理论根据是什么?

160.简述祛痰剂的分类及各类祛痰方剂的适应证候。

161.二陈汤的配伍有何特点?临床如何加减应用?(可参考《医方集解》加减法)

162.试述温胆汤的主证、病机及方药配伍意义。

163.礞石滚痰丸的主证是什么?服法有何特点?

164.苓甘五味姜辛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都能平喘,其主证、方药配伍各有何特点?

165.试比较苓甘五味姜辛汤与小青龙汤组成、功用、主治的异同?

166.试比较苓甘五味姜辛汤、苓桂术甘汤、甘姜苓术汤、小青龙汤四方组成、功用、主治异同。

167.止嗽散治疗什么原因所致的咳嗽?其方药组成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何种咳嗽不可用?为什么?

168.试比较止嗽散和香苏散的组成、功用及主治的异同。

169.简述清气化痰丸、贝母瓜蒌散、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配伍意义。

第十八章消导剂

170.消导剂与泻下剂在立法、用药及适应证候方面有何不同?临证时应如何区别使用? 171.保和丸为消食导滞之剂,方中为何用连翘?

172.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的方药配伍及主治证候有何异同?

173.试分析枳术丸与健脾丸组成、配伍及主治证候之异同。

174.保和丸与枳术丸在主治、立法、方药配伍上各有何特点?

175.枳实消痞丸与半夏泻心汤的主治和方药配伍有何异同?

176.枳术丸与枳实消痞丸均为消补兼施之剂,临证如何区别使用?

第十九章驱虫剂

177.试述驱虫剂的用药原则及应用注意事项。

178.试述乌梅丸的配伍意义、功效及主治证候特征。

179.化虫丸与肥儿丸的方药配伍、功效及主治有何异同?

第二十章涌吐剂

180.试述涌吐剂的适应证候及应用注意事项。

181.试比较瓜蒂散与三圣散的组成、功用及主治之异同。

182.简述急救稀诞散的配伍意义、功效特点及适应证候。

第二十一章痈疡剂

183.痈疡的内治法主要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证候?能否配合应用?为什么?

184.简述仙方活命饮的组成、功用、主治证特征及方中配伍白芷、防风的意义。为什么疮疡已溃和阴疽不可用此方?

185.阳和汤的主治证候有何特点?方中为什么使用大量滋阴药以及小量麻黄?(结合阳和汤方药配伍特点讨论)

186.简述千金苇茎汤主证病机及方药配伍意义。

187.大黄牡丹汤与桃核承气汤均治因热而瘀、瘀在下焦所致的病证,但两方用药不尽相同,为什么?

188.大黄牡丹汤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均治肠痈,但用药绝然不同,为什么?试结合主证病机作简要分析说明。

189.四妙勇安汤、阳和汤、小金丹均可治疗脱疽,各有何特点?

190.透脓散与内补黄芪汤两方主治证在病机上有何不同?

方剂学考试复习

方剂学考 总论试复习填空题 17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三类 18使药包括引经药和调和药三类 19臣药的意义有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和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两种 简答题 13.简述臣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臣药的涵义有两种: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如麻黄汤中桂枝解肌发表,助麻黄发汗散寒;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桂枝亦可温通经脉,解头身之疼痛。 14.简述佐治制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如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芩,可制约方中羌活、苍术等君臣药的辛温燥烈之品,以防伤津。 15.简述反佐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所谓反佐药是指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可能在治疗中起相反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这样的药物称为反佐药,如温通四逆汤中以苦寒之胆汁防寒邪拒药。 16.使药有哪几类?其涵义为何? 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经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21、药味增减变化的前提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 药味增减的前提是药味的增减不能改变原方的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的地位。增减方中次要药物,目的是适应变化了的病情需要。 25.方剂的变化有哪些基本形式?

常见的方剂变化有三种主要形式:药味增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和剂型的更换变化。 问答题 5.写出君臣佐使的涵义,并以麻黄汤为例加以说明。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可能在治疗中起相反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经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麻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泄闭郁之肺气,用以为君药。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为佐助药。炙甘草既能助麻、杏以止咳平喘,又能益气 和XX,调和药性,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解表剂 1XX 主治症候的病机是C A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B外感风寒,营卫不和C外感风寒,肺气失宣 D 外寒里饮 E 风邪犯肺,肺失清肃 2xx 中xx 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D A1:2 B2:1 C3:2 D1:1 E2:3 3 药物配伍具有分经论治特点的方剂是C A败毒散B大青龙汤C九味羌活汤D独活寄生汤E香苏散

方剂学复习题

1治疗大便秘结、小便清长的代表方是() A.麻子仁丸 B.大承气汤 C.温脾汤 D.济川煎 2治疗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者。应 首选() A 痛泻要方 B 四神丸 C 芍药汤 D 半夏泻心汤 E 白头翁汤 3温脾汤的功用是() A 攻下冷积,温补脾肾 B 益气健脾,温脾助阳 C 攻下冷积,温脾暖胃 D 温肾暖脾,健脾除湿 E 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4.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小柴胡汤的配伍意义() A 柴胡透邪并疏畅气机 B 黄芩清少阳胆热 C 炙甘草助参、枣扶正,并能调和诸药 D 半夏配以生姜化痰以消痞 E 人参、大枣益胃气,扶正以助祛邪 5. 清胃散中升麻与下列何药相伍,使上炎之火得散,内郁之热得降() A 生地 B 丹皮 C 黄连 D 当归 E 大黄 6.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的常用方是() A 小建中汤 B 吴茱萸汤 C 理中丸 D 暖肝煎 E 温脾汤 7.紫雪丹的功用是() A 泻下通便惊,清热化痰 B 清热开窍,熄风镇痉 C 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D 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E 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8.患者喘咳短气,胸膈满闷,腰疼脚弱,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弦滑。治宜选用() A 小青龙汤 B 苏子降气汤 C 定喘汤 D 麻黄汤 E 止嗽散 患者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 白腻而厚,脉缓,治宜首选() A 藿香正气散 B 保和丸 C 枳实导滞丸 D 健脾丸 E 平胃散 19.症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呕恶呃逆,癫痫,舌苔白腻,脉弦滑者”,治宜选用() A 温胆汤 B 朱砂安神丸 C 定痫丸 D 酸枣仁汤 E 滚痰丸 人参与干姜并用的方剂是()

中药方剂学复习题

中药方剂学考试范围 一、掌握各章节的第一味药的功效与应用第七章 第一节,发散风寒类 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风寒感冒; 咳嗽气喘; 风水水肿。 第二节,发散风热类 薄荷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第八章 第一节,清热泻火类 石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涩止血 应用: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肺热喘咳证; 胃火、牙痛、消咳证;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第二节,清热燥湿类 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湿温、暑湿、胸闷呕吐、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肺热痈遏所致咳嗽痰稠; 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 胎动不安。 第三节,清热解毒类 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痈肿疔疮;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热毒血痢。 注意:疏散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 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第四节,清热凉血类 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 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津伤口渴之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第九章

第一节,攻下类 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应用:大便秘结、肠胃积滞; 火热内盛证; 瘀血证。 注意:攻下者宜生用,且入汤剂应后下,或开水泡服; 缓下者可用酒制大黄或大黄久煎; 活血祛瘀者应用酒制大黄; 止血者应用大黄炭。 第二节,润下类 火麻仁功效:润肠通便 应用:老人、产妇或久病体虚之津枯血少所致肠燥便秘。 第三节,峻下逐水类 甘遂功效: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身面浮肿、胸腹肿满; 治疗湿热肿毒,常单味研末,水调外涂。 第十章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类 独活功效:祛风湿、解痹痛、散寒解表 应用:风湿痹痛; 外感风寒兼湿证。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类 秦艽功效:舒筋络、祛风湿、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风湿痹症; 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湿热黄疸。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类 五加皮功效:祛风湿、强筋骨、利水 应用:风湿痹症; 腰膝软弱、小儿行迟; 水肿。 第十一章 第一节,化湿类 藿香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湿阻中焦证; 呕吐;(本品山化湿和中止呕,为治湿浊中阻呕吐之佳品) 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 第十二章 第一节,利水消肿类 茯苓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水肿; 脾虚诸症; 失眠、心悸。 第二节,利水通淋类

方剂学考试复习题方剂比较

名词解释 一、总论 方剂: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科学,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治法: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常用治法“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吐法: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下法: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温法: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补法: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 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物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二、章节 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 泻下剂: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 和解剂: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 清热剂: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 祛暑剂: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统称~ 温里剂: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的作用,治疗里寒的方剂,统称~ 补益剂: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 固涩剂: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 安神剂: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甚至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 开窍剂:凡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窍闭神昏证的方剂,统称~ 理气剂: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的方剂,统称~ 理血剂: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的作用,治疗血瘀或出血的病证的方剂,统称~ 治风剂: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

【VIP专享】方剂学复习思考题

北中医方剂学复习思考190题 总论 1.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2.何谓治则?何谓治法?二者有何区别?你是如何认识的? 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理解? 4.试述八法的概念、理论根据、治疗作用、适用范围和应用注意事项。 5.何谓七方?你认为“七方”的实质是什么? 6.方剂组成的原则是什么?其具体涵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7.为什么说君药是方剂中不可或少的主药?临证遣药组方时选择和确定君药应注意什么? 8.临证运用方剂为什么要有变化?常用的变化形式有哪些?各种变化的前提是什么?变化对 方剂的功用、主治有何影响? 9.剂型与治疗有何关系?简述汤、丸(丹)、散、膏、酒等常用剂型的临床特点。 10.煎服方法与方剂的疗效有何关系?扼要叙述方剂用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解表剂 11.试述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2.麻黄汤证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13.麻黄汤中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平喘,方中为什么还辅以桂枝,佐用杏仁? 14.桂枝汤证的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方中桂枝、芍药相配意义何在? 15.桂枝汤发汗作用没有麻黄汤强,为什么甘草反较麻黄汤中用量加倍? 16.小青龙汤证的特征是什幺?其方药配伍有何特点?临床应用时须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需 酌加石膏? 17.九味羌活汤主治什么证候?方中为什么配伍生地和黄芩? 18.银翘散为辛凉平剂,为什么配伍辛温的荆芥、豆豉?这样配伍应注意什么? 19.银翘散与桑菊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有何不同? 20.麻杏甘石汤的功用和主治有何特点?临证调整麻黄与石膏的配伍用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试从理论上作出解释。 21.联系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三方间的主治证和配伍变化,指出麻黄与桂枝, 麻黄、桂枝与石膏,麻黄与石膏同用对方剂功用的影响。 22.竹叶柳蒡汤主治麻疹透发不畅,内热郁甚而致的,喘咳、烦闷燥乱、咽喉肿痛等证, 为什么方中用辛温燥烈的西河柳为君?本方配伍有何特点? 23.败毒散的主证是什么?方中配伍人参的意义何在?其配伍用量应如何掌握? 24.败毒散为什么可用治外邪陷里所致之痢疾?何种痢疾不可用? 25.为什么阳虚不能作汗?助阳益气解表剂中解表药和助阳益气药应如何配伍? 26.再造散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为什么方中不用麻黄,而用桂枝、黄芪?煎加炒 芍药一撮的意义何在? 27.滋阴解表剂适用于什么证候?应用时需注意什幺?试以加减萎蕤汤为例说明之。 第二章泻下剂 28.试述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原则及应用注意事项。 29.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都治热结里实证,其主治证各有何特点?三方药味组

方剂学复习考试题

《方剂学》考试复习题 一.方剂 1.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2.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解表益蜀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无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3.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4.脾约证——麻子仁丸——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5.伤寒少阳证——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6.肝郁血虚,脾胃失运证——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7.脾胃虚弱,寒热错杂之痞证——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益蜀。 8.大头瘟——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9.肝胆实火上炎证,肝胆湿热下注证——龙胆泻肝汤——清泄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10.湿热痢疾——芍药汤——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11.热毒痢疾——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12.胃火牙痛证——玉女煎——清胃热,滋肾阴 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为病,压痛齿衄宜煎尝。 13.阳证而体实之疮疡肿毒——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14.少阴病,阳衰阴盛之四逆证——四逆汤——回阳救逆 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15.血虚寒厥证——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16.脾虚夹湿之泄泻或肺虚咳喘——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服调益脾神。 17.表虚自汗证——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18.心脾气血两虚证——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19.阳气虚弱,阴血不足之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 芍去参枣桂姜,加减复脉滋阴绕。 20.阴虚气滞之胁痛胃痛——一贯煎——滋阴疏肝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21.肾阳不足证——肾气丸——补肾助阳 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 《济生》加入车牛膝,温肾利水消肿需,十补丸有鹿茸味,主治肾阳精血虚。 22.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23.脾肾虚寒之久泻久痢——真人养脏汤——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蔻与粟壳,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痢服之瘥。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1)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中成药药典是() A《太平圣惠方》 B《成方便读》 C《圣济总录》 D《普济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有关君药的含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治疗主病 B 治疗主证 C 在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 D 用量居方中各药之首 E 在任何方剂中必不可少 3. 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应除外下列哪一项() A 防风、苍术 B 细辛、川芎 C 生地、黄芩 D 白芷、甘草 E 前胡、枳壳 4.桑菊饮与银翘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 A 桑叶、竹叶、连翘、薄荷、桔梗 B 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 C 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 D 竹叶、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E 银花、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在组成上共有的药物是 A 大黄 B 枳实 C 芒硝 D 厚朴 E 甘草 6.组成中含有肉苁蓉的方剂是() A麻子仁丸 B增液承气汤 C五仁丸 D济川煎 E黄龙汤 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黄芩、黄连 B丹皮、栀子 C黄芩、栀子 D黄芩、丹皮 E黄连、栀子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 A少阳阳明合病 B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C协热下利 D表邪未解,里热炽盛 E水湿壅盛,表里俱实 9.清胃散的组成是() 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C 黄连、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D 甘草、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E 当归、黄连、甘草、丹皮、生地 10.治疗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之证,宜首选() A 凉膈散 B 八正散 C 导赤散 D 小蓟饮子 E 六一散11.芍药汤的功用是() A 清热止利,和中缓急 B 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C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D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E 养阴清热,调和气血 12.青蒿鳖甲汤的主治证是() A阴虚火旺,发热盗汗 B虚劳发热,骨蒸潮热 C温病后期,余热未清,津气两伤 D温病后期,邪伏阴分 E温病后期,阴虚风动 13.理中丸的君药是() A人参 B干姜 C白术 D人参和干姜 E白术和干姜 14.当归四逆汤主治() A 血虚寒厥 B 阳郁厥逆 C阳虚寒厥 D亡阳肢厥 E热盛厥逆15.泄泻日久,饮食不化,胸脘痞闷,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

【精选】方剂学理气剂练习题

1. 越鞠丸的组成药物中无: A.苍术 B.香附 C.山栀子 D.川芎 E.半夏 2. 半夏厚朴汤组成药物中无: A.陈皮 B.厚朴 C.苏叶 D.茯苓 E.生姜 3. 苏子降气汤组成药物中无: A.苏子 B.当归 C.半夏 D.白前 E.厚朴 4. 定喘汤组成药物中无: A.麻黄 B.白果 C.黄柏 D.苏子 E.半夏 5. 旋覆代赭汤组成药物中无: A.人参 B.大枣 C.生姜 D.半夏 E.陈皮 6. 柴胡疏肝散组成药物中无: A.柴胡 B.白芍 C.枳实 D.甘草 E.香附 7. 枳实消痞丸组成药物中无: A.厚朴 B.干姜 C.黄芩 D.人参 E.白术 8. 厚朴温中汤组成药物中无: A.陈皮 B.茯苓 C.半夏 D.甘草 E.木香 9. 加味乌药汤组成药物中无: A.砂仁 B.元胡 C.木香 D.香附 E.郁金 10.天台乌药散组成药物中无: A.小茴香 B.青皮 C.木香 D.元胡 E.槟榔 11. 暖肝煎组成药物中无 A.当归 B.枸杞子 C.茴香 D.桂枝 E.沉香

12. 橘皮竹茹汤组成药物中无: A.人参 B.麦冬 C.生姜 D.大枣 E.甘草 13. 组成药物中无厚朴的方是: A.半夏厚朴汤 B.枳实消痞丸 C.苏子降气汤 D.厚朴温中汤 E.定喘汤 14. 组成药物中无茯苓的方是: A.半夏厚朴汤 B.枳实消痞丸 C.厚朴温中汤 D.苏子降气汤 E.逍遥散 15. 组成药物中无半夏的方是: A.越鞠丸 B.半夏厚朴汤 C.苏子降气汤 D.定喘汤 E.旋覆代赭汤 16. 组成药物中无生姜的方是: A. 半夏厚朴汤 B.枳实消痞丸 C. 苏子降气汤 D. 旋覆代赭汤 E.橘皮竹茹汤 17. 越鞠丸和柴胡疏肝散共有的药物是: A.柴胡 B.白芍 C.枳壳 D.香附 E.栀子 18. 柴胡疏肝散与逍遥散共有的药物是: A.当归 B.白芍 C.白术 D.香附 E.川芎 19. 枳实消痞丸与半夏泻心汤共有的药物: A.枳实、厚朴 B.黄连、干姜 C.半夏曲、生姜 D.白术、伏苓 E.黄芩、麦芽 20. 厚朴温中汤与理中丸共有的药物: A.厚朴、木香 B.陈皮、茯苓 C.人参、白术 D.干姜、炙甘草 E.草豆蔻、生姜 21. 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共有的药物是: A.当归、肉桂 B.苏子、半夏 C.厚朴、前胡 D.白果、麻黄 E.桑白皮、黄芩 22. 苏子降气汤与小青龙汤共有的药物是: A.苏子 B.麻黄 C.厚朴 D.前胡 E.半夏

复习重点、试题-方剂学考试复习重点

方剂学重点总结 总论部分 1、《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伤寒明理论》: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普济方》: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方剂的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药(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的涵义: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i.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以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ii.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iii.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以防止药病格拒。使药:i.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ii.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方剂变化形式: i.药味加减的变化ii.药量加减的变化iii.剂型更换的变化 4、方剂与治法关系: i.治法是知道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ii.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5、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各论部分 1、解表剂(汗法) 辛温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辛凉解表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甘石汤扶正解表剂—人参败毒散 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方解:麻黄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用为君药。因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桂芍合用,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此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的基本结构。 麻黄汤Vs桂枝汤 同属辛温解表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征,然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解肌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无汗喘咳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肌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

方剂学复习题及答案

《方剂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东汉张仲景著《_____________》,创造性地融理、法、、于一体,全书共收载方剂314首,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2.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他在《医学心语》中说:“论治病之方又以汗、和、下、消、吐、清、__ _、_ __八法尽之”。 3.方剂的组成变化包括三方面:、和。4.银翘散中,为助君药发散外邪,透邪外出而加入辛而微温的两味药分别 是、。 5.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________ ___作用,治疗里实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6.和解剂中,___ ____(方),具有疏肝,健脾,养血的功用。 7.白虎汤主治证。 8.安神剂分为、两类。 9.凡用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___________作用,治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统称开窍剂。 10.依据神昏窍闭实证的临床不同表现,可将此类方剂分为 ___ __和 ___ _两类。 二、问答题。 1.试述平胃散的配伍意义及适应证。 2.羚角钩藤汤与大定风珠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有何异同之处? 3.逍遥散、温经汤、归脾汤三方均可治疗妇科月经不调,其功能及主治病机有何不同? 4.试述旋复代赭汤的配伍意义。

《方剂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伤寒杂病论》方、药 2. 温补 3.药味增减变化药量增减变化剂型更换变化 4.荆芥穗淡豆豉 5.通便、泻热、攻积逐水 6.逍遥散 7.阳明气分热盛 8.重镇安神补养安神 9.开窍醒神 10.凉开温开 二、问答题 1.答:方中重用苍术为君,以其苦温性燥,最善除湿运脾;以厚朴为臣,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佐以陈皮理气化滞;使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调和脾胃,诸药合用,使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胃复健,诸症自除本方适用于脾湿滞证。 2.答:相同点:两方在组成上均有生白芍;功用上均有平熄内风的功用;主治上均可治疗内风病证。不同点:在组成上羚角钩藤汤尚有羚角、钩藤、桑叶、菊花、鲜生地、贝母、竹茹、茯神、生甘草;大定风珠则有干地黄、麦冬、龟板、鳖甲、牡蛎、炙甘草、阿胶、麻仁、五味子、鸡子黄。功用上前者以凉肝熄风见长,后者功在滋阴熄风。主治上前者适用于肝经热盛,热极动风,其证以邪实为主。多见于温病的极期;后者适用于热灼真阴,虚风内动,其证以正虚为主,多见于温病的后期。 3.答: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的功用,主治肝郁血虚脾弱之月经不调;温经汤具有温经散寒,祛瘀养血的功用,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之月经不调;归脾汤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用,主治脾不统血所致之月经不调。 4.答:本方主治胃虚气逆,痰浊内阴之证。方中旋复花下气消痰,降逆以除噫为君药;(1服)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为臣药;生姜温胃化谈,散寒止呕;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佐药;人参、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胃和中为佐使;诸药合用,共成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剂。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1、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着是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D.《太平圣惠方》 2、疏肝健脾法的代表方是 A.逍遥散B.归脾汤C.四逆散D.完带汤 3、《温病条辨》中,所说的“辛凉轻剂”是指: A.桑菊饮B.银翘散C.败毒散D.香薷散 4、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治疗宜选用: A.增液承气汤B.调胃承气汤C.黄龙汤D.麻子仁丸 5、四逆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B.透邪解郁,疏肝理脾C.疏肝泄热,活血止痛D.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6、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的代表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B.普济消毒饮C.黄连解毒汤D.凉膈散 7、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时宜选用 A.竹叶石膏汤B.蒿芩清胆汤C.青蒿鳖甲汤D.当归六黄汤 8、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B.清瘟败毒饮C.普济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 9、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是: A.益胃汤B.生脉散C.五味子散D.麦门冬汤 10、痈疽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治疗时宜选用 A.仙方活命饮B.当归补血汤C.阳和汤D.黄连解毒汤

1、平息内风方剂的适应范围包括 A.阴虚风动B.风痰上扰C.破伤风D.热盛生风 2、肾气丸中,宜小量使用的药物是 A.附子B.桂枝C.干地黄D.山药 3、理中丸的主治病证有 A.寒伤脾胃之呕吐下利 B.阳虚失摄之吐衄便血 C.脾胃阳虚之小儿慢惊 D.中、上焦阳虚之胸痹 4、属于消法范畴的方剂是 A.桂枝茯苓丸B.清气化痰丸C.枳实导滞丸D.补阳还五汤 5、可用于治疗久泻久痢的方剂有 A.乌梅丸B.芍药汤 C.败毒散D.补中益气汤 三、简答题 1、龙胆泻肝汤主治何证?方中配伍当归、生地黄的意义何在? 2、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均可治表虚自汗,其功用主治有何区别? 3、简述小蓟饮子的主治证及配伍特点。 四、论述题 1、小青龙汤与定喘汤均有宣肺祛痰平喘之功,二者在用药配伍与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方剂学复习思考题

方劑學復習思考題 1 我国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什么? 2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是什么? 3 我国最早的方论著作是什么? 4 我国古代记载方剂数量最多的方书是什么? 5 被后世誉为“方书之袓”的是哪一部? 6 为什么说《黄帝内经》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7 “八 法”是何时由何人在哪部著作中提岀的?指的是哪八种治疗方法?8为什么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9 历代对于方剂的分类有哪五种主要形式? 10 方剂的组成原则是什么?君臣佐使的涵义各是什么? 11 为什么方剂的组成要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 12 运用成方时为什么要进行变化?成方变化的形式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13 常用剂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14 试述解表剂的定义、适应范围、分类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15 九味羌活汤中配伍生地、黄芩的意义是什么? 16 小青龙汤治疗外寒内饮证,方中为何配伍具有收敛作用的芍药和五味子?17 银翘散为辛凉解表剂,为何重用清热解毒之银花与连翘为君药?该方治疗风热表证,方中为何配用辛温之荆芥和淡豆豉? 18 临床在运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时,一般如何确定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19败毒散中配伍人参的目的是什么?所谓“逆流挽舟”法的涵义和适应证是什么? 20 试比较下列方剂在组成、功用和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①xx 与xx

②xx 与xx ③败毒散与参苏饮 21 试述下列方剂在临床上如何区别运用。 ①xx 与xx 杏仁甘草石膏汤 ②xx 与xx 杏仁甘草石膏汤 ③xx 与止嗽散 22 试述下列药对的配伍作用,并各举一首方剂说明之。 ①麻黄与桂枝② 麻黄与杏仁③ 麻黄与白芍④ 桔梗与甘草⑤ 桔梗与枳壳⑥ 羌活与独活 23 试述泻下剂的定义、适应范围、分类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24 试述大承气汤中行气药的配伍意义?该方在煎煮时应注意什么? 25 你对“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是如何理解的? 26 试述三承气汤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的异同点。27 麻子仁丸与济川煎均属于润下剂,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人便秘、临床如何区别运用? 28 何为“脾约”?麻子仁丸目前在临床上是如何运用的(包括适应证病机、证治要点、常用于哪些疾病)? 29 黄龙汤由何方加味而成?煎煮时为何加用少许桔梗? 30 十枣汤中配伍大枣有何意义?是否可改用甘草?该方的证诒要点是什么?服用时注意哪些问题(包括剂型、剂量、服用时间、药后调理等)? 31 试述下列药对的配伍作用,并各举一首方剂说明之。 ①大黄与芒硝② 大黄与丹皮③ 大黄与附子④ 枳实与升麻 32 试述和解剂的定义、适应范围、分类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33 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均为和解少阳之剂,为何前者以柴胡配伍黄芩为主,后者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 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方剂学考试重点知识

方剂学重点 填空题 1、《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方书。 《黄帝内经》:方剂学形成发展初步尊定了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千金翼方》(又名《备急千要方》):作者:孙思邈;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伤寒明理药方论》:首次依据“君臣佐使”理论分析组方结构原理的医著,开方论之先河。 《普济方》:现存历史上载方最多的书方。 2方剂概念: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3方剂的变化形式:药味加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 4君臣佐使的概念: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麻黄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喘逆。 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分为哪几种: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据)。 使药: 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5.功效与方剂对应题 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气虚外感:参苏饮.气虚水肿:防己黄芪汤.温阳逐水:真武汤 潮热盗汗:知柏地黄丸.阴疽:阳和汤.大头瘟:普济消毒饮.热毒痢疾:白头翁汤 呕吐:旋覆代赭汤 1.肘后备急方-葛洪 2.小品方-陈延之 3.第一部方论专著-吴昆-医方考 4.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 5.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6.配伍;运用药物的组合过程 7、王焘:外台秘要 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方书:太平圣惠方。 9、为方剂学奠定了理论基础:黄帝内经 问答题 一、根据组成,写出方名、主治,功效和 辨证要点 1、组成: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方名:补阳还五汤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中风证 辨证要点:半身不遂,口眼涡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2、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 方名:越鞠丸功效:行气解郁主治:六郁证 辨证要点: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3、组成: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 方名: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辨证要点: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4、组成:附子,茯苓,芍药,白术,生姜 方名:真武汤功效:温阳利水 辨证要点: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 5、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干地黄 方名:四物汤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 辨证要点: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苔淡,脉细 6、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 茯苓 方名:温胆汤主治:胆郁痰扰证 功效: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辨证要点: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 脉弦滑 7、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方名:麻黄汤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辨证要点:恶 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8、组成: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方名:大承气汤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 或发狂 辨证要点:痞满燥实四症俱备以及舌红苔黄、 脉沉实。 二、比较题 理中丸和四君子汤的比较 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 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四君子汤配茯苓, 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 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 中焦虚寒症。 小青龙汤和定喘汤的比较 定喘汤与小青龙汤同能宣肺解表,祛痰平喘, 皆可治疗外感风寒,内有痰饮之喘咳。 小青龙汤是用麻黄、桂枝配干姜、细辛等, 一以解表散寒,一以温肺化饮,适用于外素 有寒饮,表寒较重之喘咳; 定喘汤是以麻黄、白果与杏仁、苏子、款冬 花、黄芩、桑白皮等配伍,一以宣肺降逆兼 解表,一以清肺化痰以平喘,适用于痰热内 蕴,表寒较轻之喘咳。 三、方解 三仁汤 组成:杏仁、白蔻仁、生薏苡仁、飞滑石、 白通草、竹叶、厚朴、半夏 功效: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 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 濡 方解:君: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化则湿 化。 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 气。 生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 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能宣上、畅中、 渗下而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 臣: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性淡,利湿清 热。 佐:半夏、厚朴—化湿行气,散满消痞。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 丹皮,茯苓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 耳聋耳鸣,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 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 小便淋沥,以及小儿门不合,舌红少苔,脉 沉细数。 方解:君药: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臣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填精,取“肝 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 肾 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 佐药: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之 滋腻 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键运,与泽泻 共泻肾浊 丹皮—清泻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 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 为主;肝、脾、肾三虚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GY:发汗 解表,宣肺平喘ZZ:外感风寒表实证。BZ: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GY:解肌 发表,调和营卫ZZ:外感风寒表虚证。BZ: 恶风,发汗,汗出,脉浮缓。 小青龙汤:麻黄,干姜,桂枝,细辛,芍药,五味子, 半夏,甘草GY:解表散寒,温肺化饮ZZ:外 寒里热证BZ: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 稀,舌苔白滑,脉浮。 银翘散: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荆芥,淡豆豉, 芦根,竹叶,桔梗,甘草。GY:辛凉透表,清热解 毒。ZH:温病初起。BZ:发热,微恶寒,咽痛 ,口 渴,脉浮数。 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 杏仁,桔梗;连翘,苇 根;生甘草。GY:疏风清热,宣肺止咳。ZZ: 风温初起。BZ:咳嗽,发热不甚,微咳,脉浮数。 银翘散与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 表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 芦根五药。但银翘散用银花配伍荆芥、豆豉、 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 平剂”;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 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银翘散为弱, 。 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GY: 峻下热结ZZ:阳明腑实证,里热实证之热 厥、痉病或发狂BZ:痞满燥实四症俱备以及 舌红苔黄、脉沉实。 十枣汤:甘遂,大戟,芫花,大枣。GY:攻逐 水饮ZZ悬饮,水肿。BZ:咳唾胸胁隐痛, 或水肿胀满,二便不利,脉沉弦或沉实。 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芒硝,桃仁,冬 瓜仁GY:泻热破瘀,散结消肿。ZZ:肠痈初起, 湿热滞证。BZ: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 甘草,大枣。GY:和解少阳。ZZ:伤寒少阳 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等。BZ: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 咽干,苔白,脉玄。 蒿芩清胆汤:青蒿脑,青子芩,淡竹茹,半 夏,枳壳,陈皮;赤茯苓,碧玉散(滑石, 甘草,青黛)。GY:清胆利湿,理气和胃。ZZ: 少阳湿热症。BZ: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 胁胀痛,吐酸苦水,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数。 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GY:透 邪解郁,疏肝理脾。ZZ:肝郁厥逆证;肝脾气 郁证。BZ: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 脉弦。 逍遥散:柴胡,白芍药,当归,白术,茯苓, 甘草。GY:疏肝解郁,养血健脾。ZZ:肝郁血 虚脾弱证。BZ: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 调,脉弦而虚。 半夏泻心汤: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 参,甘草,大枣。GY: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ZZ:寒热错杂之痞证。BZ:心下痞满,呕吐泻 利,苔腻微黄。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大黄,半夏,生姜,芍 药,枳实,大枣。GY: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ZZ:少阳兼阳明里实证。BZ:往来寒热,胸 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GY:清热 生津。ZZ:气分热盛证。BZ:身大汗,汗大出, 口大渴,脉洪大。 清营汤:犀角、生地黄,元参,麦冬,竹叶 心,银花,连翘,黄连,丹参。GY:清营解毒, 透热养阴。ZZ:热入营分证。BZ:身热夜甚, 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 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GY: 泻火解毒ZZ: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BZ: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仙方活命饮:金银花,当归尾,赤芍药,乳 香,没药,陈皮,防风,白芷,贝母,天花 粉,皂角刺,穿山甲,甘草节。GY:清热解毒, 消肿溃坚,活血止痛。ZZ: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BZ:局部红肿锨痛,伴有身热凛寒,脉数有力。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 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 草。GY: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ZZ: 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BZ:口苦 腻浊,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