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坑矿复杂充填体下采场地压监测分析
煤矿冲击地压的微震监测的实例分析

科学技术创新2021.06煤矿冲击地压的微震监测的实例分析石嘉栋何川(陕西彬长文家坡矿业有限公司,陕西咸阳713599)煤矿开采工作属于高危行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常常发生许多突发事件。
其中冲击地压对于采矿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的产生几率也会随之增大。
目前微地震监测系统是最行之有效的预测系统,有关人员应对其深入分析,以便有效利用,减少冲击地压带来的损失。
冲击地压,又被称作“岩爆”,在煤矿作业中又被称作“煤爆”。
冲击地压引发灾害的原因主要是岩体或者矿体受到自身内部的高应力作用,其平衡的状态被严重打破,进而突发性地将大量的能量释放出来,引发振动和爆炸,最终使矿井、巷道等四周的岩石以及矿体等被大量喷出。
此类危害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会破坏岩体,损毁设施、支架等,严重时甚至会使巷道发生垮落,被彻底破坏,最终造成人员伤亡。
在煤矿中,冲击地压还会对矿井内部造成严重破坏,极易引发煤尘、瓦斯等爆炸,严重影响内部通风系统,严重时还会引发地面的不断震动,甚至出现火灾、水灾、破坏建筑物等现象[1]。
1工程概况监测人员采用先进的微地震监测仪器监测某煤矿1610、1609以及1409工作面的覆岩断裂破坏。
此处煤矿的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此区域范围内具有极多的断层,其地表的地面标高是+35.8m ,其工作面的标高范围是-831m ~-783m ,走向为1129m 。
此煤矿内的煤层是5.1m ,整体工作面呈现单斜走势,其单轴具有20M Pa 的抗压强度,冲击倾向大。
同时,煤层倾斜角度平均是23°,其基本顶是16.8m 厚的细粒砂岩、粉砂岩以及泥岩组合,而直接顶是粉砂岩,有7.02m 的厚度。
此煤矿场巷道具有22.83M Pa 的垂直应力。
以往在此处的采矿作业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冲击地压,巷道两侧发生过较大的变形,当时抛出了很多煤体,损坏了所有此区域内机电设施,并使3人受到了轻伤。
金属矿山冲击地压的监测及预警

硅化不等粒花岗岩 31.1 21.4 49
赤铁矿化硅化碎裂花
矿石
岗岩
29.8
20.5
52
赤铁矿化硅化碎裂岩 19.5 13.4 50
48
5.3 2.62
60
10.5 2.64
50
4.6 2.64
1 现场情况调研
2.2 现阶段开挖模拟
1.1 采场构造
根据矿方生产情况,选取 12-2 采场为模拟采场。12-2 采场位于井下 150m,
图 2 采场顶板的应力监测布点图
2 FLAC 3D 建模
2.1 岩石力学性质 通过收集棉花坑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得到-150m 矿井中矿石及矿石周边围岩
的大致构造和岩石力学参数(见表 1),并以此为依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 FLAC 3D (5.0)进行建模,不断修正完善后建立了长 150m 宽 25m 高 125m 的长方体模型。
图 8 三号机监测数据
图 12 开挖第五阶段 Z 轴方向的 XZ 平面的应力云图
图 9 五号机监测数据 通过现场监测数据来看,监测情况和模拟情况基本吻合,证明现阶段开挖的 模拟正确,可以进行后续的开挖模拟并预警。
4 后期模拟开挖及预警
图 13 开挖第五阶段 Z 轴方向的 YZ 平面的应力云图 从开挖第五阶段 Z 轴方向的应力云图中可以看出,顶板和底板中部位置是应 力集中点,和第一阶段一样,在开挖时遇到组 2 和组 3 及组 3 和组 4 的接触面时 会引起应力变化,在进行生产时应该注意上述接触面附近位置的支护工作,切勿 盲目开采。[3]
表 1 岩石力学性质参数表
围岩
矿岩 中粒黑云母花岗岩
体积模 切变模 摩擦角 内聚力 抗拉强 容重
量(GPa)量(GPa) (°) (MPa) 度(MPa) (kg/m3)
复杂地质条件下矿山地压分布规律及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复杂地质条件下矿山地压分布规律及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深部矿山开采的深入和规模的扩大,矿山地压问题越来越突出。
矿山地压是指地质体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应力变化和变形所引起的一系列地质灾害,如岩层突水、岩层爆破、煤与矿岩冲击、煤与矿岩突水、岩石崩塌等,这些地质灾害可能给矿山的人员安全和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因此,研究矿山地压分布规律及其控制非常重要。
矿山地压控制是矿山工程安全的核心问题,其适当的控制将有助于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而矿山地压分布规律的研究是掌握地质背景和控制地压的基础,因此,开展矿山地压分布规律及其控制研究是当前矿山工程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某深部矿山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试验、现场调查、数值模拟等方法,全面分析矿山地质背景、地面应力、岩石属性、采矿方法、应力调节等因素对矿山地压的影响,探究复杂地质条件下矿山地压的分布规律。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深入了解矿山地质背景,确定研究范围和对象。
2. 在现场进行地质调查和地面应力测量,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
3.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矿山开采过程中岩体的应力分布、变形规律。
4. 对实验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5. 对影响矿山地压的因素(如岩石属性、采矿方法、应力调节等)进行分析。
6. 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矿山工程的安全稳定。
三、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精细的矿山地质调查和地面应力测量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 针对某深部矿山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室试验验证结果,能够为其他矿山的地压分布规律和控制提供可靠的参考。
3. 针对归纳总结的影响矿山地压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4. 提供矿山地压的控制和管理方案。
四、研究计划本研究的主要进度安排:第一年:进行深入的矿山地质调查和现场地面应力测量,并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第二年:完成数值模拟和实验室试验,并进行分析验证。
第三年:分析影响矿山地压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撰写论文。
煤矿井下矿山压力监测与控制

煤矿井下矿山压力监测与控制煤矿井下矿山压力监测与控制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对保障矿工安全、预防矿井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质构造、开挖和采掘等因素会导致煤矿压力的不断变化,从而增加了矿山的危险性。
因此,对煤矿井下的矿山压力进行监测和控制,能够及早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有效防范矿井灾害的发生。
一、煤矿井下矿山压力监测原理在煤矿井下进行矿山压力监测,通常采用传感器对压力进行实时监测。
常见的矿山压力监测传感器包括应变片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通过与监测点连接,能够对井下地质构造和巷道的压力进行测量和反馈。
煤矿井下矿山压力监测的原理基于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通过传感器对应力进行测量,进而推算出地质构造和巷道壁面的压力大小。
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会传输到监测终端,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可以实时了解矿山的压力状态。
二、煤矿井下矿山压力控制方法煤矿井下矿山压力的控制,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来实现的。
具体方法如下:1. 支护措施:针对高压巷道和变形地层,采用合理的支护方式,如钢支架、锚杆等,以增强巷道的稳定性,减轻矿山的压力。
2.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针对产状不良的煤层,采取钻孔抽放、水封止水等措施,以减少煤与瓦斯的压力,避免矿山突出事故的发生。
3. 巷道围岩控制措施:加强对巷道围岩的支护和加固,预防岩体滑动和冒顶等事故的发生,维护矿山的稳定。
4. 矿山通风控制:通过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设计与管理,调节瓦斯和煤尘的浓度,降低井下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的风险,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5. 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在煤矿井下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系统,如矿山监控系统、瓦斯抽放监测系统等,能够对矿山压力、瓦斯浓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灾害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
三、案例分析:某煤矿井下矿山压力监测与控制实践某煤矿针对井下压力问题开展了矿山压力监测与控制工作。
通过对矿山中巷道围岩和煤体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地质构造变形和巷道围岩压力增大的情况。
煤矿矿压监测方案分析

煤矿矿压监测方案分析煤矿矿压监测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起极大作用,煤矿矿压的大小影响煤矿的安全,安全是煤矿的基础,保证煤矿工人人身安全,提高煤矿开采效率。
煤矿矿压监测应该长期连续的进行,并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的总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标签:煤矿矿压监测为了解决屯宝煤矿动压影响巷道支护问题,实现矿井的安全和高效生产,屯宝煤矿开展了综采工作面动压影响范围及支护参数研究课题,以便清晰的认识到受采动影响困难巷道围岩的变形影响因素,变形机理、变形规律、变形特征等,为受采动影响困难巷道支护问题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解决支护难题,使屯宝煤矿动压影响巷道支护方案更加科学、系统。
1煤矿矿压监测简介和重要性(1)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观测就是利用各种观测仪器或工具,对回采工作面及四周围岩的应力、顶底板变形与破坏、支柱下缩与载荷、煤壁片帮、支架变形与折损等宏观矿压显现进行测量与记录,通过整理分析,从而掌握采煤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并以此指导生产。
(2)对采煤工作面日常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第二章“现场管理”第九条四款中规定:“每个采掘工作面要根据本煤层和邻近采区的地质测量资料和矿压观测资料,包括顶板来压规律、下沉量、下沉速度、压力值等,确定采掘工作面的顶板控制方法、支护方式,作为编制采、掘作业规程的依据。
凡是没有顶板观测资料而制定的作业规程,不得审批。
新投产矿井、新开采煤层应在生产中逐步积累矿压观测资料”。
这就充分说明了矿山压力观测的重要性及在煤矿生产中的地位。
(3)原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第39条“矿山压力测量”规定:“各矿区对采煤工作面和井巷进行矿压观测,根据岩层性质、顶板压力、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放顶步距、周期来压等数据,逐步摸清本矿区的矿压规律,制定本矿区的顶板分类标准。
作为采区设计、巷道布置、设备选型、支护设计、顶板控制的依据。
”这就在原则上阐明了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观测的目的和任务。
我国矿山地压监测方法

Serial No .467M arch .2008矿 业 快 报EXPRESS I N F OR MATI O N OF M I N I N G I N DUSTRY总第467期2008年3月第3期 黄家胜(1980-),男,在读研究生,341000江西省赣州市。
刘祖文(1969),男,江西吉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我国矿山地压监测方法黄家胜 刘祖文 温广军(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摘 要:概述了矿山地压研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的意义、地压监测研究的现状、地压监测的必要性。
并列举了国内外现有地压监测的方法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和各种方法要根据该矿山的实际情况的要求。
关键词:矿山地压;监测;地质灾害;地应力中图分类号:T D32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25683(2008)0320052202 矿山地压是矿山生产活动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金属矿山的矿体形态万千,多数存在于坚硬、脆性的岩层中,岩体结构完整而节理裂隙发育。
在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岩体中可积聚有很大的弹性应变能。
当连续开采面积达到一定范围,就会超过地下工程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矿山整个系统就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引起岩层塌陷,酿成灾害。
由于采场地压受各方面影响因素较多,采场地压控制已成为空场采矿法开采工艺的关键环节。
为了经济、合理地回收矿物资源和处理采空区,降低开采成本,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促进采矿技术的交流与进步,并为矿山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必须对地压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治理。
利用和控制好地压,对于确保安全、经济高效地开采地下矿产资源预防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1 地压研究的现状及监测方法1.1 研究现状金属矿山发生灾害性地压活动的条件如下[1]。
(1)发生的基本条件是矿山岩体构造弱面的存在和采空区范围达到某个极值,即矿山连续的大量的采空区存在是产生灾害性地压活动的主导因素。
(2)矿柱破坏是引起大面积地压活动的最敏感因素。
复杂地质体下开采矿体引发地表移动变形致灾的危险性预测分析

复杂地质体下开采矿体引发地表移动变形致灾的危险性预测分析本文通过对矿体开采地质条件分析,概括总结了矿区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地表破坏形式,结合地面塌陷变形的定量化计算方法,对复杂地质体条件下采空区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分析,估算采空区移动盆地影响范围内地表移动变形量,预测结果对于矿区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覆岩移动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0前言矿区采矿工程引发的地表移动变形是矿区工程活动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特别是复杂地质体下开采矿体引发的地质灾害对矿区地表稳定性影响日趋严重。
本文正是基于某煤矿区工程开采技术现状与环境地质条件来对复杂地质体下开采活动引发地表移动变形进行预测分析。
1矿区地质环境条件1.1地质条件该矿区地处场地地貌类型为冲洪积平原地带,局部地形稍有起伏,地形地貌较为简单,地表上部为褐色黄土、砂砾层覆盖,矿井揭露地层由老至新主要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山西组,二叠系石盒子组,侏罗系三台组,古近系官庄组。
区域内岩浆活动剧烈,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
中生代晚期活动最强烈,第三纪以来也有活动,多以断裂形式出现。
1.2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地下水按赋存介质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碎屑岩裂隙水以及岩溶水。
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覆盖层内,岩性主要由黏性土、中砂等组成,埋藏浅,该含水层富水性强,循环条件好,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动水补给循环条件较好,平时地下水水位埋深季节变化幅度一般为2~3m,一般埋深在6.50~10.50m,平均8.47m。
裂隙水,埋藏较深,主要赋存于下伏基岩,为砂岩地层裂隙中,属非可溶岩组。
富水性差,水循环条件差,该层接受第四系潜水补给。
岩溶水主要赋存太原组和本溪组薄层石灰岩中,由于石灰岩层随着埋藏深度加大水头压力也相对增高。
2采空区地质及开采煤层概况该矿区内矿井可采煤层为第2、4、7、9、15、19煤层,共6层,目前矿区主要开采2、4、7、15煤层,估算深度为标高-300~-500m,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深部复杂难采矿体崩落法开采地压数值模拟分析

深部复杂难采矿体崩落法开采地压数值模拟分析王佳宝;刘海涛【摘要】在我国的矿体开采中,存在部分深部复杂,开采难度大的矿体,这些矿体上部的倾角较大,通常在55-75°之间,矿体较厚,但是深部矿体的倾斜程度又由急变缓,同时矿体的剖面也发生了转变.并且,这种矿体在进行回采时,深部矿体的下盘位置应力比较集中,而上盘的位置还会存在着悬顶的危险.这种危险会在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愈发严重,同时矿山地压的活动也会变的越来越复杂,从而造成了在矿山开采中,加大了工程的布置与维护的难度.【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19【总页数】2页(P51,53)【关键词】深部复杂难采矿体;崩落法开采;地压数值;模拟分析【作者】王佳宝;刘海涛【作者单位】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辽宁沈阳 110000;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辽宁沈阳 1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53.361 深部复杂难采矿体开采中存在的问题1.1 地压灾害问题由于这一部分的矿体深部结构与地压复杂,在对其进行开采的过程中采场与该周边区域的地压会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强烈的变化,并在地压强烈变化的过程中出现局部性的或者是区域性的地压灾害,这样一来不仅会对岩层难以控制,还会为采空区的后续处理增加一定的难度,甚至还会对工程的操作人员与地表的建筑物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1.2 开采方法问题由于这一类的矿体与其他矿体开采相比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矿体的实际开采中受到的限制因素较多,导致相关的工程企业对开采的方法与技术进行选择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有效的提高开采效率,提高相关企业的经济收益。
1.3 造成对地质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对矿体进行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开采量较大,经常会造成该区域出现采空区,如果不能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采空区进行及时的充填该区域的地表出现塌陷现象,甚至还会对其周边的山体造成一定的威胁,使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一定的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体赋存 于上 泥盆 统榴 江组 下段 硅质 岩 中 , 2矿 受 地层 岩性 、 质构 造等 多方 面的影 响 , 地 开采 条 件十
分复杂。该矿体规模巨大 , 向近东西 , 60m, 走 长 8 倾 向北 , 角 1。~2 。倾 向延 伸 80n。9 体 倾 5 5, 3 l 2矿
基金项 目: 国家“ 十一五 ” 科技支撑计 划项 目(0 8 A 3 B 2 20B B2 0 )
现场地压 监 测分井 下 与地表两 个部 分 。地表监
测 主要 是进 行岩 移监 测 , 用 经 纬仪 前 方 交会 法 和 采 三角高 程法测 量地 表水平 和垂 直位 移 。井 下地 压监 测 方法 有岩体 声发 射监测 、 准测 量 、 场岩层破 坏 水 现
与其 上覆 的 9 体 中 心部 位 相 连 重 叠 , 余 部 分 1矿 其
均 有岩体 相 隔 , 其平 均垂 直厚 度 为 1 . 7I, 大 垂 6 5 I最 T
近年 来多 次发生 较 大 面积 的顶 板 冒落 、 帮垮 落 等 片
地压 活动 。随着 盘 区 内开 采 范 围的扩 大 , 能会 出 可 现局 部应力 集 中 , 而 引起 顶 板 和矿 柱 的 破坏 。 目 从 前在 Ⅲ盘 区 内 , l 、 3 1 T 1 、 3 3 T 1 、 3 7 O T 1 、 3 2 T 1 、 3 4 T 1
矿 山安全 生产提供 了有 力的科 学依 据 , 最后提 出 了有效 的地压 灾害防 范措 施 。 关键 词 : 空 区 ; 采 充填 体 ; 压监 测 ; 发射 地 声
1 矿 山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概况
铜坑 矿采 区有细 脉带 矿体 、l、2矿 体三 大 主 9 9
要 矿体 , 经过 3 O多 年 的 开采 , 下 已经形 成 相 互 影 井
矿石 资源 。
9 2矿体 与 9 l矿体 部分 上下 重叠 。重叠 区和 非
重叠 区采 矿方 法不 同 , 矿 工 艺 也有 所 不 同。重 叠 采
区的矿体采 用组 合式 崩落 法 , 即空场 法采矿 , 嗣后 诱
导 崩落顶 板 以释放地 压 。采场 矿 房宽 为 2 2 , 0~ 5I n 长为 7 0~8 , 柱宽 为 1 0i 矿 n 2—1 l 5n。采准切 割工 程
响、 错综 复 杂 的 开 采 格 局 。近 几 年 来 对 9 体 进 2矿
行 连续 大规 模 回采 , 成 了 约 1 0万 I 形 0 n 的 开 采 空
区 , 中部分 已采用 废石或 胶结 进行 了嗣后 充填 , 其 形 成 了大 范围 的充 填体 。随着 采 矿 作业 的持 续 进 行 ,
检 查 、 层应力 测 量等 。 岩
( )岩 体 声 发 射 监 测 方 法 在铜 坑 矿 的 应 用 较 1
王 少林 : 铜坑矿 复杂充填体下采场地压监测分析
籁辇静
3 5
砉姗种 咖栅湖姗 0 l
早, 目前根 据采矿 作业 的现状 , 对井 下 主要工 作 区域 进行 监测 网 的调整 。采用 以 2 4通 道 声 发射 监 测 系 定岩 体 的破坏 和岩 层 移 动趋 势 , 采 场 围岩 及 顶底 是
大范 围充 填体 周边岩 层 的稳 固性成为 了矿 山安 全生 产必须解 决 的重 要 问题 。通过 一 系 列 的课 题 研 究 ,
依 照分段 空场法 布 置 , 采用 大直 径 深孔 或上 向中 并 深孔 分段 凿岩崩 落矿 石 。
非重 叠 区采 用连 续矿 柱空 场法 回采 。矿体 以盘 区划 分 , 区宽 为 10m。盘 区矿 柱宽 为 2 盘 区 盘 0 0m,
着 重 以 9 体 Ⅲ盘 区作 为 岩层 稳 固性 分 析 对 象 , 2矿
进 行地 压监测研 究 。
内划 分矿 房 , 矿 房宽 为 2 , 其 5I 矿柱 宽 为 1 n 6m。采
准工 程依 照空场 法布 置 , 采用 大直径 深孔 、 向大 并 上 孔竖 条崩 矿 , 出矿 均采 用 电耙漏斗 出矿 。 9 2 V盘 区及 部分 Ⅲ盘 区属于 重叠 区 , Ⅲ盘 区内
I SN 6 S 1 71—2 o 90 CN 3 — 1 4 TD 4 3 7/
采 矿技 术
第1 0卷
第 5期
21 0 0年 9月
S p. 2 0 e 01
M i i c noo y,Vo . 0, . nngTe h l g 1 1 No 5
铜 坑 矿 复 杂 充 填 体 下 采 场 地 压 监 测 分 析
王 少林
( 沙矿 山研究 院 , 湖南 长沙 长 摘 401) 102
要 : 坑矿 9 体 开采条 件复 杂 , Ⅲ、 铜 2矿 在 V盘 区等 区域 已形 成 大 范 围充填 体 , 场地 采
压监 测非 常重要 。进 行 了周边采 空 区与充填 体现 场调 查 , 开展 了 系统 的采场 地压监 测 , 为
万 m
2 地 压 监 测
2 1 地 压监 测手 段 .
填 体 。由于充 填方式 、 充填 胶结 程度及 强度 的不 同 ,
使得充填体下部区域及相邻区域周边岩体质量产生 差异 , 导致采场 围岩 稳 固性 也会 产 生 不 同程 度 的变
化 。且在 开采 过程 中 , 采场 局部应 力集 中并转 移 , 引 起 采场顶板 和矿 柱 破 坏 , 顶板 围岩 和 充填 体 稳 固性 也会 受到影 响 。因此 , 只有合 理 的 回采 , 同时加 强综 合地 压监测 分析 , 能 保 证 高效 、 全 、 面 的 回收 才 安 全
直 厚度 达 4 0m。9 1矿体 采 空 区采用 棒 磨 砂胶 结 充 填、 块石 胶结 充填 和废 石 充 填 3种 充 填 方法 进 行 了 全面 的充填 。9 2矿体 自开 采 以来 , 已对较 大 的采 空
区进行 了充填 , Ⅲ盘 区和 V盘 区有 较 大面 积 的充 其
采 场 , 已 进 行 充 填 作 业 , 填 体 体 积 约 为 6 均 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