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发表时间:2013-06-04T16:23:07.3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甘露1,2 封郭生1 陈剑1 康斌1[导读] 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前房放液,方法为患者术眼向下看,尽量避开结膜及角膜缘血管。

甘露1,2 封郭生1 陈剑1 康斌1(1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 448000; 2武汉大学在读研究生 448000)【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原因及治疗。

方法对94例(94眼)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观察。

结果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共9例。

所有病人给予药物降眼压治疗,其中2例给予前房穿刺放出房水,次日所有病人眼压正常结论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由于不同原因可导致高眼压,应于术后注意观察眼压, 及时处理,对高危病例术后予预防性降眼压治疗,提高手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294-01 眼压升高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现对近两年我院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病例做一个总结。

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共完成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94眼,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平均年龄62岁。

术前常规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检查眼压均正常,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按常规进行。

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天9眼出现高眼压合并弥漫性角膜上皮水肿,其中5眼患者自觉术眼胀痛、头痛,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发生在术后4~12h。

其余4眼患者无自觉症状。

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25~56mmHg,平均34mmHg。

前房闪辉(+),其中1眼前房内可见少量残留晶状体皮质,2眼术中后囊膜破裂,少量玻璃体脱出,仍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2 处理方法和结果发现出现一过性高眼压的所有病人当日静脉快速给予甘露醇250ml;眼压较高、前房深,瞳孔中大的病人2例,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前房放液,方法为患者术眼向下看,尽量避开结膜及角膜缘血管,镊子间歇性轻压上方手术切口后缘,多次缓慢放出少量房水,前房较放液前变浅1/3左右即停止放液。

囊袋张力环在假性剥脱综合征白内障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囊袋张力环在假性剥脱综合征白内障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囊袋张力环在假性剥脱综合征白内障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刘晓静;张越(综述);许衍辉;陈志敏(审校)
【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45)2
【摘要】囊袋张力环作为一种独立于人工晶状体的囊袋内植入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白内障手术存在悬韧带异常的患者。

它具有维持囊袋轮廓、避免玻璃体脱出、防止人工晶状体偏心以及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至后囊等作用。

假性剥脱综合征具有悬韧带张力降低和瞳孔扩张不全的解剖特征,这类患者白内障术后容易出现囊袋收缩以及人工晶状体的偏心、移位等并发症,因此,囊袋张力环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本文就囊袋张力环在假性剥脱综合征白内障术中的应用、植入时机和并发症进行概述。

【总页数】4页(P246-248)
【作者】刘晓静;张越(综述);许衍辉;陈志敏(审校)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眼科学教研室;河北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6.1
【相关文献】
1.囊袋拉钩联合Cionni改良囊袋张力环在马方综合征晶状体不全脱位手术中的应用
2.囊袋张力环植入在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乳术中的应用
3.囊袋张力环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超高度近视伴发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
析4.国产囊袋张力环用于白内障手术维持囊袋张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晶状体张力环对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影响

晶状体张力环对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影响

中国当代医药2020年12月第27卷第36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7No.36December 2020·五官医学·晶状体不全脱位常因外伤或疾病导致,且常伴有白内障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水平与日常生活[1-2]。

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此疾病,其中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最常见,主要通过产生的高频超声震荡以及眼内灌注冲击可使术中开放前房角梁网更加通晶状体张力环对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影响伍博晰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辽宁沈阳110031[摘要]目的探讨晶状体张力环(CTR)对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5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73眼)与观察组(40例,72眼)。

对照组予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CTR 治疗。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眼压、视力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术前的眼压、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眼压低于术前,视力水平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72%,低于对照组的2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Phaco+IOL 术中采用CTR 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眼压,提升视力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晶状体不全脱位;晶状体张力环;眼压;视力;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7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20)12(c)-0123-03Effect of capsular tension ring on visual acuity,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ubluxation of lensWU Bo-xi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Shenyang 4th People′s Hospital,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11003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apsular tension ring (CTR)on visual acuity,intraocular pressure and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subluxation of lens.Methods A total of 80patients with subluxation of len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in Shenyang 4th People′s Hospital of from May 2015to March 2020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40cases,73eyes)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40cases,72eyes)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hacoemulsificationcombined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Phaco +IOL),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TR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intraocular pressure,visual acuity level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3months after operation.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visual acuity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operation (P >0.05).There 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of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and the visual acuity levels of both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re 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visual acuity level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total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2%,which was lower than 21.92%in the control group,the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subluxation of lens,adjuvant treatmentCTR besides Phaco+IOL surgery has a remarkable effect,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intraocular pressure,improve vi⁃sual acuity,and decreas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Key words]Subluxation of lens;Capsular tension ring;Intraocular pressure;Visual acuity;Complications[作者简介]伍博晰(1985-),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眼科、眼外伤123·五官医学·中国当代医药2020年12月第27卷第36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7No.36December 2020透,便于房水快速排出。

ZCB00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分析

ZCB00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分析

ZCB00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分析目的比较Tecnis ZCB00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和球面AR40e 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选取2015年1~7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

两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观察组植入ZCB00 IOL,对照组植入AR40e IOL。

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 A)、对比敏感度(CSF)及5 mm瞳孔直径下的全眼及内眼像差及调制传递函数(MTF)。

结果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及BCV 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在5 mm瞳孔直径下,观察组术后全眼及眼内高阶像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5).The postoperative high order aberration of the eye at 5 mm pupil diame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具有可比性(表1)。

纳入标准:单纯老年性白内障[5],角膜散光0.05)。

临床上,经常会有部分病人虽然视力检查结果较好,但常常抱怨视物模糊,尤其是眩光、夜间视力差等问题。

视力表测定是视觉敏锐度,不能测出日常生活中辨别“真实世界”的不同对比度的能力,而CSF反映了人眼分辨不同对比度的能力,比视力更能反映视功能情况[14],是目前评价IOL眼的视觉质量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本研究得出观察组的CSF优于对照组,尤其是中低空间频率(P 0.05)。

这说明,非球面IOL改善了患者夜视力,避免发生眩光失能,对夜间开车患者尤为适用。

本研究与国外报道之间的差异,可能来自于统计样本的选择偏倚,另外,CSF是一项针对视觉成像质量综合因素的主观评价指标,其他因素如年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功能、视觉神经系统情况及患者的理解力等均会对CSF的结果造成影响。

球形晶状体的治疗进展

球形晶状体的治疗进展

球形晶状体的治疗进展杨晋;樊琪;蒋永祥;卢奕【摘要】Spherophakia is an anomaly ocular condition that the crystalline lens assumes a spherical shape with an increased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Spherophakia often accompanies lens subluxation and secondary glaucoma , which may be clinically misdiagnosed and leads to permanent visual loss .The management of spherophakia is difficult .For lack of a clinical guide ,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was to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eatment of lens subluxation and secondary glaucoma in spherophakia .%球形晶状体是指晶状体前后径增加,呈球形状态的一种晶状体异常疾病,常伴有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和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严重者甚至导致视力永久性丧失.临床上球形晶状体常被误诊或漏诊,治疗延误导致对患者的视功能产生严重甚至无法挽回的后果.目前,临床尚无球形晶状体的标准诊疗指南.本文将着重阐述由球形晶状体引发的晶状体半脱位和继发性青光眼的综合治疗进展.【期刊名称】《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年(卷),期】2017(017)002【总页数】4页(P85-87,91)【关键词】球形晶状体;晶状体,半脱位;青光眼,继发性【作者】杨晋;樊琪;蒋永祥;卢奕【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上海 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上海 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上海 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上海 200031【正文语种】中文球形晶状体(spherophakia)又称小球形晶状体(microspherophakia),是指晶状体区别于正常双凸面的形态,呈现前后径增加的球形形状。

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

一、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是常见的疾病,多为单眼,恢复视力的时间和效果,对发育时期的儿童重新建立双眼单视功能尤为重要。

尽早将其摘除以防弱视已成为公认的原则。

由于损伤是多样的,白内障术中是否同期植入人工晶体,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植入术中术后并发症,非常值得重视。

(一)手术适应症(1)手术时机:一般在伤后2-4周。

若伤口小、炎症反应轻,也可在角膜裂伤缝合术同时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

(2)IOL植入年龄:有报道,先天性白内障1-2岁即可植入,3岁以上较为安全。

外伤性白内障则需根据伤情,较大的角巩膜裂伤,即使在白内障或玻璃体手术时无视网膜脱离,5岁以下儿童行睫状沟缝合固定人工晶体时应特别慎重。

(二)术式选择1、后房型IOL植入术(1) ECCE+IOL(2)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IOL光学部分夹持或联合前玻璃体切除做巩膜隧道切口,晶体前囊CCC截囊,注吸晶体皮质后,行后囊4mm大小CCC截除,角膜缘切口行前玻璃体切除之后,IOL袢植入囊袋,光学部推入PCCC后面。

(3) 晶体前IOL植入联合晶体及前玻璃体切除术角膜缘切口,在晶体表面植入IOL,用可灌注截囊针在IOL下截开前囊。

角膜缘后3mm睫状体平部切口,切除晶体及前玻璃体,保留周边前后囊。

2、IOL睫状沟缝合术3、AC-IOL植入术(三)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由于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常伴有眼部的其他损伤,如角膜裂伤、前房出血、瞳孔括约肌撕裂、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后囊破裂等,因而手术较其它原因之白内障更复杂,并发症更多,主要并发症表现为色素膜炎、IOL前膜形成、后发障、IOL移位、偏心、夹持、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裂孔及脱离,迟发性眼内炎等。

(1)色素膜炎与膜形成色素膜炎反应是IOL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儿童术后炎症反应的倾向比成人明显,外伤性白内障IOL植入术后,渗出反应较先天性白内障重且持续时间长,5岁以下者不经手术很难处理。

炎症反应可表现为IOL表面的细胞和色素性沉积物,晶体前后膜和虹膜后粘连等。

眼科sci研究方向

眼科sci研究方向

眼科sci研究方向眼科SCI研究方向引言眼科是研究眼部疾病和视觉系统的分支科学,涉及眼球、眼附属器官以及视觉系统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视觉健康的关注,眼科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眼科SCI研究中的几个重要方向进行介绍。

1. 视力矫正与屈光学视力矫正是眼科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错误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对屈光学的研究,开发了各种视力矫正方法,如眼镜、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等。

此外,还有一些先进的屈光手术技术,如激光角膜矫正术(LASIK)和晶体植入术等,通过改变眼球的屈光状态来纠正视力问题。

2. 眼表疾病与眼表病理学眼表疾病是指发生在眼睑、结膜、泪腺、泪液等眼部表面的疾病,如干眼症、结膜炎等。

眼表病理学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方法。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眼表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揭示了微生物与眼表疾病的关系,并开发了一系列针对眼表微生物的治疗方法,为眼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 视网膜与视神经疾病视网膜和视神经是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视觉感知和传导的关键结构。

视网膜与视神经疾病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炎等。

研究人员通过对视网膜和视神经的病理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开发了一系列治疗方法,如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神经再生疗法等,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4. 白内障与人工晶体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眼内晶状体混浊。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研究人员通过对白内障的研究,开发了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取出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体,恢复患者的视力。

同时,还研究了人工晶体的材料学、结构设计等方面,提高了人工晶体的质量和效果。

5. 视觉系统与视觉神经科学视觉系统和视觉神经科学是眼科研究的重要分支,涉及视觉感知、视觉信号传导等方面。

研究人员通过对视觉系统和视觉神经的研究,揭示了视觉信号传导的机制、视觉皮层的调节机制等。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的研 究发现术后 l I I L组 和对照组 ( l O ) JO C Al e 的裸 眼远视 4 力、 矫正远 视力 、 矫正近 视力 比较差 异无显著意 义 ,(JI L l: l O 组 的裸眼 近视 力 和最 佳 矫 正远 视 力下 的 近视 力 好 于 对 照
组H。 1
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 本文对 临床上使用的可 调节人工晶状体植 ^ . 的视觉质量做一综述。 术后 目前在临床 中应用较广 的 A O I L有 以下几种 :
眼未矫正远视力 1 1 .6±0 1 , . 7 而对照组 只有 2 % 的患者可 9
达 到 J 或更好的双眼裸 眼近视力 , 眼未矫正远 视力 07 3 单 .0
± .9 双眼未矫 正远 视力 1O O 1 L 。 O1 , . 1± .42 J
Kl l lhe报道 了植入 lCJ O e I I L患者术后最佳矫正 远视力 下 的近视力 0 3 .4±0 1 , . 7 主观 近点 ( 9±l ) l J h 5 o C 。Z u等 l n
临床眼科 杂志 2 1 0 1年第 1 9卷第 6期
Junl f l i l p ta ooy2 1 , o ,9 N . ora o Ci c h l lg ,0 1 V 1 1 , o6 n aO h m .

综 述 与讲 座 ・
可调节人工 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张蕾 廖荣丰
l ea u e ni. i r tr sO t Wefi n r ei f m t e vs nq ai ne tr e p t , sat r mp a t t no t e 沁D I k i gi t e t 1 mr, ' t r 1 .  ̄i z o h i o u l yi . aa t ai  ̄ f i l ai i t a et e n o fh l 珏 ¨l n mo — n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医用材料 1 人工晶状体生物材料

的研究进展

摘要 R idley于1949年用聚甲基烯酸甲酯 (polym ethyl2methacrylate, PMMA )制造的人工晶状体(Introculer lens, IOL)植入后房,使视力得以恢复, 1953年以来各种类型的前房型工晶状体应运而生, 1977年Shearing设计了J形袢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显微手术的日趋成熟,人工晶状体材料和植入技术的成熟以及与白内障摘出手术的完美结合,使得人工晶状体在性能越来越接近理想的自然晶状体,甚至比它功能更全。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调节 植入 前言 人的眼睛如同照相机,光线穿过眼睛的角膜通过晶状体聚焦而投射到视网膜上,再通过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由神经纤维传输到人的大脑内,使人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水晶体为一个双凸面透明 组织 ,如同照相机的镜头,一旦混浊了就会阻挡光线进入眼内,影响到人们的视力。现在恢复视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已变得不透明的晶状体拿掉,换上一个人造的晶体,这就是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等最有效的手段,也是矫正视力最彻底的方法。 1 概念 人工晶体通常是由一个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袢组成,光学部的直径一般在 5.5~6 mm 左右,这是因为在夜间或暗光下人的瞳孔会放大,直径可以达到 6 mm 左右,而过大的人工晶体在制造或者手术中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主要生产厂商都使用 5.5~6 mm 的光学部直径。支撑袢的作用是固定人工晶体,形态就很多了,基本的可以是两个 C 型或 J 型的线装支撑袢。

按照安放的位置,可以分为前房固定型人工晶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 。通常人工晶体最佳的安放位置是在天然晶状体的囊袋内,也就是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的位置,在这里可以比较好的保证人工晶体的位置居中,与周围组织没有摩擦,炎症反应较轻。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眼科医师也可能把人工晶体安放在其他的位置,例如,对于校正屈光不正的患者,可以保留其天然晶状体,进行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 PIOL )植入;或者是对于手术中出现晶体囊袋破裂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或者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 按照硬度,可以分为硬质人工晶体和可折叠人工晶体 。首先出现的是硬质 生物医用材料 2 人工晶体,这种晶体不能折叠,手术时需要一个与晶体光学部大小相同的切口( 6 mm 左右),才能将晶体植入眼内。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迅速发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是以超声的能量将晶体核粉碎并乳化吸出,并通过该切口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医生已经可以仅仅使用 3.2 mm 甚至更小的切口就已经可以清除白内障,但在安放人工晶体的时候却还需要扩大切口,才能植入。为了适应手术的进步,人工晶体的材料逐步改进,出现了可折叠的人工晶体,一个光学部直径 6 mm 的人工晶体,可以对折,甚至卷曲起来,通过植入镊或植入器将其植入,待进入眼内后,折叠的人工晶体会自动展开,支撑在指定的位置。 2 人工晶状体材料的选择 植入生物体内的材料理化性质稳定,能够与机体组织和谐共处,对机体无毒副作用,无刺激性,不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生物相容性)。人工晶状体作为医用生物材料,植入眼内后直接与眼内组织、蛋白以及炎性介质相互作用,引起一系列生物相容性问题。目前最常用的有以下材料。 2 . 1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造硬质人工晶状体的材料。,其材料稳定、质轻、透明度好,屈光指数1. 49,为疏水性材料;有较好的抗老化和抗环境变化特性,较好的抗酸、碱和抗有机溶剂特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被机体的生物氧化反应所降解。但其不耐高温、高压;弹性有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造硬质人工晶状体的材料。 2 . 2 水凝胶( PHEMA ) 水凝胶即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是一种亲水性材料,脱水状态时质硬、半透明,可进行抛光处理。此物质折光指数与吸水率呈反比,吸水后折光指数下降,充分复水后质韧、透明。其热稳定性佳,耐高温、高压灭菌;质软,韧性好,不易断,可折叠;化学稳定性好,植入后炎症和渗出反应较轻。但由于PHEMA 具有网状结构,可使水分子、离子以及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同时也易使排泄及污染物存留,发生迟发性钙沉积,使其透明度降低。 2 . 3 硅凝胶 硅凝胶是一种聚甲基硅氧烷,是疏水性材料。其热稳定性好,耐高温、高压,可进行高压煮沸消毒,抗老化性好,可折叠,是我国最早生产的软性人工晶状体材料。但其韧性差,抗拉力和抗撕力差;屈光指数较PMMA小,同等屈光度较PMMA IOL要厚;生物相容性相对差,易产生静电效应,使空气中的微粒及眼内代谢产物容易黏附在晶状体表面,且易与硅油黏附。可影响术后人工晶状体的透明度和透光率。疏水性较强,表面易黏附炎症细胞、细菌等;硅凝胶遇水后表面较滑, 给植入带来困难。 2 . 4 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甲基丙烯酸的长链脂类聚合物与它和丙烯酸的共聚物统称为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它们具有稳定的惰性、光学透明性,其弹性较小,由折叠状态到完全展开约需3~ 5秒,因此术中操作比较安全。有亲水性及疏水性2种。疏水性丙烯酸酯类人工晶状体,具有屈光指数高、激光损伤阈值高、复位慢、易操作等优点。 亲水性丙烯酸酯材料, 屈光指数为1. 47,激光损伤阈值与疏水性丙烯酸酯相仿,同时亦具有伸展缓慢等特点,容易操作。 这里主要介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和具有调节功能的人工晶状体。

3 . 1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生物医用材料 3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是指光学部为非球面以减轻球面像差而提高对比度,进而改善视力(特别是晚上视力)的一种新型人工晶状体。 波阵面像差检测结果表明,功能性视觉的降低与晶状体的球差增加密切相关。随着波阵面像差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 ,临床认识到对比敏感度和功能性视觉质量与高阶像差密切相关。人角膜存在正球差,而年轻人的晶状体则存在负球差 ,两者相互抵消;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化的晶状体由于核硬化以及屈光指数改变等原因,其球差逐渐增大,失去了补偿角膜正球差的能力。传统的人工晶状体增加了人眼的球面像差,降低了视网膜的成像质量,从而影响了功能性视觉。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能够消除部分像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光学质量 ,可产生良好的视网膜图像。 3 . 2 具有调节功能的人工晶状体 实现人工晶状体眼的可调节功能,即在不配戴眼镜的情况下同时获得远、近有用视力,是几代眼科人的梦想。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只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远或近视力,要同时获得清晰的远 、近视力 ,则需配戴眼镜。目前在解决 “同时获得清晰的远 、近视力”问题方面临床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许多进展。 目前可调节人工晶状体主要从3个不同设计理念展开研究 。这3个设计理念分别为位移调节 、双 光学面调节和变形调节 。 3 . 2 . 1位移调节 位移调节是通过调整光学面前后位置来实现调节,晶状体厚度本身则不变。这类人工晶状体的代表产品为ICU型 (德国Human OpifcsH~科产 品公司)、AT一45型 (美国EyeonicsVision公司)和最新上市的Tetralfex (福来视 )型人工晶状体 。 理论上品状体光学部每移动1.0miTt,可产生大约1.60~1.90D的屈光状态变化。迄今为止 ,经证实眼内人工晶状体的最大移动距离仅为0.7inln。 这类人工晶状体之所以能在临床应用中取得相对较好的调节效果,还与小瞳孔、近视等引起的景深增加等因素有关。这种所谓“伪调节”现象也可出现在部分无晶状体眼和普通人工晶状体眼。此外,人工晶状体向前移动还可能与睫状体收缩引起玻璃体压力升高、向前运动等有关。这种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前途 尚需大量临床实践结果证实,其技术方面尚需进一步改进 . 3 . 2 . 2 双光学面调节 双光学面调节是通过改变凸透镜和凹透镜之间的距离实现总屈光度数变化。这类人工晶状体的代表产品包括 SYnChrOnY型人工 晶状 体 (美 国Visiogen公司等 )和博士伦 (上海)贸易有 限公司的SarfaraziElliptical型人工晶状体。 3.2.3 变形调节 为了达到有效调节 ,睫状肌必需留有50%的调节储备。因此理论而言,在生理条件下人眼至少需要8.00D的调节力。然而,目前所有的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均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为了达到大幅度提高调节力的目标 ,一种新型人工晶状体——NulenS型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就出现了 。该人工晶状体由3个部分组成 ,即凝胶材料部分和前后两个固定盘。凝胶材料部分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受轻微挤压即可发生变形。凝胶材料部分位于前后固定盘之间的有限空间内,受压时可通过前固定盘中间的孔洞膨出,从而使总屈光度数发生明显改变。当发生调节时 ,晶状体囊膜随睫状肌收缩推动后面的挡板向前移动 ,凝胶材料部分受到挤压 ,从固定盘中空的部分膨出,引起屈光度数变化 。该型人工晶状体已经实 生物医用材料 4 验室研究证实可以获得最大50.00D的屈光度变化。 4 人工晶状体的发展趋势 目前以单纯解决视力 (远视力和近视力 )为目的的人工晶状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视力的要求,迫切希望可适合各种特殊要求的人工晶状体问世。正是在这种要求的刺激下,设计巧妙功能繁多的人工晶状体先后用于临床,并不断取得发展。 记忆材料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基酯、甲基丙烯酸羟基苯酚酯与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交联聚合而形成的三维共价网状结构。其为亲水性材料, 可吸水20%, 屈光指数1. 47,耐高温、高压,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此材料在低于25℃环境下质硬,将其加温变软后卷曲、冷却,使其成硬性卷筒形状。手术中将硬性卷筒形状的人工晶状体通过小切口植入眼内,经体温加热,其将依靠记忆缓慢恢复初始形状。 注入型人工晶状体在保持睫状肌、悬韧带和晶状体囊膜完整的条件下, 在晶状体核与皮质后的囊袋内注入凝胶状态的人工晶状体材料。当材料固化后, 通过睫状肌收缩引起晶状体囊膜形态的改变而获得与正常晶状体相同调节功能的晶状体 。 IOL的材料不同,其在细胞黏附、硅油黏附、细菌黏附、蛋白吸附等方面的生物学性状会存在差异。通过表面修饰来改变IOL 的生物学性状,进一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已成为眼科界的一个焦点。现代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工晶状体表面修饰技术的进步,其中肝素修饰的人工晶状体已应用于临床。但目前的方法都是通过改变人工晶状体的亲一疏水性,减少了术后炎性细胞在人工晶状体表面的粘附和虹膜后粘连等并发症,从而增加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 。

参考文献 1 [30] 霍晶 [人工晶状体的研究发展和临床应用].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8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