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

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踝关节骨折(ICD-10:S82.80)行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踝关节X线片显示踝关节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不稳定的单踝、双踝、三踝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80踝关节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踝关节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必要时CT);(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2)踝关节三维CT检查、踝关节MRI;(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释义

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释义一、闭合性踝关节骨折疾病和手术操作编码疾病名称及编码:内侧踝关节骨折ICD-10:S82.50外侧踝关节骨折ICD-10:S82.60踝关节骨折(双踝、三踝)ICD-10:S82.80手术操作及编码: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二、临床路径检索方法:S82.50或S82.60或S82.80伴79.36除外病理性骨折三、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踝关节骨折(ICD-10:S82.80)行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释义■适用对象编码参见第一部分。
■本临床路径适用对象是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踝关节骨折的患者。
■适用对象中不包括肿瘤等病因造成的病理性骨折、包括有踝关节骨折的多发损伤患者、儿童患者、陈旧性骨折或骨折不愈合、开放性骨折。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踝关节X线片显示踝关节骨折。
释义■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表现与踝关节扭伤相类似,正确的诊断与分类需依靠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必要时可加拍踝穴位及应力像,以及踝关节CT。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不稳定的单踝、双踝、三踝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释义■踝关节骨折为关节内骨折,严重移位或不稳定者建议手术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踝关节功能恢复。
(四)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释义■踝关节附近软组织覆盖有限,骨折常造成明显肿胀,严重肿胀者需要等待肿胀消退后方可进行手术。
必要时术前可进行牵引。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80踝关节骨折疾病编码。
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

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踝关节骨折(ICD-10:S82.80)行踝关节切开复位固定术(ICD-9-CM-3:79.36)(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踝关节X线片显示踝关节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1.不稳定的单踝、双踝、三踝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80踝关节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踝关节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必要时CT);(6)胸片、心电图。
( 7 )踝关节三维CT检查。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踝关节切开复位固定术。
3.手术植物:接骨板、螺钉、力带钢丝、髓钉。
4.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踝关节正侧位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
踝关节骨折和脱位诊疗技术

踝关节骨折和脱位诊疗技术踝关节骨折是常见损伤之一,1922年Ashurst和Brommer将其分为外旋型、外展型、内收型与垂直压缩型,又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分为单踝、双踝和三踝骨折。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Lauge-Hansen提出另一种分类方法,根据受伤时足部所处的位置、外力作用的方向以及不同的创伤病理改变而分为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和垂直压缩型,其中以旋后-外旋型最常见。
LaugeHansen分类法强调踝关节骨折波及单踝、双踝或三踝是创伤病理的不同阶段。
1949年Denis提出一种从病理解剖方面进行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分类方法,比较适用于手术治疗,1972年以后Weber等对这种分类进行改进而形成AO(ASIF)系统的分类法,主要根据腓骨骨折的高度以及与下胫腓联合、胫距关节之间的关系而将踝关节骨折脱位分为3型。
在重视骨折的同时必须也重视韧带的损伤,只有全面地认识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才能正确估价损伤的严重程度,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必须指出踝关节骨折脱位时并非单一的间接外力所引起,联合外力致伤者并不少见,如足部处于旋后位,距骨不仅受到外旋外力,而且同时还可以受到垂直压缩外力,此时后踝骨折不仅表现为单纯撕脱骨折,骨折片较大可以波及胫骨下端关节面的1/4甚或1/3以上。
相比之下Lauge-Hansen 分型更符合于临床的实际情况。
Lauge-Hansen以尸体标本上的实验证实了临床常见的骨折脱位类型,并阐明了损伤发生的机制。
一、闭合性骨折脱位1.旋后-内收型足于受伤时处于旋后位,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强力内翻的外力,外踝受到牵拉,内踝受到挤压的外力。
第I度:外踝韧带断裂或外踝撕脱骨折,外踝骨折常低于踝关节水平间隙,多为横断骨折或外踝顶端的撕脱骨折。
第Ⅱ度:第工度加内踝骨折,骨折位于踝关节内侧间隙与水平间隙交界处,即在踝穴的内上角,骨折线呈斜形斜向内上方,常合并踝穴内上角关节软骨下方骨质的压缩,或软骨面的损伤。
踝关节骨折PPT演示课件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
外固定架固定
通过手术切开皮肤和软组织,暴露骨 折端,直视下将骨折块复位并使用钢 板、螺钉等内固定物固定。
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有软组织损 伤的患者,可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待 软组织修复后再行内固定治疗。
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
在关节镜引导下进行微创手术,复位 骨折块并使用内固定物固定,具有创 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康复训练与预防并发症
早期康复训练
中期康复训练
在疼痛可忍受的情况下,尽早进行踝关节 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关节 功能恢复。
随着骨折的愈合,逐渐增加负重行走、抗 阻训练等强度更大的康复训练。
晚期康复训练
预防并发症
在骨折完全愈合后,进行全面的肌肉力量 、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训练,以恢复踝 关节的正常功能。
远程医疗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将在踝关节骨 折的诊疗中发挥更大作用,方便患者及时就医和 获得专业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可以 进一步提高对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准确 性。
03
踝关节骨折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01
02
03
闭合复位
在X光或CT引导下,通过 手法复位骨折块,并使用 石膏、支具等外固定方法 维持复位。
药治疗
使用消炎止痛、促进骨折 愈合的药物,如非甾体抗 炎药、钙剂等。
定期复查
定期拍摄X光片或CT,观 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踝关节骨折通常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 起,如车祸、高空坠落等事故,或运 动过程中扭伤、撞击等。
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关节炎症、既往踝关节损 伤等可增加踝关节骨折的风险。
踝关节骨折原因、症状及治疗

踝关节骨折原因、症状及治疗
1.常见原因
踝关节骨折通常是高能量损伤,比如源自高处摔落、机动车辆事故或接触类体育运动。
2.识别方法
踝关节骨折很像踝关节扭伤,只是更加严重,通常涉及踝关节疼痛、肿胀和淤青。
大多数运动员在踝关节骨折后不能承受质量。
3.治疗方法
如果踝关节发生骨折,但是骨头没有移位,可能不需要做手术。
如果骨头发生移位,几乎一定要通过手术来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以及确保骨折得到充分愈合。
4.重返体育运动
很像跟腱断裂的恢复过程,踝关节骨折需要几个月的康复。
通常情况下,需要做手术的踝关节骨折运动员需要打石膏模型,而且踝关节在2个月内不能负重。
此后,开始物理治疗,受伤之后需要2~3个月才可重返健身房。
在3~4个月之后才可以跑步,在4~6个月之后才可以参加旋转改变方向的运动。
至少需要1年才能获得全面恢复,受伤者应该谨记这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踝关节骨折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踝关节骨折多数由间接暴力所引起,不仅骨性结构遭受破坏,而
且常包含韧带和软组织复合损伤。踝关节骨折属关节内骨折,治疗需
解剖复位,内固定要可靠,以达到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目的。
【临床表现】踝关节扭伤史,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踝
关节活动受限。
【诊断】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表现与踝关节扭伤相类似,均表现为
踝关节疼痛、局部压痛、肿胀、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关于X线
检查:
1、确诊与分类需依靠踝关节X线正侧位片,
根据腓骨骨折平面来分类(Danis-Weber分型):
A型:腓骨骨折低于踝关节面,内旋内收引起。
B型:腓骨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韧带水平,外旋力引起,胫腓前
韧带有50%部分撕裂,而胫腓后韧带常完整。
C型:腓骨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韧带之上,外展外旋力引起,下
胫腓韧带往往损伤。
根据受伤机制分:
1.外翻骨折:受伤时踝部极度外翻。分为三度:
I度:内踝横断骨折。
Ⅱ度:双踝、内踝横形,外踝斜形骨折,伴踝关节向外半脱位。
Ⅲ度:双踝骨折,下胫腓韧带断裂,距骨脱位更明显。
2.内翻骨折:受伤时踝部极度内翻。分为三度:
I度:腓骨下端横形骨折。
Ⅱ度:腓骨横形骨折,胫骨内踝斜形骨折或垂直骨折,伴距骨向
内半脱位。
Ⅲ度:在Ⅱ度损伤基础上,伴胫骨平台塌陷骨折。
3.外翻外旋形骨折:足外旋时暴力作用于外踝。分为三度:
I度:单纯内踝横形骨折或单纯腓骨下端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
Ⅱ度:双踝、内踝横形骨折,腓骨下端或中、上端段为螺旋形骨
折,伴踝关节向外半脱位。
Ⅲ度:三踝骨折,伴距骨向外、向后移位。
4.内翻内旋骨折:受伤时踝部极度内翻内旋位,距骨挤压内踝,
踝侧副韧带牵拉外踝形或骨折。分为三度:
I度:单纯内踝斜形骨折。
Ⅱ度:内踝斜形骨折、外踝横形骨折,伴距骨向内半脱位。
Ⅲ度:双踝骨折,伴距骨向后方脱位。
5.垂直压缩骨折:以垂直压缩暴力为主,造成胫骨前后关节面
或整个关节面压缩骨折。
2、踝关节踝穴摄片(小腿内旋20°位)反映腓骨外形及关节间隙。
距骨的关节面应与胫骨的远端关节面一致,距骨与内、外踝的关节间
隙应相等。如间隙不相等,或下胫腓联合间隙大于5mm,提示下胫
腓分离。
3、双侧应力X线片以排除韧带损伤和距骨移位。
4、小腿全长片,防止漏诊腓骨近端骨折甚至上胫排分离。
【治疗原则】与其他关节内骨折一样,尽可能恢复关节面的完整
性,牢固的内固定,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1.无移位骨折:小腿“U”形石膏固定3~4周。
2.闭合复位外固定:一般稳定形骨折可行此法。复位时距骨要
求完全复位,石膏前后托或“U”形石膏固定,一般持续固定牵引治
疗:对垂直压缩骨折行趾骨牵引,维持3~4周。
3.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如下:
(1)闭合复位不成功、不能达到功能复位要求。
(2)骨折不稳定,如损伤有距骨脱位,且前唇或后唇骨折块大
于1/4关节面者。
(3)关节内有游离骨片,应取出小骨片。
(4)开放性骨折:清创后可同时做内固定。
(5)对踝关节骨折而骨连接不良形成骨关节突出者,可行踝关
节骨融合术。
【并发症】
1.骨折不愈合:造成踝关节不稳定者,可手术治疗。
2.畸形愈合:距骨有移位者,应早行手术矫正骨折畸形。
3.创伤性关节炎:可行保守治疗,症状严重时,行踝关节融
合术。
4.下肢腓骨骨性融合:一般功能影响不大,无须手术治疗。
5.腓骨肌腱滑脱:行手术治疗。
6.距骨不稳:多由外踝韧带损伤治疗不当引起,需重建外踝
韧带。
7.Sudeck骨萎缩:一般经数周或数月后症状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