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周练 政治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周练 政治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周练 政治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周练政治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这说明

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④没有文化人们已经无法生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D.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据此回答3~4题。

3.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4.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5.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在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体味到文化。据此回答6~7题。

6.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

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B.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

7.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B.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C.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D.黄山秀美的自然风光

校训作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词语,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据此回答8~9题。

8.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文化。

A.社区 B.都市C.校园D.民族

9.清华大学的校训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能促进社会文化牛产力的发展B.能促进人们参与政治生活能力的提高

C.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D.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0~13题。

10.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人们将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将大踏步地进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

A.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的特点更加突出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C.文化将逐渐取代经济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D.经济对文化的制约将更加严重

11.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之所以要坚持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①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④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和文化消费的日益丰富,在现代经济的总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2.文化产业是以精神产品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不构成威胁甚至不造成消耗,并且,文化产品价值还具有增值效应,如果开发得当,往往可以产生很大的投入产出比,文化产业是具有极大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可见,我们当代文化发展走产业的发展道路是A.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B.实现民族振兴的根本保证

C.增强综合国力的惟一途径D.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的表现

13.在下列现象中,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的有

①文化与经济、文化与商品、文化与消费、文化与市场严重分离②重视文化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忽视或否认文化的经济效益③以经济效益为惟一目标,以市场调节为手段发展文化产业④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使当代文化沿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根据最新的关于各国综合国力的测评,我们已经排在了第六位。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数字。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综合水平,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在某一个时期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发展的概况。可以说,它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衡量自己建设改革发展得失的标准,每一次名次的改变都牵系着亿万人的奋斗。据此回答14~16题。

14.综合国力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资源等各种要素的有机统一.其

中和是基础,是重要标志。

A.经济、政治、科技B.经济、科技、文化C.经济、科技、政治D.经济、文化、科技

15.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发展格局表明

A.综合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B.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D.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不可能增强综合国力

16.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较量,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

①把文化建设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③实施“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④充分发挥我国人口数量优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7.据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的时候,传闻亚洲某国却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了

①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④文化是不可取消和更改的

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③④

18.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过度消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对此,我们应当

①提倡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②倡导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

③树立科学的消费观④减少文化消费支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③④

19.xx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看作是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

A.体现了文化是第一生产力B.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C.是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D.是为了巩固产业的基础地位

20.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这给我国的启示是

A.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问的交流,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

B.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

C.世界正在一体化,文化间的渗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D.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不利于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

21.创造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是理论出版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精神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这说明

A.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把文化作为战略资源,是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争夺”文化资源的现象。据此回答22~23题。

22.梁祝故事在我国的浙江、河南、甘肃、安徽、山东、江苏等10多个省、市广为流传。

国家邮政局发行《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时,众多省、市都认为自己是梁祝故事的原发地,因此纷纷要求举办邮票首发式。材料表明

A.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B.市场经济具有滞后性

C.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D.举办邮票首发式就能拉动经济发展

23.经过严密的史料考证和实地勘察,国家邮政局确定宁波为首发式主会场。并在浙江省的杭州、上虞,河南省的驻马店,江苏省的宜兴,山东省的济宁等5个城市同时举行首发式。国家邮政局举办邮票首发式属于

A.政治活动B.文化活动C.经济活动D.社会共同活动

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经济全球化虽对各国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不可能消除文化的多样性。据此回答24~25题。

24.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各有不同的民族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它表明民族文化具有

A.共同风俗习惯B.共同心理素质C.共同经济生活 D .共同节日传统

25.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有人认为过于繁琐,应该革除;也有人认为,正是包饺子、吃粽子、饮菊花酒等习俗才构成了中华民族节日文化,有必要通过立法加以保护并发扬光大。可见

A.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是一种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优秀文化

B.保护了传统节日习俗,就保护了中国传统文化

C.看轻中国传统节日的人,就会看不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

D.价值观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

26、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或“非典”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

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

D、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7、现代的商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文化和智力的竞争。肯德基之所以能够开遍全球,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们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消费心理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们每在一个国家开办连锁业务前,都会对这个国家的风俗习惯作一番深入的调查论证,而且还会聘请一些了解这个国家的人作为管理人员和顾问。肯德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A.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和消费心理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C.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不同

D.对一国文化背景的了解和尊重程度,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28、“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C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D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29、“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的文化将取代各国的民族文化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30、进入xx年以来,《人民日报》以固定的版面,中央电视台每天以固定的时段播放《永

远的丰碑》,众多的媒体努力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文化是对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③报纸和电视是人们文化生活的物质载体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二、简析题:

31、美国前总统布什在1992年9月的《美国复兴日程》计划中提出:“我们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一种新的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文化工作的特殊作用就在于采取对方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交流,用潜移默化、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征服对方。正如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言,这是“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往往能够起到政治、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文化的征服是人心的征服,人心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是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如何理解“文化的征服是人心的征服,人心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这对当前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有何启示?

32、当今世界,各种思想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甚至相互渗透、相互对抗。特别是西方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上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包括我们社会主义中国不断进行文化侵略,推行他们的价值观和民主发展模式,企图用它们的文化来统治世界,实现其独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的政治野心。这不仅引起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警惕,甚至连美国的盟国也忧心忡忡。法国朝野内外纷纷指出:“来自美国的文化潮流,正在威胁法国的电影和音乐行业,以至整个法国的文化生活”,“如此下去,我们的子孙将不再是欧洲人。”

(1)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威胁和考验?

(2)文化在国际竞争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我国应怎样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3、有关调查表明,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95年的51.7%下降到xx年的39.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95年的58.6%下降到xx年52.5%。xx年全国人均非基本生活必需品支出1425.33元,占消费支出比重的29.8%,其中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23培,教育消费支出增长20倍。据国家统计局预测,中国居民未来的家庭收入的支出中,子女教育支出将占31. 6%,文化娱乐支出将占14.7%,自我发展消费支出将占有22.9%。

(1)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消费有什么变化?

(2)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4、云南,是一个文化富矿。亚洲大陆与东南亚半岛的交界处,横断山脉蜿蜒屹立,6条大河奔流不息,造就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全球瞩目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26个民族世居于此,“会说话的就会唱歌,会走路的就会跳舞”,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高度浓缩在这一区域,产生了风华绝代的孔雀舞、代表中国当代美术水准的“云南画派”、被视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的洞经音乐……权威资料记载,云南已收集到各民族民间歌曲2万多首,舞蹈6 718套,戏剧2 OOO多个,器乐200多种,叙事长诗50多部;记录着工匠们的心血和灵性的木雕、黑陶、斑铜、扎染,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无不表现出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不少专家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健康产业”,相对于矿产等资源的不可再生,文化产业是越开发越丰富,且附加值高、无污染的产业。目前,仅丽

江市文化产业的经营商家就已达到l 000多个,从业人员1万多人,总收人从几年前3 000多万元上升到近2亿元,提供的税收占当年财政收人的10%。

(1)云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实践说明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请你为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

11、D

12、A

13、A

14、B

15、C

16、A

17、A

18、A

19、C

20、B

21、D

22、C

23、B

24、B

25、D

26、D

27、A

28、A

29、D

30、D

32、答:(1)我们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

(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3、答:(1)文化消费增长。

(2)文化消费的增长反映了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增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物质方面的需要,也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人的需要本身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总是以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前提,从简单向复杂、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在现阶段,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随着科技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命健康有了基本的保障。在物质生活需要能够得到较好满足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需要的满足,越来越对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人们文化消费的增长也反映了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日益丰富。文化消费的增长不仅表现为文化消费在人们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不断提高,而且表现在人们文化消费活动的形式日趋丰富多样。如读书看报、上网冲浪、看电影电视、参加音乐茶座、外出旅游观光等,现在都已经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消费活动。文化生活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5671 6447 摇B 39874 9BC2 鯂~ _24862 611E 愞29774 744E 瑎37726 935E 鍞; 21375 537F 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