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康复方法学-第七章 中药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治法,是在治病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而拟定的。治法是运用成方或创 制新方的依据。
➢ 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将药 物合理地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是体现和验证治法的主要手段之一。
中药内治的治法
➢ 《内经》明确提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根本治 则。
热敷疗法治疗原理
通过热力与药力联合作用于肌表,内传经络脏腑,达 到祛邪扶正,疏畅气机,调理脏腑之目的。
➢ 局部及腧穴刺激作用 ➢ 调节经络系统平衡的作用 ➢ 药物的自身作用
热敷疗法分类
普通热敷:热水袋敷、水湿热敷、沙热敷、铁末热 敷、泥热敷、蜡热敷、盐热敷、姜热敷、醋热敷。
药物热敷:药包热敷、药饼热敷、药末热敷、药液
补法的注意事项
✓ 凡实证表现为虚证假象者禁补。 ✓ 在运用补剂时,为了防止因“虚不受补”而发生气滞,
应在补药中少佐理气药。
内治中药的煎服方法
煎药法与服药法是方剂运用的一个重要环节,药 物配伍与剂型选择虽皆严密,若煎法与服法不当,则 药亦无功。
煎药法
煎药用具:一般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器具或铝
熏蒸 疗法
膏药 疗法
熏洗 疗法
脐疗 法
敷贴 疗法
热敷疗法
治疗原理 疗法分类 注意事项
热敷疗法
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 腧穴的一种方法。
借助温热之力,将药性由表达里,通过皮肤毛孔,循 经运行,内达脏腑,温中散寒,畅通气机,镇痛消肿, 调整脏腑阴阳,从而达到治病目的。
中药内治疗法
中 药
中药内治的治法


中药外治疗法
中药外治的原则 中药外治的优点
中药内治疗法
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应用中药方剂,针对病伤残者 病情进行调治,促使身心康复的一种疗法。
《内经》非常重视生命质量,有大量养生康复的记载, 尤以针灸、按摩、导引等外治法为多。 汉代之后,则突出药物内服疗法,极大丰富了中医药康复学 的内容。
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已记载熏蒸方药20余首,涉 及多种疾病的治疗。
熏蒸疗法治疗原理
➢ 熏蒸疗法是通过热疗、药疗的双重作用而取效。热疗 能疏松揍理,开发汗孔,活血通经,松弛痉挛的肌筋;
➢ 药疗能对症治疗,疗病除疾,两者配合而用,发挥散 寒除湿、发汗祛风、温通经络、除痛止痒的作用,可 以加速血液、淋巴液的循环,加快代谢产物的清除, 促进新陈代谢,同时由于热能的作用,促使皮肤、粘 膜充血,有利于对药物的吸收,提高体内药物浓度。
背俞穴;要救急,宜选关元、气海穴等。
中药外治的优点
➢ 治法多样,多途给药 哮喘:背部腧穴贴敷法、发泡疗法、脐疗、割治、中
药雾化吸入等;
腮腺炎:紫金锭涂敷、仙人掌和冰片捣敷,或吴茱萸、
胡黄连、大黄、胆南星研末醋调敷足底;
➢ 直达病所,定位用药
用气雾剂平喘,用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关 节疼痛用外敷止痛;
消法的注意事项
✓ 剂量方面 1.消法方剂虽较泻下剂作用缓和,但总属克削之品,故
一般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克伐太过,应中病即止。 2.消法汤剂效力较强,丸剂效力较缓。应根据病情需要
而定。病急而重者用汤剂且量大;病缓而轻者,用丸 剂而量小。
八法之补法
是以补养、强壮类药物为主组成,治疗各种虚证的方 法。
✓ 若阴寒大盛,阳药入口即吐者,可少佐寒凉之品,或 热药冷服。
八法之清法
是以寒凉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生 津的作用,用以治疗温热、温疫、热毒等里热证的方 法。
清法的注意事项
✓ 热邪在表,尚未入里者,宜发汗以解热;热邪入里, 大便已结者,宜通便以泻热,均非清法所宜。
✓ 凡使用清法方药,应根据病人的热势轻重、体质强弱, 投以适当的药量。因热邪虽易伤津,但寒凉之品,用 之过早或过量,亦可产生邪恋不解,或损伤脾胃之弊。
中药外治疗法
指利用中药的各种外治方法介入疾病康复治疗,以促 进病人更快恢复各种功能的疗法。
特点:作用迅速、简便廉验、易学易用、容易推广、
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
中药外治原则
运用中药外治法,必须根据疾病特点,进行辨证立法、选 方用药。临证时,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结 合八纲辨证,对病情进行分析、归纳,探明病因、病机, 按轻重、缓急立法选方,并选择适当的剂型和制法以适应 病情需要。
✓ 在服药期间,忌用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 ✓ 下法易伤胃气,中病即止,慎勿过剂。
八法之和法
具有疏泄调和作用,可以疏泄气机、调和脏腑,用来 治疗伤寒少阳病或肝脾、肠胃不和等病证的方法。
和法的注意事项
✓ 凡邪气在表而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而阳明热甚者, 不宜使用和法。
✓ 凡劳倦内伤、饮食失调、气血虚弱而见寒热者,亦非 和法所宜。
八法之温法
是用辛热或甘温药物组成,具有温中祛寒、温经散寒、 回阳救逆等作用,用以治疗脾胃虚寒、寒凝经脉及肾 阳虚衰等里寒证的方法,又称温里法。
温法的注意事项
✓ 温法方剂多是辛温燥热之品,在临床运用时,首先应 辨清寒热之真假,对真热假寒的热厥证忌用。
✓ 注意不同季节等用药。夏季天气炎热,或患者平素火 旺者,用量不宜过大,中病即止。
✓ 因时因地制宜。南方地区或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候炎热,人体腠理 疏松,易于出汗,使用汗法的方剂,用量不宜过重, 亦不宜用较峻烈的发汗剂;冬季或北方寒冷地区,使 用汗法的方剂,用量宜重,并选用发汗力较强的方剂, 以免汗出不彻。
八法之吐法
是用涌吐药为主组成,具有涌吐作用的方剂,用做涌 吐痰涎、宿食、毒物的方法。
皮肤感染、破损处,不得施以本法,以防感染。 由于治疗时要充分暴露患处或治疗部位,寒冷季节应
有取暖设备,以免着凉感冒。热熨后宜避风保暖,静 卧休息。
熏蒸疗法
治疗原理 疗法分类 注意事项
熏蒸疗法
利用药物加水煮沸后产生的蒸气熏蒸患处,以治疗疾 病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脑卒中患者关节痉挛僵硬、运动系统疾病、慢 性风湿性疾病、周围血循环障碍等疾病。
制品亦可,忌用铁器、铜器。
煎药用水:以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
馏水均可。
煎药火候:一般先用武火,沸腾后改用文火。同时,
要根据药物性味及所需时间的要求,酌定火候。
煎药方法:先煎、后下、包煎、单煎、溶化、冲服。
服药法
服药时间: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
临卧服;对胃肠有刺激的,应饭后服。
吐法的注意事项
✓ 凡病情危笃,老弱气衰者,诸失血者,诸喘息不安者, 妊娠或产后,原则上均为禁忌。
✓ 吐法以一吐为快,不宜反复使用。
✓ 吐后应稍休息再进食。宜先进糜粥,禁食生冷硬物, 且要慎风寒。
八法之下法
又称泻下法,是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荡 涤肠道积滞等作用,以治疗胃肠积滞、大便不通或腹 水等证的方法。
配伍行气之品,如枳实、木香等。 2.若积滞郁而化热,宜配清热药,以达消积清热之功,
如连翘、黄芩、黄连等。 3.若积滞成实,宜配泻下药,以达泻实消积之功,如大
黄、芒硝等。 4.若积聚日久,癥瘕不去者,宜配三棱、莪术、鳖甲之
类以达消癥破结之功。 5.若脾胃气虚者,当配伍补益药,如党参、白术等以达
消不伤正之目的。
服药方法:服用汤剂,一般一日1剂,分2~3次温服。
根据病情需要,有的一日只服1次,有的可以一日数服, 有的又可煎汤代茶服,甚至一日连服2剂。另外,尚有 热服、冷服。
药后调护:十枣汤服后则小便很多,需喝粥以养元
气。一般服解表药,应取微汗,不可大汗,然亦不能 汗出不彻底。服泻下剂后,应注意饮食,不宜进生冷 难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脾胃的健运。
✓ 清法中甘寒清热方药多滋腻,易碍消化,宜配健脾化 湿药同用;苦寒清热方药多性燥,易伤耗阴液,宜配 养阴药同用。
✓ 如用清法热仍不退者,应考虑改用滋阴壮水之剂,使 阴复而热退。
八法之消法
是以消导、化积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化积 的作用。
消法的注意事项
✓ 配伍方面 1.食积、痞积之证,每多影响气机不利,故消法方剂宜
熏蒸疗法分类
全身熏蒸法
室内熏蒸法 简易熏蒸法
局部熏蒸法
熏蒸疗法注意事项
全身熏蒸者要注意室温,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尤其是 在炎热季节,以防汗出过多,室内窒闷而晕厥。可在 熏蒸时适当饮水,治疗后应适当休息。
熏蒸疗法最早见于汉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 十二病方》已载有用薤和酒煮沸,以其热气熏蒸治疗 伤科疾病。
《黄帝内经》记录了用椒、姜、桂和酒煮熏治关节肿 胀、疼痛、伸屈不利等痹证。其后历代相传习用,治 疗范围不断扩大。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记载许胤宗治柳太后中风不 语,用大剂量黄芪防风汤熏蒸而苏醒。
➢ 适应症广,禁忌症少
二、中药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学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 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吴师机)。中药外 治疗法也体现了中医整体与局部、辨证与辨病的辩证 统一关系。中药外治疗法可和现代物理疗法相结合, 综合多种理化作用,以增强疗效。
常用中药外治疗法
热敷 疗法
✓ 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以保暖取汗, 并应以全身微汗为佳,不宜过汗。若汗出过多,易耗 气伤津,严重的可导致损伤元气。
✓ 如表证未解,里证又现,一般先解表,而后治里;表 证里证俱急,应表里双解。邪已入里、麻疹已透、疮 疡已溃、盗汗自汗、吐泻失水、虚证水肿、热病后期 津液亏损者等,均不宜使用汗法。
下法的注意事项
✓ 表证未解,里未成实者,不宜用下法;表证虽未解, 而里实已成,宜先解表,后治里;若是表里皆急,就 应表里双解。
✓ 有兼证者,应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如兼有瘀血者,应 配合活血祛瘀药;兼虫积者,应配伍驱虫药。
✓ 下法除润下剂较为缓和外,其余均为峻烈之剂,故孕 妇、产后、月经期、年老体弱、病后津伤及亡血者, 均应慎用;必要时,可考虑攻补兼施,或先攻后补, 或先补后攻。
第七章 中药疗法
本章 导学
掌握中药外治法的优点 掌握中药外治法的分类及治疗原理
熟悉中药内治法的原则 熟悉中药外治法的原则 了解康复科常用外治方药及适应证
本章内容大纲
一、中药疗法简介
➢ 概述 ➢ 中药疗法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中药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 常用中药外治疗法 ➢ 康复科常用外治方药及适应证 ➢ 康复科常用内治方药及适应证
一、中药疗法简介
概述
一、定义
中药疗法是以辨证康复观为指导,运用中药方剂以减 轻和消除病人身体及精神情志的功能障碍,促进其身 心康复的方法。
二、分类
中药疗法的治疗途径包括内治和外治两方面,无论内 治、外治,均要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做到 辨证施药。
中药疗法主要内容和特点
中药内治的原则
➢ 唐代陈藏器发展为“十剂”——宣、通、补、泄、轻、 重、涩、滑、燥、湿。
➢ 程国彭《医学心悟》 内治八法——“汗、吐、下、和、 温、清、消、补” 。
八法之汗法
又称解表法,是根据“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原则立 法。此法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表作用,以 祛在表之邪。
汗法注意事项
✓ 汗法组方用药多属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 性挥发,作用减弱。
中药外治原则
➢ 辨证论治 ➢ 三因制宜 ✓ 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 标本缓急 ✓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中药外治原则
➢ 合理选穴
✓ 治疗上半身的疾病:心俞、肺俞、劳宫、内关等; ✓ 治疗腹部脾胃的疾病:神阙、涌泉、中脘等; ✓ 治疗下半身的疾病:丹田、关元; ✓ 补益五脏气血,宜选背俞穴;倾泻五脏的毒邪,也可以取
热敷、药渣热敷。
热敷疗法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热熨的温度和熨引手法力量的大小。热熨温 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熨剂温度过高易烫伤皮肤, 过低则影响药效的渗透。熨引手法有推、揉、擦、按 等,力度应恰当,温度高时手法宜轻快;温度稍降, 手法可稍重一些。
操作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熨剂的温度,询问患者的反应。 如果出现头晕、头痛、心悸、呕恶等不适及皮肤烫伤、 擦伤、过敏等现象,应及时停止治疗。
实践证明,病伤残疾患者,大多诸虚不足、气机郁滞, 应用药物内服,固本复元、补养气血、调畅气机、平调阴阳, 配合外治有良好的康复作用。
中药内治的原则
❖ 补虚疏郁,因证施宜 ❖ 形神并重,重视体质 ❖ 守法守方,丸散尤宜
中药内治的治法
➢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特点之一,它是通过理、法、 方、药来实现的,而方剂与治法均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