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家庭教育指导健全人格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家庭教育指导健全人格培养

一、心理现象和健全人格心理现象, 我们能够列表来说明: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

1、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感过程---对现实态度的体验, 情绪、情感、情操。

3、意志过程---在改造客观世界时克服困难, 去完成任务时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对孩子的教育, 必须经过她们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来实施。这两大类心理现象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从其特点看, 心理过程具有机能性, 是不稳定的信息加工过程, 个性心理则是心理现象中

的那些稳定成分, 它们制约和调节心理过程, 标志着个人的特点。尽管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 对人格尚无统一的定义, 但一般地讲, 人格就是指那些个人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们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 经过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和巩固的。不过, 在日常生活中, 人格的习惯用法还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常常见来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价。说某人的人格高尚, 某人的人格卑劣, 也常说某人缺乏人格等等。其含义包括了一个人的品格、品质、格调、境界、道德水平以及尊严等等。因此, 家庭教育中的健全人格培养就应该是在科学了解孩子心理的基础上, 遵循心理发育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 培养心理健康, 品德高尚, 具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 符合现代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初中生心理发育特点

初中生心理一般带有明显的过渡性和闭锁性, 因此, 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 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 一举一动来判断她的内心情况。

下面, 我们从智力、情感和个性三个角度来看初中生心理发育的特点:

第一, 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有主导地位, 她们在认识事物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她们观察事物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比较全面, 能区分主次; 记忆时多在理解基础上进行, 同时讲究记忆方法, 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地提高, 记忆的自觉性增强; 她们想象的再造成分减少, 想象创造性成分增多; 注意力更自觉, 更有目的, 注意的品质也获得较好发展。

另外, 由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她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提高。但她们看问题往往只顾部分, 忽视整体; 只顾现象, 忽视本质, 即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

第二, 初中生容易动感情, 情绪和情感来得快, 平息得也快。情绪和情感的内容、形式十分丰富多彩而复杂。同时, 她们重感情, 重友谊。

第三, 我们重点来看看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首先,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一方面, 她们要求独立的愿望开始变得十分迫切。她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 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 别人的尊重和重视。但她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还未脱稚气, 这在长辈们看来, 总觉得她们”还是小

孩”。由此就构成了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中依附关系与自主要求的矛盾, 她们往往会出现混乱的、动荡不安的心理, 有人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亲子两代人常常会出现一条心理上的鸿沟, 心理学上称之为”代沟”。另一方面, 初中生评价和自我评价能力也在提高。她们不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还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和体验, 并能评价自己的行为、动机、兴趣、情感、意志、能力以及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等, 能懂得自己的责任, 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但她们对自己的内心状态很少能意识到。她们对自己的评价不成熟, 对别人的评价也不全面, 而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其次, 初中生对未来充满理想, 而且敢想、敢说、敢干, 力求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里, 既有现实主义成分, 又有浪漫主义色彩。初中生的理想大多是一些具体的形象, 常常只是在一些特殊场合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而且比较容易变化。

再次, 初中生性格趋于稳定。性格的发展本身是有一个过程的, 初中阶段处于性格塑造, 稳固的行为方式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性格成熟前后是有差别的, 成熟前的性格可塑性大, 成熟后性格的可塑性小, 因此抓住成熟前的有利时机, 加以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三、家长人格力量对孩子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对家长说过: ”不要认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 教育她, 命令她的时候, 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她们不在场的时候, 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 怎样同别人谈话, 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 怎样笑, 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教育意义。”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 家长人格力量对孩子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人格三要素理论, 我们能够把家长的人格力量分为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三方面, 它们是经过家长的自身素质和行为表现显露出来的。从家庭教育角度讲, 家长人格力量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经过家庭教育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等产生的。

(一)家长应该经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来发挥自身人格力量的影响力。

家庭教育环境指相互关系, 文化修养, 道德气氛等。

1、家长的人格首先体现在要以身作则。对孩子来说, 家长们是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和认知对象。她们以求知的眼光注视着父母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 ·她们以模仿式的学习来感受事物, 熟悉环境, 发展自己的习惯行为, 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

父母的人格力量及其外在行为表现往往给孩子心理以极大的刺激和启示, 并在其适应过程中, 形成她们自己的心理和人格的特征。因此, 在家庭教育中, 一味地”严”和”凶”并不是最正确的教育手段, 以身作则, 才能更好地感染、影响孩子。根据心理学专家的调查统计, 当前对孩子危害较大的家长不良言行主要有: 打麻将或赌博成风; 播放不健康影视片, 传看不健康书刊画册等; 孩子在场时, 谈论不注意内容; 频繁的请客, 讲阔气比排场; 家长浓装艳抹, 过分打扮等。

2、家长要有民主的行为作风, 尊重家庭成员的独立人格。父母在孩子面前作风民主, 和蔼可亲, 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将产生极为有利的深刻影响。父母要摆正”角色”地位, 对孩子既是长辈, 也是教师和朋友, 切忌把”社会角色”带进家门。要有母爱童心, 学会尊重孩子, 千万不能按家长的主观愿望, 随心所欲, 拔苗助长。

3、家长要注意建立和谐的家庭气氛。精神上的和谐远胜于物质上的优越。建立和谐的家庭气氛, 是对家长人格品质的最好的检验, 并能有意无意地为孩子所体验, 也就有可能迁移到她们身上。夫妇之间彬彬有礼, 和蔼可亲, 家庭成员对邻居和气, 通情达理, 孩子就善于团结伙伴。有些父母言行粗鲁, 争吵成风, 与邻里不和, 孩子不但自卑烦躁, 也容易蛮不讲理, 出言不逊。有的家长不尊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