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唱法第一章

通俗唱法第一章
通俗唱法第一章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教 案课程名称:

音乐基础与通俗唱法 使用教材(编者、出版社): 谢莉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音乐基础版》

授课班级: 大专选修课 教学时间: 2011-2012 学年 第 1 学期教学总课时: 32 节/学期教学周课时: 2 节/周 教师姓名: 李娜

置保护等多,编写复统启卷工况免不必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时间〕:周二5、6节

二、〔章节课题〕:第一章音的高低、歌唱的准备、姿势、器官及作用

三、〔教学目的要求〕:撑握音名和唱名,音的分组,半音与全音,基本音组

和音级结构,了解声乐的概念、歌唱的姿势、器官及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基本音组和音级结构,人体歌唱的器官及作用

五、〔教学方法〕:示范讲解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音响、麦克风

七、〔教学内容组织〕:

乐理音的高低

一、什么是五线谱

从艺术的角度来讲,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而五线谱就是记录这种语言的符号。五线谱是世界各国通用的一种科学的记谱方法。

(一)五线谱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衡线叫做五线谱,是音乐记谱法之一。它把各种不同时值的音符、休止符记在标有谱号的五条平行横线中的“线”“间”或者上加、下加线、间的位置上,以记录音的高低、长短。

(二)五线谱的线和间

五线谱是由五条距离相等的平等横线和由五条线形成的四个间组成。五条线和四个间,共有九个音位,都是自下而上来计算它们的顺序的。如:五条线最下面的一条线为第一线,最上面的线为第五线。五条线所形成的间,最下面的一间为第一间,最上面的一间为第四间。

为了标志比五线条、四个间更高或更低的音,常常在五线谱的最上面或最下面加许多的短线,这些短线叫做“加线”。在五线谱上面加线叫“上加线”,反之,叫“下加线”。

由于加线所形成的间,叫做“加间”。上加线所形成的间叫“上加间”,反之,叫“下加间”。

(三)谱号和谱表

1、谱号:在五线谱上用来确定某一线的音高位置的符号叫做谱号。常用谱号有两种:

(1)高音谱号(又称G谱号):表示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的音为小字一组的“g1”,由此推算出其他各音的音高位置。

(2)低音谱号(又称F谱号):表示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上的音为小字组“f”。由此推算出其他各音的音高位置。

2、谱表:由于谱号确定了某一音的位置,把它记在五线谱上,就构成了谱表。

(1)高音谱表:记有高音谱号的谱表。

(2)低音谱表:记有低音谱号的谱表。

(3)大谱表: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联合在一起使用的谱表。它有两种形式:花括线连接的大谱表和直括线连接的大谱表。

花括线为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乐器记谱使用。

直括线为合奏、合唱、乐队记谱使用。

二、音名和唱名

(一)音名

用来固定乐音的音高的名称叫音名。

(二)唱名

在读谱和唱歌时,7个固定音节用do、re 、mi 、fa 、sol 、la 、si来表示,叫做唱名。

三、音的分组

(一)音组

基本音名只有七个:C\D\F\E\G\A\B。而钢琴的琴键却有88个,它们循环重复使用这七个音名,这样一来,便产生了许多音高不同而音名相同的音,这了区分这些同名音,就出现了音的分组,即音组。歌唱时常用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

(二)八度

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之间的叫做八度。

(三)标准音

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小字一组的a乐器制造,理论研究、定音都以此为标准,故叫做“标准音”。国际通用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

(四)中央C

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小字一组c,它下好位于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中央加线上,故叫做“中央c”。

四、半音与全音

(一)半音

在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中最小的基本单位叫做半音。如:在钢琴上,相邻的两个琴键(包括黑键)构成了半音。

(二)全音

在乐音体系中,相邻两个半音的和叫做全音。如在钢琴上,全音是由隔开一个琴键的两上音所构成。

五、基本音组与音级结构

(一)、基本音级

在音乐中,以C\D\E\F\G\A\B,7个英文字母命名的音叫做基本音级。它们位于键盘乐器的白键位置。

(二)音级结构

基本音级中,固定的音高排列有一定的规则。以C音乐为do音,形成了很规范的一个音列,就叫做C大调音阶:

得知:在小字一组中E与F是半音关系,小字一组的B与小字二组的C是半音关系。相邻的两音之间都是全音关系,从而形成了“两全一半,三全一半”的音级结构。

声乐理论:

歌唱的准备

一、什么是声乐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是在大脑指挥下进行的一种特殊运动。它通过人体的歌唱器官,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演唱出响亮、优美的歌曲,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这种声乐又称歌唱艺术。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现在中国又出现了原生态唱法。通常声乐指美声唱法。

二、学习声乐的基本条件

1、健康的声带

2、健康的体魄

3、敏锐的听觉

4、良好的节奏感

5、歌唱的“乐感”

6、善于思考

7、丰富的文化知识

三、什么是通俗

通俗唱法:顾名思义,通俗音乐就是泛指轻松活泼、易学易懂、便于流传的音乐。始于中国二

十世纪30年代得到广泛的流传。其特点是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

以舞蹈动作、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

通俗歌曲的风格根据作品分类:1、民歌型我国通俗歌曲应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多以民间音调到基础写成。如邓丽君《甜蜜蜜》的曲调是在东北民歌《月牙五更》的基础发展而成的。

2、进行曲型这种类型的歌曲运用进行曲的风格表现一种明快、豪放的性格。如《亚洲雄风》

3、抒情型这类歌曲比较多见,速度常常是中速或中速稍慢,旋律起伏,有较大的情感波动。

4、宣叙型这类型的歌曲有些像西洋歌剧中的宣叙调,其音调和节奏处理不像歌曲,而接近戏剧朗诵。旋律性不强,乐句不大规整。演唱者好似在诉说。

5、劲歌性在通俗歌曲中把迪斯科和摇滚歌曲统称为劲歌。

6、舞蹈型是指那些以各种舞蹈节奏形态存在的歌曲,通俗歌曲中常见的舞蹈形态有圆舞曲。圆舞曲大多为3/4拍3/8拍,6/8拍。

7、戏曲型是依据戏曲的唱腔、音乐板式改编而成的通俗音乐作品。

8、hip-hop风格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始创于纽约的穷困工薪阶层的少数民族中。它汇集了非洲音乐、南北美洲音乐和艺术文化。

9、R&B风格R&B是Rthmhy&lues,译为节奏布鲁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布鲁斯音乐继续发展的结果。

歌唱时的姿势、人体的歌唱器官及作用

一、歌唱时的姿势

良好的歌唱姿势是学习唱歌的基础,歌唱姿势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歌唱的呼吸、发声、咬字吐字、歌曲表现等技能技巧。因此,初学唱歌时一定要重视歌唱的姿势。

1、正确的站式歌唱姿势歌唱者身体自然挺立,两脚稍分开站稳,全身重力均匀分布在脚上。头正,双目平视,两肩放松放平,胸部舒展,小腹稍收。面部表情自然。

2、正确的坐式歌唱姿势歌唱者上身自然挺立,头正,双目平视,两肩放松放平,自然挺胸。

两腿弯曲分开,坐在椅子,臀部向后,稍离椅背,两脚一前一后落地。身体重心于两腿之中。双手自然平放于腿上,面部表情自然。

3、歌唱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耸肩、塌胸、下巴前伸,低头、扬头,歪嘴、眨眼、皱眉或无目的地摇晃,面部表情

紧张等不良习惯。

(2)练唱时,不要把手放在耳旁或捂在腹部上,以免养成不良的习惯。

二、人体的歌唱器官及作用

根据不同的歌唱功能、作用,可以分为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和听觉感觉器官五大部分。

1、呼吸器官包括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廓、横膈膜及有关的肌肉等

作用:呼吸器官是发声的动力来源,它的作用犹如手风琴的风箱。

2、发声器官包括喉和声带。喉是由软骨做支架,由关节和韧带做连接,再由肌肉负责运动而组成。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由左右两片带状体组成,具有坚韧的弹性,并在其表面附有一层弹性粘膜。声带的中间叫做声门。日常呼吸时声带分开,发声时声带闭合,这时声带受气息的作用而发声。

作用:发声器官是呼出气流振动发声的发源地,故称为声源器官。它的作用犹如吹奏单簧管时簧片的振动。

3、共鸣器官包括全部发声系统的腔体,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等。

(1)胸腔共鸣。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作用:胸腔发生共鸣作用时,胸部有明显振动感,它能使声音洪亮深厚而有力,产生低音共鸣作用。

(2)口腔共鸣。包括口腔、口咽腔和喉腔。

作用:中音共鸣作用发生在口腔系统。口腔共鸣能使声音明亮、清晰。口腔是歌唱共鸣的主要器官。

(3)头腔共鸣。包括鼻腔、鼻咽腔和“窦”等。

作用:正确的头腔共鸣发生时,歌唱者头部的振动感。高音共鸣作用发生在头腔,它能使声音明亮、丰富。

在学习歌唱时,要注意三个共鸣声区既要主次分明,又要相互联系,使歌唱的声音统一、和谐。

(4)咬字吐字器官包括舌、腭、唇、齿等

作用:咬字吐字器官是变声音为语言的器官。人的声音通过舌、腭、唇、齿的变化形成语言,同

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教案专业纸

时也起来调节口腔共鸣的作用。

5、听觉感受器官是人的双耳

作用:听觉感觉器官是辨别音高、音色、音质、音量的器官。

上述五部分器官,在歌唱时,要同时参与活动,并且协调一致,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五者之间的关系是既要协调一致,又要互不干扰、独立自主地发挥本职功能,只有这样,才会获得优美动人的歌声。

注:提神口诀(姿势)头如顶碗立如松,直背收臂要展胸,眉宇舒展心畅快,凝目远视神清。

课堂小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