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的定量分析_王尚明

合集下载

林龄和立地条件对杉木林乔木层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林龄和立地条件对杉木林乔木层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第49卷第1期2022年3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ofFujianForestrySciandTechVol 49 No 1Mar ,2022doi:10.13428/j.cnki.fjlk.2022.01.005林龄和立地条件对杉木林乔木层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翁建宇(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福建将乐353300)摘要:于2010—2019年,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的地况因子、林况因子及乔木层的生物量进行调查;通过构建引入林龄和地位指数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估算杉木林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研究各组分生物量分配规律与立地条件和林龄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引入林龄和地位指数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林龄和立地条件对生物量异速生长规律和分配的影响;杉木各组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受林分林龄的影响显著,其中干材、树皮生物量占比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树叶、树根则相反,树枝生物量占比先增加后减小;除树枝外,立地条件不会改变各组分生物量占比随林龄的变化趋势,但会影响各组分生物量占比大小。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分中,树干生物量占比较大,树叶、树根的分配则相反。

研究结果可为杉木人工林碳汇经营提供参考。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配;立地条件;林龄中图分类号:S791 27;S718 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22)01-0030-10EffectsofStandAgeandSiteConditionsonStandBiomassAllocationsofCunninghamialanceolataPlantationsWENGJianyu(Jianglestate ownedforestfarm,Jiangle353300,Fujian,China)Abstract:Siteconditions,forestattributesandbiomassoftreelayerweremeasuredfor77sampleplotsofCunninghamialanceolataplantationsinJiangleStateOwnedForestFarm,Sanming,FujianProvince,in2010—2019 ThebiomassofeachcomponentinstandofCunninghamialanceolataplantationswasestimatedbyacompatiblebiomassmodelwithageandsiteindex Therelationshipofbi omassallocationsandsiteconditionsandstandagewasanalyzed Theresultsshowedthat:Thecompatiblebiomassmodelwithageandsiteindexcouldcommendablydescribetheeffectsofstandageandsiteconditionsontheallometryandallocationsofforestsstandbiomass;Theproportionofbiomassofeachcomponentwassignificantlyaffectedbystandage Theproportionofboleandbarkbiomassincreasedwithstandage Theproportionofleavesandrootsbiomassdecreasedwithstandage Theproportionofbranchbio massincreasedfirstlyandthendecreased;Exceptforbranches,siteconditionsdidn’tchangethetrendofproportionofbiomassofeachcomponent However,alargerproportionofstembiomassandsmallerproportionofleavesandrootsbiomasswasoccupiedbythestandatsuperiorsiteconditions TheresultsofthisstudymightprovidereferenceforcarbonsequestrationmanagementofCunning hamialanceolataplantationsKeywords:Cunninghamialanceolataplantations;Biomassallocation;sitecondition;standage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组分中,面积最大、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1]。

第13章 土壤电导率调查

第13章 土壤电导率调查

第13章土壤电导率调查第十三章土壤电导率调查引言土壤电导率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通过它的测定,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土壤的盐分浓度、水分状况等多种性质,及时诊断农业生产问题,特别是土壤电导率等值线图,在指导农业生产、精细耕作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土壤电导率调查与制图也是土壤调查制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一、土壤溶质与溶液土壤液相实质上是以土壤水为溶剂,含有多种溶质的土壤溶液。

土壤溶液是土壤中水的液相(aqueous liquid phase)和它的溶质(SSSA,1987)。

土壤溶质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自然条件,如岩石的矿物风化及其风化物的迁移,降水携带的物质进入土壤,古含盐地层中盐类的移动以及生物过程所形成的有机质中的可溶性部分;二是来源于人类活动,如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物,农业生产中的农药的使用和施肥等。

土壤的三相物质中,以液相,即土壤溶液为最活跃的部分。

它的数量变化决定了土壤的液相与气相的比例。

它的组成和浓度的变化影响着土壤溶液性质和土壤性质。

土壤溶液及其组成的剖面分布是土壤发生发展的产物。

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离子发生定向移动,因而可以导电。

土壤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和电荷有密切关系,也与离子迁移速率有关。

因此,土壤溶液的电导率可以反映土壤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也与离子的组成有关。

土壤溶液电导率可用电导仪测得,简便而迅速。

因此常用土壤溶液电导率与浓度等的经验关系来了解其溶液性质。

河水、灌溉水和地下水的电导率的表示比较明确,不易混淆,但土壤溶液电导率常因各国惯用的土水比不同而异。

土壤溶液电导率应是土壤中实际溶液的电导率,可用ECw表示。

在西方书籍中常用土壤的饱和浸出液(saturated extract)的电导率ECe来代表。

其他国家在测定土壤盐分组成时,常用1:5或1:1土水比浸提。

其浸出液的电导率可用EC1:5和EC1:1表示。

因此,在表示土壤盐渍度时,其电导率指标常因不同的处理方法而异。

典型水稻土中固碳基因及功能微生物研究

典型水稻土中固碳基因及功能微生物研究
特别感谢尹西翔师兄、鲍鹏师兄、贾炎师兄、王凤花师姐、保琼莉师姐、 王培培师姐、丁龙君师姐和张思宇师姐的无私帮助,使我在实验的各个过程中 能够快速入门;衷心感谢聂三安师兄、李虎师兄和黄福义等对我实验的大力帮 助;衷心感谢黄海、王光鹏、刘欣、梁建宏、张轩、伍文、降光宇、孙晓铧、 张偲、徐峰、王斐、解惠婷、孙芬芬、王珊、周雪、王亚洁、李季、向猛、刘 心等兄弟姐妹在实验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照顾。你们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和孜 孜不倦的求学精神一直感染着我,三年的美好时光我将终生难忘。
II
典型水稻土中微生物固碳研究
高于 cbbM 和 cbbLG,且其丰度与土壤固碳酶活性显著正相关,我们推测 cbbLR 在 3 种基因中可能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统计分析显示粘粒 含量、碳氮比、阳离子交换量(CEC)、pH 和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对微生 物群落组成和 marker 基因丰度变异显著相关。
衷心感谢贺纪正老师、黄益宗老师、乔敏老师、胡莹老师、刘云霞老师、 孙国新老师、段桂兰老师、陈正老师、张丽梅老师、郑袁明老师和刘玉荣老师 的帮助与指导!衷心感谢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的苏建强老师、亚热带所魏文 学老师和葛体达老师在样品采集、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方面的悉心指导。衷心 感谢生态中心人教处的杜向荣老师、任慧敏老师、冯娟老师和曹青老师在入学 和毕业过程中所给予的无私帮助。
肖可青
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仅次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第二大碳(C)库。农田土 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干扰(如耕作、施肥、 排水和灌溉等)使得该 C 库成为最活跃的一部分,而这一特征在水稻土中尤为 明显。微生物在 C 元素循环过程中扮演中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有极高的丰度 和代谢多样性,几乎参与了 C 循环的所有环节。由微生物调控的土壤 C 循环过 程可以固定或释放温室效应气体 CO2,进而影响全球气候。研究微生物固定 CO2 的分子生态机理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农田 土壤肥力科学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正确评估农田土壤固碳潜力及低碳农业 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灌溉排水工程学习题集

灌溉排水工程学习题集

灌溉排水工程学习题集编辑:迟道才夏桂敏张旭东孙仕军王丽学绪论思考题1.试述灌溉排水工程的基本任务。

2.试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3.试述我国灌溉排水分区特点。

4.排水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那些?5. 什么叫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情?第一章农田水分状况及土壤水分运动思考题1.土壤是由哪几部分物质组成的?2. 农业土壤的剖面一般有哪几层?各层性质有何不同?3. 什么是水分常数?常用的水分常数有哪几种?并分别说明其含义。

4. 什么叫土壤的有效水?各类质地的土壤有效水范围是什么?5. 如何确定土壤有效水的最大贮量?生产实践中灌水时,为什么不能以凋萎系数作灌水下限?6. 分别说明土水势及各分势的基本概念。

7. 什么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如何测定?8. 作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有哪两种、有何区别?它们在作物生理活动中起何作用?9. 什么是渗透作用?10. 作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动力是什么?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有哪些?11. 作物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蒸腾的?气孔的开闭及水分状况的关系?12. 水分不足和水分过多时对作物产生什么危害?13. 根区土壤水分平衡方程有什么作用?计算题1.某农田1m深以内土壤质地为壤土,其孔隙率为47%,悬着毛管水的最大含水率为30%,凋萎系数为9.5%(以上各值皆按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计),土壤容重为1.40g/cm3,地下水面在地面以下7m 处,土壤计划湿润层厚度定为0.8m。

要求:计算土壤计划湿润层中有效含水量的上、下限,并分别用m3/亩,m3/ha和mm水深三种单位表示有效含水量的计算结果。

2.某土壤经试验测定,第一分钟末的入渗速率i1=6mm/min,α=0.4。

要求:运用土壤入渗经验公式计算30min内的入渗水量及平均入渗速率,以及第30分钟末的瞬时入渗速率。

3. 土壤蒸发计算某质土壤1m土层内初始含水率θ0=19%(体积,下同),小于临界含水率θc,蒸发处于强度递减阶段。

两种热带木质藤本幼苗形态、生长和光合能力对光强和养分的响应

两种热带木质藤本幼苗形态、生长和光合能力对光强和养分的响应

植物学通报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08, 25 (2): 185-194, w w 收稿日期: 2007-02-28; 接受日期: 2007-05-09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90302013)* 通讯作者。

E-mail: c aokf @x tbg.ac.c n.研究论文.两种热带木质藤本幼苗形态、生长和光合能力对光强和养分的响应陈亚军1,2, 张教林1, 曹坤芳1*1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云南勐腊 666303;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摘要 比较了两种不同攀援习性, 卷须缠绕种薄叶羊蹄甲(Bauhinia tenuiflora )和茎缠绕种刺果藤(Byttneria aspera ), 木质藤本植物的形态、生长及光合特性对不同光强(4%、35%和全光照)和土壤养分(高和低)的响应。

两种藤本植物大部分表型特征主要受光照的影响, 而受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小。

弱光促进地上部分生长, 弱光下两种植物均具有较大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茎生物量比(s tem mass ratio, SMR)和平均叶面积比(m ean leaf area ratio, LAR m )。

高光强下, 两种植物的总生物量和投入到地下部分的比重增加, 具有更大的根生物量比(root m as s ratio, RMR)、更多的分枝数、更高的光合能力( maximum photosynthetic rate, P max )和净同化速率(net ass im ilation rate, NAR), 综合表现为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 RGR)增加。

两种藤本植物的P max 与叶片含氮量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 但刺果藤的P max 与SLA 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而薄叶羊蹄甲的P max 与SLA 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生态学试卷

生态学试卷

生态学试卷试卷10份普通生态学试卷一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Gaia假说2.阿伦规律3.边缘效应4. 长日照植物5.初级生产6. 次生裸地7.单体生物8.顶极群落9.复合种群10.领域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正确的在()中写“对”,错误的写“错”。

1.“红皇后效应”就是指寄生物与宿主的协同进化。

()2.草原生态系统是大陆上最干旱的生态系统。

()3.赤潮是水体被有颜色的有机物污染的结果()4.低纬度地区的短波光较多,高纬度地区的长波光较多。

()5.地球上不同纬度出现的典型植被类型被称为显域性植被。

()6.动物的婚配制度与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

()7.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8. 集合种群是多个物种的集合。

()9.昆虫发育所需要的时间与环境温度有关。

()10.群落演替是内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三、选择题:10分,每题2分(不定项)1.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

A 2个种死亡B 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C 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 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2.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 )。

A 体型小B 体型大C 生殖力强 D生殖力弱3.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

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4.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是( )。

A. 随机分布B. 均匀分布C. 成丛分布 D群集分布5.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 )。

A 能量输入输出稳定B 生物量高C 结构稳定 D功能作用稳定 E、适于人类居住四、填空题:10分,每空1分1.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有地带性特征,这种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某物种在群落中缺乏竞争者时,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团聚体中的分布以及耕作影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团聚体中的分布以及耕作影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团聚体中的分布以及耕作影响陈智;蒋先军;罗红燕;李楠;李航【摘要】了解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结构体内部的分布对于预测相关的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气候、土壤以及耕作的影响,该领域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大的空间和时间变异,因此有待进行更多的在不同气候和土壤类型下的研究.首次报道亚热带紫色水稻土中微生物生物量在长期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中不同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微生物生物量在紫色水稻土水稳定性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决定于土壤结构本身,而耕作方式的影响不显著;微生物生物量碳在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无显著性差异,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可溶性有机碳在 0.25~0.053 mm 微团聚体中含量最高;垄作免耕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中的微生物生物量及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而对微生物生物量及可溶性有机碳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无显著影响.【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8(028)012【总页数】6页(P5964-5969)【关键词】土壤结构;免耕;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作者】陈智;蒋先军;罗红燕;李楠;李航【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在农业以及环境领域里,微生物活动对许多过程有重大的影响,如,N的矿化、反硝化、生物固N和C、N循环,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等[1]。

土壤中的微生物居住在一个由土壤颗粒控制的环境里,这些土壤颗粒的特性、形状和大小各异,并且具有高度复杂的空间分布与组成。

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是最重要的土壤结构体,了解微生物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对于预测这些过程的发生以及反应速率是至关重要的[2]。

土壤微生物量中所含养分所占比例虽然小,但却是活的土壤有机质部分,能综合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和有机质的分解过程[3]。

大豆和玉米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各分量日变化

大豆和玉米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各分量日变化

’8Y*+*B" 线 性 光 量 子 传 感 器 感 应 面 积 约 * 0 Z 感应波长为 >55 \ ,55 ;0, 测量结果输出 5[ 5*7, 0, 测量结果为感应面积范围 单位为 !0D9・0 ] 7 ・H ] * , 内的空间光合有效辐射的平均值, 能够很好地降低 空间不一致性的影响; 采用 ’8Y7C5 读取数据并进行 人工记录。 研究 区 为 吉 林 农 业 大 学 实 验 地 ( >6^ >4_ T、 *7C^7>_V ) 。测量大豆 *7 个品种, 玉米 *5 个品种, 每个品种实验地大小约 *5 0 Z 6[ 7 0, 共 > 垄, 垄间 距为 5[ 4 0。每次测量光合有效辐射的 > 个分量: 将线性光量子传感器置于冠层上方 5[ *C 0 左右, 向 , 向下测 上测量光合有效辐射冠层入射量 ( !"# 2( ) 量冠层反射量 ( !"# 2. ) , 置于冠层下方地面上 5[ *C ( !"# U( ) , 向下测量 0 处向上测量地面上方入射量 地面反射量 ( !"# U. ) , 测量时根据水平球尽量保证 线性光量子传感器水平。755X 年 4 月 X 日云天对 从 +: 55 —*, : 55 每 大豆的 *7 个品种进行全天观测, 整点测量 * 次, 每次测定时间控制在 75 0(; 左右。 4 月 *+ 日晴朗无风天气对大豆和玉米进行光合有 效辐射各分量的测量, 4: 55 —*, : 65 每整点对大豆 的 X 个品种、 每半点时开始对玉米 X 个品种进行测 55 、 量, 每次测定时间控制在 *C 0(; 左右。在 *6 : *C : 55 、 *, : 55 6 个时间随机选择 *5 个样点, 分别对 线性光量子传感器与太阳入射方向垂直投影线呈 5^ 、 65^ 、 >C^ 、 X5^ 、 +5^ 的 C 个夹角时的冠层上方 !"# 入射量进行测量。 将线性光量子传感器置于冠层上方测量入射光 合有效辐射时, 做到尽量避免作物冠层反射的影响。 认为玉米灌浆期和大豆结荚鼓粒期叶片随机均匀分 布, 测量冠层上方反射、 地面上方入射和反射光合有 效辐射时, 选择线性光量子传感器斜穿于垄沟成 >C^ 角, 以使相对误差最小 ( 史泽艳等, 755C ) 。为避 免太阳直射光对叶面积指数测量的影响, 选择在黄 昏时测量 ’"8, 以提高测量数据准确性和可信度。 !# !" 数据处理 入射的光合有效辐射在到达冠层时, 一部分被 反射, 一部分被植被吸收, 一部分穿过植被到达地表 并被吸收和反射, 反射回来的部分被植被吸收或透 过植被反射回大气。为了精确获取 $!"# 数据, 本 文 测 量 了 > 个 !"# 分 量: !"# 2( 、 !"# 2. 、 !"# U( 、 !"# U. , 光合有效辐射各分量及偏离度 计 算 公 式 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