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环境工程原理-教案

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

教师姓名:

单位: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原理适用对象: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1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 污染控制技术体系

2 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

3 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明确【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地位、作用、学习方法和教学要求;

(2)了解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和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3)掌握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4)掌握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2.能力目标

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1)了解【环境工程原理】的发展概况和研究内容;

(2)学习【环境工程原理】专业课程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打下良好的理论分析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2)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2.教学难点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引出学习【环境工程原理】的意义、目的和教学要求,简单介绍【环境工程原理】中的理论基础在本专业中所占据地位,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介绍一些工程中利用环境工程原理的实例图片。

五、教学过程

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

第一章绪论

课程思政知识点(1):

课程思政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与巨大成就。

【课程导入】

产业革命以后,人类的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范围逐渐增强和扩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突出。

【讲授】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

【讲授】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讲授】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讲授】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讲授】《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讲授】《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课程思政知识点(2):

介绍党与国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上的不懈努力

【小结】

(1)污染控制技术体系;

(2)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

(3)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方法。

【作业】

(1)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各种方法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2)预习: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1常用物理量,2质量衡算

六、教学反思

1.以展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图片的方式引入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2.结合实例分析环境工程原理在资源循环中的应用。

七、参考资料

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参考书:

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2

一、教学内容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1常用物理量,2质量衡算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各种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

(2)熟练掌握质量衡算方法;

(3)掌握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换算,掌握量纲的概念。

2.能力目标

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掌握单位和量纲分析、环境工程中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质量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各种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

(2)总质量衡算方程。

2.教学难点

各种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采用以板书为主,辅助PPT。

适时提问,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课程导入】

课程思政知识点(3):

介绍保护资源、资源循环利用

1常用物理量

【讲授】计量单位

【讲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讲授】量纲与无量纲准数

【讲授】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

2 质量衡算

【讲授】衡算的基本概念

【讲授】总质量衡算

【小结】

(1)各种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

(2)总质量衡算方程。

【作业】

预习: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3能量衡算

六、教学反思

公式较多,应该多讲解习题,帮助学生理解。

七、参考资料

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3

一、教学内容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3能量衡算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熟悉总能量衡算方程;

(2)了解热量衡算方程;

(3)熟悉封闭系统的热量衡算;

(4)掌握开放系统的热量衡算。

2.能力目标

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掌握总能量衡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总能量衡算方程;

(2)开放系统的热量衡算。

2.教学难点

开放系统的热量衡算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采用以板书为主,辅助PPT。

适时提问,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课程导入】物理中学习过能量守恒原则。

3能量衡算

【讲授】能量衡算方程

【讲授】热量衡算方程

【讲授】封闭系统的热量衡算

【讲授】开放系统的热量衡算

【小结】

(1)总能量衡算方程;

(2)热量衡算方程;

(3)封闭系统的热量衡算;

(4)开放系统的热量衡算。

【作业】

(1)习题:2.1, 2.3, 2.7

(2)预习:第三章流体流动

1 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2流体流动的内摩察力

六、教学反思

公式较多,应该多讲解习题,帮助学生理解。

七、参考资料

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参考书:

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4

一、教学内容

第三章流体流动

1 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

2 流体流动的内摩察力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管道系统的质量衡算方程;

(2)掌握管道系统的能量衡算方程;

(3)熟悉液体流动状态及雷诺数、理想流体、实际流体、动力黏性系数的概念,掌握牛顿黏性定律;

(4)了解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2.能力目标

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掌握管道系统的质量衡算、能量衡算的基础理论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管道系统的能量衡算方程;

(2)流体的流动状态的判断。

2.教学难点

流体的流动状态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板书为主,辅助PPT。

适时提问,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

第三章流体流动

【课程导入】生活中水管里水的流动现象。

1 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

【讲授】管道系统的质量衡算方程

【讲授】管道系统的能量衡算方程

2流体流动的内摩察力

【讲授】流体的流动状态

【讲授】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小结】

(1)管道系统的质量衡算方程;

(2)管道系统的能量衡算方程;

(3)液体流动状态及雷诺数、理想流体、实际流体、动力黏性系数的概念;(4)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作业】

预习:第三章流体流动

3边界层理论,4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

课程思政实施:思考题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谈谈如何减少流体流动中的损失,有效节省资源。六、教学反思

公式较多,讲习题时候应该速度放慢,帮助学生理解。

七、参考资料

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参考书:

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5

一、教学内容

第三章流体流动

3边界层理论

4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边界层理论的概念;

(2)掌握边界层的形成过程;

(3)熟悉边界层的分离;

(4)了解阻力损失的影响因素;

(5)掌握圆直管内流动的沿程阻力损失;

(6)熟悉管道内的局部阻力损失。

2.能力目标

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掌握边界层理论,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边界层的形成过程;

(2)圆直管内流动的沿程阻力损失;

(3)管道内的局部阻力损失。

2.教学难点

边界层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采用板书。

五、教学过程

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

第三章流体流动

【课程导入】生活中水沟里水的旋涡现象。

3边界层理论

【讲授】边界层理论的概念

【讲授】边界层的形成过程

4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

【讲授】阻力损失的影响因素

【讲授】圆直管内流动的沿程阻力损失

【讲授】管道内的局部阻力损失

【小结】

(1)边界层理论的概念,边界层的形成过程;

(2)阻力损失的影响因素;

(3)圆直管内流动的沿程阻力损失;

(4)管道内的局部阻力损失。

【作业】

预习:第三章流体流动

5 管路计算

第四章热量传递

1 热量传递的方式

课程思政实施:思考题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谈谈减少流体流动中阻力损失的方法,有效节省资源。

六、教学反思

可以多讲解习题。

七、参考资料

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参考书:

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6

一、教学内容

第三章流体流动

5 管路计算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熟悉简单管路的计算;

(2)掌握复杂管路的计算。

2.能力目标

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掌握流体流动的管路计算,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复杂管路的计算

2.教学难点

复杂管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介绍一些工程中利用环境工程原理管路的计算的实例图片。

五、教学过程

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

第三章流体流动

5 管路计算

【课程导入】生活中供水问题。

【讲授】简单管路的计算

【讲授】复杂管路的计算

课程思政知识点(4):

①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谈认识论;

②分析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

【小结】

(1)简单管路的计算;

(2)复杂管路的计算。

【作业】

(1)习题: 3.12, 3.13

(2)预习:第四章热量传递

六、教学反思

多举实例,理论联系实际讲课。

七、参考资料

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参考书:

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7

一、教学内容

习题课

1.质量衡算、能量衡算和流体流动课后习题订正

2.质量衡算和能量衡算的例题讲解

3.流体流动的例题讲解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复习和巩固质量衡算、能量衡算的计算;

(2)复习和巩固简单管路和复杂管路的计算。

2.能力目标

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掌握质量衡算、能量衡算和流体流动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环境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质量衡算的计算;

(2)复杂管路的计算。

2.教学难点

复杂管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采用以板书为主,讲解习题,介绍一些工程中利用环境工程原理管路的计算的实例图片。

五、教学过程

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

习题课

【课程导入】分析质量衡算、能量衡算和流体流动课后作业学生的完成情况。【讲授】1.质量衡算、能量衡算和流体流动课后习题订正

【讲授】2.质量衡算和能量衡算的例题讲解

【讲授】3.流体流动的例题讲解

【小结】

(1)质量衡算、能量衡算的计算;

(2)复杂管路的计算。

【作业】

预习:第四章热量传递

六、教学反思

讲解习题时,板书的效果比PPT好。可以多举例子。

七、参考资料

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参考书:

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8

一、教学内容

第四章热量传递

1 热量传递的方式,2热传导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熟悉热量传递的方式;

(2)掌握傅立叶定律;

(3)掌握通过平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

(4)熟悉圆管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

2.能力目标

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熟悉热量传递的方式,掌握热传导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环境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傅立叶定律;

(2)通过平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

(3)圆管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

2.教学难点

(1)傅立叶定律;

(2)通过平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

(3)圆管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

四、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介绍一些工程中利用环境工程原理管路的计算的实例图片。

五、教学过程

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

第四章热量传递

【课程导入】以冬天嗮太阳、取暖器取暖为例,引入什么是热量传递?热量传递有哪些方式。

【讲授】1 热量传递的方式:三种方式

【讲授】2热传导

(1)傅立叶定律;

(2)通过平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

(3)圆管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

【小结】

(1)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

(2)热传导的计算。

【作业】

预习:第四章热量传递

3对流传热

课程思政具体实施:思考题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谈谈热量传递中减少热量损失的方法,有效节省资源。

六、教学反思

多举生活中的实例。注重师生互动。

七、参考资料

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参考书:

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9

一、教学内容

第四章热量传递

3对流传热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2)熟悉对流传热的机理;

(3)掌握对流传热速率;

(4)了解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式;

(5)熟悉保温层的临界直径;

(6)掌握间壁传热过程的计算。

2.能力目标

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掌握热量传递的基础理论,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流传热的机理;

(2)对流传热速率;

(3)间壁传热过程的计算。

2.教学难点

(1)对流传热的机理;

(2)间壁传热过程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介绍一些工程中利用环境工程原理间壁传热的实例图片。

五、教学过程

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

第四章热量传递

【课程导入】冬天暖气片的取暖。

3对流传热

【讲授】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讲授】对流传热的机理

【讲授】对流传热速率

【讲授】保温层的临界直径

【讲授】间壁传热过程计算

【小结】

(1)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2)对流传热的机理;

(3)对流传热速率;

(4)间壁传热过程的计算。

【作业】

习题:4.3, 4.10

预习:第四章热量传递

4辐射传热,5换热器

课程思政具体实施:思考题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谈谈如何减少热量传递中的热量损失,有效节省资源。

六、教学反思

多举例子,理论联系实际。

七、参考资料

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参考书:

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课程思政-环境工程原理-教案

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 教师姓名: 单位: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原理适用对象: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1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 污染控制技术体系 2 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 3 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明确【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地位、作用、学习方法和教学要求; (2)了解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和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3)掌握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4)掌握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2.能力目标 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1)了解【环境工程原理】的发展概况和研究内容; (2)学习【环境工程原理】专业课程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打下良好的理论分析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2)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2.教学难点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引出学习【环境工程原理】的意义、目的和教学要求,简单介绍【环境工程原理】中的理论基础在本专业中所占据地位,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介绍一些工程中利用环境工程原理的实例图片。

五、教学过程 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 第一章绪论 课程思政知识点(1): 课程思政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与巨大成就。 【课程导入】 产业革命以后,人类的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范围逐渐增强和扩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突出。 【讲授】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 【讲授】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讲授】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讲授】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讲授】《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讲授】《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课程思政知识点(2): 介绍党与国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上的不懈努力 【小结】 (1)污染控制技术体系; (2)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 (3)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方法。 【作业】 (1)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各种方法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2)预习: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1常用物理量,2质量衡算 六、教学反思 1.以展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图片的方式引入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2.结合实例分析环境工程原理在资源循环中的应用。

基于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

基于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实验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工程实践的原理和方法,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首先,实验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实情况和解决方法,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影响,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例如,在水质实验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水源受到污染后对人类和生物造成的危害,进而引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会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愿意为环境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环境工程实践奠定基础。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通过实践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还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让学生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考虑社会利益和伦理道德,形成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例如,在设计环境工程方案的实验中,学生可以思考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兼顾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高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效果。

此外,实验课程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环境工程实践往往需要团队共同努力,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合作的平台。通过分组进行实验和项目设计,学生可以学会和他人合作、协商和解决问题。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价值,促使他们树立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念。在实验课程中,思政教育也可以鼓励学生分享经验和知识,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最后,实验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态度,培养科学精神。环境工程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亲自参与科学研究,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价值,不仅注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注重科学精神的保持和传承。例如,在实验课程中,学生应该学会正确对待实验结果,包括正确认识偶然误差和个别异常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释和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课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和解决方法,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实验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在实验课程中,学生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以及正确对待科学实验和科学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在新的历史发展的背景下,国家以育人为本,实行教育改革变得尤为重要。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作为支撑我国顺利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人才资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育人价值,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三个环节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环境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课程思政,就是课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通过授课的形式来构建学生完整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随着各类课程的优化改革,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改革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致力于发挥专业课程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职业领域的价值引领,提高学生用思政的理论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政治觉悟与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感恩社会,肩负使命的道德准则和文化知识素材素养。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来具体探讨。 一、我国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也应运而生。环境工程在这种大背景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也成为了当前炙手可热的专业性人才。对能力强的理工科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专业,当然,所有热爱环境工程的学生都要学习环保知识,保持专业性和创新精神,学习当地的专业知识,才能在今后发挥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程度[1]。 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内部发展却相对落后,导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问题,这也就要求了相关教学工作者能够积极寻找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从而突破当前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为环境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二、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融入环境工程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课程思政融入环境工程新工科专业人才 培养新思路 摘要:适应于产业发展、更新专业知识、迭代工程技能的新工科本科教育教学,需要构建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实现多学科交叉、促进教学过程的产教融合。在此专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将政治认同、大局意识、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课程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新工科本科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值得深思熟虑的教学重点。要实现新时代下新工科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工作中课程思政的质量提升,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也要理解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同时要充分学习坚强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更要掌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将难以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现实发展需要的单纯“孤岛式”思政课,转变为科学设计教学体系的课程思政内容。 关键词:课程思政;环境工程;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引言 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将学科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元素统筹兼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的要求,遵循学科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以新思想、新内容、新技术、新途径为支撑,建设一流课程思政金课,为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知识和能力储备。 1课程思政融入新工科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解决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性问题,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好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越是高级人才的培养,越离不开课程思政的方向性把舵。然而当前的本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停留在一种单纯依靠思政课程的模式,难以适应目前人才培养教育方向

环境工程类课程(群)课程思政标准建设关键要素研究

环境工程类课程(群)课程思政标准建设关键要素研究 作者:史静杜琼程广焕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07期 【摘要】针对环境工程类课程(群)课程思政的建设,分析了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要素包括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与评价。教师及教师团队应该做到专业和思政两方面都过硬;教学内容的设置需要正确的课程思政目标、合理的课程思政设计、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教学手段上,可以结合传统授课与翻转课堂、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课后实验实践。课程思政的考核应注重过程性考核,注意将思政内容隐性融入知识点的考核。 【关键词】课程思政环境工程隐性融合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药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专项课题”“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056-02 环境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有重要影响。环境工程类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需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环境工程类课程(群)的课程思政建设,就是以环工专业课程为载体,结合环工类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隐性的“基因式”溶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1],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一般来说,课程建设的主要要素包括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与评价。环境工程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也应从上述基本要素着手。 一、教师 1.环境工程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师的基本要求 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师,应该做到专业和思政两方面都过硬。也就是说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相关知识的专业素养,同时应该具有良好的师风师德、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工程参与经验或科研研究经验,同时也应该具有环境伦理责任感;不仅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循思维逻辑,也要具有广阔视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2.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师应具有基本专业素养

环境工程思政元素

环境工程思政元素 一、引言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解决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一名环境工程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良好的思政素养。环境工程思政元素是指在环境工程教学和实践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环境工程思政元素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环境工程师在实践中应该始终坚持这些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推动环境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工程伦理意识 环境工程思政元素还包括强化工程伦理意识。工程伦理是指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环境工程师要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秉持诚实守信、公正廉洁、

勤奋务实的原则,做到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工程项目的环境状况,不隐瞒、不歪曲、不夸大,为人民群众提供可靠的环境保护服务。 四、注重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是环境工程思政元素的重要内容之一。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环境工程师应该具备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选择环境友好型工艺和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动工程项目向绿色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五、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环境工程思政元素的重要体现。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环境工程发展的关键。环境工程师要具备创新精神,不断钻研新理论、新技术,挖掘和解决环境问题,推动环境工程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同时,环境工程师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加强社会责任担当 加强社会责任担当是环境工程思政元素的重要内容。环境工程师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为人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李正张健王冰张兰河贾艳萍 来源:《成才之路》2021年第26期 摘要:“环境工程专业导论”是高校环境类及相关專业学生学习环境工程科学基础知识的入门课程。将思政内容与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融合,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文章探讨基于立德树人的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法,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导论;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6-0012-02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不仅要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更要培养具有正确思想政治观念、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环境工程专业导论”是一门对环境工程专业内容进行全面介绍,对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及知识进行概况性介绍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污染物治理的现状与处理方式、环境保护相关标准和规范等。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研究。 一、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现状 1.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融合 专业课教师通常会挖掘专业课程教材及拓展性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再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并传授给学生。比如,中华传统文化、国家发展现状等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高度相关,教师可以将其穿插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情境创设等方式进行讲述。教师通常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出发,提高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契合度,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成效的同步提升。 2.将社会主义发展成就引入课堂教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介绍这些成就,加深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认识。例如,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环境工程学》

一、课程简介 环境工程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环境工程知识是环境保护工作者解决环境问题或制订发展规划时必须应用的基本知识。本课程系统介绍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以及噪声等公害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较全面掌握水与废水处理、水质管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噪声污染和电离辐射等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特性等,了解环境工程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为以后从事环境治理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与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和研究对象,掌握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提高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工程素质。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目标二:了解环境工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掌握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的来源、特征、危害以及相应的污染治理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大气污染控制中除尘脱硫工艺设计计算。掌握环境工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特点。 目标三:了解环境工程学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关系,了解环境工程学的技术发展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手段 基础知识的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演示教学法: 污染物治理的基本方法和工艺的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式和探究式教学法;通过线上教学—学生自学—课堂教学三个环节构成多层次学习链条,形成教与学的有机衔接。 四、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设计

谈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途径

谈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途径 摘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社会主义环保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论述环境项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并从教学文件编写、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课程思政的教学途径进行了探讨,为广泛、深入推进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环境项目;课程思政;教学途径 前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列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涵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应,提升教师发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决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功效【1】。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环境项目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更有效地发展课程思政教育极具应用价值。本文就环境项目专业发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途径进行探索,以期为其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1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1.1立德树人的主要伎俩 在当代复杂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多样化的环境下,一些负面思想易对青年学生产生冲击和影响,而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贯通于大学各学科、各阶段教学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专业课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课程协同育人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伎俩。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民族使命,强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道、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寓思政于专业知识、寓思政于潜移默化。使当代大学生能心系祖国和人民,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必备的精神品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探讨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涉及到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等重要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如何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相关改革措施。 一、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特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水质标准、水污染治理技术、水环境保护政策等,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由于其内容广泛、难度较大,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在开展教学改革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改革措施。 二、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改革措施 1. 强化思政教育内容 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环境保护政策、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激发学生对环保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可以引入一些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一些典型的水污染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教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 强化实验教学环节 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中,可以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相关的环保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水质监测、水环境治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调研项目,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对水环境的需求,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评价与展望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到《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这些改革措施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措施,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改革路径,以更好地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为培养高素质的环境工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作文完成】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 教案标题:环境工程原理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环境工程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环境工程原理中的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环境工程原理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环境工程原理中的关键概念,如环境污染、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等。 3. 理解环境工程原理中的基本原理,如污染物迁移转化、环境监测和治理等。教学难点: 1. 理解环境工程原理中的复杂概念和原理。 2. 运用环境工程原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 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环境工程原理。 2.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第一课:环境工程原理概述 - 环境工程原理的定义和意义 - 环境工程原理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 环境工程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二课:环境污染与污染物迁移转化 - 环境污染的概念和分类 -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 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和模拟方法 第三课:环境监测与评价 -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方法 - 环境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法 -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第四课:环境治理与修复 - 环境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 污染物治理与减排技术 - 环境修复技术与案例分析 第五课:环境工程原理的应用与展望 - 环境工程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环境工程原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 学生自主研究和创新项目的展示 教学评估: 1. 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环境工程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项目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个人总结和反思,促进学生对环境工程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教学资源: 1. 教科书:《环境工程原理导论》

课程思政教案步骤

课程思政教案步骤 标题:课程思政教案步骤 步骤一:确定教学目标 在撰写课程思政教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思政课程的目标通常包括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根据具体的 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步骤二:分析教学内容 对于课程思政教案的撰写,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这包括理解教材中 的思政理论知识,挖掘其中的核心观点和价值观,以及了解相关的现实问题和 案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步骤三:设计教学活动 在撰写课程思政教案时,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通过多样化 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步骤四: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 可以包括讲授、讨论、实践等。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来 支持教学。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的条件。 步骤五: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在撰写课程思政教案时,需要考虑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采用形成性 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课堂讨论、小组项目报告、个人写作等。

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 高教学效果。 步骤六:完善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 在教案撰写的最后一步,需要完善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这包括准备教学PPT、教学视频、案例分析材料等。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 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步骤的设计和准备,可以撰写出一份符合课程思政教学要求的教案。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微”见大,为世界疫情提供“中国方案”:《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以“微”见大,为世界疫情提供“中国方案”:《环境工程微生物 实验》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一、课程基本情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实验必修课,也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微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微生物在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在废水、固废处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利用微生物进行生化处理的技术技能,从而进一步利用微生物为环境治理工程服务。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奉献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一)认知目标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光学原理及操作与使用方法; (2)熟练制备培养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的方法; (3)掌握环境中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4)掌握从环境中分离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和技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学生微生物方面的基本技能;(2)通过培养基的制备及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使学生具备测定微生物的基本能力; (3)学生掌握从环境中分离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科研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使用显微镜实验观测微生物的形态,从而了解我国是最早利用微生物的国家之一,树立民族自信心; (2)通过微生物分离、培养与测定实验,使学生了解我国著名微生物家汤飞凡对微生物学发展发展的贡献以及钟南山院士对新冠病毒控制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微生物专业的热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3)通过细菌数量的测定实验,引出2021年新冠肺炎病毒在我国和国外的控制情况及我国控制新冠病毒的方法和措施为国外提供很好的借鉴,中国为世界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课程导入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课程。如以大家比较熟悉的新冠肺炎病毒为例,教师先展示新冠肺炎病毒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观察到新冠肺炎病毒,实验室如何分离、检测新冠肺炎病毒,以及如何防治新冠肺炎病毒?”,从而引出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将实验内容和思政元素耦合进行教学。如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的教学中,将与微生物应用相关的历史事件、我国的科研贡献以及我国对新冠病毒的有效控制等等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等,到达思政教育的目的。

课程思政元素与教案设计

课程思政元素与教案设计 课程思政元素与教案设计 一、引言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案设计中,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课程思政元素 1.爱国主义: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 界观。 3.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 情感经验。 5.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和 公益事业。 三、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文学经典赏析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文学经典作品的背景和内涵;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思想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2.中国古代小说赏析 3.中国现代文学赏析 教学活动安排 教学环节 | 活动内容 | | | 导入 | 引用古诗名句,让学生猜测出作品名称,并谈谈其思想价值观| 正课 | 分组阅读文学作品,讨论作品背景、内涵及对思想价值观的理解 | 拓展 | 学生选取一部作品,创作衍生作品,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创新思维 | 总结 | 学生汇报衍生作品,分享彼此的创意和感悟 | 作业布置 | 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结合社会现象分析作品的时代特点和现实意义 |

教学评价与反思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品创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升教学效果。 课程名称: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 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掌握人类健康知识,培养科学健康意识; •探索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教学内容 1.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健康管理 3.环境保护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教学活动安排 教学环节 | 活动内容 | | | 导入 | 观看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正课 | 分析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讨论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健康

思政课教案完整版2篇

思政课教案(完整版)篇1 2021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课程思政的开展明确了路线图。贯彻落实《纲要》精神,要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2]“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3]课程思政教学旨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 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设计 课程思政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纲要》为依据和遵循,坚持以学生 为本原则,以激发学生课程思政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学生学习体 验与提升学习效果为指向,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创新课 程思政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管理、科学进行教学评价,进而推动课程思政 “卓越教学”、塑造课程思政“高效课堂”。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 育人目标”,教学上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贯彻这一要求,需要研制专业 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细化为课堂的思 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1.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能有效克服专业课程在教 学目标设置上“各自为战”和重复(内耗)的问题。而研制体系化的专业的思想 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学校课程思政领导小组专家、专业负 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于课程思政首席教师负责制, 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合作:第一,立足专业课程的课程布局和课程特征,梳理形成 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既有思想政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