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学教案

林业生态工程学

教案

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学院

第一讲(绪论1)

一、教学内容

章节:绪论

内容: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流域治理、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

二、重点

森林与水土保持,森林资源概况。

三、难点

林业生态工程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四、课堂互动

问题:森林资源的统计标准与森林覆被率,生态环境改善与林产品需求对森林资源的需求?

讨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森林定义与对森林认识的变迁。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二讲(绪论2)

一、教学内容

章节:绪论

内容: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特点、内容及相关学科的关系;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教学方法,当前相关研究热点与难点问题。

二、重点

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国内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发达国家与发展状国家相关实践的主要特点与差异,中国林业生态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三、难点

林业生态工程与传统林业的区别,林业生态工程体系。

四、课堂互动

问题:防护林、林业生态工程、体系的概念及体系形成?

讨论:林业生态工程理论发展过程与生态学理论的进展。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三讲(第一章1)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一章林业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

内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原理,恢复生态学理论。

二、重点

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理论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与林业生态工程的布局、结构、配置措施之间的关系,在种群配置、植被恢复方法选择、工程建设目标确定、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三、难点

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脆弱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四、课堂互动

问题:生态系统能流与物流原理与人工生态系统构建、自然地理区与生态平衡?

讨论:生态恢复的可能性与恢复标准。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四讲(第一章2)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一章林业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

内容: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生态学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生态原理。

二、重点

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生态原理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与林业生态工程的布局、结构、配置措施之间的关系,在种群配置、植被恢复方法选择、工程建设目标确定、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三、难点

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与经济效率,景观尺度与植被布局。

四、课堂互动

问题:如何以人工林的培育目的在林分组成设计中考虑物种多样性?

讨论: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尺度、等级理论对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设计的指导价值。。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五讲(第一章3)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一章林业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

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理论,水土保持学原理,工程学原理及其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作用。

二、重点

区域林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规律与植被措施的空间布局。

三、难点

系统理论的基本原则在林业生态工程体系规划中的应用,小流域水土流失形式与强度的空间变异与林草措施体系结构。

四、课堂互动

问题:系统的基本原则?山丘区、荒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讨论:生态环境的空间变异性与林草措施的对位配置。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六讲(第一章4)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一章林业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

内容:干旱、砒砂岩、工矿废弃地、干热河谷、石灰岩山地、干瘠石质山地、盐碱地、退化沙化土地、海岸风口和河口等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二、重点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所面对的主要困难立地类型及特征,不同类型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与对应的技术措施。

三、难点

困难立地的技术对策原理。

问题:不同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

讨论:天然植被的自然地理分布与植物生长限制因子。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七讲(第二章1)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二章中国林业生态工程概况

内容: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

二、重点

我国不同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三、难点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

四、课堂互动

问题: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分区的基本依据?

讨论:中国林业生态工程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八讲(第二章2)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二章中国林业生态工程概况

内容:中国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

二、重点

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方针,生态网络建设,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况、总体布局特点。

三、难点

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生态网络体系。

问题:区域林业主导功能区划分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

讨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九讲(第三章1)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三章防护林营造技术

内容:森林培育的基本理论,人工林生长发育过程,森林定向培育理论。二、重点

林木个体、群体、环境的关系,人工林生长发育阶段划分、各阶段的特点与对应的技术措施。

三、难点

林木个体、群体、环境的关系,森林培育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人工林培育的技术体系。

四、课堂互动

问题:森林培育中如何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讨论:人工林定向培育与森林多目标兼顾。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十讲(第三章2)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三章防护林营造技术

内容: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1):造林地的类型及环境特点,立地因子,立地条件与立地条件类型,立地质量评价方法。

二、重点

立地因子及其分析,立地条件、立地条件类型的概念,立地质量评价方法。

三、难点

立地因子分析,立地质量评价方法。

问题:立地因子的相互补偿作用?

讨论: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十一讲(第三章3)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三章防护林营造技术

内容: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2):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方法,立地指数。二、重点

按主导环境因子的分级组合,按生活因子的分级组合,综合法,因子编码,立地指数替代法。

三、难点

主导因子的选择,立地指数编制方法。

四、课堂互动

问题: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意义?

讨论: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方法的优缺点。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十二讲(第三章4)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三章防护林营造技术

内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1):树种选择的意义、原则,树种选择的一般方法,不同防护林树种选择,适地适树的途径与方法、标准。

二、重点

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适地适树。

三、难点

适地适树的概念及途径、方法。

四、课堂互动

问题:森林培育中为什么要强调适地适树?

讨论:适地适树的意义与标准。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十三讲(第三章5)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三章防护林营造技术

内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2):混交的意义,种间关系,混交技术。二、重点

树种种间关系及其演变,混交林培育技术。

三、难点

树种种间关系及其演变,混交类型、方法的确定,混交林中间关系的调节。

四、课堂互动

问题:混交比例、方法对混交林方法的影响?

讨论:混交林中间关系的调节。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十四讲(第三章6)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三章防护林营造技术

内容:合理密度与密度调控(1):密度调控对人工林生长发育的意义,密度作用规律,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二、重点

密度对林分高生长、径生长、材积生长、生物量、蓄积量的影响。

三、难点

密度作用规律,合理密度。

四、课堂互动

问题:密度对林分结构形成的影响?

讨论:最终产量恒定法则对密度调控的指导意义。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十五讲(第三章7)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三章防护林营造技术

内容:合理密度与密度调控(2):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方法,林分密度的调控措施,种植点的配置。

二、重点

确定人工造林密度的原则、方法,林分密度调控的原则与技术措施。

三、难点

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不同林种、立地条件下密度的确定。

四、课堂互动

问题:如何形成合理密度的的林分?

讨论: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密度选择。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十六讲(第三章8)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三章防护林营造技术

内容:整地的作用,整地方式、方法选择,局部整地技术,整地规格。二、重点

常用的局部整地技术,整地的规格。

三、难点

整地的方法及其选择选择。

四、课堂互动

问题:整地的效用与整地规格的关系?

讨论:水分与整的形式的选择。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十七讲(第三章9)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三章防护林营造技术

内容:植苗造林、直播造林、分殖造林方法的特点、适应条件、施工技术,造林方法选择。

二、重点

植苗造林、直播造林、分殖造林方法的特点、适应条件、施工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三、难点

苗木成活机理,造林方法选择。

四、课堂互动

问题:植苗造林的苗木保护措施?

讨论:如何选择合理的造林方法。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十八讲(第三章10)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三章防护林营造技术

内容: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与植被恢复技术。

二、重点

不同时间段幼林抚育的主要措施,封山育林、次生林改造。

三、难点

封山育林、次生林改造与植被定向恢复技术。

四、课堂互动

问题:幼林抚育对林分形成的影响?

讨论:人工促进植被定向恢复。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十九讲(第四章1)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内容:水土保持林功能,水土保持林体系,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布局。

二、重点

水土保持林体系及其形成,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安排,全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布局。

三、难点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立体配置、水平配置。

四、课堂互动

问题:安排水土保持林林种的原则?

讨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的结合。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二十讲(第四章2)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内容:坡面水土保持林的配置(1):水土保持用材林,水土保持经济林,水土保持薪炭林。

二、重点

水土保持用材林,水土保持经济林,水土保持薪炭林的配置与经营技术。

三、难点

水土保持用材林,水土保持经济林,水土保持薪炭林的合理布局及与其它林种的结合。

四、课堂互动

问题:提高薪炭林产量的经营措施?

讨论: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的原则。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二十一讲(第四章3)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内容:坡面水土保持林的配置(2):放牧饲料林,农田水流调节林带,植物篱,梯田地埂防护林。

二、重点

放牧饲料林,农田水流调节林带,植物篱,梯田地埂防护林的配置方法与营造技术。

三、难点

农田水流调节林带,植物篱设计标准。

四、课堂互动

问题:梯田地埂扦插的注意事项?

讨论:植物篱、水流调节林带的调节径流的主要区别。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二十二讲(第四章4)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内容:土质侵蚀沟道防护林,石质侵蚀沟道防护林。

二、重点

不同侵蚀发育阶段的侵蚀沟综合治理措施与水土保持林的配置,沟道治理的生物措施。

三、难点

侵蚀沟道防止侵蚀综合措施布局与关键措施配置。

四、课堂互动

问题:石质侵蚀沟道的主要特点?

讨论:侵蚀沟道的发育规律与侵蚀防治对策。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二十三讲(第四章5)

六、教学内容

章节: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内容:池塘水库防护林,河岸防护林。

七、重点

水环流运动与河道的冲淤规律,池塘水库防护林体系,库岸防护林配置与营造,护岸林配置与营造,河道的生物护岸工程措施。

八、难点

水环流运动与河道的冲淤规律,堤岸防护的配置与设计,河道的生物护岸工程措施。

九、课堂互动

问题:季节性河流护岸林配置考虑的主要因素?

讨论:护岸生物工程与河流生态。

十、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二十四讲(第四章6)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内容:水源保护林对水量、水质的影响,我国重要的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林营造、植被定向恢复与经营技术。

二、重点

水源保护林范围的划定,水源保护林林分结构,水源保护林营造、植被定向恢复与经营技术。

三、难点

水源保护林植被定向恢复技术。

四、课堂互动

问题:水源保护林对水质的影响?

讨论:水源涵养、水源保护。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二十五讲(第四章7)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内容:农田林网(1):林带的结构,农田林网的防护效益,包括林带的动力效应、林带的热力效应、林带的水文效应、林带的生物效应、改善气候效应、农田防护林的经济效益。

二、重点

林带结构,林带参数,农田林网的对气流的影响及其防风机制。

三、难点

农田林网的对气流的影响及其防风机制。

四、课堂互动

问题:不同结构林带对气流的影响及其防护效益。

讨论:农田林网的结构、网格大小与防护效益。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二十六讲(第四章8)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内容:农田林网(2):林带的设计,包括林带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林带设计参数。

二、重点

农田防护林带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主害风风向及强度,防护对象,立地条件、地下水位,林带设计的主要参数:林带走向、林带宽度、林带高度、透风系数。

三、难点

林带走向的确定与透风系数设计。

四、课堂互动

问题:林带有效防护距离?

讨论:农田林网的主要设计因素。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二十七讲(第四章9)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内容:农林复合(1):农林复合系统的发展,农林复合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农林复合系统结构特征,农林复合系统的调控原理。

二、重点

农林复合系统分类及其我国主要类型,农林复合系统的物种、时间、空间、食物链结构特征。

三、难点

农林复合系统的结构与效率,农林复合系统的能流与物质循环。

四、课堂互动

问题:如何提高农林复合系统的效益?

讨论: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应用。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二十八讲(第四章10)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内容:农林复合(2):我国典型农林复合系统,农林复合规划设计。

二、重点

典型复合系统:桐农复合、枣农复合、杉农复合、杨农复合、桑田复合、林牧复合、湿地复合、胶园复合、林参复合、庭院复合。农林复合的结构设计与经营管理技术。

三、难点

农林复合系统的物种、水平、垂直、时间、食物链结构设计。

四、课堂互动

问题:农林复合系统设计中如何规避风险?

讨论:我国农林复合系统经营的特色。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二十九讲(第四章11)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内容:海岸防护林(1):沿海地区主要灾害,海岸类型及其主要环境特征,海岸防护林的效益。

二、重点

岩质海岸、泥质海岸、沙质海岸的基本环境特征,沿海盐碱地的主要环境特征。

三、难点

海岸带立地条件、主要自然灾害与植物生长及植被恢复。

四、课堂互动

问题:海岸带制约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讨论:沿海防护林的主要防护作用。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三十讲(第四章12)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内容:海岸防护林(2):海岸防护林的配置与结构,海岸林营造技术,海岸林更新技术。

二、重点

不同类型海岸与气候带海岸带基干林带的配置与营造,沿海防护林体系,不同类型海岸带造林及更新技术,红树林保护与营造技术,海岸防护林规划。三、难点

基干林带的配置与营造技术,不同类型海岸带造林技术。

四、课堂互动

问题:防浪林、防潮林的主要结构特点?

讨论: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要组成与林种结构。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三十一讲(第四章13)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内容:工程绿化技术(1):工程绿化的对象与任务,工程绿化技术体系。二、重点

工程绿化的对象、任务、目的,工程绿化的基础工程、种植工程、管护工程。

三、难点

工程绿化的技术体系,理想的植物恢复目标。

四、课堂互动

问题:什么是理想的目标群落?

讨论:绿化基础工程的作用与必要性。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三十二讲(第四章14)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内容:工程绿化技术(2):绿化基础工程,种植工程,绿化计划与施工管理,绿化效果验收。

二、重点

绿化基础工程的类型及选择,绿化种植时间与方法,土壤改良,施工计划与施工地的调查。

三、难点

绿化基础工程的适应性与选择,绿化种植方法。

四、课堂互动

问题:如何确定种植时间?

讨论:绿化植物选择与理想植被恢复目标。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三十三讲(第五章1)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五章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内容:森林的水文效应,包括对降雨的再分配、土壤水文性质的改良作用,消减洪峰与水源涵养作用。

二、重点

消减洪峰与水源涵养机理,对土壤入渗的影响,地表径流、入渗地下水量、流域总水量的计量方法。

三、难点

对地表径流过程的影响,对径流量影响的计量方法。

四、课堂互动

问题:森林影响地表径流的主要因素?

讨论:森林对流域产水量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三十四讲(第五章2)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五章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内容:森林防治土壤侵蚀效应,包括对水蚀因素的控制作用、对降雨雨滴动能的影响、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林木根系固持土壤机理及效果。

二、重点

对降雨雨多动能的影响,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林木根系固持土壤机理及效果。

三、难点

林木根系固持土壤机理及效果。

四、课堂互动

问题:土壤抗蚀性的主要指标?

讨论:根系固持土壤作用与适宜林分密度。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三十五讲(第五章3)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五章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内容:森林的效益及其类型,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的内涵,评价的概念与意义,国内外效益评价的方法与进展概述,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二、重点

效益评价的概念与内涵,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

三、难点

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中效益的界定。

四、课堂互动

问题:森林的生态效益及其组成?

讨论:效益评价的意义与生态补偿机制。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三十六讲(第五章4)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五章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内容: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林业生态工程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林业生态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方法、林业生态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方法。

二、重点

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社会效益评价方法。

三、难点

效益评价方法的选择。

四、课堂互动

问题:森林的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

讨论: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三十七讲(第五章5)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五章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内容: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与方法,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指标体系的建立,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的建立。

二、重点

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指标体系的建立,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的建立。

三、难点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与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的确定、建立与应用。四、课堂互动

问题:指标体系的类型?

讨论:指标体系的一般构成方法。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三十八讲(第六章1)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六章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

内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包括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作业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二、重点

不同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报告格式要求。

三、难点

林业生态工程与传统林业的区别。

四、课堂互动

问题:总体设计与作业设计的区别?

造林学教案

造林学 教案、讲稿 课程名称:造林学 适用专业:林学 适用年级:三年级 学年学期: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任课教师:刘平 编写时间:2012年3月

教案部分 第一章造林概说(4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造林学的基本概念,森林培育的特点及当前中国林业概况。 ②使学生掌握人工林的种类、造林的物质生产目标和造林的基本技术措施。 本章基本要求 ①使学生掌握造林学、森林培育学、人工造林、人工更新的概念。 ②使学生掌握人工林的5大林种的概念及所包含的二级林种。 ③使学生掌握人工林速生丰产的理论基础和造林的基本技术措施。 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造林目的和人工林的种类(1学时) 1 造林学的概念及中国林业概况 2 人工林的种类 第二节人工林的产量构成(1学时) 1 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2 光合产物到经济产量 3 人工林产量构成特点 第三节人工林的速生丰产水平和潜力(1学时) 1 森林生产力概念 2 我国森林的现实生产力水平 3 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第四节造林的基本技术措施(1学时) 本章教学重点 使学生重点掌握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5大林种;造林的基本技术措施。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在学生掌握造林学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造林学在我国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本章教学方式:多媒体 本章教学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深入剖析造林学到森林培育学概念演化的过程及本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 ①孙时轩主编. 《造林学》(第2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②沈国舫主编. 《森林培育学》(第1版).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③沈国舫和翟明普主编. 《森林培育学》(第2版).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本章思考题 ①森林培育学、人工造林和更新的概念。 ②人工林的种类。 ③人工林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④造林基本技术措施。 讲课提纲 第一章造林概说(4学时) 1 造林目的和人工林的种类(1学时) 1.1 造林学的概念及中国林业概况 1.1.1造林学 论述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就是造林学(Silviculture)。 造林学和森林培育学的区别 1.1.2 人工造林和人工更新 人工造林是在无林或原来不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造林。 人工更新是在原来生长森林的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上造林。 1.1.3 中国林业概况 我国森林覆盖率20.36%,森林面积1.95亿hm2,森林蓄积19.61亿m3;中国林业的不足: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地保护压力增加,造林难度增加。 1.2 人工林的种类 用材林:速生丰产林、短轮伐期用材林、纸浆林、纤维林。 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护岸林、护路林。 经济林:生产木材以外的其他林产品,如油料、果品、橡胶、树脂、药材、香料等。 薪炭林(能源林):以树木枝干作为燃料而营造的人工林为薪炭林;为利用生物量作为能源的人工林称为能源林,包括油料能源林和木质能源林。 特种用途林: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风景林、环境保护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森林和林木。 四旁植树:村旁、宅旁、路旁、水旁。 2 人工林的产量构成(1学时)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测量学(802)<领先考研> 全套考研资料 第一部分、历年考研试题 1-1、测量学考研试题2004-2005测量学考研试题,该专业近几年学校官方不出售历年试题,故本套资料只包含这几年的试题,若跨考收集到最新试题后会第一时间免费发送给购买套餐的考生。¥10 第二部分、考试重难点(笔记讲义) 2-1、最新测量学本科生笔记,原笔记本77页复印,很清楚.授课思路非常清楚。¥55 全套资料包含以上所有资料套餐优惠价60元 参考书目 《测量学原理》冯仲科中国林业出版社 适用学院 001林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化学(725)<领先考研> 全套考研资料 第一部分、历年考研试题 1-1、北京林业大学725生物化学相关真题生物化学00-06真题该专业近几年学校官方不出售历年试题,故本套资料只包含这几年的试题,若跨考收集到最新试题后会第一时间免费发送给购买套餐的考生。¥35第二部分、考试重难点(笔记讲义) 2-1、生物化学考研总结笔记咨询员提供 87页,字迹清楚,手写版¥45 2-2、生物化学本科生笔记, 82页,打印版,包括第三,四,六,七,九,十章¥40 2-3、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132页,打印版;实验是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书共25个实验,包括所有实验考点。¥45

2-4、《生物化学》考试大纲,2页,打印版赠送 2-5、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完全版 6页,打印版赠送 全套资料包含以上所有资料套餐优惠价150元 生化的两本参考书应以其中一本为主(王镜岩的比较经典),用资料配合复习。更多请咨询咨询员。 全套资料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咨询员,全套资料收集了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化学专业考研最新的精华资料(有资料指导专业课将简单很多),适合跨考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 参考书目 《生物化学》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版; 《生物化学》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学院 002生物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遗传学<领先考研> 全套考研资料 第一部分、历年真题 1-1、北京林业大学852遗传学相关真题遗传学05-06真题,该专业近几年学校官方不出售历年试题,故本套资料只包含这几年的试题,若跨考收集到最新试题后会第一时间免费发送给购买套餐的考生。 1-2、遗传学真题总结常考名词解释、重难点总结,A4,10页。非常清楚 第二部分、笔记讲义等重要辅导资料 2-1、遗传学讲义(完整版)近百个Ppt打印版。A4,非常清楚。 全套资料包含以上所有资料全套优惠价:100元 参考书目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

东营职业学院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 授课教师:赵春 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 专业班级: 11级生物技术及应用

第四章生态系统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生物与生态工程学院赵春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课程讲解的主要内容是生物专业新教材第四章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 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新教材编写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的,即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学生分析 学生具有自然常识的知识基础,可以通过前面第一节内容的学习,来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特征和类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观察思考、资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因此本节课课前强调学生回去搜集和交流“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的实例和自然界中生物间的信息传递”的资料。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平时上这一节课时我都要留下一点内容,这次课程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尽量完成本节课的内容,保持内容的完整性。 三、教法设计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用实物投影仪投影相应的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等。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抢答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园林生态与环境】课堂作业(七)_园林绿地群落的结构与功能_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生态与环境】课堂作业(七) 题目:一般从哪几方面描述园林绿地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1园林绿地群落结构描述 1.1垂直结构:乔木层(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乔灌草在高度上差异明显。乔木的限定是有明显主干且高度6米以上。灌木限度是没有明显主干且高度在3.5米以下。 植物群落垂直,与植物对光照的利用联系密切,成层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可以提高植物群落对环境资源(空间、光照)等的利用能力,缓解了群落植物间对营养、空间等的竞争。 1.2 水平结构:镶嵌群落 水平方向园林绿地群落描述只要关注群落在二维空间的配置状况和水平格局。园林绿地群落在水平结构呈现出配置不均匀现象,表现为版块、相同、排列现象,称为镶嵌性。 2园林绿地群落结功能描述 2.1物质生产 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物质生产是其基本的功能。例如园林绿地中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 不同园林绿地群落的生产力差别大,例如草坪为主体的园林绿地和阔叶林。园林绿地生产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影响,主要体现在植物群落结构、降水、温度、光照、土壤等方面。 2.2能量交换 园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形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部分。能量沿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园林绿地群落中大部分植物属于生产者。 2.3物质循环 主要分为生物循环的小循环和地球化学元素循环的大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主要有:水循环、气体循环、沉淀循环三种形式。 园林绿地群落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是分解作用,相关过程有:水分淋溶、土壤动物破碎化、土壤微生物的化学改变、植物凋落分解等。水循环主要通过土壤、植被、大气形成的连续体进行。不同园林绿地群落对元素的留存、归还、吸收都不尽相同,具体表现为归还比例不同、元素选择性吸收等。 2.4服务功能 园林绿地服务使用的人群及栖息的动物等。 园林绿地给在该区域内生产的动物提供栖息地、食物等生存条件。 园林绿地服务人类社会主要体现在整体生态功能和局部景观功能。整体功能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所开课程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相关信息 主干学科:生物学、林学、建筑学. 主要课程: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植物生态、城市生态)、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绘画、设计初步(包括形态构成设计与表现技法)、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理论。 教学实践 包括实验、教学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5~3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中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就业方向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同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法、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 4.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 5.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6.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

环境生态学公开课教案

环境生态学公开课教案 第一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000字)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 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生态系统、生态位、群落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其中包括各种生物体、生物群落、生物群落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它包括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对其他物种的影响。群落是指在一个特定地点上共同生活并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体的集合。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能量流动是指在生 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的过程。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式在生物体之间传递。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转移和循环过程,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它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重要保障。 第二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000字)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 污染等。土地利用变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开垦、开发和利用,包括农业、城市化和工业化等活动。这些活动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土地退化。气候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进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物种分布的变化、生物群落的重组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加。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崩溃和人类健康问题。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1000字)

森林生态学实习指导(北林)

森林生态学实习指导书 林学专业和生物学专业适用 李俊清牛树奎刘艳红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003年5月 目录 第一部分种群数量和结构调查 4 一、点法 5 1.覆盖度(Coverage) 5 2.频度(Frequency) 6 二、距离法 6 1. 最近个体法(Nearest Individual Method) 6 2. 最近邻居法(Nearest Neighbor Method) 7 3. 随机对法(Random Pairs Method) 7 4. 点四分方法 (Point-Centered Quarter Method) 8 三、样方(Quadrat)和样圆法(Round Quadrat) 8 1. 样方法(Quadrat) 8

2.样园法(Round Quadrat) 9 3.重要值计算(Important Value) 10 第二部分群落结构的调查 11 一、最小面积调查(Minimum Area ) 11 1.植物群落的取样方法 (Sampling Method of Community) 11 2. 一些群落类型的最小面积 13 二、多样性指数调查(Biodiversity Index) 13 1.Simpson 多样性指数 13 2.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 14 3.均匀性指数(Evenness) 14 4.多样性指数计算和分析(Calculation of Biodiversities) 14 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16 1.外业调查(Field Work) 16 2.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计算(Calculation of Space Pattern) 16 3.举例 17 第三部分群落类型的调查 17 一、群落类型调查方法 17

【园林生态与环境】课堂作业(二)_生态学与园林生态学_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生态与环境】课堂作业(二) 题目:生态学与园林生态异同 (1)生态学研究与园林生态研究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2.园林生态:根据生态学原理,以建设健康的人居环境为目的,利用生态学原理改善人居环境,合理使用资源,研究如何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转化为人工的并高于自然的新型园林生态系统 (2)对象(自然界和人工) 1.生态学研究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和自然环境 2.园林生态学研究城市居民、其他生物和城市环境 (3)现象 生态学现象:演替、富营养化等 园林生态学现象:光周期现象、生态入侵、边缘效应、优势种等 (4)研究方法 生态学:野外调查、观测(野外考察和定位观测),实验(就地实验和控制实验),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相互印证) 园林生态学:整体论和系统论 (5)结果分析 生态学包含所有生态相关知识,而园林生态学是生态学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将生态知识运用于园林设计,以期望达到更好的景观效果。生态学是偏向理论的研究,而园林生态学是关注环境治理的应用生态学。生态学对园林生态研究有指导作用,园林生态学让生态学可以更实际地操作运用。 (6)研究讨论 园林景观设计应讲求生态科学性、尽量满足生态原则(适地适树等)。以城市为中心,遵循生态学原理,运用艺术手法,结合建筑等人工设施,通过增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合理的复合人工植物群落,在城市中心及周围建立一个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性循环和生态环境,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应注重生态,但也应该将最终服务对象落实于人类。 题目:在园林生态实践中,以下原理有哪些实际的应用?

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方面,所以会有植物生长受光周期影响(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有按照植物对光照需求划分的阳生植物,阴生植物,耐荫植物;每种植物都会有生长最适温度(在此温度范围内植物生长最快,发育状况最好),也有生长临界温度(长时间超出临界值会导致植物死亡)等。实际运用中,园林为了获得更好的植物观赏效果会建温室调控温度培育更多露天无法存活的植物品种;在大乔木下层配植耐荫植物或阴性植物。 2.生物对环境对反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植物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森林中会有很多负氧离子,所以园林中有了疗养花园和森林疗养等新兴理念。另外,几乎所有植物都可以防风固沙,隔声降噪,积蓄水源等。园林利用这些特性,有了防风防沙林(三北防护林),黄土高原多栽植乔木以减少水土流失。用阔叶黄杨等抵抗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用臭椿和樱花等降低空气中氯气含量,荷花等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细菌和有毒物质对水体起到净化作用(雨水花园)。此外,较高大的乔灌木还可吸声降噪,比如在高速路旁的植物隔音带。 题目:观察并记录2-3个秋季校园中植物的生长现象,初步分析与其生长的小环境之间的关系 杨白蜡等秋色叶树种,在光照充足的阳面叶色明显比光照不足的阴面更加明艳。湿度大的地方(下沉水池旁)秋色叶比其他地方更好看。同种植物,所处小环境温差、光照条件、空气湿度等不同,则植物生长状况也会不同。哪怕同株植物,不同条件方向也会生长状况不同。 虽然植物种类不同,秋天落叶速度不同,但生长在道路通风口的植物叶子相对掉的更快。.

北林树木学课程简介

树木学课程简介 1)课程指导思想及定位 《树木学》(Dendrology) 是林业院校所特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林学、游憩、水土保持、草业等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本课程以《植物学》为基础,其研究对象是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资源利用及其在林业生态工程、经济开发及环境美化中的定位与作用等。北京林业大学自1952年建校以来,就一直开设树木学课程。1980年火树华教授主编了《树木学》全国统编教材,1997年任宪威教授出版了《树木学》(北方本),并在国内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重要树种的识别特征,认识它们在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了解它们的各种特性,为继续学习《森林培育学》、《生态学》和《森林经理学》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经过数十年几代人的辛勤积淀,本课程已经形成了由教材、实验指导、实习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库等几部分组成的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其建设目标是通过几年的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精品课程,起到示范与借鉴作用。 2)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成效等 由于本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所以是后续专业课的重要基础,如要继续学习《森林培育》就必需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如开花结实等习性)、生态学特性(如耐阴还是喜阳、喜水湿还是耐旱等)、分布(水平和垂直分布)等有一定的了解。又如进行《森林生态学》课程实习时就必须对各种森林植物的分类特别熟悉。所以《树木学》相对于以上所提到的专业课具有非常好的基础性。 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也为树木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当今世界上发达的国家树木学研究的内容已不仅限于一般的形态、分类、分布、用途等内容,而是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学、解剖学、化学等学科最新方法和手段研究树木的微观变异、进化机理和商业树种的遗传改良、生物质能源利用、树种评价等。现代树木学的研究体现了环境、群体、个体、细胞、分子的全过程,并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因此,该课程虽然是一门比较古老的课程,但仍有很强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其教学内容不能是僵化的,在保证本课程基础性的同时,必须不断融进新内容,使之与时俱进,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 关于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反映当前的最新科研成果,二是

4.3.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4.3生态工程 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教学目标 1.归纳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2.概述生态工程建设应遵循自生、循环、协调和整体四个基本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由教材“问题探讨”中关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的情境引入,引导和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出生态工程的概念。通过对净化污水、古代施肥等资料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本节课的教学采用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达成相应目标,并促进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奥林匹克公园的图片,展示问题探讨中的资料,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片,讲解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建设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课本中的问题。 教师活动:讲解以上问题,讲解要点为: 1.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通过人工造林,可以加快弃耕农田演替到森林阶段的速度。 2.对森林公园先进行整体设计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生态系统自生、循环、协调和整体的基本原理,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既防止了环境的污染,又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3.公园建设充分利用原有的地貌和植被,营造近自然林系统是利用了生态工程自生的原理和协调的原理,充分考虑原有生物组分布局和它们生长、发育、繁殖及形成共存互利关系等条件,通过系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维持系统的稳定。同时,利用了生

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长期作用形成的协调原理。 教师活动:展示普通的村落和农田图片。讲解短短几年,普通的村落和农田就脱胎换骨般地转变为令人赞叹的森林公园。它调节城市气候,丰富市民生活,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家园”。这个例子是生态工程的生动缩影。下面就让我们系统的来学习一下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 2.新课讲授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教师活动:展示当今的环境问题的图片,讲解建设生态工程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通过以上的引导,讲解生态工程的概念。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阅读课本99页内容,总结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和特点。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并总结。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 教师活动: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旁栏内容,了解自组织的概念和实例。 教师活动:通过展示净化污水的实例,讲解自生的概念。 教师活动:展示古代施肥的实例以及“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循环再生示意图,讲解循环的概念和目的。 教师活动:结合西北防护林案例,帮助学生对协调原理的理解。 教师活动:展示林业工程种树的实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整体性原理,总结整体原理的意义。 教师活动:展示102页思考讨论的资料,讲解设计桑基鱼塘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资料中的三个问题,并进行讲解,讲解要点为: 1.提示:桑树→蚕;甘蓝→人;甘蔗→猪→人;虽然用蚕沙喂鱼,但池塘中还可能存在如下食物链:浮游植物→鱼;浮游植物一浮游动物→鱼。 2.提示:自生:桑基鱼塘中的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实现了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了可以自我维持的有序的整体。 循环:“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这样的农业生产模式维持着高效的物质循环。 协调:所选择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达到了协调和平衡,例如,桑和甘蔗适应我国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四大家鱼混养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桑叶饲蚕,利用了种间关系,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生态工程 教案

第3节生态工程 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1.生命观念——通过相关生物学概念的学习,用稳态和平衡观理解生态工程的建设。 2.科学思维——通过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及解决对策。 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1)生态工程的概念 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 (2)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 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3)突出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自生原理 ①概念: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 ②基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a.个体水平:生物个体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再生更新等;

b.系统水平: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特别是种间关系)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③应用自生原理设计生态工程时遵循的原则 a.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b.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2)循环原理 ①概念: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 ②应用循环原理设计生态工程时遵循的原则 实现物质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③意义: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④实例:无废弃物农业中的物质循环再生,无废弃物生产。 (3)协调原理 ①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 ②应用协调原理设计生态工程时遵循的原则 a.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 b.考虑环境容纳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否则会引起系统的失衡与破坏。 ③意义: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④实例 我国西北一些地区种植的防护林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 (4)整体原理 ①应用整体原理设计生态工程时遵循的原则 a.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b.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②实例: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一定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

森林生态学(北京林业大学)

森林生态学(北京林业大学) 精品课程论证报告 一、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森林生态学》是林业及其他林业相关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和技术是必须的和不可缺少的。多年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没有良好的森林生态学基础,对于进一步学习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水土保持等林业相关的课程都是不利的,森林生态学在农林院校生态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它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我国森林生态学课程在大学讲授的初期被放在《森林学》课程中,采用的教材是俄罗斯学者涅斯切洛夫所著的《森林学》。在这本教材中森林生态学作为上篇,森林经营学作为下篇。1978年后才把森林生态学从森林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讲授,而且这门课程也主要在农林院校开设。 北京林业大学1952年建校伊始,学校只有林业一个本科专业,当时的森林生态学课程由本校森林学课程组承担。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新专业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森林学无法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自1978年恢复高考第一届本科生开始,森林生态学就作为独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林业、园林、水保和森保专业开设。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森林生态学也从主要探讨以森林特性为主,只给林业专业授课的单一课程,发展到包括环境变迁、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在内,实验实习课程完善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综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且面向本专业、面向全院和全校开放。 1990年以后北京林业大学增加了一些新的专业,而且其中很多专业远远超出了传统林业内容,比如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森林旅游专业,自然保护区专业等等。这些专业要求从新的角度和视野掌握森林运动规律,为此,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森林生态学为主的课程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于各类不同专业的需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情况,调整课程内容,为各个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态学规律提供最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学教案

林业生态工程学 教案 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学院

第一讲(绪论1) 一、教学内容 章节:绪论 内容: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流域治理、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 二、重点 森林与水土保持,森林资源概况。 三、难点 林业生态工程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四、课堂互动 问题:森林资源的统计标准与森林覆被率,生态环境改善与林产品需求对森林资源的需求? 讨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森林定义与对森林认识的变迁。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二讲(绪论2) 一、教学内容 章节:绪论 内容: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特点、内容及相关学科的关系;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教学方法,当前相关研究热点与难点问题。 二、重点 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国内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发达国家与发展状国家相关实践的主要特点与差异,中国林业生态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三、难点 林业生态工程与传统林业的区别,林业生态工程体系。 四、课堂互动 问题:防护林、林业生态工程、体系的概念及体系形成? 讨论:林业生态工程理论发展过程与生态学理论的进展。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三讲(第一章1)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一章林业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 内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原理,恢复生态学理论。 二、重点 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理论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与林业生态工程的布局、结构、配置措施之间的关系,在种群配置、植被恢复方法选择、工程建设目标确定、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三、难点 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脆弱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四、课堂互动 问题:生态系统能流与物流原理与人工生态系统构建、自然地理区与生态平衡? 讨论:生态恢复的可能性与恢复标准。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四讲(第一章2)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一章林业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 内容: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生态学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生态原理。 二、重点 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生态原理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与林业生态工程的布局、结构、配置措施之间的关系,在种群配置、植被恢复方法选择、工程建设目标确定、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三、难点 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与经济效率,景观尺度与植被布局。 四、课堂互动 问题:如何以人工林的培育目的在林分组成设计中考虑物种多样性?

林业生态工程篇教案

第一章林业生态工程概论 一课程概述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专业课程,不仅是从单一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来研究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而是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林业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措施,核心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工程措施进行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建设,根据生态理论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以在系统内获得较高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是水土保持、林学、生态、环境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或选修的重要课程.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水土保持专业教学的一门骨干专业课,在80年代初期开始形成,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不断吸收新的理论与技术到90年代中期完善形成体系。它以现代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培育理论为基础,在原“水土保持林学”、“防护林学”、“农林复合经营”、“森林培育学”、“生态工程学”及“生态学”等课程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三大部份:防护林学基础、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评价,同时配合有一周的教学实习和半周的课程设计。通过课堂讲授、野外实习与课程设计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实践与实际动手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达到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独立开展研究与工程设计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材由林业生态工程学课本、学习指导、实习指导、课程设计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库等几部分组成,形成了较完整教材体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概况,防护林营造技术措施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工程规划与设计技术等几个方面: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流域治理、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特点、内容及相关学科的关系;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教学方法。 生态系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生态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防护林学理论。 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中国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 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整地与造林方法;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 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以流域、水网、山系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田林网、农林复合、灾害地植被恢复、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困难立地造林技术。

环境生态学野外实习教案(2014年12月)

环境生态学野外实习教案 (2013级环境科学专业) 第一部分实习动员 一、野外实习目的与任务 最正确的、最丰富的生态学规律与原理在自然界(野外),而不是在生态学家或生态学教科书的表述中。 在浩瀚的宇宙中, 唯有太阳系中的地球, 蓝天碧海、风景秀丽; 风起云涌、气象万千。在古老沧桑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地球上诞生了一种独特而神奇的物质形态—生物,并演化出而今令人惊叹的无限纷繁与万紫千红,特别是人类的诞生与进化, 建立了高度文明的社会。 生命本质上也就是一种物质,只不过它是由极为复杂而特殊的有机物组成罢了。生命世界中也充满着各种生命形式的相互作用(联系)、运动、发展与演化。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定义,即科学的自然历史(Natural history)。我喜欢这个对生态学的定义。英文“Natural history”,“自然历史”,最好的翻译应该成“大自然记录”可能更好,history也有记录的含义。生态学是自然科学,生态学包罗万象,可以说是博物学。在英文中,Natural science(自然科学),其实最真实的翻译应该是“博物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许多同学都有博物学情怀,天性是热爱大自然的,特别是那些具有朦胧研究意识的同学,肯定有不少都曾憧憬要做一个研究大自然的科学家。我们一踏进野外,任何进入我们眼睛的画面(当然还有更多的我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受到的),都是生态学现象——生态学的规律与原理均蕴藏在这些特殊生态现象之中。 但是繁忙的课堂学习与过多的使用电脑的时间,特别是过于功利性、浮躁、追逐短平快的短视效应的大环境,减少探索大自然的公众意识,阻碍了个性的发展,包括对自然的观察、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尊重和利用。 而目前已经逐步显现的情况是,在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中,由于缺乏一些来自大自然的第一手至关重要的数据,正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瓶颈。 因此,我们对大自然必须具有敏锐、独特、专家的眼光——而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实例1:人类健康取决于我们对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的理解。据估计,困扰人类的新发传染病有75%与其他动物生命周期存在某种程度的相关性。目前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概论考点(1)

绪论: 1.林学的概念: a. 林学是一门营造、抚育森林,对不断增长的木材进行管理的科学。(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1971) b. 林学是对森林的防护、经营及利用的科学。(Wagrun, 1986) c. 林学是种植和抚育森林的科学。(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1988) d. 林学是对森林的利用和抚育。(Petit Larouse, 1980) e. 林学是人类管理森林的技术体系。(卢天良吉,1979) 1、什么是林学? 林学是研究与林业生产有关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管理森林、保护森林和利用森林的应用学科。 2.林业的概念: 林业的定义 林业是培育、保护和管理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它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等多种效益的社会生产部门。 第一章: 1.概念:森林林分森林资源 (1)森林定义 森林是指一定面积的地理空间中,以树木为主体,有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生存,与气候、土壤等外界环境相互影响的生物地理群落。 (2)林分的定义 林分是指内部特征一致,与周围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森林地段。 (3)森林资源概念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包括:林木、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其中: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2.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森林分布及优势种) ①林分起源:指森林发生形成的原因。一般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②林龄:指林分的年龄。通常以林木的平均年龄表示。林分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林龄按龄级统计。龄级根据树种的生长速度和寿命确定。龄级由幼林起,用Ⅰ、Ⅱ、Ⅲ…表示。 ③林分平均高 条件平均高:在树高随胸径变化的树高--胸径曲线上,与林分平均直径相对应的树高。 径阶平均高:根据各径阶中值由树高曲线查得的相应树高值 加权平均高:利用林分各径阶林木的算术平均高及径阶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加权平均数。 优势木平均高:林分中所有优势木或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高。 ④胸径和林分平均胸径 树木胸径:指距地面1.3m高处树干的直径。 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胸高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⑤林分密度 株数密度:单位面积林木株数。 疏密度:林分中林木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学计划word资料180页

目录 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1) 大学英语 (26) 高等数学D (28) 计算机应用基础 (30) 管理学基础 (34) 专业概论 (36) 素描基础 (37) 制图基础 A (39) 园林植物基础A (42) 造型基础 (43) 色彩基础 (51) 测量与遥感 (52) 生态景观规划 (61) 设计表现技法 (62) 建筑结构与构造 (67) 园林树木学B (70) 园林花卉学B (73) 风景园林艺术原理 (76) 中国园林史 (79) 城市规划原理 (81) 西方园林史 (83)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B (8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A (89)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92)

风景园林设计(双语) (95) 风景园林北方综合实习I (102) 风景园林北方综合实习II (103) 风景园林工程 (104) 风景区规划 (109) 园林管理 (110) 园林南方综合实习I (114) 园林南方综合实习II (115) 园林综合studio (116) 气象学 (118) 土壤学与土地资源学 (123) 工程力学A (127) 中外美术概论 (131) 水彩风景画 (134)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136) 钢笔风景画 (141) 外国建筑史 (143) 中国建筑史 (148) 现代景观建筑评价 (149) 素描风景画 (151)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 (155)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 (157) 景观地学 (161) 写意山水 (163)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166) 中外城市建设史B (168) 室内设计C (171) 设计竞赛 (173) 名师讲堂 (17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