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测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测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测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测量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下面是为你带来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测量,欢迎阅读。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具体内容安排:

例1

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例2

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例3

在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4

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5

单位换算。

例6

否同时过桥的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例7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7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认整厘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二、探究新知:

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出示米尺放大图: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

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2、P5页 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1厘米是多少毫米!10厘米是多少分米!1米是多少分米!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1毫米 1分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教学后记:

共3页: 教学内容:练习一的第3-7题。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

2.能力目标: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

3.思教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难点:不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单位不相邻的两个数的换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排列。

2、填空

1米=分米=厘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你们是怎么想的!

二、导学阶段:

1、教师发7厘米的纸条。注意提醒学生量的方法。这张纸条长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呢!

先讨论,再各抒己见。

学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有的用数的方法,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应该这样想:

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

7厘米=70毫米。

毫米)

2、量一量课桌高度。

提问:

这个课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用迁移类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厘米=8分米。

自己做,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

长度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3、4 题。

第3题

第4题

重点观察第1小题:

1米-2分米=分米

师:长度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1米变换成10分米再计算。

2、小测试:

5分米=厘米

43毫米+17毫米=毫米

4分米=厘米=毫米

60米=厘米

22分米+8分米=分米=米

30厘米=毫米

90毫米=厘米

45分米-36分米=分米=厘米

86厘米-46厘米=厘米=分米

3、第5-7题练习。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7厘米=毫米

80厘米=分米

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教科书P7千米的认识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知道1千米=1000米。

2.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知道1千米=1000米。

2.难点: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卷尺。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师: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二、导学阶段:

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我们在日常生

活中还常用到比米大的长度单位,那就是”千米”,千米也叫公里。比如,我们说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从某地到某地的路程是100千米等等,这些都是用千米做单位的。

1、出示P7第一幅图

说明:公路上路牌上的”21千米”指的是从这里到叶镇的路程是21千米。“23千米”指的是从这里到灵山还有23千米。

2、出示第二幅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体育吗!谁知道通常体育场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吗!2圈呢!

那2圈半是多少米呢!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那么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

分组以人或树为起点量出100的距离,并仔细观察一下。

按一般的步行速度走一走,并计时。

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

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3、教科书P8”做一做”

组织学生尽量实际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的第1-2题

第1题连线。

说说这些交通工具每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

第2题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又叫1公里

1千米=1000米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教科书P8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3-6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知道长度单位在实际中的应用。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2.难点:长度单位间简单的计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填空

1千米=米

1000米=千米

4米=分米

1分米=厘米

6厘米=毫米

500毫米=分米

二、导学阶段;

1、教学例5:

出示例5:

3千米=米

出示问题:

1千米是多少米!

3千米是几个1000米!

谁知道例5的空格里应填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出示: 5000米=千米

问:多少米是1千米!5000米是几个1000米!空格里填几!

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师:题里给出的两个条件单位名称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中的第3-6`题。

1、第3题独立完成。

2、第4题

独立完成。指名说说推理过程。

3、第5题

说说图意再独立做。

5、第6题小组讨论,全班反馈。

板书设计:

千米和米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3千米=3000米

5000米=5千米

教学后记:

共3页: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的内容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将书上大米袋示意图制成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我们都学过哪些重量单位!

让学生描述一下1克和1千克具体有多重。

2.5000米=千米 4千米=米

1000克=千克 8千克=克

二、新课

1.教学吨的认识。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比如,一袋糖重500克,一袋盐重1千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比千克还要大的重量单位。

出示书上第一个直观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意,然后教师指出: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教师:谁能说一说还有什么物品用吨作计量单位!1 吨到底有多重呢!

教师直接引出:1000千克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教师: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

教师:你还能说出哪些东西大约重1吨!

2. 教学千克和吨的换算。

4吨=千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算,不用写出推理过程,启发学生想出:1吨是1000千克,5吨是5个1000千克,5个1000

千克是5000千克。所以5吨是5000千克。

3.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给有困难的学生一定提示。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推理过程。

三、小结

四、课堂作业

教师还可以再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说出合适的单位名称。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练习三的第1-4题

三维目标:

1.加深对吨的认识。

2.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重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重量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00千克=吨

1吨=千克

4000克=千克

5000克=吨

8吨=千克

6千克=克

二、练习:

练习三的第1-4题。

1、第1题连线。说说为什么。

2、第2题补充

4吨=千克

2000千克=吨

1吨-30千克=千克

8000千克-7000千克=吨

独立做,并说出推理过程。

3、4米Ο 1500毫米

3吨О 4050千克

提示:

单位不同的两个数能直接比较大小吗!怎么办!

4、第3题

教师解释”载重2吨”是什么意思。说说题意,小组讨论,口答。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1吨是多少千克!1000千克是几吨!

四、第4题

回家与爸爸妈妈合作完成。

板书设计:

有关重量单位的混合练习

1000千克=`1吨 1吨=1000千克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三维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

三、全课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一)单元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理解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点。理解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点。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实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实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升操作技能,发展实践水平。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理解、千米的理解和吨的理解。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具体内容安排: 例1 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点。 例2 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点。 例3 在境中理解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点。 例4 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点。 例5 单位换算。 例6 否同时过桥的问题,理解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点。

例7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在这个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不但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水平和实践水平创造了条件。 (三)单元课时安排 7课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电子教案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姓名: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P33—35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一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时间分配: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练一练”和第33页“练习一”的第1---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强化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谁能给大家出一道这样的题? 学生汇报所出的题,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问:怎样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先省略因数中的0,先算出乘积,最后在积的后面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集体订正。 2、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图:苹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买苹果16箱,梨18箱。 (1)两种水果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付多少元?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问:求第(2)问时,你能列综合算式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板书:30×16+40×18 提出问题: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乘除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一种运算进,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加法和乘法,或者有减法和乘法,或者有加法和除法,或者有除法和减法时,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独立完成,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同桌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练一练的第4、 5题。 2、第33页第1——7题。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第三单元《测量》单元复习 知识要点 1、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 1 )毫米。 3、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1)进率是10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10 厘米= 1 分米;10 毫米= 1 厘米 (2)进率是100 1 米 = 100 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100毫米=1分米(3)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 1 吨 =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 1 吨1000克=1千克 经验之谈: 测量一些比较微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先把这些物体“堆”成大量,比如测量纸的厚度,可以选择100页纸来测量,所测得的结果除以100就可以了。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教学建议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认识并理解测量的有关知识,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整体观察,注意提供的情境应该主题明确,当学生的讨论远离主题时,应该进行恰当的引导。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如,教学例1(毫米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学生用尺子测量课本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宽、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应该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比如,医疗保险卡、电话磁卡、储蓄卡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让学生用作业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等等。对于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感受,可将实际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三年级上册测量

测量(一) 一、精学精练 1、填空 (1)生活中,(),()等物体的厚度约是1毫米。 (2)1毫米纸约()张,5毫米纸约()张,数学书的厚度约()毫米。 (3)有一根铁丝长56毫米,把它平均分成7段,每段的长是()毫米。 (4)一块三角板的厚度是2毫米,15块这样的三角板的厚度是()毫米。 (5)一条线段长9厘米3毫米,如果用橡皮擦去5厘米,还剩下()长,如果擦去8毫米,还剩下()长,如果擦去6厘米6毫米,还剩下 ()长。 (6)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元硬币的厚度是2();楼梯台阶的高约是2(); 一瓶可乐的高度约是20();一支粉笔的长度约是75(); 我们的手掌宽约是1();一辆卡车的车身长是6()。 (7)8米=()分米 60厘米=()分米 40毫米=()厘米 8厘米=()毫米 50分米=()米 100厘米=()分米=()米。 (8)比较大小。 8米 8分米 20厘米 2分米 8分米5厘米 1米 5米 500毫米 10厘米 99毫米 2米-2分米 3分米+16分米。 2、画一条3厘米5毫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2厘米的三倍少15毫米的线段。

二、活学活用 1、从一根绳子上剪下5根各4分米长的绳子,还余下1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2、小明的身高是1米3分米,小红的身高是1米22厘米,他俩谁高,高多少厘米? 3、一本数学书的厚度是8毫米,5本这样的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4、一根木料长1米2分米,小亮用刀锯截了3次,平均每段长多少? 5、如图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在每条边上画4个点,最多一共可以画多少个点?最少 可以画多少个点? 测量(二)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

测量 教学目的: 1、理解长度单位与重量单位的在生活中具体的大小,能灵活运用单位给生活中物体长度、重量填空; 2、了解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各个单位之间换算的方式方法; 3、学生学习数学中,获取学习数学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生活已有经验单位填空;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一部分测量单位的认识 (一)测量单位的认识 核心思想:根据毫米、厘米、分米、克···大概长度、重量对生活中物体估算 1.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2.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例: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 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一头大象重4() 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小玲家离学校1750()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二)画图 例:画一条长42毫米的线段。 画一条长比1分米短2厘米的线段。

总结:画图时,把整十、百的数换算单位再作图。 第二部分单位换算 (一)单位换算 一、一级换算 例题分析: 2.4吨=()千克 5千米=()米 10千米=()米 6米=()分米 100毫米=()厘米()米=4千米 9000千克=( )吨 10厘米=()分米 总结:①大单位化小单位,添“0” ②小单位化大单位,去“0” 二、二级换算 例题分析: 3厘米5毫米=()毫米 6千米300米=()米 43毫米=()厘米()毫米 2分米5厘米=()厘米 7800千克=()吨()千克 52毫米=()厘米()毫米总结:①两个单位化成一个单位,把不同的单位先化成相同的单位,然后两部分相加; ②一个单位化成两个单位,把整十、百、千的数化成大单位。 (二)计算 例题分析: 1米—3分米=()分米 6吨—2000千克=()千克 7千米—5000米=()米 8毫米+ 2毫米=()厘米 82厘米—52厘米=()分米 3厘米+ 2毫米=()毫米 注意:单位与填空后面的单位统一,在进行计算。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细致改进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2、改进概念教学的编排,让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改进估算的编排,突出估算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量与计量教学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加强对估测能力的培养。 5、调整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的编排,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 6、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丰富而可操作的案例。 7、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閺呼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1单元秒的理解 第1课时 课题秒的理解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借助交流、合作,自主理解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点。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准确的时间观点。 教学难点 体会1分、1秒的长短。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实行倒计时 2、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理解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理解钟面上的秒 1、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仔细观察钟表,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电子表,能够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 ③小结 5、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呢?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12,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小结:秒针走1圈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1分=60秒。(三)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1分钟能做什么呢?分组写字、做口算等,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三、 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2、补充: 3、活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 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 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单元检测试卷二(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 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检测卷 (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4分) 1.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单位;()、()、()都是质量单位。 2. ()厘米()毫米()厘米()毫米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宽25()长8()长江全长约6300()厚9() 重200()重7()载质量40()高14() 4.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一枚1角硬币大约厚2(),10枚这样的硬币约厚2()。 6.一辆货车的载质量为3(),能装30袋100()的水泥。 7.6吨比()千克多1吨,1千米比999米长()米。 8.一根蜡烛长1分米2厘米,燃烧一段时间后还剩5厘米,燃去了()厘米。 二、判一判。(每小题1分,共5分) 1.1000克泡沫塑料比1千克石头轻。() 2.王平每分钟走2千米。() 3.一辆货车可运煤2000吨。()

4.测量从北京到南京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5.教室讲台的高度大约是9分米。() 三、选一选。(每小题1分,共5分) 1.一个排球重()。 ①1吨 ②15千克 ③500克 2.下面的长度中最短的是()。 ①40分米 ②500毫米 ③1米 3.我1小时可步行()。 ①400米 ②4千米 ③20千米 4.操场1圈长250米,小明跑了2圈,再跑()米,就是1千米。 ①250 ②500 ③750 5.小丽身高是1米35厘米,小明身高是1米4分米,那么()。 ①小丽高 ②小明高 ③无法比较谁高 四、量一量,画一画。(共8分) 1.量一量下面图形的边长。(以毫米为单位)(5分) 2.画一条比5厘米短6毫米的线段。(3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2020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2020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一:认识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练习题.pdf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 【内容:测量】 _________小学_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16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重10( ) 高8( ) 重50(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吨=( )千克 60毫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4000米=( )千米 5000千克=( )吨 7分米=( )厘米 3、在○填上“>”、“<”或“=”。 5厘米 50毫米 8厘米 1分米 15千米 1500米 2千克 980克 700毫米 7米 4吨 400千克 4、一袋大米重10千克,( )袋这样的大米重是1吨。 二、判断:(15分) 1、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分米”做单位。() 2、修路队平均每天修路250米,4天可以修路1千米。() 3、90分米和9米同样长。() 4、一支铅笔长150毫米。() 5、一层楼高约30分米。() 6、千米是较大的重量单位。() 7、1千米也就是1公里。() 8、千克和千米都是长度单位。() 9、长江全长620米. () 10、妈妈散步1小时走了96千米。() 11、7个1000千克是7吨。() 12、一瓶墨水重500克。() 13、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14、1千米也叫1公里。() 15、5吨比4999千克多1千克。()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①毫米②厘米③分米 2、一枝钢笔长大约14( )。 ①分米②厘米③毫米 3、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 ①文具盒②电视机③数学书 4、自行车每分钟行300( )。 ①分米②米③千米 5、4千克( )4千米。 ①>②=③不能比较 四、实践操作,大显身手。(4分) 下图中,从小明家到什么地方刚好是1千米请你把经过的路线画出来。 五、计算下面的算式(注意结果的单位)(16分) 1600千克-600千克=()吨 1吨-400千克=()千克3千米-1000米=()米 7000米+8000米=()千米 300千克÷6=() 3吨×4=() 4厘米×9=() 42千米÷6=() 六、量一量这些图的边的长大约是多少,将结果填在括号里(4分)1、画一条25毫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6厘米多3毫米的线段。 七、量下面图形各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8分) ( ) (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

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试卷[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认真读题,仔细填空。(32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重10( ) 高8( ) 重50( )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吨=( )千克 60毫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4000米=( )千米 5000千克=( )吨 7分米=( )厘米 3、在○填上“>”、“<”或“=”。 5厘米 50毫米 8厘米 1分米 15千米 1500米 2千克 980克 700毫米 7米 4吨 400千克 4、一袋大米重10千克。( )袋这样的大米重是1吨。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①毫米②厘米③分米】 2、一枝钢笔长大约14( )。【①分米②厘米③毫米】 3、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①文具盒②电视机③数学书】 4、自行车每分钟行300( )。【①分米②米③千米】 5、4千克( )4千米。【①>②=③不能比较】 三、实践操作,大显身手。(8分) 下图中,从小明家到什么地方刚好是1千米?请你把经过的路线画出来。

四、走进生活,解决问题。(50分) 1、光明小学的学生进行军训,在晚上的行军中,“一连”步行了2200米,“二连”比“一 连”要少行150米,那么“一连”和“二连”共行军多少米? 2、农场有45吨粮食,请你算一算,用一辆载重5吨的卡车运几次可以将这些粮食运完? 3、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9只重200千克的箱子,超载了吗? 4、小动物们要过桥那边去参加“动物运动会”。怎样过桥比较合适? 请你列出算式,并计算。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树高约10()马拉松长跑比赛一块橡皮长 全长约42()约4()

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练习题 1、测量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树高约10()马拉松长跑比赛一块橡皮长 全长约42()约4() 一壶色拉油一只曲别针重一头牛的体重 重5()约2()约250 ()2、在○里填上>、<或= 6厘米○60毫米50千米○400厘米800克○1千克2米○19分米3吨○3000千克6吨○7千克3、我估计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 我估计音乐老师的体重大约是(). 二、判断对错,我能行. 1、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 那么40亲爱的小朋友,我们又见面了,欢迎你来到数学

个学生 的体重 就是1吨 .( ) 2、丽丽的身高是136分米. () 3、1200千克-200千克=1000吨() 4、3000米+8000米=11千米() 5、1千克棉花比1千克盐重. () 三、找朋友,连一连. 1、 200千克40吨2千克400克2、 20米35毫米2313千米20分米 四、选一选,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一辆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 A、90千米 B、90米 C、90分米 2、一课桌高约(). A、70毫米B、70厘米C、70分米

3、一个西瓜重5(). A、克B、千克C、吨 4、的高约1().A、毫米B、厘米C、分米 5、走1千米大约需要(). A、50秒B、12分C、1时 五、解决问题. 1、小动物们要过桥那边去参加“动物运动会”.怎样过桥比较合适? 请你列出算式,并计算. 2、聪聪早晨从家到学校,中午放学回到家.这两次一共要走多少千米? ※六、试一试.

天平右边有()个桃子. 七、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 ******************** * 说说心里话* ******************** 你喜欢数学吗?Yes()No()

人教版 三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 测量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长度、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分米和千米以及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组织学生测量硬币、教材的厚度,测量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公路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1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清、感受深,而“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又比较强,因此在教学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基础知识练习题《测量》

测量 一、填空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个杯子高约1()一根跳绳长2()尺子大约厚2() 小明身高135()汽车每小时行80()长江长约6200() 从北京到广州约长2313()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小红每小时步行4() 自行车每小时行15()一头大象重4()小狗重6() 一头鲸鱼重50()熊猫约重80()一张桌子高约60() 一枚硬币约厚1()一支铅笔长16()一头牛重500() 一艘轮船载货250()一辆货车载重2()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米—2分米=()分米14厘米+26厘米=()分米3千米=()米 5000米=()千米8千米=()米7000米+8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3000米—1千米=()米3吨=()千克 6000千克=()吨5吨=()千克9000千克=()吨 40厘米=()分米3千米—1000米=()米6吨—500千克=()千克 5厘米+5毫米=()毫米1600千克—600千克=()吨1吨—400千克=()千克3、在○里填上>、<或= 4800米○5千米60毫米○6厘米3500千克○3吨 4分米○39厘米7000克○7吨50厘米○45分米 1千米○999米800米○9千米 二、判断题 1、长度单位的进率都是10。() 2、千克和千米都是长度单位。() 三、选择题 1、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约长6300() A、厘米 B、米 C、千米 2、一艘轮船载货() A、2500克 B、250千克 C、250吨 四、测量图形各边的长,并求周长。 ()毫米 )毫米()毫米 ()毫米 五、解决问题 1、把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长度相同的4根短木条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分米? 2、一辆汽车载重量是2吨,用这辆汽车运3台机器,每台机器重300千克,能一次运完吗? 3、工人叔叔把机器装在载重5吨的卡车上,每台机器重905千克,运这样的机器5台,超载了吗?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