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方法汇总
生物萃取法知识点总结

生物萃取法知识点总结生物萃取法的种类生物萃取法包括植物生物萃取法、动物生物萃取法和微生物生物萃取法。
1. 植物生物萃取法植物生物萃取法是指利用植物中具有代谢作用的生物体来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分离提取。
这种方法最早的利用载体是使用固体材料,随着纤维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应用于植物生物萃取,植物所处的生长环境普遍受到光、水、温度、现象无数的影响,植物的成长受到植物体自身理化性能的制约。
植物萃取技术的基础是为了提取特定物质的叶、花、果等部位。
比如使用植物提取能提取植物的对甲醛、苯、二甲醚、氨等污染物的能力要大于酶、细菌,所以植物萃取成功约为5-10%的有机物传统技术生产费用。
2. 动物生物萃取法动物生物萃取法是指利用动物中具有代谢作用的生物体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分离提取。
此法的应用较为广泛且有很多成功的实例,生物萃取法的使用,因为可以为萃取物提供较多精确解析测定,一般来源于当当、奶、肉、脂肪、皮、毛、血、骨等,生物萃取法多的就是蛋白质。
3. 微生物生物萃取法微生物萃取法是指利用微生物中具有代谢作用的生物体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分离提取。
微生物生物萃取法的温度、基质、pH值都是影响提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因素会影响提取所需的时间、清洁资料的选择、浓度等。
因为微生物的特殊性,很长时间内,微生物生物萃取变得困难,一般小型单元被大型单元循环使用。
生物萃取法的优势1. 能够萃取出天然有效成分采用生物萃取法,可以从植物、动物或者微生物中萃取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药物、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等。
这些天然有效成分具有对人体的生理调节作用,因此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 提取效率高生物萃取法通常采用有机溶剂或者水作为萃取剂,对目标成分进行浸提、萃取和分离纯化。
由于生物体对目标成分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和选择性,因此生物萃取法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能够将目标成分有效地从混合体中分离出来。
3. 技术操作简便生物萃取法无需复杂的设备和工艺,一般只需进行简单的浸提、过滤、结晶等工艺步骤,就能够完成目标成分的分离提取。
咖啡萃取的原理和方法

咖啡萃取的原理和方法咖啡萃取是将磨碎的咖啡粉与热水反应,将咖啡提取出来的过程。
萃取的效果取决于水和咖啡的接触时间、水的温度和压力以及咖啡粉的细度等因素。
以下是关于咖啡萃取的10条原理和方法,以及详细描述。
一、粗细度咖啡粉的细度决定了热水流过咖啡粉时的速度和表面积。
粗粉会使水流过过快,萃取出的咖啡含量较低,口感平淡,酸味强,苦味较少。
而细粉则会难以透气,水流过过慢,咖啡内部的焦香味较重,苦味较强,口感粘稠。
二、比例咖啡与水的比例是萃取过程的关键。
通常使用1:2的比例,即使用1g的咖啡粉对应2ml的热水。
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最优比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温度水温对咖啡的萃取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般来说,水温在90℃至96℃之间,控制在不同方法的最适范围内,可以获得最佳的浓度和口感。
水温过高容易导致咖啡的苦味过强,水温过低则会影响咖啡的味道和浓度。
四、时间在咖啡萃取过程中,时间是一个关键因素。
时间长短影响咖啡的味道和浓度。
一般来说,萃取时间在20至30秒之间是最好的,过长的时间会导致苦味增加,过短的时间则会导致口感单薄。
五、氧气氧气和水一样,同样对咖啡的味道有影响。
在萃取过程中充分的氧气可以使咖啡更加丰富、鲜活,氧气不足则会导致咖啡口感平淡。
六、压力压力对咖啡的萃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萃取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压力将咖啡粉与热水混合,产生出口感更好的咖啡。
不同方法所需的压力有所不同,但一般在9至15BAR之间为最佳。
压力还与咖啡粉的细度相关,粗粉需要更高的压力萃取,细粉则需要更低的压力。
七、预浸预浸是一种在萃取之前预先淋湿咖啡粉的方法。
这个步骤有助于减少咖啡和水之间的接触时间,使萃取的过程更加均匀。
预浸时间一般在30秒左右,使咖啡粉充分吸水,增强萃取的效果。
八、冲洗在使用倒入式、滴漏式、法压壶等手冲式萃取方法时,需要先对滤纸进行冲洗,这个步骤可以去除滤纸中的杂质和异味,同时也能预热壶具和杯子,保证咖啡的稳定性。
萃取技术的名词解释

萃取技术的名词解释萃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技术,通过溶剂的选择性提取,将所需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环保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萃取技术基于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利用溶剂提取物质。
在萃取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使所需物质在该溶剂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溶剂的选择要考虑到目标物质的特性以及目标溶剂的易得性和成本。
二、常见的萃取方法1. 液液萃取:该方法是将所需物质从混合液中通过溶剂的萃取分离出来。
常见的液液萃取方法有分散溶解法、结晶溶解法以及萃取柱等。
2. 固相萃取:该方法是利用固定相吸附剂或强吸附性树脂对目标物质进行吸附分离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固相萃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膜分离技术:该技术是利用薄膜的渗透性来实现物质的分离。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有纳滤、反渗透、超滤等。
三、萃取技术的应用领域1. 化学领域:在化学合成中,萃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
例如,有机合成中利用溶剂的选择性萃取可以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所需产物。
2. 制药领域:制药工业中,萃取技术可用于纯化药物、去除杂质,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效能。
例如,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药物成分,或者从药物合成中分离纯化所需的中间体或API(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3. 环保领域:萃取技术在环保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等,通过萃取技术可以高效地将目标物质从废水或大气中分离出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萃取技术的挑战与发展萃取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溶剂的选择和回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溶剂的选择要考虑到溶质的性质,另一方面,对溶剂的回收和再利用也是一个节能环保的问题。
其次,萃取技术在产业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萃取分离过程需要高投入的设备和设施,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优化萃取过程,减少成本,并且推动其在工业化应用中的发展。
经验萃取的方法步骤

经验萃取的方法步骤经验萃取是一种系统地挖掘并总结知识和经验的方法,通过从已有的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以下是经验萃取的一般步骤:1.问题定义: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获取的知识。
这是经验萃取的起点,也是核心。
问题的明确定义有助于确定需要总结和分析的内容。
2.收集信息:收集与问题相关的各种资料和信息。
这包括文献、文档、实验数据、案例研究等等。
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专家采访等多种方法来实现。
3.筛选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即挑选出与问题相关、有用的信息。
在筛选过程中可以根据信息的可用性、可信度、适用性等标准进行判断。
4.数据整理: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数据整理可以通过整理表格、建立数据库、归类存档等方式来实现。
5.数据分析: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索信息中存在的模式、规律和趋势。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图表分析、模型建立等方式来完成。
6.总结归纳:根据分析的结果,总结出经验和知识。
总结归纳是经验萃取的核心步骤,它需要将经验和知识以简洁、准确的形式表达出来,并确保其对实践有指导意义。
7.验证确认:对总结的经验和知识进行验证和确认。
这可以通过与专家讨论、案例分析、实践验证等方式来实现。
验证确认的目的是确保总结的经验和知识是准确可靠的。
8.应用推广:将经验和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推广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应用推广需要考虑实际的应用场景和条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改进。
9.评估反馈:对经验和知识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这可以通过监测指标、收集反馈信息、进行评估报告等方式来实现。
评估反馈的目的是不断优化经验萃取的过程和结果。
10.持续学习:经验萃取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持续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问题的变化,需要不断更新和丰富经验和知识。
以上是一般的经验萃取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经验萃取的关键在于全面而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信息,准确地总结和应用经验和知识,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高中化学萃取分层总结

高中化学萃取分层总结萃取分层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它通过不同溶剂的选择性溶解性对待分离物进行分离提取,使待分离物在不同溶剂中发生分布,从而达到分层的目的。
以下是高中化学萃取分层的总结,全文约1000字。
萃取分层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提取手段,是根据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溶剂的选择性溶解性将待分离物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实现各组分的分层。
在实验中,一般采用漏斗法进行分离。
萃取分层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中的分离提取、纯化等方面,也在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化学实验中,萃取分层的条件有:适当的溶剂选择、适当的温度控制、适当的分离时间等。
对于溶剂选择,主要要考虑到溶剂的极性、饱和度等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非极性物质溶解于非极性溶剂,极性物质溶解于极性溶剂,这是由于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所致。
温度对分层也有一定影响,温度越高,溶质的溶解度越高,从而在分液漏斗中的分布也会有所不同。
在实验室中萃取分层主要包括有机物的提取、金属离子的分离等。
有机物的提取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使得待提取的有机物能够在溶剂中溶解,从而实现有机物的分离。
例如,通过萃取脂肪溶性物质可以采用醚类溶剂,通过萃取水溶性物质可以采用水或乙醇等溶剂。
金属离子的分离可以通过合适的配体和溶剂的选择实现。
例如,对于铁离子的分离,可以通过选择羟基甲基腈为配体,使得铁离子能够与配体形成配位化合物,从而实现铁离子的分离。
在生物医药领域中,萃取分层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药物的纯化往往需要通过萃取分层来实现。
在药物的合成过程中,相关产物或杂质往往需要通过化学反应从药物中去除。
这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分层,将产物或杂质提取出来,从而实现药物的纯化。
另外,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萃取分层也常常用于提取活性成分。
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将活性成分从复杂的混合物中提取出来,可以方便地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植物萃取技术

植物萃取技术植物萃取技术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有用成分的过程。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制造草药中的药物,有效成分、香料和气味组分。
植物萃取技术包括使用溶剂的萃取技术、机械方法的萃取技术、溶剂萃取技术的超声波技术、微波技术和萃取的超临界技术等。
溶剂萃取技术是最基本的植物萃取技术。
它是通过将植物材料和适当的溶剂混合,从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
萃取过程中典型的溶剂是去离子水,乙醇,乙醇和水混合物,乙醇和氯仿混合物,正丁醇,四氢呋喃,甲醇,二甲基亚砜等溶剂。
萃取结束后,通过再次净化去除溶剂中残留的化合物。
机械式的萃取技术可用于提取植物脂肪酸和其他类似成分。
这些法包括脂肪酸的水压式萃取,溶剂渗透式萃取,机械压榨萃取等等。
超声波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植物萃取技术,它通过将超声波引导到萃取容器中,并使其产生液体和气体压力变化,以加速溶质转移。
超声波水浴装置是广泛用于植物样品的超声波萃取所使用的设备。
在这个设备中,控制温度和声能密度分布,同时在水槽中形成电泳场,可以加强样品中的离子运动。
微波技术使用微波的能量来渗透植物材料的表面,从而使内部的物质更容易提取。
微波萃取可以使二甲苯、甲醇、硝基苯和链状醇类物质的提取成为可能。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也是一种新型的植物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指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之上的流体状态。
超临界流体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扩散性和较低的表面张力,可以很方便地萃取植物中的成分。
综上所述,植物萃取技术是一种基础性的技术,它在制药,香料和气味组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不同的萃取技术可以根据所需的物质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萃取,以提高浓度和纯度。
这些方法在各个行业中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并将继续推动植物萃取技术的发展。
萃取操作及注意事项

萃取操作及注意事项萃取是指从混合物中提取、分离或浓缩出一种或多种目标化合物。
萃取是化学分离和提纯技术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化学品等领域。
一、萃取操作萃取操作一般有四个步骤:样品的准备,样品的溶解,萃取操作,提取物的收集。
1. 样品的准备无论是从生物组织、食品、环境样品等都需要精确的称量取一定量的样品,并将其细细地粉碎均匀。
有些样品含有固体颗粒、沉淀,需要先经过过滤、沉淀去除。
2. 样品的溶解将样品放入溶剂中,使得样品全部溶解。
溶剂的选择需要根据样品的特性以及萃取的目的。
如果样品固态,可采用加热、超声波等方法促进样品的溶解。
3. 萃取操作萃取的原理是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分配系数(Kd)不同。
在分配系数相差巨大的情况下,将溶液和萃取剂经过摇晃、搅拌等方式接触,使得目标化合物向萃取剂转移。
常用的萃取方法有以下几种:(1)液-液萃取:通过不同的溶剂将萃取物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2)固-液萃取:通过溶解固体样品中的化合物,在液相中萃取提取目标化合物。
(3)固相萃取:使用吸附剂作为电子结构相似物质的萃取剂,得到吸附物解吸出的化合物。
(4)气相萃取:使用吸附剂作为气相中化合物的萃取剂,从气相中吸附目标化合物。
4. 提取物的收集将提取物收集在分液漏斗中,通过分离漏斗的分离嘴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与萃取剂。
目标化合物及时转移到下一个工艺步骤继续进行处理。
二、注意事项1. 样品应取自整个样品锅中心,避免采取表面的沉淀和颗粒。
2. 残留溶剂会影响最终分析结果,因此需要充分蒸发掉萃取后溶剂。
3. 萃取过程中应注意萃取剂的使用量,过多会降低分配系数,过少会降低提取效率。
4. 萃取剂的选择应与目标化合物有良好的互溶性、萃取效率高,并尽量避免与样品中其它有害成分相反应。
5. 操作中尽可能避免引入空气,避免漏液或发生爆炸。
6. 对于有毒或易燃易爆物品的萃取操作需要加强安全措施,如穿戴个人防护用具、在通风的地方进行操作,并设立有毒气体和火警报警器。
蒸发蒸馏萃取的操作方法

蒸发蒸馏萃取的操作方法蒸发蒸馏和萃取是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蒸发蒸馏和萃取的操作方法。
一、蒸发蒸馏操作方法:1. 样品制备:首先,需要准备待分离的混合物样品。
根据实验要求,可以选择固体-固体、固液或液体-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
2. 蒸发装置准备:将蒸发瓶或烧瓶放在蒸发装置内,将冷凝管连接在瓶口上方,通过橡胶塞使两者紧密连接。
3. 设置加热设备:将蒸发瓶或烧瓶放在加热器上,根据需要设置和调整加热温度。
4. 开始蒸发:将待分离混合物溶液倒入蒸发瓶或烧瓶中,轻轻加热,使混合物开始蒸发。
在这个过程中,挥发性成分会蒸发,而非挥发性成分则会残留在容器中。
5. 冷凝收集:蒸发的挥发性成分会通过冷凝管冷凝成液体,并滴入冷凝瓶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分离出来的纯化溶液进行收集。
6. 冷凝水槽:为了增加蒸发的效果,可以在冷凝管附近设置一个水槽,用冷水冷却冷凝管,提高冷凝效果。
二、萃取操作方法:1. 提取溶剂:首先,准备一种合适的溶剂,能够与待提取物质有较好的溶解性,且与其他杂质不溶,并且容易挥发或蒸馏。
常用的溶剂有醚类、酯类、醇类等。
2. 样品制备:将待提取的混合物溶液倒入一个漏斗或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提取溶剂。
3. 摇匀:轻轻摇动漏斗,使混合物中的成分充分接触和混合。
摇匀的时间一般为1-2分钟。
4. 混合物分离:停止摇匀后,将漏斗放置在一个支架上,使其静置一段时间,等待混合物中的液相和固相发生分离。
5. 分离两相:打开漏斗的开关,将分液漏斗中的底层液相慢慢放出。
需要注意的是,在放液的过程中,要停下来,观察提取溶剂是否已经滴干,并视情况控制分离速度。
6. 溶剂回收:将分离得到的上层液相转移到一只锥形瓶中,使用适当的方法回收提取溶剂。
回收的溶剂可以进行进一步使用。
以上就是蒸发蒸馏和萃取的操作方法。
蒸发蒸馏通过加热和冷凝的方法,实现了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的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脂萃取方法汇总
1传统有机溶剂萃取
1.1常用的萃取油脂的有机溶剂
(1) 正己烷
(2) 氯仿
(3) 乙醇
(4) 乙醚
(5) 石油醚
(6) 六号溶剂油
(7) 二氯甲烷
(8) Folch溶剂 氯仿:甲醇=2:1(v:v)
(9) B&D溶剂 氯仿:甲醇=1:2(v:v)
(10) Cequier-Sánchez溶剂:二氯甲烷:甲醇=2:1
(11) 正己烷:异丙醇=3:2
1.2萃取的方法
1.2.1 索氏提取器提取
1.2.2 Folch法的步骤
(1) 将干燥粉溶于Folch溶液中,藻粉质量和溶液比例为: 1:20(g:ml).
(2) 对上述混合液进行涡流旋转10-30 分钟。
(3) 以转速为6000转/分的速度离心,收集上清液,然后用与萃取液等体积的洗涤液(氯
仿:甲醇=1:1,v:v)洗涤三次,收集上清液,汇总。
(4) 离心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5)用20ml的去离子水洗涤过滤液,收集下层的有机相。
(6) 蒸发溶剂。
1.2.3 Folch法的改进方法
(1)超声辅助萃取:在萃取之前将萃取的对象用超声进行处理适当的时间以破壁并并粉碎
细胞组织。其他步骤一致。
(2)添加缓冲液:萃取液改为氯仿:甲醇:磷酸缓冲液=2:1:0.8(v:v:v),洗涤液改为氯仿:
甲醇:磷酸缓冲液=1:1:0.8
注:B&D法和Cequier-Sánchez法是操作方法与Folch一致。
2超临界CO2萃取
介绍略
3 Origin Oil公司专利技术
图1
原理图如图1所示,微藻培养成熟之后将其引入特质的管道,在管道中鼓入二氧化碳以调节
pH,然后用电磁脉冲对微藻培养液进行处理,可以使细胞裂解,油脂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然后在萃取罐中停留一段时间,从微藻细胞中释放出来的油脂利用水的浮力漂浮到水面上,
可用简单方法进行收集,萃取的残液将会用作下一次微藻培养的营养液。
参考文献:Extraction of oil from microalgae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A review
4 蒸汽破壁法
原理如图2所示,微藻液中含水10-40倍于干燥粉,然后加弱碱调节pH至7.5-12,然
后进行通入饱和蒸汽,维持温度在110-140℃,反应时间为3到30分钟,然后进行减压冷
却并进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之后将pH调到5-7进行破乳,然后可以直接收集上层的油脂,
然后继续调低下层溶液的pH至一定值使蛋白质实现等电点沉淀,以收集蛋白质。该方法较
为简单,能耗较低,而且实现了油脂和蛋白质的提取。
参考文献:一种同时从微藻提取油脂和蛋白质的方法 (专利)
5 蒸汽爆破破壁法(没有提油)
将湿藻置于气爆罐中,通入饱和蒸汽,使温度达到80-100℃,维持1-8Min,然后停止通入饱
和蒸汽,而向罐中通入高压空气,使气压达到0.8至1.5MPa,然后瞬间减压,破壁率达到100%。
参考文献:海藻细胞壁的气爆破壁方法(专利)
6 二甲醚萃取
图3
装置如图3所示,第一个柱子中装有液化的二甲醚,在萃取柱中的下层是含有一定水分的微
藻,上层是玻璃珠,第三个柱子是存储柱。
方法简述:
1. 氮气将液化的二甲醚压入萃取柱中
2. 液化二甲醚在柱中萃取油脂和微藻中的物质。
3. 一定量的萃取液进入到存储柱,关闭减压柱与萃取柱的阀门,然后打开右端的减压阀,
使二甲醚汽化,而使萃取物留在了存储柱中。
参考文献:Simple extraction method of green crude from natural
blue-green microalgae by dimethyl ether
方法原文:
The natural blue-green microalgae, mainly Microcystis, were collected at
Hirosawa mere in Kyoto city and were then sampled after making
agglutinate by using an agglomerating agent (Aluminium Sulfate 14-18
water; Kanto Chemical Co., Inc., Tokyo, Japan). The agglutinate was
filtered by a screen with mesh of 25 μm to remove foreign substances.
The water content was 91.0%. The extraction apparatus is shown in Fig.
2 and was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e author’s previous study [19]. In
briefly, a vessel for storing liquefied DME (volume: 100 cm3; TVS-1-100,
Taiatsu Techno Corp., Saitama, Japan), a vessel as extraction column
(diameter, 11.6 mm; length, 190 mm; HPG-10-5, Taiatsu Techno Corp.)
and a storage vessel for the mixture of DME, water and extracted green
crude (HPG-96-3, Taiatsu Techno Corp.) were connected in series. The
pre-centrifuged blue-green microalgae were loaded into the lower half
of the extraction column and upper half was loaded with glass beads
(diameter is between 0.71 and 0.99 mm; BZ-08, Asone Co., Inc., Osaka,
Japan). Nitrogen gas (0.6 MPa) was supplied to flow through the
extraction system. DME flow rate was 10 cm3 min−1, and the
temperature was 20 °C. The amount of green crude remained in the
microalgae residue after the DME extraction was determined using a
widely-used gravimetric analysis [15], [21] and [22], based on the Bligh
and Dyer’s method [16]. In this analysis, 1 g of the microalgae residue
was mixed with 1 cm3 of chloroform and 1 cm3 of methanol. The green
crude was extracted by the chloroform–methanol mixtur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