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工行业发展政策

氟化工行业发展政策
氟化工行业发展政策

一、行业概况

氟化工产品以其耐化学品、耐高低温、耐老化、低摩擦、绝缘等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军工、化工、机械等领域,已成为化工行业中发展最快、最具高新技术和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数十年来,全球氟化工产业稳步发展,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长期以来,全球含氟高分子材料的生产能力与消费需求快速同步增长,其中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的发展迅速,近几年全球消费增长率在4%左右,而中国的年增长率超过15%。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形成了世界四大氟产品生产和消费区。

我国是世界四大氟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区之一,其他为美国、日本和欧盟。近年来,我国氟化工工业和市场整体的增长速度为15%-20%。其中,重要产品的产能、产量年均增长率都已达到20%以上,甚至有的产品已达40%以上。

氟化工产业不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与石油价格的关联度不大,全球能源的日益紧张,为氟硅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氟产品是高性能化工新材料,生产技术复杂,整体价格较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材料高。随着石油产品价格上涨,两者之间的价格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这为氟材料拓展应用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氟化工主要材料之一为萤石,萤石主要成分是氟化钙,属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是发展氟化工的源头。目前,全球萤石资源储量约6亿吨,我国萤石储量占54%,居全球第一。若论资源优势,我国氟化工得天独厚。但我国氟化工产业的发展情况却不乐观,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生产技术雷同,粗放式发展,投资过热,产能过剩。实际上,我国氟化工产业只能将低附加值的含氟中间体卖给外国,再把国外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进口到国内,掌握不了主动权。

所谓的“产业链中低端的氟化工”,具体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产品层次低。氢氟酸是发展氟化工的第一步,是最基础的产品,处于氟化工金字塔的最底端。而我国这种基础氟化工产品却超常规发展。氢氟酸产量从2004年的30万吨,逐年攀升至2008年的70万吨左右。但国内氢氟酸消费量并没有明显增长。2009年底,中国氢氟酸实际年产能已经达到130万吨,而产量只有60万吨左右,开工率不足50%。氟树脂和氟橡胶初级产品的产量增加也是如此。2002年,聚四氟乙烯生产能力为1.6万吨,2009年达到5万多吨,短短几年增加了3倍多;2002年,氟橡胶产能仅为800吨,到2009年产能增加了八九倍,增长速度惊人。但高附加值的含氟精细化学品如含氟表面活性剂、含氟液晶、含氟医药等产量却十分有限。初级产品的超常规发展尽管促进了氟化工产业的发展,但无疑也带来了两方面的不利影响:其一,造成我国宝贵的萤石资源大量变相出口。2006年,我国出口氟化工产品所消耗的萤石精粉占到全年用量的56%,而到2008年这

一比例达到65%;另一方面,产能过剩给国内氟化工产业造成困难和压力,导致恶性竞争。

第二,产品利润率低。从氟化工产业链来看,随着产品加工深度的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成几何级数增长。如产业链上游的萤石,其价格只有每吨数百元,而位于产业链下游的高端氟橡胶吨价则要十几万元;含氟精细化工产品有的吨价更是达到了百万元。利润率低成为我国氟化工企业心头挥之不去的痛。由于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而且氟化盐、制冷剂等产品大体雷同,自我恶性竞争,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低廉,利润率低下。国际金融危机后,企业利润率不足5%。

国际上,氟化工因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而被誉为黄金产业。而我国氟化工产业为何会面临困境呢?究其原因,是由于目前氟化工高端产品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环节薄弱,已逐渐成为卡住氟化工向纵深发展的瓶颈。我国氟化工依靠资源优势和粗放发展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二、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在国际上,由于技术壁垒高,而且产品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特点,氟化工产业被称为黄金产业。而在我国,目前由于氟化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产业结构明显不合理,而且基础氟化工的产能扩张迅速,使得国内氟化工产品市场出现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而高附加值产品严重不足的情况。目前,我国氟化工产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基础氟化工产业链的投资普遍过热,使得国内部分低端氟化工产品装置重复建设严重,从而导致大量产品积压,相关氟化工企业不是停车检修,就是下调产量,使得国内氟化工企业的开工率明显下降。例如,氢氟酸、氟化铝、F22、HFC-134a、聚四氟乙烯等氟化工产品的装置产能扩张十分迅速。

其次,国内大部分企业能够生产的大都是低端的氟化工产品,产品同质化情况明显。而这些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使得目前国内氟化工行业陷入低价的恶性竞争,从而导致了国内外氟产品的价格下降,进而影响相关企业的利润率。常轶智指出,目前,不少氟化工企业由于利润率下降,已接近成本线边缘,甚至有的企业已出现亏损的局面。而且,利润率的下降也会使氟化工企业的流动资金紧张,给氟化工的产业结构调整及整合带来一定的困难。

再次,由于我国氟化工产业主要集中于上游的低端产品,对下游的深加工产品和氟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目前,我国只能生产一些廉价低端的初级氟产品,对于一些高档产品基本不能生产,使得当前国内氟化工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仍然比较大。例如,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高档氟聚合物和氟精细化工产品目前在我国的生产尚属空白,只能依赖进口产品。

此外,目前人们对环境的问题越来越重视,而被制冷、空调、热泵等行业广泛采用的CFC

及HCFC类物质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并能产生温室效应。因此,对臭氧层的破坏和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也是整个氟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信息来源于)

三、萤石矿产资源概况

1.萤石供需概况

萤石亦称氟石,主要成分为氟化钙,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物原料,主要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从全球萤石分布看,中国萤石储量和基础储量分别为2100 万吨、1.1 亿吨,

分别占全球储量和基础储量的9%、24%。萤石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主要有墨西哥、南非、中国、蒙古、俄罗斯、西班牙等。

表1:全球萤石储量及基础储量分布

万吨储量基础储量

中国2100 11000

墨西哥3200 4000

南非4100 8000

蒙古1200 1600

俄罗斯- 1800

美国- 600

肯尼亚200 300

纳米比亚300 500

西班牙600 800

其它11000 18000

总计2270046600

中国占比9% 24%

中国萤石分布于全国25 个省(区),其中以湖南萤石最多,占全国总储量的38.9%;内蒙古、浙江次之,分别占16.7%和16.6%。如图1所示。

图 1:中国萤石资源分布

我国主要萤石矿区有浙江武义、湖南柿竹园、河北江安、江西德安、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贵州大厂等。浙江近年萤石开发过度,资源破坏较为严重。尽管中国萤石基础储量仅占全球24%,但产量已占全球55%。中国是全球重要萤石生产国。

表2:全球萤石产量分布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度(万吨)

国家

中国370 370 300 320 320

墨西哥81 87 94 93 98

南非28 27 27 29 34

蒙古30 37 39 38 40

俄国22 21 21 18 20

西班牙14 14 13 15 14

法国9 9 4 0 0

肯尼亚11 10 8 8 10

摩洛哥8 10 10 9 9

纳米比亚11 12 13 12 12

其它22 31 29 27 27

总计606 628 558 569 584

中国产量占比63% 63% 51% 55% 55% 全球萤石需求约500-600 万吨,其中中国消费约200 万吨(直接出口近100 万吨),美国、西欧及日本消费约200 万吨,其余地区消费约100-200 万吨。中国萤石下游主要用于钢铁、电解铝、化工、水泥和玻璃等,并通过化工下游制冷剂等间接出口。

2. 萤石产业政策及对下游氟化工影响

萤石保护政策由来已久。为保护萤石资源,我国从1999 年开始对萤石实行出口配额许可制度,并一直延续至今。出口退税率从2003 年的13%降到2004 年的5%,2006 年1 月起取消出口退税。从2007 年起开征萤石10%的出口关税,2008 年上调到15%,2010 年仍维持15%的出口关税。

我国从 2006 年9 月1 日起取消氢氟酸13%的出口退税,并从2007 年1 月起开征10%的出口关税,2008 年1 月上调为15%,2009 年1 月上调为25%。为应对金融危机对出口行业的影响,维护出口企业的利益,2009 年7 月1 日起我国又将氢氟酸的出口关税降到15%,2010 年仍将维持15%。

政策取得效果,萤石出口呈下降趋势。以08 年数据计,中国萤石产量约320 万吨,出口量约66 万吨,出口比例约21%,出口量占全球萤石产量的11%。氢氟酸08 年出口约13 万吨,折合萤石量约29 万吨。以萤石和氢氟酸总量计,萤石出口总量仍呈下降趋势。

图3:萤石出口量逐年下降图4:氢氟酸出口量上升

2010 年仍有保护萤石开发政策出台。2010 年1 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采取综合措施对耐火粘土萤石的开采和生产进行控制的通知》,提出对萤石资源的开采和生产实行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新增开采产能、积极促进产业的调整升级、对出口实施有效控制、提高资源税税率等多种方式对萤石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随后,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委以及浙江、四川等省级政府部门也都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对萤石的生产和开采进行控制,尤其是2 月份由多个部委联合颁布的《萤石行业准入标准》对萤石开采和生产建立起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同年 5 月,国土部和工信部分别下达了2010 年萤石开采和生产的控制指标,2010 年萤石开采总量1,100 万吨,生产总量为萤石块471 万吨、萤石粉244 万吨。中证报报道是氟化工股票短期催化剂。中证报9 月9 日报道:“权威人士9 月8日透露,作为化工新材料之一,氟化工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单列一个专项规划。规划拟进行强制性的资源整合,并实现基本停止出口萤石、氢氟酸出口减少一半以上。”出目前政策导向看,出台该规划仍有可能。

萤石政策导致价格上涨,加大下游氟化工行业成本压力。由于萤石政策收紧,国内萤石价格呈逐步上涨趋势。2010 年以来,萤石市场主流价格年初为950 元/吨,至3 月底涨至1600 元/吨,目前萤石市场价为1600-1800 元/吨。我国氟化工产品精细化程度不高,主要为初级产品,竞争激烈,难以完全转嫁成本;萤石价格上涨加大下游氟化盐等成本压力。

(信息来源于:化工信息中心,申万研究)四、行业发展政策

我国有机硅行业复苏迹象十分明显,预计今年国内硅氧烷消费量有望实现同比增长约20%,当前产业发展重点是推进科技创新;氟化工行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部分产品又正受到国际环境公约的制约,今年调整产业结构迫在眉睫。”业内人士介绍。

据介绍,无论从生产现状、市场容量、出口前景,还是从行业发展趋势看,中国有机硅工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年我国有机硅单体产能将快速增长,即将投产、扩建、新建的产能有近100万吨;到明年,预计国内有机硅单体产能将达到205万吨。在氟化工方面,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非常大,氟碳化合物和含氟聚合物等产品价格一度跌到历史最低点,现在价格仍然处于低位。更重要的是,氟化工产品与国际环境公约关系非常密切,受其制约很大。与有机氟产品相关的保护臭氧层、减少温室效应、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一系列国际公约和法规,把含氟制冷剂、发泡剂等推向了生死关口。

基于以上对行业形势的分析判断,氟硅协会确定了今年3项工作重点。

1.积极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为加强对产业运行和结构调整的指导,协会今年要把组织编制好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的同时,搞好对行业的全面摸底。同时,要在职业技能培训、行业标准化机构建设方面有所建树,并在应对国际贸易争端中,为企业提供帮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此外,结合行业实际,氟硅协会将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如召开有机硅专题信息交流会、第三届亚洲硅化学论坛,举办2010年中国氟化工生产与应用技术研讨会以及氟表面活性剂和整理剂会议,组团赴日参加第八届中日氟化工技术交流会等。

2.推进行业技术创新和进步

今年我国有机硅单体产能将会有大幅增长,有望一举扭转依赖进口的局面,因此氟硅协会将积极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实现该产业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包括加强技术进步的组织和协调,在创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行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领导作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倡导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开发新产品、加强应用研发,拓展应用领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据悉,随着有机硅单体产能的扩张和新建装置的投产,安全和环保事故时有发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应用好安全环保相关技术。协会将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避免安全环保事故发生对行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并鼓励企业实现循环经济。

3.落实产业结构调整

专家表示,为保护有限的氟资源和遏制低端产能过剩,氟硅协会今年将重点制定氟化工行业准入条件,对相关企业和园区划定准入门槛。同时,还将针对2010年大量有机硅单体产能建成投产,提出限制、鼓励和淘汰类的产业政策,尽可能减缓产能过剩的出现,引导该产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信息来源于:中国化工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