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原理2018版

导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

解: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特别是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批判地吸取其合理内核,深入研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新形势,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总结这个时期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伟大的完备而严整的革命学说。

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争雄,一个月下来,征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这些评价结果对你有何的触动和启发?请详细了解评选情况,从与其他思想家的比较中,深入认识马克思。

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决定他能够永葆时代的价值,为什么当今时代离不开马克思?可能从三个层面来讲,你是马克思所针对的时代的问题,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他提出的解决措施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的前瞻性,既属于那个时代也是超越那个时代,他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步骤已经实现,而我们当下已经为他实现更高目标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其实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指导价值。如果真的心疼钱,当然我们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具体判断,可能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是经典原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占有相矛盾,资本与矛盾相冲突,东方与西方相冲突,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遇到的要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个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伟大发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变革。

3.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当代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正如德里达所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分析,对层出不穷的问题的解决,无不凸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以往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始终聚焦于改变世界。我们应该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回答时代的课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4.阅读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著,并谈谈你的感受和收获。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在我们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犹如亲耳聆听他老人家对于世人的谆谆教导,他就像在昨天刚刚与我们交谈过他的思想和心得.马克思不愧为20世纪最为伟大的思想家,居于其他思想家之首.我们不能漠视正是他的思想改变了整个世界,尤其在当今之中国,影响最为深刻且深远,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已经影响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为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及更为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争取.没有谁敢于否定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毫无瓜葛.这也正是马克思所愿望的那样,自己的思想能够增进人类的福祗,造福全人类.但是我们又不能否定对于马克思著作的误读误解,带着功利主义的目的去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能强行分割开来.马克思讲的是真理,是不朽的,但我们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阅读他的著作的时候不能断章取义,生吞活剥地去读,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其思想,并标榜自己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自己都不敢说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并且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来使用.这也是我国历来在应用或解释马克思的著作时候经常犯的一种理解者自认为正确的错误,也是对于马克思的盲目崇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一种被歪曲的思想,一种被误读误解的思想,一种被人为强行阉割的思想,我们有怎么能从中领悟其中的真正思想的精髓呢?并以这种思想作为我们的指导,带领我们航向不明的彼岸,想来都是非常之可怕.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

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2017年4月27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北京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中,重申了他的人工智能威胁论,他提出,人类需警惕人工智能发展的威胁,因为人工智能一旦脱离束缚,就以不断的加速状态,重新设计自身,而人类由于受到漫长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之,竞争将被取代。文明所产生的一切,都是人类智能的产物。我相信,生物大脑可以达到和计算机可以达到的,没有本质区别。人工智能遵循了计算机在理论上可以模仿人类智能,然后超越这一原则。但我们并不确定。我们将无限的得到人工智能的帮助,还是被藐视,并被边缘化,或者很可能被它毁灭。请思考这段话,并谈谈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第一,物质

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承认前者必须承认后者,反之亦然.只承认前者而否认后者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片面夸大后者的作用而否认前者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第二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作用,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基础,是前提,是第一性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性的,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

制约.

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们,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向前进

4.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2)通过提升自己罗辑思维,多参与辩论,感于质疑,思考问题具有独立性,即使请教别人,查阅资料,也是独立思考为前提!

灵活性与敏捷性,不墨守成归!

全面性,看问题不片面要多方面看待问题!

创造性,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第二章

1.记录毛泽东的时间录,谈谈如何理解辩证关系。

2.为什么说真理即逝,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最主要的就是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始终在向前发展,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前进而发展,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能对制度创新、文化科技创新、经济领域创新提供能动的反作用,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工作.

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品质是与时俱进,不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而是要

科学地反映人类在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提出新的观点,发展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历史进程有力地证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即一要坚持,二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并接受实践的

检验,然后又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发展规律

的正确认识,是客观真理,也就是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的正确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可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因此,必须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要反对否定马可思主义的错误倾向.这种观点怀疑和否定马可思的基本原理的正确性,因此,也就是怀疑和否定其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马克思主义又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也有一

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个别观点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改变.这说明,马克思义主同时也是相对真理

3.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研究什么是真,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请谈谈这段论述,对于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有什么帮助和启示?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征

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

价值的特性有:①客观性;②主体性;③社会历史性;④多维性。

(二)价值评价

价值评价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实

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

(三)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真理尺度是指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价值尺度是指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价值目标。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

统一为前提的;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任何实践活动是真理尺度

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第三章

1. 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

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

质,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这是因为生产方式实

际上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这个

基础决定的,而且要由这个基础得到说明。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生产方式的变化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当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代

替,就意味着旧的社会制度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义。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

终的基本矛盾.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结合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如高铁,大飞机及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谈谈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

用的、革命的力量”。科技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

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强烈。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质的变革,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越来越成为科技的物化,劳动者“智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次,它导致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传统产业在技术改造中面目一新,新的“知识产业”迅速兴起。再次,它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第二,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从而引起现代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革。

第三,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现代科技革命使思维方式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征,并使认识活动出现数学化、模型化、形式化的趋势。

现代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充分展现出科学技术全方位的社会功能。它用最新的事实印证着马克思所认为的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然而,现代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技术决定论”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在强调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强调生产力中其他要素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在强调科技的社会功能的同时,也强调社会诸因素,特别是社会生产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但从来不赞成技术决定论。

4.请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

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5.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谈谈应怎样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关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但不能只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处理方法:1.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 2.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3.实践证明,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加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4.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第四章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即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货币财富和生产资料,多数人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这两个条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夺、杀戮过程。2、从资本主义种种发展过程来看,可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随着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大,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所以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1.私人劳动是指劳动具有私人性质,社会矛盾指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

2.要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也就是说私人劳动要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如果交换不成功,制造商品的具体劳动,就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抽象劳动就不能实现其价值。这就造成了具体的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二者的矛盾又形成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另外,如果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让生产者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甚至破产。这显然又形成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的时间,都更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本质:①资本是靠剥削工人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家与雇用工人之间的关系;②资本是物的外壳掩盖着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资本能够支配工人劳动;③资本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资本的共性包括:(1)资本的功能在于增值,(2)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3)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条件。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机器等,但这些物本来并不是资本,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被其所有者作为价值增值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生产关系,即资本的所有者剥削资本雇用者之间的关系。

3.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的集中体现。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是周期地重演的,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

隔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

在战后各国的历次危机中,有的是属于部分国家同期发生的,有的是普遍性的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属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有三次,即1957~1958年,1973~

1975年和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因为这三次危机表现了明显的国际同期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市场机制

依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调节作用,但它已不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了,调节机制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

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了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生产下降的幅度减小,失业率有所降低,企业破

产的数量减少;危机周期的长度缩短;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

这里,必须明确,随着调节机制的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形态尽管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决定,资产阶级不论采取什么样

的调节措施和手段,经济危机是克服不了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

中体现.

5.就认为资本主义民主是囿于钱主的民主,谜于游戏的民族,止于选举的民主,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为什么?

第五章

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产生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在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第三,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都包下来。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