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卫星通讯常见干扰及处理对策

探讨卫星通讯常见干扰及处理对策
探讨卫星通讯常见干扰及处理对策

探讨卫星通讯常见干扰及处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9-05-30T16:41:44.3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作者:寇琦杨鹏华

[导读] 了解卫星通讯常见干扰,探讨有效的处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乌鲁木齐市69026部队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卫星通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信号干扰的现象,以至于造成信号质量下降,影响信息有效性。结合目前情况进行分析,卫星通讯之所以产生干扰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只有针对性的找出问题因素,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才能降低卫星通讯故障发生的频率,提高卫星通讯信号的可靠性。由此可见,了解卫星通讯常见干扰,探讨有效的处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卫星通讯;常见干扰;处理对策

1卫星传输系统相关概述

1.1卫星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

实际在卫星信号的传送过程中,我们主要是依靠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转站,同时连接着建设在地面上的多个地球站进行传输。所以要空间和地面组成了卫星信号传输系统的主要的两部分。空间上指的是人造地球通信卫星,而地球上指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地球站,在整个卫星信号传送过程中,空间上的这部分就主要用于中转站,用于接收和转发信号。卫星信号传输系统在实际上,工作原理就是依靠中转站的人造卫星来接收地球上所发出的无线信号,然后再转发到另一个地球站上去,这些就可以实现相隔较远的不同地方的信号传输与通信,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1.2卫星传输通讯系统的研究分析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的通讯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卫星传输系统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是,我们的信号传输在实际的传送过程中会受到各方各面的因素的影响,导致我们的通讯传送的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卫星通讯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加强我们对通讯信号传输的研究,提高我们日常通讯的质量,确保我们信号传输的安全。

2卫星通讯中的干扰源

2.1地面干扰。

卫星载波数量过多时,卫星的功能就会下降,降低信号的传送力度和传送效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据的传输效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也会导致频率发射不满足互调分量超额问题也随之出现。这种数据干扰现象被称作互调干扰。另一种时电磁干扰,这和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存在很大的联系。首先时电磁波的传导,城市很多设备的运行需要信号的传输,这就产生了很多电磁波,造成对卫星通讯的干扰,影响卫星信号的传递,这种干扰方式被称作时电磁波干扰,也是卫星通讯当中的干扰源之一。

2.2空间干扰。

空间干扰现象也是常见的卫星通讯干扰形式之一,例如附近信号载波频率的重叠、频带的共振等现象,影响信号的传输,相关人员就需要采取措施,加大对信号源的保护。当空间干扰问题出现以后,信号传输效果也会明显降低,信号传递会出现躁底过高等问题。航空航天技术快速发展,增加了同轨道卫星的数量,不同卫星在进行信号接收以及信号传输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状况的干扰因素,信号覆盖范围缩小,如果发生信号混淆问题时,信号的传输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2.3自然干扰。

自然干扰因素是因为自然条件变化导致的卫星信号传递问题,在每年的秋分和春风时刻,会出现日凌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以后,卫星信号的下形线路就会出现阻碍,链路恶化的同时,卫星通讯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降雨也是干扰信号的主要因素,雨水会让信号产生偏差,也会反射或是吸收一部分信号,降低信号的电波波场,导致信号的传输故障。

2.4人为干扰。

不合理的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干扰信号源,以达成某种目的。这是有针对性的制造信号干扰事件,人为干扰因素在国际上并不少见,当干扰事件出现以后,卫星设施的使用功能就会降低。

2.5互调与交叉极化。

互调干扰通常出现在卫星多载波的工作状况下,发生互调干扰因素时,需要了解发射功率以及超标问题。了解卫星转换器运行状态以及区域空间的调换。当卫星转换器由线性工作区转换到非线性工作区域时,卫星通讯的互调特性会发生变化。在对卫星的入网验证测试方式进行判定时,也要保证三阶互调抑制比与标准要求相符。交叉极化是因为天线发射系统出现误差导致的信号干扰问题,首先是天线馈源薄膜受到破坏,其次是交叉隔离度出现异常,导致天线的运行受阻,让卫星通讯受到干扰。

3针对我国卫星通讯干扰因素提出的改进措施

3.1在实际的卫星通讯操作过程中做好对通信设备的运维。

在实际的卫星通讯设备运维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卫星通讯设备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掌握分析,这项工作不仅能对卫星通讯设备实际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的监督,实现对卫星通讯设备的有效管理工作;同时还能根据卫星通讯设备在接受信号前后的差异性来分析卫星通讯设备发生故障的主要干扰因素。然后根据在实际中发现的故障问题的干扰因素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卫星通讯设备的运维工作效率。

3.2在进行卫星通讯技术之前做好对自然环境的具体分析。

我国卫星通讯技术的相关管理部门在对干扰因素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卫星通讯干扰因素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进行卫星通讯操作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提前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进行严格的分析。卫星通讯在自然环境中的日凌干扰出现在每年的固定时间,所以在出现的时间以前要做好对自然环境的分析,尽早的做好防干扰的具体措施,减少卫星通讯技术受到日凌环境的干扰。

3.3提高基础设施的信号接收处理能力。

为了保证信号传输质量,就需要提升基础设施的信号接收采购能力,采购时,做好信号检测工作,保证产品的采购质量,提升设备的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低轨卫星通信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低轨卫星通信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概述 (6)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6)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7) 第三节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作用、特征及与企业的关系 (9) 一、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作用 (9) 二、市场发展战略的特征 (10) 三、市场发展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11) 第四节研究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12) 一、重要性 (12) 二、研究意义 (12)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低轨卫星通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3) 第一节卫星通信系统简介 (13) 一、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3) 二、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与优势 (17) 三、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商业价值和战略意义 (20) 第二节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22) 一、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环境 (22) 二、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23) 第三节国内中外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现状 (26) 一、国外中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发展 (28) (一)第一代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28) (二)国外典型中低轨宽带星座建设计划 (31) 二、国内主要中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33) (一)航天科技集团“鸿雁”星座 (34) (二)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 (35) (三)中国电科集团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36) (四)银河航天“银河Galaxy”5G 星座 (36) (五)国电高科天启物联网星座 (37) 第四节2019-2020年低轨通信卫星产业正在兴起 (37) 一、卫星按用途分类,通信类占比最大 (37) 二、我国新发卫星通信类占比快速提升 (39) 三、美国在轨卫星远多于其他国家 (40) 四、卫星按轨道分类——低轨正在兴起 (41) 五、低轨卫星系统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 (43) 六、新发卫星中低轨占比逐渐提升 (43) 七、2020年预计我国低轨卫星市场空间达4000亿元 (44) 第五节美国优先布局,中国也已起步 (46) 一、美国低轨卫星系统:已规划上万颗卫星 (46) 二、相比美国,中国低轨卫星产业起步晚、规模小 (51)

浅谈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及其处理措施

浅谈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及其处理措施 关键词: 卫星通信措施 卫星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通信频带宽、容量大等优势,在军事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卫星通信受自身特点的限制和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干扰,特别是其开放式的系统,使用透明转发器,更容易受到一些不可预见的恶意干扰,下面谈谈常见的几种干扰及其处理措施。 1、地面干扰 (1)地球站设备的杂波干扰。产生干扰的原因包括:设备杂散指标不合格,工作载波中带有杂波或谐波;调制器、上变频器输出电平过高,或者“功放”工作非线性,出频谱扩散;上变频器、功放的工作点设置不当,造成载波噪声。 处理好这类干扰需要严格做好设备的入网验证测试,确保杂波功率限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认真研究设备的使用操作说明,正确设置设备的工作点、调整或更换设备,对设备进行合理匹配组合,消除超标杂波。严格按照入网测试时标定功率电平工作,定期进行各环节测试。设备更新时先通电经测试确认指标合格再投入使用。 (2)电磁干扰。由于地面存在着大量的微波、雷达、无线电视、调频广播、工业电噪声等,这些干扰源串入用户站,通过上行链路发射上星造成上行干扰或串入下行链路造成接收干扰。用户站设备接地不良,接地电阻过高;电缆屏蔽性能差,电缆插头接地不良;链路电平配置不合理。 所有的卫星地球站在选址时都已经进行过环境电磁测试,都应该符合建站要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扩张,一些原来处于市郊、电磁环境比较好的地球站受到的干扰会越来越多,对于接收用户站来说,所处的环境更是复杂多样,受到电磁干扰随处可见。在日常工作中应经常检查所有设备接地是否可靠,机房总接地电阻满足设备要求,站内连接室内外设备的电缆必须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应采用双屏蔽电缆,接头连接良好。发现干扰及时分析判断,查出干扰来源点,缩小查找范围。 (3)互调干扰。一般存在于上行站处于多载波工作状态时,由于功放容量储备不足,回退不够,三阶互调分量超过规定,或上行发射功率超标,使卫星转发器被推至非线性工作区,导致下行互调特性恶化。 处理方法:严格配合卫星入网验证测试,确保上行时三阶互调抑制比满足要求(TWTA:<-24dBc、功放回退约7dB;SSPA:<-27dBc,功放回退约6dB);确保各载波在调制器、上变频输出,功放输入电平严格相等并在功放的线性工作区,加强上行载波监视。 (4)交叉极化干扰。上行交叉极化干扰是因为地球站天线系统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没有调整好,导致上行交叉极化分量过大,或天线馈源薄膜受损未能及时更换,有其他物质掉进馈源也会导致交叉极化干扰。接收用户站天线接下来收时极化未调整好,导致下行接收受干扰。因此在上行发射信号时预先和相关卫星测控部门进行天线极化调整和测试,确保发射天

卫星通信中的常见问题

问题: 5、降雨损耗及链路可用度 6、饱和通量密度 7、转发器的增益 8、连路计算 9、系统容量估算 5、降雨损耗及链路可用度: ①降雨对链路的影响:降雨会导致电磁波的散射并且会吸收无线电波的能量;降雨的衰减量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加,因此Ku波段的降雨衰减要比C波段严重;水平极化的降雨衰减要比垂直极化的降雨衰减要大;雨衰会产生噪声,衰减和噪声对卫星链路性能的影响在上、下行链路的雨衰余量中考虑。 降雨对天线罩的影响:对半球形的天线罩,降雨会产生一个厚度不均匀的水层,水层将导致吸收损耗和反射损耗(1mm厚的水层所产生的损耗是14dB)。 降雨会导致信号的去极化:雨滴通过大气层时略带椭圆形,主轴方向对电场分量的影响不同于次轴方向对电场分量的影响,其结果就是使电波变成了椭圆极化波;对圆极化波的影响大于线性极化波,为了弥补降雨引起的去极化,需要安装去极化装备。 ②链路可用度: 定义:在一年中% p的时间内,链路的误比特率不超过一个给定的门限值 p的概率,称为链路可用度。因此链路可用度表示含义是:一 b

年中经过该链路传输的误比特率性能优于门限b p 的时间百分比。为了使链路可用度达到要求,定义一个门限载噪比C/N []th 和余量[M],余量[M]包括雨衰余量、系统余量以及设备余量等,因此设计系统应该达到的载噪比为:[][M](dB)[]C C N N th =+。 6、饱和通量密度: 卫星转发器的行波管放大器(TWTA )存在输出功率饱和现象,由此定义:使TWTA 达到饱和时接收天线所要求的通量密度为饱和通量密度,用s ψ表示。卫星转发器的饱和通量密度也称为卫星转发器的灵敏度。 如果用[]EIRP S 表示能使卫星接收天线达到饱和通量密度所要求的地球站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则有: 2 4[][][]10lg( )s s s LOSS EIRP π ψλ =-+ 显然,2 4[][][]10lg( )s s s LOSS EIRP π ψλ =+-,这样,如果知道卫星接收系统 的设计参数s ψ以及系统的工作频率、各种传输损耗,就可以计算单一载波时地球站的[]EIRP S 。 7、转发器的增益: 卫星转发器的三个主要参数为[]G T 、S ψ与EIRP 。[]G T 和S ψ(饱和通量密度)反映卫星接收系统在其服务区内的性能,它们与卫星接收天线的增益分布线性相关。EIRP 反映转发器的下行功率,它与卫星发送天线的增益分布线性相关。

动中通卫星宽带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动中通卫星宽带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北京航天福道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4月24日

第一章公司概况 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创建于五十年代,是国家重点军工科研院所,下属二十五所创立于1965年10月,是我国专业从事精确制导通信设备研制的骨干研究所,二十五所在雷达技术、红外光学测量技术、遥测、遥控、遥感和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在国内精确制导通信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主要专业范围包括:无线电系统工程总体技术及红外光学系统工程总体技术、无线电接收与发射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天馈系统与天线罩技术、通信工程技术、特种器件与微带组装技术等,是国家学位委员会通信与信息系统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作为二十五所民用产业及横向军品任务的对外唯一窗口,1993年6月由二十五所发起创立了北京航天福道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道公司),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福道公司注册资本1700万元,其中二十五所及所职工持有99%的股份。福道公司的成立与发展继承了航天四十多年的科技成果和经验,并以院所的强大技术后盾为依托,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多年来,在通信技术、电子产品、探测技术及系统集成方面不断创新,开发了系列高科技产品,并承接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工程,在公司成立的十四年里,公司先后为邮电部、中国联通、公安部建设了全国及省市级寻呼联网系统、短信增值系统,其中 仅寻呼全国联网 系统3年实现销 售收入2.3亿,国 内市场占有率高 达75%;另外还 为所内各型号任 务测试与批生产 研制生产多批次 配套调试与标定 设备,如多频点多 通道接收机、多种

型号的导引头通信综合测试设备、接收应答机单元通信测试设备、目标仿真计算机测控台等;公司还多次中标并承建了海军基地光纤通信系统、多媒体指挥调度系统、HD-255经纬仪改造项目、机动供靶系统指挥通信分系统等多个靶场建设项目;为总装提供了江河工程侦察车、河床断面测绘仪、便携式流速仪、布雷车布控装置等优质的装备产品,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任;公司的电装生产中心承担了所军品批生产任务的无线电装,同时还承接了大量民品生产任务。 另外,福道公司还自筹资金在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兴建了1万多平米的写字楼。除出租外,楼内还设有公司的电装生产中心、天线罩生产中心、IT实训中心。 第二章 动中通应急通信系统概述 2.1系统概述 卫星移动通信是指利用卫星作为中继,实现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相互通信。车载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具有不受时间、地域、距离的限制、实现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实时双向传输等特点,并具有现场指挥、远程移动指挥、车顶摄像视频信息采集、无线摄像视频信息采集、移动电话电台调度、移动视频会议、实时图像切换、智能保护等多项功能。其创新的天线系统自动搜索捕获指定的卫星信号。并且在车辆运动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方位、仰角和极化角。自动跟踪保持指向,并支持车辆在时速300公里行驶条件下的双向2M传输速率。隐形动中通卫星天线是由安装于车顶的低轮廓相控阵天线和安装在车内的天线控制器等组成。天线控制器为天线提供动

卫星通信现状、问题、未来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我国的卫星通信 —现状、问题与发展 班级:09工程管理1班 学号:0314090133 姓名:刘勋

卫星通信业务是指经过通信卫星和地球站组成的卫星通信网提供的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通信卫星的种类分为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卫星)、地球中轨道卫星和低轨道卫星(非静止卫星)。地球站通常是固定地球站,也可以是可搬运地球站、移动地球站或移动用户终端。 根据管理的需要,卫星通信业务分为两类。第一类卫星通信业务包括: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卫星国际专线业务。 我国卫星通信业务的现状 我国独资和中外合资经营卫星的公司有4家,内地2家,香港2家。4家公司现有8颗通信卫星在轨运行提供业务。把卫星通信业务市场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公众通信应用领域、专用及增值业务应用领域、广播电视应用领域及应急通信应用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批准建立的卫星通信网有179个,各类双向通信地球站1万多座,单收站4万多个。整个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现有广播电视地球上行站34个,全国卫星电视接收站约有60多万个。40余家VSAT业务提供商的VSAT小站达3万多个。 近年来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各个运营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铺设陆地和海底光缆,其容量之大和价格之低廉,卫星通信面临巨大的挑战。卫星通信必须利用自身优势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我国卫星通信业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卫星通信业务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技术还是应用规模上都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有: 1.卫星转发器:目前我国的民用卫星资源相当有限。在规模、性能、容 量上都与境外商业卫星资源有较大的差距。对地禁止轨道的位置资源 有限,这限制了我国通过发射更多的禁止轨道通讯卫星来增加卫星转 发器的可能。 2.卫星移动通讯:国内尚无自建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目前正在使用或 正准备使用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都是国外的。 3.市场开发:卫星通信市场潜力巨大,但尚未充分、有限的开发,如电 视直播、电力传输等等。但至今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一方面是广大 用户对卫星通信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是卫星通信的成本高于地面通讯。 我国卫星通信的未来发展 我国卫星通信事业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卫星通信 的前景广阔,任务也十分艰巨。 1.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我国幅员辽阔,要实现真正的“全球个人通信”,更需要大力发展卫星移动通信,特别是中低轨卫星通信。我国具有巨大的卫星移动通信市场,建立我国自主

Ka卫星系统的分析与讨论-卫星通信工程师SatComEngineer

Ka卫星系统的分析与讨论 2015-4-15 吴波洋 APMT

信息源自《Ka频段通信卫星资料》其中搜罗了大约150颗Ka卫星资料 拟按—— 卫星的性能用途与发射时间 卫星所属的公司国家与所在轨位 卫星系统的造价与研制开发推广周期 等等 分别予以梳理,并据此探寻相关的发展路径

Ka卫星 发射日期性能与用途 卫星制造商轨位与服务区 波束与天线工作频段和极化方式邻星干扰 HTS卫星与系统 HTS系统带宽与容量 用户终端与速率降雨衰耗 设备供应商卫星与系统成本 系统建设与市场开发更多市场选择 推断与结论 附:中低轨卫星星座资料

发射日期 101颗已发射Ka卫星 含退役卫星7颗、以及发射失败或故障卫星5颗 发射日期区间为1989年2月到2015年2月 发射Ka卫星较多的年份 ?2002-2009年,共发射40颗,其中失败2颗 ?2010-2014年,共发射49颗,其中失败3颗 51颗已披露发射计划及转发器信息的Ka卫星 5颗已取消(原定于2007年的)发射计划 计划于2015年、2016年、以及2017年或更晚发射的,分别为16颗、20颗和10颗 分析与讨论 过半数在轨Ka通信卫星,是在最近5年内发射升空的 2015年和2016年的发射计划,将使Ka卫星数量扩容四成 Ka卫星已成大热门,理当引起重视

性能与用途 101颗已发射Ka卫星 排除23颗军用和测控中继卫星 在78颗通信广播卫星中 ?41颗为部分Ka搭载或有限带宽 ?37颗属于宽带大容量 后者中,有22颗用于DTH,略多于用于宽带IP的15颗 46颗计划发射Ka卫星 约有30颗为多转发器多波束大容量,大多用于宽带IP接入 HTS(High Thoughput Satellite) 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已日渐成熟且趋于热门 ?令人振奋又难免担心 在需求旺盛时投巨资造星发星 ?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抢占市场份额 ?可能因供应过剩而将行业推向下一个危机

卫星应急通信项目解决方案

卫星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2007-3-16 13:56:54 阅读531次 为了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应急处置的指挥效率,公安、军队、市政、电力、地震、气象、电信、疾病控制、防火等诸多领域急需建设应急通信系统,将突发现场的视频、音频和其他数据送至指挥中心,为其获取灾情信息,进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畅通、现场及时、数据完备、指挥到位”的技术保障。由于通信线路的限制,通常采用卫星通信作为应急通信的主用线路,卫星通信灵活多样,机动性好,但系统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因此系统平时应可用于一般的民用通信租赁,为商业用户提供高速率的话音、图像和数据传输,以降低运营成本;在遇突发事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成满足实际需要的应急通信网,迅速转变为应急战备状态,保证各种通信指挥系统的畅通无阻。 应急通信网络应具备以下特点: 1、平战结合,注重实用性 网络建设要考虑平时应用,尽量简化中心站和远端站的配置,提高利用率,在日常的工作中,整个系统资源可以用来处理民用通信:如电视会议、数据输出、视频传输等工作;当进入应急工作状态,指挥中心和整个系统资源将全部用来应付紧急公共安全事件,能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佳的资源调配和指挥,达到“一点感知,处处可知;闻警而动,处处协同;有备而战,临危不乱”的状态。 2、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应用系统建设 着眼于应急联动实际使用现状,以满足各业务部门的应用需求为前提,尽量利用和整合现有系统资源,避免重复投资,不搞“高、大、全”式的形象工程。注重网管建设,合理调配转发器资源。通过引进规范、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来保证系统的成功实施,建立科学的运行保障体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把硬件建设放在以需求驱动的基础上。 3、支持高速率数据通信 在以往的卫星通信应用中,单链路用户数据速率达3M-20Mbps的高速率通信需求不是十分普遍,随着视频应用的日益普及,通信和互联网的各类应用速率不断提高,基于卫星通信的单链路宽带数据通信需求正越来越多。因此系统应能够支持多种类和大流量业务,可提供不低于5Mbps速率的数据通信,并具备支持大型网络的能力,适应网络覆盖全国、辐射省市、地区的日益扩大的规模要求。 4、系统安全可靠,易操作,简化接口类型和协议,避免繁复的设备组合在多媒体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统一、标准的接口和协议,力求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2008-12-25 19:48 【摘要】本文概述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讲述了移动、卫星、光纤等通信方式。 关键词: 通信技术发展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 一、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交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通信作为传输和交换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巨大动力。电话技术的演变日新月异,传输媒介、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和通信方式的改变都是影响电信通信的因素。 二、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 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是刺激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往那种单一、低效的信息传输方式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不仅要求所获取的信息数量更多、质量更好,还要求获得信息的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并能对信息系统实现实时、交互控制。社会与市场的这种需求再加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三、移动通信 为了实现客户对通信业务种类及数量的需求,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在经历了模拟、GSM数字系统变革后,,又提供了一种能够全球漫游、支持多媒体等数据业务且有足够容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既是码分多址技术(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无线电通信技术是第三代无线电通信技术, 目前已在北美、东南亚和韩国被大规模投入商用。以前的模拟手机只能在模拟网覆盖地区使用, GSM 手机只能在GSM 网覆盖区使用, 两大系统互不兼容, 造成频率资源的浪费。采用CDMA 技术的新型手机由于实行的是双模式, 所以无论是数字网, 还是模拟网覆盖的地区, 都能自动转换工作方式, 不但可以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10~20倍,而且给用户带来方便;二是通话质量高,接近市话效果;三是发射功率在0.1~2000毫瓦之间所以对,人体辐射小。四是断话率低,保密能力强,因此,倍受用户的青睐。另外, 低地球轨道卫星开辟了移动通信的新领域, 掀起了卫星全球移动通信的新浪潮。将多个卫星链接在一起, 把地球天衣无缝地覆盖起来, 由多个蜂窝交换机网, 可连通地球上任何一点, 从而实现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实现“电子地球村”的目标。 四、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在空间技术和微波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信方式。其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可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正在飞速发展, 卫星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中、低轨道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内的新系统不断涌现出来, 归纳起来,分为非同步(含低轨道L EO、中轨道M EO ) 和同步(同步轨道GEO ) 两大类。以低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 具有时延短、路径损耗小、能有效地频率复用、卫星互为备份、抗毁能力强等特点,多星组网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覆盖。典型的有“铱”系统、“全球星”系统。以静止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 使用卫星少, 卫星静止可实现昼夜通信, 监控卫星系统简单。这些系统, 正在步入产业化、商业化和国防化的轨道。卫星通信还有几项新技术:小天线地球站

未来十年卫星通信领域需要攻关的关键技术分析

未来十年卫星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业务的需求,现代通信技术发展异常迅速。文章通过对卫星通信应用现状和难点的介绍,分析了卫星通信技术在当今全球信息化浪潮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遇到的挑战,探讨了其在未来的应用竞争环境中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总结了演变趋势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给出了它在未来通信网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星上处理;异步转移模式;宽带IP;卫星通信 1 卫星通信发展现状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十分迅速,20 世纪60 年代时,卫星通信只是在军事上得到了应用,到了70 年代时,卫星通信的发展达到了顶峰,90 年代时,光纤通信诞生了,这对卫星通信造成了一次冲击,但卫星有它自己独特的特点,如卫星具有多址连接方式、可以按需分配带宽等特点,这些是光纤通信所不能及的,所以卫星通信在偏远地区,越洋通信中被优先选用。星上交换作为卫星通信的核心部分,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深度研究,星上技术结合ATM,使得卫星ATM 技术成为卫星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许多国家就卫星ATM 已经展开了深入研究,期望在未来有一个质的飞跃。 2 现今卫星通信遇到的难点 2.1卫星通信的成本因素 众所周知,在长距离通信中,最需要的技术就是卫星通信,因为卫星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覆盖地域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和通信方式机动灵活等优点。但是随着对通信资费的调整后,长途通信费用大幅下降,但卫星的转发器费用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因此使得卫星通信成本还是很高。 2.2卫星通信中宽带IP 问题 当前,宽带IP 卫星通信中基本上都是采用ATM 传输技术,因为ATM 的性能可以满足欧美等地的性能指标要求。但当系统采用RS 块编码、交织以及FEC技术时,虽然提高了卫星链路的传输质量,却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卫星ATM

卫星通信天线简介

常用卫星通信天线简介 天线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站射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天线系统性能的优劣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地球站与卫星之间的距离遥远,为保证信号的有效传输,大多数地球站采用反射面型天线。反射面型天线的特点是方向性好,增益高,便于电波的远距离传输。 反射面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反射面的数量可分为双反射面天线和单反射面天线;按馈电方式分为正馈天线和偏馈天线;按频段可分为单频段天线和多频段天线;按反射面的形状分为平板天线和抛物面天线等。下文对一些常用的天线 作简单介绍。 1.抛物面天线 抛物面天线是一种单反射面型天线,利用轴对称的旋转抛物面作为主反射面,将馈源置于抛物面的焦点F上,馈源通常采用喇叭天线或喇叭天线阵列,如图1所示。发射时信号从馈源向抛物面辐射,经抛物面反射后向空中辐射。由于馈源位于抛物面的焦点上,电波经抛物面反射后,沿抛物面法向平行辐射。接收时,经反射面反射后,电波汇聚到馈源,馈源可接收到最大信号能量。 图1 抛物面天线 抛物面天线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较双反射面天线便于装配。缺点是天线噪声温度较高;由于采用前馈,会对信号造成一定的遮挡;使用大功率功放时,功放重量带来的结构不稳定性必须被考虑。 2.卡塞格伦天线

卡塞格伦天线是一种双反射面天线,它由两个发射面和一个馈源组成,如图2所示。主反射面是一个旋转抛物面,副反射面为旋转双曲面,馈源置于旋转双曲面的实焦点F1上,抛物面的焦点与旋转双曲面的焦点重合,即都位于F2点。从从馈源辐射出来的电磁波被副反射面反射向主反射面,在主反射面上再次被反射。由于主反射面的焦点与副反射面的焦点重合,经主副反射面的两次反射后,电波平行于抛物面法向方向定向辐射。对经典的卡塞格伦天线来说,副反射面的存在遮挡了一部分能量,使得天线的效率降低,能量分布不均匀,必须进行修正。修正型卡塞格伦天线通过天线面修正后,天线效率可提高到0.7—0.75,而且能量分布均匀。目前,大多数地球站采用的都是修正型卡塞格伦天线。 卡塞格伦天线的优点是天线的效率高,噪声温度低,馈源和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安装在天线后方的射频箱里,这样可以减小馈线损耗带来的不利影响。缺点是副反射面极其支干会造成一定的遮挡。 图2 卡塞格伦天线 3.格里高利天线 格里高利天线也是一种双反射面天线,也由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及馈源组成,如图3所示。与卡塞格伦天线不同的是,它的副反射面是一个椭球面。馈源置于椭球面的一个焦点F1上,椭球面的另一个焦点F2与主反射面的焦点重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2010年5月12日 摘要:本文阐述了船载卫星通信系统在海事搜救中的解决方案和实际应用。 关键词:船载动中通天线;卫星通信技术 我国是国际航运大国,拥有辽阔的海域。1985年我国加入《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交通运输部在构筑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出了将海事搜救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水上安全保障体系,对发生在我国搜救责任区内的海上险情实施快速有效救助”的总体目标。 实现海上搜救的信息化、可视化、自动化已经是大势所趋,现代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有效地保障了海上搜救中信息的传输。 文中详细阐述了海事搜救中对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的需求、解决方案和实际应用。通过最新的移动卫星通信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海事搜救通信中实时图像、语音、数据的传输问题。 根据海事搜救的特点,将海事搜救实时通信指挥系统的需求归纳如下:实时图像传输,即将搜救船上摄像机采集的现场图像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建立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视频会议系统;建立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语音通话系统,实现电话、传真等功能;建立搜救船上局域网与指挥中心局域网互联,实现移动办公和现场指挥;建立搜救船上Internet接入,便于搜救时收发邮件和查找资料。 根据以上需求,提出采用基于全网IP的LinkStar高速卫星通信网络的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一、船载卫星通信系统链路解决方案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链路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卫星通信系统、卫星

地面站、指挥中心的通信专线或指挥中心远端卫星接收站等,其卫星通信系统链路原理如图1所示。 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与通信卫星进行通信,通信卫星与卫星地面站进行通信,卫星地面站与指挥中心的专线,或通过与指挥中心远端卫星端站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卫星通信。 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是实现船岸通信的最重要组成部件,需要保证船在航行过程中克服船的横摇、纵摇以及上下起伏,保持与通信卫星的稳定通信。 因此,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的选择首先要保证的是在复杂的航行条件下天线能稳定地跟踪通信卫星。其次是它的通信能力,天线的通信设备要能支持较高通信带宽。第三,安装方便。对于海事局60米巡逻船而言,船上能提供的船载天线安装空间有限,因此安装方便非常重要。 在本文所述的解决方案中,选择的是以色列Orbit Orsat(AL-7103MKⅡ)船载动中通卫星天线,如图2所示:

应急通信中卫星通信设备的应用提升的探讨

应急通信中卫星通信设备的应用提升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9-10T09:40:16.0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刘楚群 [导读] 摘要:卫星通信的特性是覆盖范围广,对地面网络依赖程度低,不易受到冲击。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源供电局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卫星通信的特性是覆盖范围广,对地面网络依赖程度低,不易受到冲击。在河源供电局的应急通信支援工作中,卫星通信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的卫星电话由于信号问题不能在行驶的车中或者室内使用,这样让卫星电话的功能大打折扣。本文从卫星通信的特点出发,结合实际应急支援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加强卫星电话的应用,提高卫星电话的使用体验感的方法。 关键词:卫星通信;应急保障;海事卫星电话;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卫星通信能力的提高,卫星通信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服务水平愈来愈提高。在当今地面通信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卫星通信在发展市场中虽然遇到很大的困难和风险,甚至遭受重大挫折,但由于它的不可替代的特点决定了它仍要发展和应用。 卫星通信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紧急突发事件中都发挥着应急通信的关键作用,是抗灾的重要基础保障,例如2008年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汶川县通过唯一的一部海事卫星电话与外界取得联系,因为其定位信息,抗震救灾工作才得以开展。 1、卫星通信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自从1964年8月美国发射第三颗“新康姆”卫星并通过它成功地进行了电话、电视和传真的传输试验,并向美国转播了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实况,标志着卫星通信首次进入实用阶段。1965年原苏联也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非同步通信卫星“闪电-1”进入倾角为65°、远地点为40000km、近地点为500km的准同步轨道(运行周期12h),对其北方、西伯利亚、中亚地区提供电视、广播、传真和一些电话业务,标志着卫星通信开始了国际通信业务[1]。20世纪7O年代初期,我国卫星通信的研究与使用也随之开始。 70年代还同时出现了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大型岸上地球站转接,为海运船只提供通信服务。目前全球覆盖的移动卫星通信海事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工作于第三代海事通信卫星,它们分布在大西洋东区和西区、印度洋区和太平洋区。20世纪80年代,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甚小口径终端)卫星通信系统问世,卫星通信进入突破性的发展阶段。VSAT是集通信、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固态化、智能化的小型无人值守地球站。VSAT技术的发展,为大量专业卫星通信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开拓了卫星通信应用发展的新局面。20世纪90年代,中、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的出现和发展开辟了全球个人通信的新纪元,大大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目前典型的商用卫星通信系统分为: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INMARST系统、中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ICO系统(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组织)、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Iridium系统(美国Motorol公司)、GlobalStar系统(美国Loral和Qualcomm公司)[3]。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将会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将成为个人通信业务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第二代地面移动通信业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将包含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的开通和进一步发展将使人们进入真正的个人通信时代。 2、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端、地面端、用户端三部分组成。卫星段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面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面站,卫星星体又包括两大子系统:星载设备和卫星母体。地面站则是卫星系统与地面公众网的接口,地面用户也可以通过地面站出入卫星系统形成链路,地面站还包括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及其跟踪、遥测和指令站。用户段即是各种用户终端[2]。 按照卫星通信的频段划分,目前常用频段有L,S,C,X,Ku,Ka。L频段为1~2GHZ,一般记为1.6/1.5G(上行/ 下行) ,用于MSS,GEO卫星测控。 S频段为2~4GHz,用于MSS,GEO卫星测控。 C频段为4~7GHz,用于FSS和MSS的馈电链路。 Ku频段为12~ 18GHz,用于FSS,BSS。 Ka频段为20~40GHz, 用于FSS,MSS。 VHF、UHF用于低轨小卫星通信。 VHF频段为0.1~0.3GHz,用于移动、导航业务。 UHF频段为0.3~1.0GHz,用于移动、导航业务。 按照工作轨道区分,卫星通信系统一般分为以下3类,分别是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LEO) 、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MEO) 和高轨道卫星通信系统(GEO)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LEO) 距地面500—2000Km,传输时延和功耗都比较小,但每颗星的覆盖范围也比较小,典型系统有Motorola的铱星系统。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由于卫星轨道低,信号传播时延短,所以可支持多跳通信;其链路损耗小,可以降低对卫星和用户终端的要求,可以采用微型/小型卫星和手持用户终端。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MEO) ,距地面2000—20000Km,传输时延要大于低轨道卫星,但覆盖范围也更大,典型系统是国际海事卫星系统。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可以说是同步卫星系统和低轨道卫星系统的折衷,中轨道卫星系统兼有这两种方案的优点,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两种方案的不足之处。中轨道卫星的链路损耗和传播时延都比较小,仍然可采用简单的小型卫星。高轨道卫星通信系统(GEO) 距地面35800km,即同步静止轨道。理论上,用三颗高轨道卫星即可以实现全球覆盖。目前,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用于VSAT系统、电视信号转发等,较少用于个人通信。 目前河源供电局使用最多的是海事卫星电话与基于BGAN的卫星平板。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由海事卫星、地面站、终端组成,目前的4个覆盖区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东和大西洋西区,可提供南北纬75°以内的遇险安全通信业务,可以提供海、陆、空全方位的移动卫星通信服务。通信系统由海事卫星、地面站、终端(海事卫星电话等)组成。BGAN(Broadband Global Area Network)是具有全球无缝隙的宽带网络接入、移动实时视频直播、兼容3G等多种前卫通信能力的新一代Inmarsat全球宽带局域网的简称。 BGAN实现了宽带、多业务融合、移动的完美结合,保持了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随机接入的优势。 海事卫星系统的特点是它的移动性,由于其工作在L波段,宽的天线波束使得L波段终端可以迅速地寻星和对星。卫星通信的电波在传播中要受到损耗,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它占总损耗的大部分。其它损耗还有大气、雨、云、雪、雾等造成的吸收和散射损耗等。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还会因为受到某种阴影遮蔽(例如树木、建筑物的遮挡等)而增加额外的损耗。 3、卫星通信设备的应用提升 卫星通信系统的特性决定了它对使用环境的要求也较高,使用时必须选取可见天空地点,远离建筑物及高架物体,将天线打开竖起来,并与机身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对信号源的辐射。开机后屏幕出现SEARCHING(正在搜星)信号,需要对星。拨打卫星电话的方式为0086+卫星电话号码,拨打手机号码的方式为0086+手机号,拨打固话为0086+区号(去掉第一个0)+固定号码,话费余额查询:拨号:2888 ,PIN码:默认值:1111。 为了提高卫星电话在室内的实用型,可以通过安装室外防水接收天线,将桌面免提座机。另外,天线的输入阻抗与天线的几何形状、尺寸、馈电点位置、工作波长和周围环境等因素有关,为进一步提高通话质量,可以通过阻抗匹配的原理对天线进行阻抗匹配。基于以往

卫星通信的SATCOM系统设计解决方案

卫星通信的SATCOM系统设计解决方案 过去二十年来,商用航空领域一直依赖卫星通信协调民用航空乘客出行。随着数据流量和物联网(loT)应用的增长,对卫星通信系统的需求已达到顶峰。 对于商用喷气机和大型客机而言,商用飞机的高带宽数据访问需求也增长显著。我们发射了支持更高频率的新卫星,以实现这种带宽增长。本文将考察这些技术趋势,以及可通过市场上提供的可定制架构实现所需性能并缩短上市时间的解决方案。 SATCOM介绍和历史 不断提高数据速率的需求正在推动SATCOM领域中的许多新发展。SATCOM链路的数据速率将从kbps提高至Mbps,这将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和视频传输。无人机的大幅增加为SATCOM链路创造了一个新的舞台。而且,商业航空航天市场中对数据和互联网接入不断增长的需求正在推动Ku频段和Ka频段不断发展,以支持最高达1000 Mbps的数据速率。同时,支持传统数据链路、最大限度减小尺寸、重量和功耗(SWaP)和减少系统开发投入也正在推动对开发灵活架构和最大限度提高系统重用率的需求。 SATCOM系统通常利用对地静止轨道(GEO)卫星—相对于地球表面静止的卫星。要实现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必须具有非常高的海拔高度—与地球表面的距离超过30 km。这样的高轨道的好处在于,覆盖大面积的地面只需要很少的卫星,而且由于知道其固定坐标,因此将数据传输至卫星较为简单。由于这些系统的发射成本较高,因此它们专为长使用寿命而设计,非常稳定,但有时也会有点过时。 由于海拔高度较高且存在辐射,因此往往需要采用额外的设备屏蔽或卫星屏蔽措施。而且,由于卫星离得太远,地面上的用户可能会有重大信号损失,同时还会影响信号链设计和元件选择。地面到卫星的距离较长还会造成用户和卫星之间的高延迟,这会影响部分数据和通信链路。 最近,人们提出了许多GEO卫星的替代方案或补充系统,无人飞行器和低地轨道(LEO)卫星也正在考虑当中。借助低轨道,这些系统可减小基于GEO的系统方面的挑战,但会影响覆盖范围,需要更多的卫星或无人飞行器才能实现类似的全球覆盖。

探究卫星通讯常见的干扰及处理对策

探究卫星通讯常见的干扰及处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9-03-06T16:26:41.28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期作者:周颖池[导读] 在卫星通信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信号经常受到干扰。这种情况会影响信号的准确性,从而降低信息利用的价值,引发基于信息的分析的可靠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鉴于目前的情况,干扰卫星通信可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为了尽量减少这种连锁反应,最根本的措施是找出干扰卫星通信的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卫星通信故障频率,实现信号的科学利用。分析了卫 星通信中常见的干扰问题,找出了干扰的原因,探讨中国人民解放军31411部队导言:在卫星通信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信号干扰,导致信号质量下降,影响信息的有效性。在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卫星通信造成的干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只有找出问题因素,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降低卫星通信故障频率,提高卫星通信信号的可靠性。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卫星通信的共同干扰,探讨有效的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1 卫星传输系统相关概述1.1卫星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实际上,在卫星信号传输过程中,我们主要依靠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转站,同时连接在地面上建造的多个地面站进行传输。因此,空间和地面构成了卫星信号传输系统的两个主要部分。太空是指人造地球通讯卫星,地球是指我们著名的地球站。在卫星信号的整个传输过程中,这部分空间主要用于接收和传输信号的转运站。卫星信号传输系统实际上是依靠卫星站接收来自地球的无线信号,然后将其转发到另一个地面站。它们可以在相距很远的不同地方实现信号传输和通信。这对我们的生活是个很大的方便。 1.2 卫星传输通讯系统的研究分析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通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卫星传输系统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然而,我们的信号传输在实际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对我们的通信传输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卫星通信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通信信号传输的研究,提高日常通信的质量,确保信号传输的安全。 2 卫星通讯常见的干扰及原因分析2.1 自然现象干扰 从实际分析来看,自然现象干扰是卫星通讯在日常运行中受到的主要干扰类型。此种干扰主要有两种形式:①日凌干扰。就目前的分析而言,卫星将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前后运行于太阳河和地球之间。此时,地球站天线会在面对卫星时朝向太阳。由于太阳形成的大量辐射噪声,产生了正常的卫星信号接收问题。这种干涉被称为日本的干涉。②电离层闪烁干扰。在大气层中存在着电离层,当无线电波在穿过电离层的时候,受电离层结构不均的影响,信号的振幅、相位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会产生不规则的变化,这种干扰就被称之为电离层干扰。 2.2 空间干扰 空间干扰是卫星通信干扰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分为卫星干扰和互调干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同一轨道位置的卫星数量日益增多。在这种环境下,相互靠近的卫星容易产生干扰,极大地影响了卫星信号的传输效果。它甚至会导致不准确的信号数据。例如,在卫星通信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和抗干扰措施,信号传送过程中可能出现噪音过大或天气多雨等问题。这对信号的传输和正常使用有很大的影响。 2.3 设备故障干扰 设备故障干扰也是卫星通讯干扰的一个主要类型,而此种干扰主要分为卫星故障和地面设备故障两大类。从目前的卫星通讯利用来看,信号的准确利用离不开两个基本的部分:①信号的发出装置,也就是卫星;②信号的接收装置,及地面设备,这两部分相互配合,使信号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但是,当卫星失灵时,其信号发射出现问题,当地面设备失灵时,信号接收的可靠性出现问题。两种情况的出现都会导致正常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因此准确的信号利用将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2.4自然干扰 自然干扰顾名思义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干扰问题,通过对自然因素进行分析,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部分内容:①电波遇雨所造成的衰减现象。②电离层闪烁问题。③卫星蚀影响。④日凌现象。例如:太阳现象对卫星信号的传输有很大的影响。日光层现象发生在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此时,卫星在运输过程中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一条直线上。受到太阳电磁波的影响,卫星信号的下行链路容易发生链路退化。现象。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苏宁的时间与该地区的纬度位置有关。春分季节,纬度越高,白天越短,秋分季节,纬度越高,白天越短。每日过境现象的发生也与该地区的经度有关。理论上,经度在一天中每2°从西向东增加1h。可以说,卫星通信在日本现象发生期间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一旦转机结束,通讯就会恢复正常。交流将会自动恢复正常。3保证卫星通讯稳定性的有效方式3.1提高基础设施的信号接收处理能力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有必要提高基础设施的信号采集能力。在采购时,要做好信号检测工作,保证产品采购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这要求工作人员建立严格的监测和测试手段,以确保基础设施测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2强化转发器的使用功能为了保证卫星通信的流畅性,需要了解干扰信息源,加强应答器的功能,与用户一起完成协议和信号传输。国内的应答器负载压力过大,许多地区会共同使用应答器。为了减少干扰的发生,需要加强应答器的功能,在用户之间建立更多的信号传输通道,以保证传输功率。提高应答器的应用功能和应用状况,避免外部因素的干扰,提高通信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3.3卫星入网验证 为确保卫星通信的顺利运行,消除影响卫星运行的因素,防止卫星通信信号受到干扰,需要运用合理的手段,对三阶互调抑制的比例进行判断,分析技术运用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测试卫星通信信号时,必须保证测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了解功率退行和功率释放退行的测试标准,保证载波传播的稳定性。 3.4强化违法人员严厉打击

全球高通量卫星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

全球高通量卫星发展概况 及应用前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全球高通量卫星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 多媒体化、泛在 化、宽带化是信息网 络发展的基本趋势。 为了适应宽带化发展 的时代要求.光纤通信 出现了密集波分复用 {DWDM)、光传送网 络(OTN)、无源光纤 网络(PON(技术,地 面移动通信出现了3G 系统长期演进(LTE)和 4G, 5G进步,而卫星通信则出现了高通量卫星(HTS )。 宽带已经成为与水电路同等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各国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我国也于2013年开始实施“宽带中国”计划。卫星通信在信息网络中举足轻重,为此.我国正在研制中星一16高通量卫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卫星通信仍然落后。所以,跟踪研究全球高通量卫星的发展情况、探索国内的应用前景.应该成为我国宽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1全球高通量卫星的发展情况

开发利用新频率资源、提高频率使用效率是任何通信系统扩展带宽容量的从本方式。与C, Ku频段相比,Ka 频段频率资源更加丰富,而多点波束则可以数十倍地提高了频率利用效率,两者结合使得高通量卫星容量得以百倍地增加。 基于高通量卫星、新一代甚小孔径终端 (VSAT)和IP 技术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传输能力接近4G水平,体系结构方面与地面互联网高度兼容,在宽带接入、基站中继、机载/船载/车载移动通信、企业联网、视频分发与采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市场规模显着增长,收入比重并不对称 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预测,2013年高通量卫星占全球总卫星带宽容量需求的17%,到2023年占比将增长到将近50%。北方天空研究公司(NSR)预计,到2022年全球高通量卫星总供应容量将超过s,总需求容量超过 1Tbit/s。其中,静止轨道高通量卫星超过900Gbit/s, O3b等中轨道高通量卫星将达到100Gbit/s。在这1Tbit/s 以上的高通量卫星总容量需求中,宽带接人占73%,基站中继、IP中继、VSAT联网为168Gbit/s,各类移动应用为140Gbit/s。 到2023年,虽然高通量卫星总带宽需求将与一般通信卫星平分秋色,但在188亿美元的总收入中仅占32%。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