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的连加连减法混合题

10以内的连加连减法混合题
10以内的连加连减法混合题

5-2-1= 3+2+4= 1+5-4= 6-2+1=

3+2+1= 5+2+0= 4+4+1= 3+1-4=

6+0+2= 7+0-2= 8-1+2= 2+5+3=

3-2+4= 6-2+2= 9-7-2= 0+7+1=

3+5-6= 2+4-3= 2+4+3= 4+1-4=

5+()-3=4 ()+7+2=10 3+()1=9 ()+4+2=8()+7=1=8 ()+1+1=9 ()+1+6=9 ()+7+1=9 4-2+()=6 ()+3+3=9 2+1+( )= 9 ()+6+2=8 4+0+()=7 5+( )+2=10 1+( )+7=10 2+( )+6=10 3+4+()=9 1+( )+8=10 2+( )+2=7 6+( )+2=9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5-1-2= 6-1-2= 4+1-3= 3-2+4=

3+4-2= 6-2+5= 2+3-2= 2+2-2=

7+2-4= 2-2+5= 8-3+4= 3+2+5=

4+2-1= 5-1+2= 5+2-4= 6+4-3=

6-3-2= 9-2-4= 10-2+1= 3+4-2=

3+1+()=7 ( )+2+5=8 4+( )+4=9 6+( )-2=7 5-1+()=8 6-( )-4=0 2+( )+2=6 3+( )+ 4=9 9+1-()=5 1+( )+8=10 2+4+( )=10 5+( )+4=10 2+4+()=8 5+1+( )=8 6+3-( )=5 3+0+( )=5 6+4-()=8 ( )+6+3=10 3+( )+2=7 8+1-( )=7

4-1+2= 2+2+5= 2+3-2= 2+1+4= 3+4-2=

1+2+4= 6-3+4= 5-1+2= 6+3-1= 5-1+5= 1+3+2= 3+3-3= 4+0+3= 3+4=2= 1+1+7= 2+1+4= 4-2+2= 5-2+1= 6-2+4= 5-2+3= 0+3+2= 7+2-3= 6-2+6= 2+2+4= 3+5-1= 5+2-3= 2+1+6= 7-3+4= 1+5+4= 4+5-3=

7-( )+2=5 3+( )+2=6 2+( )-2=4 6-( )+4=7 1+7+( )=10 5+( )-1=8 4-( )+6=9 5+( )+2=9 8+( )-7=3 ( )+7+1=8

10以内的连加连减法

1+2+4= 2-2+6= 3+5+1= 4+1+2= 8+1-1=

3+5+1= 7+1-2= 6+3+1= 5-1+4= 4-2+4=

2+5-4= 5+2+3= 2+3+4= 6+0+3= 5+2-0=

0+3+2= 1+2+7= 2-2+6= 2+2+4= 3+5+1=

2+2+4= 2-1+5= 6-3+4= 2+1+5= 8+0+2=

5-2+3= 2+3+4= 4+4-1= 6+1+2= 7+2-0= ( )+0+3=4 ( )+1+1=7 ( )+2+3=8 6+( )-2=9 5+( )-3=5 10-( )+7=9 3+( )-4=6 7+( )-6=3 ( )+7+2=10 ( )+1-6=5 10-4+()=7 ()+1-4=4

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带括号和练习题

86-12-15= 57+33+31= 36-27+9= 77-(19-16)= 88-34-18= 15+36+27= 12+79-62= 51-(20+28)= 51+42+53= 77-65-6= 71-52+36= 75-(24+26)= 75-24-23= 32+45+38= 81-45+36= (24-16)+40= 63+12+42= 53-37-15= 63-23+28= 48-(26+18)= 21+32+60= 36+34-14= 73-12-21= 21+(82-60)= 44+5+12= 100-66-22= 72-45+32= 54-(21-18)= 67-37-22= 21+82+17= 73-27+10= 54+(21-18)= 65-33-18= 58+45+3= 54-52+17= 98-(51-24)= 75-63-1= 63+18+11= 45+15-47= 97-(34+25)= 43+29+13= 35-28-28= 67-38+22= 60-(34+15)= 17+27+10= 55-38-15= 54-41+36= 99-(8+77)= 75+15+30= 92-6-11= 42-37+54= 77-(34+22)= 12+29+19= 69-10-36= 37+12-28= 67-(57-37)=

33+17+15= 75-36-10= 82-54+12= 65-(39-15)= 62+18+24= 54-21+18= 53-29-19= 35+(42-28)= 86-12-15= 57+33+31= 36-27+9= 77-(19-16)= 89-54-18= 85+36+27= 12+79-62= 51-(27+18)= 51+42+53= 97-65-6= 71-52+36= 75-(34-26)= 75-24-23= 32+45+38= 81-45+36= 94-(16+40)= 63-12-42= 53-37+15= 43+23+28= (48-26)+18= 43+27+10= 54-21-18= 65-33+18= (68-65)-3= 54+52+17= 88-51-24= 76-63+1= 63+(18-11)= 65+15+47= 57-30-25= 43-29+13= 35-(8+21)= 72+31+42= 60-14-35= 17+27-10= 55-(38-15)= 12+29+19= 69-10-36= 27+12-8= 53-(47-38)= 67-27-10= 33+17+15= 25+36-10= 22+(34-12)= 65-32-15= 32+18+24= 54+21-18= 53-(29+19)=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3+41+9= 27+36+3= 25+29+17= 30+23+31= 55+6+10= 49+23+11= 2+56+8= 2+22+16= 35+41+1= 52+7+1= 13+6+10= 12+13+31= 66+7+15= 3+59+16= 5+9+36= 14+37+3= 11+6+16= 7+52+7= 57+5+ 11= 80+4+1= 6+2+54= 50+46+2= 7+56+20= 13+15+4= 11+56+10= 6+42+29= 43+43+5= 36+16+22= 50+16+18= 2+13+23= 59+10+9= 34+18+18= 2+27+41= 3+43+29= 19+64+6= 54+26+12= 36+5+25= 4+20+48= 47+31+10= 6+41+51= 81-25-35= 55-14-31= 63-40-1= 98-66-3= 77-1-41= 41-4-28= 99-21-32= 94-79-3= 72-17-37= 95-71-11= 96-33-53= 74-12-11= 68-7-32= 97-7-25= 89-59-27= 33-9-12= 79-19-38= 68-8-37= 97-60-19= 58-6-19= 97-15-63= 81-16-3= 95-6-62= 92-17-71= 50-22-10= 92-81-6= 54-30-20= 78-3-37= 61-8-18= 91-43-47= 45-31-1= 82-63-1= 68-5-46= 78-34-14= 86-29-49= 79-39-8= 50-40-1= 61-38-2= 75-16-46= 42-8-13= 10+68-39= 59+31-51= 82-69+77= 46-26+14= 81+13-44= 62-57+94= 64-39+3= 99-34+18=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精选习题.pdf

6.4 连加连减 一、算一算,并观察有什么规律。 二、开锁。 三、看图列式计算。 四、填一填。 五、接着算。

六、看图列式。 七、连线。 八、横行、竖行的数相加各得多少? 九、按图形表示的数计算下列各题。 十、开动小脑瓜。 十一、看图列式。

十二、先在○里填上数,使每条线上三数之和是9,再把算式写下来。 十三、动脑筋。 参考答案

学校: 班级: 年级 班 姓名: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卷 这些都是本学期学过的内容,只要认真思考,细心答题,你们一定能行的。加油哦! 一、我会填。(每题2分,共16分) 1、从个位起,第五位是 位,第 位亿位,最大的六位数是 ,比最小 六位数大1的数是 。 2、297304851读作 ,其中7在 位上,表示 。把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大约是 。 3、三十二亿零五十万七千零一,写作 。改作以“亿”作单位时,写作 。 4、84×390的积是 位数。 5、(480÷10)÷(120÷ )=4 能填( )。 6、( )÷25=20……15 7、如下图: 如果汽车向东行驶50米记作+50米,那么汽车向西行驶20米记作( ),一辆汽 车先向西行驶40米,又向东行驶10米,这时汽车的位置记作( )。 8、元旦北京最高气温是零下3°C ,还可以表示为( )。 二、我会选。(每题1分,共6分。) 1、下面三个数中,一个0也不读出来的是: ( ) A 、90090000 C 、90009000 2、要使8 418≈8万 , 里不能填( ) A 3 C 、2 D 、1 3、下列四个数中,最接近8万的是: ( ) A 、80101 B 、79989 C 、79899 D 、79979 4、下列线中,( )是直线,( )射线,( )是线段。 A 、 B 、 C 、 D 、 5、北京到天津的公路长120千米,货车要行2小时,货车的速度是( )。 A 、 60时 B 、 60千米/分 C 、60千米/时 D 、240千米/时 6、下面图形中,有两组平行线的图形是( )。 A 、 B 、 C 、 D 、 三、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某一天的气温是-8℃~8℃,这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一样的( ) 2、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 3、在乘法里,两个因数都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 )

完整word版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

1+0+3= 2+1+4= 3+2+3= 5+3+2= 2+5+2= 1+1+1= 3+1+5= 4+1+3= 1+1+2= 5+1+3= 5+1+3= 2+3+2= 1+3+2= 2+6+2= 1+2+2= 2+1+6= 8+1+1= 1+2+3= 2+1+7= 1+4+4= 3+1+1= 1+3+5= 3+2+1= 4+3+1= 4+1+2= 3+4+1= 6+1+1= 1+4+2= 1+5+3= 2+2+2= 1+1+8= 3+1+3= 2+5+1= 1+1+7= 5+1+4= 1+7+1= 1+3+3= 2+2+4= 5+2+3= 3+2+5= 5+1+2= 3+4+2= 4+2+1= 1+2+1= 2+3+5= 4+1+1= 3+4+3= 3+3+3= 5+1+1= 2+4+4=

2+6+1= 6+1+3= 1+4+3= 2+7+1= 1+1+3= 3+3+1= 7+1+2= 2+3+3= 2+4+1= 1+1+5= 4+1+4= 3+3+4= 1+1+6= 2+3+3= 4+2+1= 5+2+1= 2+2+1= 1+3+1= 2+1+5= 3+3+1= 1+2+6= 3+3+4= 2+2+5= 4+2+4= 2+2+6= 1+2+5= 2+3+1= 4+1+5= 1+2+7= 4+1+4= 3+1+4= 7+1+2= 2+1+1= 3+5+2= 1+4+3= 1+5+2= 3+1+2= 3+1+6= 4+3+3= 3+3+1= 1+3+4= 4+3+2=

2+3+3= 1+3+6= 5+3+1= 1+4+1= 3+5+1= 2+1+3= 1+4+5= 4+5+1= 1+6+1= 2+4+3= 6+1+3= 1+5+4= 2+3+4= 1+6+2= 7+1+1= 3+2+2= 5+2+1= 5+2+3= 2+2+1= 1+7+2= 3+6+1= 2+1+2= 4+2+3= 5+4+1= 3+3+2= 5+2+2= 2+2+3= 1+6+3= 2+7+1= 1+2+4=3+2+4= 4+4+1= 2+4+1= 4+1+4= 3+3+4= 1+1+5= 4+2+1= 1+1+6= 5+2+1= 2+3+3= 2+2+1= 1+3+1= 10-1-1= 9-3-1= 6-2-3= 10-8-1= 8-2-2= 2-1-1= 10-2-6= 8-5-2=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3+41+9= 27+36+3= 25+29+17= 30+23+31= 55+6+10= 49+23+11= 2+56+8= 2+22+16= 35+41+1= 52+7+1= 13+6+10= 12+13+31= 66+7+15= 3+59+16= 5+9+36= 14+37+3= 11+6+16= 7+52+7= 57+5+11= 80+4+1= 6+2+54= 50+46+2= 7+56+20= 13+15+4= 11+56+10= 6+42+29= 43+43+5= 36+16+22= 50+16+18= 2+13+23= 59+10+9= 34+18+18= 2+27+41= 3+43+29= 19+64+6= 54+26+12= 36+5+25= 4+20+48= 47+31+10= 6+41+51= 81-25-35= 55-14-31= 63-40-1= 98-66-3= 77-1-41= 41-4-28= 99-21-32= 94-79-3= 72-17-37= 95-71-11= 96-33-53= 74-12-11= 68-7-32= 97-7-25= 89-59-27= 33-9-12= 79-19-38= 68-8-37= 97-60-19= 58-6-19= 97-15-63= 81-16-3= 95-6-62= 92-17-71= 50-22-10= 92-81-6= 54-30-20= 78-3-37= 61-8-18= 91-43-47= 45-31-1= 82-63-1= 68-5-46= 78-34-14= 86-29-49= 79-39-8= 50-40-1= 61-38-2= 75-16-46= 42-8-1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 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 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课时分配 二、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答。 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三、1、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2)、 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 的问题,并解答出来。(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学生回

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2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教学例2。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3、完成练习28页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28页做一做。 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五、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8+34+22=84 简便写法:

一年级数学10以内的连加连减法混合题

10以内的连加连减法姓名: 5+4= 3+6= 4+2= 9+0= 2+7= 10-2= 8-7= 6-2= 3+2+1= 5+2+0= 4+4+1= 3+1-4= 2+1+6= 7+2-3= 6+0+2= 7+0-2= 8-1+2= 1+5+3= 7-3+4= 6-2+6= 3-2+4= 6-2+2= 9-7-2= 0+7+1= 1+5+4= 2+2+4= 3+5-6= 2+4-3= 2+4+3= 4+1-4= 4+5-3= 3+5-1= 4-1+2= 2+2+5= 2+3-2= 2+1+4= 3+4-2= 2+1+4= 1+2+4= 6-3+4= 5-1+2= 6+3-1= 5-1+5= 1+3+2= 3+( )=10 0+( )=4 4+( )=9 1+( )=8 6+( )=10 6+( )=9 4+( )=8 5+( )=7 10+( )=10 2+( )=6 3+( )=5 7+( )=8 4-2+()=6 ()+3+3=9 2+1+( )= 9 ()+6+2=8 10以内的连加连减法姓名:5+4= 3+6= 4+2= 9+0= 2+7= 10-2= 8-7= 6-2= 5-2-1= 3+2+4= 1+5-4= 6-2+1= 5+2-3= 0+3+2= 3+2+1= 5+2+0= 4+4+1= 3+1-4= 2+1+6= 7+2-3= 6+0+2= 7+0-2= 8-1+2= 1+5+3= 7-3+4= 6-2+6= 3-2+4= 6-2+2= 9-7-2= 0+7+1= 1+5+4= 2+2+4= 3+5-6= 2+4-3= 2+4+3= 4+1-4= 4+5-3= 3+5-1= 4-1+2= 2+2+5= 2+3-2= 2+1+4= 3+4-2= 2+1+4= 1+2+4= 6-3+4= 5-1+2= 6+3-1= 5-1+5= 1+3+2= 3+( )=10 0+( )=4 4+( )=9 1+( )=8 6+( )=10 6+( )=9 4+( )=8 5+( )=7 10+( )=10 2+( )=6 3+( )=5 7+( )=8

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可编辑修改word版)

2+5+2= 1+1+1= 3+1+5= 4+1+3= 1+1+2= 5+1+3= 5+1+3= 2+3+2= 1+3+2= 2+6+2= 1+2+2= 2+1+6= 8+1+1= 1+2+3= 2+1+7= 1+4+4= 3+1+1= 1+3+5= 3+2+1= 4+3+1= 3+4+1= 6+1+1= 1+4+2= 4+1+2= 2+2+2= 1+1+8= 3+1+3= 1+5+3= 5+1+4= 1+1+7= 2+5+1= 1+7+1= 2+2+4= 1+3+3= 3+2+5= 5+2+3= 3+4+2= 4+2+1= 5+1+2= 1+2+1= 2+3+5= 3+4+3= 4+1+1= 3+3+3= 5+1+1= 2+4+4=

2+6+1= 6+1+3= 1+4+3= 2+7+1= 1+1+3= 3+3+1= 7+1+2= 2+3+3= 2+4+1= 1+1+5= 4+1+4= 3+3+4= 1+1+6= 2+3+3= 4+2+1= 5+2+1= 2+2+1= 1+3+1= 2+1+5= 3+3+1= 4+2+4= 2+2+5= 3+3+4= 1+2+6= 2+2+6= 4+1+5= 2+3+1= 1+2+5= 1+2+7= 3+1+4= 4+1+4= 7+1+2= 1+4+3= 2+1+1= 3+5+2= 1+5+2= 3+1+2= 3+1+6=

1+5+1= 2+4+1= 4+2+2= 6+1+2= 2+3+3= 1+3+6= 5+3+1= 1+4+1= 3+5+1= 2+1+3= 1+4+5= 4+5+1= 1+6+1= 2+4+3= 6+1+3= 1+5+4= 2+3+4= 1+6+2= 7+1+1= 3+2+2= 1+7+2= 2+2+1= 5+2+3= 5+2+1= 2+1+2= 5+4+1= 4+2+3= 3+6+1= 5+2+2= 3+3+2= 2+2+3= 1+6+3= 4+4+1= 2+7+1= 3+2+4= 1+2+4= 2+4+1= 1+1+5= 4+1+4= 3+3+4= 1+1+6= 2+3+3= 4+2+1= 5+2+1= 2+2+1= 1+3+1=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2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知识要点】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题】 36+41+9= 47+36+3= 35+29+17= 38+23+26= 45+26+10= 59+23+11= 32+56+8=

29+22+16= 35+41+19= 52+7+21= 23+46+10= 42+13+31= 46+27+15= 53+29+16= 35+9+46= 54+37+3= 11+6+16= 47+32+7= 57+5+11= 80+14+3= 66+12+29= 50+46+4= 17+56+20= 23+15+4= 21+56+10= 26+42+29= 43+53+2=

36+16+22= 50+26+18= 62+13+28= 59+10+29= 34+18+18= 22+27+42= 27+43+29= 19+64+6= 54+26+12= 36+5+25= 34+20+48= 47+31+10= 7+41+51= 81-26-35= 55-14-31= 63-40-1= 98-66-3= 77-1-41= 61-4-28= 99-21-32=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与复习练习题

连加连减 2+ □ + □ = □能力提升 3.看图列式。 □ —□ —□ =□ 4.在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横着相加的结果等 333 □ +□+□=□ 1 8 2 9 3 10 于右面的数。 10- □ - □ = □ 能力腾飞 5.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 2.计算下列各题。 3+4+1 = 6+4+0 = 7+2+1= 4+3+2= 9-4-1 = 6-3-3 = 2+2+4 = 8-2-5= 4-1-2= 3 不能填相同的数。 5+2+3=

加减混合 4. 从1到10十个数中任选几个填写在空里,每个 算式中数字不能重复 (1) 口 +□ - 口=5 (2) 口 - □ +口=9 (3) 口 - □ +口=7 7-6+5 2+6-4= 技能训练 3+5-3= 6+1-7= 能力提升 3?谁的火车开得快? 祖 000口 QQO 了口 能力腾飞 2?计算下列各题。 9+1-5 = 2+7-仁 10-4- 4= 8-1-3= 8-4+2 6+4-8 1.看图列式,并计 5- □ +□ =□ 3+0 - □=□ □ +□ - □=□

整理与复习(一) 技能训练 1. 填空. | ☆二3□ O □ Q △匚(1)从左面数,o排在第()个. (2)从右面数,△排在第()个. (3)△左面有()个图形. (4)0右面有()个图形. (5)从O开始往右数,数到第()个是△.(6)☆和△相隔()个图形. 2. 看图填算式. 能力提升4. 填空 □ - □ +□=□ /!\(1)比6少2的数是()(4)比5多1的数 (). ⑵3比()少3 (5)比5少()的数是 2 (3)比4多2的 数是 () ⑹比6少1的数()5?在0里填上 “ + ” —u. a ? 或一 . 404= 8 5 0 5= 0 7 0 3 = 4 906= 3 5 0 2= 7 0 0 6 = 4 307= 10 602= 4 5 0 4=9 108= 9 10 05= 5 8 02=10 6.填空. /' 1() 、 1 / C): \ 勺2 3. 选数填空. () + ()= 4 ()-()=4 () + ()= 3 ()-()=3 () + ()= 6() + ()= 5 () — ()=5 () + ()= 8 () — ()=8 () — ()=6 能力腾飞 7.填空. (1)8和10中间的一个数是 () (2)5前面的一个数是(). (3)6后面的一个数是().

10以内看图列式教案与10以内连加连减教案汇编

---------------------------------------------------------------最新资料推荐------------------------------------------------------ 10以内看图列式教案与10以内连加连减教案汇编 0 10 以内看图列式教案与 0 10 以内连加连减教案汇编 0 10 以内看图列式教案只辆?只 7 只 1、从左边起涂颜色。 涂个: ☆☆☆☆☆涂第 2 个: ☆☆☆☆☆2、请你试一试。 (*)个正方形(*)个三角形(*)个正方体 3、..4.看图列式计算.□○□=□□○□=□□○□=□□○□=□□○□=□□○□=□ 篇二: 10 以内看图列算式。 9 篇三: 10 以内的加减看图列式教学设计。 10 以内的看图列式计算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基本掌握看图列式的方法,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计算能力。 活动内容: 例 1、□+□=□□-□=□□+□=□□-□=□例 2、活动过程: 一、活动分一分、合一合、说一说 1、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活动,选取 10 人进行游戏活动我的小猪栏、请学生在 10 人里分选人来扮演小猪、以及猪栏;(如,一共有 10 人,2 人扮演小猪,8 人扮演 1 / 16

猪栏。 )、游戏开始,老师组织学生边玩边用数字来表示发生的情况,分一分。 2、游戏老鹰抓小鸡,进行合一合的练习。 二、出示例题,进行列式计算活动 1、教师出示例题 1,师: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完了许多的游戏,大家都表现的很好,那就请你观察图片,看看你能帮助老师把它们给合起来吗?合起来是是多少?你能写出几个算是呢?学生自由看图写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之间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反馈,之后总结。 师: 刚才小朋友们都做的都很好,那你能再看图把它们分一分,写出减法算式吗?学生思考完成。 教师指名反馈,完成例题上的算式。 2、教师出示例题 2,师: 请小朋友们认真例题,你能知道例题里所要表达的意思吗?想一想说一说。 指名说一说图意,其他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看图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在它的外面有?要列减法算式。 二、进行独立的练习活动,教师指导。 关于一年级教学中的看图列式问题在一年级上册的教学中,看图

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天天口算) 学生看着屏幕口算:4+1= 5+2= 5-2= 8-2 = 10-4= 5+3= 7+1= 6-2 = 7+3= 6-6=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连加 (1)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多媒体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几只?(多媒体演示来了2只)瞧,这只小淘气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数学语

言表述。(原来…先…又…) 师: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哪位小朋友会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 (2)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情预设: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可能不同。设想1:学生列的是分步算式。师:听他说得多清楚呀,用我们学过的加法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设想2:学生列的是综合算式。板书:①5+2=77+1=8②5+2+1=8或5+1+2=8?????? (3)探究、理解含义。 ①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②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 师: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来给这个算式来取个名字?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加算式吗?(指名学生读) (4)交流算法。 师:5+2+1=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10以内的连加连减》说课稿

《10以内的连加连减》说课稿 桃花一村小学雷玲芳 一、说教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二、说学情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利用小芳和妈妈星期天到奶奶家去玩这样一个情境贯穿本课,让学生在同一主线不同的情境中去体验连加和连减,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10以内连加连减

10以内连加连减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

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1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10 以内的加减法。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2.看图列式计算。【演示课件“加减法含义”下载】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又走来几只小鸡?求一共有几只小鸡?怎样列式计算?出示: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就要把吃米的3只小鸡和又走来的2只小鸡含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在吃米,走了几只?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计算?出示:为什么要用减法?(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整体5只里面去掉走了的2只小鸡,所以用减法计算。)同学们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要应用它进一步学习新知识。二、指导探索:1.教学连加(1)理解连加的意义【分步演示课件“连加”下载】有几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几只?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3加2等于5)又走来1只,现在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5加1等于6)如果把这幅图连起来看,应该怎样叙述它的意思呢?(引导学生叙述题意:有3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2只小鸡,又走来了一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有和他想法不一样的吗?在 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板书:教师范读算式:3加2再加1等于几。学生齐读算式。说明: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

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页—55页内容。【教材分析】: 本课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跳水嬉戏的情景。图中用3幅图形象的表示出原来有4个小朋友,来了3个,又来了2个和树上有5只小猴,先跳下1只,又跳下2只得变化情况,借助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和“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引入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体会和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列连加、连减的式子解决有关问题。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和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方法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能够列连加、连减的算式解决有关问题,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 能够列连加、连减的算式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主题图、口算卡片 ·学生准备 每人10个小正方体和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口算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比赛,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2.导入新课:夏天来了,花果山上更热闹了,小朋友在草地上野餐,小猴玩起了跳水游戏。大家想去看看吗?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出示第一幅主题图: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树上有5只小猴。 再出示第二幅主题图:与第一幅图相比,这幅图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汇报:又来了3个小朋友:有1只小猴正在跳水。 出示第三幅图:这幅图呢,又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汇报:又来了2个小朋友:又有2只小猴跳水了。 引导:把这三幅图连起来,你能讲一讲小朋友和小猴的数量的变化吗? 学生交流汇报: 草地上原来有4个小朋友,后来又来了3个,再后来又来了2个。 树上原来有5只小猴,有一只小猴跳水了,后来又有2只也跳水了。 2.学习连加 根据三幅图小朋友数量的变化,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引导: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4+3+2。 请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代表的意思以及每一步计算代表的意思。 引导观察:这个算式跟以前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师明确:像这样,几个数连续相加的算式,我们就叫它“连加”。可以怎样读呢?(教师教算式的读法) 怎样计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强调:用前两个数的得数与最后一个数相加)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4+3=7,再算7+2=9。 教师:求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还可以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明白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3.认识连减。 以动画的形式显示第一、二幅图小猴数量的变化,提问:要求第二幅图中树上还剩下几只小猴,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5-1。

10以内数连加连减(教案)

10以内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 以内的加减法。 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 2.看图列式计算。 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又走来几只小鸡?求一共有几只小鸡?怎样列式计算? 出示: 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就要把吃米的3只小鸡和又走来的2只小鸡含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在吃米,走了几只?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计算? 出示: 为什么要用减法?(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整体5只里面去掉走了的2只小鸡,所以用减法计算。) 同学们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要应用它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二、指导探索: 1.教学连加 (1)理解连加的意义 有几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几只?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3加2等于5)又走来1只,现在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5加1等于6)

如果把这幅图连起来看,应该怎样叙述它的意思呢?(引导学生叙述题意:有3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2只小鸡,又走来了一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有和他想法不一样的吗?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板书: 教师范读算式:3加2再加1等于几。 学生齐读算式。 说明: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叫连加。(板书:连加) 连加的算式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2)研究算法: 能直接算出结果吗?结合这道题的意思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先算再算。 板书: 学生自己叙述的计算过程。 (3)练习:(出示“做一做”中的第一道题) 学生摆学具并列式计算。 订正时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算的? 2.教学连减 (1)理解连减的意义 一共有几颗星星?剪去了几颗?还剩几颗?你是怎么想的?(8减3等于5)又剪去了几颗?现在还剩几颗?你是怎么算的?(5减1等于4) 如果把这幅图连起来看,就是有8颗五角星,先剪去了3颗,又剪去了1颗,求还剩几颗? 谁能自己再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在学生独立叙述的基础上指名叙述图意。) 要求还剩几颗?怎样列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一) 第1课时连加、连减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教材第27页例1~2)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进位和退位,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试题。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劳动吗?(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师:大家都应该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瞧,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干得多带劲啊!(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主题图) 【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1--连加。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主题图与表格)

师:观察这张表格,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第一组同学摘了28个,第二组同学摘了34个,第三组同学摘了22个。 师:一共摘了多少个?同学们能试着算一算吗?(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提示: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由于数据的特点,第2

种计算思路简单,教师要给予特别评价,以引导学生的学习。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学生以前没有遇到过,如果交流过程中没有出现,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教学教材第27页例2--连减。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2) (1)分析题意。 引导学生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 问题:求还剩多少个。 (2)探讨解题思路。 可以用总数依次减去两次运走的,也可以先求出两次运走的和,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

100以内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导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导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掌握运算顺序,会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导学重点:发展问题意识,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机结合。 导学难点::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一、预习学案: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海洋纪念品市场去看一看吧。出示第63页信息窗5情景图 二、导学案 小组内可能提出的问题:海豚比海螺多多少钱?一只珊瑚、贝壳和海在小组内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豚一共多少钱? 活动一:拿50元钱买一只海螺和一只珊瑚,还剩多少钱? 1、估计:你能估计一下大约剩下多少钱? 2、独立思考: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看。 3、小组交流: 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吗? 4、全班交流:学生展示计算方法并说出理由。 5、小结: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说说理由。 活动二:要买海豚、贝壳和海螺,一共需要多少元? 1、估计价钱说想法。 2、独立思考。 你能用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吗? 3小组交流。 (1)展示算法。 (2)优化竖式的写法。 (3)比较三种竖式的异同。 三、课堂检测 火眼金睛辨对错。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火眼金睛辨对错 做65页自主练习第四题 观察这两道题,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快速判断出对错。如果错了,找出错因。 学生交流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完成自主练习1、3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拓展 完成自主练习第二题

【良心出品】《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说课稿

一年级上《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说课稿 牌立珍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内容。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是我们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基本技能,是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的基本体现。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概念的拓展,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维的初步培养,也是学生由具象的算法向抽象的算理过渡的一块基石,对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能力提升都将起到“再上一层楼”的作用。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分两步进行口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计算方法和思维过程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最简单的分析、归纳掌握连加连减的基本规律,所以本课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对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发展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口算,而且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直观的认知水平、无意识的思维方式、感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困难就应付的态度导致连加连减这类具有一定抽象思维的知识点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 3、教学目标 基于此,我分三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克服在数 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情境中体验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享受学习数学的喜悦。 4、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编写意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素材、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受连加连减的数学概念,通过观察、分析、操作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根据这一主旨思想,结合本课在教材中的作用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如下定位。 教学重点: ①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②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5、教具学具 本学段教材编写中,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所以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取情境教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