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小周天有妙法(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

打通小周天的关键是在意守丹田上下功夫, 通过腹式呼吸, 培植丹田内气, 先观想丹田内有一乒乓球大小的气团, 随着吸气而膨胀到鸭蛋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乒乓球大小。呼吸要缓、匀、慢,意念要轻、淡。大约1 个月左右,即可感到丹田胀热,气团存在,说明已初

步有了打通小周天的能量物质。然后,吸气时观想鸭蛋大小的气团膨胀到足球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鸭蛋大小。大约 1 个月左右

即可感到有气冲开经络通道而到达会阴, 会阴有热胀感、跳动感, 但此时的能量还远远不足以贯通督脉。尾闾是经络拐弯之处, 气难以通过, 此时千万不可以意领气强通, 应继续意守丹田, 仍运用腹式呼吸增强丹田内气, 当气足以冲开尾闾时,有一股热流就会上升, 自然冲开尾闾关。到了夹脊关,又无法通过, 这是因为气的体积增大了, 压强就减少了, 所以只有再继续往丹田里“压气”, 待气足够之时, 即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 “噌”的一下就顶过去了。到了玉枕关又过不去了,脖子酸疼,头脑里轰轰作响,此时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意守丹田,增强能量,待能量充足,犹如水到渠成,“呼” 的一下子又过去了。沿任脉而下, 热流感充满任督二脉, 形成循环, 往复不止。此时,你如果吸气,不呼气,怎么吸都行,好像你需要的气永远吸不满;如果有意识地呼气,好像怎么也呼不完, 呼完了再吸, 吸足了再呼, 随心所欲, 舒畅极了。

最后, 呼吸变得细微欲止, 若有若无, 进入了胎息状态。小周天一通, 必然进入胎息, 这是通周天后很关键的过程及现象, 假若没有这个胎息过程,就是没有真正通小周天。有些人把时间与精力错误地施于空洞的意通周天,而不是苦练内气,与气功本意背道而驰,势必造成空

运周天的恶果。练功者当慎之!

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浑元门”一代宗师萧天义老先生传下来的正宗内丹功的筑基法门,承钟吕一脉,属大道功法,易学易练。正确修习十多天后,即可“入静”,产生元阳真气;练功百日后,可打通“小周天”;大约经过三百日,真气便会凝结成“内丹”,形若弹圆,色同朱橘,永镇下丹田。至此,可得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之效。

功法在每日子时(晚11 : 00?凌晨1 : 00)和卯时(凌晨5 : 00?7 : 00)(如无此条件,早晚练功即可),择一安静地方,盘膝而坐,头正身直,双目垂帘,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双掌相叠置于小腹处或抚于双膝上均可。摆好姿势后,双目内视下丹田(脐内一寸三分处),摒弃

一切思虑、欲望、杂念,用自然顺腹式呼吸法,以鼻吸气,要求做到深、缓、匀、细,但不能勉力而行,须顺其自然。以意将吸入的气微微送入下丹田内,与先天而存、潜伏于下丹田处的元阳真气相接相合,融为一体。吸气后,稍作停闭,不用意力;自然地将气从鼻中轻轻呼出(以耳内无闻其声为准),呼气时,意念不要离开下丹田。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反复习练。开始可先练十多分钟,以后随功力进展,逐渐延长。

功法要领在功法锻炼中,随着意、息的高度协调统一,当思绪已完全平息,身心进入完全松静的状态时,忽然会觉得下丹田一动,随之再动又渐温热,仿佛一团模糊之物从中超然而出,身心内外,有一股氤氤氲氲的虚无恍惚气象。如此情况,即是先天元阳真气产生,古气功术语称作“道自虚无生一气”。此时,练功者须守住心神,心不攀缘,亦不着相。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既不欢喜,也不惊疑,更不要用思维去分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总之,应保持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无论功中境界如何玄妙,皆以平常心待之,本来如此,没什么好希奇的。可以说,练内丹功,即是一个磨炼心性的过程。练功者要不断磨去自己的执著心,千万不要去妄求速成。须知修习静功之事,实是半分勉强不得,越是心烦气躁,越不容易取得功效。所谓“欲速则不达”,诚为至理。

不断练功,入静境界日渐稳定,下丹田中的温热感,便缓缓弥漫开来,此时形神合一,仿佛全身都融入虚空之中。如能保持心性不为诸缘所动,意念达到如明镜,如止水,净莹澄澈,如入恍惚杳冥之中时,习者会感到下丹田气动,接着感到有一股强而有力的真气从下丹田开始流注循环,先达会阴,过尾闾,沿督脉上行,经夹脊,至玉枕,再到百会,顺前额下至面颊,过“鹊桥”指(舌),接入任脉,仍然回到下丹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气通小周天”。气通小周天后,真气可以沿着任督二脉,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自动运转,愈炼愈纯,久之凝结成丹。

习练丹道小周天功,有一个采“小药”的过程。精神虚极静笃后,则元神显现;元神显现,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元精,即是炼就内丹的重要“药物”。元精产出后,阳气振作,丹田处会有一种温热、舒泰、畅美难言的感觉,同时外肾兴起。此时即闭目以意内视下丹田,呼吸的气息要深入该处,吸气时加意念,意随息而行,与元阳真气打成一片;呼气时不管它,随其自然。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意念集中于丹田。值得注意的是,吸气时意虽随息而行,但切不可执著于呼吸。大约十至数十息,外肾即会完全软缩,恢复常态。元精就被采回,归还于下丹田之中,复化为气态。此步功法,道家亦称为“炼精化气”。唯真气充足至一定程度,才会自动循

小周天路线运行,打通三关,完成筑基之功。

在气通小周天的过程中,若真气充足,循经而行时,神意要随着真气走;若真气不足而停下来时,则神意也要停下来,继续温养下丹田,待真气力量充实了,再顺其自然而行。此种情况,古气功术语称作是“彼是主来我为宾”,即让识神退位,元神主事,虚静无为,在真气的自动运行中,体悟自然之理。

打通小周天,对修炼内丹功者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标志着本身功力取得了质变性的突破。功至此境,可保身无疾病。祖

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阴阳失调,乃百病之源。而小周天一旦打通,水火既济,达到高度的阴平阳秘”,病源消除了,各种沉疴痼疾自

会霍然而愈。如笔者自幼因先天不足,患了肺炎、肠胃炎等多种疾病,体质极弱,动不动就伤风感冒,数病齐发,苦不堪言。后来,所患肺炎又转化为肺结核,

确诊时已是三期重症,名医束手,药石无效。绝望之际,幸遇恩师,从之修炼此丹道小周天功,数月后,身体即全面恢复健康,与以前相比,判若两人。由此可见,丹道小周天功的祛病强身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亦正因此,在内丹家看来,只有

通过修炼小周天功,才能够彻底祛除致病根源,促进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奠定进修高层次功法一一丹道大周天功的基础。

功理大道至简至易。此功练法虽然简单,但其功理却十分深邃。内丹家根据丹经中效法天地”的思想,并结合自身的修炼实践,提

出了以后天之气交结先天之气,使得气壮神满,结成内丹的理论和方法。认为意是性、神,元神为体,真意为用,真意是元神的动态。

在练功中,通过调整心神,达到自然无为”的先天境地,意气自然合一,呼吸之气就可随着真意的引导,深入到下丹田,与先天而存的

元阳真气相接相合,将其激发出来,再经过炼精化气”,不断补充人体因思虑而耗散的真元之气。真气愈积愈多,经小周天火候烹炼,

神气相抱,便会凝结成内丹。内丹家认为,只有修炼出元阳真气,使其沿小周天路线运转,结成内丹,才能真正保证人体的健康,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去探索生命的奥秘。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 打通小周天的关键是在意守丹田上下功夫, 通过腹式呼吸, 培植丹田内气, 先观想丹田内有一乒乓球大小的气团, 随着吸气而膨胀到鸭蛋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乒乓球大小。呼吸要缓、匀、慢,意念要轻、淡。大约 1 个月左右,即可感到丹田胀热,气团存在,说明已初步有了打通小周天的能量物质。然后,吸气时观想鸭蛋大小的气团膨胀到足球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鸭蛋大小。大约 1 个月左右即可感到有气冲开经络通道而到达会阴, 会阴有热胀感、跳动感, 但此时的能量还远远不足以贯通督脉。尾闾是经络拐弯之处, 气难以通过, 此时千万不可以意领气强通, 应继续意守丹田, 仍运用腹式呼吸增强丹田内气, 当气足以冲开尾闾时,有一股热流就会上升, 自然冲开尾闾关。到了夹脊关,又无法通过, 这是因为气的体积增大了, 压强就减少了, 所以只有再继续往丹田里“压气”, 待气足够之时, 即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 “噌”的一下就顶过去了。到了玉枕关又过不去了,脖子酸疼,头脑里轰轰作响,此时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意守丹田,增强能量,待能量充足,犹如水到渠成,“呼” 的一下子又过去了。沿任脉而下, 热流感充满任督二脉, 形成循环, 往复不止。此时,你如果吸气,不呼气,怎么吸都行,好像你需要的气永远吸不满;如果有意识地呼气,好像怎么也呼不完, 呼完了再吸, 吸足了再呼, 随心所欲, 舒畅极了。最后, 呼吸变得细微欲止, 若有若无, 进入了胎息状态。小周天一通, 必然进入胎息, 这是通周天后很关键的过程及现象, 假若没有这个胎息过程,就是没有真正通小周天。有些人把时间与精力错误地施于空洞的意通周天,而不是苦练内气,与气功本意背道而驰,势必造成空运周天的恶果。练功者当慎之! 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浑元门”一代宗师萧天义老先生传下来的正宗内丹功的筑基法门,承钟吕一脉,属大道功法,易学易练。正确修习十多天后,即可“入静”,产生元阳真气;练功百日后,可打通“小周天”;大约经过三百日,真气便会凝结成“内丹”,形若弹圆,色同朱橘,永镇下丹田。至此,可得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之效。 功法在每日子时(晚11∶00~凌晨1∶00)和卯时(凌晨5∶00~7∶00)(如无此条件,早晚练功即可),择一安静地方,盘膝而坐,头正身直,双目垂帘,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双掌相叠置于小腹处或抚于双膝上均可。摆好姿势后,双目内视下丹田(脐内一寸三分处),摒弃一切思虑、欲望、杂念,用自然顺腹式呼吸法,以鼻吸气,要求做到深、缓、匀、细,但不能勉力而行,须顺其自然。以意将吸入的气微微送入下丹田内,与先天而存、潜伏于下丹田处的元阳真气相接相合,融为一体。吸气后,稍作停闭,不用意力;自然地将气从鼻中轻轻呼出(以耳内无闻其声为准),呼气时,意念不要离开下丹田。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反复习练。开始可先练十多分钟,以后随功力进展,逐渐延长。 功法要领在功法锻炼中,随着意、息的高度协调统一,当思绪已完全平息,身心进入完全松静的状态时,忽然会觉得下丹田一动,随之再动又渐温热,仿佛一团模糊之物从中超然而出,身心内外,有一股氤氤氲氲的虚无恍惚气象。如此情况,即是先天元阳真气产生,古气功术语称作“道自虚无生一气”。此时,练功者须守住心神,心不攀缘,亦不着相。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既不欢喜,也不惊疑,更不要用思维去分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总之,应保持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无论功中境界如何玄妙,皆以平常心待之,本来如此,没什么好希奇的。可以说,练内丹功,即是一个磨炼心性的过程。练功者要不断磨去自己的执著心,千万不要去妄求速成。须知修习静功之事,实是半分勉强不得,越是心烦气躁,越不容易取得功效。所谓“欲速则不达”,诚为至理。 不断练功,入静境界日渐稳定,下丹田中的温热感,便缓缓弥漫开来,此时形神合一,仿佛全身都融入虚空之中。如能保持心性不为诸缘所动,意念达到如明镜,如止水,净莹澄澈,如入恍惚杳冥之中时,习者会感到下丹田气动,接着感到有一股强而有力的真气从下丹田开始流注循环,先达会阴,过尾闾,沿督脉上行,经夹脊,至玉枕,再到百会,顺前额下至面颊,过“鹊桥”(指舌),接入任脉,仍然回到下丹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气通小周天”。气通小周天后,真气可以沿着任督二脉,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自动运转,愈炼愈纯,久之凝结成丹。 习练丹道小周天功,有一个采“小药”的过程。精神虚极静笃后,则元神显现;元神显现,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元精,即是炼就内丹的重要“药物”。元精产出后,阳气振作,丹田处会有一种温热、舒泰、畅美难言的感觉,同时外肾兴起。此时即闭目以意内视下丹田,呼吸的气息要深入该处,吸气时加意念,意随息而行,与元阳真气打成一片;呼气时不管它,随其自然。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意念集中于丹田。值得注意的是,吸气时意虽随息而行,但切不可执著于呼吸。大约十至数十息,外肾即会完全软缩,恢复常态。元精就被采回,归还于下丹田之中,复化为气态。此步功法,道家亦称为“炼精化气”。唯真气充足至一定程度,才会自动循小周天路线运行,打通三关,完成筑基之功。 在气通小周天的过程中,若真气充足,循经而行时,神意要随着真气走;若真气不足而停下来时,则神意也要停下来,继续温养下丹田,待真气力量充实了,再顺其自然而行。此种情况,古气功术语称作是“彼是主来我为宾”,即让识神退位,元神主事,虚静无为,

积精累气乃丹道有成之关键——作者:田光林

积精累气乃丹道有成之关键——作者:田光林 在丹功修炼中,用的是先天精气神,乃无形无象之物;后天有形有象之交感精、呼吸气、思虑神,均弃置不用。所谓“用之不可见,见之不可用”,也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丹功修炼的重点,也是难点、关键。因为丹道修炼之精气神均不是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而是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的。在修炼中要掌握积精累气之法,就必须有“捉雾拿云”的手段,“于恍惚中求,杳冥内寻,庶几近焉”。此乃丹道有成之关键,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从细微之处入手,日积月累,自然增长 古今凡修炼有成之人,均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少到多,从微至著,日积月累而成。《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其关键之处,就是要抓住气机微动之时,随采随炼,随时积累,久则成真矣。有人对于微阳初动,漠不关心,认为无足轻重,任其丧失。而不知“一星之火,可以焚山,一涓之水,可以成渠”。所以总要人看穿此道,处处提防、在在保护,日积月累,长久坚持,自可由量到质而生变化矣。 《道德经》在论述难易、大小时讲:“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黄元吉注释云:“夫易为难之基,故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细为大之本,故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况道为万事万物之根,可不由易而难、自细而大乎?不然进之锐者,退之必速矣。又安望几于神化之域哉?”“是以古之圣人,知道有由阶,学有由进,不思远大之图,惟期切近之旨,淘汰渣滓,涵养本源。如水之浸灌草木,自然日变月化,不见其长而日长,所以自微之著,由粗之精,从有为有事中,而至无为无事”。故“圣人终不为大,而能成其大矣”。不为大而能成其大,皆由于从细小之事入手,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自然变化矣。所以结论就是“惟有坚固耐烦,矢以恒久不息之心,庶几易者易而难 者亦易,细者细而大者亦细耳”。 《道德经》在六十四章中又进一步阐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均是讲的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这个原理运用于丹功修炼,就是当一阳初动之时,其机甚微,不宜采取,及至二阳、三阳“神凝气聚,真精自动,浩浩如潮生,溶溶似冰泮。要堵自微而著,由小到大,自近及远,以至进火退符,河车搬运,阳铅再生,阴汞交合,时烹时炼,渐结渐凝,神圆气壮,药熟丹圆,皆自玄关一动始也”。所以

气功-小周天功法

小周天功法简述 普及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它在功法程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收心求静。 二、炼养丹田。 三、积气冲关。 四、炼养周天。 这里虽然没有丹道周天那样严格的火候。但还是要有一定的火候要求的。每一步均需达标。在积气冲关完成以后,若需直接转入大周天训练,亦可跳过还虚静养一节,在元气充足的情况去通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亦可先还虚静养,待经络周天出现元气充分活跃的条件下去转通大周天。

下面说一下每一步主要要求: 一、收心求静: “气功非气功,全在意念中。”气功训练是以心意训练为核心的。入静是心意训练的基本要求。所以,要进行周天功的训练,第一步需要收心求静。 要静到什么程度才算标准呢?对于传统的丹道周天,收心的阶段,称之为炼己还虚。要求身心要大静,回到先天虚无态,才能进行先天的精气神的内炼。而我们普通的周天功,虽然没有这样的要求,但也要是心平气和。也要收拾杂念以达到基本的静心要求。在呼吸上,要达到呼吸柔和,缓细匀长,以耳中听不到声音为止。在意念上,要心意轻微,恬然自得,坐久不累,不烦不燥,杂念不起,一念微微,心境堪然的效果。

二、炼养丹田: 要能有力的去打通任督二脉上的难关,就要有充实的元气(能量)基础。否则元气不足,力量弱,就无法将这些难关冲开。造成气机不上不下,影响正常生活。若是强行去冲,意重则容易上火。气不足,强行用意引气称之为煮空档。不但不能起到健身效果,反而为因为意重而生燥火。轻则产生上火证疾,重则烧伤经络甚至脏腑,祸害无穷。 所以在通周之前,一定要做好炼养丹田这一关。自身元气不足,我们可以去采天地的气能,采入下丹田炼养。亦可直接意守丹田以养足元气。总体要就是要温养丹田元气,使气足方能通周。 三、积气冲关: 在丹田气足的基础上。已经有足够的

谈《西游记》与道教丹道修行

谈《西游记》与道教丹道修行 《西游记》的作者是有争议的,在明清的时候,一般传说是长春真人邱处机所作,另一说便是民国学者考证支持说是吴承恩所作。 全真邱祖是山东人,《西游记》中多各地方言,不限一个地区,多是经多人之手,然后汇集编成,所以此书未必是长春真人所作,后世多是搞混淆了。 至于说是吴承恩所作,完全是鲁迅与胡适之流的一家之说,以其有江苏方言来论的论点也并不成立。 但有一点可以确认,《西游记》里的丹法流派,包括诗词体系等,与万历年间所作的《性命圭旨》之类的体系是一样的,并且与全真道的丹道功法有很大关联。 《西游记》全书都隐约射出浓厚的丹道文化内涵出来,既充满了玄妙,又不失为大众通俗,处处充满隐喻,这是《西游记》可以称为一部奇书的地方。 但是充满隐喻并不代表它就是一本丹书,因为西游记写作的时候,社会上其实已经有很多丹道经书,并且是公开印刷四处发行的,并非是珍藏秘而不宣的内容,而四处学习丹道或进行深入了解的人也有不少。 而《西游记》里的诗句或是对丹道的认知,只需要是一个知晓丹道体系的人,既不需要精通,也并不需要搞得很明白,

同样可以写得出来满足《西游记》中所需的内容。 所以,《西游记》中涉及丹道相关的东西,如果作为参考或借鉴是可以的,但不要指望有深入的内容,更不说是修炼指导了。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比如说金箍棒,描述上可以按符合水中金来阐述,但是金箍棒是孙悟空龙宫去借(抢)来的,这里可以将海底形象化,到了海底又去找武器,此处寻铅的过程,然后很多兵器送上来,便是不用铅的过程,符合'用铅当要寻真铅',但更关键的“得了真铅亦弃捐”便没有体现出来,而是直接就得到了金箍棒,这里的跳过了关窍,如果将修炼关窍进行要小说化,那么也应该写孙悟空如何借助了日月得到金精,这些才是修炼中最为关键的内容,然而里面都是缺乏的。紧接着四海龙王送孙悟空金甲时,这里如果按修炼暗喻应该是用五龙捧圣的喻意才对,这里同样对应不上。 如果将《西游记》作为丹道修炼的东西来看,无疑是支离破碎的,但是作者本来也不是写丹经,而是左右引用丹道中的一些内容作为借喻成故事,写的是小说,所以在细节上本身是不完全符合修炼的。 正如一些评论中指出的,《西游记》对于懂丹法的人太浅了,对于不懂的人又显得很高深。 因为在实际的丹道修炼上,不但每个隐语背后究竟说的是什么很重要,即使知道是在说什么,那么又如何才去修,这些

屈原的丹道养生思想

屈原的丹道养生思想 萧志才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大约生于公元前339年,卒于公元前 278年,即战国后期。屈原生活在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大约生于公元前339年,卒于公元前278年,即战国后期。屈原生活在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代。楚国当时处在政治上腐败,外 侮内患之中。屈原不仅是学识渊博品格出众的诗人,也是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一生 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度过。他曾担任过参与内政以及外交的大官,后黜为三闾大夫。 屈原想通过楚怀王来实现自己“举贤授能”、国家法治的政治理想。他的进步治国主张触 犯了楚国反动贵族的势力,他受到了卑鄙的诬陷和残酷的迫害,被长期放逐在楚国的南方。当楚国都城郢被秦攻破时,他深感救国无望,遂投汩罗江而亡。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 新诗人。历史上人们对屈原《楚辞》的评述可谓汗牛充栋,但对屈原诗歌中深寓的丹道养 生理论,却无专论述评。愚人乎其内,通读屈原《天问》、《远游》诗之后,深受启迪。 屈原在这两篇诗歌中,论述了深邃的丹道养生思想,根据鄙人对屈原诗人的破释性理解, 欲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秘。一家之言,奉献同道,敬请指教。 一、提出“审一气之和德”,“一气孔神兮”,是讲丹道周天功气通经络的机理 屈原在《远游》诗中提出,“审一气之和德”。“一气孔神兮”。“审一气之和德”,可破释为“中和”之气。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屈原诗文中所讲的“和德”二字。“和”,

可理解为“中和”;“德”,修炼气功一定要修德,德高才能功高。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审一气之和德”之“审”字,可理解为掌握好人体“中和”平衡气机。气机平衡,乃丹道玄要。“一气孔神兮”之“神”字,不能认为迷信之神,而应释为“通”。我们将“审一气之和德”、“一气孔神兮”这两句诗连贯起来理解,就 是气行经脉通关开窍,通贯周天。也就是人体小宇宙与大宇宙相互摄取能量,交换信息同 步共振的通道。屈原讲了气行通道,又进一步讲了人体摄取宇宙能量的“天门”。《远游》诗中讲:“命天阍其开关兮”。(意即我让守门人把门打开。)屈原讲的“天阍”,即是 天门。《道德经》云:“天门开阖,明白四达。”人体“天门”在哪一个部位呢?实则人 体之“天门”,乃人头顶心之“百会穴”。“百会穴”是人体任督二脉的交会穴。任脉是 阴脉之海。督脉乃阳脉之海。灵动百会任督通,任督通,百脉通,人体气机实现自头顶心 百会穴到脚心涌泉穴,顶天立地大循环。 现在将屈原在《远游》诗中讲的“审一气之和德”、“一气孔神兮”、“命天阍其开 关兮”这三句综合分析,其讲明了修丹道周天功气通经脉的通道。换句话说,也就是讲明 了人体小宇宙与大宇宙相互交换信息、摄取能量的通道。即“天人合一”的通道。 二、提出“阴阳三合”的丹道“气化”原理 屈原在《天问》诗中又提出了“阴阳三合”的丹道炼气之气化基本原理。为了让朋友 们更明白地理解屈原提出“阴阳三合”气化理论的深邃性,我拟用胡孚琛教授著《道学通论》封面上,载有一幅黑红白三色三条鱼旋转的太极图,形象地说明屈原所讲“阴阳三合”的气化理论。自《道学通论》出版发行以后,有不少读者对《道学通论》封面上黑红白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养生思想 姓名郑晴 院系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专业历史学 班级 1202班 学号 1213010246

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思想 一、魏晋南北朝养生思想发展的背景 魏晋南北朝的三百余年间,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战争频繁、政权更迭的动乱时期。战乱和灾祸接踵而至的现实生活,极大地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使得当时人的寿命十分短暂。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出于一种生命本能的需要,极力推崇养生之道;在道德修养方面,他们崇尚老庄之学,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在具体的养生实践上,则由重视导引吐纳转向炼丹服食,进而形成了一系列颇具道学色彩的养生方法。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学的代表人物 1、嵇康(224~263年),字叔夜,三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家,魏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县)人。嵇康出生在儒学世家,曾做过曹魏的郎中、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由于不满司马氏政权而退隐。嵇康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其诗文之中多见老庄典故,老庄思想也是其养生学思想的主要来源,养生著作是《养生论》。 2、葛洪(283~363年,一说卒于343年),字稚川,号抱朴子,晋代著名的思想家、医药学家,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葛氏自幼好学,精通医药,崇推神仙导引之术,晚年精研炼丹,一生著述繁富,最能反映其养生思想的代表作是《抱朴子·内篇》。他主张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3、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居隐,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陶弘景为上清经之重要传人,并开创了对后世道教发展有深远影响的茅山宗,著有《养性延命录》,分为上下两卷,卷各三篇:第一为教诫篇,以精、气、神为核心,从理论上论述了养生之道;第二为食诫篇,从饮食角度论述养生祛病之理;第三为杂诫忌禳害祈善篇,论及生活起居,言行善恶,并及存想静养;第四为服气疗病篇;第五为导引按摩篇;第六为御女损益篇。《养性延命录》是陶弘景系统总结归纳前人养生理论和方法的一部重要道教养生著作。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思想的特点 1、修身养性,性命双修。 所谓养性,指的是人生观,思想观,性格等方面的修养,属于养生范畴的一个具体内容。养生不但要注重外在形体的修养,更要注意内在精神等方面的修养。《养生论》列举出“修性”达到的最高境界应是:“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泊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中总结出“十二少”与“十二多”的养性宜忌,指出:“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性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憔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陶弘景指出的十二个方面,较全面地包括了养性的内容,对养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静以养神,形神共养。 形与神的关系密切,形是神的载体,神是形的主宰。这一时期的养生家认识

性修炼密法(好文)

性修炼密法 第一章固精术 第一节介绍几个日用固精术 第一则咬牙固齿固精法 凡遇大小便时,舌舐上腭,把牙齿咬紧,两手握拳。两脚趾抓地,闭气提肛, 目视顶门,然后小便。便完后,缓缓放松即可。此法能固精强肾,健骨固齿,确 有神效。若能在年轻之时或牙齿完好之前起炼,即年过八九十岁,牙齿也不蛀虫 脱落,继续可咬炒豆硬物。实例甚多,拙著无派功诀泄密中已有介绍,恕不再举。 第二则闭精仙法 每当小便时,深吸一口气,纳入丹田,而后闭息,把气由丹田引入会阴,沿 督脉上百会,即守住百会穴,复想此穴有一绿色“水”字,始排小便,便完,念 “嘘”字音将气缓缓呼出,同时想象绿色“水”字随嘘气下行至丹田。此功闭精 甚严,即使再行房事,亦无经常精子排出。否则须开精门,开精门时,去掉一切 杂念,念“呵”字音微微吐气即可。本功法能排除梦遗漏精,并能炼通大小周天。 第三则通便固齿功 每遇排便时,咬紧牙关,两脚趾用力扣地就是。功效,能使腹壁肌和膈肌收 缩,提高腹腔内的压力,促使排便通畅,日久形成条件反射,到老不会闭结。同时起固精强肾作用,至老牙齿不松动脱落。 第四则提收功 每遇小便时,不要把尿一次性撒完,而是撒撒停停,分九次左右撒出。即在 尿撒出一部份后,收提会阴与尿道,将尿收住一回再撒,第一次要特别收严密, 要将尿收断一回再撒,以后各次可依收放收放节奏进行。越是尿急,第一次越要 收紧。此法能提高肾功能卷放能力,把人训练成活机器,底盘炼到像自来水龙头 一样,要关就关,要放就放,做到能随心所欲的控制射精量,是一部至关重要的 功法。 第五则综合混炼固精术 此术是笔者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上述四法一起结合炼,可取得面面俱到的 综合效应。每次大小便时,先深吸一口气到丹田,然后意念沿会阴督脉上行至头 顶百会穴,意想穴中有一绿色“水”字,同时舌舐上腭,牙齿咬紧,两手握拳, 脚趾抓地,闭气提肛,目视顶门“水”字,始行小便,并撒撒停停,第一次要特 别收紧,分九次以上撒完,再念“嘘”字音微微呼气,同时想百会穴绿色“水”

穿越时空的无为智慧与超越生死的逍遥洒脱

慧空居士《我的气功修炼之路》《金丹大道五步功法》之后经典文章 --转自百度贴吧-气功吧 穿越时空的无为智慧与超越生死的逍遥洒脱 数年来陆续在腾讯空间、博客、贴吧、论坛以及国学养生群发表了十数篇或长或短的涉及国学、丹道、修心养生方面的感悟、体会、心得文章,在读者当中也有一些良性反响,大体包含儒释道诸家的譬如丹道次第、入静、四禅八定、中道、本源、实相、修炼目的、无为之法、先天智慧、转识成智,林林总总不一而论,自己有时候回头拈来一读也觉大致内容差池不大,也还勉强可供国学爱好者闲来茶余饭后一读。 但有时候,随着亲身实证的深入和对义理的深入体悟,也常常在扪心自问,真正的修心修身乃至养生养性的根本之道真的找到了么? 有人曾经问我:“修行如果修到一定程度身体会很健康,充满生机,应该会大大延长人的寿命,为什么近代一些大师也如常人一般不过百岁甚至更短年岁就寿终了呢?” 如果从常理来分析,那么原因有如下几种: 1、性功和命功不相匹配,思想精神境界层面的开悟与身体的健康并非成正比,这也是古人反复强调性命双修的原因所在,有吕祖之言为证:“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但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2、许多修身养性有成的大德,往往是从幼年时期乃至成年以后身体虚弱、疾病缠身,为了摆脱身体的病痛疾苦开始养生修炼,虽不

能过百岁而终,但已经是极大地延长和突破了自身身体的寿命限度,也是一种修炼的成就和收获之明证; 3、佛家讲求涅槃泥洹之道,追求肉体的解脱,出离三界六道轮回,不以肉体长生为修炼目的; 4、随着年代的久远,正宗传统的所谓“仙学”,长生久视之道已经随着后人的演绎变化,派生出众多修炼养生门派,其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很多功法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本源之道,实为一大憾事; 很多养生修炼之人,在初窥门径之后,也曾一日千里,进步神速,每日每时都会有种种神奇的体证体感,自我感觉身心确实起了一些显著的变化,诸如精力充足了、旧疾改善乃至痊愈了、体质明显变好了,所谓的自身阳气得到了生发,先天元气得到了弥补,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到了一定阶段,就不再有实质性的进步和体证的变化,最终各种体感体证都烟消云散,甚至有人从此渐渐远离了养生修炼,淡出了曾经热衷和爱好的领域,复归于常人之态; 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单单就一个“勤”字,讲的是行住坐卧皆能让自己保持正念,时时刻刻让身心处在清净平和的状态之下,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了了分明智慧现前,这种身心状态和坚持养生修炼需要持续很多年乃至一生,试问有几人能够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终生不离不辍呢? 还有的人,在练功过程中,自我体证很丰富,如身体的冷热酸麻胀、通络的电流感、水流感,真气发动时的体内六根震动、深入禅定中肉体的虚无感、融化感,月满金蟾的性光、混沌云雾感、身体高大和收缩乃至真气能量与意识结合的一部分离开身体等等神奇感受,让人留连忘返,沉溺功态之中不愿出定,成为一种“执着”; 所以有时候,也有人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都练到还虚次

积精累气乃丹道有成之关键

积精累气乃丹道有成之关键 在丹功修炼中,用的是先天精气神,乃无形无象之物;后天有形有象之交感精、呼吸气、思虑神,均弃置不用。所谓“用之不可见,见之不可用”,也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丹功修炼的重点,也是难点、关键。因为丹道修炼之精气神均不是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而是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的。在修炼中要掌握积精累气之法,就必须有“捉雾拿云”的手段,“于恍惚中求,杳冥内寻,庶几近焉”。此乃丹道有成之关键,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从细微之处入手,日积月累,自然增长 古今凡修炼有成之人,均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少到多,从微至着,日积月累而成。 《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其关键之处,就是要抓住气机微动之时,随采随炼,随时积累,久则成真矣。有人对于微阳初动,漠不关心,认为无足轻重,任其丧失。而不知“一星之火,可以焚山,一涓之水,可以成渠”。所以总要人看穿此道,处处提防、在在保护,日积月累,长久坚持,自可由量到质而生变化矣。 《道德经》在论述难易、大小时讲:“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黄元吉注释云:“夫易为难之基,故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细为大之本,故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况道为万事万物之根,可不由易而难、自细而大乎?不然进之锐者,退之必速矣。又安望几于神化之域哉?”“是以古之圣人,知道有由阶,学有由进,不思远大之图,惟期切近之旨,淘汰渣滓,涵养本源。如水之浸灌草木,自然日变月化,不见其长而日长,所以自微之着,由粗之精,从有为有事中,而至无为无事”。故“圣人终不为大,而能成其大矣”。不为大而能成其大,皆由于从细小之事入手,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自然变化矣。所以结论就是“惟有坚固耐烦,矢以恒久不息之心,庶几易者易而难者亦易,细者细而大者亦细耳”。 《道德经》在六十四章中又进一步阐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均是讲的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这个原理运用于丹功修炼,就是当一阳初动之时,其机甚微,不宜采取,及至二阳、三阳“神凝气聚,真精自动,浩浩如潮生,溶溶似冰泮。要堵自微而着,由小到大,自近及远,以至进火退符,河车搬运,阳铅再生,阴汞交合,时烹时炼,渐结渐凝,神圆气壮,药熟丹圆,皆自玄关一动始也”。所以炼丹就其始基言之,实由一汞一铅,点滴积累而成。在修炼中忽视细小精气的积累,则圆明之金丹就无法炼成了。 二、筑基阶段的精气积累 筑基一词是丹经的比喻,如修房造屋,必先筑基,使基础稳固、结构坚实,然后才能竖柱安梁,砌砖盖瓦。炼内丹也是同样的道理。丹法以身为基,在内丹入手修炼中,必须将此身体条件补足,符合初步的练功要求,然后才能进入正式的练功阶段。 这里讲的身体条件,主要是指人身的精、气、神三大生命要素而言,丹经称为三宝。 丹道功夫中所称的炼丹,实质就是炼此三宝。翁象川注《悟真篇》云:“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荣卫一身,莫大于此。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身健则少病。内则五脏敷华,外则肌肤润泽,容颜光彩,耳目聪明”。 实际上,筑基阶段的任务,就这么三个:一是保精气神三宝圆满无亏;二是补三宝充盈旺盛;三是炼三宝凝化成重返青春的源泉——内丹。所以说内炼的基础,就是炼精气神的凝化。炼丹所用的精气神三宝本系一个整体,三者不能截然分开。但筑基阶段

小周天修练心得(转)

小周天修练心得(转) 我来说下小周天,虽然我还只是个学徒,但我也高兴把我的所知拿出来给大家分享。所谓小周天功是指练功者体内生成和聚集的真气、冲关破隘,。达到沿督脉、任脉运行,从而祛病健身的功法。在人体的经络中,督脉、任脉是最主要,也是脉道最宽阔的两条经脉。督脉总督一身阳经,俗称“阳脉之海”;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俗称“阴脉之海”。督脉较长,且两端回弯,呈环抱任脉之势,督脉和任脉之间的沟通协调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体的阴阳平衡和健康水平。 一般打通小周天的功法,从现在来说大概可分为3种:丹道周天,破关法和意通周天。丹道周天是道家的古老内功法,道理深懊,很多都运用打比俞,如:采药,练药,封炉等,多步过程,一般人难以理解,而且功法很多,各门派的都不同,练此法需得师父传程,自我修练很难,一不小心还有生命危险,道理之深,我也不敢多打狂语,但就我知简单说来就是垒基成丹,运金丹来通任督2脉;破关法可以说是丹道周天的副产品,就是垒基完毕以后,一气破关,打通人体4大穴位和任督2脉各个关卡,过程是:丹田--会阴--命门--脊骨--玉枕--天门(百会)--玄关(上丹田)--中丹田--气回丹田。在破关的锻炼过程中,真气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并环绕督脉、任脉完成一个周天循环,要经历气生下丹田、气冲关隘、气上百会穴、气聚上丹田、气落中丹田、回归气海六个阶段。完成了这六个阶段的练功,督脉、任脉便被打通,阳脉之气与阴脉之气交感融和。每当进入恬静状态时,在上、下丹田之间会形成一个类似太极图式的阳气与阴气交揉合抱的真气团,这个真气团的运行,可以促进全身气血通畅、脏腑协调、阴阳平衡、情志舒和,以此祛病健身,调神美容。练成小周天之后,只要经常稍加习练就可保持住真气团的周天运转。对身体来说等于保持了一个精锐的近卫军团,一旦有病邪产生或侵入,召之即来,来自能战,战之能胜。可以使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定向导引,即成特异功能;最后一个就是现在流行的意通周天,此法简单易懂,而且初步入手,就有明显的功效,所以比教受欢迎就是以意念带动“气”来运行任督2脉,气从无到有。但是就功效来说,丹道周天为上乘,破关卡为中乘,下乘为意通周天。可是从修练过程来说丹道周天的所用时间最长,而且不少人半途而废,因为要垒基成“丹”的过程很长,而且初步修练时感觉并不明现。再来就是破关法和意通法了。破关法每破一关所需时间都难定,依个人而言;意通法虽然功效明现,但是也会常出现假像,就是“假通周天”,虽然感觉体内任督2 脉很流畅,可是实际上是自己的意念所成,并没体会到真的小周天的感觉。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真实经验和知识,西望有错之处,道友可指出。 我练功心德:记得每次我练时,全身如处在一股不明的气场之中,头顶和玄关上似有风吹动,2耳的感觉似被拉得很大,20分钟左右身子发热。。。。。。 气每到一个关时,那里的感觉就像是一股热流在那里打转,成太极壮,肌肉会变嘛,好像塞进了一块东西。还就是,自练功已来,就能明显感觉到一股神奇的力量----磁场力 无论是在练功时,全身对万物磁场的感觉,还是平时把双手靠近时/把手靠近身子任何一个部位时,都感觉到一股如2个同极磁铁间的排坼力(有时会是吸力),不只身子,把手靠近任何一件物品也有同样感觉。若是靠开过光的东西,特别是贴着护法坛界的符的墙时,这感觉更强。不知大家现在懂得怎么运用这股力了

真传丹道小周天功【摘录养气入门】

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正确修习十多天后,即可“入静”,产生元阳真气;练功百曰后,可打通“小周天”;大约经过三百曰,真气便会凝结成“内丹”,形若弹圆,色同朱橘,永镇下丹田。至此,可得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之效。 功法在每曰子时(晚11∶00~凌晨1∶00)和卯时(凌晨5∶00~7∶00)(如无此条件,早晚练功即可),择一安静地方,盘膝而坐,头正身直,双目垂帘,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双掌相叠置于小腹处或抚于双膝上均可。摆好姿势后,双目内视下丹田(脐内一寸三分处),摒弃一切思虑、欲望、杂念,用自然顺腹式呼吸法,以鼻吸气,要求做到深、缓、匀、细,但不能勉力而行,须顺其自然。以意将吸入的气微微送入下丹田内,与先天而存、潜伏于下丹田处的元阳真气相接相合,融为一体。吸气后,稍作停闭,不用意力;自然地将气从鼻中轻轻呼出(以耳内无闻其声为准),呼气时,意念不要离开下丹田。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反复习练。开始可先练十多分钟,以后随功力进展,逐渐延长。功法要领在功法锻炼中,随着意、息的高度协调统一,当思绪已完全平息,身心进入完全松静的状态时,忽然会觉得下丹田一动,随之再动又渐温热,仿佛一团模糊之物从中超然而出,身心内外,有一股氤氤氲氲的虚无恍惚气象。如此情况,即是先天元阳真气产生,古气功术语称作“道自虚无生一气”。此时,练功者须守住心神,心不攀缘,亦不着相。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既不欢喜,也不惊疑,更不要用思维去分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总之,应保持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无论功中境界如何玄妙,皆以平常心待之,本来如此,没什么好希奇的。可以说,练内丹功,即是一个磨炼心性的过程。练功者要不断磨去自己的执著心,千万不要去妄求速成。须知修习静功之事,实是半分勉强不得,越是心烦气躁,越不容易取得功效。所谓“欲速则不达”,诚为至理。 不断练功,入静境界曰渐稳定,下丹田中的温热感,便缓缓弥漫开来,此时形神合一,仿佛全身都融入虚空之中。如能保持心性不为诸缘所动,意念达到如明镜,如止水,净莹澄澈,如入恍惚杳冥之中时,习者会感到下丹田气动,接着感到有一股强而有力的真气从下丹田开始流注循环,先达会阴,过尾闾,沿督脉上行,经夹脊,至玉枕,再到百会,顺前额下至面颊,过“鹊桥”(指舌),接入任脉,仍然回到下丹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气通小周天”。气通小周天后,真气可以沿着任督二脉,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自动运转,愈炼愈纯,久之凝结成丹。习练丹道小周天功,有一个采“小药”的过程。精神虚极静笃后,则元神显现;元神显现,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元精,即是炼就内丹的重要“药物”。元精产出后,阳气振作,丹田处会有一种温热、舒泰、畅美难言的感觉,同时外肾兴起。此时即闭目以意内视下丹田,呼吸的气息要深入该处,吸气时加意念,意随息而行,与元阳真气打成一片;呼气时不管它,随其自然。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意念集中于丹田。值得注意的是,吸气时意虽随息而行,但切不可执著于呼吸。大约十至数十息,外肾即会完全软缩,恢复常态。元精就被采回,归还于下丹田之中,复化为气态。此步功法,道家亦称为“炼精化气”。唯真气充足至一定程度,才会自动循小周天路线运行,打通三关,完成筑基之功。在气通小周天的过程中,若真气充足,循经而行时,神意要随着真气走;若真气不足而停下来时,则神意也要停下来,继续温养下丹田,待真气力量充实了,再顺其自然而行。此种情况,古气功术语称作是“彼是主来我为宾”,即让识神退位,元神主事,虚静无为,在真气的自动运行中,体悟自然之理。打通小周天,对修炼内丹功者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标志着本身功力取得了质变性的突破。功至此境,可保身无疾病。祖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阴阳失调,乃百病之源。而小周天一旦打通,水火既济,达到高度的“阴平阳秘”,病源消除了,各种沉疴痼疾自会霍然而愈。如笔者自幼因先天不足,患了肺炎、肠胃炎等多种疾病,体质

小周天功法简述(配图)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小周天功法简述 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它在功法程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它在功法程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收心求静。 二、炼养丹田。 三、积气冲关。 四、炼养周天。 这里虽然没有丹道周天那样严格的火候。但还是要有一定的火候要求的。每 一步均需达标。在积气冲关完成以后,若需直接转入大周天训练,亦可跳过还虚 静养一节,在元气充足的情况去通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亦可先还虚静养,待经 络周天出现元气充分活跃的条件下去转通大周天。 下面说一下每一步主要要求: 一、收心求静: “气功非气功,全在意念中。”气功训练是以心意训练为核心的。入静是心意 训练的基本要求。所以,要进行周天功的训练,第一步需要收心求静。 要静到什么程度才算标准呢?对于传统的丹道周天,收心的阶段,称之为 炼己还虚。要求身心要大静,回到先天虚无态,才能进行先天的精气神的内 炼。而我们普通的周天功,虽然没有这样的要求,但也要是心平气和。也要 收拾杂念以达到基本的静心要求。在呼吸上,要达到呼吸柔和,缓细匀长, 以耳中听不到声音为止。在意念上,要心意轻微,恬然自得,坐久不累,不烦不燥,杂念不起,一念微微,心境堪然的效果。 二、炼养丹田: 要能有力的去打通任督二脉上的难关,就要有充实的元气(能量)基础。否则元气不足,力量弱,就无法将这些难关冲开。造成气机不上不下,影响正常生活。若是强行去冲,意重则容易上火。气不足,强行用意引气称之为煮空档。不但不能起到健身效果,反而为因为意重而生燥火。轻则产生上火证疾,重则烧伤经络甚至脏腑,祸害无穷。 所以在通周之前,一定要做好炼养丹田这一关。自身元气不足,我们可以去采天地的气能,采入下丹田炼养。亦可直接意守丹田以养足元气。总体要就是要温养丹田

关于看到有关修炼气功会引来邪灵附体的文章而不得不说的话

关于看到有关修炼气功会引来邪灵附体的文章而不得不说的话---(浅谈佛、道、儒 修行方法与基督教修行方法并无冲突) 一年多前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气功修炼在灵界的属性上是邪灵,修炼气功是引邪灵附体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在文章中现身说法,说修炼气功不但不会给修行者带来身体的健康,反而会给修行者和其家人带来灾难等。。。。。。有关言论,说只有信奉基督教引圣灵入体才能得到神的保佑,战胜邪灵,使得修行者和其家人获得真正的幸福。 初看这篇文章后,我首先是哈哈一笑,这都是哪跟哪啊!气功怎么就被莫名其妙地卷入了宗教纷争里去了呢?再仔细看下去,文章中还含有诽谤、诋毁我中国文化的内容在里面,使得我在笑过之后就不得不怒了!笑过、怒过之后,通观全篇文章荒诞不经,实无多少可取之处,可古人说“开卷有益”,尽管是荒诞不经的文章我认为也可以权且把这篇文章作为反面教材,“使自己有益”,并且我认为象这种文章错误百出,实不值一驳,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会收其影响的。所以也就不把他当一回事了! 不料,在这一年多来我不断在网上看到有朋友说他们看到了这篇文章,或者是这篇文章的一部分,并陷入了深深的迷惑之中,不知道是真是假,气功是不是文章中所说气功修炼在灵界的属性上是邪灵,修炼气功是引邪灵附体,最后吓得都不敢炼气功了。开始我认为是个别的现象,没有引起我的重视,直到今天,我无意中看到一位叫“静悄悄的心思”的网友有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时,我认为问题很严重了,“三人市虎”的道路谁都懂,假话如果说上一百遍就会变成真话了!所以为了以正视听,肃清这篇文章的流毒,是到了该对其批驳的时候了! 在我看来宗教家借助气功、冥思、禅定、体育锻炼等现实生活中朴素的修身养性、锻炼身心的修行方法辅助他的神学修养是有的,而且各个宗教都是这样做的,比如道家学者在修道的过程中,借助气功、丹道的修行方法帮助修行者悟道、证道;佛家借助瑜伽、禅定等方法证悟真如佛性;基督教徒采用祈祷、冥思、体育锻炼等方法以期能达到与神的沟通,但毕竟气功是气功,宗教神学是宗教神学,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换句话说,在宗教形成之前,这些气功、丹道、冥思、禅定、体育锻炼、瑜伽等现实生活中朴素的修身养性、锻炼身心的修行方法,就已经被我们人类总结出来,并至今一直在完善的过程中。有了宗教之后,各种宗教都在积极地继承、吸收和设法改造这份“人类的遗产”并加以利用。才使得这些原本朴素的修行方法,逐渐地沦落并依附于宗教! 我说这些话有没有根据呢? 有的! 禅宗五祖在点化懒融禅师修行时,看懒融禅师整天修习禅定的功夫,就问懒融禅师:“学禅定可以成佛么?”懒融禅师想了想若有所悟地说:“不能。”,五祖就此认为孺子可教,并进一步开导他说:“学禅等于磨砖做镜,怎么能成佛呢?只有靠般若智慧对佛法的领悟才能证悟佛道。”,也就是说成佛是靠智慧而不是靠禅定,禅定只是辅助方法,用逻辑学术语说就是禅定是成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是辅助而不是必然! 现代道家大师陈撄宁先生一生积极地致力于把黄老之学、丹道从道教文化中分离出来,也是看出了不应该把传统的修养方法依附于宗教神学的门户之下。应该让其积极、正常、自由地发展! 现在让我们先撇开宗教神学之间,和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纷争不谈,先回到我们今天问题的主体上来,炼气功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会不会引来邪灵附体?!,即使引来了邪灵可不可怕?! 稍微对中国气功、丹道、禅定的修行方法有一点了解的人就应该知道修习正确的修行方法,立心仁善、中正,是不会引来邪灵的。即使引来邪灵也不可怕!佛、道、儒、三家的修行方法中都有对治的方法,所谓境由心生,魔由心生,伏魔者先伏自心,其实在修行的过程中修

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周天功, 真传 内家“浑元门”一代宗师萧天义老先生传下来的正宗内丹功的筑基灋门,承钟吕一脉,属大道功灋,易学易练。正确修习十多天后,即可“入静”,産生元阳真气;练功百日后,可打通“小周天”;大约经过三百日,真气便会凝结成“内丹”,形若弹圆,色同朱橘,永镇下丹田。至此,可得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之效。 功灋在每日子时(晚11∶00~凌晨1∶00)和卯时(凌晨5∶00~7∶00)(如无此条件,早晚练功即可),择一安静地方,盘膝而坐,头正身直,双目垂帘,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双掌相叠置于小腹处或抚于双膝上均可。摆好姿势后,双目内视下丹田(脐内一寸三分处),摒弃一切思虑、欲望、杂念,用自然顺腹式呼吸灋,以鼻吸气,要求做到深、缓、匀、细,但不能勉力而行,须顺其自然。以意将吸入的气微微送入下丹田内,与先天而存、潜伏于下丹田处的元阳真气相接相閤,融为一体。吸气后,稍作停闭,不用意力;自然地将气从鼻ф轻轻呼出(以耳内无闻其声为准),呼气时,意念不要离开下丹田。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反复习练。开始可先练十多分钟,以后随功力进展,逐渐延长。 功灋要领在功灋锻炼ф,随着意、息的高度协调统一,当思绪已完全平息,身心进入完全松静的状态时,忽然会觉得下丹田一动,随之再动又渐温热,仿佛一团模糊之物从ф超然而出,身心内外,有一股氤氤氲氲的虚无恍惚气象。如此情况,即是先天元阳

真气産生,古气功术语称作“道自虚无生一气”。此时,练功者须守住心神,心不攀缘,亦不着相。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既不欢喜,也不惊疑,更不要用思维去分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总之,应保持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无论功ф境界如何玄妙,皆以平常心待之,本来如此,没什么好希奇的。可以说,练内丹功,即是一个磨炼心性的过程。练功者要不断磨去自己的执著心,千万不要去妄求速成。须知修习静功之事,实是半分勉强不得,越是心烦气躁,越不容易取得功效。所谓“欲速则不达”,诚为至理。 不断练功,入静境界日渐稳定,下丹田ф的温热感,便缓缓弥漫开来,此时形神閤一,仿佛全身都融入虚空之ф。如能保持心性不为诸缘所动,意念达到如明镜,如止水,净莹澄澈,如入恍惚杳冥之ф时,习者会感到下丹田气动,接着感到有一股强而有力的真气从下丹田开始流注循环,先达会阴,过尾闾,沿督脉上行,经夹脊,至玉枕,再到百会,顺前额下至面颊,过“鹊桥”(指舌),接入任脉,仍然回到下丹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气通小周天”。气通小周天后,真气可以沿着任督二脉,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自动运转,愈炼愈纯,久之凝结成丹。 习练丹道小周天功,有一个采“小药”的过程。精神虚极静笃后,则元神显现;元神显现,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産。元精,即是炼就内丹的重要“药物”。元精産出后,阳气振作,丹田处会有一种温热、舒泰、畅美难言的感觉,同时外肾兴起。此时即闭目以意内视下丹田,呼吸的气息要深入该处,吸气时加意念,意随息

小周天功法简述(配图)

小周天功法简述 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它在功法程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它在功法程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收心求静。 二、炼养丹田。 三、积气冲关。 四、炼养周天。 这里虽然没有丹道周天那样严格的火候。但还是要有一定的火候要求的。每一步均需 达标。在积气冲关完成以后,若需直接转入大周天训练,亦可跳过还虚静养一节, 在元气充足的情况去通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亦可先还虚静养,待经络周天出现元 气充分活跃的条件下去转通大周天。 下面说一下每一步主要要求: 一、收心求静: “气功非气功,全在意念中。”气功训练是以心意训练为核心的。入静是心意训 练的基本要求。所以,要进行周天功的训练,第一步需要收心求静。 要静到什么程度才算标准呢?对于传统的丹道周天,收心的阶段,称之为炼己还虚。要求身心要大静,回到先天虚无态,才能进行先天的精气神的内炼。而我们普 通的周天功,虽然没有这样的要求,但也要是心平气和。也要收拾杂念以达到基 本的静心要求。在呼吸上,要达到呼吸柔和,缓细匀长,以耳中听不到声音为止。在意念上,要心意轻微,恬然自得,坐久不累,不烦不燥,杂念不起,一念微微,心境堪然的效果。 二、炼养丹田: 要能有力的去打通任督二脉上的难关,就要有充实的元气(能量)基础。否则元气不足,力量弱,就无法将 这些难关冲开。造成气机不上不下,影响正常生活。若是强行去冲,意重则容易上火。气不足,强行用意引气称 之为煮空档。不但不能起到健身效果,反而为因为意重而生燥火。轻则产生上火证疾,重则烧伤经络甚至脏腑, 祸害无穷。 所以在通周之前,一定要做好炼养丹田这一关。自身元气不足,我们可以去采天地的气能,采入下丹田炼养。亦可直接意守丹田以养足元气。总体要就是要温养丹田元气,使气足方能通周。 三、积气冲关: 在丹田气足的基础上。已经有足够的信心与力量去冲关时。则可以意引气按小周天的路线去冲关。行气的路线是督升任降。从下丹田起,至会阴、尾闾、命门、夹脊、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后回下丹田。为 什么要督长任降呢?这是气性决定的。阳气升、阴气降。督脉为阳脉,主升。任脉为阴脉,主降。这是原则。也 有人出现倒转周天的现象。若是自然出现的,则顺其自然。若非自然出现,不要人为的去倒转周天,否则会出现 不良的后果。轻则气逆,后则咳血吐血。遇到冲不过去的难关(如玉枕关),要多意守此处,往这里聚气聚能, 气足了一冲而过。 四、炼养周天: 在周天已通的情况下。要把握一个原则,三分练,七分养。以炼养元气为主,以转周天为辅。在温养中自然 融入真气温蒸全身的境界中去,甚至可以直接进入虚无状态。待经络周天出现,说明小周天目标已经达到,可以 根据情况转入大周天的训练。 〔资料〕小周天气的运行的起止路线 在运气通周之前,一定要掌握好小周天行气的起止路线,准确的按线路以意引气去冲关。 这里附上路线图,供参考学习: 行气的具体起止路线为:从下丹田起-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