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都匀二中罗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的重要化合物

都匀二中罗钊

指导:都匀二中化学组

铝的重要化合物

一、教学内容分析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第三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

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从第三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了解本章内容编排体系。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六个方程式、两个实验、一个“学与问”、一个资料卡片来介绍了几种铝的重要化合物。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化学事实去探索物质的性质,再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深化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从而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分析。

此次课针对的学生是高中初入学,刚刚学习完化学1(必修)中的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已初步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验探究心理,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学习了分类法,能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学习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有关性质;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初步知识,并且了解金属铝的致密氧化膜能阻止铝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在教学中应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这节《铝的重要化合物》内容里并无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涉及也较少,所以,考虑将课的重点放到氢氧化铝的制备及两性的探究上,从学生的实验基础和对氢氧化铝的酸性的强烈好奇的心理角度来分析,应该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分析。

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和课标中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

3.掌握氧化铝的两性。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判断两性化合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设计实验中去。

2.通过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的方法学习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使学生学会分类、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3.自主-探究-体验-合作,对问题的过程进行理性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2.通过氢氧化铝两性的验证,加深对化学的元素观和分类观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氢氧化铝、氧化铝的两性。

教学难点

氢氧化铝的制备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铝的重要化合物

一、氢氧化铝

1.氢氧化铝的制备

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2.氢氧化铝的两性

Al(OH)3 + 3H+=Al3+ + 2H2O

Al(OH)3 + OH-=AlO2- + 2H2O

3.氢氧化铝的不稳定性

2Al(OH)3△2O3+3H2O

二、氧化铝

氧化铝的两性

Al2O3 + 6H+=2Al3+ + 3H2O

Al2O3 + 2OH-=2AlO2- + H2O

七、教学反思

1.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同时通过探究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实验探究“如何制备氢氧化铝?”这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法,力求让每个学生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这么做会怎么样。对每个活动都力求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师生交流,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把以往的机械讲解变为活的思维过程。

3.秉承“从生活走进化学、从自然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的思想,本节课情景、练习的选择力求与生活息息相关。目的在于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身边,能学以致用,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