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第一章:铝的性质和制备教学目标:1. 了解铝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 掌握铝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铝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2. 铝的化学性质:与氧气、酸、碱等物质的反应;3. 铝的制备方法:电解法、热还原法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铝的物理性质;2. 通过实验探究铝的化学性质;3. 通过文献资料了解铝的制备方法。
第二章:铝的氧化物教学目标:1. 了解铝的氧化物的性质;2. 掌握铝的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铝的氧化物的结构:Al2O3、Al(OH)3等;2. 铝的氧化物的性质:稳定性、溶解性等;3. 铝的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加热法、水解法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铝的氧化物的结构;2. 通过实验探究铝的氧化物的性质;3. 通过文献资料了解铝的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第三章:铝的卤化物教学目标:1. 了解铝的卤化物的性质;2. 掌握铝的卤化物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铝的卤化物的结构:AlCl3、AlBr3、AlI3等;2. 铝的卤化物的性质:溶解性、反应性等;3. 铝的卤化物的制备方法:卤素与铝反应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铝的卤化物的结构;2. 通过实验探究铝的卤化物的性质;3. 通过文献资料了解铝的卤化物的制备方法。
第四章:铝的硫酸盐教学目标:1. 了解铝的硫酸盐的性质;2. 掌握铝的硫酸盐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铝的硫酸盐的结构:Al2(SO4)3等;2. 铝的硫酸盐的性质:溶解性、反应性等;3. 铝的硫酸盐的制备方法:硫酸与铝反应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铝的硫酸盐的结构;2. 通过实验探究铝的硫酸盐的性质;3. 通过文献资料了解铝的硫酸盐的制备方法。
第五章:铝的有机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铝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2. 掌握铝的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铝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铝化合物如Al(C2H5)3等;2. 铝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反应性、溶解性等;3. 铝的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机铝化合物的合成等。
高中化学必修1《铝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铝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理解铝的性质和特点。
- 熟悉铝及其化合物的制取、性质和用途。
- 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铝及其化合物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3. 铝的用途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室制备铝及其化合物的方法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过程1. 铝的性质介绍(10分钟)- 通过图片展示铝的外观特点和物理性质。
- 介绍铝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的反应等。
2. 铝及其化合物的制取方法和性质(20分钟)- 介绍铝的制取方法,如电解法和焙煅法等。
- 分析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如酸碱性等。
3. 铝的用途及应用(15分钟)- 介绍铝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制造轻便材料和包装材料等。
4. 实验操作(30分钟)- 分组进行实验室制备铝及其化合物的实验。
- 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和正确实验操作步骤。
四、教学评价- 设计小组讨论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
- 通过课堂练、小组讨论或作业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五、教学资源- 铝及其化合物相关的教材、参考书和实验器材。
-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工具进行内容展示。
六、教学反思-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 总结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七、教学扩展-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或研究课题。
- 推荐学生参加化学竞赛或科学展示活动。
以上为《铝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的大致框架,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希望本次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章:铝的性质和制备1.1 铝的物理性质铝的密度、熔点、沸点铝的导电性、导热性1.2 铝的化学性质铝的还原性、氧化性铝与其他元素的反应1.3 铝的制备方法电解法: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备铝还原法:使用还原剂还原氧化铝制备铝第二章:铝的氧化物2.1 氧化铝的性质氧化铝的分子结构氧化铝的熔点、硬度2.2 氧化铝的制备方法铝热法:铝与氧化铁在高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氧化铝水合法:使用铝盐和水合氧化铝制备氧化铝2.3 氧化铝的应用耐火材料:高温下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耐腐蚀性第三章:铝的氢氧化物3.1 氢氧化铝的性质氢氧化铝的分子结构氢氧化铝的溶解性、酸碱性3.2 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铝盐与碱反应制备氢氧化铝氧化铝与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铝3.3 氢氧化铝的应用净水剂:作为絮凝剂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作为催化剂第四章:铝的卤化物4.1 铝的卤化物的性质铝的卤化物的溶解性、稳定性铝的卤化物的反应性4.2 铝的卤化物的制备方法铝与卤素直接反应制备铝的卤化物铝的氧化物与卤素反应制备铝的卤化物4.3 铝的卤化物的应用铝的卤化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铝的卤化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第五章:铝的sulfides5.1 铝的sulfide 的性质铝的sulfide 的分子结构铝的sulfide 的熔点、导电性5.2 铝的sulfide 的制备方法铝与硫直接反应制备铝的sulfide铝的氧化物与硫反应制备铝的sulfide5.3 铝的sulfide 的应用铝的sulfide 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铝的sulfide 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第六章:铝的氧化物在陶瓷和耐火材料中的应用6.1 铝酸盐陶瓷铝酸盐陶瓷的成分与特性铝酸盐陶瓷的制备方法铝酸盐陶瓷的应用领域6.2 铝硅酸盐陶瓷铝硅酸盐陶瓷的成分与特性铝硅酸盐陶瓷的制备方法铝硅酸盐陶瓷的应用领域6.3 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的定义与分类铝及其化合物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耐火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第七章:铝的氢氧化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7.1 氢氧化铝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氢氧化铝作为絮凝剂的原理氢氧化铝絮凝剂的制备与使用方法废水处理中氢氧化铝的应用案例7.2 氢氧化铝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氢氧化铝在土壤重金属修复中的应用氢氧化铝在有机污染物修复中的应用土壤修复中氢氧化铝的施用技术7.3 氢氧化铝在其他环保领域的应用氢氧化铝在空气净化中的应用氢氧化铝在噪声治理中的应用第八章:铝的卤化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8.1 铝的卤化物作为催化剂铝的卤化物在聚合反应中的应用铝的卤化物在芳构化反应中的应用铝的卤化物在其他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8.2 铝的卤化物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铝的卤化物在药物分子结构中的作用铝的卤化物在药物合成反应中的应用案例铝的卤化物在药物合成中的安全性考虑8.3 铝的卤化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铝的卤化物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铝的卤化物在其他功能性材料中的应用第九章:铝的sulfides 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9.1 铝的硫化物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铝的硫化物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铝的硫化物在其他电子器件中的应用9.2 铝的硫化物在催化剂中的应用铝的硫化物在石油化工催化剂中的应用铝的硫化物在其他工业催化剂中的应用9.3 铝的硫化物在其他材料中的应用铝的硫化物在高温材料中的应用铝的硫化物在光学材料中的应用第十章:铝及其化合物的安全性和环保考虑10.1 铝及其化合物的毒性铝及其化合物的吸入、摄入和皮肤接触毒性铝及其化合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健康影响10.2 铝及其化合物的环境影响铝及其化合物的自然降解性铝及其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循环10.3 铝及其化合物的安全操作和储存铝及其化合物的火灾和爆炸风险铝及其化合物的腐蚀和防腐蚀措施10.4 铝及其化合物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国际和国内对铝及其化合物排放的标准铝及其化合物的环保管理和废物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铝的制备方法:了解铝的制备过程对于理解铝的性质和应用至关重要。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可编辑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可编辑教学目标:1.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2.掌握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了解铝的应用领域和环境影响。
教学重点:1.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铝的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1.铝的应用领域和环境影响;2.探究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实验材料和仪器;3.各种铝及其化合物样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特性;2.提问:你们对铝有什么了解?二、铝的物理性质(10分钟)1.使用PPT介绍铝的常见物理性质,如颜色、外观、密度、熔点和沸点等;2.要求学生记忆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铝的物理性质。
三、铝的化学性质(15分钟)1.使用PPT介绍铝的化学性质,如与非金属元素氧、氯、硫等的反应;2.引导学生参考PPT上的反应方程式,预测铝与其他化合物的反应产物;3.进行一些小实验,展示铝的化学性质,例如将铝片放入氯化铜溶液中观察反应。
四、铝的应用领域(20分钟)1.使用PPT介绍铝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应用;2.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学生们讨论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如飞机制造、建筑材料等,并给出理由;3.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铝及其化合物的环境影响(15分钟)1.使用PPT介绍铝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铝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如氧化铝的制备产生的废气和废水等;3.分组讨论:学生们讨论减少铝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方法,并给出理由。
六、总结(5分钟)1.回顾课上所学内容,简要总结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2.激发学生对环保的重视和思考。
扩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铝与不同化合物的反应产物;2.邀请环保专家或铝行业从业者进行讲座,深入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课堂作业:1.选择一个铝制品或铝化合物,调查它的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和环境影响,并写一份报告;2.简要总结铝及其化合物的特点与应用。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第一章:铝的概述1.1 铝的物理性质铝的密度、熔点、沸点铝的色泽、硬度、延展性铝的电导率、热导率1.2 铝的化学性质铝的还原性、氧化性铝与其他元素的反应铝的腐蚀与防护第二章:铝的氧化物2.1 氧化铝的性质氧化铝的分子式、结构氧化铝的熔点、硬度氧化铝的酸碱性2.2 铝的氧化物在工业中的应用铝氧化物的制备方法铝氧化物在陶瓷、玻璃、涂料等领域的应用第三章:铝的氢氧化物3.1 氢氧化铝的性质氢氧化铝的分子式、结构氢氧化铝的溶解性、稳定性3.2 氢氧化铝的应用氢氧化铝在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第四章:铝的卤化物4.1 铝的卤化物的性质铝的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的分子式、结构铝的卤化物的熔点、沸点铝的卤化物的反应性4.2 铝的卤化物在工业中的应用铝的氯化物在铝熔炼、催化剂制备等领域的应用铝的溴化物、碘化物在半导体材料、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第五章:铝的硫化物5.1 铝的硫化物的性质铝的硫化物的分子式、结构铝的硫化物的熔点、硬度铝的硫化物的反应性5.2 铝的硫化物在工业中的应用铝的硫化物在催化剂、耐火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第六章:铝的氧化铝的性质与应用6.1 氧化铝的制备方法拜耳法、烧结法等氧化铝的纯度、粒度控制陶瓷、玻璃、磨料、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第七章:铝的氢氧化物的制备与应用7.1 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氢氧化铝的粒度、孔隙结构控制7.2 氢氧化铝的应用医药、食品、环保、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第八章:铝的卤化物的制备与应用8.1 铝的卤化物的制备方法气相法、液相法等铝的卤化物的纯度控制8.2 铝的卤化物的应用铝的氯化物在铝熔炼、催化剂制备等领域的应用铝的溴化物、碘化物在半导体材料、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第九章:铝的硫化物的制备与应用9.1 铝的硫化物的制备方法直接法、间接法等铝的硫化物的纯度、粒度控制9.2 铝的硫化物的应用催化剂、耐火材料、高性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第十章:铝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10.1 铝及其化合物的回收与利用废铝的回收技术铝及其化合物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10.2 铝及其化合物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铝在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等领域的应用铝及其化合物在核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第十一章:铝及其化合物的环境影响与污染控制11.1 铝及其化合物的环境释放途径铝及其化合物的排放来源铝及其化合物在大气、水体、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11.2 铝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和生物体的毒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1.3 铝及其化合物的污染控制与处理排放标准与法规污染治理技术,如吸附、沉淀、膜分离等第十二章:铝及其化合物的安全与健康12.1 铝及其化合物的危险性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火灾、爆炸、腐蚀等风险12.2 铝及其化合物的工作场所安全个人防护装备安全操作规程12.3 铝及其化合物的健康影响长期暴露的潜在健康风险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第十三章:铝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操作技术13.1 铝及其化合物的样品处理采样方法、样品保存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如溶解、过滤、洗涤等13.2 铝及其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原子吸收、X射线荧光等分析技术13.3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实验室安全规范化学品的正确储存与使用第十四章:铝及其化合物的研究与创新14.1 铝及其化合物的新合成方法绿色合成、可持续合成高效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14.2 铝及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关系材料设计、结构优化性能测试与评价14.3 铝及其化合物的创新应用功能性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新能源、高性能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前沿应用第十五章:铝及其化合物的教育与培训15.1 铝及其化合物的教育内容基础知识、应用技术案例分析、实验教学15.2 铝及其化合物的培训方法线上教学、线下授课实操培训、模拟演练15.3 铝及其化合物的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增强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环境影响、安全健康以及实验操作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章:铝的性质和制备教学目标:1. 了解铝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 掌握铝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铝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2. 铝的化学性质:与氧气、酸、碱等物质的反应;3. 铝的制备方法:电解法、还原法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铝的物理性质;2. 通过实验探究铝的化学性质;3. 通过实验学习铝的制备方法。
第二章:氧化铝的性质和制备教学目标:1. 了解氧化铝的性质;2. 掌握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氧化铝的性质:熔点、硬度等;2. 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加热法、水解法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氧化铝的性质;2. 通过实验探究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第三章:氢氧化铝的性质和制备教学目标:1. 了解氢氧化铝的性质;2. 掌握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氢氧化铝的性质:溶解性、酸碱性等;2. 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沉淀法、水解法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氢氧化铝的性质;2. 通过实验探究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第四章:铝盐的性质和制备教学目标:1. 了解铝盐的性质;2. 掌握铝盐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铝盐的性质:溶解性、水解性等;2. 铝盐的制备方法:酸法、氧化法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铝盐的性质;2. 通过实验探究铝盐的制备方法。
第五章: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2. 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方法。
教学内容:1. 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建筑、交通、电子等;2. 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方法:焊接、防腐、表面处理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领域;2. 通过实验学习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方法。
第六章:铝的腐蚀与防护教学目标:1. 理解铝腐蚀的原因;2. 学习铝的防护方法。
教学内容:1. 铝腐蚀的原因: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2. 铝的防护方法:阳极氧化、涂层保护、合金化等。
教学活动:1. 分析铝腐蚀的实验现象;2. 讨论不同防护方法的效果和应用。
高三化学教案:铝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教课设计:铝及其化合物【】基于大家对查词典化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采集整理了此文高三化学教课设计:铝及其化合物,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课设计:铝及其化合物第 7 讲:铝及其化合物【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是铝作为金属的通性以及它的两个特性, Al2O3 、Al(OH)3 的两性与 Al(OH)3 分解的性质。
铝的通性就是指的是铝能与非金属单质、酸、盐溶液反响。
铝的特征中是铝能与 NaOH 反响以及铝能与比它稳固的金属氧化物发生铝热反响。
Al2O3 、 Al(OH)3 的两性就是指这两种物质能与酸碱反响生成盐与水。
Al(OH)3 的热稳固差。
加热时能分解。
【教课目的与分析】1.教课目的(1).Al2O3 、Al(OH)3 的两性及 Al3+ 、 Al(OH)3 、 AlO-2 间的转变关系。
(2).联合 Al(OH)3 的制备实验、计算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综合考察。
2.目标分析第 1页 /共 21页转变关系。
就是指Al2O3 、 Al(OH)3 既能与酸也能与碱反响生成盐与水,再一个就是氢氧化铝在加热的时候会分解。
(2).联合 Al(OH)3 的制备实验、计算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综合考察。
就是指Al3++3NH3H2O===Al(OH)3+3NH+4AlO-2+CO2+2H2O===Al(OH)3+HCO-3【问题诊疗剖析】本节的复习学习是高中知识的重要构成部分,本节中难在铝的两性上,再就是铝热反响与镁铝合金的计算问题。
其要点是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复习过程】一、铝的性质和用途金属铝呈银白色,硬度小,密度小,熔点较高,和镁近似,铝的主要用途是制造铝合金,铝优秀的导电性和密度小,使铝大批用来制作导线。
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Ⅲ A 族,化学性质比较开朗,在反响中多被氧化为 Al3+ ,如:铝能够在纯氧中焚烧: 4Al+3O2===== 点燃 2Al2O3; 铝与盐酸反响: 2Al+6HCl===2AlCl3+3H2铝溶于 NaOH 溶液的反响:2Al+2NaOH+2H2O===2NaAlO2+3H2用镁条引燃铝粉和Fe2O3 的混淆物: 2Al+Fe2O3===== 高温2Fe+Al2O3 ,这一反响也被称作铝热反响。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第一章:铝的性质与制取教学目标:1. 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掌握铝的制取方法和工业生产过程;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铝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2. 铝的化学性质:与氧化物、酸、碱等物质的反应;3. 铝的制取方法:电解法、还原法等;4. 铝的工业生产过程:铝土矿的提炼、氧化铝的制备、电解铝的。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铝的物理性质;2. 设计实验验证铝的化学性质;3. 观看铝的制取和工业生产过程的视频;4. 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铝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作业与评估:1. 完成铝的性质和制取方法的实验报告;第二章:氧化铝与铝氧化物教学目标:1. 掌握氧化铝的结构和性质;2. 了解铝氧化物的分类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氧化铝的结构:晶体结构、氧化铝的键合性质;2. 氧化铝的性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3. 铝氧化物的分类:氧化铝、氧化铝薄膜等;4. 铝氧化物的应用:催化剂、涂料、包装材料等。
教学活动:1. 观察氧化铝晶体结构模型;2. 设计实验测定氧化铝的熔点;3. 观看铝氧化物的应用实例视频;4. 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氧化铝的结构和性质。
作业与评估:1. 完成氧化铝的性质和应用的实验报告;第三章:氢氧化铝与铝酸盐教学目标:1. 掌握氢氧化铝的结构和性质;2. 了解铝酸盐的分类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氢氧化铝的结构:晶体结构、氢氧化铝的键合性质;2. 氢氧化铝的性质:溶解性、稳定性、催化性等;3. 铝酸盐的分类:硫酸铝、硝酸铝等;4. 铝酸盐的应用:肥料、催化剂、水处理剂等。
教学活动:1. 观察氢氧化铝晶体结构模型;2. 设计实验测定氢氧化铝的溶解性;3. 观看铝酸盐的应用实例视频;4. 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氢氧化铝的结构和性质。
作业与评估:1. 完成氢氧化铝的性质和应用的实验报告;第四章:铝的合金教学目标:1. 掌握铝的合金的分类和特点;2. 了解铝的合金的应用领域;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Al的物理性质、明矾的净水作用。
2、掌握Al、Al2O3的化学性质;
3、学会Al(OH)3的制备和性质;
【教学重点】
Al2O3、Al(OH)3的两性
【突破方法】
立足初中所学知识及学生已掌握的有关概念和理论,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知识生长顺序来组织学习材料,运用推理、假设及实验探究验证的分析问题方法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情景思考】
讲述“铝的故事”,视频展示铝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引领学生进入铝的学习。
1、铝是一种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性能,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位居。
2、Al + HCl-;Al + CuSO4-。
3、铝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其性质。
【实验探究】
探究一:对铝化学性质的探究
1、实验探究铝箔与氧气的反应
(1)预测反应现象,预测的依据是。
思考与实践:A、上述实验现象说明铝具有什么性能。
B、化学实验中,如何除去铝箔表面的氧化膜。
C、用处理过的铝箔重复上述实验,完成下表:
学与问:A、氧化铝是一种物质,是一种较好的材料,常用于制造和。
B、钠表面的氧化物和铝表面的氧化膜都是金属氧化物,对内层金属的保护作用一样吗?
学与问:铝在纯氧中或高温下可燃烧。
铝除了能与氧气直接化合外,还能与氯气、硫等非金属直接化合。
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探究铝与水的反应
(1)预测反应情况,预测的依据是。
思考与交流:A、为什么铝与沸水反应的速率比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速率慢。
B、运用双线桥标出铝与水和铝与NaOH溶液反应方程式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什么物质。
C、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放出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探究二:对氧化铝化学性质的探究
1、NaO是碱性氧化物,Al2O3呢?
思考与交流:(1)铝制餐具可用来蒸煮或长期存放酸性或碱性的食物吗?为什么?
探究三:对Al(OH)3的制备及性质的探究
1、Al(OH)3制备的试剂选择(据物质转化规律,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并完成下表)
药品现象离子反应方程式
1 氨水、
2 NaOH、
思考与交流:(1)上述实验中,有些同学用了相同的试剂,但描述的实验现象却不同,原因何在?(2)制备Al(OH)3最好选用何种试剂?
2、验证Al(OH)3的性质
现象反应方程式结论HCl
NaOH
加热
学与问:(1)Al(OH)3净水原理。
(2)试解释Al(OH)3可用来中和胃酸。
【知识与重整】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思考交流】
现有铝屑和500 mL 2 mol/L NaOH溶液和1500 mL 1mol/L H2SO4溶液,请设计实验,利用上述物质制取最多量的Al(OH)3。
【课外与思考】
明矾的净水作用
在没有自来水的边远地区,井水、河水或池塘水是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当水比较浑浊时,人们就向水缸中少量明矾,搅拌,过一段时间,在水缸的底部,会出现很多絮状沉淀物,而水却变得清澈透明了。
请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通过互联网)后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的化学式:;
2、明矾的净水原理:;
3、现有200 mL 1 mol/L明矾溶液,加入一定量Ba(OH)2溶液刚好使Al3+沉淀的离子方
程式为;刚好使Ba2+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练习】
1、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主要因为()
A.铝不活泼
B.具有两性
C.铝与氧气在常温下不反应
D.铝表面在常温下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2、将a mol钠和a mol铝一同投入m g足量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cm3,该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
A.B. C. D.
3、以氧化铝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铝,最好的方法是()
A.将氧化铝溶于水。
B.将氧化铝先溶于盐酸中,之后滴加氨水。
C.将氧化铝溶于盐酸中,之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将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之后滴加盐酸。
4、有100 mL 3 mol/L NaOH溶液和100 mL 1 mol/L AlCl3溶液。
按如下两种方法进行实验:
A将氢氧化钠溶液分多次加到AlCl3溶液中;B将AlCl3溶液分多次加到NaOH溶液中。
比较两次实验的结果是
A.现象相同,沉淀量相等B.现象不同,沉淀量不等
C.现象相同,沉淀量不等D.现象不同,沉淀量相等
5、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第二份加足量硫酸,如果要得到相同体积(同
温同压)的氢气,两份铝粉的质量比是
A.1∶2 B.1∶3 C.3∶2 D.1∶1
6、向一个铝制易拉罐充满CO2后,再往罐内注入足量的20%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严封
罐口,不多会儿就会听到罐内“卡、卡”作响,发现易拉罐变瘪,再过一会儿易拉罐又鼓涨起来,解释上述变化的实现现象。
①易拉罐开始变瘪的原因是,其化学方程式为。
②易拉罐后来又鼓涨起来的原因是,其离子方程式为。
7、把1 mol/L的AlCl3溶液75 mL和2 mol/L NaOH溶液120 mL混合,问得到Al(OH)3多少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