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个性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的个性教育

----磐安县新蕾幼儿园陈小

“个性之于人就像香味之于花”。一个没有良好个性的孩子,就像一朵没有香味的花朵。在事业成功的诸因素中,个性的重要性远远胜过智力。教育的真正作用,在与协助孩子发现自己的独特性,发展独特性,让这种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让我们的孩子富有个性地成长。

一、了解孩子,分析个性差异

有句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每个人的相貌都长得不一样,其性格也是不一样。所以,上帝造就一个人的同时也会赐于他一个与众不同的性格,每个孩子之间都有属于自己异于他人的秉性和性格。

了解和研究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古今中外的知名教育家都十分重视了解和研究教育对象。如果只希望幼儿听话、顺从,只注意到幼儿适应社会化的一面,没有注意到幼儿个性化的一面。那么,我们的幼儿教育就很可能会无意抹杀幼儿的创造性,导致幼儿创造意识、创造勇气和初步创造能力的丧失。因此,我们应分析幼儿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善于发现幼儿独特的、新颖的想法,并给以鼓励,因势利导,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使萌芽的创造个性有生长的沃土。

那么,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有哪些呢?对于幼儿而言,什么个性的幼儿都有。有动作慢的,有性格开朗的,有做事毛糙的,有不爱讲话的,有脾气死拧的等等,无论什么个性的幼儿,都有他的内心发现。

孩子的个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的健康状况与身体发育情况。

主要是指儿童的形体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自觉锻炼身体的

习惯等。

(2)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情况。

智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表现,是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等能力的综合,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情感、动机、注意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也有影响。

学习情况主要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学习中的困难等。

(3)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

这大致表现为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的差异。个性的形成与如下四种因素有关:先天的生理素质、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个人的活跃程度、周围人对孩子的教育熏陶。孩子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个性特征的不同,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训练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果忽视孩子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能力素质,粗暴地强制他们放弃原有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学习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4)思想品德素质。

主要包括政治影响、人生观、世界观、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当前的思想矛盾、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等。

二、因材施教,注重幼儿个性发展

幼儿园是集体教育的场所,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既不以少数优秀的幼儿为主要对象,也不以少数个别落后幼儿为对象。在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着眼全体幼儿,考虑大多数幼儿的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幼儿参与,特别是要给那些内向、沉默、害羞、平时不大引人注意的幼儿提供参与表现的机会。

面向全体幼儿并不是否定幼儿的个别差异,恰恰相反,只有重视

幼儿的个别差异,个别对待每一个幼儿,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给全体幼儿提供有效的教育与服务。如在活动课中,教师让幼儿玩拼图,回答智力问题闯关,给全体幼儿提供操作和参与的机会,但在细小之处,又无一不体现了对个别幼儿的关注。拼图时,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为他们提供难度不同的拼图。在闯关时,将最后一个问题的难度降低,重点请能力偏低的幼儿回答。让幼儿都亲身感受到动脑筋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喜悦,提高每一位幼儿的主动性。

尊重儿童的人格、权利,尊重幼儿天性、人性,让幼儿个性中最鲜活、最真实地东西得到张扬。我们尤其应该尊重差异,不能把差异看成包袱,而应该看成财富,让差异成为每个人健康成长的财富。这才是真正搞好因材施教的关键。应该说尊重儿童个性发展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认可,但在儿童个性化教育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就是在从观念到行为的真正转变上却还存在很多问题,表面个性化,实质标准化的现象还很严重的存在着。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阵大雨过后,一个孩子在校园里趟水,溅得脚上都是谁,老师训斥他,他小声嘟囔:“水花溅起来的时候,有彩虹呢!”老师说:“胡说,什么彩虹,调皮还有理由!”又把孩子训斥一番。其实这个孩子的发现是老师多好的教育契机呀!格鲁吉亚教育家阿莫汭什维利说过:“顽皮是儿童的可贵品质,需要的仅仅是加以引导。”可惜很多老师错过了这些机会,有可能把孩子探究与创造的一点点火花也给熄灭了。

但是我们也必须分清尊重和放纵之间的关系。尊重儿童决不是陷入“儿童中心主义”,儿童中心主义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尊重。尊重更不是溺爱,溺爱是无视儿童人格独立性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孩子是将来社会的公民,在其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对自己的行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既要个别化,又要群体化。对于孩子的要

求我们应该合理满足,对于孩子个性中的因素,应该有选择地进行“扬”和“抑”。孩子的个性发展决不能脱离规则的土壤。我们要让孩子在鼓励中学会自信;在表扬中学会感激;在尊重中学会自重;在忍耐中学会耐心,在合作中学会分享;在自由中懂得规则。那样孩子才会在未来多元和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独特的魅力。

三、培养“创造”心态,营造个性发展的环境

具有创造的心态,是培养创造个性的前提。要培养有利于幼儿创造思维的心态,就必须创设有利于创造的环境和氛围。约束和禁令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手脚,也会约束孩子的头脑,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循规蹈矩,其心态必然是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如果一味的要求幼儿服从、听话,又而只能被动的接受,消极的顺从,久而久之,又而就会习惯于听从他人,创造思维几个人心态无从谈起。而在宽松的环境里,又而自由度较大,顾忌少,又而可以充分的联想、交流和表现,有利于创造个性的形成。如一位老师在让孩子绘画时,反复要求幼儿要大胆想象,要与众不同,结果有一个孩子画了一个绿太阳,老师立即说:“怎么画绿太阳?不对!”孩子说:“那天上的太阳也不是红的,为什么要画红太阳呢?老师不是说过太阳光是七色的吗?”老师脸一绷:“去,你懂什么!”由于老师师道尊严的思想,打击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老师一是怕丢面子,利用尊严挽回了面子,却不知严重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和幼儿的创造激情。儿童是生活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心理,有自己的尊严,同时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就要充当其点燃创造的心灵火花。

教师应保护幼儿灵活的思维和自由的想象,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不拘泥于简单的模仿和统一的答案,这是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孩子的提问应区别对待,有些应直接回答,给予现成的答案;有些则应留一些“问什么”或再提一些“问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