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政策综合评价模型
DPSIR模型在煤炭企业绿色转型评价中的应用

DPSIR模型在煤炭企业绿色转型评价中的应用作者:李芊霖张龙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年第11期[摘要] 随着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煤炭企业选择绿色转型,既履行了社会责任,又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综合国内外现有的煤炭企业绿色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依据煤炭行业特征,结合DPSIR生态环境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维度构建煤炭企业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DPSIR模型;煤炭企业;绿色转型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1. 004[中图分类号] F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11- 0010- 020 引言煤炭是我国目前的主要能源之一,在煤炭开发与煤炭企业经营中出现诸多问题:首先是资源总量减少,人均可采储量下降,资源采出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其次是煤炭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煤炭开采引发水资源污染、废气排放、煤矸石废料积存、地表塌陷等,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而后续治理并没有跟进[1]。
因此煤炭企业绿色化的程度,对于我国能源经济增长、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影响。
“高污染、高消耗、低回收”这一旧的生产模式已不适应当代人对于“绿色”的追求。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五大发展理念: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此次位列五个发展之一,是把绿色发展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也为我国煤炭企业转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充分展现了国家对煤炭企业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和高度重视。
1 绿色转型内涵及研究现状绿色转型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频发,国外逐渐重视资源型产业向绿色转型的研究,并针对特殊案例进行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2]。
“绿色”发展的实质是以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跨境电商政策量化评价研究——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分析

1 引言近些年来,河南省跨境电商发展十分迅速,2020年郑州海关共验放跨境电商进出口清单2.43亿单,货值3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5%和89.4%。
《中国跨境电商创新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河南省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额排名全国第三,郑州市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在59个综试区中排名第五。
但是,比迅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发展的稳定、高质量和可持续性。
为了更好地分析政策效果,提升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很多学者运用政策分析的方法对跨境电商政策进行了评价,例如:石红英(2018)以许昌市为例,对跨境电商外汇政策进行了研究[1]。
但是由于我国的跨境电商起步较晚,政策的实施落地也相对较晚,缺少对相关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特别是主要政策的制定效果分析。
鉴于此,本文采用PMC指数模型的方法,以国务院、各部委及河南省政府发布的26项具有代表性跨境电商政策为样本,通过词频统计的方法,找到政策的关注点,以此对河南省跨境电商政策进行量化评价,旨在对未来跨境电商政策的修改和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
2 文献综述2.1 跨境电商政策评价研究关于跨境电商的研究多限于跨境电商的现状、未来的发展对策、监管、影响因素等方面,相对缺少政策评价研究。
目前针对跨境电商政策评价的研究,主要从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物流保障、政策鼓励创新创业等方面展开。
例如:李向阳(2017)从税率水平和税负总成本的视角定量评价了跨境电商政策的有效性[2]。
王妍(2019)对我国区域跨境电商政策评价指标的建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为后续的评价打下了基础[3]。
总体而言,针对跨境电商政策的分析与评价多为定性研究或建立指标体系对某些区域的比较,相对缺少从热点政策的视角对跨境电商政策进行评价研究。
2.2 PMC指数模型研究PMC指数模型是由Ruiz(2007)提出的,是一种对单一政策进行评价的有效方法[4]。
由于PMC指数模型对单一政策的有效评价,PMC指数模型被许多学者用来进行政策评价研究。
中国天然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

0引言天然气作为清洁低碳的化石能源,承担着国家能源低碳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增强油气供应能力,促进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
虽然目前我国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500亿立方米,但供需缺口仍然很大,对外依存度高;存在国际价格波动、资源可获得性不稳、利用效率不高、地缘政治复杂等不安全因素,因此,“双碳”目标约束下,构建天然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天然气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学者围绕天然气安全评价进行了众多研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关于天然气安全评价指标的研究,二是关于天然气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
主要有:Biresselioglu 等[1]运用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以土耳其液化天然气的供应安全作为安全评价指标进行研究;Lu 等[2]、Shaikh 等[3]选取采用生态网络分析(ENA )方法对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进行评价。
郭明晶等[4]选取供应安全、储运安全、市场安全以及环境安全五个维度18个指标,从总体、区域和省域三个层面对中国天然气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
周云亨等[5]从资源可利用性、经济可承受性、贸易可获得性以及环境可接受性四个维度,构建了天然气国家安全等级评估指标体系,并对2006-2020年天然气国家安全等级状况做出了评估。
黎江峰等[6]结合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天然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1996-2016年中国天然气安全指数。
李洪兵等[7]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 )模型构建天然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5-2022年中国天然气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
综上所述,学者们围绕天然气安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众多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天然气安全的研究范围、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都需要拓展和完善。
因此,本文从资源可获得性、经济可负担性、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可及性、环境可接受性五个维度构建了天然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天然气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从而提出保障中国天然气安全的对策建议。
第一章中国环境CGE模型及其模拟分析

8
2. 社会核算矩阵(SAM)
我们运用《中国能源相关项目与投入产出表中的项目加以对照,做成相应的能 源数据。
2.3 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1)未来的环境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期的(比如说实行环境税、采用 更多的自然能源等),这种关于未来的预期会对当前的社会经济行为产生影响。 Lucas(1976)曾经对预期在经济中的作用进行了经典的说明。如果我们的模型不能 够把对环境政策的预期反映出来,就不能够用它来对环境政策进行必要的评价。 所以,Forward Looking 的观点是必要的。
通常用于经济分析的模型有很多种。比如说宏观经济模型、数量经济模型、 产业关联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等。 本研究构筑能够反映环境政策以及对经济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的 Forward Looking 型动态 CGE 模型,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评 价。其研究的出发点基于以下两点认识:
另一方面,Kydland and Prescott (1982)不仅把效用函数、生产函数、预算 制约条件明确表示,而且是一个动态上最优化的动态模型。该模型甚至更进一步, 把按照概率发生的冲击也引入了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但是,其主要应用领域不是 用于评价多部门的产业政策,而是侧重于研究随机发生的冲击对经济波动产生影 响的实际景气循等,经常被用于验证重要的宏观经济假说。
能源短缺论文

能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及控制预测摘要近几年来,我国能源短缺情况越来越严重,能源浪费情况十分严重,能源问题成为焦点话题。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
自1993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
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在中国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本文通过《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来分析一下问题。
并且对能源短缺做出风险综合评价以及应对措施。
对于问题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2011年的有关能源数据资料,对能源消耗进行归类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
并且运用matlab软件计算出层次分析法中各个因子的权重,来确定主要风险因子。
对于问题二的能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等级划分,我们参考了文献选取了五个指标即,风险率、脆弱性、重现性、恢复度和风险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数学知识而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价。
对于问题三,运用二次平均移动法,预测出各种能源将来的变换趋势从而给出相应的措施。
对于问题四,结合前三个问题中出现的主要风险因子和潜在的风险因子,还有现实中确实存在的严重问题,思考了一些有可能的措施来写给能源局的报告。
一、问题重述1.1背景近几年来,我国能源短缺情况越来越严重,能源浪费情况十分严重,能源问题成为焦点话题。
1.2问题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
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
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能源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力和动力的物质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未来国家命运取决于能源的掌控。
煤电CCUS_产业化发展路径与综合性政策支撑体系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4 年 第34 卷 第1 期CHINA POPULATION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34 No.12024煤电CCUS 产业化发展路径与综合性政策支撑体系陈语1,姜大霖2,刘宇3,4,魏宁5,李奥6,吴微7(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2.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北京 102200; 3.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 4.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北京 100871;5.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1;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7.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长期以来,燃煤发电承担着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作用。
2022年,中国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58.4%,有力保障着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双碳”目标提出后,碳减排约束给煤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长期挑战,煤电面临着退出压力[1]。
然而,由于传统煤电技术路径具有锁定效应和发展惯性,在储能技术未突破经济性制约实现大规模应用的现实背景下,煤电的快速退出将会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风险。
在因气象因素导致新能源发电无法安全稳定供应时,煤电的顶峰价值便日益凸显。
当处于阴天无风时,大规模并网的新能源发电出力不足,需要煤电进行顶峰发电,通过改变出力来适应电力系统负荷的变化。
因此,存量和未来可能新增的先进煤电机组如何实现低碳化利用及科学规划布局,是关系能源革命和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议题[2-3]。
1 文献综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技术是实现煤电产业低碳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路径,有利于在履行国家气候变化承诺的同时保障能源安全。
CCUS 是指将CO 2从工业、能源生产等排放源或空气中捕集分离,并输送到适宜的场地加以利用或封存,最终实现CO 2减排的过程[4-5]。
冷热电三联供(CCHP)分布式能源系统建模综述

冷热电三联供(CCHP)分布式能源系统建模综述刘小军;李进;曲勇;陈建强【摘要】The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CCHP) system is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in the energy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benefits as being efficient, clean, and reliable. System modeling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in the studies of the CCHP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CHP system modeling based on different levels. With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modeling purposes with modeling methods and modeling level, the paper reviews studies on the CCHP system modeling at home and abroad. Focus is given on the oper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entire' system with the typical modeling process describ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CHP system, the paper sums up the scientific modeling method and proposes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CCHP)由于其高效、清洁、可靠的优点在能源行业日益受到重视.系统建模是CCHP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将基于不同层次的CCHP系统建模加以分析、总结,将建模目的与建模层次和建模方法联系起来,回顾了国内外CCHP系统建模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基于全系统的运行模型,并对典型建模过程加以阐述.最后根据CCHP系统自身特点,总结了科学的建模方法并对重点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期刊名称】《电网与清洁能源》【年(卷),期】2012(028)007【总页数】6页(P63-68)【关键词】冷热电;三联供;经济性【作者】刘小军;李进;曲勇;陈建强【作者单位】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济南2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23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能源问题从来没有像当今这样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1-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煤矿建设项目后评价分析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煤矿 建设项 目后评价分析
胡 鹏 榆 林 能 源化 工 投 资 有 限公 司 陕西 榆 林 7 1 9 0 0 0
摘要 : 煤 炭 行 业 是 我 国的 支柱 性 产 业 , 而煤 炭 行 业 的安 全 效 益 问题 一 直 以 来 都 备 受 关 注 。 本 文 在 介 绍 项 目后 评 价 发
展 的基础上 , 阐述 了煤矿建 设项 目后 评价 的 内容 , 提 出 了基 于模糊 综合评 价模 型 的煤矿建 设项 目后 评价 分析体 系, 从而 为煤矿的 效益、安 全提供 了可靠保 障。 关键词 : 煤矿 ; 建 设 项 目; 模 糊 综合 评 价 模 型 ; 后 评 价
一
、
引言
资金的因素相关。本文的指标选取包括投资控制、工期控制、质量 控制、生产布局的合理性 、安全可靠陛控制 、矿井达产能力、资金 的使用效率、直接经济效益等指标。通过选取不同方面的指标 , 能够 从不 同方面对煤矿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2 、确定评价集合 。设评价集合为V ={ v 1 , v 2 . …・ ・ v i i 1 } , 对各种评 价因素的满意程度设为v 1 : 优秀; v 2 : 良好 ; v 3 : 中等; " 7 4 : 合格 ; v 5 : 差。 3 、建立权重集合 。按照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 为了充分反映各 项指标对煤矿建设项 目目标的影响程度 , 要对各项指标赋予不同的权 重。影响大的指标赋予大的权重 , 影响小的指标赋予较小 的权重 。 指标权重额确定主要是采用专家调查法, 聘请行业 内的权威专家对 各项指标赋予权重值 。由于指标集 中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 所 以 要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分别赋予相应的权数。第一层次的权重集 为X i = { wl , w2 . …一 w i n } , 第二层次的权重集为Ⅺj = { 1 , wi 2 . …一 wi m} 。 ( 4 ) 进行综合评价 。设B 为结论集合 ; R 为第一层次因素评价矩 阵; R i j 为第二层次评价矩阵 , 则第二层综合评价模型为 : B i I = X , B= Xt R 根据所赋予分值, 应用加权平均法对评语集合进行讨论 , 其表达 式为C= Bx 。通过讨论评价, 最后得出评价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能源政策综合评价模型
背景
能源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和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能源活动相关的政策制定过程需要对能源自身的发展,其对社会经济、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社会经济、环境和气候变化对能源发展的约束进行分析,以提供一个综合的决策信息。
这些相关联的信息已经在气候变化决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80年以来,在气候变化领域,已经出现了综合评价模型,将气候变化的相关因素包括人为排放、大气环流、自然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关联起来,采用模型作为工具进行定量分析。
综合评价分析的概念已经开始扩展,不仅在气候变化领域进行应用,同时在能源环境领域得到应用。
我国正在处于快速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系统中一个重要行业。
由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而能源资源有限,我国的能源发展涉及到国内国际市场。
同时,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关注的问题,能源在环境问题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环境需求已经成为能源发展的制约。
因此,能源活动的政策制定会涉及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我们针对能源政策制定进行综合评价就非常重要。
1992以来,能源研究所开始在能源模型开发与应用方面进行了长期研究。
1994年之后,开始与国际上一些知名研究机构就能源与气候变化模型进行长期合作,已经开发完成了一组模型,这些模型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政策分析功能。
2000年以来开始有针对性的构建我国的能源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始形成一个综合评价模型框架,我们称之为中国能源环境综合政策评价模型(IPAC) 。
-模型框架
IPAC模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能源与排放模型、环境模型和影响模型。
能源与排放模型是IPAC模型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多个不同类型的模型。
环境模型包括大气扩散模型和一个简单气候模型。
影响模型包括健康影响模型。
它们之间存在关联,能源与排放模型的结果输入到环境模型中,计算能源活动所引发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以及可能的升温,之后由影响模型计算对健康的影响,这种影响转换为对经济的影响后,再反馈回能源排放模型。
各国模型在IPAC模型中的主要作用描述如下。
能源排放模型:
- IPAC-SGM模型:为CGE模型,考虑各经济活动之间的影响与关联,在IPAC模型中主要进行各种能源环境政策对经济影响的分析,同时可以进行中长期能源与
环境情景分析。
- IPAC-Material模型:这也是一个CGE类型模型,但与IPAC-SGM相比,更多分析各种环境效果和政策。
其中包括多个环境部门,分析能源活动对大气污染物、
水污染、地表破坏,以及环境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 IPAC-e排放模型。
是一个部分均衡的全球模型,包括全球9个地区,中国是其中一个地区。
主要进行中长期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
- IPAC-TIMER模型。
为一个动态能源经济模型,也是一个全球模型,包括17个地区。
可以详细分析能源进出口和投资。
- IPAC-tech技术评价模型:最小成本优化模型,可以进行一定时期内的最小成本分析,分析在不同技术进步假定下的能源投资政策效果。
- IPAC-Message模型。
技术进步分析模型,重点分析重大能源技术的成本、市场变化。
- IPAC-AIM/技术模型。
这是一个详细技术评价模型,采取自底向上方式进行分析。
可以进行技术政策评价和温室气体减排政策评价。
适合于进行中短期能源与温
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
- IPAC-AIM/Local区域模型。
原理上与IPAC-AIM/技术模型类似,但划分了31个省市,主要进行区域能源环境政策分析。
环境模型:
- IPAC-air地区扩散模型。
在能源排放模型的计算结果基础上,计算不同大气污染物的浓度,用以为影响模型提供输入,同时将能源发展对策与政府制定的环
境目标进行比较。
- IPAC-Climate模型,来自于美国气候中心的Weigley模型,用以计算未来的升温。
影响模型:
- IPAC-Health健康影响模型。
分析不同大气污染和温度上升对健康的影响,然后分析对GDP的影响。
- IPAC-Water水资源影响模型。
分析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IPAC模型的构成见图1。
在IPAC模型的各个子模型之间,目前采取软连接方法,即一个模型的输出结果作为另一个模型的输入。
在IPAC- e排放模型中的几个子模型之间实现了硬连接。
作为一个模型框架,IPAC的应用方法采取相同参数取值方法,或称为相同发展框架方法。
在模型应用分析时,所有模型采用相同的宏观经济发展指标,如GDP和人口,类似的技术参数,类似的节能措施等,使各个模型的输出能够在比较类似的数据平台上进行比较。
这样就可以回答不同的能源与环境问题。
图1 IPAC模型的框架
3. IPAC模型主要研究活动
参与的研究项目:
- IPCC长期排放情景研究
-中国中长期能源与排放情景研究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评价
-亚太地区城市交通技术选择研究
-中国电力系统减排技术评价
-能源模型论坛研究-21(EMF-21):多种温室气体减排成本评价-能源模型论坛研究-22(EMF-22):减缓情景研究
-亚洲环境革新战略研究(APEIS)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
-北京2020年清洁能源情景研究
-广东能源需求研究
- 2020年中国能源需求预测
-海南能源需求预测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潜力评价-中国加入WTO对能源工业影响分析-中国生物质能发展潜力研究
参与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
-中美韩能源经济环境模型研讨会
-亚太能源环境模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