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研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研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研修课程设计

基于教学目标、内容、评价一致性的实践与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李卫强

【课程开发者简介】

李卫强,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市“双名工程”学员。参与区“课程建设种子校”、《基于标准教学的区域性教学与指导策略研究》等项目。主持或参与《基于标准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重视学习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拓展(探究)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等十门校本教师研修课程。

课程类别:实践与体验课程形态:混合课程适用对象:小学教师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基于市级重点课题《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以学科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为重点,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强化“教——学——评”的一致性,属于提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能力的实践体验类课程。课程以指导教师撰写教学手册、学期课程纲要和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等为重点内容,根据教师学习需求与问题导向、实践与任务、有能力自主学习等特点,以课程专家、学科教研员等为专业引领,通过面授、讨论、交流展示、在线互动、作业及实践结合方式予以落实。

二、课程开发背景

2014年,学校成为徐汇区小学10所课程建设种子学校之一。在华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团队的悉心指导下,开展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研究,落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方案。

2015年,学校又有幸成为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李文萱院长主持的市级重点项目《基于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项目学校,开展基于标准教学的指导与策略研究。

在这些改革项目的实施中,我们发现除少数种子教师外,绝大多数教师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有的是教学理念滞后,习惯于固有的经验和做法;有的是课程意识薄弱,教学设计上缺乏整体性思考;有的是忽视对课标的学习,教、学、评不一致;有的则是入职年限短,缺乏教学经验少。这些问题的

存在,将影响到改革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的理论和业务培训。

此外,为有机整合课程建设种子校和项目学校的实验任务,学校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融合性的教师研修项目,以促进项目实验校各项任务的扎实、有序推进。

三、课程目标

通过《基于教学目标、内容、评价一致性的实践与研究》课程研修,提升课程意识,明确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的重要性,学会研制教学指导手册,强化“教——学——评”的一致性,提高课程执行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参与《基于教学目标、内容、评价一致性的实践与研究》研修项目,学会教学指导手册的研制方法,并完成相应学期的研制任务。

2、通过参与《基于教学目标、内容、评价一致性的实践与研究》研修项目,提高课堂教学和研究的能力,促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3、通过参与《基于教学目标、内容、评价一致性的实践与研究》研修项目,逐步形成“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思维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

4、通过参与《基于教学目标、内容、评价一致性的实践与研究》研修项目,树立课程意识,提升对基于标准教学理念的认同度。

四、课程内容结构

五、实施环节与要求

六、内容呈现

第一单元通识培训

(一)如何研制教学指导手册

1、教学指导手册是什么?

教学指导手册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实施意见,对一学期学科教学安排的一项整体性设计,并给出了各项教学工作的参考案例。

2、教学指导手册的作用是什么?

(1)教学指导手册的作用之一:强化基于标准的教学;

(2)教学指导手册的作用之二: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

(3)教学指导手册的作用之三: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4)教学指导手册的作用之四: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3、如何研制教学指导手册?

(1)分析学习背景:

学习背景分析部分,需要重点分析学生前一学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学期将要学习的重点内容等。

(2)确定学期重点目标:

首先,依据课程标准划分各年段目标。然后,根据年段目标,分解形成学期目标。在对各项目标梳理整合完成后,以三维叙写方式表达。

(3)制订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安排、评价建议等几项内容,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补充一些校本内容。建议使用表格式呈现内容,这样可以一目了然。

(4)解读参考样例:

样例: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学手册(第八册),关于“学习背景分析”部分:

本学期主要培养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对课题、课文中的句子提出自己的问题,对课文内容质疑;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理解词句、品味文章感情以及根据提示、每节主要意思进行简要复述。——分析了本学期的重点学习内容。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已初步掌握,但在把握文章的主旨上,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显不够。同时,在复述课文时,学生还只是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简单删减上。为此,本学期将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更多的复述课文的方法。——分析了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后续改进措施。

4、何为课程纲要?

(1)一项教育活动的专业方案、一门课程设计的提纲、对四个专业问题的一致性回答。

(2)课程纲要必须要回答四个问题:

目标: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内容:基本的素材或活动是什么?

实施:我与学生怎么去?

评价:何以知道学生已经到那里?

5、课程纲要的评议框架

(1)结构:提供了课程学习所必需背景信息;呈现的是大纲或提纲(一般是A4纸1-3页)。

(2)实质:

课程目标:源于课标与学情研究;清晰指向学科关键能力的表现;每条1-3句,三维叙写。

课程内容:第一课时分享;教材处理依据目标、学情、条件;课时安排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目标达成。

课程实施:教与学的方法与目标匹配;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景;学习方式多样;体现学科化、学期化。

课程评价:成绩结构及来源;及格线及评分规则或要求;相关补修及补考政策;体现一致性,每个要素紧扣目标,关键目标落实线索清晰。

6、课程纲要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的思考由“课堂”走向“课程”;

(2)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某门课程实施的所要条件;

(3)有利于学生明确一门课程的全貌或相关政策;

(4)有利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学业质量管理。

概括表述:作为一份课程合同;作为一份认知地图;作为一份课程计划;作为一种交流工具。

(二)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运用

1、表现性评价是什么?

(1)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特征:检测复杂/高级的目标;真实/模拟真实情境中的任务;学生的建构反应;基于评分标准的判断。

(2)表现性评价要素结构图:

2、表现性评价如何设计?

设计表现性评价的三个问题:哪些目标需要表现性评价?如何设置与目标匹配的任务?如何开发评分规则?

(1)确定表现性目标;

需要持久理解的、高级复杂的、多元智能的目标,即:传统执笔测试不能检测的目标。

(2)设置表现任务;

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表现出与目标一致的能力。

设置任务时要考虑的因素:任务的结构;任务的数量;任务完成的时间;完成任务的人数;任务表现形式等。

好的表现任务:与目标匹配;学生明白;实施可行。

(3)开发评分规则。

评分规则:演绎的方法;

界定目标达成的证据的维度→明确每个维度在不同级别上的差异→用具体的、可操作的语言描述不同级别的维度的内容→检视与修改;

评分规则:归纳的方法;

选取不同水平学生作业的样例→描述分组的依据→把分组依据总结为表现的“要素”→给每个要素下一个客观的定义→检视与修改;

好的评分规则:与目标一致、学生明白、结果可信。

3、如何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表现性评价的运用:

形成性应用,包括课堂评价、主题活动评价;

总结性应用,包括CPESS毕业档案袋评价、中心评审课程作业。

(2)表现性评价与教学的关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