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一中高一化学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案

【高一】一中高一化学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案
【高一】一中高一化学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案

【关键字】高一

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一化学《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了解石油的组成及炼制方法;

2、了解乙烯主要的化学性质,通过科学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乙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合物中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重点1、实验探究乙烯的化学性质;

2、加成反应。

教学难点1、乙烯的化学性质;

2、加成反应

高考考点1、乙烯的化学性质;

2、加成反应

课型新授课教具课件、投影、实验仪器、球棍模型

教法两先两后一小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复习回顾联想质疑提问:

1、甲烷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2、什么是取代反应?

公路边的加油站里有不同型号的汽油和柴油.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用石油制得的吗?以石油为

原料还能制得哪些物质?它们有什么性质和用

途?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二节第一课时“石

油的炼制乙烯”。

【板书】§2、1 石油的炼制乙烯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6-67自学“1、石油的炼

制”,小组内交流讨论,思考以下3个问题。

【板书】一、石油的炼制

思考回答

体会“生活与化学息

息相关”

自主学习

引入过渡大多数同学都已经自学完了,哪个小组的同学

能回答一下?

【板书】1、石油的成分

2、石油的炼制方法

3、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如果把青桔子和熟苹果放在同一个塑料袋里,

系紧袋口,这样一段时间后青桔子就可以变黄、

成熟。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熟透的苹果可以释放一种具有催熟作用

的物质,这就是乙烯。乙烯具有怎样的结构和

性质呢?下面就一起来探讨乙烯。

【板书】二、乙烯

1、物理性质

【启发】由乙烯的物理性质我们可以得出实验

室如何收集乙烯?

2、分子结构

在导学案上书写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

简式。

巡视,展示学生的填写情况。请一位同学做一

下点评。

【强调】乙烯结构简式中碳碳双键不能省。因

为这是乙烯的重要结构特征。

乙烯的空间构型是怎样的?大家亲自动手拼插

乙烯的球棍模型,告诉我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甲烷、乙烯的结构比较

【衔接】乙烯如此的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哪些化

学性质呢?

【板书】3、化学性质

同研究甲烷的化学性质一样,我们先来看一下

回答问题

思考

激发兴趣

思考回答

书写

拼插乙烯的球棍模型

填写表格

观察

乙烯在空气中是否可以燃烧,燃烧时又产生什么现象?这是一种储气装置,里面就是乙烯。我来演示这个实验。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蒸

发皿底部可是洁白无瑕的。

实验1: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与甲烷

燃烧相比,乙烯燃烧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产生了

黑烟。为什么会有黑烟呢?

乙烯还有哪些化学性质?下面就由大家来亲自

探究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完成实

验2和3,先用1分钟的时间来了解这两个实验。

然后再进行活动探究。

通过实验,你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请一个小

组的同学来描述一下他们的发现。

实验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3: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板书】 a、燃烧(生成CO2和H2O)

(1)氧化反应

b、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被氧化成CO2)

(2)加成反应 c、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可以得出乙烯以上三个主

要的化学性质?请大家在导学案上书写实验1

和实验3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同思考,乙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二者褪色的原理一

样吗?

什么是加成反应?以乙烯与溴反应为例,我给

大家播放一段加成反应的动画模拟。

谁能为大家解释加成反应的含义?

加成反应的概念中关键点在哪?

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

描述实验现象

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思考

观看动画模拟

解释加成反应的含义

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我们做几道随堂练习,加深对加成反应的理解。

导学案随堂练习:

(1)试写出乙烯分别与H2、HCl、H2O在一定条

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丙烯(CH3-CH=CH2)与溴的加成反应方

程式。思考加成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乙烯的用途。

【板书】4、用途

导学案巩固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

随堂练习

回顾整理

板书设计

§2、1 石油的炼制乙烯

一、石油的炼制

1、成分

2、炼制方法

3、裂化和裂解

二、乙烯

1、结构(碳碳双键)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a、燃烧

b、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被氧化成CO2)

(2)加成反应

c、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4、用途

教后记

本节课采用“两先两后”的教学模式,利用“温故知新”将新课引出,使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展示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目的可循。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指

导”进行自学,完成导学案中相关内容,再利用练习巩固提升,使学生知识升华。最后让学生1分钟总结本节知识,完成知识的整合。

成功之处:

1、学生活动充分,积极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

2、视频的使用使化学实验更直观,减少了污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不足之处:

1、还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