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相应

合集下载

从疾病的产生和诊断及防治探讨天人相应的地位及意义

从疾病的产生和诊断及防治探讨天人相应的地位及意义
使用。
从 疾 病 的 产 生 和 诊 断 及 防 治 探 讨 天 人 相 应 的 地 位 及 意 义
张安 富 周天寒
【 摘要】 本文从疾病 的产生、 诊断及防治探讨中医学天人相应观的地位及意 义 , 以冀为临床 医者提
供 参考 。
【 关键词 】 疾病 ; 产生 ; 诊断 ; 防治 ; 天人相应 “ 天人相应 ” 观是 中医理论 的基本 观点之 一。《 灵枢 ・ 岁露》 所谓 “ 人与 天地相参 也 , 日月相 应也 ” 素 问 ・ 与 。《 宝 命全形论》 日“ 亦 天复地载 , 万物悉备 , 莫贵 于人 。人 以天地
痛 , 参 活 血 通 脉 、 络 通 痹 、 淤 消肿 , 合 黄 芪 补 气 以行 丹 宣 散 配
手 法按 摩 , 引 能 够 减 少 椎 间 盘 内压 , 扩 大 椎 管 空 间 牵 是 最 常 用 的方 法 。手 法 按 摩 , 引 的非 手 术 综 合 疗 法 治 疗 腰 椎 牵
血 , 强散 寒祛 瘀 , 增 益精 填髓 的力量 , 全方 合用 起到 补气祛 瘀、 温通督脉 。强健筋骨的作用 。临床证实手法按摩 、 牵引 、
人是 自然界( 长期演 化 的产物 , 天) 是生物 通过 3 o多亿
年进化而形成 。人类为 了生存和发展 , 必须 与 自然界进行物 质、 能量 、 信息的交换 。离开 自然界的物质资源 , 不适 应 自然 界的发展变化, 人类 是无法 生存 的。人类 生活必 需的空 气、 阳光和水 ; 人类 的吃、 、 、 ; 业、 穿 住 行 职 习惯 、 际关 系、 会 人 社 风 尚、 思想 、 情绪 、 性格 ……, 这一 切就构成 了从单 个人 到群 体人生活在其 中的天 。正是天人 之间在这些方 面的不相应 ,

描写各部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

描写各部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

描写各部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1、天人相应: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

2、心慈面善:形容为人和善。

3、搓手顿足: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

4、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明:眼力敏锐。

听得清楚,看得明白。

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5、心膂股肱:膂:脊骨。

股:大腿。

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

心、膂、股、肱都是人体的重要部分,比喻亲近得力之人。

6、身遥心迩:犹言身远心近。

指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名言网)7、溢于言表: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8、心慈手软:心怀恻隐而不忍下手。

9、心胆俱裂:俱:都。

吓破了心和胆。

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10、要害之地:要害:人体上能致命的部位,比喻军事上处于至关重要位置的地方。

多比喻军事战略要地。

亦作「要害之处」。

11、手舞足蹈:蹈:顿足踏地。

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也指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12、身无完肤:①指被打得遍体鳞伤。

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

(名言网)13、心存目识:识:记。

指对某种事物心中已有深刻的印象。

14、关于人体部位的成语15、心粗胆大:心地粗疏,胆子很大。

形容野心勃勃,肆无忌惮。

亦作「心粗胆壮」。

关于人体部位的成语16、耸膊成山: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

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

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

17、五脏六腑: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

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提心吊胆耳聪目明心灵手巧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五脏六腑心肝宝贝浓眉大眼首屈一指别出心裁千头万绪居心叵测忠言逆耳抬头挺胸首当其冲别开生面钧一发寒风刺骨忠肝义胆捷足先登身首异处别有用心半身不遂居心不良肝胆相照掌上明珠马齿加长刮目相看以身作则守口如瓶怒目相向推心置腹触目惊心刺股悬梁以身试法小心翼翼怒发冲冠掩人耳目张口结舌力不从心卑躬屈膝扪心自问怦然心动掩耳盗铃惊心动魄包藏祸心反面无常平心静气恨之入骨措手不及骨肉团圆祸从口出口是心非大打出手愁眉不展脱胎换骨体无完肤切肤之痛口若悬河得心应手愁眉苦脸摩拳擦掌体态轻盈抛头露面口齿伶俐心不在焉视财如命挤眉弄眼魂飞魄散冷眼旁观同心协力回心转意慈眉善目改头换面鼻青脸肿光彩夺目扬眉吐气心血来潮眉开眼笑明目张瞻唇亡齿寒竭心尽力吐哺握发心甘情愿眉清目秀明眸皓齿有眼无珠耳提面命血口喷人心平气和眉来眼去有口皆卑七嘴八舌耳濡目染唾面自乾心安理得眉飞色舞有板有眼三心二意耳熟能详问心无愧心如刀割手忙脚乱铁石心肠三头六臂耳目一新哑口无言心灰意冷心怀鬼胎枉费心机不足挂齿洗耳恭听丧心病狂心直口快胸有成竹棋逢敌手世道人心高抬贵手嘻皮笑脸心服口服手足无措顿足捶胸交头接耳借刀杀人回心转意心狠手辣披头散发归心似箭忠言逆耳信口雌黄大快人心心乱如麻抱头鼠窜历历在目人心不古垂头丧气大处著眼心满意足拱手让人死心塌地人心惶惶信口开河奋不顾身心惊胆跳拾人牙慧毛手毛脚人面兽心仰人鼻息如鲠在喉心旷神怡指腹为婚毛骨耸然以貌取人以牙还牙妙手回春心照不宣挫骨扬灰气急攻心一目十行茶来伸手耳目众多迫在眉睫煞费苦心没齿难忘过目不忘饭来张口肝肠寸断眼花撩乱当头棒喝洗心革面遍体鳞伤赞不绝口肺腑之言眼明手快痛心疾首清心寡欲野心勃勃赤手空拳唇枪舌剑碍手碍脚白头偕老游手好闲刻骨铭心赤子之心卧薪尝胆称心如意白手成家漫不经心腹背受敌赤胆忠心举案齐眉童心未泯目中无人炙手可热脚踏实地身手不凡语重心长置身事外目瞪口呆焦头烂额震耳欲聋,眼高手低,贼眉鼠眼,头重脚轻、头昏眼花等推心置腹,口是心非,唇亡齿寒,肝胆相照\虎背熊腰尖嘴猴腮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唇亡齿寒唇红齿白摩拳擦掌眉开眼笑抓耳挠腮脑满肠肥摇头晃脑眼高手低勾肩撘背手舞足蹈咬牙切齿眉清目秀刻骨铭心眼疾手快摩肩接踵口蜜腹剑目不转睛耳聪目明掩耳盗铃肱骨之臣世道人心高抬贵手嘻皮笑脸心服口服手足无措顿足捶胸交头接耳借刀杀人回心转意心狠手辣披头散发归心似箭忠言逆耳信口雌黄大快人心心乱如麻抱头鼠窜历历在目人心不古垂头丧气大处著眼拱手让人死心塌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嗤之以鼻耳熏目染手舞足蹈。

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㊃理论探讨㊃作者单位:056001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医院中医科(王振海);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王蕾)作者简介:王振海(1950-),大专,副主任医师㊂研究方向:天人相应思想理论和中医临床㊂E⁃mail:wang_zhenhai@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王振海 王蕾【摘要】 针对有关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存在着 天人相应” 天人合一”和 整体观”表述上的混乱,从 天人相应”一语的语源, 天人相应”与 天人合一”的联系与区别, 天人相应”与整体观,新老中医药专家学者的论证,现代科学的研究,及便于当代理解㊁把握和传承㊁交流等几个方面出发,认为应把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表述为 天人相应”思想㊂【关键词】 中医药学; 理论基础; 天人相应; 天人合一; 天人相分; 黄帝内经; 整体观【中图分类号】 R22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5.07.012 Correspondence of human bod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heory w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guiding ideology of TCM WANG Zhen⁃hai ,WANG Lei.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No.2hospital in Handan ,Handan 05600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Zhen⁃hai ,E⁃mail :wang_zhenhai@【Abstract 】 This paper concluded that correspondence of human bod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theory w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guiding ide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due to the following reasons:the etymology of correspondence of human bod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theory,difference and 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of correspondence of human bod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and theory of man wa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theory of correspondence of human bod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and holism,demonstrations of young and old Chinese medicine scholars,modern scientific researches,and the convenience in understanding,inheritance and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confusionstate of TCM guiding ideology descriptions such as correspondence of human bod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man wa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and holism.【Key words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etical basis; Correspondence of human bodyand natural environment; Man wa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 Separation of nature and man; InnerCanon of Huangdi; Holism 有关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存在着 整体观” 天人相应”和 天人合一”表述上的混乱㊂表述上的不一致,反映了理论上的不明确㊂而理论上的不明确,必然导致人们对中医认识理解上的困惑㊂笔者认为,应把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表述为天人相应思想㊂1 天人相应的语源‘黄帝内经“没有明确记载 天人合一”一词,而是从生命和医学角度择取㊁倡导了 人与日月相应”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相应思想, 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经历了 应于人” 验于今”的实践检验,从而为中医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㊂2 天人相应与天人合一的联系与区别2.1 对 天”的含义不同天人合一说的天,有多重含义,众说纷纭㊂有一义说,认为 天”即大自然(季羡林);二义说,认为 天”一指有意志的天神,一指自然的天体(王明);三义说,以张岱年㊁宋志明为代表,张岱年认为 天”一指最高主宰,二指广大自然,三指最高原理㊂宋志明说 天有主宰㊁自然㊁义理三种涵义”;四义说,认为 天”指意志之天㊁无为之天㊁道德之天㊁自然之天(康中乾);五义说,以冯友兰㊁任继愈为代表,冯友兰认为 天”有五义:物质之天㊁主宰之天㊁运命之天㊁自然之天㊁义理之天㊂任继愈也主张 天”有五义:主宰之天㊁运命之天㊁义理之天㊁自然之天㊁人格之天;六义说:天地之天㊁自然之天㊁皇天之天㊁天命之天㊁天道之天㊁天理之天(傅伟勋);混沌说,认为天”是一个混沌概念,神㊁本体㊁本原㊁自然㊁必然㊁命运㊁心性等均在其中(刘泽华),林俊义则根据历史顺序,抽出天有人格神,天象或气象及其规律(天道)㊁天命㊁自然㊁天然㊁天志,群物之祖,天理㊁天性㊁天心㊁天气和宇宙空间等12种涵义[1]㊂而‘黄帝内经“中的天不止包含天象㊁天气㊁气候等,也包含了 地”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既包含直接的 象”,也包含 象”后面所蕴含的 道” 变化的规律,既有 形而下”的,也有 形而上”的[2]㊂也就是说不但包含产生人和对人发生影响的自然之天,也包含了人事社会之天㊂‘上经“曰 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素问㊃气交变大论“),人事与天地并列,属于社会意义的天㊂中医学很早就注意到人的社会属性,认为社会环境的优劣或剧烈变化等因素会影响到人体健康,从而把人事社会之天与天地自然之天并列㊂‘素问㊃移精变气论和汤液醪醴论“中,岐伯在回答古人和今世疗效的差别问题时,就强调这是社会之天变了,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变了,病情也和古人不一样,所以治疗方法也随着发生变化而疗效还不满意㊂‘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在谈到 生乃不固”的两个原因时,就指出一是自然之天的方面,一是社会之天 人的方面,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因此在诊治过程中不要忽略 故贵脱势” 始贵后贫”的社会因素㊂2.2 对 人”的含义有别人”的涵义既指单个的人,也指整体的人㊂天人合一说的 人”不是指普通的平民大众,而是大人㊁君子,如‘周易㊃文言“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荀子㊃五制“ 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礼天地”㊂‘黄帝内经“中的 人”是不带任何社会属性的全体,是普遍意义上的人的总体,全书对人使用的是 民” 万民” 百姓” 众子”这样的概念[3]㊂2.3 目的不同天人合一主要目的不在于关注自然界的规律,而是为寻求现实世界的道德原则和人类政治生活的普遍原则,寻求政治存在的意义,是指君主要遵守天道,效法天道,体道而治㊂如‘吕氏春秋㊃圜道“ 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 主执圜,臣执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㊂‘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思想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掌握自然规律以及研究天人相应规律和运用天人相应规律为人类健康服务,为人类寻找更适当的生存生活方式和防治疾病的原则与方法㊂‘素问㊃金匮真言论“指出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 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更指出 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㊂2.4 内涵不同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天人合一”包含了诸如 天人合德” 天人相分” 天人相通” 天人感应” 天人相应” 天人不相预” 天人交相胜” 天人合一” 天人同性” 天人同体” 天人同类” 天人一气” 天人一心” 天人一理”等多种学说,概括起来可归约为 天人相分” 天人相应” 天人合一”三类㊂ 天人合一”观念,其本义并非直接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 天人合一”的理论也涉及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是以政治㊁伦理和精神境界为本位的㊂ 天人合一”理论所关注的重点,更多体现在其社会㊁政治㊁道德㊁伦理㊁价值㊁认识论㊁人格修养方面的意义[4]㊂ 夫礼,天之经,地之义也”(‘左传㊃昭公二十五年“), 诚者天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㊃十九章“),天人合一说把礼㊁性㊁德㊁诚提高到天的地位,然后反过来要人去合天,只是为了说明人类社会道德原则的客观性㊁天道性㊂面对天人关系的诸多提法,‘黄帝内经“从生命和医学角度择取㊁倡导并发挥了 人与日月相应” 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相应思想㊂天人相应思想既承认天与人的区别,又承认天与人的联系,同时还认为 参’是相互的,人法天地而也可以参赞造化”[5]㊂天的变化影响着人,人又通过自身的活动影响着天[6]㊂既包含了 天人相分”区分主客的内涵,而不致听其走向片面和极端;另一方面又把 天人合一”所体现的社会㊁政治㊁道德㊁伦理㊁价值㊁认识论㊁人格修养方面的意义及孜孜以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包摄在天人相应思想中而不致使其流于玄远㊂天人合一追求的是最高精神境界,天人相应注重的是客观自然规律㊂天人合一反映的是理想状态,天人相应反映的是现实状态㊂因此, 天人相应”显然要比 天人合一”更明白更确切地反映了天人关系㊂2.5 ‘黄帝内经“继承发展了天人相应相参思想天人相应相参说在先秦诸子著作中是零散的,范蠡㊁子思㊁荀子都提到了天人相参相应,但都没有展开论述,形成系统㊂如 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可以成功”(‘左传㊃国语“); 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㊃第二十一章“); 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礼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 ”(‘荀子㊃五制“); 天行,有常 故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㊃天论“)㊂面对天人关系的诸多提法,‘黄帝内经“注重的不是抽象的论辩,而是如何运用天人相应思想处理实际问题㊂‘黄帝内经“继承发展了天人相应相参思想,并将之系统化㊂‘黄帝内经“以天人相应相参思想为指导,融汇诸子各家学说,对成书之前的医学资料和各家学说进行了全面整理和继承,构建了一个贯通天地人的理论体系㊂3 天人相应与整体观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理解,长期以来一般是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来加以概括㊂这显然难以涵盖和体现这一体系的丰富内涵㊁内在联系及其特色,也就难以具体有效地指导临床㊁科研和教学[7]㊂通常认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起码包括作为体系基本元素的基本概念,和联系这些基本概念的基本关系做出的推论㊂天人相应理论的基本概念就是 天” 人”㊂ 人”包括个体的人和群体的人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吃穿行住产生的社会关系,及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从单个人到群体人生活在其中的天㊂每个人对他自己来说是人,相对于另一个人来讲又属于天㊂毫无疑问,人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有着自己生命运动变化的轨迹,但人是 天”的产物和组成部分,所以生命运动变化的轨迹必然要服从㊁受控于 天”运动变化的规律㊂天的变化产生和影响着人,人又通过自身的活动影响着天,天人之间相互作用,人天相应,这就是天人之间的基本关系[6]㊂可以看出,中医整体观主要包括的三个方面: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社会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归根到底依然是 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两个概念,也就自然而然包括在天人相应思想理论中㊂事实上,中医整体观就是从‘黄帝内经“关于天人相应的论述中概括出来的,是建立在天人相应思想方法基础上的㊂天人相应思想理论提供了天人相应的思想方法[8]㊂医学就是伴随着对天的认识㊁对人的认识和对天人关系的认识而发展的㊂天人相应思想方法不仅指导古人创建了中医理论体系,同样可以指导今人,像复杂性理论㊁系统论㊁控制论㊁模糊理论㊁信息论㊁全息论㊁协同论就可以运用于医学领域,用来阐明对人的认识㊂同样,自然科学的方法㊁社会科学的方法㊁数学的方法㊁观察的方法㊁实验的方法㊁逻辑的方法㊁猜想的方法㊁理性思维的方法㊁非理性思维的方法等,都可以用来研究人及其健康与疾病问题㊂显而易见,天人相应方法论不仅包含了整体观的方法,还包含了其它方法,从而体现出开放性㊁包容性和与时消息性㊂4 新老中医药专家学者的论证老一代中医药专家早就指出了天人相应思想在中医学中的理论基础地位这个问题㊂ 气或精气学说,阴阳学说,都以天人相应思想为基础”(岳美中),天人相应思想是 中医学理论的渊源所在”,是 贯穿整个‘内经“的指导思想”(方药中),是‘内经“理论的精髓, 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㊁五行学说㊁藏象学说㊁经络学说㊁精气神学说㊁运气学说等,几乎无不根据天人相参的原理而阐明其所具有的规律性”(裘沛然),是 贯穿整个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的最核心㊁最根本的思想”(陆干甫㊁谢永新)㊂新一代中医药学者通过对‘内经“及其时代,对中医基础理论,对天人相应思想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内经“体系的最重要的逻辑起点是天人相应,‘内经“体系,主要是天人相应的体系[9]㊂中医理论要还其本原 人与天地相参[10],认为天人相应思想不仅仅是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应该成为现代医学的理论基础[6]㊂5 现代科学的研究一种生物生存在什么条件下,是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生物适应的结果,生物的进化过程也就是天人相应的过程㊂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克隆羊,从生态学到微生态学,从宇宙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到蛟龙号深潜,天人相应思想经过了现代科学从宏观㊁中观㊁微观以至宇观的检验,证明了天人相应的正确性和科学性[6,8,11⁃13]㊂天人相应不仅是中医学关于天人关系的基本看法,而且是生物界的一条基本规律㊂要想真正认识人类本身与人类疾病,就必须把人与其生活在其中的天联系在一起㊂因此,把天人相应思想作为医学的理论基础,也是逻辑的必然㊂6摇便于当代理解把握和传承交流如何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建立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相适应,便于当代理解㊁把握㊁传承㊁交流的理论框架与结构,是中医学理论继承与创新的重要课题[14⁃15]㊂而明确了天人相应思想的理论基础地位,就理顺了中医体系的逻辑结构,这就是:用对天的认识说明对人的认识;用认识天的方法去认识人;从人和天的相互关系中去研究人;研究天人相应规律和运用天人相应规律[8]㊂同时,也就明确了中医体系 道㊁理㊁法㊁术”四个层次结构㊂ 道”就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天人相应思想㊂ 理”属于第二层次 在天人相应思想的指导下,综合对天的认识,对人的认识,形成适用于预防㊁诊断㊁治疗各方面的基础理论,如气血津液㊁阴阳五行㊁升降出入㊁藏象经络㊁寒热虚实等㊂ 法”属于第三层次,是用基础理论研究具体的天与具体的人相互作用产生相应变化的规律,总结归纳形成如六淫辨证㊁伤寒辨证㊁温病辨证㊁杂病辨证㊁摄生㊁经络㊁以及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的临床应用理论㊂ 术”是第四个层次,就是在以上基础上产生的对某一具体病种㊁证治㊁药物㊁方法提出的具体的理论见解和治疗方法,如伤寒护阳,温病存阴等㊂正因为中医理论是用天人相应思想方法建构起来的,随着对天的认识,对人的认识的发展和深入,对养生及疾病防治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中医理论不但可以根据时代和需要对原有理论进行部分的修正和改造,补充和发展,还可以在条件具备的时候,以现代自然观㊁宇宙观为参照系,用天人相应思想方法建构起新的理论大厦㊂也就是说,天人相应思想使中医理论具备自我更新的内动力㊂天人相应思想既为理解㊁把握和传承交流中医理论提供了方法,也为中医走向世界打开了方便之门㊂笔者相信,只要从天人相应思想出发,就如高屋建瓴,一通百通[16],从而应对和解决中医学面临的困惑㊁危机和挑战㊂参考文献[1] 林俊义.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 天人合一论”,寻觅 自然与人的和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9):4⁃8. [2] 杨光.正确看待 天人相应”[N].中国中医药报,2010⁃05⁃05(8).[3] 申咏秋,鲁兆麟.‘黄帝内经“的医学人文精神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108⁃109.[4] 耿云志.近代文化与儒学[N].人民日报,1988⁃03⁃21(5).[5] 裘沛然.裘沛然选集[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80⁃184.[6] 淮辉先,王振海.试论天人相应思想的科学性[J].中国医药学报,1988,3(1):9⁃13.[7] 许家松.把根留住 继往开来 中医理论现代发展战略研究之我见[N].中国中医药报,2004⁃09⁃13(3). [8] 王振海,淮辉先.从‘黄帝内经“谈天人相应思想的方法论[J].中国医药学报,1998,13(3):20⁃23.[9] 赵洪均.内经时代[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293.[10] 张效霞.回归中医 对中医基础理论的重新认识[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57.[11] 周鹏,高学敏,张建军,等.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看人体太空生理紊乱[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6):472⁃475. [12] 刘焕兰,谈博.天人相应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4):407⁃410.[13] 熊德鑫.微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1,13(5):252⁃253.[14] 潘桂娟.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7):481⁃483.[15] 王耘,颜素容,乔延江.中医理论建模的天人相应形式化方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7):437⁃439. [16] 王振海,王蕾.高屋建瓴 一通百通 关于天人相应思想研究问答[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7(60):181⁃183.(收稿日期:2015⁃04⁃22)(本文编辑:董历华)。

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化。
来解释和指导人事。同样地 ,也用来认识人体 自身和疾病
及 治疗 。中医理论谓之为 自然哲学 理论 ,原因在 于中医理
论 是在天人相应方法论的指导一 卜 形成的 。 人相应 思想 天
体 现 在 取 类 比象 的 方 法 中 ,并 贯 穿 中 医理 论 体 系 ,成 为 指
天 人相应理 论是 中医学整体观 念具体 体现 的一个方
气 ,地食人 以五味 ” ,说明人的生命有赖于 自然界赋予 的
文、 地理、物候等方面的成就, 并将这些成就与人体生命活
动规律有机地结合在—起 ,最终构建了系统的天人相应论 。 《 内经》之后的中医理论始终把 “ 天人相应 ”作为 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基本特点,至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不少学者在探 讨其 中的奥秘。天人相应堪- 医学的精髓【d rq n ̄ l J 2 .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 的内容
地如一 ”(《 素问 ・ 脉要精微论 》) ,其精髓是人必须顺应
自然 。因此 “ 天人相应 ”与 “ 天人合一 ”是两种 的不 同思
此谓容平 , 天气 以急, 地气 以明, 早卧早起 , 与鸡 俱兴…。 冬三月 ,此谓 闭藏 ,水冰地 坼,无扰乎阳 ,早 卧晚起,必
待 日光… 。 ”对人与 自然 的这种统一性 ,‘ 内经》给予 了高 度概括 :“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 日月相应也 。 素 问 ・ ”《 宝 命 全形论》日: 人 以天地之 气生,四时之法成 。 “ ”说 明人 是 自然界的产物;‘ 素问 ・ 节藏象论》日:“ 六 天食人 以五
天人 相应论 的思想文化母体 。 天人合一 , 是中国哲学用语 , ‘ 起来 ,把人 作为 天的一个子系统 ,称为 “ 人体小 宇宙 ” , 强调入与天 的相应性 。 人与天地 同纪 ” “ ,人体不仅在结构

论天人相应整体观

论天人相应整体观

人 体对 自然界 四时阴阳的变化有一定 的适应 能力 , 若 六 气太过或不及 , 或非其 时而有其气 , 了人体的适应能 超越 力, 此天气之逆 , 人不 能从之而病生也。
21 六淫致病 六淫作用 于人体 , . 使人体与外界环境 的相 对平衡遭到破坏 , 人体内部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受到影响 , 便产生疾病 。六淫之邪各有特点 : 风邪善行数变 , ( ) 热 火 邪 消灼津液 , 暑邪耗气伤津 , 湿邪重浊粘滞 , 燥邪肃杀伤津 , 寒 邪收引凝滞 。春多风温 , 夏多热病 , 长夏多湿病 , 秋多燥病 , 冬 多寒病 。《 内经》 “ :春善病鼽衄 , 仲夏善病 洞泄寒 中 , 秋善 病 风疟 , 冬善病痹厥 。说 明了疾病具有 明显的季节性 。 ” 六淫 之邪不仅可 以作为致病因子引起疾病 ,而且常是许多疾病 的诱发 因素 , 咳喘 、 如 痹证 、 胃脘痛 , 每在冬春季或遇阴雨天 气或受寒冷刺 激而诱发 。 近年来 , 国外在大量病例积累的基 础上发现不少病 有高峰季节 , 心肌梗塞 1一 l , 2月 慢性 肾 1
中国中医药咨讯

21 0 0年 1 2月下 第 2卷 第 3 6期
De e e 2 0 Vo . No_6 c mb r 01 t 2 3
5 ・ 6
J u l f i a na i o a i e e Me i i eI fr t n o ma n d t n l o Ch i Ch n s d e n n o mai o
3 在 养 生 学 方 面 的 重 要 意 义 祖 国医学根据机体与外界环境 的对立统一关 系,按照 四时 阴阳的变化规律 ,提出要从根本上使机体的生长发育 顺应 自然规 律 , 必须“ 就 春夏养阳 , 冬养 阴, 秋 以从其根 。”

A型题 - 北大未名BBS

A型题 - 北大未名BBS

一、名词解释1.天人相应答:“天”“指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天人相应”指:生理情况下,人对自然环境变化有调节适应能力,病理情况下,自然环境变化可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

2.辨证论治答:指通过收集四诊所获得的资料以辨别患者的所属何“证(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等)”以决定相应的治疗,其本质乃在于注重疾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的动态变化。

3.证答:指通过收集四诊所获得的资料有关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等,其本质乃在于注重疾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的动态变化。

4.司外揣内答:中医学的方法学特征之一。

即通过研究外部可获得的症状及体征等以探测、了解机体内部脏器的功能状况。

5.有诸内必形诸外答:中医学脏腑学说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即认为在机体内部发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会反映于机体的外部。

6.气化答:指在气的推动下,事物间所发生的转化。

7.阴阳互根答:阴阳互根指阴阳乃一统一体,阴阳只是气的不同的存在形式。

阴阳均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条件。

因而阴阳在生理上互相依附,病理上互相影响。

如具活力的阳气以具形质的阴为基础,而具形质的阴的吸收形成又是发挥具活力的阳用为前提。

8.生克乘侮答:这是五行学说中有关五行间的关系。

“生”指五行间的一行对另一行具有资生、促进作用,五行相生顺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克”指五行间一行对另一行有制约作用。

其顺序是: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

“乘”指五行间过度的异常制约,简言之即:过克。

侮:即反克。

指五行间原本受制约的一方反而制约对方。

9.木曰曲直答:指木具有条达升发舒畅等特点。

在人体五脏中肝具有疏泄气血令其条达的作用,故五行归类属木。

10.土爰稼穑答:土具有滋养生长万物的特性。

在人体五脏中脾具有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功能,故五行归类属土。

12.滋水涵木答:按五行属性归类,肝属木,肾属水,滋水涵木指通过滋补肾阴以达到补肝阴而平抑肝阳的目的,用以治疗肝肾阴亏肝阳上亢的病证。

“天人相应”理论是中医学整体的重要内容

“天人相应”理论是中医学整体的重要内容
以 自然瑕境在燮化畴 , 人媵必然舍裴生相庶的燮化 。 《 同一 素 天元纪大 》有一段看似 常通俗但 }
境的燮化舍影辔到人髅的生理 、 病理及辖蹄 , 菱生 、 治瘵疾病都要考虑到 自然瑕境封人髓的影辔 。 所以在
《 黄帝内 - 柜》邪客篇 “ 人舆天地相虑也 ” 。 《 黄帝内径 - 素同》寅命全形 :“ 人以天地之氟
寓理又非常深奥的 : “ 太虚寥廓 , 肇基化元 , 蓠物
资始 , 五逗终天 , 布氯真霾 . 统坤元 , , 隐 九星憋朗 t 七曜周旋 , 日除日 , 日柔 日刚 , 幽颢既位 , 寒暑弛
张 , 生生,, 品物咸 章 。”逭段 秸的意思是 地 球 ff k L,
生, 四畴之法成” , 又 :“ 天地合氟 , 命之 日人” 。 逭些都 明人的生命活勤是仰赖地球的自然瑕境而生 存的 。
的瑕境不是猬立存在的 , 它是和 日月星辰共同存在於
宇宙之中 , 在太 系中各佃行星按照 自身的规律不断 地逗勤著 - 於是才有了地球上一年四季寒暑 、 一日 量
才有了各槿生物 。 地球遭些正常的燮 什麽 “ 人舆天地相虑”呢 ? 就是因 地球上 夜黑白的燮化 , 有空氯 、 光 、 水等形成 的自然瑕境 , 才麈生了地球 上的生物 , 包括人 。 人依赖 自然瑕境而生存 - 并舆 其它生物一檬 , 每畴每刻都在受著 自然瑕境的影辔 。
空氯 需加温了 , 故鼻孔大而短 , 颈鬓卷可以流通空 氟 , 降低蕻部的温度 , 保攘大腾 : 亚洲人多敷自古生 活在黄河流域 , 凰沙大 , 眼睛小 , 有保攘作用 。 可兄
不 同檀族的生理差昊舆地球不同地域 的自然瑕境有 丽。 用中臀的理 解释就是 “ 天人相虑”的结果 。
二、 中譬封不同地理瑁境 人髓影誉的极激

天人相应与人类生殖

天人相应与人类生殖

天人相应与人类生殖作者:柏辉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6期摘要:“天人相应”解释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与人体活动变化之间的某种联系,是《黄帝内经》的重要思想之一。

文章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纵向层面,以不同医学的理论及研究成果作为横向层面,对国医,现代医学及民族医学关于环境与妇女月事,及人类生殖的关系进行论述,探讨《内经》之“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在人类生殖方面的应用关键词: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月事;人类生殖;季节每个民族在生存繁衍的漫长岁月中都积累了丰富的医疗保健经验,并不断升华总结为医学理论,进而形成自成体系的民族医学。

不同的医学,虽然其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各异,但其研究与服务的对象都是人类本身,所以形态各异的医学总有相通之处,下面是不同的医学对环境与人类生殖关系的论述:1国医之“天人相应”与妇人经孕“天人相应”是黄帝内经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灵枢·岁露》[1]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进一步结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的论述可见,《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存有密切的关系. [2]。

“天人相应”是系统整体观的集中体现,其显著特征是说明整个自然界与人体生命活动之间的一般联系,人体的形态和功能受到自然界的制约和影响,人与自然界的相互联系使的人体适应于自然,并在其中得以生存,故人体的一些生理节律具有与环境同步的效应。

人类所处的环境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日月,时令,季节,地域等等。

人体对环境信息的反应产生了相应的生理功能和习性《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这是人体对太阳日周期的适应,属阳气之节律,与之相对应的人体阴血的消长,则与太阴月周期相适应,呈现28~30天为一周期的近似月节律变化。

人体的月节律以妇女的月经表现的最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人相应
“ 人生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
息相关,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
《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
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
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
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
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
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
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
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
缺一不可。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
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 人
体产生影响。
四时变化与人体的关系 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对生物和人体
的影响食最大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四时与情志人的情志变
化是与四时变化密切相关的。所以《素问》有“四气调神”之
论。《黄帝内经直解》指出:“四气调神者,随着春夏秋冬四
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这就明确告诉人们,
调摄精神,要遵照自然界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才能达到阴
阳的相对平衡。
四时与气血《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天温日明,则人血津
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
卫气沉”。《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天暑腠理开故汗出……
无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这
说明,春夏阳气发泄,气血易趋向于表,故皮肤松弛,疏泄
多汗等;秋冬阳气收藏,气血易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
少汗多溺等。
四时与脏腑经络自然界四时阴阳与人体五脏在生理和病理
上有密切关系。故《内经》有“肝旺于春”,“心旺于夏”,“脾
旺于长夏”、“肺旺于秋”,“肾旺于冬”之治。《素问·四时刺逆从
论》又指出:“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在肌肉,秋气
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说明经气运行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所以,要根据四时变化,五行生克制化之规律,保养五脏,
进行针灸保健治疗。
四时与发病 四时气候有异,每一季节各有不同特点,因此
除了一般疾病外,还有些季节性多发病。例如。春季多温病,
秋季多疟疾等。《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故春善病鼽衄,仲
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此外,某些慢性宿疾,往往与季节变化和节气交换发作或增
剧。例如,心肌梗塞、冠心病、气管炎、肺气肿等常在秋末
冬初和气候突变时发作,精神分裂症易在春秋季发作,青光
眼好发于冬季等。掌握和了解四季与疾病的关系以及疾病的
流行情况,对防病保健是有一定价值的。昼夜晨昏与人体的
关系 一天之内随昼夜阴阳消长进退,人的新陈代谢也发生
相应的改变。
《灵枢·顺气一日分十四时》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
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虽然昼夜寒温变化的
幅度并没有象四季那样明显,但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影响。所
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
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
人体阳气白天多趋向于表,夜晚多趋向于里。由于人体阳气
有昼夜的周期变化,所以对人体病理变化亦有直接影响。
正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
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
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
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现代科学实践证明,正常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和白细胞的总
数,表现为白天逐渐升高,夜晚降低的昼夜节律性变化,这
正是中医的生气通天说的内容之一。
根据此理论,人们可以利用阳气的日节律,安排工作、学习,
发挥人类的智慧和潜能,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还可
以指导人类的日常生活安排,提高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使之为人类养生服务。
日月星辰和人体的关系 人体的生物节律不仅受太阳的影响,
而且还受月亮盈亏的影响。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
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
卫气去,形独居”,这说明人体生理的气血盛衰与月亮盈亏直
接相关,故《素问·八正神明论》又指出:“月生无泻,月满
无补,月郭空无治”的原则。
这是因为人体的大部分是由液体组成,月球吸引力就象引起
海洋潮夕那样对人体中的体液发生作用,这就叫做生物潮。
它随着月相的盈亏,对人体产生不同影响。
满月时,人头部气血最充实,内分泌最旺盛,容易激动。现
代医学研究证实,妇女的月经周期变化、体温、激素、性器
官状态、免疫功能和心理状态等都以一月为周期。正如《妇
人良方》中指出的:“经血盈亏,应时而下,常以三旬一见,
以象月则盈亏也”。婴儿的出生也受月相影响,月圆出生率最
高,新月前后最低。
月相变化为何对人体产生影响呢?美国精神病学家利伯解
释为:人体的每个细胞就象微型的太阳系,具有微弱的电磁
场,月亮产生的强大的电磁力能影响人的荷尔蒙、体液和兴
奋神经的电解质的复杂平衡,这就引起了人的情绪和生理相
应变化。
地理环境与人体的关系 地理环境的不同和地区气候的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
例如,南方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
理多致密。若一旦易地而居,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素问·异
法方宜论》以:“东方之域……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
疡,其治宜砭石。……西方者,……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
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北方者,……
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火芮)。……
南方者,……其民嗜酸而食(月付),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
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中央者,……其民食杂而不劳,
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
这些论述的基本精神是,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人们的体质
和疾病情况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
处理。“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学在“生气通天”的观念指导下,
把人体看成是与天相应相通的,精气神三位一体的、以五脏
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与天地大自然是密切联系
在一起的。
天地、四时、万物对人的生命活动都要产生影响,使人体产
生生理或病理的反应。在这个自然界的大系统中要想求得自
身平衡,首先是顺应自然规律,利用各种条件为自身服务。
天人相应还包括人与社会的统一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