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引言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神经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感染等。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是一种目前比较常用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它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一、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是由依达拉费特和长春西汀两种药物混合而成,具有很强的抗血栓作用。
依达拉费特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它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长春西汀是一种纤溶药物,它能够溶解血栓,恢复血液循环。
这两种药物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清除血管内的血栓,恢复脑血流,改善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的状况,从而起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
二、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通常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特别是在症状发作后4.5小时内及进展性脑梗塞。
患者在服用该药物后,通常能够很快地感到头痛、乏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得到缓解,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一项关于该药物的临床研究表明,该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率高达93.4%,显著高于对照组。
在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得到明显改善,脑血流灌注好转,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
治疗后患者的颅内压得到有效控制,脑水肿得到缓解,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但都是可逆的,不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长期的影响。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四、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尽管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但在应用过程中还是要注意一些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病程在48h内的急性脑梗死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常规应用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和对症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用7天;对照组维生素C 1.5g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用7天;第8后两组治疗方案相同。
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并进行肝肾功能、凝血因子、血常规检查,以治疗第21天ESS增分率和治疗90天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
结果 21天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有效率分别为92%、52%,差异有显著性(P <0.001);90天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DL有效率分别为92%、56%,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ACI)是脑血管病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1],好发生于中老年人,是脑卒中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主要疾病之一。
如何提高该病好转、治愈率,降低其致残率、死亡率,一直是临床医务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对2004年3~11月期间25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04年3~11月桂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4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修订的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系统脑梗死或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首次发病或再次发病,但既往未遗留有任何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起病在48h内;ESS的意识>6分,但ESS总分<50分;头颅CT排除出血;征得家属同意,且经济条件好,依从性好;除外伴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精神疾病、痴呆者。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夏建华;王奎鹏【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7)1【摘要】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
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组与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60例,疗程均为14 d。
评价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结论依达拉奉联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edaravone combination of butylphthalide in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daravone combined with butylphthalide group and conventional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60 cases),14 days in a course. After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the effective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80.0%,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ysignificant(P<0.05),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servab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not significantly adverse drug reactions.Conclusion Edaravone combination of butylphthalide isevidently better than edaravone in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nd not significantly adverse drug reactions.【总页数】3页(P121-122,123)【作者】夏建华;王奎鹏【作者单位】463900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50000 郑州,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相关文献】1.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赵月霞;杨笑;庞耀斌2.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吴顶锋3.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朱大猛4.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淑艳;赵倩;孙蜀宁5.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李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临床观察

( 南 京 先声东 元 制药 有 限公 司 , 国药 准字 H 2 0 0 3 1 3 4 2, 1 0 ag r / 支) 3 0 mg 加入 0 . 9 %氯化钠 1 0 0 mL中静滴 , 1日2次 , 1 4 d为 1 个疗程 。两组 均未使用溶 栓 、 降纤及抗 凝药 物。不允许 使用 其他抗氧 化、 抗 自由基药 物。 1 . 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 、 治疗后 1 4 d对患者 进行神经 功能 缺损评分。基本痊愈为 : 评分 减少 9 1 % ~1 0 0 %; 显著进 步: 评分减少 4 6 %一 9 0 %; 进步 : 评分 减少 1 8 % 一4 5 %; 无效:
性脑梗死患者亦 是一 种积极 有效 的治 疗 方法 。② 其具 有 抑制脂质过氧化 、 捕获羟 自由基作用 、 抑制包括 血管内皮和神 经细胞在 内的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③ 减少半 暗缺血带的面 积, 减轻由花生 四烯酸引起 的脑 内水肿 , 防止损伤血管 内皮细 胞, 抑制迟发 性神 经元 凋亡 , 起到 良好 的抗 缺 血作 用 。此
缺血后血 管 内皮细胞 和神 经细胞过 氧化的神经保 护药 , 其机
制可能在于 : ①清除体 内过度有害 自由基 , 减轻 D N A损伤 , 进
而和其他机 制一起避免 细胞 凋亡 , 对 于不适合 溶栓治疗 的急
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
采用 S P S S 1 3 . 0统计 学软 件对 数据 进行
急性脑梗 死是神经 内科 的常见病 、 多发病 , 其 发病 率 、 致 残率 、 复发率及 致死 率均 很高 … 。在 急性脑 梗 死期 , 自由基
是造成患者功能得到最大 限度 的恢复 和重建 , 使 其 回归社会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98例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98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血栓通)50例和对照组(奥扎格雷加血栓通)48例,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且早期用药效果更好。
标签: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疗效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0-0137-02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病死率、致残率极高。
脑梗死是指因脑动脉血栓形成、栓子、炎症、损伤等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灶的脑血管病[1]。
2011年9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临床效果观察。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标准:经笔者所在医院头颅CT证实为急性非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9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2];发病时间在72 h内;年龄45~76岁住院患者,性别不限;均有典型的病史和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无昏迷或抽搐,血压控制在160/90 mm Hg左右。
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且头颅CT无出血。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5~76岁,平均(63±15)岁;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 例;年龄46~74岁,平均(62±15)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氯化钠80 mg,静脉点滴,2次/d,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血栓通25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4 d。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丹参注射液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
治疗15天后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15天后依达拉奉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比对照组下降明显,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抗自由基治疗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自由基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致残率极高。
在脑缺血的病理过程中,自由基损伤是引起水肿形成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
缺血期间和在灌注后增加的有害活性氧和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损伤,蛋白质氧化及DNA损伤,最终造成组织细胞损伤。
治疗脑梗死可通过保护神经元,减少脑组织缺血可能性,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毒性及死亡。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抗自由基物质,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作用。
研究证实,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而国内相关的临床研究报道很少。
我科于2007-06~2009-06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方法。
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入选标准:按1995年4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且神经系统体征符合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发病在72h 内;年龄30~78岁;头部CT无出血;意识清醒或轻度嗜睡;瘫痪肢体肌力0~3级;血压控制在160/90mmHg左右,入组前未经抗凝、溶栓、血液稀释等治疗。
1.2一般资料:本组实验入选患者60例,为我院2007-06~2009-06的急诊住院患者。
均有典型的病史和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瘫痪肢体肌力0~3级,接诊后均经头部CT无出血;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摘要】本研究评估了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通过临床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脑血流灌注。
结果分析显示,治疗组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脑血流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
副作用监测显示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疗效,可为临床提供有效治疗方案。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该疗法的机制及优化疗程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该研究结果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临床试验设计,研究方法,观察指标,结果分析,副作用监测,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
当前,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保守治疗等,然而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依达拉奉是一种能够抑制栓塞后炎性反应和神经细胞凋亡的药物,而长春西汀注射液则具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脑组织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长春西汀注射液,探讨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评估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探讨该药物组合在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方面的作用;研究治疗组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最终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2. 正文2.1 临床试验设计临床试验设计是研究的基础,其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初步观察与评估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初步观察与评估目的研究并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
采取数字抽签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各有5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依达拉奉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Barthel指数。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
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标签: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丁苯酞;疗效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内科疾病,其发病骤急,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探讨了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过CT检查或MRI+DWI检查,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均在发病6~48h后送诊,有明确的神经系统受累体征,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3~20分,意识清楚,吞咽功能正常,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将这100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的病例中。
采取数字抽签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各有5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5~75岁,年龄的平均值为(60.67±12.37)岁。
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4~76岁,年龄的平均值为(60.71±12.41)岁。
对照组和观察组就临床资料进行对比,P>0.05,差异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
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自由基清除剂;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11-02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
其中急性脑梗死(aci)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致死、致残率均较高。
神经保护剂能延长缺血神经细胞的生存能力,已成为治疗aci热点之一[1]。
伊达拉奉注射剂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型脑保护剂,能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具有改善aci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趋势[2]。
我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其疗效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女性30例,男性34例,年龄42-75岁,平均63.2岁。
全部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证实为非出血性脑梗死,无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疾病。
随机将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包括使用甘油果糖或夫塞咪针脱水降颅内压、神经营养、降压、调脂、降糖和脑康复等。
观察组再给予依达拉奉30mg+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共14天。
1.3 疗效评估①基本痊愈:功能缺失分值减少至91%-100%,残疾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失分值减少46%-90%,残疾度为1-3级;③一般:功能缺失分值减少18%-45%;④无效:功能缺失分值减少或增加17%;⑤恶化:功能缺失分值增加18%;⑥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
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内血液循环异常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功能
障碍,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它具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
急性脑梗死时因脑血管闭塞引起以其支配区域为中心的脑血流量减少,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继而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此外,超急性期应用溶栓疗法进行再灌注时亦可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自由基可通过对膜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引起缺血性脑损伤,表现为神经元死亡和脑水肿。
急性脑梗死治疗关键在于抢救缺血半暗带,因此清除自由基、打断反应链是治疗成功的关键[3]。
依达拉奉作为自由基捕获剂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还能刺激前列环素的生成,减少炎症介质白三烯的生成,降低脑动脉栓塞和羟基自由基的浓度。
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还可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塞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4-5]。
总之,本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故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
参考文献
[1]牟方波,郭鹏,卢正海.急性脑梗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2):220-223.
[2]杨明秀,陈红,邱小鹰,等.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1):103-105.
[3]谷彩萍,等.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09,7(10):48-49.
[4]周庆玲,吴建文,方玉松,等.依达拉奉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5(2):130-134.
[5]潘永惠,赵节绪,樊丽超,等.自由基清除剂对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影响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2):92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