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道路等级划分

最新城市道路等级划分
最新城市道路等级划分

1

城市划分标准道路指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道路包2

含众多种类,性质功能等均有不同,因此无法用一个唯一标准对所有道路进行等3

级划分,为此各国现行做法一般都是先划分道路种类,后针对各类道路的技术标4

准划分等级。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

我国按照道路使用特点,可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5

6

村道路。除对公路和城市道路有准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外,对林区道路、厂矿道路7

和乡村道路一般不再划分等级。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8

9

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10

路。其中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11

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12

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13

的通行能力。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额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主干路沿

14

15

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16

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

17

18

设停车场。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19

服务功能为主。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20

过境交通。

21

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22

快速路不小于40米,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5—40米,支路12—25米。

23

⑴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

24

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

25

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26

⑵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

27

度为40-60km/h。

28

⑶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

29

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30

⑷支路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的设

31

计行车速度为30km/h。

32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道路还可划分为四级,33

如表所示:

34

道路四级划分(表)

35

36

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和乡村、乡村和厂矿地区的道路。根据交通量、37

公路使用任务和性质,将公路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38

高速公路:是具是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的公路,有四个或四个以39

上车道,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40

施、服务设施,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专用公路。能适应年平均日交通量(ADT)25000辆以上。

41

42

一级公路:是连接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部分立交的公路,一般能适43

应ADT=10000~25000辆。

44

二级公路:是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的干线公路、或运输繁忙45

的城郊公路,能适应ADT=2000~10000辆。

46

三级公路:是沟通县或县以上城市的支线公路,能适应ADT=200~2000辆。

47

48

四级公路:是沟通县或镇、乡的支线公路,能适应ADT<200辆。

49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