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查对制度.doc

医疗查对制度.doc
医疗查对制度.doc

医疗查对制度

一、药剂科查对制度:

1、查处方:对姓名、性别、年龄。

2、查药品: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

3、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质、用法、用量。

4、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二、化验室查对制度:

1、采取标本时:查对姓名、性别、床号、检验目的。

2、接收标本时:查对化验单填写是否齐全,化验单与标本上的姓名、项目是否一致,标本的量与质是否符合要求。

3、检验时:查对试剂、检查项目。

4、检验后,查对检验目的、结果。

5、填写报告时:查对检验项目是否相符、有无遗漏;结果是否写错;结果与诊断是否相符。

6、出现异常检验结果时:要复查,请教别人,联系临床。

7、分发报告时:注意报告单整洁、清楚,除急诊报告外,必须第二者复查化验结果并双签名;注意将发生的问题进行登记,并接受经验教训。

三、放射科查对制度

1、检查时:查对病案号、姓名、性别、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2、书写报告时:查对病案号、姓名、检查项目、临床诊断。

四、理疗、针灸查对制度

1、各种治疗时:查对姓名、性别、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整体治疗时:同时查对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物、极性、电流量、次数。

3、针刺治疗前:同时检查针的数目、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有无断针。

五、护理、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处理长期或临时医嘱要记录处理时间、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2、主班护士和夜班护士对当日医嘱要进行查对,每周定期大核对(医嘱单、机内医嘱、医嘱执行单)两次,及时整理医嘱。整理医嘱后需经另一人查对,确认无误方可执行。

3、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交代清楚,并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

4、医嘱核对要登记,每班进行医嘱核对,盖核对章并签字,白班用蓝笔填写,夜班用红笔填写,字迹工整,签名清楚。抢救患者时,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由二人

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

5、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七对一注意”(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方法;注意用药后反应)。

6、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7、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8、对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需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

9、静脉给药要注意药品有无变质、瓶口松动、裂缝。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10、注射时必须携带注射单,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核对,确认无误,向病人解释清楚后,方可执行。

【实用】医疗查对制度

医疗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医院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无论直接或间接用于病人的各种治疗、检查物品(如药物、敷料、器械、压缩气体,及治疗、急救和监护设备等),必须具备品名正规,标记清楚,有国家正式批准文号、出厂标记、日期、保存期限,物品外观表现符合安全要求。凡字迹不清楚、不全面、标记不明确以及有疑问的,应禁止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病人如有不适等反应,必须立即停用,再次进行查对工作,包括应用的一切物品,直至找出原因。 一、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手术室接病人时,应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 2、手术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 3、有关人员要查无菌包内灭菌指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由器械护士和巡诊护士严格核对大纱垫、纱布、线卷、器械数目是否与术前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遗留体腔内。

二、有关科室查对制度 1、检验科查对制度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复核结果。 (5)发报告,查对科别、病房。 2、输血查对制度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姓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3)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查对。 3、病理科查对制度 (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联号、标本、固定液。 (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3)发报告时,复核检查项目、结果、患者姓名、性别、

查八对查对制度

三查八对查对制度 一、目的: 保证安全用药,防止发生医疗差错。 二、内容: 三查:治疗前查、治疗中查、治疗后查。 八对:床号、姓名(包括性别、年龄)、药名、规格(浓度)、剂量(数量)、用法、时间、有效期(批号)。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三、要求: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开具医嘱、处方或者各种申请单、治疗单、手术单等医疗文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以及相关信息资料,加以核实。 2、处理医嘱时,应查对医嘱是否符合书写规范,并在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各班应查对医嘱。处理医嘱者、查对者均需签全名,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并有记录(尚未取消医嘱本的,每班查对新医嘱,每周总查对一次)。 4、对有疑问的医嘱,应查清后执行。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门诊输液病人必须做到接药、化药、输液三签名;住院部输液必须做到化药、输液双签名;输液、换瓶时认真查对无误后,签上时间和姓名。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失效。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4、凡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在试验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试验结果应由执行者和复查者双签名。阴性者方可使用。 5、发药和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核对无误后执行。十不准制度 1.不擅自离岗外出; 2.不违反护士仪表规范; 3.不带私人用物入工作场所; 4.不在工作场所内吃东西; 5.不做私事; 6.不打瞌睡不闲聊; 7.不玩手机;

8.不与患者及探陪人员争吵; 9.不接受患者馈赠; 10.不利用工作之便谋私利。 十不执行制度 1、不三查八对不执行 2、口头医嘱不复述两边不执行 3、转抄医嘱不经过两个人核对不执行 4、服药输液注射有疑问不查询不执行 5、药物质量标签有效期不检查不执行 6、药物作用配伍禁忌不清楚不执行 7、易过敏药物不做过敏试验不执行

医疗查对制度实施管理制度

医疗查对制度实施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医疗护理核心制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当前安全医疗现状,制订本制度。 一、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制度在心中,落实在行动”,确保查对制度落到实处,减少医源性损害,为患者提供科学、安全、有效的诊疗环境,实现患者安全目标。 二、成立临床工作查对制度督查活动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明确考核标准,督促查对制度的学习、评价、考核等工作。 1、医疗组: 组长: 成员: 2、护理组: 组长: 成员: 3、药学组: 组长: 成员: 4、医技组: 组长: 成员: 三、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学习查对制度的内容,做到人人知晓、自觉运用和严格执行。在制度学习的基础上,各科室认真查找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落实查对制度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逐一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整改措施。

四、各科室通过自查,制定适合本科室实际的整改措施与办法,“边整改、边落实、边总结,边提高”,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并使之“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督查考核小组深入临床工作第一线,在了解和指导工作的同时,对各科室落实情况进行抽查,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抓住重点,严格执行考核制度,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五、医院对“临床工作查对制度督查”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制度落实有成效的科室、个人给予表彰,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科室,给予全院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将科室落实查对制度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质量考核。 六、查对制度是医疗护理核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行的关键在于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诊疗工作过程中的医疗安 全意识。查对制度实施管理制度,旨在深入排查我院医疗护理安全隐患,发现制度监管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以点带面,促进各项医疗护理核心制度的全面落实,营造严谨、慎独的诊疗工作氛围,减少差错事故,保障患者安全。

十八项医疗项核心制度2019

《十八项医疗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 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本要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的基本要求。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 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 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 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 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 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 (一)定义 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 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二)基本要求 1.按会诊范围,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机构内多学科会诊应当由医疗管

医疗核心制度:查对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医疗核心制度:查对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6018医疗核心制度:查对制度 Core Medical System: Checking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十五项医疗核心制度:查对制度 一、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八对制度(见护理核心制度--六、查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二、手术室 1、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后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4、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送检。 三、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四、血库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医院医疗查对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医疗查对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医疗查对制度 (一)临床查对制度 1.开具医嘱、处方或者各种申请单、治疗单、手术单等医疗文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以及相关信息资料,加以核实。 2.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者必须口头复诵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将使用后的空安瓿、药瓶或者相关包装等物品保留备查。 3.采集标本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与标本标签相符,标本质量与检查要求相符,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送检。 (二)输血查对制度 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医护人员或者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时,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输血科交叉配血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进行交叉配血。 4.输血科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准确无误后填写配血试

验结果。 5.配血合格后,输血科派专人送血到用血科室,并与用血科室护士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 6.血袋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标签破损、漏血;血液中有明显凝块;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接面上出现溶血;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7.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8.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三)手术查对制度 1.手术前接病员时应根据手术通知单与病历资料一起查对病员的姓名、性别、科别、床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术前用药、术中备用的特殊药品或者特殊耗材等。 2.手术前手术医师、护士、麻醉师应再次查对病员的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护理查对制度

1.目的:为了杜绝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造成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2.依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实施细则》《医疗核心制度》 3.范围:全院各科室 4.责任者:王瑛 5.规定内容: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 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121 查对制度 附件1 色达县人民医院“临床 工作查对制度督查活动”实施方案 为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落实医疗护理核心制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当前安全医疗现状,决定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临床工作查对制度督查活动”,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制度在心中,落实在行动”,确保诊疗工作中查对制度落到实处,减少医源性损害,为患者提供科学、安全、有效的诊疗环境,实现患者安全目标。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临床工作查对制度督查活动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明确考核标准,督促查对制度的学习、评价、考核等工作。 组长:张华丽副组长:杜金玉 成员:王瑛陈友万王清兵王祥林

(二)成立临床工作查对制度督查考核小组,检查各科室查对制度自查整改情况,并依据方案要求实施考核。 1、医疗组: 组长:杜金玉 成员:张彬蒋登高 2、护理组: 组长:王瑛 成员:俄谢拉姆更登格马章虹格桑志玛扎西志玛王芝秀 3、药学组: 组长:陈友万 成员:李红 4、医技组: 组长:王清兵 成员:高建群周娜 三、督查活动实施步骤 (一)学习、自查阶段 1、组织学习: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学习查对制度的内容,做到人人知晓、自觉运用和严格执行。 2、开展自查:在制度学习的基础上,各科室认真查找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落实查对制度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逐一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整改措施,每月底前写出书面自查整改报告至相应的管理部门(医、药、技交医务科,护理交护理部)。 (二)整改、督查阶段 1、各科室通过自查,制定适合本科室实际的整改措施与办法,“边整改、边落实、边总结,边提高” , 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并使之“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 2、督查考核小组深入临床工作第一线,在了解和指导工作的同时,对各科室落实情况进行抽查,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抓住重点,严格执行考核制度,确保此活动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三)总结、点评阶段

医疗核心制度之查对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之查对制 度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1.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用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 ①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及袋有无裂痕。 ②查输血单位与血袋签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血质量是否相符及配血交叉报告有无凝集。 ③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 2.手术室 (1)术前准备及接病人时,应查对病人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 (2)查手术名称及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3)查无菌包的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4)凡做体腔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

(5)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查单送验。 3.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等与诊断是否相符。 (2)发药时,查对药品、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4.检验科(配发血)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备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检",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5.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6.病理科 (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 (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 (3)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4)发报告时,查对单位。 7.放射科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医院医疗查对制度

医院医疗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 1.临床科室 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药房 (1)配方前,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 (2)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含量、配伍禁忌; (3)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有无变质,安瓶针剂有无裂痕、各种标志是否清楚、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交待用法及注意事项。 3.血库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姓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3)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查对。 4.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复核结果; (5)发报告,查对科别、病房。 5.病理科 (l)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申请单与标本联号,标本、固定液; (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3)发报告时,复核检查项目,结果,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 6.放射科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及目的; (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3)发报告时,查对检查项目诊断、患者姓名、科室。 7.理疗科及中医针灸科 (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医疗查对制度(医生医疗管理制度有)

医疗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 1.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核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3)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药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2.药房。 (1)配方前,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 (2)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含量、配伍禁忌。(3)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杳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各种标志是否清楚、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3.血库。 (1)血型鉴定相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姓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3)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 4.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4)检验后,复核结果。(5)发报告,查对科别、病房。 5.病理科。 (1)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申请单与标本联号、标本、固定液。 (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3)发报告时,复核检查项目、结果、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 6.放射科。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及目的。

医疗查对制度

医疗查对制度 一、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好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品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二、手术室病人查对制度 (1)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术前用药等情况。 (2)手术人员手术前在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 (3)有关人员要查无菌包内灭菌指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严格核对大纱垫、纱布、纱卷、器械数目是否与术前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 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遗漏体腔内。 三、药房查对制度 (1)配方前,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 (2)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含量、配伍禁忌。 (3)发药时,实行“四查一交代”:①查对药名、规格、剂量、含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②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③查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有无变质。 安瓿针剂有无裂痕、各种标志是否清楚、是否超过有效期;④查对姓名、年龄;⑤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四、输血科查对制度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3)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 五、检验科查对制度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

2021年医疗查对制度

医疗查对制度 欧阳光明(2021.03.07) 查对制度是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 1.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核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3)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药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2.药房。 (1)配方前,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 (2)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含量、配伍禁忌。 (3)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杳药品包装是否完

好、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各种标志是否清楚、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3.血库。 (1)血型鉴定相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姓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3)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 4.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复核结果。 (5)发报告,查对科别、病房。 5.病理科。 (1)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申请单与标本联号、标本、固定液。 (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3)发报告时,复核检查项目、结果、患者姓名、性别、年

医疗查对制度

医疗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医院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论直接或间接用于病人的各种治疗、检查物品及其生活用品(例如:药物、敷料、器械、压缩气体以及治疗、急救和监护设备等),必须具备品名正规,标记清楚,有国家正式批准文号、出厂标记、日期、保存期限,物品外观表现符合安全要求。凡字迹不清楚、不全面、标记不明确以及有疑问的,应禁止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病人如有不适等反应,必须立即停用,再次进行查对工作,包括应用的一切物品,直至找出原因。所用物品不得丢弃,应按要求妥善保管备查。 一、临床科室 (一)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及诊断。 (二)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八对一注意”: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药品的有效期及用药后反应。 (三)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四)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

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五)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八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二、手术室 (一)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及其标志。 (二)手术人员手术前,必须再次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三)有关人员要查无菌包内灭菌指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 (四)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后清点所有敷料、线卷和器械数目是否与术前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遗留在体腔内。 (五)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填写病理检验送检单,经家属同意签字后,送病理检验室检验。 三、药房 (一)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二)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四、血库 (一)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

医疗核心制度之查对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之查对 制度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1.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用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 ①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及袋有无裂痕。 ②查输血单位与血袋签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血质量是否相符及配血交叉报告有无凝集。 ③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 2.手术室 (1)术前准备及接病人时,应查对病人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 (2)查手术名称及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3)查无菌包的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4)凡做体腔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

(5)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查单送验。 3.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等与诊断是否相符。 (2)发药时,查对药品、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4.检验科(配发血)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备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检",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5.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6.病理科 (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 (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 (3)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4)发报告时,查对单位。 7.放射科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医疗核心制度之查对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之查对制度 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每日总对,包括医嘱单、执行卡、各种标识(饮食、护理级别、过敏、隔离等),设总查对登记本。单线班处理的医嘱,由下一班负责查对。 2、各项医嘱处理后,应核对并签名。 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经医师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医师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5、对有疑问的医嘱须经核实后,方可执行。 二、发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发药、注射、输液等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三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 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备药时要检查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标签是否清晰;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瓶(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等。任意一项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麻醉药使用后须保留空安瓿备查,同时在毒、麻药品管理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名。 5、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6、发药、注射、输液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核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7、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床号、姓名、主要药名、剂量,并留下空

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抽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1)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化验单上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2)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由值班医师协助)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抽血(交叉)前须在盛装血标本的试管上贴好写有病区(科室)、床号、住院号、患者姓名等的条形码,条形码字迹必须清晰无误。 (4)抽血时对化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师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如发现错误,应重新填写化验单和条形码,切勿在错误化验单和错误条形码上直接修改。 2、取血查对制度 取血时,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编号、输血数量、血型等是否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确保准确无误。检查血液有效期及外观,符合规范要求。 3、输血过程查对制度 (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核对供血者与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查实相符后进行下一步程序。 (2)输血前血液及用物查对: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未过期、无溶血、无凝血、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3)输血时查对: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确认受血者后方可输血。 (4)输血后查对: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编号、供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将交叉配血报告单粘贴在病历中,将血袋冷藏保存24小时备查。 四、无菌物品查对制度

医疗查对制度

医疗查对制度 一、药剂科查对制度: 1、查处方:对姓名、性别、年龄。 2、查药品: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 3、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质、用法、用量。 4、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二、化验室查对制度: 1、采取标本时:查对姓名、性别、床号、检验目的。 2、接收标本时:查对化验单填写是否齐全,化验单与标本上的姓名、项目是否一致,标本的量与质是否符合要求。 3、检验时:查对试剂、检查项目。 4、检验后,查对检验目的、结果。 5、填写报告时:查对检验项目是否相符、有无遗漏;结果是否写错;结果与诊断是否相符。 6、出现异常检验结果时:要复查,请教别人,联系临床。 7、分发报告时:注意报告单整洁、清楚,除急诊报告外,必须第二者复查化验结果并双签名;注意将发生的问题进行登记,并接受经验教训。 三、放射科查对制度 1、检查时:查对病案号、姓名、性别、年龄、片号、部

位、目的。 2、书写报告时:查对病案号、姓名、检查项目、临床诊断。 四、理疗、针灸查对制度 1、各种治疗时:查对姓名、性别、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整体治疗时:同时查对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物、极性、电流量、次数。 3、针刺治疗前:同时检查针的数目、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有无断针。 五、护理、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处理长期或临时医嘱要记录处理时间、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2、主班护士和夜班护士对当日医嘱要进行查对,每周定期大核对(医嘱单、机内医嘱、医嘱执行单)两次,及时整理医嘱。整理医嘱后需经另一人查对,确认无误方可执行。 3、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交代清楚,并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 4、医嘱核对要登记,每班进行医嘱核对,盖核对章并签字,白班用蓝笔填写,夜班用红笔填写,字迹工整,签名清楚。抢救患者时,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由二人核对

医疗质量检查考核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检查考核管理制度 一、目的 通过定期对全院医疗工作的检查、考核,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提高全院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满足人民对医疗的需求。 二、适用范围 院医疗检查考核小组,检查考核全院医疗质量。 检查小组组成:组长:赵北海副组长:任冠军成员:庞和能宋绍珍龚虎张桂蓉张旭清检查方法: 检查小组每季度定期按各科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检查、考核、评分、做好记录,及时分析、评价、总结、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并对改进结果追踪复查。 三、职责 检查小组每季度按各科室医疗质量检查考核标准,对各相关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分析、总结、反馈。 四、工作程序 1.医务科制定各科室医疗质量项目指标。 2.医疗质量检查考核小组每季度定期对各相关科室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并检查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情况。 3.检查考核结果评定与总结 (1)对质量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进行研究,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提出改进措施,并做记录,由医务科总结反馈到各科室,并汇总全院通报。 (2)奖惩办法依据《医院效益工资考核分配办法》。 (3)凡发生医疗差错、事故者,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及《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若干问题的说明》中的有关规定,另行处理。院内则按《医疗纠纷接受与处理程序》中处理方式进行。

门诊部医疗质量考核评分表 科别:门诊部检查日期:年月日 分值 质量项目指标口扣分理由 得分 1 .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 %。5 2 ?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 %。15 3 ?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95 %。15 4 ?各种申请单合格率》90 %。10 5 ?传染病漏报率为0。5 6 ?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10 7 ?不无故推诿患者。5 8 ?严格用药,无大处方、人情方。5 9 .三基及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100 % 5 (80分以上为合格)。 10 .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10 11 ?科内病历处方质控。 12 .医疗差错和事故登记、上报为100 %。5 13 ?无责任事故。5 检查人: 评分标准:1.不达标准该项不得分。 2.达标项目按该得分比率计分。 3.第12项在本考核年度第四季度考核。 4.非数量指标以不定期检查计分。

3.1.2.1护理查对制度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查对制度 起草部门:护理部起草人:王瑛 审定人:张华丽发行日期:2016/5/23变更原因:版本号:2016 1.目的: 为了杜绝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造成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2.依据: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实施细则》《医疗核心制度》 3.范围:全院各科室 4.责任者:王瑛 5.规定内容: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1.2.1查对制度 附件1 色达县人民医院“临床 工作查对制度督查活动”实施方案 页脚内容1

为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落实医疗护理核心制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当前安全医疗现状,决定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临床工作查对制度督查活动”,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制度在心中,落实在行动”,确保诊疗工作中查对制度落到实处,减少医源性损害,为患者提供科学、安全、有效的诊疗环境,实现患者安全目标。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临床工作查对制度督查活动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明确考核标准,督促查对制度的学习、评价、考核等工作。 组长:张华丽 副组长:杜金玉 成员:王瑛陈友万王清兵王祥林 (二)成立临床工作查对制度督查考核小组,检查各科室查对制度自查整改情况,并依据方案要求实施考核。 1、医疗组: 组长:杜金玉 成员:张彬蒋登高 2、护理组: 组长:王瑛 成员:俄谢拉姆更登格马章虹格桑志玛 扎西志玛王芝秀 3、药学组: 页脚内容2

3、医疗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等不良事件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在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执行“三查十对”,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和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1)转抄和处理医嘱后应每班查对并签全名。 (2)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并暂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再弃取。 (4)整理,转抄长期医嘱执行单(输液,注射,服药,其他治疗等)后须经二人查对。 (5)医嘱必须每班查对,办公室护士与当班护士查对并双签名,护士长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不在时,须指定骨干护士进行查对并签名。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十对一注意”。 三查:摆药时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十对: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

一注意: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效和副作用,做好记录。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针剂有误裂痕,检查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楚者,则不得使用。 5、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输液瓶/袋配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床号、姓名、主要药名、剂量,并留下空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6、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品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7、发药、注射、输液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后方可执行。 (二)手术室: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眼别、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眼别、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核对病人:使用“手术患者交接核查表”,主动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核查,对照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患者腕带核逐一核查患者床号、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术前用药、

医疗查对制度培训资料

医疗查对制度

医疗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 1.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核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3)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药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2.药房。 (1)配方前,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 (2)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含量、配伍禁忌。(3)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杳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各种标志是否清楚、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3.血库。 (1)血型鉴定相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姓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3)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4.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4)检验后,复核结果。 (5)发报告,查对科别、病房。 5.病理科。 (1)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申请单与标本联号、标本、固定液。 (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3)发报告时,复核检查项目、结果、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 6.放射科。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及目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