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开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开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开题报告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开题报告

注:1、开题后,修改的正式开题报告连同此表一式2份一并上交。

2、无开题报告及此表中未填注各项意见者不得参加论文答辩。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报告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婺源县天佑中学高一(15)班 【课题】婺源县紫阳镇河流的水污染变化情况 【组长】周梦华 【组员】周梦华、王志成、马文佳、吴亚飞、叶文光、方振川、王易凤 【指导老师】程兆华 婺源县紫阳镇河流图 前言: 随着时间的兜转,我们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由于人们大量用水及排放废水,致使水资源污染日益严

重,社会各界纷纷为“保护水资源”这份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伸出援助之手。可是,值得深思的是,这真的能有效防止水资源不再受到污染吗? 不但仅如此,保护水资源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你试想过吗?我们人类每丢一块垃圾时,全世界都将变得忙碌和肮脏吗?让我们走近生活,走近勒流街道的河涌,让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勒流——我们这个需要保护的家吧! 一、问题的提出 迄今为止,人类还未在地球以外的其它星球上发现水。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上不可缺乏的物质。人体组织中水份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它动物或植物其体内的水份也占百分之五以上,可见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而近年来,水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大量用水或排放废水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所谓的水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将污染物质介入于水体后,变更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影响水缘的正常见途,而且危害国民健康及人们的生活环境。水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为的污染源,人为的污染源有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所造成水体中浮游物与溶解物的增加等。不但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海洋也同样污染严重。污染的江河会继续污染海洋。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

国内外综合实践课程研究

标准 文案国外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启示之一 、境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类型 (一)境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名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但这种课程 在各国和地区的课程标准中的称谓各不相同。 1.美国 在美国各州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但各州都设计了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性活动的课程,主要有: (1)自然与社会研究(studies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即sts)。《科学·技术·社会》是美国中学课程中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包括自然研究与社会研究两大方面,因而这种课程包含“自然探究”、“社会科”或“社会学习”等方面。社会研究或社会科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是主题探究式的,从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职业等领域确定不同的主题,通 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的方式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增 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

研究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从主题设计到学习活动方式,都具有强烈的研究性和 反思性实践的特征。 (2)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简称pdl)。这是一门应用性学习的课程,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相比较,设计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 操作,如综合艺术设计、应用设计、产品设计、活动设计等等,强调对学生生 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 (3)社会参与性学习(social participating learning)。社会参与性学习的重点在于参与社会生活领域,接触社会现实,注重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如 社区服务(包括参与养老院活动、社会公益性活动等)、社会调查、考察与访问(包括访问政府首脑或地方政府官员等)。社会参与性学习往往体现不同地方的 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和发展状况,它反映在不同学区的课程方案之中。1 尽管美国各州围的不同学区和学校实施的具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花八门,但都体现了主体研究性、综合实践性、社会参与性、生活性等基本特征。 2.英国、法国 英国国家课程标准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美国各州中设计的综合实践类课程有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和设计学习(projector

综合实践活动课《亲近家乡》开题课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亲近家乡》开题课教学设计 一、选题背景 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作为家乡的小主人,应该更多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对家乡有全方位,多视角的了解。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互之间的尊重、民主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3、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知家乡、爱家乡、爱学习。让学生树立长大后为家乡有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重难点 了解和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法。 四、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激发兴趣:出示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图片;出示搜集到的家乡名优特产的实物;出示反映家乡民俗民风的音乐、舞蹈等,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兴奋起来。 2、组织学生讨论:想不想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景点和物产,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以及其他?你最想知道家乡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二)问题归类、确定研究内容 讨论交流后得出以下小的研究课题: 1、家乡的位置、土地面积、人口、民族、交通、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情况 2、家乡的历史和风景名胜 3、家乡的特产有哪些 4、家乡的企业有哪些 5、家乡的发展和现代建设有哪些 …… (三)分组分工,制定活动计划 1、成立资料调查组。分组时要充分尊重学生自愿,以便保持他们浓厚的兴趣。当然,为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有的组参加人少的情况下,教师强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适当调配整。 2、为了更好的进行活动,各个小组要根据选题制定活动计划。确定获取信息资料的方法,如网上搜寻,文献资料查阅,有关人物寻访以及实地调查等。人物访谈要事先确定访谈对象,访谈时间,访谈地点等。在分工时,要求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勇于创造,多跑路,多张嘴,多合作。说话要有礼貌,为人要谦虚并及时做好记录。 五、活动总结 1、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2、教师根据课堂学生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指出本次活动中学生表现的优缺点。

方案教学中师幼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 本科生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方案教学中师幼关系的研究 学院: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班级:本科0202班 学号:20020237 作者姓名:童茜 指导老师:秦元东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的背景 意大利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讨论的焦点与热点,其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儿童和教师共同感兴趣的工作、活动上的,有趣的活动成为师生联系的纽带,以这种基础形成的师幼关系有更多的优势:首先,由于话题是共同感兴趣的,所以师生都能尽心地投入探索工作;其次,共同对一个开放性主题的探索,淡化了老师传递知识的权威形象;再次,教师对活动的兴趣,拉近了与幼儿间的距离,使幼儿感到一种鼓励和支持,从而易于与老师合作。 2、研究的目的: 瑞吉欧是成功的,但是不管其教育经验本身多么理想,它毕竟属于意大利瑞吉欧这一特定的文化环境,我们要借鉴、吸收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果只是简单地模仿其形式,那么只会是“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状况。目前,我国对方案教学的研究实际上还处于理论学习阶段,首先我们要明确方案教学“是什么”、它的价值在哪里,如何实现?尤其是要让我们的教师对其教育理念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最直接的,只有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3、研究的实践意义: 中国幼教的现状是师幼比例过大,幼儿园经常在学习、更新一些前沿的理论,成为各种理论的“实验田”,而作为主体之一的教师对其背后所隐含的教育理念往往很茫然,那么又何来正确的实施呢?瑞吉欧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将幼教观念与行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对我国的幼教工作者尤为重要。也许,我们并不缺乏观念,我们缺乏的恰恰是体现观念的具体的教育行为。师幼之间的作用是最直接的,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的核心,贯穿于任一教学活动的始终,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这种作用无处不在。我们已经知道要“做什么”,但还不知道“怎样去做”,因此,只有使教师真正明确并把握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教育理念,了解其师幼关系的特点,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将这一理念贯穿到具体活动中,才能真正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关于教师的角色 1.1观察者 国内学者李点女、于冬青、屈迎辉认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富有情感和思想的、活泼好动的、有着个性差异的儿童,其教育目的是激发儿童的生命活力,培养和发展其个性,使之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因此教师应在自然条件下,在儿童的自由活动中,以敏锐的眼睛、敏感的思维去观察、研究“自由儿童”及其表现,以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幼儿真正所想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师设计、安排下一步计划的依据,教师的计划是一种弹性课程,是不断观察、计划的过程,是在儿童的兴趣以及需要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意义的事件,有针对性地生成主题。 1.2伙伴,倾听者 国内学者张金梅认为:在瑞吉欧,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以儿童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交流的内容,当教师和儿童的心智在彼此感兴趣的问题上聚焦,当他们同等地参与到所探索的事物,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所设想的可能性以及活动本身的进程之中时,纪律和常规自然地消失,在这互动过程中,包含着智慧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组建一支基本稳定的师资队伍,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稳步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实施方案 2020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020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所以成为亮点,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承载了最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的精髓与理念。下面是有20xx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20xx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茶亭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

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一)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身生活中或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清晰地表述问题,具体地分解问题,运用基本的逻辑方法分析问题。问题是研究的核心,是研究活动始终应把握的基本要素。通过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尝试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体验研究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并不一定强调得出某些正确的、科学的研究结论,但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过程的完整亲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第三,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无论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科学研究活动,都强调研究过程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的规范性,都十分注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它的意义在于: 1.课程代表了新的课程设计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注重传授给学生规范的,系统的书本知识,它强调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掌握和运用生活知识、实践知识。 对于学生而言,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要解决实际问题,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生活知识、实践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与书本知识同等的价值。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也区别于学科教学,它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主张让学生自由、

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多次的尝试甚至是多次的失败当中自己“学”到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使之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次教 学改革,那就是新课程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根据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内容于实施方式的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该课程代表了新的课程设计理念。 2.该课程所倡导的课程发展方向,与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从上个世纪开始,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由过去对“百科全书式”人才的需要逐渐转变成对“创造型”、“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蓝领,有时候往往比初出茅庐的白领更受欢迎。人才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征:有较高的基本素质,有教强的实践能力,有创新意识,善于沟通合作,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里品质。人才观的变化带来了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等一系列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为了增强综合国力,世界纷纷将目光投降教育改革,而改革的主流趋势,就是注重实践教育,而实践教育的本身就需要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所以教学走向综合、走向实践,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恰好在于综合与实践,因此,该课程代表了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 3.该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 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最美项城》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生成课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该项活动让学生懂得是家乡养育了我们,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能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方案。 二、活动重点: 确定研究内容,制定活动方案。 三、活动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 2、借助图片、文本进行情景教学。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导入话题: 春节快到了,车站又会是一种人山人海的景象,他们都是去哪儿呢(回家)对,落叶归根,每个人对自己的家都是牵肠挂肚,对自己的家乡呢自古文人就常抒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于是就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谁还能说出思乡的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过。”等等),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游子都那么思念自己的家乡呢?是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们,她就像是我们的父母,走到哪都是割舍不了的。 2、了解项城历史:你了解项城的历史吗? 学生先自由说,然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 项城在周初年为项子国。是西周时封疆划界分封的子爵。到东周春秋时,仍为项子国。鲁僖公十七年夏,鲁国灭掉项子国,从此项子国国名即被取消,仅存项地名。战国时期,楚灭鲁,项地即改属于楚国。楚襄王时,将楚都由郢

徙于陈,以项为别都(即陪都)。秦始皇并兼六国,统一中国后,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改陈地为颍川郡,以陈为县。项地归属于颍川郡,只有项地名而无项郡或项县名。 隋朝统一中国后,确定为项城县。五代时,项城县隶属陈州。金代时,项城县隶属河南府陈州。元代时,项城县隶属陈州。明代时,项城县隶属开封府陈州。清代,项城县隶属河南省陈州府,疆域无大变化,但与西邻各县有插花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3年底,项城县城由老县城迁至水寨镇。1965年至2000年项城县(市)隶属河南省周口地区行政公署。1993年撤县设市。2000年6月,周口撤地设市,项城市由周口市代管。 3、你对项城还有哪些了解谁能说出我们项城市的风景名胜(黄庙石桥、高寺明代古柿树、袁世凯行宫、鬼修城、南顿扳倒井、老城大槐树), 多媒体展示项城美景的图片。 现在的项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那么美,那么我们就来开展一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都了解我们项城的美,也来赞叹项城的美。 出示课题:最美项城 那今天我们就来开展“最美项城”的综合实践活动,要开展活动,我们必须制定计划。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制定好《最美项城》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有信心做好吗?那我们现在开始了。 (二)研究讨论,确定子课题。 1、同学们讨论项城还有哪些方面最美呢。 围绕这个主题你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每个人提出一个问题,进行阐述,注意倾听,相互尊重,记录交流成果。 活动要求: (1)每人在小组内先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再筛选一到两个问题。 (2)请写出一到两个活动主题,派代表上台写在黑板上。 2、在教师指导下,将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方案

劳动与技术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案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6-10-9 10:58:03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的日益突现,教育将面临到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挑战,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日益受到的关注程度日益突出。《决定》中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需的生活技能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分科课程相辅相成,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向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原则,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及合作学习。它在扩大学生视野,增长才干、发展个性特长、促进生动、活泼、主动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实践课程是以往课程外活动的升华和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与学生自愿选修的学校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有机的构成活动教育系列。 可是,人们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远不如对学科课程的认识来的深刻,尤其是农村小学中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把活动课程理解成“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或将其视为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且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无本可依,随意性较大,有名无实,时有时无,时间得不到根本的保证,内容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结合“八五”、“九五”劳技课题研究,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紧紧依托社区经济,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进行校本课程体系开发的实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课程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新型的课程,主要是体现在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活动,增强学生操作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它是各门课程的整合。以劳动与技术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是一套适合农村学生,具有界牌特色,学校特点的学校教材,能够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综合实践活动选题+开题课教学设计

2013年获东莞市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综合实践活动选题+开题课教学设计 大朗镇鸣凤小学张亚芳 【适用范围】 本节课比较适用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也可借班上课。 【主题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活动。学生的选题离不开对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切入,让学生在自由活跃宽松的氛围中关注自己的生活,通过多媒体手段有效地激发他们多元的思维和对主题研究的热情与积极性,才能确保学生在后续的“问题头脑风暴”和提炼过程中有充足的内容可以呈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现问题,围绕主题提出感兴趣、有效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掌握分析和筛选问题的基本方法。 2、方法与过程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热点话题为引导,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入手,引导学生从身边寻找自己问题,确立了班级主题。 (2)利用调查报告、视频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相关信息,开拓学生多

元的思维, (3)引导学生采用“研究方向归类”法归纳问题,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进行分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学习尊重他人,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在分析问题的思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基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有效指导,提升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提炼问题的能力。 2、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围绕主题提出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 1、统计课前《五年级()班学生QQ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了解学情; 2、PPT教学课件、视频、卡纸条、大头笔、座位牌等。 【教学时间】42分钟。 【教学过程】 一、聊天导入,引出主题 师:老师听说你们班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有东北的、湖南的、湖北的等等,假期期间,你们一般以什么方式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呢(贴QQ图、电话图……)哪种方式既实惠又方便呢为什么(指名说)昨晚老师也通过QQ方式向你的班主任要了两照片,看看这是你们班的孩子吗老师还通过QQ认识了你们班大名鼎鼎的主持人谢海琪同学呢。(出示五(X)班某同学照片。)QQ真是方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城北办邵火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中学综合实践精彩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

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

《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身边的文具——书包”》结题报告 四(3)班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同学从小养成了浪费的习惯,如我经常发现有的同学过一两个星期就换一只笔,橡皮用了一半就不要了,新买的尺不一会儿就坏掉了……还有些孩子和同学们比穿戴、比学习用具的好坏:新学期一开始,书包、文具盒即使七八成新又让家长买新的。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调查了一些同学,征求了一些同学的意见。同学们都认为可以搞搞小调查,并且建议可以调查食品、调查穿的衣服、可以调查书包的变化、可以对比本子,观察本子有没有变化、还有的说可以调查文具盒的变化……最后通过表决,确定了我们比较喜欢的、而且可以持续进行的一个研究主题——调查身边的文具等用品。 上学期我们班已经对纸张进行了调查研究,学生们通过那次研究“调查身边的文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次,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最终,同学们确定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为“我们身边的文具——书包的学问”。并确定了分课题: 一、书包的历史。 二、书包的种类。 书包的学问 三、书包的使用情况调查 四、书包与我们的健康 五、设计未来的书包。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 新课程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一门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的教授方式的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的不断开发和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充实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我班“我们身边的文具——书包”研究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贴近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 1、研究内容: (1)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组织将活动内容分解为五个子课题:A书包的发展、B书包的种类、C书包的使用情况调查、D书包与身体健康、E设计未来的书包。 (2)本着学生自愿结合的原则,自选活动子课题,分工合作,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自主思考活动形式。 (3)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商讨活动过程的计划,指导学生进行计划书的撰写(班级、小组以及个人计划),并评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书,完成实践活动。 (4)对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整理、分析、统计、归纳信息方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5)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2、研究目的: 1.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关注并了解书包,学会合理使用书包,能选择健康的书包。通过搜集书包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活动组织、语言表达、交往沟通等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开怀中学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注重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了让青少年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问题研究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社会化。通过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有效途径、经验,为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提供有效的示范和引领。经市教育局研究,决定由仁怀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为确保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为指导,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按照校外联办《关于印发建立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工作机制的案例,推进校外活动发展的函》的要求,以“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为主题,切实开展此项活动。 二、组织委员会 顾问:马恒勇 主任:杨旭 副主任:张应昌刘忠友王文广许明 委员:王占权潘晓强杜英潘登显杨通德张仁伟

沈春丽杨遵伟 三、实践活动主题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四、实践活动时间安排 各校高度重视此项活动,以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必修课)为依据,在每学期初,学校要将校外实践活动课程纳入课程计划,并进入课程表,按照课程安排进行实施。 五、校外教育综合实践课基地 凯里市第十四中 六、参加对象 全校学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七、八年级的学生,时间从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第二阶段为九年级学生,时间从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 七、实践活动内容 (一)艺术类 1、语言艺术(记者、主持人、小品、相声、话剧、课本剧的实践体验) 2、感受舞蹈魅力(舞蹈介绍、欣赏,基本训练指导) 3、音乐体验(各种乐器介绍、欣赏及动手体验) 4、绘画艺术(作品介绍、欣赏及动手体验) 5、书法艺术(作品介绍、欣赏及动手体验) 6、剪纸艺术(作品介绍、欣赏及动手体验) 7、手工制作(作品介绍、欣赏及动手体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复习资料

240#《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复习资料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设置、()指导和()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和()四大领域。 3、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即:学生与()的关系、学生与()的关系、学生与()的关系。 4、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有关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家庭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2、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三条主线的是() A.学生与自我 B.学生与他人社会 C.学生与家庭 D.学生与自然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 A.综合性 B.实践性 C.知识性 D.自主性 E.生成性 F.开放性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校本课程 5.下列对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理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B.面向学生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发展空间 C.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实现学生发展 D.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储备,推进学生知识结构发生变化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选择不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尊重每个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 B.反映学校所在地区特色 C.有利于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 D.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学校中哪些活动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领域结合开展? 2、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交流、展示或总结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基本方式有哪几种?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首先要确定活动的主题。请结合教学事例,论述活动主题的来源主要有哪些方面。 2、请结合教学事例,论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作用。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中秋节》六课型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教案 -----《家好月圆庆中秋》 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课 一、活动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达,经济的腾飞,媒体也在迅速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从他们望穿秋水地等待着春节的红包起,发展到连小学生都懂得送圣诞卡片,由于媒体的冲击,西方的节日已在他们心中有了重要的位置。他们甚至不知道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这些传统节日只是放一天假,吃一点传统食品而已。孩子喜爱西方的圣诞节是因为圣诞老人有优美的传说以及富有节日特色的装饰品等“圣诞文化”;孩子慢慢爱上西方的万圣节是因为它有形形式式的奇怪饰品……当然商家的大量炒作所形成的氛围也紧紧地吸引着他们的眼球。可以说,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我们都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节日文化教育。 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籍此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成了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向学生简单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意向,选定某个节日为他们最受欢迎和最感兴趣的进行研究,为求从中感受该节日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实践。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学生最喜爱的节日是什么;2)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和处理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能力 4)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

一个营销策划的开题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院行知学院专业市场营销 学生姓名朱康山学号07806556 指导老师葛深渭职称副教授 合作导师职称 论文题目老品牌新营销——百年湖州诸老大的品牌重塑策划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据有关资料显示,现代国际名牌的成长历程平均只有100年,有的甚至才几十年,而我国“老字号”的历史平均都160年以上,有些甚至长达300~400年。但 当有些人还在为老字号的历史沾沾自喜时,老字号与现代品牌在品牌资产上的差距 不言自明。在2004年评选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前10名中,除“五粮液”位居 第4外,几乎再也找不到老字号的身影。历史悠久、物美价廉、工艺独特、质量可靠、正宗、货真价实,这是老字号百年历史的积淀,但在现代商业竞争中,老字号 经营理念的滞后,品质形象的陈旧,能动资源的匮乏,已使老字号光彩尽失,日显 沉沦。据统计,90%的老字号产品都处在食品和医药行业,其所经营的产品由于技 术壁垒低,投资规模小,越来越多的新兴品牌参与到竞争中来,与老字号争夺顾客。二是竞争形式多样化。20世纪90年代后,价格、外观式样、新材料新工艺等新的 竞争形式大量出现,取代了单一内在质量竞争形式。三是竞争者越来越强大。进入90年代后期,原来的弱小竞争对手渐渐做大,生产能力、技术能力突飞猛进。更 重要的是,这些一出生就面对市场求生存谋发展的品牌,在10多年的商品经济大 潮中摸爬滚打,历经风浪,取得了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竞争能力与适应能力比许 多老字号强。 (二)选题的意义 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中国民族老品牌,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的生存和发展,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湖州诸老大起源于一八八七年,创造人诸光潮,人称"老大",精通茶食,于1910年在湖州府庙前,开设一家以卖 粽为主兼营茶食的"诸老大"店铺。经过两代人的苦心经营,对粽子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使原来极普通的一顶民间食品,变成一种精细的茶食和馈赠礼品,成为湖州地 方特色的传统食。1927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西湖博览会土产馆中,“诸老大粽子”作为湖州的名产陈列展出,获优质土产奖,从此名声大振。近一个世纪来,东南沿海,特别是江浙一带广大地区几乎是尽人皆知。诸老大粽子是湖州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是老一代湖州人不可忘却的记忆,是湖州本土特色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重振湖州诸老大粽子有保护维持湖州历史文化,了却老湖州人愿望的积极意义。另外,湖州还有很多老品牌面临同样的危机,为诸老大粽子做这么一个策划,

2020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的总结报告【精品】

技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基础教育的内容必须来自于生动的当代生活,单纯的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难于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进社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中,选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利用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教育的要求而适时提出的。其研究目的是:研究收集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质社会;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后,对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影响。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了使课题得到有效地实施,我校从课程的设置、任课教师的安排、课题组主要成员、课题实施方案、阶段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都作了细致、深入的研讨与安排。从实验与研究阶段成果看,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可行的、有益的,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是可推广实施的。下面将我校对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相关工作及阶段研究内容和成果做扼要汇报,敬请教研室领导及相关活动课程专家、领导审阅。 一、简介活动课程开设及立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组织保障 葛洲坝西陵中学附小,现有25个班级,1148名学生,教师总人数62人,活动课专职教师3人,活动课兼职教师16人。20xx年9月1日,葛洲坝城区进入新课程改革试验,小学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西陵附小积极加入到课改的浪潮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来加以设计和实施,学校给予高度重视,不仅严格按葛洲坝教委相关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专、兼职教师任教,而且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根据相应的课程,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力图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校还努力去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定。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学校要求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已形成系列,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葛洲坝教委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肯定。 省立项课题《利用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的高度重视。我校刘立丹校长(省心理学会会员),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主任丁朴(省教学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共同担任此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负责人。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丁朴曾多次到我校莅临指导,参与课题的实施与督导。课题组主要成员囊括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它由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长,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和劳动课教师等7人组成。3—6年级学生是本课题实验与研究对象,3—6年级班主任也是本课题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校70%的学生及教师加入到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此项实验与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学校拟定了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步骤,保证实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每月召开一次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会,实验学生与教师汇报实验进展,提出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本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