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地理专题——城市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地理专题——城市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地理专题——城市

题组一:模拟精编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浙江省某市某中学开展乡土地理社会调查活动,分别选取了该市旅游、商业、工业、农业四个面积大致相当的功能区作为研究对象。下图为学生绘制的该市四个功能区2019年人口与经济状况统计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功能区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7万、5万、8万、2万,圆心位置表示该功能区坐标值,扇形图表示其人口年龄构成。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图示四个功能区中,劳动力人均创造的GDP最高的是

A.农业区B.工业区

C.商业区D.旅游区

4.甲功能区老年人口比重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A.城市化导致劳动力向外转移B.环境优美吸引老人至此养老

C.经济因素使人口出生率下降D.医疗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新型城郊间公共客运系统。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甲、乙两个快速公交站台布局及工作日分时段平均净上车人数统计图(净上车人数=上车人数一下车人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乙两站台所在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A.住宅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6.快速公交系统

A.图中箭头N为进城方向B.比轨道交通更准时

C.比普通公交效率更高 D.能够促进城郊人口迁移

近5年来我国的城乡对比关系已经开始出现新的现象。城镇化的条件开始出现改变,以前农村—城市单向的城镇化过程,可能会出现反向或双向的过程(如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7.促使近5年来出现城乡人口流动变化的条件是

①城乡收入差距减小②乡村交通通达度高于城市

③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④乡村生活节奏比城市悠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在农村—城市反向或双向流动过程中,出现了

A.虚假城市化B.逆城市化C.过度城市化D.再城市化

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以下两题。

9.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下图是为研究某城市功能区布局而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0.M地最适合布局()

A.工厂

B.学校

C.银行

D.居民住宅

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路交通枢纽

图Ⅰ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Ⅱ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完成13~14题。

图Ⅰ图Ⅱ

13.据图Ⅰ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14.据图Ⅱ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

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D.文化区

题组二真题精编:

1.下图为京、津、冀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

2017年河北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图6为“某小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B.人口素质C.环境质量D.交通方式

3.“现代拓展区”的建立有利于()

A.减轻自然灾害B.提高环境容量C.保护传统地域文化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图8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成熟型城市群分布于东部沿海B.成长型城市群分布于中部地区C.培育型城市群分布于西部地区D.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5.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

A.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B.“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C.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D.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图2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6~8题。

图2

6.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①并列排布②横向错列排布③自由排布④纵向错列排布A.①B.②C.③D.④

7.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B.夏季盛行风C.秋季盛行风D.冬季盛行风

图4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回答9~10题。

9.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

A.商业和住宅B.工业和行政C.旅游和休闲D.仓储和物流

10.影响该市中心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B.地形C.气候D.科技

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图2示意

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A.安庆—池州B.合肥—巢湖C.亳州—阜阳D.芜湖—铜陵

12.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020年5月以来,许多城市鼓励发展地摊经济。规范化管理下的地摊经济让生活“烟火气”更加浓郁。下图为某城市局部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四地最适合发展夜市地摊经济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4.发展地摊经济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生产效率B.增加就业岗位C.优化城市布局D.改善城市交通

答案:

题组一:1-5:DCDAA 6-10CBCAA

11-14:DDAB

题组二:1-5:BDCDB 6-10:BADAB

11-14:BCCB

【高中教育】最新高考地理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08工业区位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考地理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08工业区位 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20xx·全国丙卷·T1~3)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 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 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 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 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 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 国建纺纱厂。20xx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 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A.离原料产地较近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 要因素可能是( ) A.原料价格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D.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 了( ) A.原料使用量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D.设备费用 【答案】(1)D (2)C (3)B

比国际市场高1/3”,只要是在国外,原料价格一般都比较低,因此没有必要考虑原料价格,A错误;美国劳动力价格高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因此B错误;美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发达的经济体,是世界 上最具竞争力、创新力和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投资环境优越,C正确;产品运至杭州,说明不是利用美国市场,D错误。第(3)题,纺纱业属 于劳动密集型工业,而且美国劳动力价格较高,纺纱业要想获取利润,必须减少劳动力数量,因此B正确;作为纺纱厂原料的棉花,在加工 过程中基本没有废弃物,即使工业技术水平再提高,原料使用量也很 难降低,A错误;运输量的多少取决于纺纱厂产量的多少,与工业技术水平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工业技术水平提高,设备费用降低,不只局限于美国,且设备费用不是纺纱厂的主导区位因素,D错误。 2.(20xx·全国卷Ⅱ·T7)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xx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 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 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 成下题。 2.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 ) A.美国B.日本

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学习目标】1.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综合整治措施。 【学习重点】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学习难点】讨论鲁尔区,辽中南工业区的综合整治。 【基础知识梳理1】 一、传统工业区 1、主要分布区:德国的、英国的、美国的、中国的等。 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 ⑴一般是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⑵以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分布。 3、历史: 20世纪年代,尤其是年代以后开始衰落,之后许多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改造。 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 1.发展的区位特点 (1)(2)(3) (4)(5) 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中。 1.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其原因是: (1) 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 (2)(3) (4)(5) 3.综合整治措施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A、 B、 C、 D、 E、 【活动探究】 1.鲁尔区的铁矿来自哪里? 初期主要来自法国的,后来则来自等国,从海上经过荷兰的港和运来。 2.鲁尔区为什么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知识拓展】 1.读“辽中南地区图”后,思考回答: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2.比较它与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异同。

3.讨论辽中南工业区应如何综合整治。 【学习检测】 1.下列工业区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是() A.德国鲁尔区 B.美国“硅谷” C.意大利东北部工业区 D.中国深圳经济特区 2.下列不属于鲁尔区优势条件的是() A.丰富的煤炭资源 B.充沛的水源 C.便捷的交通 D.环境优美 3.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建立在()基础上 A.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优越的地理位置 C.丰富的煤铁资源 D.寒冷的气候资源 4.由于鲁尔区铁矿要大量进口,所以把一些炼铁高炉建在下列哪个国家海边() A.比利时 B.瑞士 C.荷兰 D.法国 5.下列关于鲁尔区水陆交通运输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伏尔加河、多瑙河流经本区 C.只有天然河流 D.莱茵河自北向南注入黑海 6.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B.煤炭资源的枯竭 C.钢铁市场的萎缩 D.法国洛林铁矿已采空 A.以轻工业为主 B.以大型工业为主 C.生产过程分散 D.资本集中程度低

高考地理-工业区位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专题练习有答案

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 4.(2016全国甲卷T3~5)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5.(2016全国乙卷T36(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2020高中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知识点梳理与练习 (附答案解析) 知识点梳理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 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 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 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 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 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 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 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 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沪宁杭工业基地 (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 地) 区位分析: (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 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 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不足: 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发展: 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4、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 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2)自然因素: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 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不足:能源、资源不足

高中地理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 2. 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优势、工业部门以及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然后教材选择了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本节是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化,并为学习下一节课(新工业区)打下基础。 3. 教育功能: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这节课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是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学生易于掌握,学习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读图、比较和观察,把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比较浓。 3.学生的学习障碍和难度: 学生学习了鲁尔区的兴衰的原因和如何进行综合整治,但在知识的迁移中可能出现回答要点不全面。 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利用教材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其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用“辽中南工业区”为案例对比分析中外传统工业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通过布置课外探究作业:“山西省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慢的原因分析”达到课标要求的最高层面。 2.教学原则: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3.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高考地理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专题1

高考地理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专题1 2020.03 1,读图回答 1.图中②城市西部的广阔海域为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冷海水上泛所致 B.位于密度流海区 C.沿岸大量河水注入 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2.图中的四个城市,其气候特点与图相符的是() A.①城市 B.②城市 C.③城市D.④城市2,下列各组大洲中大陆均为北回归线穿过的是() A.亚洲、欧洲、南美洲 B.亚洲、欧洲、北美洲 C.非洲、亚洲、北美洲 D.非洲、大洋洲、北美洲3,下表表示中国、英国、印度、俄罗斯四个国家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回答

1.表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A.中国、印度、英国、俄罗斯B.俄罗斯、英国、中国、印度C.英国、俄罗斯、印度、中国D.印度、中国、俄罗斯、英国2.表中甲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传统的精耕细作稻米产区B.乳肉畜牧业 C.种植园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3.丁国耕地比重远低于丙国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土面积小于丙国②山区面积广大③干旱半干旱面积广大④人口密度大于丙国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4,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其中() A.跨纬度最广的是大洋洲B.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 C.跨南、北半球的是北美洲 D.跨东、西半球的是南美洲5,下图为某平原地区一城市的工、农业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

1.图中①~④产业布局合理的是 A.①-纺织工业 B.②-蔬菜花卉种植业 C.③-乳畜业D.④-食品工业 2.图中甲、乙、丙、丁均是有大气污染的工厂,且布局合理,则该平原可能位于 A.25oN~35oN的大陆东岸 B.30oS~40oS的大陆西岸 C.40oN~60oN的大陆西岸 D.10oN~25oN的印度半岛 6,读下面中亚图与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地时间2008年4月1日下午1点13分,北京奥运圣火包机“奥运圣火号”抵达下图中的A城国际机场。北京奥运会圣火从那里开始“和谐之旅”境外传递的首航。A城面积约为190平方公里,以盛产苹果著称。其历史悠久,在汉朝时期被为七河邑,是“丝绸之路”古道走出中国的第一站。城市始建于1854年,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成为该国首都;1997年12月10日,A城由昔日的首都变成一个直辖市。近年来,中国与A城所在国家睦邻关系日益深厚,两国的双边贸易也越来越红火,两国间的共同边界已形成一条友好、合作的纽带。 (1)A城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 (2)中亚地区深居亚洲内陆,属______________气候;植被以_________和_________为主。 (3)中亚是世界上仅次于__________(国家)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_________(国)因盛产棉花而被称为“白金之国”。 (4)我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在阿拉山口与_______________(国)的铁路接轨。从_________洋沿岸经中亚与_________洋之间架起一座由铁路构成的“陆桥”,它东起我国的_____________,西至荷兰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传统工业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传统工业区 一、知识讲解 1.读德国鲁尔工业区图,归纳总结 3.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借鉴

二、经典高考题 1.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 (2)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解析第(1)题,20世纪之前,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这些工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其生产原料和产品主要与当地农业相联系,选A项。第(2)题,从图中煤炭和铁矿石的分布可知,芝加哥是利用了便利的运输条件,从周围运来铁矿石和煤炭,发展了钢铁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因此便捷的交通是其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选B项。 答案(1)A(2)B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而工业区位选择是多种区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以下世界著名工业区中,钢铁、冶金企业主要依靠进口原料、燃料的是() A.德国鲁尔工业区B.中国京津唐工业区 C.日本阪神工业区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2)曾经的杨浦“工业锈带”上,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锈带铮亮”反映了某些区位要素的影响力越来越强,这些要素主要是() A.能源与原材料B.技术与人文环境 C.物流与市场D.劳动力与土地价格 解析第(1)题,德国鲁尔工业区是在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口法国的铁矿;中国京津唐工业区靠近煤、铁资源产地;日本阪神工业区煤、铁资源都是依赖进口;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靠近铁矿和煤矿产地。C正确。第(2)题,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是高新技术产业,它的发展是依靠技术,优美的地理环境及便利的交通运输发展,反映了科技与人文环境要素的影响力越来越强。B正确。答案(1)C(2)B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占全国产量的23.9%。钢铁产业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其中,唐山和张家口分别占全省产量近50%和4%。 材料二下图为河北省煤铁资源分布与水系图。

重庆市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全套教案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析: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此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关键是“分析”、“举例”、“说明”,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水平。是在学生学习了“工业的区位因素分析与区位选择”、“工业地域的形成”二节内容的基础上,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形成的区位因素分析,并说明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因此,本节重在引导学生从各个“传统工业区、新工业区”的具体案例出发,分析影响各传统工业区、新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及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传统工业区、新工业区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对实例进行恰当分析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和总结。也是对上面两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工业地域的形成”)的印证。本节内容是学习在自然和社会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包括这两种不同工业地域特点分析,归纳其区位选择,分析传统工业区存在问题和整治措施;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通过以上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能力。 这一节课是高中地理教材设计和编排中重要的章节。贯彻新一轮课改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建立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关注人地关系”。与旧教材相比,新的高中地理教材加强了环境与发展的内容。二者的关系要处理好。不能为了发展而牲牺环境代价。也不能说为了环境而停止发展,甚至取消所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 第二课时新工业区 【教学目标】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 2. 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优势、工业部门以及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然后教材选择了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本节是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化,并为学习下一节课(新工业区)打下基础。 3. 教育功能: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这节课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是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学生易于掌握,学习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读图、比较和观察,把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比较浓。 3.学生的学习障碍和难度: 学生学习了鲁尔区的兴衰的原因和如何进行综合整治,但在知识的迁移中可能出现回答要点不全面。 【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利用教材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其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用“辽中南工业区”为案例对比分析中外传统工业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位因素的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专题

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等.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等. 选址原则: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工业导向类型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经济技术因素:由于交通和科技的发展,原料、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2.环境因素:主要影响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和对环境十分敏感的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的区位选择. 3.社会因素: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等成为重要工业区位因素之一. 现代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经历了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及其原因 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是钢铁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主要原因. 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反映出:原料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在减弱,而市场、交通、科技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不利影响: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造成酸雨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工业区位评价就是对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进行评价,以分析某工业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区位因素的评价性语言表解如下: 区位分析的基本要求 (1)全面分析: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2)对比分析: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3)主导因素分析:全面分析比较,找出决定性因素,从有利因素中找出主导因素,从不利因素中找出限制性因素. 易混易错的工业导向型判断 (1)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属劳动力导向型,而微电子(集成电路)、高级时装则属技术导向型. (2)大庆、辽阳的石化工业属原料导向型,但是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则属市场导向型;广东发展石化工业除接近市场外,还利用其海运优势运输原料和产品. (3)铜矿石品位低,运输量最大,粗铜冶炼宜接近原料产地,精解铜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需要靠近火电或水电基地,而铜制品厂则要接近市场. (4)瓶装饮料厂一般要接近消费市场,但从长远来看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5)普通家具厂因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需接近市场,但在林区建立的家具厂则属于原料导向型;跨国公司在我国沿海设立高档家具厂则是为了利用廉价土地、劳动力,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6)乳品生产基地属原料导向型,而北京、大庆液态奶基地的落成则是为了接近市场. (7)棉纺织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而上海地区的棉纺织工业则属市场导向型.

(四川专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学案 新人教版

[目标定位] 1.运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2.运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一、传统工业区 1.典型地区:德国的①________________、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②__________工业区。 2.发展的基础:丰富的③________资源。 3.工业部门:煤炭、④________、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 4.存在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⑤____、污染严重等。 5.典型案例——鲁尔区 (1)区位条件 丰富的煤炭资源;便捷的⑥__________交通运输;离铁矿较近;充沛的水源;广阔的 ⑦________。 (2)衰落的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长期局限于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的能源地位⑧________;世界性钢铁过剩; ⑨__________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 (3)整治措施 调整工业⑩______;调整工业布局;发展?______产业;优化环境。 二、新工业区 1.兴起的时间:20世纪?____年代之后。 2.典型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______”等。3.典型案例——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1)形成条件:大批?______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______;政府的大力支持;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 (2)主要特点:以?______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生产过程?________。 (3)实例:萨索洛瓷砖工业小区。 【问题思考】 1.现在我国好多城市都在搞“开发区”,它与意大利的“工业小区”是一回事吗?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一想:美国“硅谷”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一比:北京中关村与美国“硅谷”的发展有何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一传统工业区 东北地区是我国以钢铁、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下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020高考地理双一流冲刺专题型增分练:高考非选择题专练4 以工业区位为核心的要素整合题

专练四以工业区位为核心的要素整合题 对应学生用书P196 1.(2019·山东日照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埃塞俄比亚面积为110.36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为1.05亿。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传统的出口商品为咖啡、牛羊皮革等,很多国家对该国产品实行进口零关税。 “东方工业园”位于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附近,是中国财政部和商务部确认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埃塞俄比亚政府“持续性发展及脱贫计划”的一部分。2012年,来自珠江三角洲的中国某鞋业制造商在“东方工业园”开办了工厂,日产鞋子6 000双,主要出口欧美地区。下面甲图为埃塞俄比亚位置示意及该国等高线地形图,乙图为亚的斯亚贝巴气候资料图。

(1)分析埃塞俄比亚畜牧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 (2)与珠江三角洲相比,说出“东方工业园”吸引我国鞋业投资的优势条件。 (3)说明珠江三角洲企业大量转移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 解析(1)畜牧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从土地面积、气候、草场、水源等方面考虑。埃塞俄比亚国土面积大,为110.36万平方千米。地处埃塞俄比亚高原,草原广阔。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水热条件适合牧草生长。海拔较高,气候温凉,适宜牲畜生长。(2)埃塞俄比亚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传统的出口商品为咖啡、牛羊皮革等。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东方工业园”皮革产量大,制鞋原料丰富。人口数量为1.05亿,劳动力数量多,且价格较低。距离欧美较近,产品

运输距离较短。很多国家对该国产品实行进口零关税,进入欧美市场享受免税的关税待遇,价格竞争力强。发展中国家,土地价格低,利于降低成本。(3)珠江三角洲企业大量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出,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有环境污染企业迁出,利于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质量。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出,不利影响是减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就业机会。 答案(1)埃塞俄比亚国土面积大,地处高原,草原广阔;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水热条件适合牧草生长;气候温凉,适宜牲畜生长。 (2)皮革产量大,制鞋原料丰富;劳动力数量多、价格较低;距离欧美较近,产品运输距离较短;进入欧美市场享受免税的关税待遇,价格竞争力强;土地价格低。 (3)有利: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质量。不利:减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就业机会。 2.(2019·湖南八市十二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报道,美国波音公司的首个海外工厂正式落户浙江舟山航空产业园,于2017年3月底开工。舟山群岛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是中国难得的天然深水良港。 根据《舟山航空产业园总体规划》,该工业园以“一园两区”的方式协同布局。其中,飞机制造园区位于朱家尖岛,用于飞机完工总装、交付试飞、航空运营、科研培训等产业,拥有10多条航线的舟山民航机场也分布在该园区;零部件制造园区则位于舟山本岛北部的舟山经济开发区,用于航空零部件配套制造产业,与之生产相关企业将在此集聚。舟山经济开发区属于省级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8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与知识检测:必修2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考纲解读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知识清单 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________上的工业联系: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 ________上的工业联系: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________上的联系 (2)工业________ 形成: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 优势: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________,取得________;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3)工业地域 概念: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类型:________分类: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________分类: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2.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 概念:________是指具有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位置上趋远的现象。 成因:在各地寻找________ 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________ 形成: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的分散; 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 (2)工业的地域联系: 结果: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________和________等的流动 条件:现代化的________方式;现代化的________和手段 3.传统工业区 典型地区: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________工业区、美国________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发展条件:丰富的________资源 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 存在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________、运输量________、污染严重等问题 典型案例——鲁尔区 区位条件:丰富的________资源;便捷的水陆交通;离________较近;充沛的水源;广阔的市场 衰落原因:生产结构________;煤炭的能源地位________;世界性钢铁________;新技术革命的________;重化工业________带来的问题 整治措施:调整产业________;调整工业________;发展________产业;优化环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基础训练题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2 4.3 传统工业区与 新工业区基础训练题 1.下列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是( ) A.美国的休斯敦B.英国的阿伯丁 C.乌克兰的克里沃罗格一顿巴斯D.德国的慕尼黑 2.有关鲁尔区区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丰富的煤炭资源②有丰富的铁矿资源③有便捷的水陆交通④水源缺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鲁尔区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结构单一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过剩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与传统工业区相比,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特点是( ) ①以雇员在250人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为主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集中了大量不同类或不相关企业④生产高度专业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有关普拉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靠近著名的文化名城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新工业小区 B.这里有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 C.形成全国著名的棉纺织专业小区 D.形成了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6.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技术工业通常具有的特点是( ) ①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低 ②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③增长速度快,产品稳定,变化少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0世纪50年代以后,当传统工业区开始走向衰落的时候,在发达国家的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据此回答7~9题。 7.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独特的发展模式为( ) A.大中企业集聚的工业区域B.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 C.面积广、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D.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工业地域 8.下列属于世界著名新兴工业区的是( ) A.意大利的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B.德国鲁尔区和美国“硅谷” C.英国中部和日本太平洋沿岸 D.俄罗斯欧洲部分和加拿大东南部 9.下列关于高技术工业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 B.高技术工业是指电子产品的开发研制 C.研究开发的费用较高,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D.德国慕尼黑、我国中关村、日本“硅岛”都是高科技工业区 都灵时间2019年2月10日晚上8点,第二十届冬季奥运会开幕式在意大利都灵奥林

高中地理工业专题练习

工业专题训练 ①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 (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下图,完成1~2题。 1.由上图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2.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②工业类型的判断 1.(2014·四川文综)右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 渔场。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渔产品加工业所属导向型工业的类型,并分析在M海 域沿岸国家发展该工业的区位优势。 ③工业区位模式图 1.柱状图 2.直角坐标图 3.多维坐标图 4.曲线图 5.表格 下图为“我国1985~20XX年不同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三个区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市场份额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区先变大、后变小 B.Ⅱ区先变大、后变小 C.Ⅲ区1985年至1995年变化最大 D.20XX年Ⅱ区市场份额最大

2.Ⅰ区2000年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技术产业的引入 B.能源、原材料短缺 C.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 D.产品产量不断下降 图1为“20XX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重图”,图2为“20XX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及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下降百分比情况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油、气为主 B.粗铜综合能耗增幅大于水泥 C.清洁能源比重已超过石油所占比重 D.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最小 4.图2所示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重工业比重上升 B.服务业的比重下降 C.工业技术的革新 D.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2014·重庆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科技之都”和全球性经济中心,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右图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 读图,填出A、B表示的经济发展主导驱动因素。 ⑤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 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 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XX年,该 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 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4)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 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 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 阐述理由。

公开课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教学设计 范志国 导入 在埃森市火车站广场,一组醒目的黑色塑像引人注目:矿工在倾斜和坑道里井挖煤——这是“煤城”的标记。在塑像的旁边,是一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强烈的反差简单而明了地反映出这个城市、乃至整个鲁尔工业区的过去和现在。 一、鲁尔区探索 探究: 十九世纪中叶,德国鲁尔区迅速崛起。其工业发展是以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 和进口的铁矿为基础,那么它主要的工业有哪些?请填写下表。(表略) (提示:可从下列工业部门中挑选,煤炭、芯片、化工、火电、钢铁、机械、宇航) 思考讨论: 在鲁尔区迅速崛起的年代,涌入大量的“淘金者”,假设你是其中一员,根 据图中信息(图略),分析鲁尔区吸引你投资的因素有哪些? 小结: (一)鲁尔区工业的区位优势 自然:煤炭丰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讲述: 辉煌的鲁尔区 鲁尔区以占全国1%多一点的土地面积,二战后工业产值一度约占到全国的30%,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70年代以后,鲁尔区煤炭的生产占全国的80%以上,钢铁生产能力占全国的 2/3。 鲁尔区的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据统计,1961年鲁尔区共有93座发电厂和82个炼钢高炉,每年向空气中排放150万吨烟灰及 400万吨二氧化硫。 1962年12月,鲁尔区首次遭遇雾霾危机。当时部分地区空气二氧化硫浓度

高达每立方米5000微克 (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为小于150微克)。 1985年1月18日,出现最为严重的雾霾三级警报。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煤烟味,能见度极低,鲁尔区多个城市实施车辆禁行措施,并暂停重工业生产。 (二)鲁尔区衰退的原因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单一的工业结构,环境污染严重等成为制约鲁尔区发展的 内部原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导致鲁尔区衰退的外部原因。 思考讨论: 上世纪中期鲁尔区出现经济衰退。请根据因果等逻辑关系,对下列词语进行分析排列,说明衰退的原因。 钢替代品广泛使用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市场缩小 技术发展,工业耗煤量降低 钢铁生产国增多、竞争激烈 小结: 1.以重化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 2.煤炭地位下降 3.钢铁市场缩小 4.环境问题严重 讲述: 20世纪50年代后,一些煤钢企业纷纷关闭,成千上万的钢铁工人失业,因为没有其他就业选择,只好背井离乡。 据统计,1957年,鲁尔区有141个煤矿,49万煤矿工人;到1995年,仅剩 13个矿井,煤矿工人不足7万。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工业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鲁尔区开始衰落。 (三)鲁尔区振兴措施 探究:

高考地理-工业专题知识点大总结

☆工业生产特点的描述模式 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有因有果) 「自然因素」 1.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有色矿产资源丰富 2.能源:临近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 3.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4.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经济因素」 1.市场: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2.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或高速公路或航空港,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3.劳动力:数量:劳动力丰富;素质:劳动力素质高;价格:劳动力廉价 4.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 5.经济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工业基础设施完善 6.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 7.历史经验: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8.地价:地广人稀,租金低

9.个人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10.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环境因素」 1.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郊外;在季风区,布局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风向不定的地方,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2.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下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3.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措施如鲁尔区): 1.调整工业布局,改造传统产业; 2.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3.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4.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 5.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6.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原因: ①本土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

高一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工业区》这节课属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必修2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第二课时,本单 元教材紧紧围绕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三节课主要介绍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及工业地域的形成,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衰落的原因,综合整治的措施,这节课则是在前三节所学理论知 识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新工业区的 形成条件,并能借鉴他国的经验对中国的新工业区提出 综合整治的措施。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课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意大利新工业区、美国硅 谷高技术工业区的案例分析和与我国温州乡镇企业的对比,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和发展条件。 (2)、掌握阅读、分析地图的技能,提高学生地理

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美国硅谷的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说明新工业地域形成 的主要区位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分析我国企业存在 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关心和参与意识,树立科学 的人地观。 二、针对本节课讲授的重点内容及学生的完成情况 进行教学反思 1、成果: ①打破了讲解、模练的传统型教学模式,落实了新 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有利于学 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过程意识的培养。 ②大多数学生能达成预定目标。 ③创新之处:课堂活动设计较新颖而且多样,能成 功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问题设 计有梯度,能实现分层次教学。 2.不足: ①时间不够充裕。 ②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述不够精练。由于学生个 体基础存在差异,所以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的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