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企业会计学》

2020年最新《企业会计学》
2020年最新《企业会计学》

《企业会计学》

目录

第一章导论 (4)

第一节概述 (4)

第二节企业会计对象 (5)

第三节企业会计要素和科目 (7)

第四节企业会计原则和任务 (11)

第五节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 (13)

第二章资本与资本公积核算 (14)

第一节概述 (14)

第二节投入资本的核算 (14)

第三节资本公积的核算 (17)

第三章货币资金核算 (19)

第一节货币资金的含义 (19)

第二节库存现金的核算 (20)

第四节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21)

第五节外币的核算 (23)

第四章应收款项核算 (25)

第一节概述 (25)

第二节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的核算 (26)

第三节应收票据的核算 (30)

第四节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33)

第五章存货核算 (35)

第一节概述 (35)

第二节存货的计价 (37)

第三节商品存货的核算 (40)

第四节产品存货的核算 (49)

第五节非商品产品存货的核算 (52)

第六节存货盘盈盘亏的核算 (60)

第六章对外投资核算 (62)

第一节概述 (62)

第二节短期投资的核算 (64)

第三节长期投资的核算 (67)

第七章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核算 (73)

第一节概述 (73)

第二节固定资产增加与减少的核算 (75)

第三节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80)

第四节固定资产修理的核算 (82)

第五节在建工程的核算 (84)

第八章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核算 (87)

第一节概述 (87)

第二节无形资产的核算 (89)

第四节待摊费用的核算 (93)

第九章流动负债核算 (94)

第一节概述 (94)

第二节短期负债的核算 (94)

第三节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核算 (96)

第四节应付票据的核算 (97)

第五节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的核算 (99)

第六节预提费用的核算 (100)

第七节应交税金的核算 (101)

第八节其他应付款项的核算 (104)

第十章长期负债的核算 (108)

第一节概述 (108)

第二节长期借款的核算 (109)

第三节应付债券的核算 (113)

第四节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118)

第五节递延税款和住房周转金的核算 (120)

第六节专项应付款的核算 (123)

第十一章成本和费用核算 (124)

第一节概述 (124)

第二节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128)

第三节成本计算组织形式 (130)

第四节商品购进成本的核算 (133)

第五节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 (138)

第六节期间费用的核算 (149)

第十二章销售收入、成本与税金核算 (150)

第一节概述 (150)

第二节商品销售收入、成本与税金的核算 (152)

第三节产品销售收入、成本与税金的核算 (159)

第四节其他销售收入、成本与税金的核算 (162)

第十三章利润、所得税与利润分配核算 (163)

第一节概述 (163)

第二节利润的核算 (167)

第三节所得税的核算 (169)

第四节利润分配的核算 (170)

第五节盈余公积的核算 (173)

第十四章会计报表与会计报表分析 (174)

第一节概述 (174)

第二节对外会计报表 (176)

第三节对内会计报表 (181)

第四节会计报表分析 (183)

第十五章股份制企业会计 (186)

第一节概述 (186)

第二节股份制企业改组过程及其账务处理 (187)

第四节股利分配的核算 (192)

第十六章外商投资企业会计 (195)

第一节概述 (195)

第二节投入资本的核算 (196)

第三节进出口业务的核算 (199)

第四节利润分配的核算 (201)

第五节会计报表 (203)

第十七章集团企业会计 (204)

第一节概述 (204)

第二节货币资金的核算 (205)

第三节存货的核算 (206)

第四节固定资产的核算 (208)

第五节成本与费用的核算 (210)

第六节产品销售、利润与利润分配的核算 (211)

第七节会计报表 (214)

第十八章企业清算 (216)

第一节企业清算概述 (216)

第二节企业合并的清算 (219)

第三节企业解散的清算 (221)

第四节企业破产的清算 (224)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

一、企业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依法从事生产、流通等经营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得盈利,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享有民事权力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团体法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一方面要生产出尽可能多而好的产品、服务来满足市场需要;另一方面,要通过严密的经济计量和收支核算,取得尽可能多的盈利,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求胜。因此,企业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等活动,必须有企业会计为之组织收支核算。现代企业的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

二、企业会计学

企业会计学是研究如何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和分配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与监督,为有关方面提供可靠、有用和公允财务信息的科学。企业会计学是企业经营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主的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决策的依据,以有助于加强财务、成本、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防范和化解经营、信用风险等。

企业会计是现代会计的核心,现代企业会计一般又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 1)财务会计是以会计准则为主要依据,确认、计量、控制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记录营业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和归属,以及收益的形成和分配,定期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转,并分析报表,评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财务会计信息既可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等企业外部使用者的需要,也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的需要。

2)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并列,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和其它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并产生一系列信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在编制计划、作出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信息需要,同时直接参与企业的决策控制过程,以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1)从服务对象来看,财务会计服务于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

2)从提供信息的范围来看,财务会计受会计准则约束且具有强制性,管理会计受经营管理决策中成本与效益关系的约束但相对灵活。

3)从会计核算过程来看,财务会计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同一,具有严格的历史信息,但管理会计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灵活,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

4)从信息的报告来看,财务会计具有规定公认的报告格式,而管理会计不注重报告形式。

广义上讲,企业会计可相对区分为企业会计工作(企业会计)与企业会计理论(企业会计学)。两者相互依存,辨证统一。企业会计学是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理性认识,是企业会计工作赖以顺利和有效进行的知识体系。同时,企业会计学又是在企业会计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人们常常将企业会计学与企业会计划上等号,统一于“企业会计”一词。

第二节企业会计对象

一、企业会计对象

企业会计对象,概括来讲是指企业的资金运动,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以货币

表现的经济活动;对象的具体表现则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即会计

事项。

企业会计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参与企业经营工作,提供

会计信息。它不处理无法用货币量化的经济事项,比如职员的性别、相貌、年龄等。

经济业务也称会计事项,指能引起会计账户中的内容与数额变化的事项。一定的经济业

务对应于一定的资金活动。资金活动表现的经济业务即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

二、资金

从形式上看,资金是生产经营中物质价值的货币表现;从本质上看,资金是以货币表现,用来进行周转,满足人们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经济行为所需要的价值。企业将资金用于生产

和再生产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生产出更多的价值,以满足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

资金可分为工业、农业等生产性资金以及商品流通和服务性企业资金等。生产性资金(生

产领域资金),是以货币表现,用来进行周转,创造社会性质财富的价值,具体分为固定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和货币资金。各种资金的表现形式在企业连续不断的周

转过程中相互转换。商品流通和服务性资金(流通领域资金),是以货币表现,用于商业经

营周转,为满足商品流转和服务需要,可以获得盈利的价值。

三、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

企业为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的财产物资,如货币、原料、设备、厂房等,它表现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为企业带来相应收益的经济资源。这些经济

资源的形成与取得,又需要相应的资金来源。企业资金来源,既表现为企业依法登记成立时,由国家、其他法人、社会个人乃至外商投入资本而形成的资本金;又表现为经营活动中,企业从银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因借款、结算而形成的各项负债。资金来源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周转变化,又会产生收入、费用及损益。

资金来源是指企业资产的取得与形成,即企业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资金运用则是企业资产存在的具体形态和费用支付,即企业的资产和费用,体现着企业生产经营的资源。两者在企业不停的周转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损益。

四、资金运动及其两种状态

理论上,资金运动指的是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和分配的循环与周转。资金运动的起点是资金来源,终点是资金运用形成的经营成果。

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是指企业总体在一定时点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具体状况。在资产负债表上,资金来源表现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方面,如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投入资本等;资金运用表现为资产,即流动资产、长期资产等。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引起的资金形态的质的变化。

五、企业的经济关系

企业会计中,资金与资金运动又反映为经济关系的表现。企业会计不仅要记录、核算、监督企业与其经济相关联的各方的经济业务关系,还要基于各种经济关系,为其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企业的经济关系有:

1)企业与所有者的经济关系: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他们通过会计报表和其他信息了解企业情况,作出相应的决策。所有者感兴趣的信息为:投入企业的资本是否安全?获利如何?资金运转如何?所有者将根据这些会计信息,作出增加投资、转让和撤回投资等决策,这种决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

2)企业与债权人的经济关系:企业的债权人包括向企业提供贷款和其他资金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他单位、个人、债券购买者、提供商业信用的供应商等。债权人主要关注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和支付利息能力,并作出相应决策。

3)企业与债务人的经济关系:企业会因借贷、结算等经济业务成为债权人,应视债

务人的偿债付息能力作出相应的会计记录,并及时向对方讨还债务。

4)企业与其他企业的经济关系:本企业可能是其他企业的客户,其他企业也可能是本企业的客户。企业关心的问题是对方企业的商业信誉及财力,企业的经营政策与行为是否与其他企业利益相矛盾等。在今日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企业之间还会因资产重组、资本经营、联营投资融资等发生一系列的经济联系。

5)企业与国家的经济关系:政府部门会向企业征收税款、购买货物、发行债券等各种事项;国家还需要根据企业的会计信息,制定相关经济法规和政策,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和财政监督。

6)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经济关系:企业内部的各部门、车间之间,公司型企业内部的总公司与子公司、分公司之间,也会因为工作分工、利益分配、权责利分享、资金调度、筹措分派等,产生相当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

7)企业与职工的经济关系:职工与企业间的经济关系,主要是职工为企业付出劳动,企业根据职工付出劳动的质量和数量,据以发放工资报酬的关系。企业实现的利润,职工也应当参与分享。为此,职工会关心企业的稳定性、获利情况及福利待遇的变化等。

8)企业与非企业单位与个人的经济关系:这主要指企业与社会公众间的经济关系。社会公众会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企业的影响,对表明企业兴衰、活动范围与方式、近远期发展规划的会计信息感兴趣,并据以作出自己的决策。

第三节企业会计要素和科目

一、企业会计要素

企业会计要素是按财产与产权的关系,对企业的资金运用与资金来源所作出的高度概括。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记账核算中,要分别核算和监督其基本状况及变动状况。为此有六大会计要素。

1、资产

资产指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而已经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所谓经济资源,就是指能为企业所利用,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企业资产的特征如下:1)资产仅限于经济资源,也就是说可凭此使企业产生利益流入;2)这类经济资源必须能够以货币计量;3)它既包括企业所有者拥有的经济资源,也包括企业虽未对其拥有所有权,但能对其进行实质性控制的经济资源,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资产按其流动性分类,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2、负债

负债是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要在将来某个确定的日期,用现金、劳务或其他资产予以偿还的现有义务。企业负债的特征如下:(1)作为负债应当是企业现实存在的,是由企业过去的经济业务所产生的经济责任;(2)负债必须能够用货币计量;(3)债务人在未来的特定时间内必须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这笔债务。

负债应区分现实负债和或有负债。前者只是指现实已经存在的经济责任;或有负债则是指那些企业将来可能发生的或偶然事项形成的债务,如贴现后的应付票据到期后,可能会因付款单位无款支付形成或有负债。负债通常按其偿还期限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3、所有者权益

资产减去负债为净资产,这笔净资产属于企业的所有者,故称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表现为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资及其增加的权益,按其形成渠道分为投入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在股份公司,所有者权益也称为股东权益,它表现为股东对企业的产权关系。所有者权益包括投资者投入资本(或称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与债权人权益不同,两者在收益、风险、权责利等方面均有较大不同。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主要反映企业于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即资产的分布形态和对资产相关权益的表现形式。

4、收入

收入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所取得的收入,仅指营业收入,而不包括企业组织非经营活动所取得收入。收入分为两大类:基本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在其主要营业活动中所取得的营业收入,如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收入),指企业在主营业务之外不独立核算的或附营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如企业的材料销售收入、技术转让收入等。

5、费用

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取得相应的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费用仅指为获取营业收入所发生的耗费,不包括与此无关的资产消耗、流出,如营业外支出,更不包括税金支出,股利支出。

按照成本的开支范围,费用可分为计入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当期营业损益的费用。计入成本的费用是指计入商品产品、在建工程、劳务服务等成本对象的各种费用,又分为间接费用和直接费用;计入当期营业损益的费用,指从当期营业收入得到补偿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

6、利润

利润是指将企业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费用、成本配比后的余额,表明企业的经营成果。配比结果可能是正数,也可能为负数。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二、企业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是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考虑会计准则的要求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作出的科学分类。每一个会计科目都有一定的名称,反映一定的核算内容。

为做到既总括又详细的反映资产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会计工作中既要设置总分类科目(总账科目),又要设置明细分类科目(明细科目)。会计科目按其大类有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科目,具体科目的名称及内容请详见会计科目表。

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会计科目表

工业企业主要会计科目表

商品流通企业主要会计科目表

第四节企业会计原则和任务

一、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或基本指导思项,是对会计核算基任务本规定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1、会计核算质量要求方面的一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又称如实反映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意义。真实性是指会计核算结果要与企业实际发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符;可靠性是指会计人员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来记录和报告经济业务。

2) 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信息必须符合客观经济管理需要,满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由于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的差异性,企业不可能提供满足所有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企业只能提供通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再据此进行加工整理。这是相关性原则所允许的。

3)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提供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它不仅要求不同的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而且要求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会计信息要有纵向的可比性。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是以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为依据,这要求全国所有企业都应以全国统一的会计核算规范进行核算,使所提供的内外信息便于比较、分析和汇总。以满足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所需。企业的内外部信息使用者不仅要掌握一期的财务信息,还要求获得历史的信息以便比较分析,作出决策,这要求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时点都应采用一致的会计核算规范。

4)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所使用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应当前后期保持一致。会计核算中遵循一贯性原则,有利于保障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防止会计核算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弄虚作假。

5)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讲求时效,要求会计处理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及时利用。及时性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会计信息的收集及时、加工处理及时和传递及时。

6) 明晰性原则,又称理解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信息使用者加以理解和利用。明晰性原则就是要求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简明、易懂,能清楚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能为多数人所理解。

7)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全面核算的前提下,对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对于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的重要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应当分别加以核算、分项反映,并在会计报表中重点说明;对于金额不大,对制定经济决策没有多大影响的经济业务和事项,可以简化或合并反映在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中。

2、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的一般原则

1) 权责发生制原则,又称应计制,它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已经发生、而不以货币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确定归属期标准。这是一个区别于收付实现制的概念。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2) 配比性原则,是指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应当按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配合,借以计算确定该期的损益。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按照两者的联系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收入与费用的因果关系进行直接配比;另一种是根据收入与费用项目存在时间的一致关系,将与收入项目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有关费用项目,与发生在同一会计期间的收入项目相配比。

3) 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又称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中的各项资产,应当按其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实际成本计价原则要求会计核算时的实际成本不受以后的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坚持本原则可以使会计核算资料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

4)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应当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将收益性支出直接列入损益表,计入当期损益,以正确计量当期的经营成果;将资本性支出列入资产负债表,作为资产反映,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益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的发生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与以后各期无关,应从当期已实现的收益中得到补偿。资本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的发生不仅与企业的本期收益有关,而且与企业的以后各期收益也有关系,或者主要是为了以后各期收益,所以应当由以后各期的收益加以补偿。

5)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会计事项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尽可能选择不虚增账面利润、不夸大所有者权益的方法则。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处理信息时必须充分估计风险与损失,不高估资产和收益,对于预计会发生的收入不必列入账内,对预计将要发生的损失或重大的或有事项则要列入账内。

二、企业会计任务

企业会计的任务是根据其职能、环境和条件,按照一定要求对其对象所进行的核算、监督和提供信息:

1、核算任务

主要包括:a)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核算;b) 成本费用的核算;c) 营业收入的核算;d) 盈利形成与分配的核算。

2、监督任务

主要包括:a) 监督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与有效性;b) 监督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与财产的安全完整;c) 考核与分析预算、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3、提供信息

是指为管理当局、企业所有者和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可靠有用和公允的财务信息。与企业利益有关的经济主体有:企业所有者、债权人、政府部门、企业职工、企业的客户、企业管理当局及社会公众。

第五节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

一、企业会计工作组织

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指建立会计系统、设计会计制度,以及系统内部与人员的分工和协调。企业会计工作的恰当组织是充分发挥会计作用的前提条件。

企业会计系统是企业会计机构和人员的组织体系。是根据集中核算与分散核算相结合、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相结合的原则组织。群众核算是专业核算的基础,专业核算则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主体。

在企业会计机构内部,要进行科学的分工和配给,建立岗位责任制,规范地执行会计法规和制度。

二、企业会计制度设计

企业会计制度是会计工作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基本内容可包括:

1)总说明:说明企业会计制度的宗旨、适用范围、基本要求以及开始执行日期;

2)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说明会计科目及其使用方法,是会计核算的核心问题,规定了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和输出信息的基本指标。

3)会计报表及其编制说明。这部分内容规定了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编报日期与填列方法等。

三、企业会计人员与会计岗位

各企业要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和职责范围。会计岗位一般可分为:出纳、审计与制证,所有者权益、对外投资、

与固定资产会计,存货会计、工资及福利会计、成本费用会计、销售、税务和往来结算会计,稽核、总账与报表会计。

第二章资本与资本公积核算

第一节概述

一、资本与资本金

资本是企业所有者投入企业生产经营,并能产出收益的资金。资本在企业中的表现,就是所有者投入企业的各种财务资金之和,在预期的未来可以实现资本增值,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资本金是企业法人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资金,它不得少于对该行业及经营方式所规定的法定资金限额。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资本金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股份公司称为股本,其他企业称为实收资本。

二、基金

基金是指用作专门用途的资金,如生产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股权基金、债券基金等。

资金、资本、基金与资本的联系与区别:四者都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资源以资本形式的描述,都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是对企业资产的泛指,强调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涵盖了资本金、资本、基金;资本主要用于描述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金,强调其周转性与增值性;资本金是与有关法规有关系的注册资本。可以是企业资本的全部或部分;而基金则强调其具体专门的用途。

第二节投入资本的核算

一、投入资本核算的基本账户

所有者权益在我国企业会计中,分为投入资本和留存收益。投入资本指出资人作为资本

实际投入企业的资金数额,进一步划分为资本金与资本公积。

资本金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股份公司称为股本,除股份公司之外的一般企业称为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是出资人在注册范围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出资人按其拥有的资本金份额,行使对企业重大政策的表决权,分享企业的经营利润,分担企业的经营亏损。

投入资本的核算应当设置"实收资本"账户,账户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各出资人支付的出资额和由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的资本额;借方登记减少的资本额;帐户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实际拥有的资本额。除独资企业以外,投资人一般不是单一的,"实收资本"账户应按投资人名称设立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二、投入资本的账务处理

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方式,可以是货币、实物资产或工业产权等无形资产。

1、接受货币投资

应将作为出资的货币足额存入设立的指定账户,公司按实际收到的货币款额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账户,贷记"实收资本"账户。实际收到的金额超过其在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注入资本公积。

【例1】甲公司收到合伙者维克公司和道嘉思公司各8 500 000与6 500 000元资金已全部到位,并将款项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14 000 000

贷:实收资本――法人资本――维克公司8 500 000

实收资本――法人资本――道加思公司 6 500 000

2、接受实物投资

对于投入的各种实物资产,应按投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收资本入账。实物投资是指投资者以厂房、机器设备或原材料等实物所进行的投资。对于投入企业的实物资产,必须对其价值进行评估确认,这可根据资产的原值、净值、新旧程度、重置成本与获利能力等因素进行确认,也可由投资双方协商决定。

1)企业收到固定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

a)若收到的固定资产是全新的,应按该资产的购建价值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以固定资产的发票价加上交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运杂费、安装调试费等一系列费用入账:

借:固定资产

贷:实收资本――××公司

b)若收到的固定资产是已使用过的的资产,应按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记入"实收资本"账户:

借: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进行评估的价值)

贷:累计折旧(评估原值减去固定资产的评估净值的差额)

实收资本――××公司(固定资产的评估净值)

c)收到流动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企业收到流动资产投资时,可根据评估价值直接记入相应的流动资产账户和"实收资本"账户。

【例2】甲公司收到维克公司投入的某种原材料,经评估该材料的评估价值为45 000 000元。

借:原材料 45 000 000

贷:实收资本――维克公司 45 000 000

3、接受有价证券投资

有价证券包括投资者购买的国库券、公司债券以及持有的各种长、短期股票。若该种有价证券的市场流动性很强,可以随时获得该债券的公平市价,则可按市价入账,按其确认价值借记"长(短)期投资",贷记"实收资本"。若该种有价证券的流通性不强,难以获得市场公平价格,则应按一定的评估价值或其原成本价确定其价值。

4、接受无形资产投资

对投资人投入的各种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标权及土地使用权等)。应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收资本入账,其价值应合理合法,不能超过企业利用它可能将于未来获取的经济效益的现值。

【例3】甲公司取得维克公司的一项专利技术投资,经评估机构确认其价值为47 000 000元。

借:无形资产――专利技术 47 000 000

贷:实收资本――法人资本――维克公司 47 000 000

第三节资本公积的核算

资本公积又称为准资本,是企业接受投资人投入资产时,与资本有关,但不能直接计入所有者投资的基金,资本公积属于非收益转化而形成的公积金,作为一项准资本归由企业所有者所有,可以按法定程序转增资本金。资本公积主要包括:资(股)本溢价、法定资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资产和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为了进行资本公积的核算,公司应设置"资本公积"账户,账该户按形式或来源分设"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接受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等明细账户。该账户借方反映资本公积的减少,贷方反映资本公积的增加;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资本公积的积存数。

一、实收资本溢价的账务处理

有限责任公司筹集新的资本可以通过老股本增资方式,也可以招入新股东。公司新增资本时,一般已经经营了一定时期,资金回报率一般比初创时为高,为了平衡新老股东因投入时间不同而产生的投资回报率的差异,一般要求新股东投入比其应占有注册资本份额更大的资本。在老股东间按不同比例增加资本时,也存在同样问题,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资本溢价是指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公司的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差额,主要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除外)。资本溢价通常有三种情形。

1)外币投资由于汇率变动,记账汇率大于设定汇率所导致的差额;

2)企业再次筹资和投资的情况下,按企业实收资本(股本)与留存受益的比例投资时,出资额中超过实收资本的差额;

3)企业溢价发行股票,实际收到资金同增加股本的差额。

发生上述业务时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等相关账户

贷:实收资本――××公司(收到投资时所作的股份的价值)

资本公积(实收款项减去作股价值的差额)

股东溢价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发行股票时,相当于股票面值部分的发行收入应记入"股东"账户,超过股票面值的发行收入在扣除发行费用后作为股本溢价,记入"资本公积"账户。

二、资产重估增值的账务处理

企业在分立、合并过程中,必须对企业的资产价值重新作出评估确认,以利于准确界定投资者各方的产权,从而界定各方的责任和权利。企业按有关规定对各项资产进行重新估价,确认其价值时,重估价值如高出其账面价值,做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等有关账户

贷:资本公积――财产重估增值

【例4】维克公司以一台机床对甲公司进行投资,机床的账面原值是6 590 000元,累计折旧为3 000 000元。经双方协商,该机床作价为5 000 000元。

借:长期投资 5 000 000

累计折旧 3 000 000

贷:固定资产 6 590 000

资本公积――财产重估价值 1 410 000

三、接受捐赠资产的账务处理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接受捐赠的资产采用资本法核算,具体核算可分为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和接受现金资产捐赠两部分。

1)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时,应按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有关资产账户,按未来应交的所得税贷记"递延税款"账户,按确定的入账价值减去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余额贷记"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账户。

【例5】道嘉思公司向甲公司捐赠一台新设备,发票价为3000 000元。

借:固定资产 3 000 000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 3 000 000

2)企业接受捐赠现金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账户,按接受捐赠的现金与现行所得税率计算出应交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按接受捐赠的现金资产的价值减去应交所得税后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账户。

【例6】光华公司决定取消甲公司的一笔账面额为34 000元的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34 000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 34 000

四、资本公积金转赠资本的账务处理

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情况下,企业的资本公积可转增为资本金。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金时,所有者权益的总额保持不变,只是其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这时应按照投资人的姓名和投资额度,按比例分配入各投资人明细账户。

【例7】某公司经批准后拟将资本公积200 000元,按国家、法人、个人、外商在注册资金中所占的比例转增资本金,如上述比例分别为:50%、20%、5%、25%,则转增的会计分录为:

借:资本公积 200 000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 100000

--法人资本 40000

--个人资本 10000

--外商资本 50000

第三章货币资金核算

第一节货币资金的含义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的营运资金在循环过程中,停留在货币状态的那部分资金。其基本特点是普遍可接受性和最强的流动性。

按用途和存放地点的不同,货币资金可分为:

1)库存现金。库存现金是直接使用的货币,包括人民币和外币;

2)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是存款放在银行的货币资金;

3)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

货币性资产的含义比货币资金的范围更大,它不仅包括货币资金,还包括能用或只能用货币计价的资产,如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长期债券投资等。

第二节库存现金的核算

一、库存现金收支的内容和规定

现金收入的内容,主要是企业的销货款收入、劳务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库存现金支出主要用于日常零量开支或找零,按有关现金管理制度规定,现金开支的具体范围是:

1) 职工工资、津贴;

2) 个人劳务报酬;

3) 根据国家现定发给个人的各种奖金;

4) 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5) 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 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 结算起点以下的零量支出;

8) 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现金收支应遵循的以下规定:

1) 限定现金的使用范围。

2) 规定库存现金限额和现金送存银行的期限。企业为了加强库存现金的管理。便于日常零星开支,节约社会现金的流通量,应该有一个最高库存的限额。限额应根据企业日常现金的开支额,距离银行路程和交通便利程度等,由企业和银行共同确定。一般按企业3至5天的日常零量开支所需量核定。交通不便和边远山区的企业库存现金限额,可以多于5天,但最长不可超过15天。

3) 在银行存入或支取现金,必须注明来源和用途。

4) 现金支付实行"收支两条线",非特殊情况下不准坐支现金。

5) 赴外地采购不得携带大量现金。

6) 购置专控商品不得使用现金。

二、库存现金核算

为了总括地反映企业库存现金的收、支和结存情况,一般设置总分类账户"现金"账户。有外币业务收支的企业,应按人民币、各种外币分别设置现金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该账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