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教育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使现代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改革,信息技术在学校德育教育和教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也给学校德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突出德育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我们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和教学,探索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德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德育渗透的内容、模式和手段,构建学校德育信息化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地方,我们的教育宗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其中德放在第一位,教育首先要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应该说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很重要,所以德育教育是学校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工作的保障。

传统的德育教育一般形式单一,要么是板着面孔教训人,要么是开会作报告讲大道理,要么是课堂上说教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效果不是很好。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学校教育也随之信息化地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的德育教育也更加形式多样丰富,无论是德育的内容,还是德育的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德育教育的效果也大大的提高。下面就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教学和教育,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

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政教部门或班主任的事,与学科的教学关系不大,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无论哪门学科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渗透对学生的品德思想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共识。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材中德育相关的内容,进行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还必须让学生具有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这一单元时,有关教学内容本身就属于德育的范畴,在讲到“计算机病毒基础知识及其防治”时,学生认识到病毒和黑客对计算机的危害,从而教育学生不传播计算机病毒与不健康的内容,在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网民”内容时,通过用图片视频动画的等的方式展示一些网络成瘾例子,以及QQ、微博欺骗信息的各种案例,帮助学生构建抵御网络的负面影响,识别网络陷阱,不沉迷于网络,不非法窃取他人的信息,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正确上网,文明上网和注意网络安全的习惯,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

(二)、利用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选题,进行德育渗透

在信息技术课中除了网络信息安全这方面内容直接属于信息道德教育外,信息技术其它的教学内容也可以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利用任务选题或主题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教学,教师选取一些有德育意义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德育

的渗透。

比如在学习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或者学习网页制作作品时,可以选取有德育教育意义的主题,如“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健儿的风采”,“禁毒宣传周海报”“雷锋活动月宣传小报”等,又如在学习Flash的运动动画时,可以用我国“‘嫦娥一号’奔月成功”制作模拟动画,在学习PhotoShop时可以用“母亲节贺卡”“佛山市创文吉祥物”为素材进行作品制作。这些人物、事件和事物都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完成作品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德育渗透。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德育渗透

无论哪门学科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都不能忽视。“德育为先”在任何时候、任何学科都适用。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为各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高效方法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对德育渗透也更加有效。如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文科科目,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德育学科,其中有很多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如果用单一的说教形式,显得枯燥和乏味,教学效果很一般。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要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思想品德课中的很多案例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动画等展示分析,如毒品教育、法制教育等。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课堂更加精彩,学生更加乐学爱学。

三、信息技术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而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让学校德育工作更有实效和魅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德育的育人模式与手段

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可能对学生已经没有太多的吸引力,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模式和手段更有吸引力,德育内容可以用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展示和辅助,学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德育内容。例如主题班会课,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班会课形式,引入信息技术的方式,教师尽是少用简单空洞的说教,而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搜索与展示生动丰富的图文资料、视频短片和丰富网络资源,这样的主题班会,使主题班会课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又如在政教处处理学生违纪方面,传统的方式是对学生进行批评说教,责成学生写检讨书等,这样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学生往往表面上服从,而内心深处反而会起逆反心理,效果不佳,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这一模式,可以针对学生违纪的情况下载一些正面和反面的视频教材,让学生观看,因为声情并茂、视听结合的内容对信息的表现力强,使学生给以感染,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的错误。又如有学生对自已参与打架,或破坏公物等行为不供认时,可以用学校的视频监控系统,调用当时的时间地点查看录像,不用过多的审问学生自然会承认错误。另外对于一些知识性和普及性的教育内容,如《防震防火安全》、《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视频或电影结合讲座的形式,以达到更佳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德育的主阵地

信息化和网络德育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校德育教育的一大亮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给德育管理提升为信息化管理,构建德育信息系统平台开展网络德育。如学生个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管理学生的操行、奖惩情况、期末评语等电子信息。在校园网中建立德育天地栏目,及时发布各类活动信息和校园德育新闻动态,如国旗下的讲话、军训、德育基地体验活动等。建立德育信息资源库,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网络实践场地,建立论坛、贴吧、QQ、微博等发布信息开辟网上德育活动,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拓展

交流途径,可以允许

学生用昵称发表言论,学生更能够讲真话,通过留言、评论和跟贴等,老师更能够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跟踪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网络的心理辅导交流可以不用真实姓名,可以大胆地吐露内心的感受,师生能够单独交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网络使学生、老师、家长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广东省校讯通”给德育管理带来了方便,其中的各项功能都是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进行信息化规范化的管理,如校讯通卡对学生进行考勤管理,实现考勤网络化自动化,学生可以及时获取自己的考勤信息。校讯通卡同时也用于食堂、图书借阅、校内超市等刷卡消费,实现学生财产安全使用。家校联通的短信功能更加实现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快捷沟通,为学校的德育管理带来了高效方便与安全。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黑板报已经不用,取代的是用电脑打印的精美的喷画宣传栏,标语、宣传语、通知通告、贵宾欢迎词、节日贺词等已经用亮丽的LED电子显示屏显示。高科技、信息化的宣传更加快捷更加丰富多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展览厅、体育馆、公共电视台在课余时间开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和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认识。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校德育教育教学,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教育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现代信息技术将不断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注入新的活力。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