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手柄说明书

车床手柄说明书
车床手柄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夹具课程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CA6140车床手柄座M5.5mm油孔夹具课程设计学院:应地点

专业:机械电子

学号:2010000

学生姓名:及健康

指导教师:李点击

完成日期:2010年6月25日

目录

一、前言 (3)

二、零件的分析 (4)

三、工艺规划设计 (6)

四、用夹具设计 (19)

五自我小结 (26)

六参考文献 (26)

一、前言

1.简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有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次课程设计内容包括零件的分析,工艺路线的制定,工艺规划设计,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以及该道工序的工序卡,机械加工综合卡片,夹具装配图以及夹具底座零件图的绘制等等。

就我个人而言,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未来即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的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

际生产问题中来,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2.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其目的如下:

①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熟练运用机械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定位、加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③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用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二、零件的分析

2.1零件的作用

该零件时CA6140车床操纵部分的组成零件之一,该手柄座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连杆。车床外部手柄的运动是通过CA6140车床手柄座传递到车床内部实现人为对机床的操纵。手柄与该零件通过φ25mm孔连接,机床内部零件通过φ10mm孔与手柄座连接,即CA6140车

床手柄座的作用是实现运动由外部到内部的传递。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手柄座。它位于车床操作机构中,可同时操纵离合器和制动器,即同时控制主轴的开、停、换向和制动。操作过程如下:当手把控制手柄座向上扳动时,车床内部的拉杆往外移,则齿扇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齿条轴往右移动,通过拨叉使滑套向右移,压下羊角形摆块的右角,从而使推拉杆向左移动,于是左离合器接合,主轴正转;同理,当手把控制手柄座向下扳动时,推拉杆右移,右离合器接合,主轴反转。当手把在中间位置时,推拉杆处于中间位置,左、右离合器均不接合,主轴的传动断开,此时齿条轴上的凸起部分正压在制动器杠杆的下端,制动带被拉紧,使主铀制动。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手柄座的加工表面分四种,主要是孔的加工,圆柱端面的加工,槽的加工,螺纹孔的加工,各组加工面之间有严格的尺寸位置度要求和一定的表面加工精度要求,特别是孔的加工,几乎都要保证Ra1.6mm的表面粗糙度,因而需精加工,现将主要加工面分述如下:

2.2.1孔的加工

该零件共有5个孔要加工:φ45mm是零件的主要加工面,多组面,孔与其有位置尺寸度要求,因而是后续工序的主要精基准面,需精加工且尽早加工出来;φ10mm孔与R13mm 有平行度要求,也要精加工;φ14mm是不通孔,特别注意该孔的加工深度;φ5mm圆锥孔虽是小孔,但由于表面粗糙度要求高,仍需精铰。φ5.5mm油孔是本组成员本次夹具设计的重点工序,它与槽14mm的小端面有7mm的尺寸位置要求,并且其孔的加工精度有R3.2的要求,因此对其也应该要进行精铰。

2.2.2面的加工

该零件共有3个端面要加工:φ45mm圆柱小端面精度要求较高,同时也是配合φ25mm 孔作为后续工序的精基准面,需精加工;φ45mm圆柱大端面以及φ25mm孔端面粗铣既可。

2.2.3槽的加工

该零件仅有2个槽需加工:φ25mm孔上键槽两侧面粗糙度为Ra1.6mm,需精加工,底面

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但与R13mm孔上表面有30mm的尺寸要求,而加工键槽时很难以φ45mm

上表面为定位基准,因而要特别注意尺寸链的推算,保证加工尺寸要求;深槽要注意加工深度,由于表面粗糙度为Ra6.3mm,半精铣即可。

2.2.4螺纹孔的加工

M10mm螺纹孔的加工,它与R13mm孔和φ25mm孔中心线有30°角度要求,同时中心线与φ45mm圆柱端面有11mm的尺寸位置要求。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的加工应先加工φ45mm圆柱两端面,再以端面为基准加工作为后续工序主要精基准的φ25mm孔,进而以该孔为精基准加工出所有的孔,面,槽,螺纹孔等。

三、工艺规划设计

3.1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根据选择毛坯应考虑的因素,该零件体积较小,形状较复杂,外表面采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粗糙度要求,由于零件生产类型为成批,大批生产,而砂型铸造

由于零件上孔都较小,且都有严格的表面精度要求,故都不铸出,留待后续机械加工反而经济实用。

3.2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准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到提高,否则,不但使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3.2.1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选择应为后续加工提供精基准,由于该零件毛坯没有铸孔,故只能以3个主要端面为基准,由于φ45mm小端面表面粗糙度为Ra3.2mm,若直接以大端面为粗基准,恐不能一次达到加工精度,故先以φ45mm小端面为粗基准,粗铣φ45mm大端面,再以φ45mm大

端面为基准,精铣小端面,并保证尺寸43mm。

完全定位,然后进行铣削。

3.2.2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主要考虑如何保证加工精度和装夹方便,前面已多次提过以φ25mm孔为第一

精基准,φ45mm 圆柱小端面作为基准先加工出φ25mm 孔,然后作为辅助基准面配合φ25mm 孔加工后续工序中的孔,面,槽,螺纹等。

3.3工艺路线的拟定

拟定工艺路线的内容除选择定位基准外,还要选择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安排工序的先后顺序,确定加工设备,工艺装备等。工艺路线的拟定要考虑使工件的几何形状精度,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得到合理保证,成批生产还应考虑采用组合机床,专用夹具,工序集中,以提高效率,还应考虑加工的经济性,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3.3.1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一:备料

工序二:铸造毛坯

工序三:粗铣上、下表面,精铣下表面; 工序四:钻825H φ孔; 工序五:插键槽6H9; 工序六:铣槽14?43 mm ; 工序七:钻、拉孔710H φ; 工序八:钻孔5.5φ;

工序九:钻、扩714H φ螺纹孔; 工序十:钻、钳5φ锥销通孔、M10-7H ; 工序十一:终检。 3.3.2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一:备料

工序二:铸造毛坯 工序三:钻825H φ;

工序四:粗铣上、下表面; 工序五:精铣下表面; 工序六:插键槽6H9 mm ;

工序七:铣槽14 mm ?43 mm ; 工序八:钻孔5.5φ; 工序九:钻、拉孔710H φ; 工序十:钻、扩714H φ;

工序十一:钻、钳5φ锥销通孔、M10-7H ; 工序十二:终检。

3.3.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上述两个工艺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是先加工上下表面为中心的一组工艺,然后加工825H φ的孔,

再以825H φ的孔的孔为基准加工710H φ的孔。方案二则是先加孔825H φ后再加工上下表面,再加工孔710H φ,此时方案二采用车床加工工序一,这样有利提高效率,节省成本。经比较可知,先加工上下表面,再以上下表面为基准加工825H φ及插键槽,最后完成对710H φ的孔的定位。显然方案一比方案二的装夹次数减少了,同时也更好的保证了精度要求。

3.3.4工艺方案的确定

综上所述,零件的具体工艺过程如下: 工序一:备料 工序二:铸造毛坯

工序三:粗铣、半精铣45φ凸台端面,选用X51立式铣床; 工序四:钻,扩,铰825H φ内孔,选用Z535立式钻床; 工序五:钻,粗铰,精铰710H φ孔,选用Z525立式钻床; 工序六:铣槽24

.00

14+mm ,选用X63卧式铣床;

工序七:钻、粗铰、精铰714H φ螺纹孔,选用Z525立式钻床; 工序八:钻底孔,攻螺纹孔M10-H7mm ,选用Z525立式钻床; 工序九:钻5φ锥销通孔,选用Z525立式钻床; 工序十:拉键槽6H9mm ;

工序十一:钻槽底通孔钻5.5φ,选用Z525立式钻床; 工序十二:终检。

3.4毛坯尺寸及其加工余量的确定

CA6140车床手柄座零件材料为HT200,毛坯重量约为0.73kg ,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采用砂型铸造生产。

毛坯铸造时可以将φ25孔直接铸造出来,由于其余孔均有精度要求,且尺寸小,均不铸出。故仅确定三个端面的相关尺寸。

查表确定加工余量:

砂型铸造,材料为灰铸铁,机器造型,公差等级为CT8~12,取CT10,加工余量等级E~G,取G.

切削余量:查表,基本尺寸小于100mm,加工余量为1.4mm;

基本尺寸小于63mm,加工余量为0.7mm。

铸件公差等级:查表,基本尺寸小于100mm,取3.2mm;

基本尺寸小于63mm,取2.8mm。

3.4.1φ45mm圆柱两端面毛坯尺寸及加工余量计算

根据工序要求,φ45mm圆柱两端面经过两道工序,先粗铣φ45mm圆柱大端面,再粗,精铣φ45mm圆柱小端面,各步余量如下:

粗铣: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一卷》表3.2-23,其余量值规定,对于小端面(≤50mm)为1.0~2.0mm,现取1.8mm。表3.2-27粗铣平面的厚度偏差(≤30mm)为―0.25~―0.39mm,现取―0.30mm。

精铣:由《加工工艺手册》表3.2-25,其余量规定值为1.0mm。

故铸造毛坯的基本尺寸为43+1.2+1.8+1.0=47mm 。又根据前面铸件尺寸公差标准值,取尺寸公差为2.8mm。故:

毛坯的名义尺寸:43+1.2+1.8+1.0=47mm;

毛坯的最小尺寸:47-1.4=45.6mm;

毛坯的最大尺寸:47+1.4=49.8mm;

粗铣大端面后的最大尺寸:43+1.0+1.2=45.2mm;

粗铣大端面后的最小尺寸:45.2-0.30=44.9mm;

粗铣小端面后的最大尺寸::43+1.0=44mm;

粗铣小端面后的最小尺寸::44-0.30=43.7mm。

精铣后尺寸与零件尺寸相同,但由于设计零件图纸并未给出具体的公差等级,现按《加工工艺手册》表5.29,粗铣→精铣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取IT8,按入体原则取值。故精铣后尺寸为mm

3.4.2中心线端面毛坯尺寸及加工余量计算

根据工序要求,φ25H8mm孔中心线距离小端面的毛坯基本尺寸为43+1.2=44.2mm,故:

毛坯的名义尺寸:43+1.2=44.2mm;

毛坯的最大尺寸:44.2+1.4=45.6mm;

毛坯的最小尺寸:44.2-1.4=42.8mm。

由于φ25H8mm孔有8精度要求,Ra=1.6mm;

根据《加工工艺手册》表3.2-10,加工该孔的工艺为:

扩→铰

因此查《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3-9得其孔的加工余量为2~5mm,我们取为3mm,故:

扩孔:φ24.8mm2Z=1.8mm(Z为单边加工余量);

铰孔:φ25H8mm。

毛坯φ25mm孔的尺寸为:25-3=22mm

3.4.3φ14H7mm孔端面毛坯尺寸及加工余量计算

根据工序要求,φ14H7mm孔端面仅由粗铣得到,故φ14H7mm孔端面距φ25H8mm孔中心线的毛坯基本尺寸为43+1.2=44.2mm,故:

毛坯的名义尺寸:43+1.2=44.2mm;

毛坯的最大尺寸:44.2+1.4=45.6vmm;

毛坯的最小尺寸:44.2-1.4=42.8mm。

粗铣后尺寸应于零件图尺寸相同,但由于零件图纸并未给出具体的公差等级,现按前面粗铣平面厚度偏差取-0.28mm。故粗铣后的尺寸为

mm

其他毛坯尺寸由于零件图纸未做具体的工序尺寸要求,且对后面诸孔,槽的加工影响不大,仅荒铣即可,故不再一一赘述分析。

3.5其他尺寸极其加工余量的确定

其他工序尺寸包括5个孔,2个槽,1个螺纹孔的基本尺寸,现仅分析主要的5个孔的加工余量及尺寸偏差。

5个孔均不铸出,机械加工出来,根据《加工工艺手册》,由于5个孔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均较高,所以都要经过精铰工序,具体工序尺寸和加工余量为:

(1)φ10H7mm孔,Ra=1.6mm;

根据《加工工艺手册》表3.2-9,加工该孔的工艺为:

钻→粗铰→精铰

钻孔:φ9.8mm;

粗铰:φ9.96mm;

精铰:φ10H7mm。

(2)φ14H7mm孔,Ra=1.6mm;

根据《加工工艺手册》表3.2-9,加工该孔的工艺为:

钻→扩→粗铰→精铰

钻孔:φ13.0mm;

扩孔:φ13.85mm;2Z=0.85mm(Z为单边加工余量);

粗铰:φ13.95mm;

精铰:φ14H7mm。

(3)φ5mm圆锥孔,Ra=1.6mm;

由于零件图纸未给出具体的公差等级,现也按H7公差等级加工,按表3.2-9,加工该孔的工艺为:

钻→精铰

钻孔:φ4.8mm;

精铰:φ5H7mm。

(4)φ5.5mm孔,Ra=3.2mm。

由于也未给出公差等级,现同样按φ5mm圆锥孔加工方式:

钻→精铰

钻孔:φ4.8mm;

精铰:φ5.5H7mm。

3.6确定各工序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φ凸台端面和大端面。

3.6.1 工序三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的确定:铣、半精铣45

φ凸台端面:

⑴铣45

选择铣刀半径为25mm,齿数Z=6(见《工艺手册》表3.1-27)

0.15/f mm Z =Z

050d mm =,180min T =(《切削》表3.7和《切削》表3.8) 20/min c V m =查(《切削》表3.9)

010********

127.4(/min)50

c V n r

d ππ?=

==?查查

按机床选取160/min n r =机 实际切削速度:16050

25.12(/min)1000

1000

n

c n

d V m ππ??=

=

=机机

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0.156160144(/min)f V f Zn mm ==??=Z 机 铣床工作台进给量:150/min f V mm =横向 基本工时:4520

0.43(min)150

t +=

= ⑵半精铣45φ凸台端面: 加工余量为Z=1mm 切削速度为20/min c V m = 127.4/min n r =查

选用主轴转速为160/min n r =机

工作台进给量:0.156160144(/min)f z V f Zn mm ==??=机 基本工时:4520

0.65(min)100

t +=

= 2.工序四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的确定:钻→扩→粗、精铰825H φ通孔。 ⑴钻孔mm 23φ:

选择mm 23φ高速钢锥柄标准麻花钻(见《工艺手册》表3.1-6) 0.43/f mm r =机(《切削》表2.7和《工艺》表4.2-16) 15/min c V m =查(《切削》表2.15)硬度200-217

1000100015

208(/min)23

c V n r D ππ?=

==?查查

按机床选取195/min n r =机(《工艺》表4.2-5) 实际切削速度:23195

14.08(/min)c V m ππ??=

=

=机

机Dn 1000

1000

基本工时:124383

0.64(min)1950.43l l l t n f ++++=

==?机机(《工艺》表6.2-5)

⑵扩孔mm 084

.00

80.24+φ:

选择mm 80.24φ高速钢锥柄扩孔钻(《工艺》表3.1-8)

由《切削》表2.10得扩孔钻扩mm 80.24φ孔时的进给量r mm f /8.0~7.0=,并由《工

艺》表4.2-16取0.72/f mm r =机,扩孔钻扩孔时的切削速度钻c c V V ???

?

?=21~31。 由《切削》表2.15得14/min c V m =钻,故:

min)/(7~7.41421~3121~31m V V c c =???

?

??=??? ??=钻

()

min)/(89~608

.247~7.410001000r D V n c =??==

ππ 按机床选取68/min n r =机

24.868

5.29(/min)1000

c Dn V m ππ??=

=

=机

机1000

基本工时:124383 1.1(min)680.72

l l l t n f ++++=

==?机机

⑶铰825H φ孔:

选择mm 25φ高速钢锥柄机用铰刀(《工艺》表3.1-17),

由《切削》表2.24得r mm f /5.1~0.1=,mm a p 25.0~15.0=,m in /8~4m V c =,

由《工艺》表4.2-16得 1.22/f mm r =机,

min)/(102~5125

)

8~4(10001000r D V n c c =??==

ππ 按机床选取68/min n r =机,则:

2568

5.34(/min)1000

V m π??=

=机

基本工时:1243830.65(min)68 1.22

l l l t n f ++++=

==?机机

3.工序五的削用量及基本工时的确定:钻→粗铰→精铰710H φ孔。 ⑴钻10φ孔:

选择mm 8.9φ高速钢锥柄麻花钻(《工艺》表3.1-6) 由《切削》表2.7和《工艺》表4.2-16查得0.17/f mm r =机 23/min c V m =查(《切削》表2.15) 01000100023747.4(/min)9.8

c V n r

d ππ?=

==?查查

按机床选取960/min n r =机 09.8960

29.54(/min)1000

1000

c d n V r ππ??=

=

=机

基本工时:124343

0.31(min)9600.17

l l l t n f ++++=

==?机机

⑵粗铰mm 96.9φ孔:

选择mm 96.9φ的高速钢铰刀(《工艺》表2.11)

由《切削》表2.24和《工艺》表4.2-15查得 1.3/f mm r =机 6/min c V mm =查 0100010006191.85(/min)9.96

c V n r

d ππ?=

==?查查

按机床选取195/min n r =机

09.96195

6.1(/min)1000

1000

c d n V mm ππ??=

=

=机

基本工时:124323

0.19(min)195 1.3

l l l t n f ++++=

==?机机

⑶精铰mm 10φ孔: 选择mm 10φ的铰刀 0.8/f mm r =机 6/min c V mm =查 0100010006191.1(/min)10

c V n r

d ππ?=

==?查查

按机床选取195/min n r =机 010195

6.123(/min)1000

1000

c d n V mm ππ??=

=

=机

基本工时:124323

0.31(min)1950.8

l l l t n f ++++=

==?机机

4.工序六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的确定:铣mm 24

.00

14+的槽。

选用高速钢粗齿盘状铣刀 0125d mm =,Z=8 1)、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3.1-27查的: 粗铣38mm e a =︿ 选定5mm e a = 因 走刀次数N=

3013

5

+=8.6次 故走刀次数N 为9次,最后一次e a =3mm 。 根据零件形状,确定那个走刀长度为37mm 。

2)、决定每齿进给量z f ,根据XA6132型铣床的功率为7.5KW ,中等刚度。 根据表3.3( 《切削用量简明手册(第3版)》 ):

z f 0.12~0.20mm /z = 现选取 z f 0.20mm /z =

3)、决定切削速度c v 和每分钟进给量f v 根据表3.27中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直接查表。

根据表3.9,当0125d mm =,Z=8,p a =14mm ,5mm e a =,z f ≤0.24mm/z 时,t v =19m/min ,

t n =62r/min ,ft v =104mm /min 。

各修正系数为:0.69Mv Mn Mn k k k === 0.8Sv Sn Sn k k k ===

c t v v v k ==19×0.69×0.8m /min=10.5 m /min ; 620.690.8t n n n k =?=??=34 r /min ; 1040.690.857.4f ft v v v k ==??= mm /min ;

根据XA6132型铣床说明书,选择37.5c n = r /min ;60fc v = mm /min ; 因此实际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为:

3.1412537.5

14.721000

1000

o c

c d n v π??=

=

= m /min ;

600.237.58

vc zc c v f n z =

==? mm /r ; 计算基本工时

0t m f f

L l y v v ++?=

= 式中 l =37mm ,根据表3.25,入切量及超切量y +?=27mm 则0t m f f L l y v v ++?=

== 3727

60

+min=1.067min 总时间:t m = 0t m ×N=1.067min ×9=9.6min

5.工序七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的确定。 ⑴钻mm 13φ孔:

选择mm 13φ高速钢锥柄麻花钻(《工艺》表3.5-6)

由《切削》表2.7和《工艺》表4.2-16查得0.36/f mm r =机 14/min c V m =查(《切削》表2.15) 1000100014

343(/min)13

c V n r D ππ?=

==?查查

按机床选取272/min n r =机 13272

11.10(/min)1000

1000

c Dn V m ππ??=

=

=机

基本工时:122843

0.36(min)2720.36

l l l t n f ++++=

==?机机

⑵粗铰mm 95.13φ孔:

选择mm 95.13φ高速钢锥柄机用铰刀(《工艺》表3.1-17) r mm f /0.1~5.0=,mm a p 15.0~1.0=,min /8~4m V c ,

min)/(182~9195

.13)8~4(10001000r D V n c c =??==

ππ 按机床选取140/min n r =机(《工艺》表42-15)

min)/(13.61000

140

95.131000

r Dn V c =??=

=

ππ机

0.81/f mm r =机(《工艺》表4.2-16) 基本工时:122843

0.31(min)1400.81

l l l t n f ++++=

==?机机

⑶精铣mm 14φ孔:

选择mm 14φ高速钢锥柄机用铰刀(《工艺》表3.1-17) 由《切削》表2.24查得

r mm f /0.1~5.0=,mm a p 15.0~1.0=,min /8~4m V c

min)/(182~9195

.13)8~4(10001000r D V n c c =??==

ππ 0.62/f mm r =机(《工艺》表42-16) 按机床选取140/min n r =机 14140

6.15(/min)1000

c Dn V m ππ??=

=

机1000

基本工时:122843

0.40(min)1400.62

l l l t n f ++++=

==?机机

6.工序八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的确定:钻mm 5.8φ底孔,攻螺纹M10mm 。 ⑴钻mm 5.8φ底孔:

选用mm 5.8φ高速钢锥柄麻花钻(《工艺》表3.1-6) 由《切削》表2.7和《工艺》表4.2-16查得0.28/f mm r =机 16/min c V m =查(《切削》表2.15) 1000100016600(/min)8.5

c V n r D ππ?=

==?查查

按机床选取545/min n r =机 8.5545

1455(/min)1000

1000

c Dn V m ππ??=

=

=机

基本工时:121033

0.10(min)5450.28

l l l t n f ++++=

==?机机

⑵攻螺纹M10mm :

选择M10mm 高速钢机用丝锥

f 等于工件螺纹的螺距p ,即 1.25/f mm r = 7.5/min c V m =机

100010007.5

298(/min)8

c V n r D ππ?=

==?查 按机床选取272/min n r =机 6.8/min c V m =机 基本工时:121033

0.05(min)272 1.25

l l l t n f ++++=

==?机

7.工序九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的确定:加工mm 5φ的锥销通孔。 ⑴钻mm 5φ的圆锥孔: 选择mm 5φ的高速钢麻花钻

0.10/f mm r =机 20/min c V m =查 1326/min n r =查

按机床选取1360/min n r =机 20.5/min c V m =机 基本工时:832

0.096(min)13600.1

t ++==?

⑵铰mm 5φ的孔: 选择mm 5φ的铰刀 0.6/f mm r =机 min)/(17.3825

6

100010000

r d V n c =??=

?=

ππ查

按机床选取392/min n r =机 05392

6.15(/min)1000

1000

c d n V m ππ??=

=

=机

基本工时:832

0.055(min)3920.6

t ++=

=?

8.工序十一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的确定:加工mm 5.5φ的孔。 ⑴钻mm 5.5φ孔:

选择mm 8.4φ的高速钢锥柄麻花钻

0.10/f mm r =机

20/min c V m =查

min)/(13268

.420

100010000r d V n c =??=?=

ππ查查

按机床选取1360/min n r =机

m in)/(5.201000

1360

8.41000

0m n d V c =??=

=

ππ机

基本工时: 5.232

0.075(min)13600.1

t ++==?

⑵铰mm 5.5φ孔:

选择mm 5.5φ的铰刀

0.6/f mm r =机

min)/(42.3475

.56

100010000

r d V n c =??=

?=

ππ查

按机床选取392/min n r =机

m in)/(77.61000

392

5.51000

0m n d V c =??=

=

ππ机

基本工时:min 043.06

.03922

32.5=?++=t

四、专用夹具设计

由于生产类型为成批,大批生产,要考虑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加工质量,故需设计专用夹具。

4.1定位方案的确定 4.1.1工序要求

本次设计选择设计的是工序Ⅹ的夹具,主要是针对钻,铰φ5.5mm 孔的夹具;,它将用于Z525立式钻床。

该工序要求φ5.5mm 油孔中心线与14mm 槽端面(往小端面走的那个面)有7mm 的位置要求,因此可以得出该孔在14mm 槽的正中心,并且还要求其孔深刚好钻通到键槽位置为止,不能钻到φ25的下一端面。由于小端面经过精铣,精度比较高,因而工序基准为φ45mm 小端面,同时为了便于立式钻床加工,零件应倒转180°定位,因而也可以采用φ25H8mm 和φ10H7mm 两孔为定位基准,保证其加工要求。夹具设计应首先满足这些要求,在保证较高的生产效率的前提下,还应考虑夹具体制造工艺性和生产经济性。加工过程中夹具的操作

应方便,定位夹紧稳定可靠,并且夹具体应具有较好的刚性。

4.1.2定位方案设计分析

左图为图2 攻φ5.5mm油

孔工序简图

如图2所示,为了加工

φ5.5螺纹孔,必须使其完全定

位。因此初步的设计方案如下,

首先必须明确其加工时应如图2

所示,这样垂直竖立放置,便于

立式钻床加工。那么要使其完全

定位,可以采用:

(1)一面两销定位,以φ25H8mm和φ10H7mm两孔为定位基准就可以满足其要

求。

(2)一面加圆柱销和半“V”形块定位,以φ25H8mm为定位基准,再在R13外

圆表面用“V”形块定位。

4.1.2确定最佳定位方式

如左图所示,比较以

上两个方案,明显第

一个要好得多,因

φ25H8mm和

φ10H7mm两孔的中

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所以只要将其两销

定在同一平面同一

直线上,就可以很快的将其定位(如图垂直放置);而第二个方案和第一个方案不同点在于用的是“V”型

CW6180C卧式车床说明书

CW6180C卧式车床说明书 车床是机床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可以用于切削各种工件的外圆、内孔、端面及螺纹。车床在加工工件时,随着工件材料和材质的不同,应选择合适的主轴转速及进给速度。但目前中小型车床多采用不变速的异步电动机拖动,它的变速是靠齿轮箱的有级调速来实现的,所以它的控制电路比较简单。为满足加工的需要,主轴的旋转运动有时需要正转或反转,这个要求一般是通过改变主轴电动机的转向或采用离合器来实现的。进给运动多半是把主轴运动分出一部分动力,通过挂轮箱传给进给箱来实现刀具的进给。有的为了提高效率,刀架的快速运动由一台进给电动机单独拖动。车床一般都设有交流电动机拖动的冷却泵,来实现刀具切削时冷却。有的还专设一台润滑泵对系统进行润滑。 一、机床的主要结构和运动形式 卧式车床的电气控制车床的种类很多,其中卧式车床是应用极为广泛的金属切削机床。它用于对具有旋转表面的工件进行加工,如车削外圆、内圆、端面、螺纹等,也可用钻头、铰刀、镗刀等刀具进行加工。 1、卧式车床的主要结构 卧式车床的结构外形如图3—1所示。它主要由床身10、主轴变速箱3、挂轮箱2、进给箱1、溜板箱6、刀架5、尾座7、光杆9与丝杠8等部分构成。图3—1卧式车床的外形结构示意图1一进给箱;2一挂轮箱;3一主轴变速箱;4一卡盘;5一刀架;6一溜板箱;卜尾座;8一丝杠;9一光杆; 2、卧式车床的主要运动 车床的切削加工包括主运动、进给运动和辅助运动。主运动为工件的旋转运动,由主轴通过卡盘或顶尖带动工件旋转。进给运动为刀具的直线运动,由进给箱调节加工时的纵向或横向进给量。辅助运动为刀架的快速移动及工件的夹紧、放松等。 二、车床对电气控制的要求

车床主轴箱设计说明书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15/16 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王前学号:1202014233 课程设计题目:《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 (车床主轴箱设计) 起迄日期:12 月21 日~12 月27 日课程设计地点: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指导教师:马维金讲师 系主任:王彪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2年12月21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机床总体设计 (5) 2. 主传动系统运动设计 (5) 2.1拟定结构式 (5) 2.2结构网或结构式各种方案的选择 (6) 2.2.1 传动副的极限传动比和传动组的极限变速范围 (6) 2.2.2 基本组和扩大组的排列顺序 (6) 2.3绘制转速图 (7)

2.5确定带轮直径 (8) 2.6验算主轴转速误差 (8) 2.7 绘制传动系统图 (8) 3.估算传动件参数确定其结构尺寸 (10) 3.1确定传动见件计算转速 (10) 3.2确定主轴支承轴颈尺寸 (10) 3.3估算传动轴直径 (10) 3.4估算传动齿轮模数 (10) 3.5普通V带的选择和计算 (11) 4.结构设计 (12) 4.1带轮设计 (12) 4.2齿轮块设计 (12) 4.3轴承的选择 (13) 4.4主轴主件 (13) 4.5操纵机构、滑系统设计、封装置设计 (13) 4.6主轴箱体设计 (13) 4.7主轴换向与制动结构设计 (13) 5.传动件验算 (14) 5.1齿轮的验算 (14) 5.2传动轴的验算 (16) 5.3花键键侧压溃应力验算 (19)

数控车床使用说明书

YCK-6032/6036 数控车床使用维修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机床特点及性能参数 (2) 1.1 机床特点 (2) 第二章机床的吊运与安装 (5) 2.1 开箱 (5) 2.2 机床的吊运 (6) 2.3 机床安装 (7) 2.3.1 场地要求 (7) 2.3.2 电源要求 (7) 第三章机床的水平调整 (8) 第四章机床试运行 (9) 4.1 准备工作 (9) 4.2 上电试运行 (9) 第五章主轴系统 (10) 5.1 简介 (10) 5.2 主轴系统的机构及调整 (11) 5.2.1 皮带张紧 (11) 5.2.2 主轴调整 (12) 5.3 动力卡盘 (12)

第六章刀架系统 (13) 第七章进给系统 (13) 第八章液压系统 (14) 8.1 液压系统原理 (14) 8.2 液压油 (15) 第九章润滑系统 (15) 9.1 移动部件的润滑 (15) 9.2 转动部件润滑 (15) 9.3 润滑油 (16) 第十章机车冷却系统及容屑装置 (17) 第十一章机床电气系统 (18) 11.1 主要设备简要 (18) 11.2 操作过程: (18) 11.3 安全保护装置: (19) 11.4 维修: (19) 第十二章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 (24)

欢迎您购买我厂产品,成为我厂的用户 本说明所描述的是您选用的我厂YCK-6032/6036 标准型全功能数控车床。该车床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是一种经济型自动化加工设备,主要用于批量加工各种轴类、套类及盘类零件的外圆、内孔、切槽,尤其适用轴承行业轴承套圈等多工序零件加工。该机床采用45 °斜床身,流畅 的排屑性能及精确的重复定位功能,可实现一台设备同时完成多道工序,提高了劳动效率,为工厂节省了人力资源,并且尺寸精度大大提高,一次装料可进行多次循环加工,可实现一人操作,看护多台机床。避免了传统车床自动送料车床的二次加工,使得多工序的产品能够一次性加工完成,实现了大批量多品种高精度零件的自动化生产。

车床手柄座设计说明书

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 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些次设计中我们主要是设计CA6140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此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了此项设计。在此期间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并且得到了有关老师的指点。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 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 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其目的如下: ①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熟练运用机械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定位、加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③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用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二、零件的分析 (一)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手柄座。它位于车床操作机构中,可同时操纵离合器和制动器,即同时控制主轴的开、停、换向和制动。操作过程如下:当手把控制手柄座向上扳动时,车床内部的拉杆往外移,则齿扇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齿条轴往右移动,通过拨叉使滑套向右移,压下羊角形摆块的右角,从而使推拉杆向左移动,于是左离合器接合,主轴正转;同理,当手把控制手柄座向下扳动时,推拉杆右移,右离合器接合,主轴反转。当手把在中间位置时,推拉杆处于中间位置,左、右离合器均不接合,主轴的传动断开,此时齿条轴上的凸起部分正压在制动器杠杆的下端,制动带被拉紧,使主铀制动。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手柄座有多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分述如下: 1.以825H φ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的加工表面有825H φ的孔,以及上下端面,,下端面为45φ的圆柱端面;孔壁上有距下端面11mm 、与825H φ孔中心轴所在前视面呈?30角的螺纹孔,尺寸为M10-7H ,另外还有一个尺寸为6H9的槽,孔与槽的总宽度为27.3H11。 2.以714H φ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该组的加工表面有714H φ的螺纹孔(有位置要求),加工时测量深度为25mm ,钻孔深度为28mm 。上孔壁有一个5φ配铰的锥销通孔,该通孔有位置要求。 3.以710H φ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本组的加工表面有710H φ的孔(两个),及其两个内端面(对称),两端面均有位置要求, 端面之间的距离为24.0014+mm 。,孔除了有位置要求以外还有平行度的形状公差要求(与

车床说明书.(DOC)

目录 1.概述和机床参数确定 (1) 1.1机床运动参数的确定 (1) 1.2机床动力参数的确定 (1) 1.3机床布局 (1) 2.主传动系统运动设计 (2) 2.1确定变速组传动副数目 (2) 2.2确定变速组的扩大顺序 (2) 2.3绘制转速图 (3) 2.4确定齿轮齿数 (3) 2.5确定带轮直径 (3) 2.6验算主轴转速误差 (4) 2.7绘制传动系统图 (4) 3.估算传动件参数确定其结构尺寸 (5) 3.1确定传动转速 (5) 3.2确定主轴支承轴颈尺寸 (6) 3.3估算传动轴直径 (6) 3.4估算传动齿轮模数 (6) 3.5普通V带的选择和计算 (7) 4.结构设计 (8) 4.1带轮设计 (8) 4.2齿轮块设计 (8) 4.3轴承的选择 (9) 4.4主轴组件 (9) 4.5操纵机构、滑系统设计、封装置设计 (9) 4.6主轴箱体设计 (9) 4.7主轴换向与制动结构设计 (9) 5.传动件验算 (10) 5.1齿轮的验算 (10) 5.2传动轴的刚度验算 (12) 5.3花键键侧压溃应力验算 (16) 5.4滚动轴承的验算 (16) 5.5主轴组件验算 (17) 6. 主轴位置及传动示意图 (20) 7.总结……………………………………………………………2 1 8.参考文献 (22)

1.概述 1机床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床课程设计,是在金属切削机床课程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机床运动机械变速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使学生在拟定传动和变速的结构的结构方案过程中,得到设计构思,方案分析,结构工艺性,机械制图,零件计算,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技术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和计算能力。轻型车床是根据机械加工业发展需要而设计的一种适应性强,工艺范围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万能型车床。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机械加工车间,维修车间。它能完成多种加工工序;车削内圆柱面,圆锥面,成形回转面,环形槽,端面及内外螺纹,它可以用来钻孔,扩孔,铰孔等加工。 1.1 机床运动参数的确定 (1)确定公比φ及Rn 已知最低转速n min =160rpm,最高转速n max =2000rpm,变速级数Z=12,则公比: φ= (n max /n min )1/(Z-1) =(2000rpm/160rpm)1/(12-1)≈1.26 转速 调整范围: Rn=n max /n min =12.5 (2)求出转速系列 根据最低转速n min =160rpm,最高转速n max =2000rpm,公比φ=1.26,按《机床课程 设计指导书》(陈易新编)表5选出标准转速数列: 2000 1600 1250 1000 800 630 500 400 315 250 200 160 1.2机床动力参数的确定 已知电动机功率为N=3kw,根据《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指导书》(陈易新编)附录2选择主电动机为Y100L2-4,其主要技术数据见下表1: 表1 Y100L2-4技术参数 1.3机床布局 确定结构方案

C6140车床使用说明

C6140车床使用说明 一.C6140车床控制电路 1.车床应用 C6140车床通用性强适用于加工各种轴类、套筒类、轮盘类零件上的回转表面。可车外圆、车端面、切槽和切断、钻中心孔、钻孔、镗孔、铰孔、车各种螺纹、车内外圆锥面、车特型面、滚花和盘绕弹簧等。 2.车床电气原理分析 C6140主电路(如图) 1)主电路分析 三相交流电源由转换开关QF引入。 主轴电动机M1、冷却泵电动机M2、快速移动电动机M3均采取直接启动,分别由接触器KM1、中间继电器KA1、中间继电器KA2来控制其启动和停止。 主轴电动机M1采用热继电器FR1作过载保护,采用熔断器FU1作短路保护。 冷却泵电动机M2采用热继电器作FR2过载保护。 快速移动电动机M3因为是间歇短时运行,故不需要热继电器进行过载保护。 C6140控制电路(如图)

控制电源变压保护主轴电机控制快速移动电机控制冷却泵控制主轴运 转指示 照明灯TC 36V 127V SB2 SB1 KM1 SB3 SA1 EL1 SA2 KM1 KM2 KM3 KM1 2 10 HL2 HL3 HL4 3 4 5 67 891011K M 1 K M 2 K M 3 9 11 444 13 12 冷却泵指示快速移动指示 6140控制回路 2)控制电路分析 控制电路电源:是通过控制变压器TC 输出127V 交流电压供电,采用熔断器FU2作短路保护。 主轴电动机M1控制:按下SB2,接触器KM1通电吸合,主电路上KM1的三个常开主触头闭合,主轴电动机M1转动;同时KM1的一个常开辅助触头闭合,进行自锁,保证松开按钮SB2后主轴电动机M1仍能连续运行。按下停止按钮SB1,接触器KM1断电释放,主轴电动机M1停止。 快速移动电动机M3控制:按下按钮SB3,中间继电器KA2通电吸合,KA2三个常开主触头闭合,快速移动电动机M3旋转,由溜板箱的十字手柄控制方向,实现刀架的快速移动。松开按钮SB3,中间继电器KA2断电释放,快速移动电动机M3停止,刀架停止移动。 冷却泵电动机M2控制:主轴电动机M1启动后,KM1常开辅助触头吸合,使转换开关SA1闭合,中间继电器KA1方能通电吸合,冷却泵电动机M2带动冷却泵旋转。当主电动机M1停止时,KM1常开辅助触头断开,中间继电器KA1断电释放,冷却泵电动机M2和 均停止旋转。 指示及照明电路分析:指示灯HL1、HL2、HL3、HL4和照明灯EL 由控制变压器TC 直接输出36V 交流电压供电,采用熔断器FU2作短路保护,其中照明灯由开关SA2控制其接通与断开。 保护和联锁电路分析:KM1常开辅助触头实现了主轴电动机M1和冷却泵电动机M2的顺序启动和联锁保护。热继电器FR1和FR2的常闭触头串联在控制电路中,当主电动机M1或冷却泵电动机M2过载时,热继电器FR1和FR2的常闭触头断开,控制电路断电,接触器和中间继电器均断电释放,所有电动机停止旋转,实现了过载保护。接触器KM1、中间继电器KA1可实现失压和欠压保护。

CA车床手柄座课程设计

CA6140车床手柄座M5.5mm油孔夹具课程设计 零件的分析 零件的作用 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手柄座的加工表面分四种,主要是孔的加工,圆柱端面的加工,槽的加工,螺纹孔的加工,各组加工面之间有严格的尺寸位置度要求和一定的表面加工精度要求,特别是孔的加工,几乎都要保证Ra1.6mm的表面粗糙度,因而需精加工,现将主要加工面分述如下:孔的加工 该零件共有5个孔要加工:φ45mm是零件的主要加工面,多组面,孔与其有位置尺寸度要求,因而是后续工序的主要精基准面,需精加工且尽早加工出来;φ10mm孔与R13mm 有平行度要求,也要精加工;φ14mm是不通孔,特别注意该孔的加工深度;φ5mm圆锥孔虽是小孔,但由于表面粗糙度要求高,仍需精铰。φ5.5mm油孔是本组成员本次夹具设计的重点工序,它与槽14mm的小端面有7mm的尺寸位置要求,并且其孔的加工精度有R3.2的要求,因此对其也应该要进行精铰。 面的加工 该零件共有3个端面要加工:φ45mm圆柱小端面精度要求较高,同时也是配合φ25mm 孔作为后续工序的精基准面,需精加工;φ45mm圆柱大端面以及φ25mm孔端面粗铣既可。 槽的加工 该零件仅有2个槽需加工:φ25mm孔上键槽两侧面粗糙度为Ra1.6mm,需精加工,底面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但与R13mm孔上表面有30mm的尺寸要求,而加工键槽时很难以φ45mm 上表面为定位基准,因而要特别注意尺寸链的推算,保证加工尺寸要求;深槽要注意加工深度,由于表面粗糙度为Ra6.3mm,半精铣即可。 螺纹孔的加工M10mm螺纹孔的加工,它与R13mm孔和φ25mm孔中心线有30°角度要求,同时中心线与φ45mm圆柱端面有11mm的尺寸位置要求。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的加工应先加工φ45mm圆柱两端面,再以端面为基准加工作为后续工序主要精基准的φ25mm孔,进而以该孔为精基准加工出所有的孔,面,槽,螺纹孔等。

#C6136机床主轴箱设计说明书14896

C6136型机床主轴箱课程设计说明书系别:交通和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械10-4班 姓名:富连宇 学号:1008470434 吗 指导老师:赵民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机床主要技术要求 (1) 三、确定结构方案 (1) 四、运动设计 (1) 4.1确定极限转速 (1) 4.2拟订结构式 (1) 4.3绘制转速图 (2) 4.4 确定齿轮齿数 (2) 4.5 验算主轴转速误差: (3) 4.6 绘制传动系统图 (3) 五、动力设计 (3) 5.1 V带的传动计算 (3) 5.2各传动轴的估算 (4) 5.3齿轮模数确定和结构设计: (5) 5.4摩擦离合器的选择和计算: (6) 5.5结构设计 (7) 六、齿轮强度校核 (8) 6.1、各齿轮的计算转速 (8) 6.2、齿轮校核 (9) 七、主轴刚度校核 (9) 八、主轴最佳跨度确定 (10) 8.1计算最佳跨度 (10) 8.2校核主轴挠度 (10) 8.2主轴图:(略)见附图2 (10) 九、各传动轴支持处轴承选用 (10) 十、键的选择和校核 (10) 1)、轴IV的传递最大转矩 (10) 十一、润滑和密封 (11) 十二、总结 (11) 十三、参考文献 (11) 十四、附 (12)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机床主运动机械变速传动系统得结构设计,在拟定传动和变速的结构方案过程中,得到设计构思、方案分析、结构工艺性、机械制图、零件计算、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技术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并具有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和计算能力。可使我们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会基本的设计的方法;熟悉手册、标准、资料的运用;加强机械制图、零件计算、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学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为接下去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积累经验。 二、机床主要技术要求 [1]车床类型为C6136型车床主轴变速箱(采用机械传动结构)。 [2]加工工件最大直径:360mm [3]加工工件最大长度:1500mm [4] 主轴通孔直径:40-50mm [5]主轴前锥孔:莫式5号 [6]主轴采用三相异步电机 [7]主电动机功率为n电额:4kw [8]转速nmin:33.5r/min mmax:1700 r/min n额:1000r/min [9]主轴变速系统实现正传12级变速,反转6级变速(采用摩擦离合器) 三、确定结构方案 [1] 主轴传动系统采用V带、齿轮传动; [2]传动形式采用集中式传动; [3]主轴换向制动采用双向片式摩擦离合器和带式制动器; [4]变速系统采用多联滑移齿轮变速。 四、传动方案 4.1确定极限转速 转速n min:33.5r/min n max:1700 r/min n额:1000r/min 4.2拟订结构式 1)确定变速组传动副数目: 传动副中由于结构的限制以2或3为合适,即变速级数Z应为2和3的因子,为实现12级主轴转速变化的传动系统可以以下多种传动副组合: ①12=3x2x2 ②12=2x2x3 ③12=2ⅹ3ⅹ2等 18级转速传动系统的传动组,选择传动组安排方式时,考虑到机床主轴箱的具体结构、装置性能,主轴上的传动副数主轴对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很大,因此主轴上的齿轮少些为好。按照1 符合变速级数、级比规律 2 传动件前多后少3 结构网前密后疏4 第二扩大组变速范围r=8满足变速范围要求

车床操作说明书

车床操作说明书 一. 操作注意事项 1. 起动时,为安全应查看起动杆(18)是否在停止位置,车床启动时应使主轴空转1~2分钟,使润滑油散布各处,等车床运转正常后方能进行工作; 2. 控制开关(1)向右转,电源指示灯(2)亮,此时即表示可依起动杆予以操作,起动杆(10)由中心移到左倾之状态为正转,右倾状态为反转,而中央为停止; 3. 车前电极时,移动横向手动轮(14),使刀尖(18)与工件(17)待加工面接触,数显器Y轴归零,车削到外圆见光,然后用分厘米卡后再车削,车削到所需之尺寸.在车削过程中进刀量0.15mm,到最后进刀量0.02~0.05mm之间;(见图A) 4. 工作需变速时,必须先停车,方可移动主轴变速杆(5),需要高低速转换必须先停车,方能移动主轴高低速变换杆(8); 5. 车刀在车削工件过程中,如果车刀磨损应及时刃磨,用钝刃车刀切削会增加车床负荷,甚至损坏机床; 6. 选择正确的刀具切削不同的材质,装夹刀具时,刀杆伸出长度是刀具厚度的1~1.5倍,刀具一定要对正工件中心; 7. 车牙时,打开后部盖(25),依切螺丝装更换齿轮,操作押送正反转转旋钮(6)公英制变换杆旋扭及押送变速杆(11),九段排檔(7)选择后锁紧杆固定.选择厘米牙切削时制牙切削或自动押送(11)做螺牙押送时,将选择把手(15)量于中央位置,操作切牙杆(13); 8. 车削中应适当加切削液,以减轻刀具磨损; 9. 根据刀和材质选择不同的速度; 二. 操作时必须提高执行纪律的自觉性,遵守规章制度 1.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工鞋、戴袖套.工作时,头不应靠得工件太近,以防止切屑溅入眼内,车削崩碎状切削工件时,必须戴防护眼镜; 2. 工作时,必须集中精力,身体和手不能靠近正在旋转的工件或车床部件; 3. 工件和车刀必须装夹牢固,以防止飞出发生事故; 4. 不准用手去剎住转动的卡盘; 车床开动时,不能测量工件,也不能用手去摸工件表面; 5. 不准用手去剎住转动的卡盘;加工中不能用手清除铁屑,应用专用的钩子清除,绝对不允许用手直接清除; 6. 在运转中车床不可变速,不可动(5)(8),变速中转动卡盘看齿轮是否完全啮合; 7. 加工中不能用手清除铁屑,应用专用的钩子清除,绝对不允许用手直接清除; 8.加工工件过程中,应多次测量,以保证工件质量要求. 模具部车床组新进员工培训计划 一.思想观念教育及课内管理规定教育(课内管理数据,含制作流程教育) 二.掌握第三视角法,了解课内模具图面之识图方法. 三.熟悉三角函数之间的换算及运用. 四.了解模具各组件的名称及作用(同模具课模具组件教育数据) 五.了解常用材料特性及用途 六.车床基础知识教育 6.1车床加工原理; 6.2车床部件名称及其作用和百分表使用及保养; 6.3车床保养与维护; 6.4 车床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6.5车床加工工件标准.(同QC检测标准) 及加工内容之认识;

车床手柄座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目录 1 序言 (3) 1.1 设计目的 (3) 1.2 设计意义 (3) 1.3 现状分析 (3) 1.4 发展前景 (4) 2 零件的分析 (5) 2.1 零件的作用 (5) 2.2 零件的工艺分析 (5) 3 工艺规程设计 (6) 3.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6) 3.2 基面的选择 (6) 3.2.1 粗基准的选择 (6) 3.2.2 精基准的选择 (7) 3.3 制定工艺路线 (7) 3.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9) 3.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2) 4 夹具设计 (24) 4.1 问题的提出 (24) 4.2 夹具设计 (24) 4.2.1 定位基准的选择和定位元件及其他元件设计选择 (24) 4.2.2 切削力、夹紧力计算,夹紧装置的设计与选择 (25) 4.2.3 定位误差分析 (26) 4.2.4 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27) 总结 (28) 致谢 (29) 参考文献 (30) 附图 (32)

CA6140车床手柄座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摘要: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加工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等多方面的知识。此次我设计的CA6140车床手柄座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设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 关键词:工艺、手柄座、切削用量、夹紧、定位。

广州数控980TD数控车床入门说明书

广州数控980TD编程操作说明书 第一篇编程说明 第一章:编程基础 1.1GSK980TD简介 广州数控研制的新一代普及型车床CNC GSK980TD是GSK980TA的升级产品,采用了32位高性能CPU和超大规模可编程器件FPGA,运用实时多任务控制技术和硬件插补技术,实现μm级精度运动控制和PLC逻辑控制。 技术规格一览表

1.2 机床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是由机床数控系统(Numerical Control Systems of machine tools)、机械、电气控制、液压、气动、润滑、冷却等子系统(部件)构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床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控制核心。机控系统由控制装置(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er简称CNC)、伺服(或步进)电机驱动单元、伺服(或步进)电机等构成。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根据加工工艺要求编写加工程序(以下简称程序)并输入CNC,CNC加工程序向伺服(或步进)电机驱动单元发出运动控制指令,伺服(或步进)电机通过机械传动构完成机床的进给运程序中的主轴起停、刀具选择、冷却、润滑等逻辑控制指令由CNC传送给机床电气控制

系统,由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完成按钮、开关、指示灯、继电器、接触器等输入输出器件的控制。目前,机床电气控制通常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able Logic Controler 简称PLC),PLC具有体积小、应用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由此可见,运动控制和逻辑控制是数控机床的主要控制任务。 GSK980TD车床CNC同时具备运动控制和逻辑控制功能,可完成数控车床的二轴运动控制,还具有内置式PLC功能。根据机床的输入、输出控制要求编写PLC程序(梯形图)并下载到GSK980TD,就能实现所需的机床电气控制要求,方便了机床电气设计,也降低了数控机床成本。 实现GSK980TD车床CNC控制功能的软件分为系统软件(以下简称NC)和PLC软件(以下简称PLC)二个模块,NC模块完成显示、通讯、编辑、译码、插补、加减速等控制,PLC模块完成梯形图解释、执行和输入输出处理。 1.3编程基本知识 1、坐标轴定义 数控车床示意图 GSK980TD使用X轴、Z轴组成的直角坐标系,X轴与主轴轴线垂直,Z轴与主轴轴线方向平行,接近工件的方向为负方向,离开工件的方向为正方向。

自动车床操作说明

宁波有限公司 一、准备工作 1、工程名称:车削。 2、使用设备:自动车床。 3、使用工具:机械配属的常用工具。 4、使用测量仪器:游标卡尺,千分尺及其它相关的测量仪器。 二、操作前注意事项: 1、依作业指导书之规定,工作前必须戴好劳动保护品、女工戴好工作帽、不准围围巾、禁止穿高跟鞋。操作时不准戴手套、不准吸烟、不准与他人闲谈、精神要集中。 2、接通电源,查看电源指示灯是否亮,并检查电路是否正常。 3、查看主轴箱内润滑油是否足量,不足时给予补充。 4、查看液压油是否足量,不足时给予补充(请用46#抗磨液压油)。 5、检查刀具是否需要研磨。 6、查看夹具是否能正常夹持。 7、给润滑部位加油润滑。

8、根据所需加料长短和大小调整送料行程和挡销高度。 9、上料。 三、开机注意事项: 1、启动油泵,给工作系统提供动力,否则无法进行运动。 2、手动调整封口长度。 3、手动启动车削电机,调整托板使工件达到要求尺寸和精度。 4、前面几项调试好以后,执行半连动加工,看车削效果是否良好,边车削边调整相 应机构,直到加工出理想工件。 5、完全调整好以后,方可选择自动进行加工。 6、加工过程中如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刻按下急停按钮,并查找原因,排除故障以后方可继续加工。 四、停机操作: 1、加工完后取出夹具内工件,使夹头处于放松状态。 2、切断电源。 3、进行清洁保养。 五、润滑及保养: 1、机床运行中由于油温升高,可能导致油管接头渗油现象,此时应对整机油管接头重新拧紧一遍。 2、托班上的各油孔给予每班注油2次,每次在注油管有油的情况下压下手油泵2~3下。 3、油箱内油液不得低于油标视口,不足时立即给予补足,油液从上一次更换之日起每间隔半年更换一次。

CA车床手柄座工艺规程

C A车床手柄座工艺规程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prt0001.prt.1 目录

摘要 本次设计是设计CA6140车床手柄座,内容涉及了机械加工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等多方面的知识,我们首先对手柄座的结构特征、用途以及其工艺规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设备及切削用量,然后确定了一套合理的加工方案,加工方案要求简单,并能保证加工质量。由于手柄座各表面的精度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在加工一些主要平面时都要先粗铣然后半精铣,加工一些孔时要进行钻、粗铰然后还要进行精铰工序,因为手柄座的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其性能和使用寿命,所以每一道工序都必须要达到其加工要求。此外,本设计的生产类型是单间小批量生产,为了保证加工质量,需设计专用夹具,本设计是设计加工CA6140车床手柄座φ14H7mm孔工序的夹具。 1 序言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之前进行这次设计是为了给我们将要毕业的大学生一次进一步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①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熟练运用机械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定位、加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③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用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CGCNC—三菱系统车床操作说明书

CGCNC概述 1.CGCNC仿真CNC CGCNC是Chen Guang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的缩写,是杭州浙大辰光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计算机仿真数控加工系统。它能够像真正的CNC机床一样进行控制面板操作,可在PC机控制的数控系统里编程移动命令和进行机床动作。 1.1 CGCNC的安装 1.1.1安装环境 编程部分 1.2 插补功能 1.2.1 定位(快速进给;G00) 功能及目的 此指令伴随坐标名称,以现在位置为起始点,坐标名称所表示的坐标为终点,以直线或非直线之路径作定位。 指令格式 G00 Xx/Ux Zz/Ww; x, u, z,w 表示坐标值。 附加指令地址,对全部附加轴有效。 详细说明 (1)一旦给予这指令,G00 模式一直保持有效,直到G01, G02, G03, G33 指令出现,才更 改G00 的模式。因此,假如次指令也同样是G00,则只需指定轴地址即可。 (2)当在G00 模式中,每一单节的起点和终点,必须做加速或减速;因此,在操作下一单节前,必须确认现用单节的指令为0,并确认加减速回路的轨迹误差状态。定位幅宽度由参数设定。 (3)(G83~G89)用G00 来实现取消(G80)模式。 (4)刀具的路径为直线还是非直线可用参数来设定选取,定位的时间不改变。 (a)直线路径︰同直线插补(G01),速度受到各轴的快速进给速度的限制。 (b)非直线路径︰分别由各轴的快速进给速度作定位。 (5)在G 码后面没有数值时,作为G00 处理。 注意 实际运行中G 指令值后如无数字则视为“G00”。

! 程序例 G00 X100 Z150 ;绝对值指令 G00 U-80 W-150;增量值指令 1.2 插补功能 1.2.2 直线插补(G01) 功能及目的 该指令与座标语和进给速度指令一起,使刀具以地址F 指令速度在现在位置与座标语指定终点间直线移动(插补)。但这时地址F 指令作用为进给速度通常以工具中心进行方向的线速度。 指令格式 G00 Xx/Uu Zz/Ww αα Ff ;(“α”是附加轴) x, u,z,w :显示坐标值。 详细说明 一旦给予这指令,G01 模式一直保持有效,直到G00,G02,G03,G33 指令出现,才更改G01 模式。因此,假如这些指令也同样是G01 且进给速度不改变,则祇需要指定座标语和值即可。最初的 G01 如没有F 指令,则程序错误。 G 功能(G70~G89),可用G01 指令来取消(或G80)。 程序例 (例1) G01 X50.0 Z20.0 F300; (例2)以进给速度300mm/分按P1→P2 →P3→P4 次序切削。P0→P1,P4→P0 作刀具定位用。 G00 X200000 Z40000 ;P0→P1 G01 X100000 Z90000 F300 ;P1→P2 Z160000 ;P2→P3 X140000 Z220000 ;P3→P4 G00 X240000 Z230000 ;P4→P0 1.2 插补功能 1.2.3 圆弧插补(G02, G03) 功能及目的 该指令使刀具沿圆弧移动。 指令格式 G02 (G03)X x/Uu Zz/Ww Ii Kk Ff ; G02 :顺时针旋转(CW) G03 :反时针旋转(CCW) Xx/Uu :圆弧终点坐标,X 轴(X 为工件坐标系之绝对坐标值,U 为从现在到目标之增量值)。 Zz/Ww :圆弧终点坐标,Z 轴(Z 为工件坐标系之绝对坐标值,W 为从现在到目标之增量值)。 Ii :圆弧中心,X 轴(I 为圆弧起点到中心之X 轴坐标的半径指令增量值)。 Kk :圆弧中心,Z 轴(K 为圆弧起点到中心之Z 轴坐标的增量值)。 Ff :进给速度

最新CA6140普通车床主轴变速箱设计及主轴箱设计说明书汇总

C A6140普通车床主轴变速箱设计及主轴箱 设计说明书

目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 1.1.1课题的背景 (1) 1.1.2课题的目的 (5) 1.2 完成的内容 (5) 2 参数拟定 (6) 2.1 主电机动力参数的确定 (6) 2.2 运动设计 (7) 2.2.1确定主轴极限转速 (7) 2.2.2确定转速范围n R定公比 确定主轴转速数例: (8) 3 传动设计 (8) 3.1 传动方案拟定 (8) 3.1.1传动组和传动副数的确定 (9) 3.2 传动结构式的选择 (10) 3.2.1基本组和扩大组的确定 (10) 3.2.2分配总降速比 (11) 3.3 带轮直径和齿轮齿数的确定及转速图拟定 (12) 3.3.1确定皮带轮动直径 (12) 3.3.2确定齿轮齿数 (13) 3.3.3画出转速图如下[1]: (15) 3.3.4验算转速误差 (15) 3.4 齿轮的计算转速的确定及传动系统的拟定的计算转速 (17) 3.4.1确定各轴和齿轮 (17) 3.4.2由转速图拟定传动系统图 (18)

4 传动件的估算和验算 (19) 4.1齿轮模数的估算和设计 (19) 4.1.1 计算各轴传动的功率 (19) 4.1.2 计算传动轴齿轮模数 (20) 4.1.3 计算各轴之间的中心距 (22) 4.2 三角带传动的计算 (22) 4.2.1计算皮带尺寸[6] (22) 4.3 传动轴的估算和齿轮尺寸的计算 (24) 4.3.1确定各轴的直径 (24) 4.3.2 计算各齿轮的尺寸[6] (25) 5 各部件结构设计 (27) 5.1 皮带轮及齿轮块设计 (27) 5.1.1 皮带及皮带轮的设计 (27) 5.1.2 齿轮及齿轮块设计 (28) 5.2 轴承的选择及箱体设计 (28) 5.2.1各轴承的选择 (28) 5.2.2 主轴及箱体设计 (28) 5.3 密封结构及润滑 (29) 6 主轴组件的验算 (30) 6.1验算主轴轴端的位移a y (30) 6.2 前轴承的转角及寿命的验算 (32) 6.2.1 验算前轴承处的转角Q (32) 6.2.2 验算前支系寿命 (33) 6.3 箱体设计 (34) 总结 (34) 致谢 (36)

数控机床说明书

目录 1. 概述 1 1.1 机床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 铣床的规格系列和用处 1 1.3 操作性能要求 1 2. 参数的拟定 1 2.1 确定极限转速 1 2.2 主电机选择 1 3. 传动设计 2 3.1 主传动方案拟定 2 3.2 传动结构式、结构网的选择 2 3.2.1 确定传动组及各传动组中传动副的数目 2 3.2.2 传动式的拟定 2 3.2.3 结构式的拟定 3 4. 传动件的估算 4 4.1 三角带传动的计算 4 4.2 传动轴的估算 6

4.2.1 传动轴直径的估算 6 4.2.2 传动轴以及主轴计算转速 7 4.3 齿轮齿数的确定和模数的计算 7 4.3.1 齿轮齿数的确定 7 4.3.2 齿轮模数的计算 8 4.3.3 齿宽确定 10 4.4 带轮结构设计 11 5. 动力设计 11 5.1 主轴刚度验算 11 5.1.1 选定前端悬伸量C 11 5.1.2 主轴支承跨距L的确定 12 5.1.3 计算当量外径 12 5.1.4 主轴刚度的计算 12 5.1.5 对于这种机床的刚度要求 12 5.2 齿轮校验 13 5.3 轴承的校验 13 6. 系统传动图 14

7. 心得体会 16 8. 参考文献 17 1.概述 1.1机床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床课程设计,是在金属切削机床课程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机床运动机械变速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使学生在拟定传动和变速的结构的结构方案过程中,得到设计构思,方案分析,结构工艺性,机械制图,零件计算,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技术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和计算能力。 1.2铣床的规格系列和用处 普通机床的规格和类型有系列型谱作为设计时应该遵照的基础。因此,对这些基本知识和资料作些简要介绍。本次设计的是普通铣床主轴变速箱。 1.3 操作性能要求 1)具有皮带轮卸荷装置 2)主轴的变速由滑移齿轮完成 2.参数的拟定 2.1 确定极限转速 主轴最大转速2000r/min,最低转速160 r/min。公比 =1.25

CA6140车床手柄座831015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CA6140车床手柄座831015”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开始日期:2008年月日 完成日期:2008年月日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系主任: 学校名称:

重庆工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CA6140车床手柄座831015”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年产量为2000件) 内容:1.零件图1张 2.毛坯图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 5.专用夹具装配图1张 6.专用夹具专用零件图1张 7.设计说明书1份 班级 学号 学生 指导老师 系主任 2008年6月

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 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些次设计中我们主要是设计CA6140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此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了此项设计。在此期间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并且得到了有关老师的指点。 第9小组 2008年月日

设计的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 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 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其目的如下: ①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熟练运用机械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定位、加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③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用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CW6163使用说明书资料

CW61 3型普通车床 CW62 3型马鞍车床 使用说明书 床身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Φ30mm 最大工件长度mm 出厂编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 邯郸市机床厂

目录 1.主要用途和适用范围-------------------------------------2 2.主要规格和主要参数-------------------------------------2 3.机床的传动系统------------------------------------------5 4.机床的液压系统-----------------------------------------12 5.机床的电器系统-----------------------------------------13 6.机床的冷却系统-----------------------------------------17 7.机床的润滑系统-----------------------------------------18 8.机床的吊运与安装----------------------------------------19 9.试车﹑调整及操作----------------------------------------21 10.备件及易损件--------------------------------------------24 本公司保留修改技术资料的权利,如有变动,恕不另行通知,一切以实物为准。

1. 主要用途和适用范围 本机床能承担各种车削工作,如车削内外圆柱面,圆锥面, 成形回转面和环形槽,车削端面及各种螺纹(公制、英制模数及径 节螺纹)。还可以进行钻孔、扩孔、铰孔、攻丝、套丝和滚花等工 作。 在本机床上加工的零件几何精度达到IT7,粗糙度达到2.5, CW6263型马鞍车床特别适合扁平工件和畸形件的加工。 2.主要规格和主要参数 2.1主要规格 床身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630mm(830mm/930mm) 最大工件长度750mm /1500mm /3000mm 刀架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350mm(550mm/650mm) 主轴内孔直径80mm 最大车削长度600mm /1350mm / 2850mm 马鞍内最大工件回转直径800mm(1000mm/1100mm) 马鞍内有效利用长度300mm 2.2 主轴 主轴孔前端锥度公制100mm 顶尖锥度莫氏6号 主轴转速级数18种 主轴转速范围6-800r/min 2.3进给系统 纵横向进给量种数各64种 纵向进给量范围1:10.1-1.52mm 纵向进给量范围16:1 1.6-24.3mm 纵向细进给量范围(用交换齿轮) 0.05-12.15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