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座课堂教学观后感

名师讲座课堂教学观后感
名师讲座课堂教学观后感

名师的课堂教学与讲座有感

前天下午,学校组织了我们语文老师观看了《小学语文名师课堂视频讲座》,听了以后受益匪浅。

这次讲座的主题是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其中我对有位老师在《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感触较深。在平时的阅读课上,很多时候都是我在读故事,而学生却表现的不会读或者不敢读。这让我在课堂上有些手足无措,导致了我的阅读课变成了老师的读书课,老师读,学生听,到了学生阅读的时候学生不是没兴趣读就是不会、不敢读,完全没有自己想读的欲望。

而这位老师提到的如何指导学生实行课外阅读,我觉得营造深厚的课外阅读气氛,建立课外阅读考评制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一个好方法,就是建立4人一组的阅读小组,每一组的每一个人读一本书,读完了以后到老师那里过关,老师问几个问题,能答出来就算这本书学生过关了,读过了,那么给这组的学生写上一本书,到学期末看哪组的学生读的书最多。学生不敢读是因为读的少害怕读错,没有自信,那么我们老师通过竞争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阅读,学生在良性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信,让他逐步地从比比谁读的多,到我要读的多,再到我想读的多。这样学生就会想阅读,乐意阅读,勇于阅读。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那么阅读气氛怎么会不好呢?

而第二位老师的《浅谈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指导读书方法,提升读书效率,这位老师提出了五种指导读书的方法:

1.制定读书计划

3.领悟读书的要求

5.指导写读书笔记

这些方法不但能够协助学生读完一本书,更重要的是协助学生读懂一本书,以前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读书,却没有给他们准确的方式,只管他们读没读,不管他们读的怎么样,读的好不好,只要你读了,那么就算你完成了任务。而学生有没有读懂,能不能在课外阅读中懂得一些知识或者道理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在这里老师的方法无疑是给我们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他们不但能够读书,而且会读书。而另一个观点是老师也要做一个乐于阅读的老师,做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听见这个条的时候,我非常的惭愧,因为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平时在阅读课上或者语文课上经常是推荐小朋友看这本书,看那本书,而有些书其实我自己都没有看过,推荐他们看纯粹是为了完成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老师只有自己乐在阅读中才能感染学生乐在阅读中,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阅读。

在这次语文视频讲座中的收获远远不止我说的这些,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去向专家取经,学习他们如何驾驭课堂,如何解决一些棘手的教学难题,从而提升自己的课堂效率及解决一些基本教学问题的水平,使自己快速的成长起来。

名师的课堂教学与讲座有感

——内黄县第四实验小学语文老师的名字

在空闲之时我观看了相约名师聚焦课堂中的几位名师教学的风采,受益匪浅。其中观看了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新实践》、支玉恒老师的《语文课改新思考》等光盘。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生动的讲座,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中。

白发苍苍的支玉恒老师用他朴实、毫不花俏的课堂向我们展示阅读教学中读的魅力;王菘舟老师表现给我们的是那独创的诗意课堂;和蔼可亲的于永正老师传递给我们的是作文教学的新实践;平易近人的吕云萍老师带领孩子们去感受父亲对小鸟的深深地喜爱和细心地呵护;才华横溢的孙双金老师则用他那动听的歌声、美妙的朗诵与孩子们遨游诗歌海洋,引领大家感受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观看了这些名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带给我很多启迪和思索。

首先,让我折服的是这些执教的老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他们在课堂上咬字非常清楚,语速适中,使人听起来感觉非常舒服,而且每位老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非常精彩,”“你很会想像”“你将来准是个出色的童话作家”“你真勇敢”“你真了不起,拥有一双语文的眼睛”,“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还有他们的知识十分渊博,语文素养之高让我觉得非常惭愧,自己真的该再好好学习学习,不然怎么能上讲台?各位“大师”在课堂上的应变水平极强,教学机智使用巧妙,对于每个孩子出现的问题都能耐心地、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纠正直到准确为止,实在是令人佩服!

再看各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各成一派,精彩纷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孙双金老师的课《思乡组诗》。孙老师不但课上得好,诗朗诵得好,歌唱得更好!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思乡”是个难以打开思路的话题,可课一开始孙老师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们的心,他让学生讲讲自己的老家在哪儿,家里都有谁,想不想老家,想念家里的什么人,这样就直奔主题了。接着,在他的指导之下,学生抓住了每首诗的“题眼”来解诗,学生读得好,说得更好,读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这样对古诗的解读自然就能水到渠成、感同身受了。下课了,孩子们还停留在诗境中不肯回来,真不简单!不但是孩子们,连我也感觉意犹未尽啊!第二节课一开始孙老师用一首旋律优美的《月之故乡》又把大家拉回了美好的故乡,接着选择了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和余光中的《乡愁》这两首有代表性的现代诗来和学生们一同解读,两堂课借用《月之故乡》来串联,妙!因为自古以来,月一直是思乡之人的情感寄托。这堂课真是回味无穷!

看了这片光盘我真切地感觉到这堂课上的学生非常幸运,因为我认为这个堂课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有可能所以而改变他们学习的兴趣,改变他们的人生道路。

观看了此光盘不但使我看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指明了我们这些教师教学的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名师课堂教学观后感

——内黄县第四实验小学语文老师的名字观摩了“绿城之秋”小学名师的课堂,每个老师的课都很精彩,我收获挺多的。下面就观摩每位名师的上课过程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和感受。

王自文老师上的是古诗《舟过安仁》,听了几次“绿城之秋”,这是第一次听名师上古诗。王老师的这节课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上古诗课,令我印象深刻。王老师不愧是名师,和学生谈话也能够自然导入新课。王老师问学生今天上课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说。当有一个学生说今天回答问题要用话筒时,王老师就让学生用话筒背古诗,就转到正题了。两三个学生背古诗后,王老师出示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背古诗。然后找出这些古诗的共同点是充满童趣,创设“童诗”语境,自然导入新课。在引导学习古诗的过程,我最欣赏王老师创设情景,感受诗歌意境这个环节。悠扬的轻音乐,王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诗歌

意境。我佩服王老师,短短的一段话,就含有几首古诗的诗句。听了王老师的课,我觉得我有必要在语言方面下功夫。

接着是李卫东老师上《陶罐和铁罐》,李老师不但是教语文,使学生语文知识、技能都得到提升,而且教做人,在教学中从生活层面学语文,发展学生思维、完善学生人格和丰富学生情感。李老师强调要注重问题,强化文体意识,注重词语、句、段、篇教学的紧密相连。让学生理解句与段,段与段的关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是如何解读文本的。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具备解读文本的水平。

这是第一次听张塞琴老师上作文课,她的课太有趣了。她上的是《气象报告》,为了指导学生分层次写作文,她先让学生读一条气象报告:上午多云,中午多云转阴、有雷雨、雨量大到中等,午后晴转多云。后面的教学老师让先写上午的气象,然后写中午的,最后写午后的。同时指导学生写过渡句、分节写。张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新颖,为了使学生了解静态的天空,老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云,到黑板前坐下闭上眼睛想象。为了变静态为动态,在课堂上让学生模拟雷声、雨声。变静态为动态,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陈东东老师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重点突出,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重点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从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来刻画。同时注意讲授读书方法:读、划、想、议。

王崧舟老师这次带来的是一人同课异构。上课内容是《与象共舞》,第一节课王老师指向读,为了读而读。在学习人与象共舞的这个自然段,王老师让学生读了十次,以各种形式读,默读、自读、齐读、指名读。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重点段中感受人和象和谐共处的美妙奇观,在读中学习。第二节课王老师指向写。首先是品词,学习“熟视无睹”这个词后,让学生说出其他含有“睹”字的成语,积累词语。接着是品句子,学习“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学生找出动作的句子,并概括为“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挥舞鼻子”,引导学生体会改后的句子与原来有什么不同。最后是品章法,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文章前几段没有写与象共舞?通过品词、品句、品章法获得写作素材。

这次最后一位名师是窦桂梅老师,她没有上课,而是做了一个报告。她主要讲了教学主张:亲近母语和主题教学;介绍小学语文质量目标如何实现。窦老师讲了母语面临的困境,提出教语文,教人学母语。窦老师还具体讲了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质量目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吟诵技巧:平长仄短。她现场展示了一段,我很佩服她。听了她的讲座后,我认为做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具备朗读、诵读水平。我一直都很好奇为什么像盛新凤、窦桂梅老师这样的名师,他们说话、读书为什么那么好听,原来是练出来的。以后有空我们也要多练、多读。

我们要达到名师的水平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学的是他们教学的方法和理念。还有就是我们要明白我们和名师的距离,持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我觉得必须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因为语文课堂是让学生在书声琅琅中,感受到语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文化美,从而让课堂弥漫着一种氛围美。语文味,体现在读通、读懂、读好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觉得“我读了,我感受到了,我懂得了。”的语文课,才是味道十足的语文课。

课堂教学观后感

——内黄县第四实验小学语文老师的名字

开学以来,听了10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简评一番,有课堂教学的优点、亮点,也有不足与建议。个人之见,请老师们发扬优点,增强亮点,也反思不足,思考建议。提升教学教育水平,促动自身和学校的发展。

1.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过程很好,语言表达清晰清楚,板书适时适量,课件引导合理、自然。声音不够抑扬顿挫和感染力育。

2.课件清楚明快,语言清晰又感染力,课堂节奏和调控比较好,听、辩活动安排合理。用屏幕要注意站位,教学语言适当增加汉语言以照顾更多的学生。

3.课堂引入设计好,对于学生朗读的点评幽默而中肯,诗文解析环节学生相互质疑、解决、老师引导总结的教学设计,体现自主学习,符合新课改要求。语言感染力不够。

4.知识问题化,位置地图化,课件制作与利用比较好,注重了读图教学,对于学生的点评合理,引导、点拨符合学生特点。承转、转折语言要增加力度。

5.备课充分,板书详实;知识归纳、讲解合理;检查学案,提问交流比较好。讲的过多,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环节不够。

6.课件制作比较好;点拨到位;“引入-读书-认知”、“材料-结论-明确”两种模式、思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新课改要求;案例实行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课程理念和学科特点。上节课黑板没有擦,即使不多也不用;个别学生睡觉,要注重、教育;增加更多的学生参与机会。

7.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总结、分析,让学生教学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融洽,教学效果好,符合新课程理念。能够即时落实巩固,理论联系实际,剖析学生思维过程,提升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水平。实施学案导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教学效果好。可根据内容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方便学生交流。

8.基本素质、教学技能比较高,考点、知识体系把握好,符合复习课的要求,典型例题点评点拨到位。学生走神较多,应该给予教育和注重。研读课程标准和命题预测是老师应该注重和思考的,对于学生没有实际意义,能够不展示。

9.引导学生说知识点、提问内容、适当点拨的方法符合复习课要求,学生读书、动手的效果比较好,体现了落实知识、落实学生的原则。学生默写提纲难度较大,有背政治的嫌疑与课程改革要求相悖,应该多结合具体问题拓展使用。

10.知识梳理合理,索引图实际科学、直观,整体把握比较好。知识总结学生参与过少,教学语言泛化明显,略显落实不够

课堂教学观后感

——内黄县第四实验小学语文老师的名字

本学期我县提倡打造高效课堂,就在我为“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迷茫之际,“国培”为我指点了迷津。

提出优质高效课堂有以下特质:深刻、独到、广博、启发、机智、绝招。深刻意味着不是把教材看懂,而是看穿、看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教师把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简单,也即能够讲在点子上。我们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这样,我们的课就如同一项发明,学生听这样的课就像是在独享一片风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理应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讲起课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吐语不凡,从而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的陶醉。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正是我所追求的。我要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点拨指示,使学生对问题心神领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无论事先如何周密的设计,我们总会碰到很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我们就要掌握准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做到避其锋芒,以智取胜。语言上则直话曲说,急话缓说。

我们要拥有教学一技之长,如幽默风趣、妙语迭出的语言,会引得学生忍俊不禁、笑声频繁,让学生在轻快的气氛中领悟深刻的哲理,步入知识的殿堂。

总来说之,只有构建起高效的课堂,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我将朝着既定的目标持续前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