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刷镀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电刷镀技术

电刷镀技术

电度是指利用电解的方法从一定的电解质溶液(水溶液、非水溶液)中,在经过处理的基体金属表面沉积层叫电沉积各种所需性能或尺寸的连续、均匀而附着沉积的一种电化学过程的总称。

电镀所获得的沉积层叫电沉积层或电镀层。

获得电镀层的技术属于表面工程技术中的覆盖层技术,属于原子沉积技术,是覆盖层技术领域较为古老而成熟且应用面较广泛的一种技术。

电镀广泛用于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的防护,以及赋予这些金属和非金属的各种所需要的特殊性能或功能。

高级装饰防护和各种功能性电镀或两者兼具的电镀是电镀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第4章电刷镀技术4.1概述4.1.1电刷镀技术的基本原理电刷镀是应用电化学沉积的原理,在导电零件需要制备镀层的表面上,快速沉积金属镀层的表面技术,它是表面工程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电刷镀原理如图4-1所示。

电刷镀时,直流电源的负载通过电缆线与工件联接;正极通过电缆线与镀具(导电柄和阳极的组合体)联接。

镀具前端的经包裹的与刷镀表面仿形的阳极与工件表面轻轻接触,含有欲镀金属离子的电刷镀专用镀液不断地供送到阳极和工件刷镀表面之间,在电场作用下,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定向迁移到工件表面,在工件表面获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原子M n+n e→M↓还原的金属原子在工件表面上形成镀层。

电刷镀是电镀技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又被称为“涂镀”、“无槽电镀”、“选择性电镀”、“擦镀”等。

电刷镀时被刷镀工件不需进入镀槽,包裹好的阳极必须与工件刷镀表面接触以便形成局部的“镀槽”。

阳极的面积通常都小于刷镀表面,为此阳极和工件刷镀表面必须作相对运动才能在欲刷镀的整个表面上沉积镀层。

电刷镀通常采用不溶性阳极,避免产生阳极钝化现象,同时电刷镀专用镀液里的金属离子含量高,所以电刷镀时的电流密度很大。

阳极(通过包套)与工件刷镀表面接触、相对运动、使用很大的电流密度(一般为槽镀的5~10倍)是电刷镀技术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这三个基本条件决定了电刷镀电源、电刷镀溶液、电刷镀工艺和电刷镀应用的一系列特点。

电刷镀

电刷镀
2、工艺简单,操作灵活,不需要镀的部位不要用很多的材料保护。 3、操作过程中,阴极与阳极有相对运动,故允许使用较高的电流密度,它比槽镀使用的电流密度大几倍到几 十倍。 4、镀液中金属离子含量高,所以镀积速度快(比槽镀快5倍~10倍)。 5、溶液种类多,应用范围广。已有一百多种不同用途的溶液,适用于各个行业不同的需要。 6、溶液性能稳定,使用时不需要化验和调整;无毒,对环境污染小;不燃、不爆,储存、运输方便。 7、配有专用除油和除锈的电解溶液,所以表面预处理效果好,镀层质量高,结合强度大。
工作电压8V~15V 相对运动速度60mm/s~130mm/s 电源极性正接(高强度钢除外)
这是一种与1号电净液性能相似的除油溶液。无色透明,pH=13,冻点为-10℃,可长期存放。0号电净液的 除油效果比1号电净液要好,尤其适用于铸铁等组织疏松材料。操作工艺规范为:
工作电压8V~15V 相对运动速度60mm~130mm电源极性正接
相对运动速度100mm/s~160mm/s电源极性反接
1、镍的性质和用途
在表面镀覆技术中,镍是应用最广泛的镀层。尤其在机械零件修复和强化零件表面用得最多。这是因为镍镀 层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镍镀层在真空中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变色。镍有很强的钝化能力, 能够迅速地生成一层很薄的钝化膜,所以在常温下能很好地抵抗大气、碱和某些酸的腐蚀。例如:镍在有机酸中 很稳定,在浓硝酸中处于钝化状态,在硫酸和盐酸中溶解缓慢,但易溶于稀硝酸中。
1、碱性铜的性能、用途与工艺规范
碱铜溶液呈蓝紫色,pH=9.2~9.8,金属铜含量为62g/L,密度1.14g/cm3,镀层硬度HB250。镀液沉积速度 快,腐蚀性小,最常用作快速恢复尺寸层和填补沟槽;特别适用于铝、铸铁或锌等难镀材料上镀覆;在钢件上镀 覆时,最好先用特殊镍打底,以便获得更高的结合力。镀层组织细密,厚度在0.01mm时,就有良好的防渗碳、防 渗氮能力。其工艺规范如下:

电刷镀银及其应用

电刷镀银及其应用

电刷镀银及其应用
电刷镀银是一种常用的镀层工艺,也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电刷镀银的用途广泛,涉及到各个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电刷镀银具有高银含量,高纯度镀银层,光洁度好,色泽美观,耐腐蚀性好,可形成薄层,容易保养,可以抗腐蚀、耐化学腐蚀和机械磨损等特点。

通过这些优势,电刷镀银在很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能源工业中,电刷镀银用于燃料电池中的电极材料。

这种技术发达的镀银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燃料电池的寿命和性能,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经济和环境友好型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电刷镀银可以用于诸如发动机部件、航空发动机登记管、推进发动机部件和轨道火箭发动机等重要部件的表面渗透和保护,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寿命和使用寿命,使航空旅行更加安全和舒适。

此外,电刷镀银也被广泛用于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汽车工业、医疗器械、精密仪器等领域,为这些行业提供完善的保护和改善质量的技术手段。

电刷镀银作为金属加工行业中最常用的镀层工艺,一直以来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它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但是,由于电刷镀银技术的发展缓慢,以及银价的波动,它的未来发展前景
也比较有限。

因此,在未来,将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提高电刷镀银工艺的技术水平和成本效率,以更好地发挥电刷镀银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握和发挥电刷镀银的潜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造福我们的社会。

第四单元 电刷镀、化学镀、热浸镀

第四单元 电刷镀、化学镀、热浸镀
14
化学镀
• 与电镀不同的是,在化学镀中,溶液内的金属 离子是依靠得到由还原剂提供的电子而还原成 相应的金属的。完成化学镀的过程有三种方式: (1)置换沉积 利用被镀金属的电位比沉积金属 负,将沉积金属离子从溶液中置换在工件表面 上。其化学反应式可表述为: • Me1+Me2n+→Me2+Me1m+ • 溶液中金属离子被还原的同时,伴随着基体金 属的溶解,当基体金属表面完全覆盖时,反应 即自动停止。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镀层 非常薄。
第四单元 金属表面镀层技术
一、电镀的分类:
常规电镀 电 镀 方 式
挂 滚
镀 镀
连续电镀 电刷镀 脉冲电镀 电 铸 滚 镀 连续电镀 滚桶 挂具
自动挂镀线
电刷镀
电刷镀技术采用一专用的直流 电源设备,电源的正极接镀笔,作 为刷镀时的阳极,电源的负极接工 件,作为刷镀时的阴极。镀笔通 常采用高纯细石墨块作阳极材料, 石墨块外面包裹上棉花和耐磨的涤 棉套。刷镀时使浸满镀液的镀笔以 一定的相对运动速度在工件表面上 移动,并保持适当的压力。在镀笔 与工件接触的部位,镀液中的金属 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扩散到工件 表面.并在工件表面获得电子被还 原成金属原子,这些金属原子在工 件表面沉积结晶,形成镀层。随着 刷镀时间的增长,镀层逐渐增厚。
16
化学镀溶液的基本构成 成分 金属盐 还原剂 作用
提供被沉积的金属离子
还原金属离子,化学镀的驱动力
实例
硫酸盐,氯化物,醋酸盐,有机酸盐等
Ni,Co用次磷酸钠,硼化氢;Cu用甲 醛;Ag、Au用蔗糖等
络合剂 缓冲剂
稳定剂 改善剂
防止产生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在酸性溶 乳酸、丙二酸、EDTA、酒石酸、柠檬 液中控制反应速度和防止自然分解 酸、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

表面技术-电刷镀

表面技术-电刷镀

15
二、相关文献阅读-电刷镀复合镀层沉积机理探讨
(3)刷镀工艺对 SiC 与镀层结合的影响-刷镀速度
Fig.5. Variation of copper grain size with plating.
Fig.6. Variation of SiC content with brush velocity.
13
二、相关文献阅读-电刷镀复合镀层沉积机理探讨
(2)镀层晶粒尺寸与 SiC 沉积模式
(a) (b)
Fig.3. SEM images of composite coatings deposited at current density of 3 A/dm2: (a) 2000×; (b) 10,000×.
电刷镀技术
目录
1
电刷镀技术简介
2
相关文献阅读
总结与展望
3
1
一、电刷镀技术简介 1.基本概念
定义:电刷镀是在被镀零件表面局部快速电沉积金属镀层的 技术,也称选择电镀、笔镀、涂镀、擦镀、无槽镀等。
本质:依靠一个与阳极接触的垫或刷提供电镀需要的电解液 的一种电镀形式。 特点:优点、缺点。
2
一、电刷镀技术简介
14
二、相关文献阅读-电刷镀复合镀层沉积机理探讨
(a)
(b)
(c)
Fig.4 Morphologies of different deposition form of SiC on composite coatings: (a) SiC is wrapped in copper grains (1 A/dm2); (b) SiC deposits on the grain boundaries (1 A/dm2); (c) SiC deposits in the holes ( 7 A/dm2).

电镀、电刷镀与化学镀

电镀、电刷镀与化学镀

4.基体金属的影响
基体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其和镀层之间结合力密 切相关。在某些电解液中,如果基体金属的电 位负于镀层金属,若不用其它镀层过渡,就不 容易获得结合力良好的镀层。 铸造件和粉末冶金件的表面往往是凹凸不平且 多孔的,零件内孔易积留预处理的溶液,镀件 表面经过一段时间会出现黑色的斑点。 此外,零件在电镀前的脱脂、除锈是否彻底, 也将严重影响镀层的性能。
14
二、电镀反应
图 6-1 是电镀过程原理图,被镀 的零件为阴极,与直流电源的 负极相连,金属阳极与直流电 源的正极联接。阳极与阴极均 浸入镀液中。 当在阴阳两极间施加一定电压 时,则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即从镀液内部扩散到电极和镀 液界面上的金属离子Mn+从阴极 上获得n个电子,被还原成金属 M。
18
主盐浓度的影响
镀液中的主盐浓度高时,电沉积过程中的 浓差极化小,晶核形成速度降低,长大速 度快;所得镀层晶粒较粗。这种影响在简 单盐镀液中尤为明显。 主盐浓度过低时,尽管对提高镀液的分散 能力有利,但镀液允许的电流密度小。此 时、镀液中的导电盐可提高其导电性,增 加阴极极化,对获得结晶细致的镀层有利。
碱性镀液有氰化物镀锌、锌酸盐镀锌、焦 磷酸盐镀锌等。 中性或弱酸性镀液有氯化物镀锌、硫酸盐 镀锌等; 酸性镀锌有硫酸盐镀锌、氯化物镀锌等。 其中以氰化物镀锌、锌酸盐镀锌、氯化物 镀锌、硫酸盐镀锌最为常用。
33
镀锌层的钝化处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镀锌层的防护能力,同时 使其外观更具装饰性,通常要在其表面人 为地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一过程即 称之为钝化处理(或称铬酸盐处理)。 钝化处理的溶液以六价铬为主要成分,辅 之以其它的无机酸或其盐。改变钝化溶液 的辅助成分及其浓度,可以得到白色或蓝 白色、彩色、黑色、绿色等色调的钝化膜。

第2章 电镀、电刷镀及化学镀

第2章 电镀、电刷镀及化学镀

第22.12.22.322.1 电镀原理是用电化学的方法在固体表面上电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的过程☺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金属制品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金属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

☺实现电镀的三个必要条件:电镀液、电极和直流电源电沉积过程的步骤4镀层的分类5镀层的分类6镀层的分类7镀层的分类8镀层的分类但在9电镀液的组成电镀的工艺过程11影响镀层质量的因素12电镀锌电镀锌电镀锌金属共沉积的条件14合金共沉积的类型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使金属和不溶性固体颗复合电镀的特点复合电镀的基本条件(除满足一般的电镀条件外)微粒的活化处理21一、原理22设备简单,不需要镀槽,便于携带24三、电刷镀设备2.电刷镀镀笔阳极形状:根据工件形状和电刷镀的需要,有外圆镀笔、内孔镀笔、平面镀笔、旋转镀笔和微型镀笔等阳极材料(外包棉花或涤棉套)☺石墨电极☺铂铱合金阳极☺不锈钢阳极☺可溶性阳极25电刷镀镀笔26电刷镀镀笔27电刷镀镀笔28电刷镀镀笔29电刷镀镀液的特点30电刷镀镀液的分类作用32作用硫酸型活化液(1号活化液,强活化)可适用于各温和,正反极都能使用。

活化液盐酸型活化液(2号活化液,强活化)适用于各种金属,主要是针对铸铁、碳钢、铅及其合金,作用强烈。

只采用镀笔接刷镀电源负极的反极性接法柠檬酸型(3号活化液,弱活化)有去除金属表面号活化液活化,之后进行刷镀。

3738合金电刷镀液40合金电刷镀液稀土元素在电刷镀中的应用电刷镀过程中,随着金属离子的还原,有一定量的N 、H 、O 进入镀层加入的稀土元素可与镀层中的氢、氧形成稀土氢化物、氧化物或氮化物☺稀土氢化物可以消除、减少氢脆,提高镀层的抗疲劳强度☺稀土氧化物能减少镀层中片状氧化物造成的应力,消除分布在晶界的微量杂质的负作用☺稀土氮化物能增强镀层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在电刷镀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土元素可显著提高镀层中的非晶态组织比例,过量则造成非晶态组织比例下降常用的稀土元素一般是铈、镧等41复合镀液复合镀层分为层状镀层和组合镀层 复合电刷镀中常用的固体颗粒☺非金属颗粒石墨、金刚石☺无机化合物金属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硫化物☺有机化合物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尼龙粉 固体颗粒的选择主要是依据复合镀层的用途、镀液42镀液选择原则43五、电刷镀工艺电刷镀的一般工艺过程44电刷镀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45电刷镀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4647非金属电刷镀50电刷镀技术的应用51电刷镀镀层的硬度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二次硬化现象。

电刷镀技术理论知识

电刷镀技术理论知识

---------------------------------------------------------------最新资料推荐------------------------------------------------------电刷镀技术理论知识电刷镀技术理念知识第一节概述一、电刷镀技术的基本原理电刷镀是依靠一个与阳极接触的垫或刷提供电镀需要的电解液,电镀时,垫或刷在被镀的阴极上移动的一种电镀方法。

电刷镀使用专门研制的系列电刷镀溶液、各种形式的镀笔和阳极,以及专用的直流电源。

工作时,工件接电源的负极,镀笔接电源的正极,靠包裹着的浸满溶液的阳极在工件表面擦拭,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零件表面与阳极相接触的各点上发生放电结晶,并随时间增长逐渐加厚,由于工件与镀笔有一定的相对运动速度,因而对镀层上的各点来说是一个断续结晶过程。

二、电刷镀技术的特点电刷镀镀层的形成从本质上讲和槽镀相同,都是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负极(工件)上放电结晶的过程。

但是和槽镀相比,电刷镀中镀笔和工件有相对运动,因而被镀表面不是整体同时发生金属离子还原结晶,而是被镀表面各点在镀笔与其接触时发生瞬间放电结晶。

因此,电刷镀技术在工艺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其特点可归纳如下:1、设备简单,不需要镀槽,便于携带,适用于野外及现场修复。

尤其对于大型、精密设备的现场不解体修复更具有实用价值。

1 / 32、工艺简单,操作灵活,不需要镀的部位不要用很多的材料保护。

3、操作过程中,阴极与阳极有相对运动,故允许使用较高的电流密度,它比槽镀使用的电流密度大几倍到几十倍。

4、镀液中金属离子含量高,所以镀积速度快(比槽镀快 5 倍~10 倍)。

5、溶液种类多,应用范围广。

目前已有一百多种不同用途的溶液,适用于各个行业不同的需要。

6、溶液性能稳定,使用时不需要化验和调整;无毒,对环境污染小;不燃、不爆,储存、运输方便。

7、配有专用除油和除锈的电解溶液,所以表面预处理效果好,镀层质量高,结合强度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刷镀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电刷镀技术的概况、应用及前景 一、电刷镀技术的介绍 电刷镀是用电解方法在工件表面获取镀层的过程。其中的在于强化、提高工件表面性能,取得工件的装饰性外观、耐腐蚀、抗磨损和特殊光、电、磁、热性能;也可以改变工件尺寸,改善机械配合,修复因超差或因磨损而报废的工件等,因而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电刷镀技术(简称刷镀技术)是电镀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除了有上述的共同作用外,它更偏重于工件的修复应用和中小批量工件的功能性表面强化。因此在实践上更要求现场或在线施镀,在保证镀层品质的基础上,更强调镀层的快速高效沉积。刷镀的基本过程是用裹有包套浸渍特种镀液的镀笔(阳极)贴合在工件(阴极)的被镀部位并做相对运动形成镀层,刷镀电源串接于两级之间。为了稳定地向工件表面液层提供足够的被镀金属离子,高浓度的刷镀液直接泵送或自然回流阴阳极之间。 二、 电刷镀技术的服务内容 (1)磨损零部件的修复强化。各种机械不同材料的轴类、箱体、端盖及其它零部件磨损后均可采用电刷镀的方法修复,修复硬度范围HRC20-60,可满足各种工况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其使用寿命。 (2)发动机曲轴磨损超差的修复。采用电刷镀的方法可以恢复磨损超差曲轴的原有尺寸,大大延长曲轴的使用寿命。 (3)加工超差复原。贵重机械零部件加工超差,可以方便地使用电刷镀的方法校正其几何形状和尺寸精度。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4)大型机械零部件的不解体修复。对于大型的、精度高的、结构复杂的机械零部件,可在现场进行不解体的局部修理,省去了拆卸、吊装、运输等环节,效率高,经济省时。 (5)强化新产品新工件表面。可应用于新产品新工件的生产工艺中,对其进行强化处理使之具有特定机械性能和物化性能。 (6)制备工件、设备、金属结构件的表面防护层。在工件、设备或钢铁结构件的表面涂镀防护层,使其表面具有高效耐腐蚀、抗氧化、耐高温等特殊性能,是一般涂料涂装防护所不能比拟的。 用电刷镀修复印刷电路、电工器件的触头、电子元件的管脚管座等。 三、电刷镀技术的新发展 随着对电刷镀技术的不断研究及推广应用,刷镀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仅应用于破损零部件的修复中,和其它表面工程技术一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在材料工程、制造工程中都有应用,其工艺也将更加完善、成熟。 1、 电刷镀复合镀层的研究 复合镀层是镀层研究及应用中的重要发展方向。复合镀层按其结构可分为层状镀层和弥散镀层。层状镀层是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依次沉积而形 成的多层镀层。按使用性能设计合理的多层结构,可有效地提高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改善涂层内应力的分布及裂纹的扩展方向,获得一些特殊和优异的性能。通过镀层结构设计和工艺调整,还可以针对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及工作条件制备出性能各异的镀层,以满足不同使用要求(如减磨、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等)。弥散镀层是指在常规镀液中加入一些高性能的固体微粒,使这些微粒均匀地悬浮在镀液中,并在电刷镀时与金属离子共沉积,以获得性能优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良的复合镀层。研究表明,在刷镀液中加入微米级第二相的弥散颗粒(如SiC、A1 0,、SiO 、ZrO 、金刚石等 -41),对共沉积后形成的复合镀层起到一定的弥散强化作用。但当采用的弥散颗粒粒径较大时,难以保证镀层组织的均匀性及性能稳定性,在工业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尚有待对镀层组织及结构作进一步的改善。 2、电刷镀技术在纳米表面工程中的新进展 (1)复合材料相关的研究表明,采用微米级第二相的颗粒弥散强化,其增韧效果并不十分显著。采用纳米颗粒复合时,则会得到显著的增韧补强效果。1988年,Izaki等用纳米碳化硅增强Si3N4陶瓷,使SiC/Si3N,陶瓷的力学性能较单相si3N4陶瓷有了显著改变。日本的新源皓一等 在微米级A1 O,中加入5 tool%的SiC纳米粉末合成了高强度纳米复相陶瓷以来,纳米复合陶瓷由于具有比微米复相陶瓷更加优越的性能,尤其是强度和高温性能,已成为近年来陶瓷材料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结构材料的良好前景。同样,对复合镀层用材料而言,以纳米一纳米、纳米一微米为第二弥散相或多弥散相的复合镀层有可能使机械性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 (2)纳米材料由于其表面和结构的特殊性,具有一般材料难以获得的优异性能,为镀层材料的组成和性能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使得材料的功能化具有极大的可能。将纳米粉体与电刷镀技术相结合,制备纳米或含有纳米粉体的表面复合镀层,可使基体表面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得到提高,达到材料表面改性与功能化的目的。与传统镀层相比,纳米镀层应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更好的耐腐蚀性能、更优越的抗磨性能和抗热疲劳性能。特别是纳米材料的特性为制备在严酷条件或特殊环境下(如超高温/低温、超高压、真空、腐蚀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环境、辐射、声吸收、信号屏蔽和承受点载荷等)服役的纳米结构镀层和功能性纳米镀层开辟了新领域。纳米材料的镀层制备,不仅可以发挥纳米结构材料的性能优势,还可最大限度地降低 因以纳米结构材料作为基材使用带来的高成本。 (3)马亚军,徐龙堂等应用电刷镀技术制备了含有Ni包纳米粉的镍基复合镀层。采用镍包裹纳米颗粒解决了粉粒在镀层中共沉积时的均匀分布难 题。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特征、显微硬度等进行了测试,并提出了镍包纳米A1:0,粉、镍包纳米SiC粉与镍共沉积的机理。张玉峰等提出了纳米Ni—Z10 复镀层刷镀工艺,试验表明,镀层中的ZrO粒子复合量随镀液中ZrO 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时效热处理能明显提高镀层的硬度,经400 oC时效热处理后,硬度达最大,纳米Ni—ZrO 复合镀层的高温耐磨性是基材(40Cr钢)的5~7倍。这是由于复合刷镀层中纳米ZrO 的存在抑制了晶粒的长大,从而提高了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复合刷镀纳米Ni—z 镀 层具有优良的高温耐磨性,可用于高温下磨损后设备的修复处理(如处于6OO oC以上高温工作环境中的高速柴油机的缸体、发动机轴承衬垫和汽车燃气涡轮发动机主轴等修复)。张伟等“川用含纳米金刚石粉的镍镀液电刷镀复合镀层,系统试验研究了复合镀层中纳米金刚石对镀层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的弥散强化作用,可有效改善镀层的生长、减小内应力,提高镀层的显微硬度。含纳米金刚石粉的复合镀层在室温、高负荷下具有优良的抗疲劳和抗磨损性能,其耐磨性是纯镍镀层的4倍。 3、 电刷镀复合工艺的进展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电刷镀技术与其它表面工程技术(特别是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如激光束、离子束等)的复合,是电刷镀复合工艺的重要发展方向。可分为以电刷镀为前道工序的复合(电刷镀+其它表面工程技术)及以电刷镀为后道工序(其它表面工程技术+电刷镀)的复合。其中,以电刷镀为前道工序时,后道工序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镀层的再处理上,此时可对已获得的刷镀层起到强化、增加界面结合强度、辅以镀层特殊性能等,也可以在已获得的镀层基础上,制备新材料层。如电刷镀与激光微精处理技术复合时,利用激光在一些重要摩擦副镀层表面,打出有规则的微凹体,可起到强化镀层,改善储油能力,提高摩擦副耐磨性能的作用;电刷镀与激光重熔、激光强化技术的复合时,经激光重熔或强化处理后的金属镀层或合金镀层,其刷镀层的结合强度、材料的表面性能均得以提高。电刷镀与离子注入技术复合,在镍镀层、镍钨镀层、铜镀层上注入氮离子,使镀层得到强化,可进一步提高电刷镀镀层的耐磨性等。电刷镀与钎焊技术复合时,在一些难钎焊材料上镀铜、锡、银等过渡性镀层,再行钎焊,可解决基体材料与钎焊材料间的性能差异,增强界面结合力。用于修复机床铸铁导轨划伤的“夹钎镀”即为典型的应用实例。 在以电刷镀作为后道工序的复合时,若此时电刷镀作为最终加工工序,刷镀后的表面质量及刷镀层的误差决定了零件的最终质量;若刷镀之后还要补充加工,此时应留有加工的余量。如电刷镀技术与热喷涂技术复合时,用热喷涂层迅速恢复尺寸,然后在涂层上进行电刷镀,堵塞喷涂层孑L隙以降低表面粗糙度和获得需要的涂层性能。电刷镀与粘涂技术复合时,对于一些大型零件上的深度划伤、沟槽和压坑,在不便于堆焊、钎焊和热喷涂的部位,可先用粘涂导电胶填补沟槽,待胶固化后再在胶上电刷镀金属镀层。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应该说能与电刷镀复合的表面工程技术很多,应该根据实际应用选择必要的复合技术,以达到最佳的协同效应,实现低成本、高性能表面工作层制备的要求。 四、电刷镀的应用 1、 电刷镀的应用范围 电刷镀技术已在航空航天、机车车辆、船舶舰艇、石油化工、纺织印染、工程机械、电子电力、文物修复、工艺品装饰、局部镀金、渡银等方面获得大量应用。概括讲有以下方面:轴颈磨损的修复。孔类零件的修理。滚动轴承的修理。 (1)电刷镀工艺能快速修复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超差、磨损、凹坑及划伤,恢复磨损和超差零件的尺寸,满足公差要求; (2)在碳钢、不锈钢、铸铁(钢)、铜(合金)、铝(合金)等各类金属材料上均有良好结合力,镀层硬度高、耐磨性好、修复厚度能达到1.0mm以上,可满足各种修复的性能要求。新品刷镀保护层。用于提高零件的耐磨性、表面防腐性和抗高温氧化性; (3)模具的修理和防护。如表面刷镀镜面镀层,满足防腐及表面光泽度的要求,提高模具使用性能和寿命; (4) 大型和精密零件,如曲轴、油缸、柱塞、机体、导杆等局部磨损、擦伤、凹坑、腐蚀点等的修复; (5)改善零件表面的冶金性能。如改善材料的钎焊性,零件局部防渗碳、防渗氮等; (6)改善轴承和配合面的过盈及配合性能。如增加过盈量、增加配合面的耐磨性及防腐性; (7) 印刷电路板的维修和保护。如插脚镀金,银等; (8) 电气触点、接头和高压开关的维修和防护; (9) 通常槽度难以完成的作业。如有缺陷的镀件修复、无法入槽的工件、已安装在设备上的工件、只需局部施镀的工件、部分深孔、盲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