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隶书、汉隶和八分书(八分体)有什么区别?

对隶书起源问题的研究,裘锡圭先生更是在其《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八年版)一书中指出:"隶书在战国时代就已基本形成了。"而且关于隶书的起源,现在已至少追溯到了春秋末年的山西候马盟书,常耀华先生曾专门撰写了《开隶变端绪的东周盟书》(载《中日法史论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出版)一文,明确提出:"东周盟书宜为隶变之滥觞"。他指出,盟书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藏头露尾、有轻有重、有肥有瘦的新型笔划,例如撇、捺笔划的出现,大大简化了篆引缠绕的笔法,改变了笔划的基本走向,由上下运转变成左右舒展,从而使篆书的扭结得以解放,使字势由二维向着四维空间扩张,形成八面来风之势"。由此可见,隶书的起源,保守一点地说,也应定在春秋晚期,即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为宜。

隶书发轫于春秋晚期,历经战国时期的不断演进,其隶变的过程,应该说在湖北睡虎地出土的大批秦简的书写时期,已基本上完成了,这也就是说,那以波挑的主要特色的秦隶,已为汉字的隶变作了总结性的工作。马王堆帛书中的古隶抄本其形态与睡虎地出土的秦隶基本相同,它完全摆脱了篆书的结构方式和用笔规律,以点、挑、波、磔等隶书的基本笔划娴熟地构就一个个横向取势、方正为主的字形,很显然,帛书中的古隶抄本乃是隶变完成阶段的秦隶在秦汉之交的长沙出现的一种范本。

隶变既然在秦代基本完成,那么隶书的成熟期也就不会晚至西汉末年或东汉晚期。现已有许多学者明确提出:隶书确立在西汉初年已经开始(参见牛克诚《简册体制与隶书的形成》一文,载《中日法史论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出版)。其实,不仅是隶书的确立,而且是隶书的成熟也在西汉初年就完成了。这里所说的隶书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今隶,或者叫八分隶书。一般说来,所谓八分隶书的显著特点乃是构形扁方,笔划已具有规律性的波势和挑法,左波右磔对比强烈,字形内敛而外张,构形部件稳定一致。如果我们根据这些特点来检测帛书中的隶书抄本,那么,谁都会很容易发现,这些八分隶书的主要特征,在帛书中已充分地显示了出来。以帛书《相马经》为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归纳出如下特点:

一、构形比较规范,结构趋于扁平方正。

二、用笔已很有规律,横画切锋重人,方起尖收,呈蚕头雁尾之态,点、挑、撇、捺已成为构形的主要笔划,并且各以成熟而定型的姿态组构字形。

三、线条以方折为主,长短相聚,粗细相间,已完全没有篆书线条圆转缠绕的态势。

四、章法上则分行布白,整齐有序,或行距推近、字距拉开,或行距较宽、字距较密,均疏密有致,整齐划一。

我国文字由篆变隶,是一大进化,一大发展。从文字本身的发展史来说,是如此;从书法艺术的发展史来说,更是如此。在中国书法史上,隶变构成一个重大书法文化事件,它横亘春秋战国到汉末整个上古书法史——其余波甚至知道初唐才渐平息。隶变是古文字体系向今文字体系转换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打破了汉字空间结构的凝固化而走向线条时空运动的抽象化表现。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隶变也是书法走向审美自觉的滥觞。”1[1]在书法史上,有关隶书与八分的考据,各执一端,莫衷一是,乃至出现了隶书与八分之名混淆的局面。本文拟通过文献的考订,为隶书与八分正名。

一、隶书与八分起源考

1、隶书的产生

现代书法界大都认为,秦朝的程邈创造了隶书,依据是一些估计的记载文字。“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为衙县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于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为御史……以为隶人佐书,故名‘隶书’。”2[2]《说文解字》说:“秦烧灭经典,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秦始皇使下邽人程邈所造也。”3[3]“秦狱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阳狱,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狱吏,名书曰隶书。”4[4]“秦邈作隶书,盖者篆之环曲,以为易直。世所传秦汉金石,凡笔近篆而体真者,皆隶书也。”5[5]“程邈删古立隶文。”6[6]

然而,亦有古籍指出隶书之创非秦人程邈所为。“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胥吏)佐书,曰隶字。”7[7]甚至有认为隶书乃起于周朝的。“临淄人发古冢得铜棺,前和外隐起为字,言齐太公六十孙胡公之棺也。唯三字是古,余同今字。证知隶书出古,非始于秦时。”8[8]“胡公又在春秋之前,即

隶书兴于周代明矣。”9[9]对于隶书起源年代,按今所见之史料及本世纪出土各种文字资料视之,主于秦者较接近事实。如四川青川郝家坪战国木牍,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以及这一时期的兵器、铜器、文字,可证明历史萌芽于战国后期至秦这段时期。

羊欣等谓隶书为程邈所造,乃是时代局限性所致。文字的发展演变,有其一定规律与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即使是政治强权亦只能“推波助澜”,况一人之力哉?10[10]然“狱吏”之说实具一定合理性,“谓施之于徒隶也”11[1

1],可知隶书是下层人的俗字。

2、八分起源考

对于把分的创造,历来也是分歧很大的。很多人认为是王次仲所作。“上谷王次仲,作八分楷法。”12[12]南朝王愔云:“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八分,秦狱人上谷王次仲所作。”13[13]但关于王次仲所在时代及生平又众说抵牾,,《书断》引《序仙记》仲介绍王次仲几近天方夜谭,因此不足为信。

包世臣言八分乃蔡邕所造,“及中郎(蔡邕)变隶而作八分”,14[14]且谓始用挑法。事实上,在蔡之前,《封龙山颂》、《乙瑛碑》等皆用挑法,何待蔡创之?似有误传。

刘熙载言:“小篆,秦篆也;八分,汉隶也。秦无小篆之名,汉无八分之名,名之者皆后人也。后人以籀篆为大,故小秦篆;以正书为隶,故八分汉隶耳”。15[15]此说较为可取。即八分非为一人所造,八分是在秦隶之后,由秦隶转化而来的,而“八分”之名,仅为后人之称呼而已。

二、隶书八分之名考

1、八分是何种类的隶书

隶书与八分之名向来为书界许多人所混淆,虽不乏有八分乃隶书之一种的说法,但至于何种隶书为八分,众说纷纭。

“八分以度言,本是活称,伸缩无施不可。石鼓为孔子时正文,秦篆得正文之八分,名曰秦分;西汉无挑法而在秦隶之间者,名曰西汉分;东汉有挑法者为东汉分;楷书为今分。”16[16]康有为称八分为度,是活称,并滥造秦分、西汉分、东汉分及今分以成其说,则太过“无度”,恐难取信于人。

“八,背也,言其势左右分背然也。魏晋以来,皆传中郎之法,则又以八分入隶,始成今真书之形。”17[17]包世臣关于蔡邕造八分的说法,前文已否定,而其关于八分之名,解释为因为笔势左右向北向“八”字而得,似牵强附会,不然,“分”又作何解释?为何不称“八书”、“八体”而独谓“八分”?

“《书苑》引蔡文姬言:割程隶之八分取二分,割李篆之二分取八分,于是为八分书。”18[18]“八分者,汉立之未有挑法者也。比秦篆易识,比隶书微似篆。若用篆笔作汉隶字,即得之矣。”19[19]吾丘衍与蔡文姬所说较为相近,皆描述八分之形态。其描述形近隶而笔似篆,介乎篆隶之间。所谓八分,乃笔法取乎篆之八分,而非字体势形似“八”字。

2、八分为何时代之隶书

现代书法界对于八分属于隶书之一种的说法基本统一,但对于八分为何时代的隶书,还存有较多疑义。

“四曰八分,谓《石经》碑碣所用。”20[20]可见,汉灵帝时的隶书已经属于八分。而刘熙载谓“八分,汉隶也”又太过笼统。

事实上隶书一称,可以包括八分、正书,例如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文中称东晋王恬、王羲之以下的一些善“隶、草”或“草、隶”,就是指的草书、正书。孙过庭云“元常专工于隶书”21[21],那又指八分。

八分、正书可以统称隶书,如上述。但秦、汉隶书却不能叫作八分或正书。《书品记》说:“程邈所作……曰隶书,今时正书是也。”22[22]到张怀瓘的《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