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_实践教学体系(3篇)

第1篇一、引言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概述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主线,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实践教学体系。
三、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1. 市场导向原则: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 综合素质原则: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校企合作原则: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应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 实践教学主线原则: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整合资源原则: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应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内容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1)专业课程: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
(2)实践课程:结合专业课程,设置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2)校外实践基地: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锻炼。
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企业专家:引进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
(2)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筑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cgi第20卷第3期2 0 2 1年9月Vol. 20 No. 3Sep . ,2 0 211)()1: 10. 19859/j. cnki. cn61 — 14O3/G4. 2021.03. 01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筑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林琳(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4 72000)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把培养社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和解决大学生就业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现阶段高职教育的改革应以促进就业为重点,在经济常态化发展下提升技术技能人才水平为目标.本文以建筑行业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建筑行业现状和建筑类人才需求状况,根据分析数据结合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中的不足加以反思,并提出改进策略.最终实现就业水平质量提高、优质资源共享、师资队伍提升、校企互利双赢等方面的优化.关键词:校企合作;建筑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3 1(202 1)03005304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 Cooperation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 Training Mode for Architectural TalentsLIN LIN(Sanmcnxia Polytechnic ,Sanmcnxia , Henan 472000,China)Abstract :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by the state, which takes training high-skilled talents needed by the society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first priority. At the presentstage ,thereform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shouldfocusonpromotingemploymentandpromotingtheleveloftech- nical talents under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nd the demand condition of construction talents , combi-ninganalysisdatawththeimplementatonpathofschool-enterprisecooperatontalentstrainingofthespecialtyofconstructon decorationengineeringtechnology ,toreflectonthedefcienciesintheimplementationof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personneltraining , and put forwar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nhancement of employment level quality, the sharing of high quality resources , the promotion of teacher troop , and the mutual benefit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Key words : school-enterprise partnership ; architecture ; talent training model ; practice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模式由于地理区域的区别、以及各学校办学特色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和创新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目前较为普遍采用“订单式”“工学交替”“产学研”“2 + 1”等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人 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制定,为企业培养适合的专业型人才.“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工作贯穿于学习全过程的教育模式,以员工和学生的双重身份交替循环.“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企业提供模拟工作环境和实际场所,真正做到理实的有机结合。
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
为此,学校制定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制度目标1. 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3. 促进学校与企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4.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制度内容1.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校企联合体。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共同开展教学活动。
2. 推进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将企业实际生产项目引入学校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3. 实施订单式培养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针对企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
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保障学生就业。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引进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实践经验。
5. 搭建实践平台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企业为学校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6.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7. 落实优惠政策学校与企业共同争取政府支持,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政策,降低企业合作成本。
四、制度保障1. 完善政策支持学校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政策保障。
2. 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相关工作。
3. 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对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4. 开展宣传推广学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宣传,提高社会对学校合作教育的认知度。
学校领导产教融合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产教融合这一重要议题。
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就产教融合工作发表以下意见。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工作,积极与各方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深化产教融合,打造特色专业我校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通过产教融合,我们与企业共同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如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艺术设计等。
这些专业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
二、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产教融合的核心在于校企合作。
我校积极与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
目前,我校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了2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产教融合旨在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我校以产教融合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校企合作、项目驱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产教融合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交流等方式,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五、强化政策支持,优化产教融合生态产教融合需要政策支持。
我校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产教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我们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产教融合生态,推动产教融合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总之,产教融合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举措。
我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各方携手合作,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高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高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与对策,旨在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与企业合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在研究背景中,分析了当前高职深化产教融合的现状,并明确了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提出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实习实践基地和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合作等路径。
针对这些路径,提出了加强学校与企业沟通交流、制定合作协议和双方责任清单、建立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开展校企共建项目等对策。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高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给出了对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与对策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基地、项目合作、沟通交流、合作协议、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校企共建项目、未来发展方向、教育改革。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高职教育应运而生,为我国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如何深化合作、促进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共赢,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开展关于高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与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通过对高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与对策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有效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和水平,还可以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与对策,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高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与对策研究引言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教育中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与对策,旨在明确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中职学校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现状及解决对策

职业教育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及解决对策黑龙江省黑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唐淑芳[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石,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边远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我们应立足当地经济,依托黑河地域优势,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共存共赢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主要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从国家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可以看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中职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石,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分析1.中等职业教育社会认知度不高近年,中等职业教育虽得到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其社会地位仍得不到认可,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偏见,认为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三类苗”,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将来都是工作在社会底层的“打工族”。
此外,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也不被重视与认可,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2.政府、企业和学校参与度不高(1)政府层面。
在层层落实的过程中却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没有校企合作平台,缺乏政府与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及统筹管理。
校企合作的学校与企业在权利和义务等方面也得不到很好的监管与制约,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及设备投入少之又少,直接影响校企合作的开展与深度合作,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
(2)企业层面。
大多数企业与中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中职学生从校门进入到企业,多数缺乏自律意识与安全意识,在企业进行实训操作时,时常会出现安全问题,给企业正常管理增加负担。
药学专业“校企合作 医教协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医教协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摘要】药学专业在当前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学术界和行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校企合作、医教协同和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施效果评价来评估这些模式的有效性。
研究发现,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医教协同模式促进学科交叉合作,产教融合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同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研究为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有助于推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关键词】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医教协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案例分析、实施效果评价、研究成果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药学专业是一门涉及人类健康的重要学科,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药学专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育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脱节、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校企合作、医教协同和产教融合等模式逐渐成为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了解行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医教协同模式则强调了医院和教育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则是结合了校企合作和医教协同的优势,旨在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药学专业人才。
本研究旨在探讨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医教协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为我国药学专业人才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模式的特点和实施效果,总结经验并展望未来,为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医教协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的意义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当今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可以实现学校资源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校园和企业两个环境中获得更全面的教育和培训;医教协同模式的研究则可以促进医学和药学教育的融合,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医药人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施效果评价,可以验证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更科学的方法。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会金融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其探索过程、探索成果值得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校企联动;岗位调研;工学结合课题:本文是云南省高教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高职教育科研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深化教学产教融合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展过程中,笔者学校财会金融学院会计专业坚持主动适应本区域经济与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紧密对接北京、上海、广州等相关产业、行业、中小企业,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形式。
为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专业改革和发展,近年来,会计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与云南商祺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长顺商务代理(云南)有限公司(协会)、昆明瑞千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协会)、云南瑞宸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昆明昌鼎财务管理有限公司(协会)、北京用友、深圳金蝶、东莞百正税务师事务所、昆明南方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协会、企业合作,逐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课程学习内容与工厂的职业标准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做一体”把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知识通过螺旋式的实践项目逐步渗透到工作岗位中,“工学交替”以课堂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实习交替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产教结合”以真实的项目融合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教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学生真正学到真本领。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所在学校会计专业围绕生产、管理的一线需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机制、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教学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日前,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确立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意见》把“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指导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全过程。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力,已成为困扰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难点和瓶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成为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着力点和工作主线。笔者结合2015年9月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的体会,就职业院校学习贯彻《意见》精神,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树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职业院校和企业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双主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可以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从职业院校角度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技能水平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从企业角度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满足人力资源及技术提升需求,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长期坚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实现了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共同发展。
《意见》中强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这为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应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把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作为目标,把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作为努力方向。在办学策略上,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合市场、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的一整套办学方案。这样才能做到校企紧密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二、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在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将其总结为“卓越办学要素”。学院通过董事会、专业咨询委员会等部门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成员来自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董事会预判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学校发展,进行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而专业咨询委员会成员来自企业专业人士,以企业需求和企业、产业发展趋势为依据,为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及人才培养方案等提供咨询建议,为培养人才做好专业规划和准备。这些体制机制确保了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实施。
2014年印发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的作用,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健全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完善校企合作规划、合作治理、合作培养机制,搭建对话协作平台,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日前,省教育厅刚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职业院校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文件提出实行由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团体或个人、教职工代表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升治理能力。这些政策措施为职业院校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持。
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理念的重要支柱和运行载体。我省已成立了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和行业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密切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关系,引导、协调、指导各行业的校企合作工作,以产业和专业为纽带,统筹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等资源。职业院校除积极加入行指委和职教集团,应重点建设和完善董事会、专业咨询委员会等机制,科学引领和规划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
三、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规律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特别是专业教学工作的全过程都应当积极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理念,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规律。南洋理工学院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规律,取得了丰硕成果。
专业设置方面: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开发设置新专业。首先,由专业筹备小组充分调研并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毕业生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设计专业教学结构,提出新专业建议;其次,由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听取专业咨询委员会针对新专业提供的咨询意见,并从学术管理角度修改并批准新专业计划,然后报呈学校批准。专业计划获批后,筹备小组确定培训目标,组织培训,准备教材、教学设备等,各项教学准备到位后方能开展教学,并在学生、教师和企业反馈的基础上进行持续改进。
课程开发方面:新课程开发以对国家人才开发需求、企业需求所进行的分析为前提。第一,学校成立有企业人员参与的课程开发小组,开展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提出新课程建议,准备课程结构和课程大纲。第二,提请系主任、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批准。第三,委托科目协调讲师,准备教学目标、教材以及教学设备。第四,制订教学计划,开展课程教学,收集反馈意见,实施课程改进等。在课程实施之后,要定期研讨,随时根据企业需求和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修正。
教学模式方面:为实施“教学工厂”理念和开展“项目化”教学,南洋理工学院在教学运行机制上进行改革,各专业在第三学年均实行双轨制项目教学模式。南洋理工学院三年学制的前两学年为专业宽基础理论学习和学期小型项目,第三学年为专向培训、全日制项目研发和企业实习。双轨制项目教学模式把学生分为A、B 两组,第一学期A 组开展专向培训,B 组开展全日制项目和企业实习,第二学期再对调。开展全日制项目和企业实习的B组也分为全日制项目组(B1 组)和企业实习组(B2 组),3 个月后两组对调。通过这种模式保证了全年都有学生在做项目,都有学生在企业实习,满足了企业连续生产的需要。南洋理工学院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专业方向和项目及企业实习教学,特别重视具有创新性的毕业项目和企业项目教学。学生的技能水平在第三学年实现质的飞跃,毕业即可到企业上岗直接从事生产,或者在学校直接与企业开展业务,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教育部《意见》中要求“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要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强调了职业院校要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规律。职业院校要认真贯彻《意见》要求,在解析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深入调研学校所在区域相关行业产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状况,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规律,谋划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四、以校企合作为纽带,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南洋理工学院注重从企业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其70%的专业课教师来自于企业生产管理和研发一线,且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这部分教师与企业有密切联系,十分了解企业发展趋势、生产工艺流程、用人标准、人才需求等,在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研发中优势明显,他们既是工程师又是讲师,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南洋理工学院注重教师培养,在新聘教师入职后,为其制订专门培养与使用计划,明确一名导师负责对其进行指导培养,使其尽快适应教学需要。
《意见》要求:“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建立健全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中职学校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我省去年出台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中规定:“职业院校可以将编制总数的30%用于聘任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这些政策措施为职业院校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导。
五、搭建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平台,提升产教融合深度和广度 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是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要素。“教学工厂”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放置在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中,由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同时,学校持续引进企业生产项目和研发项目,形成学校、教学工厂、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形成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的有机结合。借助“教学工厂”校企合作平台,南洋理工学院实现了三大目标: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得到真实工作环境的锻炼,提高了实践能力、工作意识与创业精神,达到潜能的最大开发和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毕业就能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二是教师培养目标。“教学工厂”是一个灵活、新颖又富伸缩性的教学系统,以先进的科技达到对教师的“超前培训”,通过企业项目实施教学,促使教师和企业研发人员一起学习、研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开发能力。三是学校发展目标。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学校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甚至引领需求,实现了学校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的目标。同时,合作企业既获得了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又提升了产品科技研发能力,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双赢。
2012年印发的《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要求“各级政府应整合职业教育相关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用于资助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设立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建设实验室或生产车间等校企合作项目”,这为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平台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职业院校应根据学校自身专业特点,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和发展趋势,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理念与体制机制的指导下,搭建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