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可靠性管理标准

H Q

四川XXXXXXXX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HQ/T-0222-2009 设备可靠性管理标准

2009-08-01发布 2009-08-01实施

四川XXXXXXXX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次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职责 (1)

5管理内容与方法 (2)

6关键控制点说明 (4)

7风险分析 (4)

8定期工作 (4)

9相关/支持性文件 (4)

10报告和记录 (4)

11测评点 (4)

附录A定期工作 (5)

附录B相关/支持性文件 (6)

前言

为规范和指导四川XXXXXXXX水电有限责任公司按“XXXX电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的要求建立和实施体系的各项管理标准,并结合公司管理的特点,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由四川XXXXXXXX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部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XXXXXXXX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

——本标准主要审定人员:xxx,xxxx;

——本标准由四川XXXXXXXX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于2009年08月01日第二版发布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XXXXXXXX水电有限责任公司设备可靠性指标统计与分析的管理职职、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等。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XXXXXXXX水电有限责任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电力可靠性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电监会[2007]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DL/T793-2001

《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DL/T837-2003

《电力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DL/T861-2004

《电力可靠性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031110

《电力设备可靠性管理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可靠性:设备或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或指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无故障工作的可能性。产品的可靠性是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

4 职责

4.1 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4.1.1 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可靠性管理方针、政策、法规等;

4.1.2 领导可靠性管理小组成员的正常工作;

4.1.3 负责全厂可靠性管理规划和计划的制订,并监督实施;

4.1.4 负责指导月、季的可靠性分析,并用于指导生产;

4.1.5 审查、批准“可靠性报告”及相关报表;

4.1.6 定期召开可靠性管理专业会议,结合安全分析会,解决可靠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收集各部门提出的改进和提高设备可靠性的措施,并对确有成效的措施给予奖励;

4.1.7 了解可靠性的发展趋势,组织公司的可靠性培训工作。

4.1.8 贯彻执行国家、电力行业颁发的电力可靠性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及集团公司、公司有关制度,制定相关的措施,并组织实施;

4.1.9 建立、健全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落实电力可靠性管理岗位责任制;

4.1.10 建立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分析电力可靠性信息,对报送的可靠性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负责;

4.1.11 推行电力可靠性的目标管理,层层分解落实,并检查、考核电力可靠性管理目标落实情况,确保电力可靠性目标实现;

4.1.12 定期研究、总结可靠性工作,制订提高设备可靠性的措施,并组织实施;

4.1.13 保证可靠性专责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必要的人员更换时,必须做好交接工作,交接工作时要交接所有可靠性资料,不得损失;

4.1.14 积极配合、协助电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按照有关规定提供有关资料和数据。

4.2 可靠性管理网职责

4.2.1 可靠性管理专责人员需经上级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各单位对本单位可靠性人员定期进行可靠性业务培训及经验交流,提高全员的可靠性意识,不断提高可靠性管理水平;

4.2.2 积极配合设备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在设备可靠性管理方面的工作,努力推进全厂可靠性管理工作;

4.2.3 参加可靠性管理的分析会,撰写可靠性分析报告,进行可靠性的日常管理工作;

4.2.4 负责可靠性有关文件、资料和数据的归档整理工作;

4.2.5 及时向公司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提供和报告可靠性的有关资料和数据。

5 管理内容与方法

5.1 总则

5.1.1 电力工业可靠性管理是电力系统和设备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应用,是电力企业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是提供电力系统安全、低耗、多发、多供的经济运行水平、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需要,是适合现代电力行业特点的科学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水平,促进可靠性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可靠性指标的公正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5.2 可靠性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5.2.1 统计、分析发电设备可靠性数据;

5.2.2 用可靠性指标统计分析结果指导发电厂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及改造等工作;

5.2.3 用可靠性指标的变化作为评估检修质量及技术措施项目改造效果的重要依据;

5.2.4 用可靠性指标分析和评价电力生产过程的可靠性水平;

5.2.5 重要技术措施项目的立项、重要设备的更改、都要经可靠性论证,应有可靠性目标规划,并制定实施计划。

5.3 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5.3.1 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设备可靠性管理网络成员应贯彻执行电力可靠性中心及XXXX集团公司、XXXX股份公司、XXXX四川公司有关文件可靠性管理规程及制度,运用可靠性管理方法安排设备检修、制定维护计划,从系统、设备可靠性的角度对检修、更改、科技进步项目进行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

5.3.2 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及相关人员应熟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XXXX公司颁发的可靠性管理规程、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并认真、严格执行,并保证设备可靠性数据的真实有效。

5.3.3 按照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及XXXX集团公司、XXXX股份公司、XXXX四川公司的有关规定,可靠性专责工程师应配置专用的设备可靠性信息管理计算机及数据传输设备。可靠性专责工程师应具有电力类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熟悉现场设备和生产管理,并取得电力可靠性管理任职资格证书;

5.3.4 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应对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保证机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5.3.5 推行可靠性目标管理,拟定本厂年度设备可靠性指标计划,将设备可靠性指标纳入公司、部门、专业室年度及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年度安全目标责任书中。制订减少非计划停运事件和降低出力事件的措施,可靠性指标考核纳入月度效益和年度安全责任承包考核;

5.3.6 可靠性管理指标是考评相关部门的安全管理、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应保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

5.3.7 为了保证设备可靠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生产现场各项记录应真实、有效、及时、清晰。

5.3.8 建立建全设备可靠性基础数据库和必要的基础资料,包括:设备的技术参数、必要的系统图、结线图、网络图、控制逻辑图以及设备的原始运行记录等。基本资料应以成都控制中心运行日志记录为主要数据来源和见证,成都控制中心、安全生产部运检室应对设备健康状况及重大缺陷、故障等影响设备可靠性的不利因素及时、真实、清晰、准确地记录;

5.3.9 建立健全设备异常处理记录,检查记录和报告,健全设备台帐及维修和检验记录等。根据设备实际健康情况确定设备检修寿命周期;

5.3.10 可靠性管理工程师要随时掌握现场生产动态,准确掌握和记录设备状态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并会同相关专业人员确认事件的性质。及时提供发电设备可靠性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5.3.11 可靠性管理专责应掌握设备设施可靠性评价有关规定,熟悉可靠性理论知识,掌握可靠性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熟悉微机操作及可靠性应用软件的使用;

5.3.12 可靠性专责应经常深入安全生产部下属各专业室了解设备运行情况,根据需要参加生产调度会、安全例会和有关专业会议;

5.3.13 可靠性管理专责应严格按照可靠性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认真填报原始数据,作到时间准、原因清、编码齐、数据全。

5.3.14 每月对可靠性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设备可靠性指标的因素,对有规律性和频发性事件做出结论性分析,提出提高可靠性的建议和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5.4 可靠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5.4.1 应按可靠性评价规程和上级有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可靠性数据进行统计和报送,并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5.4.2 可靠性数据统计中的设备注册要与实际设备一致,基础数据要和实际运行状况一致;

5.4.3 每月应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编制季度可靠性指标分析报告。内容主要应包括:主要可靠性指标季度和年累计完成情况、与上年同期对比情况、与目标值的偏差分析;对事件类别、原因和损失等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5.4.4 可靠性指标分析报告应在安全生产部负责人、主管领导审阅后,下发有关职能部门,成为指导考核生产管理工作的一项依据;

5.4.5 发电机可靠性数据主要包括:机组停运事件的简要情况、开机时间、停机时间、次数、机组容量、停运性质及发电量等;

5.4.6 新机组从投产之日起开始进行可靠性统计;

5.4.7 运行、可靠性要求的月报、月分析于每月2日前上报XXXX四川公司;季汇总指标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前7天内上报XXXX四川公司;每年1月10日前向XXXX四川公司提交上一年度的可靠性分析报告,7月10日前向XXXX四川公司提交上半年的可靠性分析报告,12月10日前向XXXX四川公司提交可靠性管理工作年度总结。

5.4.8 报表采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可靠性管理专用软件填写,以电子邮件形式上报。

5.4.9 对非计划停运、降出力事件必须客观、认真地分析原因;对机组非计划停运的重大事件应及时将详细情况上报XXXX四川公司;

5.4.10 应充分利用系统负荷的低谷时段和机组的备用时段向省调申请进行设备维护和消缺,并将进行这些工作时机组状态的变化,进行客观、准确地统计。

6 关键控制点说明

6.1 设备可靠性管理应严格贯彻执行相关规程、规定;可靠性管理人员应熟悉各项考核指标;

6.2 为了保证设备可靠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生产现场各项记录应真实、有效、及时、准确;

6.3 严格执行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制订的减少非计划停运事件和降低出力事件的措施。

7 风险分析

7.1 可靠性数据统计不详,未能掌握设备真实健康状况,对指导生产和设备检修不利;

7.2 不严格执行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制订的相关措施,可能导致非计划停运行事件增加。

8 定期工作

本标准定期工作见附录A

8.1 月度机组可靠性报表

8.2 季度机组可靠性报表

9 相关/支持性文件

本标准相关/支持性文件见附录B

9.1 水电机组可靠性管理参考指标

10 报告和记录

11 测评点

11.1 检查是否健全可靠性管理网络、是否制订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

11.2 检查可靠性管理日常工作完成情况;

11.3 抽查可靠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HQ/T-0222-2009 附录A定期工作

5

附录B相关/支持性文件

水电机组可靠性管理参考指标

1. 发电机组状态划分

2. 状态定义

2.1 在使用:指设备处于要进行统计评价的状态。在使用状态包括可用和不可用。

2.1.1 可用:指设备处于能够执行预定功能的状态,而不论其是否在运行,也不论其能够提供多少出力。可用状态包括运行和备用。

a)运行:指发电机并入处于并入电力系统工作的状态(包括试运行)。

b)备用:设备处于可用,但不在运行状态。

2.1.2 不可用:设备无论其由于什么原因处于不能运行或备用的状态。不可用状态包括计划停运和非计划停运。

a)计划停运:指机组处于计划检修期内的状态(包括进行检查、试验、技术改造等处于不可用状态)。计划停运应是事先安排好进度,并有既定期限。

1)机组非计划停运转为计划停运只限于该机组临近计划检修且距原计划开工时间——大修在60天以内,小修在30天以内,经申请且征得上级生产技术部门同意和调度批准,方可转为计划停运。填报规定:自停运至调度批准前记作非计划停运;从调度批准时起至机组交付调度(运行或备用)止,为计划停运。

2)对于机组,计划停运分为大修、小修、节日检修和公用系统计划检修三类。

b)非计划停运:设备处于不可用而又不是计划停运的状态。对于机组,根据停运的紧迫程度分为以下5类:

1)第一类非计划停运:指机组需立即停运或被迫不能按规定立即投入运行的状态(如启动失败)。

2)第二类非计划停运:指机组不需立即停运,但需在六小时内停运的状态。

3)第三类非计划停运:指机组可延迟至六小时以后,但需在72小时内停运的状态。

4)第四类非计划停运:指机组可延迟至72小时以后,但需在下次计划停运前停运的状态。

5)第五类非计划停运:指计划停运的机组因故超过计划停运期限的延长停运状态。

6)强迫停运:指第一、二、三类非计划停运。

2.2 停用:指机组按国家有关政策,经规定部门批准封存停用或进行长期改造而停止使用的状态。机组处于停用状态的时间不参加统计评价。

3. 状态转变时间界限

3.1 运行转为备用或计划停运或1-4类非计划停运:以发电机与电网解列时间为界。

3.2 备用或1-4类非计划停运转为运行:以发电机并网时间为界。

3.3 计划停运或1-5类非计划停运转为备用:以报服役交付调度的时间为界。

3.4 计划停运或第5类非计划停运转为运行:以报服役前的最近一次并网时间为界。

3.5 计划停运转为第5类非计划停运:以开工前主管调度局批准的计划检修工期为界。

3.6 备用或1-4类非计划停运转为计划停运:以主管调度局批准的时间为界。

3.7 备用或计划停运或1-5类非计划停运转为第一类非计划停运:以超过运行规程规定的启动时限或调度命令的并网时间为界,并计启动失败一次;在试运行和试验中发生影响运行的设备损坏时,以设备损坏发生时间为界。

3.8 备用转为第4类非计划停运:以批准检修工作开始时间为界。

3.9 新机组可靠性统计评价从首次并网开始。

4. 机组启动

4.1 启动是将一台机组从停止转为运行状态的全过程。启动程序重复几次而未进行任何消缺的检修时,按一次启动计。

4.2 启动成功:在规定时间内,按有关规程,将一台机组从停运状态转为运行状态的一次成功的启动。

4.3 启动失败: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将一台机组从停运状态转为运行状态为一次不成功的启动。并记启动失败一次。启动延误的时间按第1类非计划停运计。

5. 评价指标

5.1 计划停运系数(POF)

计划停运小时

POF= ------------------- X 100%

统计期间小时

5.2 非计划停运系数(UOF)

非计划停运小时

UOF = ------------------ X 100%

统计期间小时

5.3 强迫停运系数(FOF)

强迫停运小时

HQ/T-0222-2009 FOF = ------------------ X 100%

统计期间小时

5.4 可用系数(AF)

可用小时

AF = ------------------ X 100%

统计期间小时

5.5 运行系数(SF)

运行小时

SF = ----------------- X 100%

统计期间小时

5.6 出力系数(OF)

毛实际发电量

OF = -----------------------X 100%

运行小时X毛最大容量

5.7 强迫停运率(FOR)

强迫停运小时

FOR = ------------------------ X 100%

强迫停运小时+运行小时

5.8 非计划停运率(UOR)

非计划停运小时

FOR = ------------------------ X100%

非计划停运小时+运行小时

5.9 平均计划停运间隔时间(MTTPO)

运行小时

MTTPO =------------- X 100%

计划停运次数

5.10 平均非计划停运间隔时间(MTTUO)

运行小时

MTTUO =--------------------- X 100%

非计划停运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