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进展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进展


t e b r a l a r t e r y t y p e c l i n i c a l p r o g r e s s
Wa n g We i F a n g ( T i a n J i n J i n Na O u X i a o Z h a n Z h e n h e a l t h c e n t e r , T i a n J i n 3 0 0 3 5 3 )
2 0 0 6, 4: 6 3 - 6 5 .
发现, 对于不 明原 因的扩 张型心肌病患者应积极的寻找患 者
的患病 原因 , 应极力排 除任何 有可 能导致 心肌病 的原 因 , 例
[ 6 ] G r i mn W, R u d o l p h S , C h i r s t M, e t a 1 . P r o g n o s t i c a i ni g i f e a n c e o f e u —
2 0 1 1 。 3 0 ( 6 ) : 1 2 3 — 1 2 4 . ‘
C i r c u l a t i o n , 2 0 0 7 , 1 1 6 ( 4 ) : 3 9 9 - 4 1 0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1 9
[ 2 ] 杨英珍 , 王齐兵. 扩张型心肌病 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 展[ J ] . 中华
e e p t o r a u t o a n t i b o d i e s m e d i a t e d i l a t e d e a r d i o m y o c y t e a p o p t o s i s [ J ] .
参考文献 :
[ 1 ] 苏小 佳. 病 毒 性 扩 张型 心 肌 病研 究 进 展 [ J ] . 内蒙 古 中 医药 ,

中医药治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偏 头 痛或 眩晕 加率 谷 、 承灵 、 太 阳 斜 刺 。下 颈 型 取 风
2 . 1 专 方 治 疗 曾 红 文 [ 4 ] 运 用 桂 枝 加 葛 根 汤 化 裁 治 疗 颈型 颈椎 病 6 6例 , 中药组方 : 葛根 1 2 g, 桂枝 、 白芍 、 炙甘 草 各 6 g, 生 姜 3片 , 大 枣 3枚 。 寒 湿 甚 者
致 使神 经 、 血管、 脊 髓 等 受 损 所 产 生 的 一 系 列 临 床 症
候 群 。颈椎 病 的病 理改 变基 础 , 目前 普 遍 认 为 , 颈 椎 由于不 断 承受各 种 负荷 、 劳 损或 者意 外损 伤 , 从 而 导
3 2例 , 有效 1 5例 , 无 效 4例 , 总有效 率 9 5 . 5 。
2 . 2 分 型 治 疗 辨 证 可 以 全 面 而 又 具 体 地 判 断 颈
椎 病 在 某 个 阶段 的 功 能 状 态 , 从 而 采 用 不 同 的 方 药 治疗 , 体 现 了 中 医 治 病 的 整 体 观 。 李 飞 跃 总 结
名 老 中 医 李 国恒 经 验 , 将 椎 动脉型 颈椎 病分为 : 肾 虚
椎失 稳 , 导 致 脊 柱 内外 平 衡 失 调 及 由 此 产 生 的 炎 症 性病 变 , 对 椎动 脉周 围神 经 的刺 激 是 发 病 的 主要 原 因 。 陈建鸿 L 2 ] 认 为 本 病 的 病 因病 机 应 为 颈 部 劳 损 、 肝 肾亏 虚 、 经 脉 失 养 而 成 其 本 。加 之 气 滞 血 淤 、 风痰
中医药治 颈椎 病的临床研究 进展
齐淑 仙
天津市宝坻 区海滨 医院 3 0 1 8 0 0
关键词
颈椎病
中医药 治疗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探讨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探讨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探讨摘要】进一步完善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方法。

方法针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辨证论治,采取针灸推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颈椎病是颈椎综合征的简称。

是指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脱出,以及颈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

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以颈项、肩臂、肩胛上部、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痛麻为主要特征。

多由劳损、外伤、年老体弱等因素,导致正气虚弱,筋脉失养;或外邪入侵肌体,络脉痹阻,迁延日久,损伤肝肾,骨痿筋伤而成。

本病的部分症状分别同中医的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项筋急、颈项痛等病。

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12月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运用推拿手法并配合针灸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0%.结论:针灸、推拿结合具有活血化瘀、补肾通络的功能,可有效改善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内外兼治,疗效确切,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证相类似。

2 辨证本病以颈项、肩臂、肩胛上部、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痛麻为主要临床表现。

轻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疼痛,上肢麻木无力;重者头摇身颤,步履蹒跚。

本病的辨证,应以六淫辨证和经络辨证为主,并结合脏腑辨证和气血辨证,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经络辨证主要是确定病位属何经。

属风寒者兼有畏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风湿者兼有脘闷纳呆,大便溏薄或粘滞,肢体沉重无力,舌淡体胖,苔白腻,脉弦滑;偏于气滞者,头项胀痛,急躁易怒,脉弦数;偏于血瘀者,痛有定处,夜间尤甚,舌紫暗有瘀斑,脉弦细涩;病久伤及肝肾,可见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头摇身颤,步履蹒跚,舌质红绛,少苔,脉细弱。

3 针灸治疗【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活血化瘀。

取颈夹脊穴为方,根据症状配合循经远道取穴。

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配电针,并可加灸。

【处方】风池、天柱、肩外俞、大椎、颈华佗夹脊、悬钟、昆仑。

《2024年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范文

《2024年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范文

《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篇一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一、引言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主要症状包括颈肩疼痛、上肢麻木、无力等。

当前,治疗该病的方法众多,其中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探究该方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疗效。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

2. 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进行治疗。

具体包括选取合适穴位进行针刺,以及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调理颈部肌肉和筋脉。

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

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疼痛程度、上肢麻木及无力的改善情况,以及颈椎活动度的变化。

同时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三、临床观察结果1. 疼痛程度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改善速度较快。

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也有所减轻,但改善速度较慢。

2. 上肢麻木及无力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上肢麻木及无力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效果持久。

对照组患者症状也有所缓解,但效果相对较慢。

3. 颈椎活动度变化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活动范围扩大。

对照组患者颈椎活动度也有所改善,但效果较慢。

4. 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

四、讨论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颈肩疼痛、上肢麻木及无力的症状,同时改善颈椎活动度。

与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相比,该方法具有见效快、效果持久、无副作用等优点。

此外,该方法结合了中医的针灸和推拿技术,能够从根源上调理颈部肌肉和筋脉,达到治疗目的。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
[ A b s t r a c t 】 T h i s a r t i c l e r e v i e w s t r e a t me n t o n c e r v i c a l s p o n d ) l o t i c l r a d i c u l o p a t h y b y a c u p u n c t u r e a n d m o x i b u s t i o n o n
【 关键 词】 针 灸 ; 神 经根 型颈椎病 ; 综述
[ 中图分类号] R 2 5 5 . 6 [ 文献标识 3) 0 9 — 0 0 8 7 — 0 2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o n Tr e a t me n t o f C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t i c Ra d i c u l o p a t h y b y Ac u p u n c t u r e
a n d Mo x i b u s t i o n
J I NG L e i ,WANG We n - 1 1 ,DE N t t o n g - y o n g
( S h a n g h a i D o n g n a n Ho s p i t a l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2 3 ,C h i n a J
n a n o mo l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c u p u n c t u r e a n d c o mp l e x t r e a t me n t ,a c c o r d i n g t o a p a r t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i n t h e p a s t f i v e y e a r s ;i t i s

颈椎病用针灸治疗有用吗

颈椎病用针灸治疗有用吗

颈椎病用针灸治疗有用吗近年来,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普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长时间的伏案、低头、高枕卧位等不良姿势习惯造成颈椎慢性劳损,使得颈椎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并且具有年轻化的趋势,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之一。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常用的有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现代医学疗法和针灸、推拿、中药治疗等传统中医药疗法。

在常规治疗中,很多颈椎病患者会选择针灸治疗的方式。

但是也有人会存在疑问,颈椎病用针灸治疗真的有效吗?1.颈椎病的发病原因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慢性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在临床中,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6种类型,当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颈椎病时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类型,颈椎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但是在传统中医学中并没有“颈椎病”这一具体名称,也没有““神经根型颈椎病”这一分类,其相关症状的记述多见于“痹症”、“颈肩痛”、“项强”等条文中。

比如在《灵枢·经脉》中就记载“肩似拔,糯似折……项如拔……是主筋所生病者”;再比如在《伤寒论》中,有这一的论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等,其表现与颈椎病的症状极为相似。

因此结合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目前认为颈椎病应该属于中医学中“痹症”的范围。

关于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一般认为分为内因和外因两部分,内因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

外因则主要是由于颈部姿势不当,过度疲劳,比如长时间看书、久坐低头、喜卧高枕等,颈部姿势长时间固定,使颈肩部筋肉痉挛、紧张,得不到适度的休息和调整,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劳损,最终出现颈痛。

《2024年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范文

《2024年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范文

《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篇一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一、引言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近年来,中医针灸结合理筋通络手法在颈椎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年龄在35-65岁之间,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2. 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巨刺法治疗,即以手三针为主,辅以其他穴位。

其次,运用理筋通络手法,如推拿、拔伸等,以舒筋活络、缓解疼痛。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颈肩部疼痛程度、上肢麻木程度、肌肉力量等。

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进行评估。

三、结果1. 颈肩部疼痛程度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和1个月的颈肩部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上肢麻木程度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和1个月的上肢麻木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肌肉力量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肌肉力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巨刺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颈肩部疼痛;理筋通络手法则通过舒筋活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上肢麻木等症状。

两种方法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及早进行干预治疗能够更快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开题报告--颈椎病

临床研究开题报告--颈椎病

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07针灸硕士刘双岭导师:高维滨一、研究目的: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共分六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60%左右。

基于此本文探讨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二、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特点,高维滨老师采用局部取穴原则,针刺夹脊穴通以脉冲电流的治疗方法。

电针夹脊穴可解除局部肌肉痉挛,减轻局部组织椎体增生物、椎间盘突出物对椎动脉、神经根及颈部交感神经的直接或间接压迫,改善或解除了刺激症状。

本研究探讨夹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与机理,意在寻找颈椎病治疗的新方法,为夹脊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三、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一)颈椎病的发病机制:1.颈椎的退行性变:包括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及项韧带的钙化。

多发生于中老年,并且多数神经根型患者伴头晕等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2.慢性劳损:多与不良睡眠方式、不当的工作姿势、不适当的体育锻炼及精神状态异常有关系,患者多由长期低头、屈颈导致颈部肌肉疲劳,迁延发展成颈椎病。

3.其它:包括头、颈部外伤、血管因素、咽喉部炎症、颈椎先天性畸形等。

(二)治疗颈椎病的方法:1.手术治疗:根据手术途径可分为前路手术、前外侧手术及后路手术三种。

2.非手术治疗:针灸、推拿疗法、牵引疗法, 药物疗法(消炎镇痛药、利尿脱水药、激素类药、神经营养药),封闭疗法(主要包括注射痛点、椎间孔神经根阻滞疗法、硬膜外腔神经根阻滞),心理疗法,物理疗法(远红外线、超短波、微波、激光、直流电低中频脉冲、中药蒸汽浴等),高压氧疗法,综合疗法等。

其中针刺疗法主要作用是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神经、血管功能,纠正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

因此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四、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夹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有无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

五、主要研究方法:(一)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2月以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夹脊电针治疗组30例,B组为普通针刺治疗组30例,以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功能改善及疼痛综合评定(PRI)为指标,进行组间与组内,疗前与疗后的对比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① 口服中药汤剂 : : 处方 金钱草 3 0克, 海金沙 3 , O克 车前 子 1 , 内金 5克 鸡 1 , 5克 滑石 1 克 , 5 石苇 2 O克 , 元胡 l , 0克 川楝子 l , 5克 白茅根 3 O克 , 草 甘 l 0克。水 煎服 , 日 l , 2次 服。② 西药 : 每 剂 分 静点硫 酸镁注射 液 2 m 和 0l 64— 注射液 1 r 加 5 5 2 5g a %葡萄糖注射液 50 l 0 m 静滴 , 每分 4 5滴左右 ; 后 然 续点甘露醇注射 液 20 l 3 5 m , O分钟内滴完 ; 在 黄体酮注射液 2 r 肌 肉注射 , 0g a
医学信 息

41 2 ・ 3
N .8 0 1 00 2 1
M DC L O M .0 E IA R A 1N I
中西 医; 讲及 综述 r -
常规等检查确诊 。
12 诊断标准 : ①凡 x光静脉 肾盂造影或腹部平片诊断为 泌尿系结石 且横径在 1 O m以下者 ; .c ②凡 B超诊 断为泌尿系结石且横径在 1 O r .e a以下 者: ③有典型泌尿系结石症 状 , 上述 两项检 查未发现结 石 , 但经 治疗后 有结 石排 出者 ; ④有典型 的泌尿 系结石症状 , 且发作时有 肉眼或镜下 血尿者 , 排 ( 除月经期 因素 ) 凡符合上述条件两项 以上者符合诊断标准 【 。 , 】 J 1 3 方法 : 口服 中药汤剂 : . ① 处方 : 金钱草 3 , O克 海金沙 3 , 苇 2 O克 石 0 克 , 前予 I , 内金 l 车 5克 鸡 5克 , 滑石 l 5克 , 甘草 1 O克。血尿重者加 自茅根 、 生地 、 小蓟 以凉血 止血 ; 滞血 瘀者 加三棱 、 气 莪术 以行 气活血 ; 痛重者 加元 胡、 川楝 子 ; 合并 泌 尿系感 染者加 白花 蛇舌草 、 连翘 ; 1 , 煎 , 晚分 日 剂 水 早 服,5 为 1 1天 个疗 程 。② 西药 : 静点硫 酸镁 注射液 2 r 和 64— 0 l 5 2注 射液 n 1m 加 5 5g %葡萄糖注射液 5 0 静滴 , 0 ml 每分 5 0滴左右 ; 然后续点甘露醇 注射 液 20 l 3 分钟 内滴完 ; 5m , O 在 黄体酮 注射液 2 m 肌肉注射 , 日1 5 0g 隔 次, 次为 1 个疗群 。③在用药期 间配合跳 跃运动 , 肾结石患者 配合肾 区轻轻 叩击 , 鼓 励 多饮水 。( 注意 : 如心 肾功 能不全 者及重度 肾积水禁用本疗 法 , 用药 期间 注意保 持水、 电解 质平衡 ) 。
隔 日 1次 , 为 1个疗程。③用药期间做跳跃运动 , 励多饮水 , 日腰 腹 5次 鼓 当 疼痛明显减轻 , 中药后尿意窘迫感 减轻 , 2剂 5日后 自尿 中排 出结石 l , 枚 腰 腹疼痛缓解。复查 B超 回报示 : 双肾、 输尿管未见异常 , 随访至今未复发 。 4 讨 论 . 泌尿系结石其病 因中医理论认为往 往与患者长期服用含有 砂石杂质 的 饮用水及过度劳累 , 过食辛辣 等有关 , 以致 湿热之 邪蕴结 于下焦 , 膀胱气 化 不利 , 日积月累 , 尿液受其煎 熬 , 中杂 质结为砂 石而致 。减 少和 防止结石 尿 的形成是患者达到终身预防的关键。我们治疗本病 过程 中 , 采用单纯排石 , 2 结果 . 效果欠佳 , 配合化石溶石 , 疗效较好 , 关报道和临床 观察 , 石超过 1 据有 结 厘 则很难排 出, 我们配合化石药物组成中药汤剂 , 治疗本病 , 获得 了满意疗 2 1 疗效标准 : . ①治愈 : I 临床症状 及体 征消失 , 石排 出, x线 或 B 米 , 结 经 超复查原 有结石 阴影 消失及 肾积 水消 失 ; ②显效 : I 临床症状 消失 , 或见 结石 效 。采用本法治疗泌尿系结石 可调整机体 , 标本兼 治 , 明显毒 副作用 , 无 复 还可 以防治肾脏并发症 。经济上不用花 巨额 的碎石 费用 , 没有手术 部分排 出 , x线或 B超复查结石缩小 或数量减少 或位置下移者 ; 经 ③无效 : 发率低 , 临床症状无 改善 , x线或 B超复查结石无改变者。2 【 的风险。患者极易接受 。 2 2 治疗结果 : 5 . 在 O例 中痊 愈 2 8例 , 5 % , 占 6 好转 1 , 3 % , 6例 占 2 无 参考文献 效 6例 , 1% , 占 2 总有效率为 8 % 。 8 [ ] 裴庆 生.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 5 O例[ ] 实用 中西 医结合 杂志, J.
3 典 型病 例 .
周菜 , , 岁 。因阵发 性左 腰部疼 痛 7天 , 女 3 O 左少腹剧 烈疼痛伴尿 意窘 [ ] 王国仁. 2 益肾排 石汤 治疗泌尿系结石 5 2例疗 效观察 [ ] J .中国乡村 医 迫、 血尿 1天, 20 于 09年 7月 1 9日初诊 。B超示 : 左侧 肾脏集合管系统见 3 . 生 杂 志 ,9 6 1 (0) 18 1 9 ,2 4 :3 .
光点。提示 : 左肾轻 度积水 , 蛋 , (+++) 白细胞 (++) 肉眼血尿 。诊见 : , , 舌质红 、 苔黄腻 , 脉弦数 。左 肾 区叩击痛( , +) 左少腹疼痛拒 按。病属石淋 , 治宜清利湿热 , 缓急排石 。治
8mX e 的 液 性 暗 区 , 输 尿 管 上 段 扩 张 0 9 m, 见 直 径 约 0 8m 的强 c 15 m 左 .c 内 .e
19 ,1 6 :5 . 9 8 1 ( ) 54
针 灸 治 疗颈 椎 病 的研 究进 展
谢 曜联
南京中医药大 学 . 江苏 南京 2 0 2 10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