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淞沪会战过程

一、淞沪会战简介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企图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1937年8月13日,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主动采取反击发动了淞沪会战。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虽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在装备训练都处于劣势地位的条件下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足足将日本侵略者的步伐拖住三个月之久,给了日本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打破了它三个月击败中国的迷梦,打乱了其侵华战略计划,为中国民族工业向后方转移争取了时间,大大打消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民族精神。

二、事态发展

1937年8月9日,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水兵斋藤要藏驾车强闯虹桥机场,被守卫的中国土兵击毙。事件发生后,日本一方面通过外交交涉,逼迫中国撤退驻沪保安部队,销毁市区的防御工事,另一方面不断增兵上海,准备发动进攻。虹桥机场事件成为淞沪会战爆发的导火线。

我军进攻阶段:

虹口、杨树浦一带的攻围战——淞沪会战的最初10天,中国军队紧紧抓住日军主力尚未到达上海的有利时机,先发制敌,围攻盘踞于虹口与杨树浦的日军据点。张治中统率的第九集团军在空军的配合下,经过多次激战,基本扫清了日军之外围各据点,把日军驱压在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等几个狭小的阵地内。为抢占主动,8月13日我第9集团军87,88师出动坦克,重炮开始进攻上海日军海军陆战队,8月14日空军和海军进攻日军舰队,上海日军数量处于劣势,重武器也不足,但其依靠坚固工事顽强抵抗,致使国民党军无法达成重大突破。14日下午,第八十八师二六四旅旅长黄梅兴在江湾爱国女校指挥作战时,被日军炮弹击中,当场壮烈殉难,这是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高级将领阵亡的第一人。

长江江阴水道和黄浦江水道封锁线——为防止日军沿长江西上,威胁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1937年8月11日至9月25日,中国海军动用军民千余人、舰艇十余艘,费时二月,将近300余艘旧兵舰、商船和民船沉于江阴水道和黄浦江水道,构筑成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江水道封锁线。

拉锯战阶段:

我军第8集团军36师,第15集团军11,14,67,98师陆续于8月下旬增援战场,8月23日,日军2个师团也登陆狮子林、川沙口,在舰炮和飞机的掩护下投入战斗。24日到31日沿江抗登陆作战——8月23日,日军增援部队6万余人,在上海东北方向的长江南岸陆续登陆,实施迂回包围中国军队的作战计划。中国第九集团军主力和第十五集团军等部在北起江苏太仓的浏河,中经宝山、吴淞、张华浜、南迄虬江码头的狭长的沿江地带与日军展开了近20天的大规模抗登陆作战

汇山码头攻击战——8月19日至23日,以宋希濂为师长的第三十六师在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第九十八师的协同下多次向黄浦江畔日军重要的登陆地汇山码头发起进攻,实施“突贯攻击”。战斗一次比一次激烈,中国军队付出了重大代价,重创日军,但最后在日军的猛烈炮火下被迫撤退。

罗店争夺战——从8月23日起至9月底,中日双方聚集大量兵力在罗店短兵相接,反复交锋,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装备简陋、缺少重武器的中国军队在日军的坚船利炮和飞机轰炸下,整连整营地战死沙场,许多营、团、甚至师不到几天就减员大半,但官兵们的土气始终高昂不衰。旷日持久的争夺战,使整个城镇成为一片废墟,战场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几乎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罗店镇也以“血肉磨坊”闻名于世。

宝山城血战——9月5日,日军对宝山城发起进攻中国守军第九十八师二九二旅五八三团,以姚子青为营长的第三营,抱着血战到底、与城共存亡之必死决心,誓死抵抗,虽孤城无援,仍予敌以重大杀伤。9月6日,日军施放硫磺弹,并以坦克为先导攻入城内,姚营与之展开巷战,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其余被俘后遭残酷杀害,宝山城随之陷落。

9月7日起,日军增援部队不断开到,9日,国军伤亡巨大后,退至日军舰炮射程之外,以待援军。日军继续增援,至9月底,第9,13,101师团,驻台湾1个旅团1个支队,伪军2个旅开进战场,连同海空军,兵力达到20万。国军也将第10,19,21等3个集团军调到凇沪战区,总兵力已达70个师、70余万人。

进入10月,日军逐渐掌握主动,开始大规模进攻,国军转入防御。10月23日,国军左翼被突破,全线撼动,第三战区只得作出放弃北站--江湾阵地,退至苏州河南岸。

蕴藻浜反击战——10月18日,中国第三战区司令部正式决定举行蕴藻浜南岸反击战,阻止渡河南下的日军并发起反击,任命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薛岳为前线总指挥。日军动用了飞机、大炮、战车、毒瓦斯等诸种武器,发起大规模进攻,一场惨烈的激战在这里展开。

大场阵地战——中国军队在蕴藻浜南北的大规模反击战失利后,淞沪战局急剧恶化从10月23日起,日军倾其地面部队和空中力量,向大场连续发动强攻,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10月26日上午,日军又以四十余辆战车为前导,向大场以西1公里的地方突破,攻入一片火海的大场镇,当日下午5时,大场失守。

四行仓库保卫战——10月26日至31日,中国军队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团附谢晋元率一个加强营420余人(史称“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三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与敌血战四昼夜,击退日军6次围攻,毙敌200余人,而谢营仅牺牲5名战士,32人负伤。

上海失守:

淞沪会战进入10月底和11月初,中国军队虽处于被动地位,一再后撤,但仍控制上海,10月20日,日军再次增兵,调第6,14,16,18师团,国崎支队,独立山炮第2团,野战重炮第6旅,第1、第2后备步兵团等部队共约12万人,组成第10军,准备登陆,淞沪前线日军兵力至此增至27万人。11月5日,日军第十军由舰队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包抄淞沪中国军队防线南方的背后使国军陷入极大被动,蒋介石11月8日晚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由于命令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结果演变成全面大溃退,各部队完全没有章法,陷入极度紊乱,日军以飞机在天上轰炸扫射,地面部队穷追不舍,势如破竹一一攻占上海各镇。自9日起,日军击退中国军队零散抵抗,连占虹桥机场、龙华、枫泾、青浦。11日,日军进至苏州河岸,南市及浦东我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奉令撤出阵地。当日,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

日军金山卫登陆——1937年11月5日,日本新组建的增援部队第十军从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卫一带海岸登陆,在几乎未受到有效阻击的情况下,打开了中国军队南线的大门,与北线的日本上海派遣军相呼应,出现了日军两大军事集团实行南北合围之势,淞沪战场的形势急转直下。

松江阻击战——11月6日晨,日军由金山松隐入侵,直指米市渡和松江。中国军队第六十七军奉命增援松江,在米市渡、南门外、李塔汇与日军展开血战,战况十分激烈。军长吴克仁亲自到前线指挥部队作战,双方拼杀竟日,阵地三失三复。8日傍晚,松江城之东、南、西三门均被日军封锁,吴克仁率部在日军的猛烈炮火和空袭下,从北门撤退,9日凌晨,松江沦陷沪杭铁路遂被截断。

苏州河南岸阻击战——苏州河南岸阻击战是中国军队退兵时的一战。日军依仗空中、地面的炮火优势,狂轰滥炸。中国军队顽强抗击,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杀,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11月9日,日军攻陷龙华。11日,日军又渡过黄浦江,进占浦东。至此,中国军队在南翔以东的苏州河南岸阵线已被敌突破,呈现全线动摇之势。

京沪沿线的沦陷与江阴保卫战——江阴保卫战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这场由地面部队、要塞炮兵部队和海军舰艇部队共同进行的、持续多日的激烈战斗,也是中国海军在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12月1日,日军在付出重大代价以后,突破了中国军队防线,江阴保卫战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终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