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跃进《政治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景跃进《政治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景跃进《政治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政治的性质与核心问题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如何理解政治

1.政治的分析单位

(1)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①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是这一政治观的典范,其中个人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a.价值维度的崇高地位。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核心内容是:人是作为“个人”而存在的;社会由无数的个人组成,没有个人,社会也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因此,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个人是最为重要的,个人的自由是至高无上的。

b.在分析维度上,古典自由主义对个人的设想是理性和能动的,亦即个人不但了解自身的需要(也只有个人最了解自身的偏好),而且在特定环境中能够做出最合乎自身利益的

判断,并具有选择的能力,能够采取有见识的行动。

②古典自由主义政治观的主要内容

a.对政治必然性的认识

古典自由主义者认为,在政府或国家出现之前,存在一种“自然状态”,出于恐惧或追求美好的生活,人们会通过“社会契约”来走出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社会,建立政府。

b.个人与社会本位观

通过自然状态的设想以及社会契约的论证,古典自由主义者确立了个人先于社会,以及社会先于国家的命题。个人是政治的出发点,也是政治的归宿。

c.政府合法性的来源

在这一思辨模式中,政府权力来源于具有天赋权利的个人的让渡,这种让渡构成了政府合法性的唯一基础,其统治基于人民的同意。

d.消极政治观

由于古典自由主义者对政治家的人性不抱乐观的态度,因此他们宁可张扬政府可能作恶的这一方面。

e.对权力的约束

古典自由者相信,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权力会导致绝对腐败,因此,必须对权力进行约束和制约。

f.公域与私域的区分

如果说权力制衡的目的是牵制政府的行动,那么,公域与私域的区分则旨在为政府的活动领域圈定一个范围,在此之外政府均不能干涉。

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学说是针对中世纪晚期西欧绝对主义国家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在抨击君权至上观点的同时,为资产阶级革命作理论辩护。

(2)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①多元主义是这一分析模型的代表。多元主义是一种经验民主理论,它告诉人们的不是“应该”,而是“如何”。多元主义者发现在政治活动中非常活跃、发挥重大作用的不是个人,而是各种各样的团体,亦即所谓的利益集团。

②多元主义将团体作为自己的分析对象。事实上,多元主义一词中的“元”指的便是组织。政治学的分析单位遂由个人转向团体。这些团体刚好介于国家与公民之间,因此也常被称作“中介团体”。

(3)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除了个人和团体,阶级也是政治的一种分析单位。马克思对阶级分析方法作出了最大的贡献。在马克思的分析中,阶级矛盾以及随之而来的力量对抗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主要决定因素。

①马克思的主要观点概括为以下几点:

a.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这种社会关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分析社会现象的出发点和依据。

b.在任何社会里,人们都可以辨识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前者主要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后者包括法律和政治机构以及思想方式、意识形态和哲学。在此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国家是有阶级性的,其实质是阶级斗争的暴力工具。

c.历史运动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具有不断发展的自我动力,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后就具有相对的滞后性。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以阶级对抗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一个阶级与先进的生产力联系在一起,而另一个阶级则与已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

e.在这一过程中,阶级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工人阶级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

级转化的过程中,先进的理论武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f.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这是因为落后的阶级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特权地位,不甘心丧失自己的利益。社会革命其本质是消灭过时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g.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种对抗形式,当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后,公有制将取代私有制,剥削关系不复存在,和谐关系将取代社会冲突,人类社会将经由无产阶级专政通往共产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引出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a.哪个阶级占据统治地位?这个问题被称为“国体”;与之相应,政权的具体组织形式被认为是“政体”。

b.自由主义的政治学强调的是妥协和共识,政治被认为是解决冲突的一种手段,一种可能的艺术。

2.政治的范围

(1)政府政治观

“政府政治观”是一种狭义的政治观,它主张政治只与国家有关,是政府管理的一种艺术。持这一立场的人认为,政治活动在空间上仅限于政府机器,如内阁、国会、政府部门等,在人员上则限于政治家、文官以及游说者。因此,研究政治也就是研究政府机构及其官员,或者更广泛地说,是研究政府权威的行使。

(2)非政府政治观

非政府政治学主要指对政党和利益集团的研究。尽管政党和利益集团本身不是政府的组成部分,但是它们的活动指向是政府——政党的目标是通过定期的竞争性选举获得政权,利益集团的目标是通过游说等各种方式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传统政治学

——政府政治学。

(3)广义政治观

①广义政治观的观点

持广义政治观的人认为,政治充斥于所有社会活动和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政治居于所有社会集体活动——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公共的与私人的——的中心,它存在于所有的人类集团、机构和社会中。大凡只要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有政治的存在。

②广义政治观的影响

广义政治观破除了政治界定中的“政府中心论”,将普遍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权力和权威作为界定政治的标准。这样一来,传统的公域和私域的区分也就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3.政治与行政的分化

(1)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美国早期出现的“政党分肥制”基于平民民主的理想,在官职领域推行“民主”的做法,由在选举中取胜的政党从自己的支持者中遴选官员。从理论上说,政党分肥制的论证方式不存在任何问题,为了符合民意使获胜党的党员充当官员,有利于确定其政治责任以及有效完成任务。可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政党分肥制的结果却令人失望。

①竞选中的捐款导致变相的卖官鬻爵以及间接的贪赃纳贿;选择官吏主要看政党背景,而不是真才实学;官员的高度流动性不利于行政经验的积累,导致政府效率低下;政治竞争过程中的政党倾轧与派别组织导致国家公务成为党务。

②政党分肥制数十年的积弊暴露无遗。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要求政府管理的专业化与职业化,而政党分肥制的实践却导致了官员的频繁流动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行政经验非积累性和低效率,更不用说官员任用的腐败。

(2)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①制度设计

在政党政治的背景下,通过政治与行政的区分,它为政党政治的人事安排划定了一条边界,将其从政府行政的日常工作中排除出去,只保留在政治官员的范围内。与此同时,这一区分在政府管理领域确立了基于专业化的功绩制原则。政务官与文官的区分,选举与考试的区分,随选举而进退与常任职业的区分便是相应的制度设置。

②积极意义

a.在某种意义上,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及其相应的实践是民主原则与效率(专业)原则之间关系协调的一次有益尝试。

b.政务官的安排经由选举及政治任命,以尊重民意的选择而有助于政策的有效推行,这可以说是贯彻了民主的原则;通过事务官的建制及公务员在政治上的中立,保证在政治变动的情况下,文官队伍不受影响,这一安排体现了行政效率的原则。

c.公务员制度是一种试图平衡两种不同政治价值的制度性设置,反映了西方政治结构演变过程中的自我调整与完善。

二、政治的核心概念与核心问题

1.作为政治核心概念的权力

(1)古典自由主义权力观

古典自由主义的狭义政治观认为,权力主体主要是指政府官员,他们是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制定并实施政策)。由于法律和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以及由于政府合法地垄断了国家暴力,因此对权力概念的阐释往往与强制力联系在一起。在某种意义上,经典权力观具有精英主义的气质(少数人掌权,多数人无权)。

(2)多元主义权力观

古典多元主义者通过对公共政策实际制定过程的考察,试图改变人们对权力的传统看法,它认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众多利益集团彼此竞争的过程,政府的决策是对这一竞争结果的一个认可。

由于古典多元主义对政治的思考局限于西方民主政体的框架,其分析重点是开放社会中的政治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其中充斥着游说、讨价还价、博弈、妥协、示威、抗议等政治互动方式。尽管没有排除政治暴力,但其位置已隐退到幕后。在这种情形下,权力与暴力或强制力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失去了原先的意义。

(3)权力的三面性

①政府决策依然处于政治过程的核心。利益集团活动的目标无非是让政府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制定政策。目前西方政治学界将这种着眼于决策的权力称为“权力的第一面”。

②权力不但与政策内容如何决定有关,而且与政治议题如何设置相关。后来人们将通过影响政治议程而排除某些决策出台的权力,即所谓的“议题设置”或“不决策”视为“权力的第二面”。

③所有的观念、意见以及偏好都是由社会经验制约和型塑的,型塑观念的力量也是权力的一种特定方式。在此基础上,揭示符号和观念对人们的偏好形成所发挥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权力的第三面——思想控制或偏好型塑。

2.政治的核心问题

(1)权力的合法性基础

1791年法国宪法提出,“主权属于国民”,由此开启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大门。“权力属于人民建立了一条有关权力来源和权力合法性的原则。它意味着只有真正自下而上授予的权力,只有表达人民意志的权力,只有以某种得以表达的基本共识为基础的权力,才是正当的权力。”

(2)权力的制约结构

①洛克和孟德斯鸠的近代分权学说

a.洛克认为,政府的立法和执行功能应由两个不同的机构来行使。其分权学说是两权分立而不是三权分立,两权虽然分立,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立法权是国家唯一的最高权力,其他的权力均从属于立法权。也就是说,立法权与执行权是上下从属关系。

b.孟德斯鸠对权力进行了更详尽的划分,把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以此达到权力的相互制衡和约束。

②限制权力的必要性

a.人民选举出来的官员有可能堕落和腐败,人性的普遍弱点在民主政治的条件下依然没有改变;

b.官员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扩展自身的权力,甚至侵犯民众的利益;

c.在实际政治过程,人民的这种绝对统治可能会导致一种特殊的专制形式(多数暴政)。

③对权力的制约方式

a.横向分权制约与平衡

分权必须采取混合分权的方式。共享国家权力的不同政府部门的彼此制约也要达到相互间的平衡。但是,政府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平等的。从理论上说,立法机关居于上位,但法院系统处在最后仲裁者的位置上,也就是说,法院即使不是最高的权威,也是最后的权威。

b.纵向分权制约

纵向层面的中央与地方分权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其中联邦制是比较典型的一种制度安排。对此,威尔逊指出:“所有这些平衡在宪法的理论中都被认为是重要的。但最典型的还是中央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平衡,它是这个体制的关键性实质,包括平衡原则在内,它是这个联

邦制的特点。”

1.2 课后习题详解

一、关键术语。

1.政治的分析单位

答:政治的分析单位是指政治理论的构建单位,或立论的前提和出发点。这种理论可以是实证性理论,也可以是规范性理论。由于社会现象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或角度进行观察,个体、群体、组织、社会人为事物等都可以成为分析单位,因而对分析单位的澄清是十分必要的。在政治学理论中,政治的分析单位主要有个人、团体和阶级三种分析单位。

2.政府政治观

答:政府政治观是指一种狭义的政治观,它主张政治只与国家有关,是政府管理的一种艺术。持这一立场的人认为,政治活动在空间上仅限于政府机器,如内阁、国会、政府部门等,在人员上则限于政治家、文官以及游说者。因此,研究政治也就是研究政府机构及其官员,或者更广泛地说,是研究政府权威的行使。政府政治观意味着大多数人、大多数组织以及大多数社会活动“外在于”政治,因为政治只与管理国家的人有关。

3.非政府政治观

答:非政府政治观是指对政党和利益集团在政治活动中的研究。尽管政党和利益集团本身不是政府的组成部分,但是它们的活动指向是政府——政党的目标是通过定期的竞争性选举获得政权,利益集团的目标是通过游说等各种方式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非政府政治观的产生在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以及不断出现的经济危机和日益深化的社会矛盾使政府干预

政治学原理主要概念

政治学原理主要概念 1、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对这一概念做如下解释: ①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②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③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政治博弈 ?政治学 2、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的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对此概念应作如下解释: ①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要素 是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及政治作用。 a.权力的主体只占有或行使权力的个人或团体。权力主体主要指国家, 即作为统治阶级工具的政府。 b.权力客体是指接受权力作用的群体或个人。权力客体与权力主体的关 系是相对的。 c.政治作用是权力主体所拥有的政治力量,主要是强制力。 ②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 ③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综上所述,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有权力主体、权力客体、目的性、强制力、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政治权力的类型:①强制性权力②功利性权力 ?③操纵性权力④人格型权力 ?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政治权力的基础:①武力②财富③技能④动机⑤知识⑥制度基础 ?政治权力的分配 3、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历史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理解政治文化有一下几方面: ①政治文化主要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②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 ③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④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 ?政治文化的内容:①政治认知性成分②政治情感性成分 ?③政治评价性成分 ?政治文化的类型:①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 ②狭隘型文化、顺从性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社会资本是新型的政治文化 4、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简单地说,社会资本是在社会或其特定的群体中,成员之间的普及信任的程度。社会资本理论(美·普特南)是针对集体行动的困境提出来的。 ?政治文化的功能: ①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②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国开大学政治学原理2020

导论 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 第一讲知识点1:政治带给我们什么思考 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 ) 。 A .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 .官本位 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 .权力本位 答案:ABCD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无非在于:权力本位或官本位,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详见教材P3页 第一讲知识点2:讲政治:讲什么和怎么讲 2、讲政治的目的是() A.学习弄权之术 B.了解政治常识 C.探索构成良好政治秩序的机制 D.做官 答案:C 讲政治的目的是通过解析现实政治生活,探索构成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的机制,以及实现社会善治的条件,详见教材P3页 第一讲知识点3: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 3、政治学涉及两个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政治分析原理和()

A.政治执行原理 B.政治操作原理 C.政治科学原理 D.政治制度原理 答案:B 政治学涉及两个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政治分析原理和政治操作原理,详见教材P4页 4、政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 A.权力 B.国家 C.正义 D.效率 答案:C 正义,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详见教材P4页 第一讲知识点4:政治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5、宪政与法治之下的自由民主以及()则是迄今为止被人类的智能所发现的最为高明的政治制度。 A.代议民主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政治协商制度 D.有限政府 答案:D 宪政与法治之下的自由民主以及有限政府则是迄今为止被人类的智能所发现的最为高明的政治制度,详见教材P7页 第一讲知识点5:政治学原理提供什么知识?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4、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家)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3、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14、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5、两院制: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16、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7、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0、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政党制度。 21、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2、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3、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第二章 政治学原理国家的本质、历史类型与职能

第二章即时练习 一、单选题(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政治学理论中通用的国家一词是指“(D)”。 A、nation B、country C、motherland D、state 2、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将按( C)来划分共同体范围,作为国家区别于原始氏族制度的两个基本特征之一 A民族 B血缘关系 C地域 D宗教 3、( C )指出:“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4、卢梭研究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是( C ) A自然生成论 B社会分工论 C社会契约论 D暴力征服论 5、关于国家起源问题,最早提出自然生成论的是(A) A亚里士多德 B马基雅维里 C霍布斯 D孟德斯鸠 6、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形态与社会演进图式是相应的,即历史上的国家可以分为( A) A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B古代城邦国家、古代帝国、中世纪封建王国、专制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威权主义国家 D古代帝国、中世纪封建王国、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7、1648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现代(D)体系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A统一国家 B独立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民族国家 8、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基于“(C)”的特殊的社会管理职能从原有意义上的社会职能中分化出来。 A经济发展 B治安管理 C生态保护 D治理污染

9、在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发展过程中,发展最快、最完善、最现代化的主要还是( B )。 A立法机关 B暴力机关 C经济管理机关 D司法机关 10、( A )国家的特点在私有制、代议制、普选制、分权制衡和政党制度等经济政治基本制度和原则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A自由资本主义 B垄断资本主义 C法西斯主义 D社会主义 二、多选题(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一个或者多个是正确的) 1、一个典型的现代国家应该包括(ABCE)等基本要素。 A领土 B人民 C政府 D军队 E主权 2、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这一基本原理,可以从(BCDE)方面来理解: A国家是通过施行教化达成伦理生活 B国家的产生是基于统治阶级的意志 C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 D国家权力始终是用来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E国家是有组织的暴力 3、国家的相对自主性可以从(ACE)几方面来理解: A国家是代表整个统治阶级来实行阶级统治的 B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C在形式上,国家是以第三种力量的面目出现来实施阶级统治的

政治学原理13春期末练兵(名词、简答与论述)

政治学原理期末练习与解答 一、名词解释 1、意识形态: 2、权力: 3、政治权力: 4、重叠共识: 5、公共利益: 6、比例代表制: 7、民主: 8、共和制: 9、国家元首: 10、利益集团: 11、宪政: 12、市民社会: 13、政党: 14、有限政府: 15、政治改革: 16、政治共识: 17、政治合法性: 18、政治参与: 19、选举: 20、政治监督: 21、社会监督: 22、政治信仰: 23、政治: 二、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我国传统政治研究具有哪些特点? 3、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有哪些? 5、统治模式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6、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意义? 7、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8、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9、民主具有哪些价值? 10、政治参与的特征是什么? 11、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12、民主观念的现代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3、政治选举具有哪些意义? 14、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15、宽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的含义是什么? 16、为什么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17、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

18、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 19、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三、论述题 1、试评述历史上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2、试述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4、试述政治权力的特性。 5、试述国家构建的人民主权原则。 6、试述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 7、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8、试述民主的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 9、试述自由主义政治理论所遵循的原则。 10、试述政府的特性。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5、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6、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7、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8、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9、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0、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2、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3、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4、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名词解释政治学原理

1、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 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主义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利益: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求,一般认为人们的需求构成了利益的心理基础。 4、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 制的关系。 5、政治权利: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 权利。 6、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 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法治原则: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核心内容是 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8、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 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 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由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 10、议会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和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1、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和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和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不信任,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12、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时机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者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3、两院制: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14、政治社团组织:政治社团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5、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6、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7、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合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18、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19、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脚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0、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21、政治共识:是指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22、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主义观念来判断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22、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主体以暴力为特征的对旧的政治秩序的根本颠覆。一方面是政治秩序的根本变革,另一方面就是一个新的政治合法性的确立。 23、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24、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25、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26、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27、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28、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29、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

政治学原理整理分析

政治学原理整理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为人类认识政治现象作出革命性贡献。 2,如何从系统论的角度认识政治 政治系统论(Systems Approach)的代表人物是戴维·伊斯顿。在.“什么是政治”部分,我们已涉及过系统理论。任何系统都有一些要素,政治系统的要素是输入、输出及反馈,这些也是政治系统理论的主要概念。从输入――输出来分析政治系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宏观的政治思维方法。系统论主要关心的是系统内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处理?这是结构一功能分析所关心的问题。 政治系统论运用了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不注重实用国家这种模糊的概念,而以政

治系统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价值分配进行研究。它首先把政治看成是一个既有层次分工而又有完整系统地有机整体,即政治系统,政治现象是这个系统整体的组成部分,政治系统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以及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由此,政治系统论把政治的互动行为当作政治分析的基本要素,主张以政治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为目标,着重分析系统的平衡和自我维持。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戴维·伊斯顿、莫顿·卡普兰等。 3,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政治哲学:指对政治现实进行价值的判断、评价和说明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其研究重点在于力图阐明政治的价值、政治的实质和政治分析的概念和逻辑,其方法主要是思辨式。 政治科学: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社会人文科学,有广义、狭义两种不同的内涵。广义政治科学即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

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1)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 的“王道”和“霸道”。(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善治的精神是什么?(1)契约观念,契约观念的要素:第一,自愿;第二,一致同意;第三,责任性;第四,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2)效率精神,包括的内涵:第一,管理效率;第二,制度效率;第三,回应性。 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1)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2) 与中产阶级规模发展相伴随的是教育水平的提高。与上述两方面因素相联系,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

政治学原理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本节概述: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科学,因此,要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政治。本节回答了什么是政治、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中西历史上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 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的“polis”一词演化而来的,其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时代的“城邦”,即当时的“城市国家”。在中西历史上,不同的思想家因其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对于“什么是政治”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中国古代的法家,也把政治理解为对权力的追逐和运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这种观点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美国政治学界,戴维·伊斯顿的政治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活动的观点影响尤其巨大。 知识点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根本上阐明了政治活动的实质,对于政治的含义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包含以下一些要点: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完整版).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完整版)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完整版)【政治】政治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权力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和进行的社会活动。 【政治学】广义上的政治学是指作为一种社会科学重要学科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它的外延及其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狭义上的政治学就是政治学基本原理。政治学基本原理是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入门课程,是在宏观上把握政治现象的科学。 【政治科学】属于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范畴,主要从事于描述某一个政治系统,解释或叙述某一政治现象的理论活动。 【政治人】是指具有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并且实际参与政治过程的人。 【政治家】通常指专职从事政治活动、担任政治机关领导人或政党、社团等政治组织的领袖,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起过重大作用和有一定影响的政治人。 【政治关系】是指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各种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基于特定的利益,围绕政治权力而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权力】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志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是一种影响和支配的力量。其本质特征就在于社会主体之间支配与被支配的互动关系。

【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权力现象,即政治主体基于特定的利益关系或其他因素对特定社会客体形成的制约关系。 【国家权力】是指由国家机器掌握和行使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均有制约作用的政治力量。 【主权】是指在一定地域之内的不受限制的绝对的政治统治权。 【社会公共权力】是以社会共同体或其代表的名义行使的权力。指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即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行为客体的制约能力。 【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社会成员为获得或保持某种利益,在群体生活中拥有的可以作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或不作某种行为的特定资格。这种资格是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与义务构成统一关系。权利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 【政治权利】是指社会成员拥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参与国家和社会组织、管理等政治生活的特定资格。 【合法性权利】是指权力主体的权力产生的合法性以及权力客体的自愿服从。合法性权力的获得将大大减少统治成本。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

论述题 1、试述民主的价值。 概括而言,政治学对民主价值的研究和论述大体存在两种途径,即理想主义的和经验主义的。前者带有哲学研究的特点,后者具有历史和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传统的民主理论家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 民主的第二个价值在于“平等”。民主反对任何特权,反对权力垄断,强调公民平等,提倡所有的职位和权力向所有公民平等开放,公民平等地享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力。 民主的第三个价值在于“权威”。民主反对霸权,反对个人专制,反对强暴统治。民主为政治权力提供了合法性。 经验主义途径体现了民主研究的现实主义思路。 经验主义理论认为与其他政治制度相比较,民主方法或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 (1)民主宪政保证国家政权的和平交接,从而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2)民主制度能使政府更加关心人民的幸福。 总之,民主制度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可能的政治制度中最为优良的一种制度。民主制度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2、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 (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3、试述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 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

政治学原理补专期末复习指导年(附答

请同学们注意:本次考试计算机自动组卷,选择题答案的序号可能会做变更,请填正确答案。 《政治学原理》(补)期末复习提要 2013.10 本课程考试说明: 注意:本课程考试覆盖全书每个章节,请根据每章内容和网上课堂每章练习题的内容进行复习。 考试形式:机考(半开卷) 题型: 1、单项选择题(10道,共20分) 2、多项选择题(10道,共30分) 3、判断题(10道,共20分) 4、论述题(2道,共30分) (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请根据网上课堂每章练习题或综合练习题所有内容进行复习) 判断题: 导论: 1、政治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无可避免的事实,每个人都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方式卷入某种政治体系。(对) 2、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对) 3、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政治学》,他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个人之善的问题。(错) 4、从理论上讲,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必须是一个合理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界限的社会。(对) 第一章 判断题 1、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者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学主要研究君主如何获得和运用、保持权力。(对) 2、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开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对) 3、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对) 4、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制度主义的兴起,制度被认为是政治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基本原因和内在变量,因此成为在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角度。(对) 第二章 判断题 1、道家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思想核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错) 2、墨子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中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错) 3、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开始使得儒家的政治学说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对) 4、从学科的发展角度来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治学在中国古代社会就已经形成。(错)5、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理念论”,并由此出发,阐述了社会各等级各安其位、各守其序、各司其职的“理想国”和实现智慧、理性相统一的“哲学王”统治理论。(错) 6、使神学与政治理论分家的是托马斯·阿奎那,他被视为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错)

政治学原理

经过老师提醒,这是从电大公共论坛上找出来的!大家用论坛搜索都能找得到!答案在下方,祝大家考试顺利通过! 政治学原理作业1 结合梁锦松买车案例,你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个会更好?如何制约政治权力?请阐述你的理由。 政治学原理作业2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联系实际讨论作为社会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的舆论监督所具有的功能及如何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个人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小组讨 论提纲: 政治学原理作业(3) 阅读一本政治类著作,并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政治学原理作业(4)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最大的特点在于作为其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2.根据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3.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4.经验事实表明,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5.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6.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途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能得分) 1.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 )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 A.直接民主 B.间接民主 C.宪政民主 D.人民民主 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 )政治发展的产物。 A.委员会 B.君主立宪 C.共和民主 D.议会民主 3.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 )。 A.平等选举原则 B.直接选举原则 C.间接选举原则 D.普遍选举原则 4.“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的( )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A.新社会民主主义 B.保守主义 C.自由主义 D.后社会主义 5.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 )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政治学原理 三、名词解释 D 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多数代表制:又称多数当选制,即在一个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独占这个选区的全部议席,其他得票较少的政党则没有当选的机会。 F 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G 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H 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寡头铁律:即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 J 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L 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两院制:指一个国家内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M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民主化:是指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Q 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政治学原理》(选择题)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 C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管理 B.神权 C.道德 D.权力 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BC )。 A 法治 B德治 C.礼治 D.无为而治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 B )为思想核心。 A 王道 B.法自然 C.无为而治 D.非攻 4.孙中山先生是( A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管理 B.神权 C.道德 D.权力 5.美国政治学家( B )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 B.戴维·伊斯顿 C.汉密尔顿 D.哈罗得·拉斯韦尔 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哥拉底 D.西塞罗 7.1880年美国( D )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A 华盛顿大学 B.康奈尔大学 C.哈佛大学 D.哥伦比亚大学 8.根据( D )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柏拉图 B.西塞罗 C.苏哥拉底 D.亚里士多德 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 A )

A 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西塞罗 D.苏哥拉底 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 ) A.经济的集中体现 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1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ABC.D.)。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官本位 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权力本位 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 A )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A.经济秩序 B.阶级状况 C.政治力量分布 D.政治秩序 1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ABC.),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A.法 B.势 C.术 D.变 1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B.)。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1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 C.D.)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A.阶级分析方法 B.经济分析方法 C.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6.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 D )而展开。 A 治臣之道 B.治民之术 C.合法性 D.治国之道 17.1949年—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 D.)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A.民粹主义 B.无政府主义 C.精英主义 D.民众主义

第二章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第二章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填空题 1、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2、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问题。 4、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政治延续2 000多年。 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 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 10、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而展开。 A 皇位继承 B 治民之术 C 统治 术 D 治国之道 2、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 君主专制政体 B 君主立宪政体 C 民主宪政政体 D 共和政体 3、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 B 民族主义C精英主义D 民众主义 4、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A 城市 B 民主 C 法律 D 国家 5、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 ()。 A城市国家的观念 B 城邦的理论C世界国家 论 D 直接民主理论 6、古罗马时代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的研究当中。 A 法律 B 城邦 C 社会 D 国家 7、基督教神学后期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A 托马斯·阿奎那 B 菲尔默 C 马基雅维利 D 圣?奥古斯丁 8、16-17世纪以后,“第三等级”要求废除等级制和限制君权的想法,反映在政治思考和研究中,就形成了反对专制主义的()理论的诞生。 A 社会契约 B 君主立宪 C 人民主权 D 自由主义 9、“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 A 经验主义B实证主义 C 科学主义 D 理性主义 10、()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 科学主义 B 经验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理想主义 三、名词解释 1、行为主义: 四、简答题 1、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2、政治学所形成的政治设计思路有哪些? 3、行为主义政治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电大期复习——《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问答) 三、名词解释: 1.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权力: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重叠共识: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5.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6.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7.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8.共和制: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9.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0.利益集团: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宪政: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12.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3.政党: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14.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5.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16.政治共识: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7.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8.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9.选举: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20.政治监督: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