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合集下载

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现状及进展

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现状及进展

摘 要 : 间隔 缺 损 ( S 是 新 生 儿期 最 常 见 的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 后 天 性 V D 少 见 , 要 见 于 外 伤 室 V D) S 主
引起 的 室 间 隔破 裂 和 急 性心 肌梗 死 导致 的室 间隔 穿 孔 。传 统 的治 疗 方 法 是 外科 手 术 随 着 介 入 器 材 及 技术 的不 断 发 展 , 入 治 疗 V D 5成 为 可 行 的 治疗 方 法 。 现 就 近 年 来 V D 介 入 治疗 的 现 状 及 进 介 S S

a d v n rc lr s p a e f rto a s d b c t o a d a n ae i n T e ta i o a h r p o D s n e t u a e tlp ro a in c u e y a u e my c r ili f r t i o h r d t n l t e a y f r VS i i s r e y o e a in W i h e eo me t o ne v n i n e u p n n e h oo y ta s a h t rt e a v f u g r p r t t t e d v l p n fi t r e t q i me t a d t c n l g r n c t ee h r p o h o o VS s f a i l n f c ie T i p p r p o i e n o e ve o h t t n r g e s a o tta s ee D i e sb e a d ef t . h s a e r vd sa v r iw f t e s ae a d p o r s b u r n c e v tr t e a y fr VS h rp o D ‘ 一

介入封堵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24例临床护理

介入封堵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24例临床护理
肺 动 脉 压 由术 前 (2 0± . ) ( m H 0 13 k a 3 . 5 6 mm Hg 1 m g= .3 e )
降为术后( 2 0± . ) g 封堵前后 比较 P< . 5 , 2 . 2 7 mm H ( 0 0 ) 术后 2 , 8h行超声 心动图检查 , 有微量残 余分 流 2例 , 4一 4 示 1例术 后 6个月随访时残余 分流 消失 , 1例 随访时残 余 分流持 续 另 存在 。l 例术 后 2 d 发生溶 血 , 经予 以药物治疗 4 d后溶血消 失 。无封堵器脱落 、 移位 , 无主动脉瓣及 三尖瓣 关闭不 全的发

察确认室 间隔左 室面的伞位 置合适 , 如无 明显 分流 , 不影 响 且 主动脉瓣及三尖瓣 的开启 , 固定 推送 杆 , 后撤 长鞘 , 后伞 在 使
室 间 隔 右 室 面 张 开 。 再 次 重 复 超 声 检 查 有 无 左 向 右 分 流 的 情 况并 了解 肺 动 脉 压 力 的 变 化 , 主 动 脉 瓣 上 及 左 室 造 影 检 查 , 行
者 , 声测量 V D直径 3—1 m, 室造 影 测量 V D直径 3~l ( . 超 S 0m 左 S 1 7 6±19 m, 用 Jd is 冠状 动脉 导 管和 . )m 选 ukn 右
T mm e o导 丝 , 过 室 间 隔建 立 轨 道 , 国产 膜部 室 间 隔封 堵 器 行 封 堵 治 疗 。 结 果 :3例 封 堵 治 疗 成 功 , 例 因发 生 完 全 通 用 2 1
双 盘状 封 堵 器 , 由 具 有 自膨 胀 性 的 双 盘 及 连 接 的腰 部 3部 它 分 组成 , 盘 及 腰 部 均 为 由镍 钛 合 金 丝 编 制 而 成 的 网 状 结 构 , 双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
( S . e o s S t p t ns i f~t f h s u t e t c l pa d f t e ol td it vni a tea yw sue r V D) M t d i y a e t w t l h x i he t o— g t h n n iu r e t e c w r cl c , e e t n l h r a sd f i v r as l e e ee n r o p o
宁夏 医 学杂 志 2 1 0 0年 l 2月第 3 2卷 第 1 2期
Nnx e , e.00, o 3 N .2 igi M dJ D c2 1 V l 2。 o1 a
文章编号: 0 —9921) — 1 —2 1 1 54(001 1 8 0 0 2 2
・临 研 究 ・ 床
[ 文献标识码 ] A
Th h r p u c e c c fi t r e t n lt e a y a d o e a o o e t c l r s p a e e t e t e a e t f a y o e v n i a h r p n p r t n f r v n f u a e t ld f c i i n o i i
bo k g , n al tp a e te a e t f c n e sbl y wee su id Me n h l t e t ea e t f c , o t c mp iain a d lc a e a d e ry me a h s h r p u i ef t a d fa i i t r t d e . a w i c e i e,h h rp u i ef t c s , o l t n c e c o v l me o lo o s t o i —h s i l w r o ae t u g r ru . s l T e a he e n a i f t o t ea y w y e e ou f o d l s ,i t n b me o p t e e c mp r d wi s r ey g o p Re u t h c iv me t rt o w h r p a s w r a h s o

介入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分流

介入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分流

介人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分流
吴 铁 军 汤服 民 熊 健 罗运 成 王 留 江 (152医院心胸外科 ,河南平顶 山 467000)
临床 研 究
【关键词】 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残余分流
【中图分类号】 R654.2
f文献标识码 I B
室 间隔缺损 (Ventrieular septM defects,VSD)是常见 的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分流是室问隔缺损修补 术的常见并发症『lI。由于采用封堵伞介入方法治疗 VSD具有 创伤小 、并发症少等优点而被越来越多患者所选择 。笔者采 用此方 法治疗 4例 VSD修补术后残余分流患者 ,现总结报 告 如下 。 1 临 床 资料 1.1 一般 资料 2003—08~2007—08介入治疗 4例 VSD修补 术后残余分流患者。男 3例 ,女 1例 ;年龄分别为 6、7、11、l8 岁 。全部为膜 部 VSD修补术后 ,均可在胸骨左缘第 3、4肋问 闻及收缩期杂音 ,心功能 Ⅱ级 3例 ,Ⅲ级 1例 ,因术后再度出 现心脏杂音并行 超声 检查确诊 ,封堵治疗距 VSD修补术刚 间 为 05—2年 1.2 介入方法 在静脉基础麻醉或局麻下行经导管 残余分 流 的封堵治疗 。穿刺股动 、静脉 ,左心室造影测量 VSD残余 漏 口大小和漏 1 3上缘距主动脉瓣 的距离 .通过漏 口建立动静 脉轨道 ,沿轨道送入输送鞘管到左心室 ,封堵伞沿鞘管运送 到左心室 .释放左心室面伞 ,同撤输送系统 ,当左心室面伞 帖 紧 室 间隔 时 释 放 右心 室 面 伞 。超 声 检 杏 和左 心 室 造影 证 实 封 堵 伞位置 良好 .无 心室水平 左向右分 流 .主动脉瓣 和三尖瓣 功能未受影响 。表 明封 堵成功 ,术后均应用 多巴胺和硝普钠 等 药物 以及抗凝 治疗 。 1.3 结果 残余分流 的发生部位 2例位于缺损的后下角 。2 例位于缺损后上缘 ,其 中 1例室 间隔补 片成瘤 样突向右心 室 ,4例残余漏 1 3直径分别为 4、5、8、8ram,其中 3例分别选 用 6、8、10mm对称型膜部 VSD封堵伞 ,1例漏 LJ位于缺损后 上缘 ,直径 8mm。漏 口上缘距 主动脉右冠瓣距 离为 0,选用了 10mm偏心型封堵伞。4例患者均封堵成功 ,手术时问分别为 165、70、95、88min,1例后下缘 残余分 流患者 术巾出现一 过 性Ⅲ度 房室传导阻滞 ,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及地寒米松后传 导阻滞消失 ,超声检查显示术后无残余分流 ,主动脉瓣和三 尖瓣无反流,无机械性溶血和感染性心 内膜炎等并发症 。术 后随访 3个月复查显示 4例均无残余分 流,无封堵伞移位 , 心功能恢复至 I级。 2 讨 论

介入治疗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介入治疗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Amplatzer封堵 器 ;VSD患 者 先行 左 室 造 影 测 量缺 损 口大 阅 相 关检 查 报 告 : 了解 病 情 及 治 疗 方 案 ,充 分估 计 术 中
小 和 距 主 动 脉 、 右 冠 状 动 脉 瓣 的 距 离 [ 。
可 能 发 生 的 并 发 症 ,制定 相 应 的 护 理 措 施 。 除 常 规 准 备
维普资讯
介入治疗房 间 隔室 间隔缺损 的护理
山东省临沂 市人民医院 梁淑霞
【摘 要 】总结应 用封堵器介入 治疗房 间隔缺损 (ASD)、室间隔缺损 (VSD )的护理效果 。 对 128例 ASD、VSD 介入治疗 患者进行完 善的术前 、术 中 、术 后护理 。结果术 中配 合 良 好 ,减少 了手术并 发症的发生 。因此 ,做好 ASD、VSD介入 治疗的全过 程护理 ,对 手术
3, 术 中 配 合 :协 助 患 者 平 卧 于 导 管 床 上 ,连 接 心
愈 :2例 血 肿 :1例 迷 走神 经 反 射 ,经 精 心 护 理 后 好 转 。 电监 护 仪 、 经 皮 测 氧 仪 , 建 立 静 脉 通 道 。 对 局 麻 患 者
本 组 平 均 住 院 3、仪 器 外 ,需 备 特 殊 器 械 如 Amplatze r封 堵 器
本 组 均 封 堵 成 功 ,造 影 显 示 2例 VSD 存在 2m m 左 (A S D 、V S D )、 抓 捕 器 、 2 6 0 c m “面 条 ” 导 丝 、
右 的 残 余 分 流 ,术 后 7d消 失 ;术 中 3例 出 现 房 颤 , 7 输 送 钢 缆 及 输 送 长 鞘 :检 查 除 颤 仪 、监 护 仪 、 呼 吸 机 、
介 入 技 术 成 功 治 疗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1 28例 ,效 果 满 意 。 现 担 心 手 术 效 果 及 安 全 , 常感 恐 惧 、 焦虑 ,护 士 要 注 意 观

5例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

5例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

在全 麻 或局 麻 下常 规 作左 心 室造 影 以观察 经 室 缺分 流 量, 进一 步 明确室 缺大小 、 立动 静脉 轨线 : 常应用 导管 经 建 通
股 动脉 、 动脉 至左 心室 , 查后 导管 头端 经室 缺入 右心 室 , 主 探
越来 越 为更多 的患儿 家 长所接 受 ,并 在 各大 医院 普及 开展 , 护 理起来 也 比较简单 。本 院 2 1 0 0年 1 4月收治 5例 V D患 ~ S
护理研究
20 9第7第6 0年 月 l 2 1 卷 期
5 例小儿室 间隔缺损 的介入治疗 围术期护理
王 宁 . 斌 曲
( 首都 医科大 学 附属北 京儿 童医 院心脏 外科 , 京 10 4 ) 北 0 0 5
【 摘要】 目的 : 绍 5 小 儿室 间 隔缺损 的介 入治 疗 围术期 护 理方 法 。 介 例 方法 : 回顾 性总 结 5 小 儿 室间 隔缺损 的介 入 例 治疗 的围术期 护理经验 。 结果 : 护理措施 得 当 , 4例患 儿 4d康复 出院 。 中 l 出现心 律失 常 , 过药 物治疗 1 其 例 经 0d康
复 出院。 结论 : 小儿 室 间隔缺 损 的介入 治疗 围术期 护理 措施 包括术 前 以家庭 为 中心 的一 般护 理 、 前准备 , 后 常规 术 术 护理 , 密观 察心 电 图、 肢 伤 口 、 色 、 温及 足 背动 脉搏 动情 况 , 严 患 颜 皮 特别 注意术 后特 殊 护理 , 包括 心律 失 常 、 封堵 器 脱落、 预防血 栓形 成 , 以及 出院 指导 。
『] 盛志 勇 . 重烧 伤 治 疗 与 康 复学 [ . 京: 学 出 版社 ,0 : 8 1 危 M】 北 科 201 0 . 1

室间隔缺损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室间隔缺损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护理人 员的病情观察和周密护理 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起到 了重要 的作 用。
V D 患者应用 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 D O)介入治疗及护理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 S MV
与护理 效果 满意 。结论
【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护理 【 中图分类号】R4 35 【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10 — 9 1(0 1 2 29 — 2 08 57 2 1)1 — 卧于导管室手术床 上 ,连 接好 . 心电监护仪 ,建立静脉通路 ,遵 医嘱用药 ,观察患者 的面色表 情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 、血压及呼 吸的变化 ,做好术 中护 理记 录。及早发现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 处理 。本组 l O例患者术 中无不适主诉 。 2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
12 1 治疗方法 采用 M V . . D O,直径 4~1 m 4 m,常规 皮肤消 毒 、铺 巾,采取局麻或全麻 ( 不配合 的患儿 ) ,静脉注射 肝素
率 、心律、血压 的变化 ,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 ,注意听 诊心脏杂 音 ,若 出现心脏杂音或原有 心音改变时 ,应及时报告 医生 ,协助药物治疗 ,有效地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 3 2 出血或栓塞 严密 观察患者生命体 征变化 ,注意穿刺 .. 点部位敷料有无渗血 ,局部有无进行性肿胀、包块、剧痛等皮 下活动性 内出血现象 ,发现出血 、皮下血肿时要及 时用手压迫 止血 ,穿刺部 位用 加压 绷 带包 扎 ,穿刺侧 肢体 伸直 制动 8 , h 卧床 2 h 0 ,观察足背 动脉搏动及末 梢循环状况。 呛咳、打喷 嚏、用力排便 、憋尿等会引起 动脉压 、腹压增高而致穿刺点出 血 ,事先教会患者按住穿刺点 ,然后在进行以上 动作 。本组患 者术后未发生牙龈、 口腔黏膜及皮肤穿刺点等部位 出血。若 出 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 肢体皮肤颜色发绀或苍 白,两侧 肢体温度不一 致 ,感觉 麻木 或疼痛 ,提 示下肢 动脉 或静脉柱 塞 ,要及时汇报给医生 给予积极 的溶栓、抗凝治疗 。 2 3 3 MD O移位或脱落 当 MD O移位或脱 落可造成分流 . . V V 和残余分流 ,血液 经过分流处在物理作用下可造成细胞机械性 溶血。术后观察患者有无发生烦躁不安 ,面色紫绀 ,皮肤黏膜 出血 ,肉眼血尿等 。若发生 M V D O移位或脱 落,应尽 早取出, 若不成功应 紧急外科手术 。 2 34 溶血 溶血与 MD O位置不好 、脱 落、残余 分流量大 .. V 有关 ,国外一组报道溶血的发生率为 0 7 . %。可 给予 肾上腺素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在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0.7%~0.8%,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约15万,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

但是,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能够通过矫治手术得到治愈,回归到社会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中。

目前,每年有2万患者采用介入方法获得治疗,由于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更新,使愈来愈多的医师和患者接受这种创伤小、恢复快与治疗效果明确的方法。

鉴于国内众多的不同设备和医疗水平的医院,以及参差不齐的医师技术手段严重的影响治疗结果与远期疗效,开展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规范合理的治疗行为,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工作更加健康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工作委员会受中国心血管医师协会的委托,起草了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专家共识以供广大从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医师借鉴。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21%,每2500~5000例存活新生儿中即可发生1例。

早产儿发病率明显增加,出生时体重<1kg者发病率可高达80%。

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3。

根据PDA直径的大小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大多数的专家认为PDA一经诊断就必须进行治疗,而且大多能够通过介入方法治愈。

一、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体重≥8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它心脏畸形。

(二)相对适应证1.体重4~8 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它心脏畸形;2.“沉默型”PDA;3.导管直径≥14mm;4.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但已控制3个月;5.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中度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三)禁忌证1.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和导管内有赘生物;2.严重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 肺总阻力>14woods;3.合并需要外科手术矫治的心内畸形;4.依赖 PDA存活的患者;5.合并其它不宜手术和介入治疗疾病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