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合集下载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江西省武宁县为例

6
8 O万吨 , 我县成为又一个 “ 世界钨都” 再次是有 平台优势 。 。 近
年来 , 县 的 园 区建 设和 城 区建 设 起 点 高 、 入 大 、 效 快 , 我 投 见 完 善 丁基 础设 施 , 展 了发 展 空 间 , 引 了一 大 批 项 目落 户 , 拓 吸 也 为 下 一 步项 目落 户 奠 定 了基 础 。
会精神 , 坚定不移地实施 “ 工业 强县” 战略 , 致力推进新型工
业 化 道 路 ,想 尽 一 切 办 法 克 服 困难 ,争取 发 展 先机 , 发 展 把 落 实 到 产 业 , 产 业 落实 到项 目上 , 目标 任 务 落 实 到具 把 把
体 行 动 。
一
、
解 放 思想 , 立 思路 确
加 快县 域 经济发展 的几 点思考— — 以 江西省武 宁县 为例
因此 , 们 坚 持 “ 所 为 有 所 小 为 ” 原 则 , 力发 展 “ 我 有 的 大 六 大 产 业 ” 持 从 实 际 出发 , 展 具 有 柏 对 优 势 的 、 以 此 , 发 『 ,
业 、 口 、 金 、 术 和人 才 的 中心 , 县域 经 济 的 发 展作 出 项 资 技 为
第二 ,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 。解放思想就
是 要 实 事 求 是 。不 同 的地 方 , 件不 同 , 况各 有 不 , 彻 条 情 贯 落 实 中央 的政 策 , 须 坚 持 因地 制 宜 , 实 际 出 发 。 近 年来 , 必 从 武 宁 县县 域 经 济 持 续 快 速发 展 ,对 外 知 名度 和影 响 力 亦 显 著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以江 西省 武 宁县 为例
王 明 锋
【 提
8 O万吨 , 我县成为又一个 “ 世界钨都” 再次是有 平台优势 。 。 近
年来 , 县 的 园 区建 设和 城 区建 设 起 点 高 、 入 大 、 效 快 , 我 投 见 完 善 丁基 础设 施 , 展 了发 展 空 间 , 引 了一 大 批 项 目落 户 , 拓 吸 也 为 下 一 步项 目落 户 奠 定 了基 础 。
会精神 , 坚定不移地实施 “ 工业 强县” 战略 , 致力推进新型工
业 化 道 路 ,想 尽 一 切 办 法 克 服 困难 ,争取 发 展 先机 , 发 展 把 落 实 到 产 业 , 产 业 落实 到项 目上 , 目标 任 务 落 实 到具 把 把
体 行 动 。
一
、
解 放 思想 , 立 思路 确
加 快县 域 经济发展 的几 点思考— — 以 江西省武 宁县 为例
因此 , 们 坚 持 “ 所 为 有 所 小 为 ” 原 则 , 力发 展 “ 我 有 的 大 六 大 产 业 ” 持 从 实 际 出发 , 展 具 有 柏 对 优 势 的 、 以 此 , 发 『 ,
业 、 口 、 金 、 术 和人 才 的 中心 , 县域 经 济 的 发 展作 出 项 资 技 为
第二 ,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 。解放思想就
是 要 实 事 求 是 。不 同 的地 方 , 件不 同 , 况各 有 不 , 彻 条 情 贯 落 实 中央 的政 策 , 须 坚 持 因地 制 宜 , 实 际 出 发 。 近 年来 , 必 从 武 宁 县县 域 经 济 持 续 快 速发 展 ,对 外 知 名度 和影 响 力 亦 显 著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以江 西省 武 宁县 为例
王 明 锋
【 提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
以经 济 结 构 调 整 为 中心 , 进 县 域 经 济 转 型 促
从宏观经济角度讲 , 口、 资、 出 投 消费是拉动经 济增 长 的“ 三 驾马车” 出口必须 以特 色经济 、 , 优势产业 为依托 , 消费必须是建 立在经济增长 、 民物质文化生 活得到提 高的基础上 , 人 投资是促 进 出 口、 拉动消费的关键 , 因此在 县域 经济结构调整中 , 以项 目 要 开发为 载体 , 利用外资 、 吸引内资 , 全面实施项 目带动 战略 。首先 要做好县域经济的定位工作 ,根据县域特 点做 好前 期规划工作 , 充 分发挥本地 区的优势资 源 , 引进 低成本 、 高效率 、 节约 型的项 目。项 目前 期工作能否抓早抓 准 , 深做实 , 做 直接关 系到资金筹 措 、 目进度 、 项 工程质量 和投资成效 。 要建立健全抓项 目的工作网 络 。 向, 纵 要建立县 、 邙门与乡镇 、 企业三级抓项 目的管理网络; 横 向, 要与省 内外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 、 目投 资中介服 务机 构建立 项 广泛的业务信 息联 系。 要健全项 目收集制度 , 过互 联网、 通 政务信 息网等各 种渠道 , 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项 目。要把握好项 目选择方
20 0 9年 第8卷 第4期( 第 13期 ) 总 1
3 5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胡俊 斌 , 张 波
4 3 3) 7 12 ( 南石 油勘探局 五一社 区服务 中心, 河 河南南阳
摘 要: 县域经济作为城 乡经济 的联 结点 , 承栽 着承 上启 下的作用 , 如何在 新的历 史时期发挥县域 经济的作用 , 实现 经济转型和可
向, 重点考虑项 目的关联度和产业政策 、 市场 、 技术 、 环保 因素等 , 特别是注 意把握产业关联度 问题 。 要认 真学习钻研中央、 、 省 市有
浅谈宁夏固原市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 中图分 类号】 F
【 文献标 识码l A
[ 文章编 号】0 9 94 (0 9 4 ( 10 — 1X 2 0 )0 b)一08 一 1 0 6 O
近年 来 ,固原市 坚持夯实 “ 两个 基础 ” 、加快 “ 三化 进程 ” 、培育 “ 四大 支柱 产业 、狠 抓 “ 个重 点 的发 展 思路 ,着力 振兴 县域 经济 。据 统 计 , 四 20 0 7年底 ,全市实 现地 区生产 总值 6 . 4亿 元 ,地 方财政 一般预 算收 入 2 18 . 0 8亿元 ,固定资 产投 资 4 . 8亿元 ,人均地 区 生产总值 4 5 37 0 4元。 1 发展 现状 ( )特 色优 势 产业不 断 壮大 。坚 持 “ 1 抓基 地 、扶 龙头 、建市 场 、活 流 通 、创 品牌” 的发展 思路 ,着力发 展壮大 马铃 薯、种草 养畜 和劳务 输出等 特 色优 势产 业 。 ( )工业化 水平 明显提高 。着 力实施 。 2 工业强 市”战 略 ,突 出 。 企业 改 制 、园区建 设 、招 商 引资 、民营 带动 四大 重 点 ,加快 推进 工业 化进 程 。 ( )城镇化 进程不 断加快 。按照 。 3 开发 建设新 区 ,保 护改造老 区 ,低 成 本 、高标 准 、快 速度推 进城 镇化 的发展 思路 ,不断 完善 了以固原 市区为 龙 头 、县城 为骨 干 、中心建 制镇 为补充 的城 镇化 体系 ,城镇 化水平 由 2 0 0 2年 的 1 . %提 高到 2 . 6 。 52 5O% ( )商贸流 通业迅 速发展 。以旅 游资源 开发为抓 手 ,以认 真实 施 “ 4 万村 千 乡 市场 建设 工程为 重点 ,狠抓城 镇商 贸流通 市场体 系 、城 乡物流 配送市 场 服务 体 系和 农副 产 品流 通市 场服 务体 系建设 ,使商 贸 流通 业得 到迅 猛 发 展。 ( 5)发展 后劲 明 显增 强 。积极 争取 并认 真组 织 实施 了农 田水 利 、交通 道 路等 一批 重点 工程 项 目。 ( )城 乡人 民生 活水 平显著 提高 。截止 2 0 年 底 ,全市城 镇居 民人均 6 07 实现 可支配收 入 9 7 . 元 ,人 均居住面 积为 3 . 平 方米 。农 民人均 纯收人 08 1 03 达到 2 1 . 7 ,人均住 户面 积为 l . 24 8 元 5 9平方米 。 2 存 在的 问题 ( )严重缺 水导 致我市 农业 发展缓 慢 。全市年 平均 降水量 4 0多毫米 , 1 0 年平均 蒸发誊 达 1 0 0 0多毫米 ,地 下水位 不断下 降 ,可 利用水 资源不 断减 少。 些 河流干 涸 断流 ,给人 畜带 来极 大 困难 。连年 的 旱灾 ,致使 9 %的旱 耕 0 地种植 效益极 低 。现 有水 资源利 用率低 。天上 水未能 有效 收集 ,地 表水 不能 完全 利用 。 ( )城市 化水平 低。截 止 2 0 2 0 7年底 ,全市 的城镇化 水平仅 为 2 . 6 5 0 %, 农业 人 口占全市 总人 口的 8 % 以上 ,农业 生产 总值在 地 区生 产总 值 中所 占 0 比例高 达 4 %以上 ,工业 化水 平仅为 2 % ,第三 产业 对发 展地方 经济带 动 0 1 能力 较低 。 ()农村 社会化服 务水 平低。各 类农 民专业 合作经济 组织发 展缓慢 ,单 3 家 独 户生 产经 营 的农 民 ,很难 成 为市 场主 体 ,农 业 产业 化经 营水 平 很难 提 高 。科 技服 务体 系不完 善 ,农 民的 科技 素 质和 农业 科技 含 量难 以提 高 。 ( 4)主 导产 业科 技含 量 和经 济效 益低 。马 铃薯 产业 在 耕作 方式 上仍 沿 用 着传统 落后 的种植模 式 ,且 品种 老化 ,精深加 工滞 后。养 殖业 的饲养方 式 落 后 ,技 术服务 滞后 ,养殖效 益不 高。劳务 产业 技能培 训很 难适应 市场需 求 变 化 ,劳务 人 员仍 以出 卖苦 力为 主 ,收入 较 低 ( )“ 5 龙头 ”企 业的带 动 能力弱 。马 铃薯加 工 企业 ,只能加 工 以粗淀 粉 为主 的初级 产品 ,且污水 处理 设施不 配套 ,资源 回收再 利用 率低 ,致使企 业 效 益低 。带 动能 力 不高 。 清真 牛羊 肉加 工 企业 、蔬菜 冷藏 保 鲜企 业 等 “ 龙 头 ”企 业基 本上 空 白。 ( 6)规模 工业 企业 的拉 动 能力 还较 脆 弱。 我市 工业 发展 虽然 有 了一 个 良好 的势 头 ,但 与 全区 相 比差距很 大 ,仍然 是 自治 区工 业最为 薄 弱的地 工 。 总量 偏 低 ,规 模 偏小 ,不 足 以支撑 工业 的 发展 。 ( )金 融 支撑 能力 差 。贷款 难 和难 贷款 的 矛盾 十分 突 出,除 招商 引 资 7 外 ,建设 资金 只 能通 过 自筹和 民 间借 贷 、高 利贷 或压 缩 生产 规模 来解 决 。 3 发展 的思 路及对 策 ( )着 力 实施 主导 产业 提升 工程 。 一是 积极 争 取特 色优 势产 业发 展项 1
发展县域经济之战略思考

故笔者认 为,发展县域 经济 的宏伟蓝 图.需要县域内全体人 来 .我 国县 域 经济 发展 迅 猛 .取 得 了 突 出成 绩 .但 在新 的 发展 形 民共 同描绘 . 领导者要将这幅蓝 图层层宣传 . 在宏观上做引导 , 使 势下 ,也存在不少困难 和问题 .特别在西部偏远地 区.山区的县 各级领会深透 .共同参 与。只有这样 ,才能夯实发展县域 经济 的
地 制 宜来 研 究和 探 讨 的重 大 课 题 。
一
人 口素 质 结 构 、 统 文 化 、 济 基 础 、 会 基 础 、国 内外 形 势 、 传 经 社 国
、
宏 观 引导 ,夯 实基 础
家有关政策法规、周边临县情况 、干部队伍素质与水平等基本情
县 域 经 济 是 多 样 性 经济 ,既包 括 农 业 工 业和 服务 业 .又 包 况和条件 分析 目前所有产业所依托的市场、流通 、科 技、人才 括 农 村 和城 镇 经济 ,涉 及 到 县域 内各 个方 方 面 面 .要 把 这 各 个 方 等状况 .以及所制定 的发展县域经济的政策和规划是否符合推动 方 面 面 组 成 一 盘棋 来 互相 协 调 .走活 这一 盘棋 。弈棋 者 要 有 高 超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要 求 。
容 忽视 政 策宣 传贯 彻 、战略 情 况 分析 、发挥 县 域 优 势 ,打 造 特 色经 济 、建 立 市 场 ,搞活 流 通 、参 与竞 争 、可持 续 发展 等 问题 ,本文 对 这 些 问题 进 行 了研 究和 探 讨 , 以保 证 县域 经 济 发展 健康 有序 的进 行 。 【 键词 】县 域 经 济 发展 战略 关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 系中 占有特殊 的重要地位 .它是国家 级 领 导 根 据 发 展 县 域 经 济 的 需要 ,准 备 进 行 改 制 .吸 引资 金 ,更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

( ) 四 引导发展 农产品产销协会 。运用 市场机制 , 产业 按
、
农业生产经营小规模 与大市场的 问题
家庭 联产承包 责任制这 种 “ 超小 型”经济保 持 了农 民生
产经 营的主体地 位 , 调动 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使农业和 农村经济得 到了快速 发展。但随着社会主 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 建立和逐 步完善 , 其弊端 日益显 现 , 在某种 程度上已成为发展 市场农业 的制约 。一 是与市场农业对资源 配置合理性 的要求 相矛盾 。从 目前农村 劳力 、 农用机 械 、 技术 和资金等生产要素 的配置看 , 规模生产存在着劳动力 的过多浪费 、 械化程度 小 机 低、 技术水 平不高和投入单 薄等不 合理状况 , 加了农产品生 增 产成本 , 降低 了市场竞争力 。 二是与市场农业对经 营方 式规模 性 的要求相矛盾 , 使得分散经 营的产 品即使是与市场对路 的 , 也会 因缺规模而在市场竞 争中处于劣势 。三 是与市场 农业开 放性 、 灵敏性 的要求相矛盾 。 由于思想观念 问题 和市 场的不确 定性 , 民对市场 变化反应迟钝 , 农 灵敏度不高 。 笔者认为 , 实现小规模生产与大 市场的顺 利对接 , 就是要 紧紧围绕市 场 , 坚持 中央农 村工作会 议 提 出的 “ 多子 、 少取 、
放 活” 的指 导思想 , 深化农业 和农村经济结 构调整 , 实现农产 品规模 化 、 量化 、 品化 , 批 商 不断提 高产 出率 、 质率 、 优 市场 占 有率 , 全面推进县域农村 经济发展 。 ( ) 一 深化农 业和农 村经济结构调 整。调整 区域结构 , 优 化资源 配置 , 发挥 比较 优势 ; 调整 产业结构 , 加快发展 农产 品 加工业 , 大幅 度提高农 产品 附加值 ; 调整 产品结构 , 面提 高 全
、
农业生产经营小规模 与大市场的 问题
家庭 联产承包 责任制这 种 “ 超小 型”经济保 持 了农 民生
产经 营的主体地 位 , 调动 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使农业和 农村经济得 到了快速 发展。但随着社会主 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 建立和逐 步完善 , 其弊端 日益显 现 , 在某种 程度上已成为发展 市场农业 的制约 。一 是与市场农业对资源 配置合理性 的要求 相矛盾 。从 目前农村 劳力 、 农用机 械 、 技术 和资金等生产要素 的配置看 , 规模生产存在着劳动力 的过多浪费 、 械化程度 小 机 低、 技术水 平不高和投入单 薄等不 合理状况 , 加了农产品生 增 产成本 , 降低 了市场竞争力 。 二是与市场农业对经 营方 式规模 性 的要求相矛盾 , 使得分散经 营的产 品即使是与市场对路 的 , 也会 因缺规模而在市场竞 争中处于劣势 。三 是与市场 农业开 放性 、 灵敏性 的要求相矛盾 。 由于思想观念 问题 和市 场的不确 定性 , 民对市场 变化反应迟钝 , 农 灵敏度不高 。 笔者认为 , 实现小规模生产与大 市场的顺 利对接 , 就是要 紧紧围绕市 场 , 坚持 中央农 村工作会 议 提 出的 “ 多子 、 少取 、
放 活” 的指 导思想 , 深化农业 和农村经济结 构调整 , 实现农产 品规模 化 、 量化 、 品化 , 批 商 不断提 高产 出率 、 质率 、 优 市场 占 有率 , 全面推进县域农村 经济发展 。 ( ) 一 深化农 业和农 村经济结构调 整。调整 区域结构 , 优 化资源 配置 , 发挥 比较 优势 ; 调整 产业结构 , 加快发展 农产 品 加工业 , 大幅 度提高农 产品 附加值 ; 调整 产品结构 , 面提 高 全
以大开放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的思考

放, 加快发展 。 二是从 经济发展 水平看 , 荥经 经济发 展的质 量仍 然不高 , 产 业发展还 不协调 ,0 8年 上半年 , 、 、 产对 GDP的贡献率 20 一 二 三
分 别 为 2 6 77 2/、 ∞ 2 经 济增 长主 要靠 二产拉 动 , 、 0 %、 .  ̄ 2 0 0 %, 一
增长 2 . % : 9 3 到位 招商 引 资资金 4 9 0万元 , 比增长 61 9 35 同 - %,
三产业 发展的规 模和速度 仍然十 分滞后 。2 0 o 7年 , 本级 一般财
占全社会固定 资产 投资 5 8 4万元 的 8 . %。 24 31 7
二是开放型经 济格局逐 渐确立 。截 至 目前 , 全县已有 广东 、
一
一
二 、 临的形势与存在 的问题 面
是从 区域经济 的发展态势 看 ,省 委九届 四次 全会和市 委
二 届八 次全会 以来 , “ 加快发 展 , 越争先 ” 跨 已成 为各地 的共识 , 区 域经 济呈现你 追我赶 , 相进发 的发展 态势 , 竞 面临的形 势可谓逆 水行舟 , 则退。荥经 区位 比不过本 市的雨城 、 山, 不进 名 资源 比不 过汉源 、 石棉 , 策和机遇 已经稍 慢一拍 的情 况下 , 需扩大开 在政 急
是综合实 力不 断增强。2 O 年 上半年 , 实现 生产 总 o8 全县
值 1 2亿 元 , 比增 长 1 ./; 县本 级一般 预 算收入 4 2 1 同 5 o 实现 4o 15 万元 , 比增长 4 . : 同 1 % 实现社会 消费 品零售 总额 3 7 3万 元 , 7 11
同比增长 1 . %: 8 02 实现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 7 33元 , 5 同比
分 别 为 2 6 77 2/、 ∞ 2 经 济增 长主 要靠 二产拉 动 , 、 0 %、 .  ̄ 2 0 0 %, 一
增长 2 . % : 9 3 到位 招商 引 资资金 4 9 0万元 , 比增长 61 9 35 同 - %,
三产业 发展的规 模和速度 仍然十 分滞后 。2 0 o 7年 , 本级 一般财
占全社会固定 资产 投资 5 8 4万元 的 8 . %。 24 31 7
二是开放型经 济格局逐 渐确立 。截 至 目前 , 全县已有 广东 、
一
一
二 、 临的形势与存在 的问题 面
是从 区域经济 的发展态势 看 ,省 委九届 四次 全会和市 委
二 届八 次全会 以来 , “ 加快发 展 , 越争先 ” 跨 已成 为各地 的共识 , 区 域经 济呈现你 追我赶 , 相进发 的发展 态势 , 竞 面临的形 势可谓逆 水行舟 , 则退。荥经 区位 比不过本 市的雨城 、 山, 不进 名 资源 比不 过汉源 、 石棉 , 策和机遇 已经稍 慢一拍 的情 况下 , 需扩大开 在政 急
是综合实 力不 断增强。2 O 年 上半年 , 实现 生产 总 o8 全县
值 1 2亿 元 , 比增 长 1 ./; 县本 级一般 预 算收入 4 2 1 同 5 o 实现 4o 15 万元 , 比增长 4 . : 同 1 % 实现社会 消费 品零售 总额 3 7 3万 元 , 7 11
同比增长 1 . %: 8 02 实现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 7 33元 , 5 同比
找差距 学经验 促发展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考

顷 ,城 市 建成 区绿地 率 、绿 化覆 盖率分 别从 “ 十五 ”末 的2 .1 6 %、3 5 提 高到 8 1 % 2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考
文/ 吴涛 (中共 盘龙 区委 书记 )
一
板块排 名县 区第一 。 所 有制 结构 不 断完善 ,非公 经 济飞
单 元 ,是 整 个 国 民 经 济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域 为松 华坝 水源 保护 区 ,占全 区管 理面 积的7 %。按 照市 委 、市政府对 第一板块 1
业得到优化提质,第一产业稳步发展 。 居 民消 费逐步 扩 大 ,内需 的拉动 作 用得 到增强 。 “ 十一 五 ”期 间社 会消 费 品零售 额年均增长2 . %, 01 1 3 2 1年完成 3
批 农 村 中 小 学 标 准 化 建 设 项 目投 入 使
一
、
盘 龙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盘龙区是昆明主城 区之一 ,在2 0年 04
 ̄ 2 0 年 分别 经历 了区划 调整和 托管 滇 09 源 、阿子营 “ 镇 ”的重 大变 化 ,现 全 两 区管理 面积8 69 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 8. 3 5 .9 方公里 ,区内6 98 67 平 2. 平方 公里的区
优化 发展布 局 、促进 项 目落地奠 定 了基
央商务区、北部山水新城、双龙片区和 符 合政 策农村 孕 产妇住 院分 娩费 用全额
年 、2 0 年 、2 1年 ,五次被评为 “ 09 00 云南 省 县域 经 济 发 展 十 强 县 ” ,分 别 位 列 “ 十强县 ”的第4 、第5 、第6 、第3 位 位 e 位和 第2 。2 1年G 总量首次突破30 位 0 DP 1 0
展战略 研 究 、土 地利 用总体 规划 以及 中 东 白沙河片 区 等一些 重点 片区规 划 ,为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考
文/ 吴涛 (中共 盘龙 区委 书记 )
一
板块排 名县 区第一 。 所 有制 结构 不 断完善 ,非公 经 济飞
单 元 ,是 整 个 国 民 经 济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域 为松 华坝 水源 保护 区 ,占全 区管 理面 积的7 %。按 照市 委 、市政府对 第一板块 1
业得到优化提质,第一产业稳步发展 。 居 民消 费逐步 扩 大 ,内需 的拉动 作 用得 到增强 。 “ 十一 五 ”期 间社 会消 费 品零售 额年均增长2 . %, 01 1 3 2 1年完成 3
批 农 村 中 小 学 标 准 化 建 设 项 目投 入 使
一
、
盘 龙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盘龙区是昆明主城 区之一 ,在2 0年 04
 ̄ 2 0 年 分别 经历 了区划 调整和 托管 滇 09 源 、阿子营 “ 镇 ”的重 大变 化 ,现 全 两 区管理 面积8 69 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 8. 3 5 .9 方公里 ,区内6 98 67 平 2. 平方 公里的区
优化 发展布 局 、促进 项 目落地奠 定 了基
央商务区、北部山水新城、双龙片区和 符 合政 策农村 孕 产妇住 院分 娩费 用全额
年 、2 0 年 、2 1年 ,五次被评为 “ 09 00 云南 省 县域 经 济 发 展 十 强 县 ” ,分 别 位 列 “ 十强县 ”的第4 、第5 、第6 、第3 位 位 e 位和 第2 。2 1年G 总量首次突破30 位 0 DP 1 0
展战略 研 究 、土 地利 用总体 规划 以及 中 东 白沙河片 区 等一些 重点 片区规 划 ,为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及对策研究——对常德县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总值 年均 增 长 l 8 . 5 。财 政 总收入 3 5 . 3 础设施建设 , 共 投 入资金 8 5 亿元, 其 中市 也实行 了联合 审批 、 限 时办结 、 超 时默 许 、 亿元 , 是2 0 0 5年的 3 . 2倍 , 财 政一 般 预算 财政先后投 人 资金 5 . 7 4亿元 。在 交通 建 缺 席 默 认 制 度 。
济取得 了长足发展 。 是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 。“ 十一五 ” 企业融资贷款 的奖励 制度 , 支持 县域 中小 1 .经济实力 明显增强 。2 0 1 2年 , 常德 时期 , 在新农村建设上 , 我市坚持推行以城 企业融资 。市直相关部门积极落实行政审 市 6县 1 市( 桃源 、 汉寿、 临澧 、 石 门、 澧县 、 带 乡、 以镇带村 、 镇 村 同治发 展战略 , 大 力 批权下放 , 进一 步扩 大县市 区经 济社会 管 安乡 、 津市 ) 完 成生 产总值 8 5 2 . 1亿 元 , 是 开展通村公路建设 、 病险水库整治 、 防洪大 理权限 , 2 0 1 0年 市 级 4 9 0项行 政 许 可 、 非 2 0 0 5 年的2 . 2倍 , 除 临澧 和津 市 外 , 各 县 堤培修加 固、 大 中型灌 区配套改造 、 农 田水 行政许可审批 和办事 服务项 目, 取消 和下 市生产 总值都 已超 过 i 0 0亿元 , 县 域 生产 利沟渠疏浚 、 农 村安 全饮水 工程 建设 等基 放了 3 2 9项 , 占6 7 . 1 , 对保 留的 1 6 1项 ,
业、 城 市 与 农 村 的 结合 部 , 其 经 济发 展 和 运 总值 的 ' 2 8 . 7 %, 比2 0 0 5年 提 高 6 . 3个 百 目引进上对先进 县市 区给予 奖励 , 在项 目 每月 比进度 , 每年 比 行的质量 、 效益 , 直接 关 系到 国 民 经 济 的 发 分点 , 工业对 生产 总值 增长 的贡献 率达 到 布局 上予 以统筹安 排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县域经济包括城镇经济、乡村经济、农户经济几个层次。按经济成分又可划分为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股份制和各种混合经济。各个层次、各种成份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无论哪个层次、哪种成份实现大的跨越,都会对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动作用。2002年,全国县域经济GDP增速11.3%,远高于全国平均数的7.8%,其中基本竞争力提升最快的百县(市)GDP增速达到28.2%。21世纪,县域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是进入工业化中期后,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器。
(四)县域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一是城镇化发展滞后。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体制,县域经济发展自主性和空间较小,导致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小城镇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强。从实践中看,我国大多县域交通、通讯等条件差,除了县城之外,很多小城镇基础建设落后,功能不全,缺乏聚集产业、人口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是拉动消费的“超市”。在县域范围内有五六万个小城镇和集镇,集中了全国大部分购买力,占全国零售商品总额的1/2以上,加上农民从城市购买的部分,则达到70%以上,集中了货币流量的60%。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域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县域成为国内最大的市场。只有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收入和购买力提高,市场容量才会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才会更强。
二是工业资源的基地。县域资源是国家资源的基本构成部分。土地、矿藏、森林、水源等自然资源大都集中在县域。没有县域资源在国家资源中的合理配置,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业和轻工业,以矿物质为原料的重工业和新兴产业等,大都依赖于县域资源的支撑。同时,广大农村为国家建设还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可以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要素主要源于县域。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 作者:
———————————————————————————————— 日期:
ﻩ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什么是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3、层次性。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人;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综合性。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5、差异性。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比较,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是最低县的15.1倍。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雄厚,其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二十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不足十分之一,而创造的GDP超过全国县域经济的四分之一,实现县级财政收入近三分之一。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的平均人口84.8万人、GDP16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6亿元、人均GDP2.1万元;分别是全国县域平均数的1.86倍、5.14倍、6.29倍、3.1倍。2003年,全国县域经济GDP增长速度为14.28%,东部地区县域经济GDP增长速度为15.03%,中部地区为12.84%,西部地区为14.82%。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
(三)县域经济的作用和地位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国富民的基石。据统计,2003年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61个,其中市辖区845个、县级市374个、县1470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县域国土总面积896万多平方公里,超过国土总面积的93%。县域内人口总数9.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88%。全国县域经济的GDP为6.4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5.15%。全国县域人口平均为45.53万人,县域GDP平均为32.0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平均为1.21亿元。同时,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村社会才能稳定。从全国经济发展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只有农村小康了,才能有全国的小康。
(四)县域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一是城镇化发展滞后。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体制,县域经济发展自主性和空间较小,导致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小城镇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强。从实践中看,我国大多县域交通、通讯等条件差,除了县城之外,很多小城镇基础建设落后,功能不全,缺乏聚集产业、人口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是拉动消费的“超市”。在县域范围内有五六万个小城镇和集镇,集中了全国大部分购买力,占全国零售商品总额的1/2以上,加上农民从城市购买的部分,则达到70%以上,集中了货币流量的60%。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域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县域成为国内最大的市场。只有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收入和购买力提高,市场容量才会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才会更强。
二是工业资源的基地。县域资源是国家资源的基本构成部分。土地、矿藏、森林、水源等自然资源大都集中在县域。没有县域资源在国家资源中的合理配置,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业和轻工业,以矿物质为原料的重工业和新兴产业等,大都依赖于县域资源的支撑。同时,广大农村为国家建设还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可以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要素主要源于县域。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 作者:
———————————————————————————————— 日期:
ﻩ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什么是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3、层次性。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人;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综合性。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5、差异性。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比较,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是最低县的15.1倍。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雄厚,其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二十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不足十分之一,而创造的GDP超过全国县域经济的四分之一,实现县级财政收入近三分之一。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的平均人口84.8万人、GDP16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6亿元、人均GDP2.1万元;分别是全国县域平均数的1.86倍、5.14倍、6.29倍、3.1倍。2003年,全国县域经济GDP增长速度为14.28%,东部地区县域经济GDP增长速度为15.03%,中部地区为12.84%,西部地区为14.82%。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
(三)县域经济的作用和地位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国富民的基石。据统计,2003年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61个,其中市辖区845个、县级市374个、县1470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县域国土总面积896万多平方公里,超过国土总面积的93%。县域内人口总数9.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88%。全国县域经济的GDP为6.4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5.15%。全国县域人口平均为45.53万人,县域GDP平均为32.0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平均为1.21亿元。同时,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村社会才能稳定。从全国经济发展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只有农村小康了,才能有全国的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