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炭电池研发中存在的问题
电池中添加活性炭 与 超级电容器

• 活性炭混入镍氢电池负极
(天津国泰之光研究院,2011年9月)
混入活性炭的效果: (+) 比功率提高 循环性改善 (--) 比能量减低——活性炭占了电极部分位置 可能增加电极析气量和调浆、涂佈难度
9
电容型铅酸电池 ——“铅炭电池”
炭加到入铅酸电池的负极中
—
+
—
+
—
+
Pb PbO2
活
性
PbO2
炭
—
铅酸电池
+ 混合电容器
超级电池 UltraBattery
Pb 活 性 炭
PbO2
m & R.Louey J Power Sources
158(2006)1140
8
二、电池添加活性炭的变种
电池的电极中混入活性炭 ——电容型电池
• 将活性炭混入铅酸电池负极 • 活性炭混入锂离子电池正极
磷酸
磷酸铁锂锂离子动力电容电池 ”
铁锂
石
正极:LiFePO4 –加活性炭 ; 负极:碳
+ 炭
墨
②朝阳 立塬新能源有限公司
2011年6月会议,2012年1月成果鉴定会
正极:LiFePO4 –加活性炭 ; 负极:碳
功率型: 78Wh/kg, 3000次衰减至65.8Wh/kg(84%) 2243W/kg;—20℃下,71.2Wh/kg;
活性 炭的 变种
铅酸锂离子 镍氢-
电池的电极 中加入部分 活性炭—— 电容型电池
铅+活性炭 石墨 AB5+活性炭
PbO2 锂盐+活性炭
NiO
13
对混入电池的活性炭的要求
探析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NEW ENERGY AUTOMOBILE | 新能源汽车探析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赵国亮安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河南省安阳市 455000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也越来越严重,所以新能源汽车便应运而生了,相对传统的燃油汽车而言,新能源汽车对环境的污染较小、且不会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
新能源汽车较传统燃油车相比,其动力来源主要是动力蓄电池,所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如若有所发展,那么新能源汽车势必会发展壮大。
本文就结合我们国家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电池技术 节能环保现在绿色和环保越来越成为我们国家发展过程中最受重视的问题之一,除此之外,这也是我们汽车行业现在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环境问题重视起来,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将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所以我们要将新能源汽车重视起来。
首先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其是提供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所以要对电池技术现存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研究出解决措施,本文为此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1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概述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技术,在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车用动力蓄电池的使用方式不同,因此对其性能要求也有较大区别。
HEV(油电混动)由汽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更强调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因此更注重电池的比功率;PHEV(插电式混动)和EV(纯电动)完全以蓄电池作为动力,更强调充电后的续驶能力,因而更关注电池的比能量。
这些电池技术因为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造成的影响较大,所以也越来越被人重视。
由于电池各自性能、材料、成本等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同类型动力电池的使用前景不同。
目前技术最成熟的是镍氢动力电池,但商业化最成功的是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则被广泛视作远期目标。
浅析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通过浅析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揭示了当前电池技术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充电速度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了改进对策如提高材料技术、优化电池结构等方面的措施。
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政府支持措施,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将对电池技术的进一步推动起到积极作用。
总结了文章论点,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前景,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问题,改进对策,发展趋势,政府支持,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能源汽车是指以新能源替代传统燃油的汽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动汽车。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紧缺问题的加剧,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各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而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改进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传统燃油汽车存在着排放污染大、资源消耗严重等问题,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备受关注。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电池的储能效率、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安全性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和局限。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改进措施。
本文将从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现状出发,系统分析电池技术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的对策和措施,并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
结合政府的支持政策,探讨如何加速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为构建绿色、低碳的社会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目的在于探讨当前电池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面临的挑战,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繁荣。
混合动力汽车用铅炭电池电解液加入磷酸的研究

CHEN Fe i , LI U So n g, ZHAO Do ng - do n g, F ANG Mi n g— x ue , YANG Hui — qi a n g
( Z h  ̄ i a n g ̄a n n e n g B a t t e r y( J i a n g s u ) C o . , L t d . , S h u y a n g J i a n g s u 2 2 3 6 0 0 , C h i n
i n t o e l e c t r o l y t e c o u l d i n h i b i t o x y g e n e v o l u t i o n o b v i o u s l y , b u t r e s t r a i n t h e p o s i t i v e e l e c t r o d e c h a r g i n g
p e r f o r ma n c e s o f P b - C b a t t e r i e s f o r HE Vs we r e r e s e a r c h e d . Ac c o r d i n g t o c y c l i c v o l t a mme t r y( c v ) 、
Abs t r a c t :Th e 1 n lu f e n c e s o f p h o s p h o r i c a c i d a d d e d i n t o t h e s ul f u r i c a c i d e l e c t r o l y t e o n t h e
质或电解液中,可以降低正极活性物质软化 ,阻止
板 栅 与腐蚀 产物 中 P b S O 阻挡层 的形成 ,还 可 以减
燃料电池发展瓶颈

燃料电池发展瓶颈
燃料电池发展的瓶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燃料电池的制造成本较高,其中贵金属催化剂的成本是主要瓶颈之一。
此外,燃料电池的大规模生产仍面临挑战,产能较小,无法实现经济规模效益。
2.储氢问题:燃料电池需要氢气作为燃料,但氢气的存储和输送技术仍然存在问题。
氢气储存密度低、容易泄漏等问题限制了燃料电池的实际应用。
3.基础设施建设:燃料电池车辆的应用需要配套的氢气加氢站来供应燃料,但目前全球加氢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建设成本较高,限制了燃料电池车辆的推广。
4.可靠性与耐久性:燃料电池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仍然是发展的挑战。
催化剂的性能退化、腐蚀问题以及系统组件的寿命等问题限制了燃料电池的长期稳定运行。
5.安全性:燃料电池需要高压氢气储存和输送,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安全问题包括氢气泄露、爆炸等,需要更好的安全措施和标准才能实现广泛应用。
为解决这些瓶颈问题,需要进一步研发创新技术,降低材料成本,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推动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铅炭电池发展历史

铅炭电池发展历史话说这铅炭电池啊,真是个既古老又新潮的玩意儿。
你说它古老吧,铅酸电池那可是个老古董了,早在19世纪就被人琢磨出来了。
但你说它新潮吧,加上那么点儿炭,嘿,立马就变得与众不同,仿佛给老电池披上了一袭华丽的新衣裳。
咱们先聊聊这铅酸电池的历史吧。
早在1859年,一个叫普兰特的老兄,就鼓捣出了这玩意儿。
那时候的人们,对电这东西还充满了好奇和敬畏,所以这铅酸电池一问世,那可是轰动一时啊。
它就像是个大力士,虽然长得五大三粗的,但干起活儿来,那可是不含糊,能提供稳定的电流,给各种设备加油打气。
不过呢,铅酸电池也有它的短板,那就是这家伙有点儿“虚胖”,重量不轻,体积也大,搬运起来那可是累得慌。
再加上它那个“胃口”也不小,得经常给它喂饱硫酸溶液,不然它就罢工给你看。
所以啊,人们就开始琢磨,能不能给这铅酸电池整个容,让它变得既苗条又能干呢?这时候,炭这家伙就闪亮登场了。
炭啊,那可是个好东西,轻便、多孔,能吸能放,简直就是个天生的储能小能手。
于是,有人就突发奇想,把这炭和铅酸电池结合在一起,看看能整出个啥新鲜玩意儿。
结果这一整,嘿,还真整出个铅炭电池来了。
铅炭电池啊,那可是集铅酸电池的稳重和炭的灵活于一身的完美结合。
它既保留了铅酸电池那稳定可靠的优点,又吸收了炭那轻便高效的特长。
这下子,它可就成了电池界的“小鲜肉”,备受追捧了。
你别说,这铅炭电池还真有两把刷子。
它不光能减轻重量,缩小体积,让搬运起来变得轻松加愉快,还能提高能量密度,让电池更耐用,充电也更快。
这简直就是给电池界带来了一场革命啊!当然了,这铅炭电池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一开始啊,人们还担心它这“混血儿”能不能适应各种环境,会不会有啥副作用。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这家伙可是越来越皮实了,不仅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如老狗,还能在各种高端设备上大展身手。
现在啊,这铅炭电池可是火得不行。
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太阳能发电站……哪儿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它就像是个不知疲倦的“工作狂”,默默地给人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铅酸蓄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

铅酸蓄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邵勤思;颜蔚;李爱军;张久俊【摘要】铅酸蓄电池(简称铅酸电池)从问世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因其价格低廉、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等优势,已成为目前化学电源中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二次电池,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多种场合.本文介绍了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发展历史、技术演化、结构组成和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铅酸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Invented more than 150 years ago,lead-acid battery has been the dominant portion in the second battery market with the widest applications in industry and daily life due to its unique advantages,such as low cost,mature technology,reliable performance and sound safety.In this paper,the principle,the history,the invention processes,the components,and the applications of lead-acid battery are reviewed.Finally,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ive of lead-acid batteries are discussed.【期刊名称】《自然杂志》【年(卷),期】2017(039)004【总页数】7页(P258-264)【关键词】铅酸电池;工作原理;历史;发展;应用【作者】邵勤思;颜蔚;李爱军;张久俊【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上海200444;上海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上海200444;上海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上海200444;上海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上海200444;上海大学理学院,上海200444【正文语种】中文自从1859年法国物理学家普兰特(Raymond Gaston Planté)发明铅酸电池以来,至今有150多年。
中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挑战及对策

中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挑战及对策
中国氢燃料电池技术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下是中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挑战及对策的几个方面:
现状:
1.技术进步:中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堆、系统和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已经进入到商业化应用阶段。
2.政策推动: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的政策,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等,为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3.主要应用领域:目前中国氢燃料电池主要应用在公交车、物流车等交通领域,以及备电、能源储存等领域。
挑战:
1.成本问题:目前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包括氢气供应成本、材料成本和堆的制造成本等,制约了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2.基础设施建设:氢燃料电池技术需要配套的氢气供应设施和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支持,目前中国的氢气供应网络仍不完善。
3.新能源竞争: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有多种技术路径可选择,如电池电动汽车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需要面对与其他技术的竞争。
对策:
1.降低成本: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降低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成本,提高商业化应用的竞争力。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氢气供应设施的建设投入,完善
氢气供应网络,提高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3.多元化应用:除交通领域外,进一步探索氢燃料电池技术在
工业、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拓宽技术应用范围,提高市场需求。
4.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动氢燃料电
池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共同应对技术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
发挥 高 比表 面碳材 料 的高导 电性和 对铅基 活性 物质 的分散 性 ,提高铅 活性 物质 的利用 率 ,并 能抑 制硫
关键 词 :铅碳 电池 ; 黑 ; 炭 负极板 ; 高倍 率部 分荷 电状 态
中图分类 号 :T 1 M9 2 文 献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6 0 4 ( 0 )2 6 — 6 A 10 — 8 7 2 1 0 - 0 0 1
Thee itng pr bl m si hede eo x s i o e n t v l pm e to a — a bo te i s n fl d— r n ba t r e e c
一
—
—
】 hns A A n I C i e B TMa e L
铅炭 电池 研 发 中存在 的 问题
王富 茜 , 朱振 华 , 陈红雨 , 光 熊正林 。王辉 石 , ,
(. 南师 范大 学化 学与 环境 学 院 , 东 广州 5 00 ;. 高校 储能 与动 力 电池产 学研 结合 示范 1 华 有 限公 司 广 东 肇 庆 56 2 ;. 州 冶炼 集 团股 份有 106 3肇庆 2 004株
Absr c :I h sp p r t a t n t i a e .ma u a t rng p o e so e d a b n batre s r ve d.A% c n e tc r o n f cu i r c s fla -c r o te is i e iwe o tn a b n b a k i x d mie no NAM. ef r d NAM nd c r o lc r n ls d b EM, lc smie x d i t Th o me a a b n b a k a ea ay e y S XRD, BET.Ca — pa i e o ma c ,h r e a c p a c nd c ce lf fla —c r n b t re r e td.I s fu h t ct p r r n ec a g c e t n e a y l ie o e d a bo at i sa e tse y f e ti o nd t a
限公 司 , 湖南 株 州 4 2 0 ) 100
摘 要 :论 述 了铅碳 电池 完整 的制 造过程 , 将含 量 为 2%的碳 黑添加 到 负极 活性物 质 中, 用 S M 、 利 E
XRD、E B T等分析 手段 对碳 材 料 、化 成后 参照 电池 负极 活性物 质和 铅碳 电池 负极 活性 物质 进行 了 表征 , 对铅 碳 电池进行 了容 量性 能测试 、 电接 受能力测 试和循 环寿命 测 试 。研 究发现 铅碳 电池 的 充 研发 中存在 诸 多问题 , 文总结 了铅碳 电池 中存在 的 问题 , 本 并提 出 了相 应 的解 决办 法。
T c n lg o t .Z a q n a g o g5 6 2 4Z u h u S l rG op C . Ld, e h oo y C . d, h o ig Gu n d n 2 0  ̄ .h z o met ru o, t. L e
Z uh uHu a 1 0 0 C i ) h zo n n4 2 0 , hn a
1 0 4 ; .aeo rd ci . d ct n&R sac nE e ySoa ea dP w r a eyo 5 0 0 2B s fPo u t n E u ai o o eerho n r t g n o e t r g r B t f
Gu n d n g e u ainI si ts a g o gHih rEd c t n t ue.Gu n z o u n d n 1 0  ̄ 3Z a qn e c ttr o t a g h u G a g o g 5 0 0 .h o igL o hBa ey
W ANG u— i n ZHU e h CHEN n —y ' S F q a , Zh n— ua, Ho g u’ , HIGua g , ONG e g ln W ANG ui n XI Zh n — i , h ,
(.c olfC e i r n n i n e tS uhC ia om l n es y G ag huG a g og S ho o h m s ya dE vr m n, o t hn r a U i r t, u nz o u n dn t o N v i
Ke o d :ed cro a ey cro l k n gt e l e hg t p ra s t o cag ( P 0 ) yw r s l — ab n t r;ab n a ; eai a ; i r e at lt e f h re a b t b c vpt h a i a HR S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