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物超所值)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物超所值)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物超所值)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第一课天之道

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

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4.背诵、默写全文

5.主题思想

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

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学常识

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

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

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

二、论证方法:

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

三、修辞手法: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

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

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

四、成语演化:

1.既来之,则安之

2.分崩离析

3.祸起萧墙

4.开柙出虎

5.季孙之忧

6.大动干戈

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五、重点字词

1.过:动词,责备

2.与:语助词

六、通假字

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

七、特殊句式

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

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

3.止:

例句出处释义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停止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

4.见:

例句出处释义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xiàn,出现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见解、见识

5.过:

例句出处释义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

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

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

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

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

一、文学常识

1.孟子的主张、地位

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

3.孟子散文的特点

二、论证方法

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

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三、修辞手法

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

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比喻)

四、表现方法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手法)

五、文言常识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4: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不过有的教科书“直”是“只是”的意思,并不是通假字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收敛,积蓄,有的教科书认为这个字非通假字,直接解释为“约束,检点”

6: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 “无”通“毋”,不要

(二)古今异义字

1.河内凶。河:(古义: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

2.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3.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许、也许)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5.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三)一词多义

1.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

3.发

百发百中成语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发出、抒发 4.兵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兵器

穷兵黩武成语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军队

草木皆兵成语士兵

5.胜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优美的

(四)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

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4.【王无罪岁】

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5.【请以战喻】

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7.【谨庠序之教】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8.【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五)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亦走也

这也是逃跑。

2、非我也,岁也

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3、非我也,兵也

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同上)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1)申之以孝悌之义

(2)树之以桑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宾语前置句:

(1)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3 、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 【省略句】

1、何也

省主语“此”。

2、弃甲曳兵而走省主语“将士”。

第四课秋水

一、文学常识

1.庄子的地位、主张、批判思想

2.庄子文章的特点

3.《庄子》一书的篇幅、内容及其作者

4.本文体裁:寓言

二、文章内容

1.文章主旨

2.本文论证特点:以小见大

3.人的认识受到限制的条件

三、论证方法

1.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举例论证)

2.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类比论证)

3.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类比论证)

四、修辞方法

1.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反诘、比喻)

2.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反诘、比喻)

3.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反诘、比喻)

4.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反诘、比喻)

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排比、比喻)

五、成语演化

1.井底之蛙

2.望洋兴叹

3.洋洋自得(洋洋得意)

4.贻笑大方

5.大方之家

六、文言常识

1.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至:动词“到”,于:介词)

望洋向若(联绵词,仰视的样子)

大方之家(修养高,明白事理)

秋水时至(时令,季节)

2.通假

不辩牛马(辩,通“辨”)

泾流之大(泾,通“径”)

3.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少)

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轻)

4.文言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若己)

我之谓也(用“之”帮助宾语前置,谓我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5.一词多义

泾流之大(代词,这样)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帮助宾语前置)

仲尼之闻(结构助词,的)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词,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

第五课大同

一、文学常识

1.五经名称

2.“三礼”名称

3.《礼记》成书年代、内容、地位、反映思想

二、文章内容

1.主旨理解

2.“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论证方法

全文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之间的对比

四、成语演化

1.夜不闭户

2.大同世界

第6课以修身为本

一、文学常识

1.四书的名称

2.《大学》的出处、作者、阐述思想

3.小学包含的内容

二、文章内容

1.中心主旨理解

2.大学培养人的根本为:品德

三、文言词汇知识

1.掌握明、虑、齐、格物、壹是等词的用法

2.翻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第7课好学·力行·知耻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2.《中庸》的出处、成书年代、作者、评价

二、文章内容

1.中庸之道中的“道”是指:准侧

2.文章主旨

第8课谏逐客书

一、文学、文体常识

1.古代“书”的定义、应用范围

2.本文节选自什么作品

3.文章最终使得秦王收回成命的原因

二、论证方法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类比论证)

2.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举例论证)

3.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类比论证)

4.用“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来证明驱逐客卿视错误的。(类比论证)

5.用“损民以益仇” 来证明驱逐客卿视错误的。(对比论证)

三、修辞方法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排比、对偶)

四、文章内容

1.中心论点

2.文章结构层次

3.作者国籍(原:蜀国;后:晋朝)

五、特殊句式

1.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判断句)

2.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判断句)

第9课陈情表

一、文学常识

1.表的含义

2.陈情表的评价

正如苏轼所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文言常识

1.古今异义

至于成立不行秀才告诉辛苦

2.词类活用

躬亲日笃闵凶微贱终余年

3.文言句式

判断句:

非臣殒首不能上报

省略句:

①逮奉圣朝,沐浴清化②则告诉不许③谨拜表以闻

三、文章内容

1.中心主旨

2.流传千古的原因

3.文章主要特点:骈散相间

四、成语演化

1.零丁孤苦(孤苦伶仃、孤苦零丁)

2.茕茕孑立

3.形影相吊

4.日薄西山

5.气息奄奄(奄奄一息)

6.人命危浅

7.朝不虑夕(朝不保夕) 8.皇天后土

五、典故

1.死当结草

第10课答李翊书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别称、思想、反对文风

2.作者的地位、评价

二、论证方法

1. 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为文立言(类比论证)

2.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盛宜言”的道理(类比论证)

3.肖于器——见用与不见用应有的态度(类比论证)

4.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为文立言的根本在于道德修养(演绎论证)

三、修辞手法

1.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比喻、对偶)

2.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比喻)

四、文章内容

1.中心主旨

2.主要观点

3.文中的“气”的含义

五、文言常识

(一)文字

【通假字】1.蕲胜於人而取於人.(蕲—祈)

【古今字】1.有志于古者希矣.(希—稀)

【异体字】1.养其根而立矣其实.(竢—俟)

(二)辞汇

【古今异义词】

1.气之与言犹是也.(与,相对.犹,如同)

2.其敢自言几于成乎 (几,接近)

3.所以劝之.(劝,鼓励)

【同形异构词语】

1.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 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虽然,虽然这样)。

2.然后识古书之正伪 / 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 然后肆焉。

(然,这样;后,……之后)

3.所以劝之.(所,结构助词,以,介词,介绍原因.二者结合,表示"……的原因"。

(三)语法

【句式】[一]判断句

1.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於其宫室者.

(主语:愈;谓语: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於其宫室者)

2.生所谓立言者,是也.(主语:生所谓立言者;谓语:是."是"是指示代词)

3.气,水也.(主语:气;谓语:水)

4.言,浮物也.(主语:言;谓语:浮物)

[二][被动句]

1.蕲胜於人而取於人,则固胜於人而可取於人矣 / 无诱於势利 / 其观於人 / 待用於人者.(取於人,诱於势利,观於人,用於人:"动词+於+施事"式)

2.志乎古必遗乎今.(遗乎今:"动词+乎+施事"式)

[三]宾语前置

1.惟陈言之务去.("陈言"是"去"的宾语,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其用於人也奚取焉.(疑问代词"奚"是"取" 的宾语)

[四]倒装句

1.俨乎其若思.(主谓倒装)

2.茫乎其若迷.(主谓倒装)

3.戛戛乎其难哉.(主谓倒装)

4.昭昭然黑白分矣

5.然后浩乎其沛然矣.(主谓倒装)

[五]习惯格式

1.而其问何下而恭也.(格式:"何……也",表示感叹,相当於("多麽……啊")

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於其宫室者 /生所谓立言者(格式:"所谓……",相当於"说的……")

3.非三代两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格式:"非……不敢……",相当於"不是……不敢……",强调动作行为的条件,趋向)

4.惟陈言之务去.(格式: "唯……是……",强调宾语)

【词类活用】

1.处心有道.(处,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处在")

2.行己有方."使……行"

3.吾诚乐而悲之.(乐,悲,都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乐","为……悲")

【重要虚词】

1.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而,连词,第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相当於"但是",第二个表示递进关系,相当於"而且".其,指示代词,那.何,副词,相当於"多麽".也,句末语气词,表示确认语气)

2.谁不欲告生以其道(以,介词,介绍物件,相当於"把……",句中"以其道"这个介宾词组作补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挪到动词"告"前面作状语)

3.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於其宫室者.

(抑,连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於"可是".所,者,都是结构助词."所"与"谓"组成"所字词组",表示"说的","者"字与"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於其宫室"组成"者字词组",表示"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於其宫室"的人,"所字词组","者字词组"都是名词性短语,二者是"定中"关系)

4.生所谓立言者,是也.(所,者都是结构助词,"所谓","立言者"都是名词性词组,二者是"定中"关系.是,指示代词,这样.也,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

5.生所为者与所期者.(所,者都是结构助词,它们和动词一起构成"所字短语",表示动作的物件."所为者"即"做的事情","所期者"即"期待的事情")

6.愈之所为.(所,结构助词,与动词"为"组成"所字词组","所为"即"做的事情")

7.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焉,疑问代词,哪里.且,选择连词,相当於"或","还是")

8.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虽,连词,虽然.然,指示代词,这样.为,介词,介绍物件,相当於"对……")

第11课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文学常识

1.欧阳修的主张、地位、作品

2.文章出处

3.本文的体裁

二、文章内容

1.中心论点

2.主要论证方法:对比

3.“满招损,谦得益”出自什么作品

三、重点句子

1.呜呼!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国家和朝代)兴盛衰亡虽然 (由于)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原:动词,推究事物的本源,如“原君”

3.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世人说晋王死的时候拿箭说梁王等三人是仇人,是我立他做王,订的盟约结果他们却背叛了梁。

约:名作动,订盟约其:命令副词

四、论证方法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对比论证)

2.《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引用论证)

3.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对比论证)

第12课答司马谏议书

一、文学常识

1.王安石散文特征、主张、作品、评价(列宁)

2.本文的体裁——驳论文(议论文体角度)

3.本文的体裁——政论文(题材角度)

4.文章选自——《资治通鉴》

二、文章内容

1.中心主旨

2.行文风格——刚柔相济

3.行文驳斥的五个主要观点

4.全文驳论的角度——驳斥论点

5.作者驳斥司马光的理论原则——名实要相符

6. 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①人--“习于苟且”②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③上--“欲变此”

三、论证方法

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例证法)

2.驳斥“征利”观点——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演绎论证)

四、反驳的类型

1.第一直接反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2.第二个举出根据进行反驳,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3.第三举出史实进行反驳,举出历史的事实来进行反驳,如“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五、修辞方法

1.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反语)

2. 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rén)人,不为拒谏。(排比)

第13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一、文学常识

1.蔡元培的著作

2.文中阐述论点时主要的论证方法——归纳论证

3.心理学的套版反应——运用文字要有创造精神(演绎论证)

第18课生命的意义

一、文学常识

1.作者主要成就

2.著作及全部作品汇集

二、文章内容

1.文章主旨

2.故生命的长短,不足以决定生命之价值。生命之价值,要看生命存在的意义如何,乃能决定。(归纳推理论证)

第19课谈时间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及其身份、成就、创作题材(理论批评)、参加社团

2.作者主要著作

3.本文体裁(散文小品)及其特征

二、课文内容

1.本文的论证方法——演绎论证

2.典故运用:

逝者如斯夫——出自《论语》

3.名言名句: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

4.行文风格——旁征博引的写作手法、典雅平和的语言风格

5.文章主旨理解

第20课论快乐

一、文学常识

1.钱钟书的作品

2.本文的体裁(随笔)

3.文章选自《写在人生边上》

二、课文内容

1.那时刻的灵魂,彷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比喻)

2. 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所以我们前面说,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排比)

3.词语解释

①飘瞥难留:很快飘逝,难以留下②工愁善病:长于忧愁,不正常的状态。

4.主题归纳

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复阐说了对快乐的种种理解,得出“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创见,指出这是人类文化又进一步的表现,并于诙谐中表现出他对庸俗、愚昧、自欺的嘲讽,耐人深思。

第21课论读书

一、文学常识

1.马克思对培根的评价

2.培根的国籍、身份

3.本文体裁——随笔

二、论证方法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类比论证)

三、修辞手法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排比)

2.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排比)

第22课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一、文学常识

1.罗素的身份、主要著作

2.文章的体裁——论说文

3.本文选自——《外国散文精选》

二、文章内容

1.主要论证方法——例证法

2.行文风格——①使用第二人称②大量使用也许、说不定等虚拟语

3.避免愚蠢见识的方法

①对凭观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用经验加以检验;不能用经验加以检验的,就要有充分的证据。

②听取不同社会圈子的人所持的种种看法,摆脱武断,

③提防那些容易助长你狂妄自大的意见,时刻提醒自己。

第23课我的世界观

一、文学常识

1.本文的体裁

2.作者的国籍

二、文章内容

1.思想深远而语言朴实

2.见解独到而态度谦逊

3.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第24课郑伯克段于鄢

一、文学常识

1.《左传》的体裁、作者、记叙时代

2.《左传》在写人和叙事上的优点

3.题目原来出处——《春秋》

二、课文内容

1.人物形象

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冷酷狡猾,奸诈虚伪。

共叔段:贪婪狂妄,愚昧无知。

姜氏:偏狭昏愦,以和情于政。

颍考叔:聪慧机智。

2.艺术手法

描写战争详略得当

成功地刻画了人物

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衬托手法的运用,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生动。

3.细节描写

“庄公寤生”使姜氏受惊,由此厌之,表现了姜氏乖戾偏狭。

颍考叔“食舍肉”既写出了其纯孝,更突出了其聪慧机敏

“隧而相见”则表现了庄公与统治阶级宣扬的孝道的虚伪可笑。

4.衬托手法

以共叙段的贪婪妄和愚昧无知,衬托庄公的老谋深算

以姜氏的昏愦和随心所欲,映衬庄公的精明和藏而不露

蔡仲和公子吕为国除害的迫切心情,衬托出庄公的城府之深,手段高明颍考叔的“纯孝”反衬庄公的不孝与虚伪。

三、文言常识

1)亟请于武公(屡次)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不过:不超过,参:同“三”,国:国都)3)姜氏欲之,焉辟害?(焉:怎能,辟=“避”)

4)蔓,难图也(蔓:蔓延,生长,图:图谋,谋划)

5)无庸,将自及(庸=用,自及:自己遭殃的意思)

6)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地道,名用如动词,挖地道)

7)爱其母,施及庄公(延续推及)

(三)句子翻译

1)姜氏何厌之有?

姜氏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呢?

2)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人的统治,君王将对他怎么办?

3)不义不昵,厚将崩。

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即使扩大了土地,也会分崩离析。

第25课冯谖客孟尝君

一、文学常识

1.《战国策》的体裁、内容、整理者、记载年代

2.《战国策》的文学价值

二、人物形象

1.冯谖

“奇人奇计”,足智多谋,深思远虑,潇洒无稽,报效知己

2.孟尝君

有政治远见,也堪称慧眼识人,具有宽人责己,礼贤下士的品德。

三、艺术手法

1.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有趣

2.欲扬先抑,层层深入

3.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的运用

4.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心理。

四、细节描写

1.“三次弹铗”就是生动而形象的细节描绘

2.“收债市义”中写孟尝君“衣冠而见之”、“孟尝君不说”

五、侧面描写

孟尝君及其手下人对冯谖态度的映衬,从不同侧面丰满了冯谖的形象。第26课垓下之围

一、文学常识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资料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3、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展,科学是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改造和利用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word知识点资料讲解

§3.2中文Word 2010的基本操作 Word 2010是Office 2010中的一个组件,它是用于字处理的软件,用它所建立的文件称为“文档”。 一、启动 方法一: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 方法二:双击Word 2010的快捷方式图标 方法三:双击扩展名为.DOCX的文档 二、退出 方法一: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方法二:选择菜单“文件/退出” 方法三:Alt+F4 方法四:双击应用程序窗口的控制菜单图标 三、Word 2000窗口的组成 在Word 2000的视图切换工具按钮中包含四种视图方式按钮,从左至右依次是:普通视图、Web版式视图、页面视图、大纲视图。在书中还提到了另外两种:打印预览、全屏显示(阅读版式) 普通视图: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编辑文本,但有部分内容在该视图中不能显示。如页眉、页脚、分栏、图形等。 页面视图: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编辑文本,编辑的效果与实际打印效果一致。

Web版式视图:用以创建Web页,除显示文档内容外,还显示文档的背景及文档结构图。 大纲视图:用于显示文档中的文本信息,但不能显示文档中的图形。 三、创建与打开文档 1.文档的创建: 方法一:选择菜单“文件/新建” 方法二:单击工具栏中的“新建”按钮 方法三:启动Word 2010时,自动建立一个名为“文档1.DOCX”的文档 方法四:CTRL+N 2.文档的打开: 方法一:选择菜单“文件/打开” 方法二:单击工具栏中的“打开”按钮 方法三:打开最近使用过的文档,选择“文件”菜单,在其底部列出最近使用过的文件的名字(默认为4个,最多为9个,可使用菜单“工具/选项”进行设置),单击某一文件名,可打开此文件。 方法四:CTRL+O 说明:在Word中可同时打开多个文档,每打开一个文档,则会在“窗口”菜单底部出现该文件名,单击该文件名可实现

《知识点总结》Word版

第九、十章知识点清单 1、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 2、电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电路元件组成的。电源是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的装置。电磁炉在工作的时候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电路的三种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短路有____________短路和__________短路两种。 习题1、如图2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开关S闭合后,电源可能被损坏的电路是( ) 4、画出对应的电路元件符号:灯泡_______电铃________电动机________开关______电源_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电压表_______

电流表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导体,常见的导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题2.下列四组物体中,在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A.钢尺、瓷碗、大地 B.固体食盐、纯净水、煤油 C.铅笔芯、食盐水、玻璃杯 D.钢制刀片、铝制饭勺、人体 6、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金属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玻璃在加热至红炙热状态时由绝缘体变成导体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题3、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B.通常情况下塑料、玻璃、汽油都是绝缘体 C.绝缘体内缺少自由电荷,所以不容易导电 D.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

Internet技术知识点总结

Internet技术 1.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实质是网络的网络。 2.互联网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称。 3.Internet:由路由器及通信线路基于一个共同的通信协议,将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网 络互联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虚拟网络,是共享资源的集合。 Internet的主要功能 4.WWW服务 a)(WorldWideWeb)万维网服务 b)网页文件连接的组合 c)超级连接文本:文本,声音,图形,动画,影像组成。 d)HTTP协议:WWW客户机到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用的协议。 e)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网页的语言。 5.电子邮件服务:利用存储-转发原理,克服时间,地理上的距离,通过计算机终端和通 信网络进行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递 6.数据检索:分类目录和关键字 7.电子公告板(BBS):基于电子邮件的服务 8.远程登录 9.商业应用 ISP 网络服务供应商,是Internet网络用户接入和信息服务的提供者 10.分类 a)为用户提供拨号入网业务的小型ISP(应为IAP)。区域性强,服务能力有限,没有 自己的主干网络和信息源,提供的服务信息有限 b)真正意义上的ISP:全方位服务,有全国或较大区域的联网能力,可提供专线、拨 号上网 11.ISP服务 a)提供专线接入:提供如DDN、X.25、FR、CATV等专线接入 b)提供拨号接入:向用户提供通过公用电话网联机访问Internet的能力,包括UNIX 仿真终端方式和SLIP/PPP连网方式 c)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d)提供信息服务:提供的信息(用户名(账号)、用户口令(密码)、IP地址、域名服 务器(DNS)地址) e)提供联网设备,网络系统集成,软件安装和使用培训服务 12.主页:打开浏览器后第一个出现的页面 13.超文本:含有超链接的文本 14.超链接:通过网址链接到别的网页 15.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又称为网址) 16.HTML的超链接用URL来定位信息资源所在的位置 17.格式协议://域名或IP地址(:端口号)/路径名/文件名 a)协议:又称信息服务类型,是客户端浏览器访问各种服务器资源的方法 b)端口号:默认端口号可以省略 c)文件名或路径名缺省时,会返回浏览器一个index.html或default.html文件 18.Internet的特点 a)对用户隐藏网间连接的底层节点,用户不必了解硬件连接细节 b)不指定网络互联的拓扑结构

信息技术知识汇总

一、专用名词 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信息技术",包含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领域的技术。IT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 ?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 ?分类: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 ?信息特征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 ?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NII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的缩写。它包括: 1.一系列不断扩展的仪器设备。如摄像机、扫描仪、键盘、电话、传真机、计算机、交换机、高密度磁盘和光盘、声像带、电缆、电线、通信卫星、光纤传输线路、微波通信网、电视、监视器、打印机等。 2.信息本身。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电视节目、科学或商业数据库、影像、录音、图书馆档案及其它媒体等形式体现。目前大量的这类信息分布在政府的各机构中,而且每天都从实验室、演播室、出版商等处传播有价值的信息。 3.各类应用程序和软件。用户能借助于这些程序和软件去访问、处理、组织和提炼那些由NII设施提供的、随时可用的大量信息。 4.各种网络标准和传输编码。依靠它们实现网络间的互连和互操作,确保个人秘密和网络的安全与可靠。 5.人。这类人的工作是挖掘信息,开发应用程序和服务、组建设备、培训其他人员等。 Internet是采用共同的计算机语言或协议被连接在一起的很多完全不同的网络的集合。这些网络之间的传输路径安排可以确保即使一个或多个路由被阻塞,传输仍然可以畅通无阻。这是ARPANET的早期设计目标的一部分,诣在使网络既有效又强大。 Internet 上的所有传输都被组织成数字包的形式--打碎的信息--每个包都有自己的地址和路由指令。这种被称为包交换的方法使数字通讯可以充分利用全部的网络资源,在特定的时刻找到最快和最经济的可行路径。数字包以共同的格式被传输,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TCP/IP)使得起始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可以与途中和最终目的地的其它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通讯。 IP是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为"网际协议"。它就是应用于Internet中的基础协议"TCP/IP"中的"IP",工作于网络七层模型中的第三层。我们现在常用到的"IP"电话,即泛指应用Internet网络及相关技术,把传统的电话(通过PSTN公用电话网)业务转移到Internet网络上来,以大幅降低通讯费用。 ISDN是Integrated Serviced Digital Network的缩写,一般译为"综合业务数字网",电信局称之为"一线通",就是因为它能实现把语音服务和数据传输服务组合在同一通信介质上,为用户同时提供这两种服务的连接。ISDN的基本速率接口提供两个64Kbps 和一个16Kbps的信道带宽(2B+D),其中一个64Kbps信道用于传输语音,另一个64Kbps信道传输数据(当不需要传输语音时,数据传输可占用两个B信道128Kbps的速率),16Kbps的信道用于传输通讯指令等服务信息。 ISDN与普通模拟电话线有什么不同?对于模拟电话线来说,是在用户到电话局之间的线路上传送的模拟话音信号,因此,它只能提供单一的电话业务。而ISDN实现了用户线的数字化,不管是什么信号(文字、图像、声音),只要变成数字信号,就可

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1、检测技术:完成检测过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2、检测的含义:对各种参数或物理量进行检查和测量,从而获得必 要的信息。 3、检测技术的作用:①检测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②检测技术在大型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③检测技 术和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④检测技术的完善和 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4、检测系统的组成:①传感器②测量电路③现实记录装置 5、非电学亮点测量的特点:①能够连续、自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和 记录②电子装置精度高、频率响应好,不仅能适用与静态测量,选 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记录装置还可以进行动态测量甚至瞬态测量③电 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集中控制④电子测量 装置能方便地改变量程,因此测量的范围广⑤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 相连,进行数据的自动运算、分析和处理。 6、测量过程包括:比较示差平衡读数 7、测量方法;①按照测量手续可以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 测量。②按照获得测量值得方式可以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 和微差式测量,③根据传感器是否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可区分为 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8、模拟仪表分辨率= 最小刻度值风格值的一半数字仪表的分辨率 =最后一位数字为1所代表的值 九、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或检测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的输入量变化的 比值 s=dy/dx 整个灵敏度可谓s=s1s2s3。 十、分辨率是指检测仪表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十一、测量误差:在检测过程中,被测对象、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检测人员受到各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对被测量的转换,偶尔也会改变被测对象原有的状态,造成了检测结果和被测量的客观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十二、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工具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等 十三、误差分类:按照误差的方法可以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可以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按照被测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十四、绝对误差;指示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x0之间的差值 =x—x0 十五、相对误差;仪表指示值得绝对误差与被测量值x0的比值r=(x-x0/x0)x100%

Office知识点的总结(word文档物超所值)

三大办公软件Word、Excel、PPT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Word文档知识点 第一章 Word文档的编辑与排版功能 一、Word2016操作界面: 由“文件”按钮、快速访问工具栏、标题栏、功能区(选项卡和命令组)、标尺、共享、页面区域、滚动条、状态栏等组成。 Word2016的默认后缀名是:.docx 二、word的基本操作: 1.文件的基本操作 1)不同输入法之间的切换:Ctrl+Shift键; 2)CapsLook=大、小写字母切换 3)NumLook=控制数字小键盘打开与关闭 2.输入日期和时间; 1)插入当前日期:Alt+Shift+D;2019/12/18 星期三 2)插入当前时间:Alt+Shift+T;19时31分 3.选定文本的作用:选定文本后,才能编辑和修改文本。 4.输入文档时,直接按“Enter”键可对文档内容进行换段;按“Shift+Enter”组 合键可对内容进行换行,并出现一个手动换行符“↓”。 5.选定文本的方法; 1)选择整个文档:在文档左侧页边距外侧的空白页面上,连续点击鼠标左键三次。 2)选择整个段落:在段落的左侧页边距外侧的空白页面上,连续点击鼠标左键两次。 3)选择一行:在一行的左侧页边距外侧的空白页面上,单击鼠标左键。 4)可以使光标插入点快速移到第一页页头的组合键是Ctrl+home。

5)选择文档中竖块文本的方法,可以按住Alt键选择。 6)小区域选择:按住鼠标左键,从开始位置拖动到结束位置,松开鼠标左键。 三、文本和段落的基本格式 设置文字格式的操作有设置字体、字号、字形、下划线、边框、底纹、颜色等; 设置段落格式的操作有设置对齐、缩进、行间距、段间距以及边框和底纹等; 设置页面格式的操作有设置纸张、页边距、页眉和页脚、页边框等。 1、字体的安装: 1)选中字体文件,鼠标右键“安装”; 2)开始/控制面板/字体 2、段落文本的对齐方式包括:左对齐Ctrl+L、居中Ctrl+E、右对齐Ctrl+R、两端对齐Ctrl+J、分散对齐Ctrl+Shift+J(调整字符宽度) 3、按组合键【Ctrl+D】打开“字体”对话框,设置文本格式。 4、在文档中插入的分页符,为什么有的时候看不到? 分页符属于编辑标记,如果看不到文档中的分页符,那么它可能处在隐藏状态。此时, 单击“开始”选项卡,在“段落”组中单击“显示/隐藏编辑标记”按钮 5、要删除文档中重复的文字/空行/空格可以通过“查找和替换”来实现。 查找替换空行,“^p”代表一行。 6、制表位的作用:方便光标快速定位。 1)制表位的类型: 默认制表位(两个字符):一般用在正文段落中,按Tab键使用;即首行缩进2个字符 手动设置制表位:一般用在特定的排版,可以快速定位在页面制定位置; 2)通过标尺设置制表位 左对齐式制表位;居中式制表位;右对齐式制表位;小数点式制表位 ;竖线对齐式制表位(不定位文本,只在位置上显示插入的竖线); 7、插入_页面_分页【或执行“Ctrl+Enter”】

Word考试知识点

Word考试知识点: 1.文本的移动步骤:○1选择○2剪切○3到目的地○4粘贴 2.文本的复制步骤:○1选择○2复制○3到目的地○4粘贴 3.替换:○1先选择○2编辑—替换○3全部替换○4单击是最后单击确定,保存文件。 4.设置字符的字体、字号、字形、颜色、字符间距、字符缩放比例、字符的位置 操作原则:先选定后操作 步骤:○1先选择○2菜单【格式】—【字体】,再进行设置,最后确定,保存文件。 5.设置段落的首行缩进、悬挂缩进、左缩进、右缩进、段间距、行距、段落对齐。 操作原则:先定位后操作 步骤:○1先定位○2菜单【格式】—【段落】,再进行设置,最后确定,保存文件。 6.标题设置样式 法1:○1先定位后操作○2菜单【格式】—【样式和格式】,再进行设置,最后确定,保存文件。 法2:通过格式工具栏进行设置 7.页面设置中的纸张大小、页边距、方向。 步骤:菜单【文件】—【页面设置】再进行相应操作,最后单击确定,保存文件。 8.插入页码。 步骤:菜单【插入】—【页码】再进行相应操作,最后单击确定,保存文件。 9.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 10.表格的操作: (1)插入表格:菜单【表格】-【插入】-【表格】,出现“插入表格”对话框,然后定制列数和行数,最后单击“确定”。 (2)插入行、列,删除行、列。 (3)表格上方插入标题。 (4)单元格的拆分与合并。 (5)单元格内的字符对齐方式(有[上左、上中、上右],[中左、中

中、中右],[下左、下中、下右]9种方式) (6)表格行高与列宽的设置。(先选定行或列,右键-表格属性,再设置行高或列宽) (7)平均分布各行与各列。

高三复习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及其组成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板motherboard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基板,是CPU 、内存、显卡及各种扩展卡的载体 主板是否稳定关系着整个脑是否稳定,主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整机的速度 是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工具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发展:286、386、486、奔腾、 PⅡ、PⅢ、PⅣ等 品牌AMD intel等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 RAM+ROM )和外存储器(软盘1.44MB、光盘650MB、U盘、硬盘等 ◆内存:电脑的核心部件,重要性仅次于CPU,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了电脑数据传输的快慢。通常内存容量为1G、2G、4G是勾通CPU与硬盘之间的桥梁 RAM:随机存储器。可读出写入数据断电信息丢失 ROM:只读存储器。又叫固化存储器,断电信息不丢失 ◆硬盘 程序、各种数据和结果的存放处,里面存储的信息不会由于断电而丢失 存储容量大,硬盘为40、60、80 、160、300GB 等 2、其中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 和输出设备由五部分组成。 3、软件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有关资料。包括系统软件(如Dos、Windows 、 Unix等)和应用软件(如Word、Excel、Wps等)。 二、信息技术及其基础 1、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3、二进制:有0和1两个代码,逢2进一,各位有不同权值。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存储和处理数据,因其易于电子原件的实现。存储基本单位字节 bit 二进制位简写为 b

高一通用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1.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造福人类。 2.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 二、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专利性 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创新推动技术的发展。 2.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技术发明。 科学是发现规律并对其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对大自然的改造。 侧重:科学发现什么,为什么; 技术回答怎么办; 过程:科学用实验证明理论规律;技术用试验验证可行、合理性联系: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发展促进科学的应用。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专利权申请: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技术可以提出申请。 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

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1)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技术的创新、技术产品的更替、工艺的改进都需要设计。 (2)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3)设计促进了技术的革新。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技术设计侧重:功能、材料、程序、工艺;艺术设计侧重:色彩、造型、欣赏、审美、感觉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满足

(完整版)word知识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3.2 中文 Word 2010 的基本操作 Word 2010 是 Office 2010 中的一个组件,它是用于字处理的软件,用它所建立的文件称为“ 文档”。 一、启动 方法一: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 方法二:双击 Word 2010 的快捷方式图标方 法三:双击扩展名为.DOCX 的文档 二、退出 方法一: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方法 二:选择菜单“ 文件/退出” 方法三: Alt+F4 方法四:双击应用程序窗口的控制菜单图标三、 Word 2000 窗口的组成 在 Word 2000 的视图切换工具按钮中包含四种视图方式按钮, 从左至右依次是:普通视图、Web 版式视图、页面视图、大纲视图。在书中还提到了另外两种:打印预览、全屏显示(阅读版式) 普通视图: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编辑文本,但有部分内容在该视图中不能显示。如页眉、页脚、分栏、图形等。 页面视图: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编辑文本,编辑的效果与实际打印效果一致。

Web 版式视图:用以创建 Web 页,除显示文档内容外,还显示 文档的背景及文档结构图。 大纲视图:用于显示文档中的文本信息,但不能显示文档中的图形。 三、创建与打开文档 1.文档的创建: 方法一:选择菜单“ 文件/新建” 方法二:单击工具栏中的“ 新建” 按钮 方法三:启动 Word 2010 时,自动建立一个名为“ 文档1.DOCX” 的文档 方法四: CTRL+N 2.文档的打开: 方法一:选择菜单“ 文件/打开” 方法二:单击工具栏中的“ 打开” 按钮 方法三:打开最近使用过的文档,选择“ 文件” 菜单,在其 底部列出最近使用过的文件的名字(默认为 4 个,最多为 9 个,可使用菜单“ 工具/选项” 进行设置),单击某一文件名,可打 开此文件。 方法四: CTRL+O 说明:在 Word 中可同时打开多个文档,每打开一个文档,则会在“ 窗口”菜单底部出现该文件名,单击该文件名可实现

完整word版环境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绿色屏障锐减、垃圾、物种濒危、人口激增、温室效应。 2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的占80%~90%。 3环境化学的特点是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4由于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5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和致畸变作用的所谓“三变”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则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 7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二大气环境化学 1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将大气分为四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2大气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化合物。 3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NOx形成的因素:根据NOx形成的机理,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燃烧温度和空燃比有关。 4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每个CH4分子导致温室效应的内力比CO2分子大20倍。 5氟氯烃类化合物既可以破坏臭氧层也可以导致温室效应。 6逆温: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 7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程度。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之比用Td表示)有关。一般来讲,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越大,气块越不稳定。 8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空气机械运动如风和湍流,由于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想想以及污染源本身特性。 9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10大气中的HO·和HO2·的来源:对于清洁大气O3的光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对于污染大气,如有HNO2和H2O2存在,光解可产生HO·,HO2·主要来源于醛的光解尤其是甲 醛的光解。 1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第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解 反应产生第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的烟雾污染现象。他的特征: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橡胶开裂,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的叶子,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温度较低,而且有强的阳光的照射。 12光化学烟雾的控制对策:控制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控制臭氧的浓度。 硫酸烟雾与光化学烟雾的比较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傅宁121090036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什么?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动态性、时效性、多样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快速增长性。 *4.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施用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5.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C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①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 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 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 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6.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①以数字技术(计算机)为基础;②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 ③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 核心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广播、互联网、自动控制、机器人等。 7.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也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是指信息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8.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有效利用知识和新思想,从而能建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其抱负的信息社会。 1.2 数字技术基础 1.什么是比特?比特(b)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只有两种状态(取值)。 计算机(包括其它数字设备)中所有信息都使用比特(二进位)表示,只有使用比特表示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2.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比特)二进位的方法:电路的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CPU) 电容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RAM) 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磁盘) 光盘面上的凹凸状态(光盘) 3.用比特表示信息的优点: ①比特只有0和1两个符号,具有2个状态的器件和装置就能表示和存储比特,而制 造两个稳定状态的电路又很容易 ②比特的运算规则很简单,使用门电路就能高速度地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③比特不仅能表示“数”,而且能表示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 组合,开发“多媒体”应用 ④信息使用比特表示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 输和存储的成本。 ⑤使用比特表示信息后,只要再附加一些额外的比特,就能发现甚至纠正信息传输和 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备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此条不需要知道)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 大型机阶段(1946年ENIAC、1958年103、1959年104机)、 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2005年5月1日联想完成了收购美国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 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模拟核爆炸、模拟经济运行模型、中长期天气预报)、事务处理(不涉及复杂的数学问题,但数据量大、实时性强)、过程控制(常使用微控制器芯片或者低档微处理芯片)、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 4、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 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每个刀片是一个主板,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 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 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以210换算)≈103GB≈106MB≈109KB≈1012B。 (4)带宽(数据传输率) :1Gbps(10亿)=103Mbps(百万)=106Kbps(千)=109bps。(5)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6)版本 6、微处理器简史:Intel8080(8位)→Intel8088(16位)→奔腾(32位)→安腾(64位)EPIC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精简指令RISC技术。 (1)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 (2)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 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3)分支预测:分值目标缓存器动态的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4)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储。 (5)固化常用指令。(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总线是32位,与存储器之间的外部总线

Word知识点总结.doc

2. 刺进横线的几种办法 (5) 3. 在 WORD 中,窗体的运用 (5) 4. WORD 中,能够在页眉页脚中设置页面左边的相关装饰物 (5) 5. WORD 中表格内数据的核算 (5) 6. WORD 中,分栏时能够钩选“分隔线”选项 (5) 7. WORD 中,已刺进“ (5) 8. 有关“试卷排版”中的一些技巧 (6) 9. 有关“ Math Type 5.2 数学公式修正器”的介绍 (6) 10. 在 WODE 中,铲除页眉里那条横线的办法 (6) 11. 在 WODE 中,将布景图片设置成水印的办法 (6) 12. 在 WODE 中,躲藏答案的办法 (6) 13. 在 WODE 中,把艺术字打散的办法 (6) 14. 字符输入办法 (6) 15. 符号的输入的办法 (7) 16. 改写 (7) 17. 便利键 1 (7) 18. 便利键 2 (7) 19. “重复”与“康复”的差异 (7) 20. 主动更正 (8) 21. 便利键 3 (8) 22. 阶段对齐办法 (8) 23. 设置制表位 (8) 24. 纵横混排 (9) 25. 兼并字符(最多 6 个汉字) (9) 26. 双行兼并 (9) 27. 在 WORD 中,能够刺进的图片文件格局有 (9) 28. 图形暗影效果 (9) 29. 比照 (10)

31. 表格的修正 (10) (1)手动拖动改动行高或列 宽: (10) (2)标题行重复。 (10) (3) 使用“自动调整”命令调整行高或列宽。 (10) ○1 右键表格的便利办法中(主动调整)○2 “表格和边框”工具栏 (11) 32. 表格的排序与核算 (11) ○1 排序 (11) ○2 核 算 ............................................................................................... (11) (1)单元格参数与单元格的值 (11) (2)用公式命令计算。 (12) 33. 将文本转化为表格 (12) 34. 款式在排版中的运用 (12) (1)检查款 式。 .................................................................................................. (12) (2)替换款 式。 .................................................................................................. (12) (3)仿制款 式 .................................................................................................... (12) (4)从头套用款 式 .................................................................................................... (13) (5)加载模板。 (13) (6)文档模板 (14) 35. 宏的妙用 (14) 1.宏的基础常识 (14) (1)宏的举例阐 明 ............................................................................................... .. 14 (2)宏的界 说 ............................................................................................... (15)

(完整word版)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汇总1 1.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来源:河南京佳

16.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二、载体:即媒体, 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形式的媒体)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形成,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的发明,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信息的基本特征:(1)依附性;(2)共享性;(3)时效性;(4)相对性;(5)可伪性; 三、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五.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六、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人工辅助功能;⑵开发功能;⑶协同功能;⑷增效功能;⑸先导功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管理;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七、多媒体技术:强调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的技术,交互性是重要的特点之一。现在的计算机、Vcd等机器能同时处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八、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收集→处理与存储→输出 九、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由通信技术、电脑技术、声像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构成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如同一种电子的高速公路,故称“信息高速公路”。) 八、信息技术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