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药配方颗粒之优劣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及展望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及展望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
1、中药配方颗粒拥有易溶于水的特性,可以更好的利用药物的饱和度,提高药效。
2、中药配方颗粒有助于市场营销,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方便的用药
方法,帮助患者更快地取得药效,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3、中药配方颗粒可以实现药物复方的化学组合,这样可以提高药效
的稳定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4、中药配方颗粒可以利用温热和干湿药物的结合,以便满足不同口
腔内湿热的病情,从而使药物的效果更加明显。
5、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提高药物的质量,更好的吸收,更好的药效,
更长的保存期限,更好的风味,增加患者的药物耐受性。
二、未来展望
随着越来越多的药物和技术的开发,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此外,颗粒科技也将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预计未来
几年,中药配方颗粒的开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未来,中药配方颗粒将继续突破传统中药配方的局限,提高生产和
流通的效率,让更多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未来,中药配方颗粒将不
断改进其开发技术,提高药物的有效成分吸收和保持性,实现药物的有效
作用,让更多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
浅谈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参考文 献 将米用 水洗 湿 , 人锅 内推平 , 把党 参按 大小 分档 , 后加 【] , . 壳炮制初 步研 究[. 药研 究, 8, ( ) 放 再 然 1 崔翔 冯博 枳 J中成 ] 1 6 65. 9 1 热锅 中之米 , 冒烟 时投入 党参 饮片 , 断翻动 , 党参 呈老 黄色 【 昊楚 玉, . 烘 ” 至 不 至 2 】 叶桥 用“ 法炮 制马钱 子【 . 药研 究, 8, (1. J中成 ] 1 61 1 ) 9 7
3 8
内蒙古 中医药
卷 曲取 出 , 筛去砂 , 凉 。 放 时取 出 , 去米 , 凉 。 筛 放 本 品为不 规则 的碎 片 , 色或 黄绿 色 , 脆 、 腥 、 黄 质 气 味微甘 。 炒 本 品味甘性 平 , 为补 中益 气之 品。 稻米 甘平 , 有补 中益气之 亦
后 发泡 , 曲 , 黄 色 , 酥脆 , 焦香气 。有 消 食积 、 遗尿 之 功 , 能健 脾和 胃, 烦止 渴 , 泻痢 。党参 与米 炒后 , 焦香 , 卷 呈淡 质 具 止 且 除 止 气味 功 。砂炒 能增 强健 胃消积 的作 用 。 具健 脾止 泻作 用 。 因本 品质脆 易碎 , 用 坚硬 质重 的砂 作 辅料 , 时 翻 动要 小 且 炒 笔者认 为 , 品还 可用 清蒸 法炮 制 , 后颜 色加 深 , 本 蒸 即由原来 心, 以免碰碎。另外温度不宜过高 , 10 10 在 5 ~6 ℃时即可放入, 亦 的浅 黄色 变为深 黄 色。 味更甜 但较 滋腻 。 需 分档炮 制 。 1 米炒 红参 0 7 海 蛤粉炒 阿胶 人参 味甘 、 苦 、 微 性平 , 元气 , 气药 中之最 峻猛者 。 大补 为补 常 取 海蛤 粉 置锅 中 , 热 翻炒 , 轻 松灵 活 , 加 至 投入 阿胶 丁 , 至 法并 无米 炒人 参这 一炮制 方法 , 炒 仅仅 炒米 以作贮 存 之用 。笔 者认 全部膨 胀 , 呈油炸 豆腐样 , 内无溏心 , 出 , 去 蛤粉 , 凉 。 取 筛 放 为, 可将其 与米 同炒 , 于密 闭 的容器 中储藏 。 后置 由于连人 参也经 本品味 甘性平 , 补血 止血 , 阴润肺 之功 。性 较滋 腻 , 略 过 加热 杀菌及 消灭 可能存 在 的虫卵 , 更不 易发霉 生虫 。但不能 具 滋 且 则 有腥气 , 后补而 不腻 , 除去腥 气 , 服 用 。又能使 质地 酥 加 热太 过 , 失 了原色 或起 泡 中空 , 观上就 较鲜 品难看 。 炒 并能 便于 否则 外 加工 脆 , 于粉 碎 。 粉清热 化痰 , 阴润肺 , 咳止 血 , 阿胶 同炒可 时 , 米炒成 转 黄色 , 入红 参急 速 翻炒 , 其温 度和米 相 当时 便 蛤 养 止 与 先把 投 到 增强其 润肺 止 咳之功 。 即可起 锅 , 米一 起直 接密 闭封 存 。 和炒 这样 , 以后天气 如何变 不管 除此法 外 , 可用 蒲黄 炒 , 还 以增强 其止 血之 功 。方 法如 上 。 化, 红参 都不会 变 质 。 加 辅料炒 法 以这几 种方 法较 为常 用 , 辅料 的选 用都是 有其 一 值 得 注意 的是 , 制时 如果 阿胶珠 太湿 、 软 , 炒 太 则不仅 会 互相 粘连, 还会 因受 热而 至里面 的胶 液膨 胀溢 出 , 一 现象 叫 “ 这 吐胶 ” 。 定的道理的。 如麦麸具有和中作用。本草蒙鉴》 麦麸皮制抑酷 《 有“ 加 热太 过还 会导 致炭 心 。因此 , 于炮 制 的阿胶 不 能 太湿 , 用 只需 性勿 伤上膈 ” 的记 载 。 又兼 其 具有较 强 的吸附作 用 , 故麸 炒常用 于 烘 至 刚好 能切 制 阿胶 丁 即可 , 同时 应 控 制好 温度 。另 外 , 制 时 补益脾 胃或 作用强 烈及 有腥 臭气 等异 味 的药物 。 烫 米炒法 则利用 米 投 入药量 不宜 过多 , 要少量 多次 。 品应 内无溏 心 , 成 内部 以成 网络 的润 燥作 用 , 和 药物 的燥性 , 修 事 指南 》 载 :米 制润 燥 以缓 如《 记 “ 状 为佳 。 而泽 ”米 炒后 产生焦 香气 , 强药 物 的健 脾作 用 。 。 能增 此外 , 还 米炒 8 滑石 粉炒 水蛭 能使 某些 昆 虫类 药 物如 斑 蝥 、 红娘 子 等 的毒性 物 质 , 热而 部 因受 将 滑石 粉 以 中火加 热 翻炒 , 至呈 灵活 状 态 时投 入水 蛭 , 勤加 分 升华散失 , 被米 吸收 , 部分 以降低药 物 的毒性 。 砂炒 和滑石 粉炒 翻动 , 至微鼓 起 , 黄棕 色时 取 出 , 呈 筛去 滑石 粉 , 凉 。 放 则无 辅料 与饮 片的协 同增 效作 用 。蛤 粉炒 除上 述作用 外 , 能增 还 本 品味辛 、 、 成 性平 , 小毒 , 血逐瘀 , 经 消瘢 。 峻猛 , 有 破 通 较 滑 强 药物清热 化痰 、 阴润肺 的功 效 。 养 石粉 炒 可 降低 其 毒性 , 和 药 性 , 能 减 其 腥 臭 之味 , 质 地 酥 缓 且 使 以上是 笔者 在炮 制 工作 中的 一些 体会 , 如有错 误 , 各专 还望 脆, 易于粉 碎 , 滑石 粉可 使受 热均 匀 。 家 同道批 评指 正 。 本文述及的所有 中药材均购 自贺州市医药总公司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及展望-2019年精选文档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及展望中药配方颗粒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中药配方颗粒是近年来对传统的中药服用方式的一种改进,它是以优质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工业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
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其性味、归经、功效与原饮片保持基本一致,不添加糖、防腐剂、和其他赋形剂。
[1] 是传统饮片的发展与补充,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比中成药更为灵活,完全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观点。
1 特点优势1.1充分体现中医“辩证施治”特点中医的学术水平体现在临床辨证论治中,其诊治过程充分体现整体观念、随症加减的特点。
中药配方颗粒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可随意加减配伍,保持了中医辨证论治之长。
1.2携带服用方便中药配方颗粒每小袋药量即为中医处方的 1 日常用量,与中药饮片相等量经测定后而得的,装量准确,避免了中药饮片调配过程中分计量误差现象。
中药配方颗粒不需煎煮,用开水溶化即可服用,而且单独小包装使携带方便,大大适应了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为现代社会中医治疗的一快捷方式。
1.3便于保管、调配中药配方颗粒采用铝箔袋包装不易吸潮,避免了中药贮藏、保管不当引起的走油、变色等质量问题。
其准确的剂量使调配更加方便、精确、卫生、快捷。
1. 4 临床疗效确切大量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中药配方颗粒疗效与传统汤剂相比基本一致。
张氏等用参苏复方配方颗粒与参苏丸治疗气虚型感冒患者,对 172 例患者作了对比观察,并进行了解热、镇痛、止咳、祛痰等药效学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总有效率分别为74%、77%,二者均有解热、镇痛、止咳、祛痰作用,且作用强度相当。
[2]2 前景展望2.1 中药配方颗粒改变了人们心中传统中药“大、粗、黑” 的形象,免去了繁杂的煎煮过程,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更有利于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2.2 在现代的医学领域,由于化学药物毒副作用较大,易产生耐药性,化学药物难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而中草药毒副作用较小,且能够随症加减,对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青睐。
谈谈配方颗粒的优缺点

0 引言本院自2010年引进配方以来,为本院创造了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药汤剂为中华民族的医疗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人们意识中一谈到草药马上就会想到的是复杂的煎药过程以及大碗的汤药,传统中药汤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等很繁琐,患者在家里煎药难免顾此失彼,或者煎出药汁过多,或者加水过少糊锅,或者频频打开锅盖看药汁煎煮情况这样很容易损失药物有效成分,而且费时费力,因此多少年来众多药学工作者努力改变草药剂型以方便广大患者。
虽然我们已有丸、散、膏、丹等剂型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我们知道患者病情复杂,这些中成药不能随症加减,不能灵活应对各种病情,因此迫切需要在草药饮片基础上既不用煎药又能灵活随症加减的剂型。
即使是在医院煎出来的中药汤剂也有诸多不便,如不易长久放置、出门旅差不方便携带,在不断探索中,中药配方颗粒问世了,它的出现是对传统中药汤剂的一次突破,满足了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药配方颗粒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单味中药饮片按照标准炮制规范,采用机械化大生产,经现代制药工艺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封装而成的一种具有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可直接配方的颗粒性中药,它保留了原中药饮片的性味、归经、功效,剂量准确、高效安全,早已在韩国、日本、台湾地区流行。
现将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做如下对比。
1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1.1 密封保存,服用方便中药配方颗粒包装密封性较强,且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也避免了煎药的繁琐工序等,是患者不再需要服用大量的药剂,适用性更强。
最适于旅途和工作繁忙、无时间煎煮的患者服用,急诊患者也可随取随服,只需加开水100-200ml,像冲咖啡一样冲服即可,而且有效期长不易变质。
配方颗粒以包为单位,用于中医临床的调配,满足了临床辨证论治、随证加减,个体化给药的需要。
并且可以准确地定量、定时服用,无杂质,不加糖分,一些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放心服用。
1.2 机械化大生产,优于传统煎煮上面说过配方颗粒是把单味中药饮片按照标准炮制规范,经现代制药工艺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封装而成直接冲服的颗粒性中药,而我们传统中药煎煮法在实际操作中,要通过浸泡、一煎、二煎,约需要90min才能完成1剂中药的煎制。
中药配方颗粒优劣势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缺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和我院的临床实践进行分析。
结果: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有效、安全、方便的优势,也存在一些问题。
结论: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是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饮片优势劣势中药配方颗粒是指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程序,将中药饮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经浓缩干燥,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散剂或颗粒剂。
用其代替中药饮片供中医临床辨证论治,随证加减,配方使用,既能保持原中药饮片的药性药效,又保证了中医临床的用药特色。
现将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简述如下。
1、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1.1 符合中医临床用药要求,保持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中医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所强调的是个体化的治疗。
配方颗粒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可以随意组方,加减配伍,既保持了中医辨证论治之长,又具有中成药服用方便之美。
它符合中药饮片炮制要求,经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分装等工艺过程精制而成,不添加糖、防腐剂及其他赋形剂,保持传统中药饮片的原汁原味。
中药配方颗粒每小袋药量即为中医处方的1日常用量,与中药饮片相等量经测定后而得的,装量准确,避免了中药饮片调配过程中分计量误差现象。
1.2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药效无显著性差异多项研究表明:单味中药颗粒剂药效与传统饮片对比实验,二者无明显差异,在个别指标上,中药配方颗粒剂优于中药饮片。
传统饮片黄芩与现代黄芩免煎颗粒对比研究,传统饮片黄芩与现代黄芩免煎颗粒中主要有效药物成分含量十分相近[1] 。
1.3 有利于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化管理中药最大的特点是受中医理论指导,其根本是多组分以多靶点、多层次对机体代谢网络中某些环节起一个综合作用[2]。
因此,对中药质量的评价和控制一定要真正反映其“内在”“综合”的质量。
所以必须建立能反应中药整体特性的方法以保证其质量的稳定均一[3]。
中药免煎颗粒优劣浅析

社 区卫生服务 中心药 品零库存管理 的探讨
司徒 绮仪 黄 瑾 刘 秋菊 ( 广州市 广东 越秀区 街社区 人民 卫生服务中 广卅 500) 心 I 110
摘要 : 目的 : 探讨社 区卫 生服务 中心 药品零库存管理的可行 性。方法 : 根据本 中心 实施药品零库存管理的工作实践, 分析药库零 库存 管理 的条件 与优 点。 结果与讨论 : 现有条件 下社 区卫 生服务 中心可 以实现 大部 分药品的零库存 管理。药品零库存管理是 药 剂管理 的新趋势 。 关键词 : 医院信 息管理 系统( I ) 零库存 网上 交易平 台 HS 中图分 类号 : 76 R1 . 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6 2 8 5 ( 0 )6 0 7 — 2 1 7 — 3 12 1 0 — 0 4 0 1
是利用严格 的数量管理来掌控药 品需求 的变 动 ,保持最小 的 供了有利基 础。
库存数量 , 通过少量 、 多次 的药 品流 动来 实现库房的存放l 】 1 。
I . 2具有完整 的供应链
加工, 附加值极低 , 占世界 天然药物 贸易 总额的 4 仅 %左右 , 还 成分全部分离 出来 以定性定量 。药理 、 药效学 的研究 目前还不 不如 日本的“ 救心 丸” 韩国 的“ 、 高丽参 ” 品种产 生的效益高 。 能确定所有处 方中的有效成分 ,至于在 煎煮过程 中的成分变 单
药品保 障工作 中解放 出来 , 更好地进行药学服务 。以社 区卫生 了药 品的采购 、 入库 、 出库 , 到药 品 的销售 全过程 ; 并且利 用
服务 中心为例 , 在药 品管理 中引人物流 管理的理念 , 利用药 品 H S可以查询药 品的库存 情况和有效期 信息 , I 某一时间段药品 网上交易平 台, 借助 医院信息管理 系统 ( I)辅助相应 的管理 销售 量 ; HS , 提供药 品销售 预警 , 有效期预警 , 自动生成采购计划 ; 措施 , 提出药 品零库存管理 , 而探讨 药品零库存 的可行性。 从 还可 以查询药 品出、 入库明细及各种药品汇总数据 。药 品的需 药 品零库存管理 是一个综合而 复杂的管理模 式 ,其核心 求信息在 H S中快 速 、 I 准确 、 实时 的动 态流动 , 为药 品采 购提
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的应用对比分析

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的应用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对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的应用进行研究。
方法:从药品信息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并使用问卷调查方式随机调查我院5名配药人员和114例就诊患者,从工作人员和患者选择等方面分析和对比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
结果: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比较于中药配方颗粒优势要更为明显,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结论: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的优势要更为突出,不过尚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对此,作为中药工作者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进而使中医药优势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spensing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spensing granul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ecesDingShuang(Wuwe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hui Wuwei 238300)[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dispensing formul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anul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eces.Methods:analysis and statistic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5 dru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2017 in February using Chinese medicine granul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data,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random survey of 5 nurses in our hospital pharmacy staff and 114 patients from the staff and patient selec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ranu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dispensing mode.Results:the 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dispensing method was more obvious t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ranule,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dispensing mode advantage is more prominent,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lace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in this regard,as Chinese workers need to constantly improve and perfect,so that the advantages of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ly. [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spensing granul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eces;dispensing methods“手抓戥称”是一种传统的调剂方式,调配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鼻嗅、眼看、手抓等常规方式鉴别药物的性状,不过存在着比较多的弊端,例如浪费大、称不准、不卫生等。
试谈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与不足

第11卷第9期・总第161期 20 1 3年5月・上半月刊 ◎
⑦治妇人怀娠,腹中痔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翦半斤(‘半斤’一 作‘三两’)。上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金匮要赂55当归芍药散) ⑧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各 四两。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 丸。(《金匮要略》当归苦参丸) ⑨治妊娠胎动不安,腰腹疼痛:当归半两(锉),葱 白一分(细切)。上二味,先以水三蛊,煎至二盏,入好 酒一盏,更煎数沸,去滓,分作三服。(《圣济总录》安 胎饮) ⑩治产后败血不散,结聚成块(俗呼儿枕),疼痛发 歇不可忍:当归一两(锉,微炒),鬼箭羽一两,红蓝花 一两。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酒一中盏,煎至六 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55当归散) ㈣治瘼疚、或颤振,或产后不省人事,口吐痰涎: 当归、荆芥穗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酒 少许,煎至七分,灌下咽,即有生理。(《妇人良方55交 加散) ㈦治产后腹中痔痛,并腹中寒疝虚劳不足:当归三 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 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生姜羊肉汤) ㈦治大便不通:当归、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 米汤下。(《圣济总录》) (14]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 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黄耆一两,当归(酒洗)二 钱。上药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 心食前。(《内外伤辨》当归补血汤) ㈦治白虎风,疼痛不止:当归一两,桂心一两,地 龙一两(微炒),白僵蚕一两(微妙),威灵仙一两,漏 芦一两,芎蓊一两,白芷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 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二钱。(《圣惠方》当归散) ㈦治血痢里急后重,肠中疼痛:当归三分(锉,微 炒),黄连一两(去须,微炒),龙骨二两。上三昧,捣 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粥饮调下,不拘时候,日二。 (《圣济总录》当归散) ㈤治盗汗: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蘖、黄芩、 黄连各等分,黄芪加一倍。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 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兰室秘藏》 当归六黄汤) 当归虽好也有配伍禁忌:①用量过大偶有疲倦、嗜 睡等反应,停药后可消失。临床使用当归不可过量,服 药后也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②过敏反应。有报道复方 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引起过敏性休克。③用药不当。当 归辛香走窜,月经过多、有出血倾向、阴虚内热、大便 溏泄者均不宜服用。用药不当会加重出血、腹泻等症状。 ④热盛出血患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本文校对:苏玲收稿日期:2013_0牛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药配方颗粒之优劣
发表时间:
2013-07-22T11:31:38.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6期供稿 作者: 檀格环 佘才遇
[导读] 应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现代分析技术,提高了其质量控制水平,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檀格环
佘才遇 (铜陵市中医院 安徽铜陵 244000)
【摘要】
中药配方颗粒因其安全、稳定、可控的特点,且用量少、易服用,同时保留了传统中药饮片的特色和优势,日益为广大医患认
可,但是其质量标准不统一,药理机制尚存争议,临床应用中中药配方颗粒仍不能取代传统中药饮片,二者必然是长期并存的关系。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饮片 优势 劣势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367-02
中药配方颗粒,简而言之就是把符合中药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成颗粒或粉状,按成人
常用剂量包装成袋,注明品名、有效期、规格、生产厂家等,供临床使用。一般的中药材均可制成配方颗粒,基本能适应临床处方的需
求。目前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省生产中药颗粒已
30多年,主要以经方、验方为主,辅以单味加减,均列入国家或地区的医疗保险,其产
业化和国际市场占有度均比我国大陆高。但是上述国家和地区由于中医药教育及科研基础差,不掌握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技术和经
验,所以其产品以中医经方、验方为主,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2001年7月,国家出台了《中药配方颗粒暂行规定》,正式
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了中药饮片管理。本院从
2005年开始使用中药配方颗粒,经过数年的临床应用,笔者对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劣略有心
得,总结归纳如下:
1.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
1.1.
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理论,保持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中药配方颗粒遵循中医药理论,保留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仍具有传统中药饮片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临床应用时采用“君、臣、
佐、使
”的组方原则,随证加减,应用灵活,同时可弥补中成药辨证论治不足的缺陷。
1.2.
工艺先进,质控严格,剂量准确,有利于保证饮片质量。
中药配方颗粒采用新鲜药材,加工炮制规范,根据每味药药性特点,确定每味药的加水量、升温时间、煮沸时间、煎煮次数,结合生
产实际,选定最佳浸提工艺。对含有挥发油成分的药材,先提取挥发油,而后按比例加入到颗粒中,采用铝铂袋密封包装,使中药气味得
以保存;对一般的悬浮物、淀粉、粘液质、果胶等杂质,选择了合适的过滤工艺及设备。制粒工艺根据不同的物料,在不加或少加辅料的
前提下,采用了喷雾干燥、悬浮干燥、干法制粒等技术,达到了粉碎、成型、整粒一次完全。在剂量换算上,如相当于饮片
3克重的甘草配
方颗粒,实重仅为
0.5克,这是根据甘草17%的出膏率换算而来的。应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现代分析技术,提高了其质
量控制水平,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1.3.
便于运输、储存和调配,降低药材损耗,有利于中药管理。
中药配方颗粒较之中药饮片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储存,节省了运输成本和仓储面积,其用铝铂袋密封包装,可以防止吸潮、
霉烂和虫蛀。调配时剂量准确、清洁卫生、便于核对,减轻了药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应用了科学的生产工艺提高了中药有效成分的提
取率,降低了药材损耗。
1.4.
使用方便,有利于开拓中医药市场。
传统中药临用煎服不仅耗时费力,而且量大难服用、携带不方便,同时受限于患者对煎煮方法的掌握程度,浸泡不完全、分剂量不均
匀、质量不稳定,药效不能保证,也无法与国际市场接轨,其临床应用有逐渐减少之势。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根据病情灵活调配,辨证施
治。急症急用,即时调配;专科专病,可以组成常用的协定方。可以冲服,也可以灌胶囊吞服、以蜜调服或溶解后灌肠、调膏外敷、外洗
等,适应了现代人临床用药的需求,适应了正在变化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特点,有的产品还远销北美、欧洲、大洋洲和东南亚,提高了国际
上对中药科学性的认识程度,开拓了市场。
2.
中药配方颗粒的劣势
2.1.
质量标准不统一。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虽然已进行了十几年,但目前国家还没有颁布统一的质量标准。就其原料中药饮片而言,我国各个地方有不同的
用药习惯,同一品种又有多种炮制方法,炮制加工人员对操作规程的理解、掌握程度不一,凡此种种均影响中药饮片质量。其原料标准不
统一,就不可能生产出质量稳定的配方颗粒。就其成品而言,由于不同的生产厂家所用原料、辅料,其所含的化学成分的类型、性质、含
量不可能完全一致,而且所采用的质量控制标准也不统一,必然导致同一品种的含量、规格不统一,临床疗效无法得到保证,极大地影响
了中药配方颗粒的推广应用。
2.2.
药效机理,颇多争议。
中药配方颗粒多以水为溶媒,将中药饮片煎煮提取,似乎符合中医的用药习惯,但是事实上多味配方颗粒混合冲匀而成的复方制剂,
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并不完全等同于同样的多种中药饮片共同煎煮后所含的成分,即复方中药汤剂的成分并不是简单的单味中药成分之和,
因为中药饮片在共同煎煮过程中会发生成分间的吸附、沉淀、增溶、助溶、水解、酶解、中和、还原、氧化、分解、聚合等复杂的物理化
学反应,无论从物理还是化学角度考虑,中药配方颗粒未经
ph、温度、不同性质成分共处等物理化学环境影响,不会有“群药共煎”的所有
有效成分。虽然有研究表明有些临床方剂的配方颗粒合并液与复方中药汤剂作用相当,但多数方剂的化学成分数量、含量、比例以及产生
的药理作用是不一样的。中药饮片共煎还可以减毒增效、增加处方的治疗范围和适应症、消除不良反应。另外中药汤剂还有先煎、后下、
另煎、取汁兑服等特殊用法。所以说按照现有工艺制备的中药配方颗粒不能完全包含中医用药要求的所有有效成分,临床应用中医生、患
者不能完全认同,严重阻碍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
2.3.
价格较高,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目前应用的中药配方颗粒价格较之中药饮片通常高出50~100%,甚至更高,患者接受度较差,同样也影响了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
用,因此亟须生产厂家改进工艺、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下调价格。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一些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中药以其疗效的独特性、来源的自然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
民的青睐。传统中药汤剂虽然耗时费力、使用不便、标准欠统一,但其集诸药于一体,共同起到吸收好、疗效快的作用,故而历久不衰。
中药配方颗粒以其携存方便、免煎易服而为现代人接受,并且提高了中药质量的均一性、可控性和卫生学指标,是对中药汤剂的一次重大
改革和补充。所以中药配方颗粒尚不能完全取代中药饮片,二者应该是一种长期并存的关系,共同应用于临床,各自发挥特长。
参考文献
[1]
杨士明,李希,谢守德,张嵩.黄芩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1):4-5.
[2]
张京.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3):232-233.
[3]
张宝国,王学礼,刘庆芳.中药颗粒剂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动态. 中国药学杂志,2000,35(7):487.
[4]
张杰,简华杰.对“免煎中药饮片”难以推广的原因分析.中国药师,2002,5(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