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处方
中医中药处方大全

中医中药处方大全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中医中药的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处方经验,使得中药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中药处方,供读者参考。
1.诸事汤【组成】生地、黄柏、牡丹皮、木通、车前子、茯苓、山药、煨大枣。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适用症】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小便黄赤、烦热、口渴、或尿道灼痛等症状。
2.四妙丸【组成】僵蚕、蜜炙生姜、大枣、红枣、茯苓、甘草、白术。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适用症】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症状。
3.八正合剂【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柴胡、枳壳、黄芩、生姜。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解郁。
【适用症】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头痛、目赤、口苦、烦躁不安等症状。
4.四季气调汤【组成】生姜、红枣、山药、人参、大枣、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养阴、调和四季之气。
【适用症】用于气虚引起的四肢乏力、气短懒言、面色少华等症状。
5.八珍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党参、熟地、枸杞子、齐墨。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益肺。
【适用症】用于气血虚损引起的心悸失眠、乏力、面色无华等症状。
6.攻毒散【组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金银花、板蓝根、黄芩、大青叶。
【功效】清热解毒、降火消肿。
【适用症】用于风热外袭、热毒内伤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疖肿痛等症状。
7.十全大补汤【组成】人参、黄芪、云苓、裙带、党参、熟地、枸杞子、齐墨、山药、薏苡仁。
【功效】益气养阴、补虚填精。
【适用症】用于气阴两虚引起的乏力懒言、气短、脱发等症状。
8.消渴汤【组成】黄芪、黄连、黄柏、石决明、瞿麦、夜交藤、车前子、白茅根。
【功效】清热利湿、祛病浊。
【适用症】用于糖尿病引起的多饮多尿、口渴、便溏等症状。
9.逍遥散【组成】天麻、石菖蒲、山药、香附、仁参。
【功效】宁心安神、开窍醒脑。
【适用症】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
10.四逆散【组成】细辛、附子、干姜、独活、川芎、白芍、柴胡。
江阴天江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大全-名称及规格表

江阴天江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名称及规格表(克)名称规格名称规格名称规格名称规格名称规格名称规格阿胶 6 醋五灵脂10 海金沙15 龙脷叶10 山药10 盐杜仲10 艾叶10 醋三棱10 海桐皮 6 龙眼肉10 山楂10 盐橘核10 艾叶炭10 醋五味子 6 海藻10 漏芦10 蛇床子10 盐小茴香 6 八月扎10 醋香附10 诃子10 芦根10 蛇六谷15 盐益智仁10 巴戟天10 大刀豆10 合欢花 6 芦荟 1 蛇莓10 盐续断10 菝葜15 醋延胡索10 荷包草15 鹿角 3 蛇蜕10 益母草15 白背叶根15 大腹皮10 合欢皮15 鹿角霜10 射干 6 盐知母10 白丑10 大黄炭10 黑丑10 鹿衔草15 伸筋草15 阳起石15 白果 5 大黄 3 荷叶10 路路通10 升麻 6 野菊花10 白花蛇舌草15 大蓟15 黑芝麻15 罗汉果 6 生姜 3 野葡萄根15 白及粉 3 大青叶15 红参10 络石藤15 生地炭10 叶下珠10 白蔹10 大血藤15 红豆蔻10 麻黄 6 失笑散10 薏苡仁10 白茅根15 黛灯心 3 黑皮三叶青15 麻黄根10 石菖蒲 6 茵陈15 白前10 大枣10 红花 6 马鞭草10 石膏30 淫羊藿10 白芍10 丹皮炭10 厚朴花 6 马勃 3 石斛10 鱼腥草15 白术10 丹参10 胡黄连 6 马齿苋15 石见穿15 银柴胡 6 白头翁10 胆南星 6 胡芦巴10 麦冬10 石楠叶10 鹰不泊10 白薇10 淡豆豉10 红景天15 麦芽10 石榴皮10 玉竹10 白鲜皮10 淡竹叶10 槲寄生15 芒果核10 石韦10 玉米须15 白英15 当归炭10 虎杖15 芒硝10 石上柏10 郁金10 白芷 6 ??琥珀粉 3 猫人参15 首乌藤15 郁李仁10 百合10 当归10 花蕊石15 猫爪草10 柿蒂10 皂角刺 6 柏子仁10 倒扣草15 花椒 6 毛冬青10 熟大黄 6 月季花10 败酱草15 党参10 滑石10 玫瑰花 6 熟地黄10 泽兰10 板蓝根15 灯心草 3 淮小麦10 梅花 6 水牛角15 泽泻10 半边莲15 地肤子10 黄柏炭10 密蒙花10 水红花子30 浙贝母10 半枫荷15 地骨皮10 黄柏 6 蜜百部10 丝瓜络10 珍珠母30 半枝莲15 地黄10 黄精10 蜜款冬花10 水杨梅根15 知母10 北沙参10 地锦草15 黄毛耳草15 蜜枇杷叶 6 苏木10 栀子10 荜茇10 地榆炭10 黄连 3 蜜马兜铃 6 檀香 3 制白附子 3 萹蓄15 地榆10 黄芪10 蜜桑白皮10 素馨花 6扁豆花 6 丁香 3 黄芩炭10 蜜紫菀 6 粟米心15 制草乌 3 瘪桃干10 冬瓜皮10 黄药子10 明矾10 娑罗子15 制川乌 3 槟榔10 冬瓜子15 黄芩10 墨旱莲10 锁阳10 制何首乌10 冰片 1 冬葵子10 火炭母10 牡丹皮 6 太子参10 制乳香 6 薄荷 6 豆蔻 3 鸡蛋花10 牡蛎30 烫水蛭 3 制天南星 6 布渣叶10 独角金10 火麻仁10 木瓜10 藤梨根15 制吴茱萸 3 蚕砂10 独活10 鸡冠花15 木蝴蝶 3 天冬10 制远志 6 蚕蛹10 杜仲10 鸡骨草15 木通 3 天花粉10 炙甘草 3 藏青果10 煅磁石30 积雪草15 木棉花15 天麻 6 炙黄芪10 草豆蔻 3 煅龙骨30 急性子10 木香 6 天葵子10 炙麻黄 6 草果 6 煅牡蛎30 建曲10 南沙参10 天龙 1 肿节风 6 侧柏炭10 煅石决明30 鸡血藤15 木贼10 天竺黄10 重楼10 参三七粉 3 煅瓦楞子15 姜半夏 6 牛大力10 天仙藤 6 朱灯心 3 柴胡 6 煅赭石30 姜厚朴 3 牛膝10 田基黄15 猪苓10蝉花10 ??姜竹茹 6 藕节10 葶苈子10 竹沥半夏10 侧柏叶10 煅自然铜10 降香 6 扭肚藤15 铁包金15 竹茹 6 蝉蜕 6 番泻叶粉 1 焦六神曲10 糯稻根30 透骨草10 苎麻根10 燀苦杏仁10 法半夏 6 焦山楂10 藕节炭10 通天草10 紫贝齿10 燀桃仁10 防风 6 焦栀子10 胖大海 3 土鳖虫10 紫草10 炒白扁豆10 防己10 绞股蓝10 炮姜炭 6 土茯苓15 紫河车粉 3 炒白芍10 粉萆薢10 金狗脊10 炮山甲10 菟丝子10 紫花地丁15 炒白术10 蜂房10 金荞麦15 佩兰10 土公英15 紫荆皮10 炒赤芍10 凤尾草15 金砂牛粉 2 片姜黄10 土荆皮10 紫苏梗10 炒苍耳子10 佛手 6 金钱草15 蒲公英15 土牛膝10 紫苏叶10 炒川芎 6 麸炒苍术10 金银花10 平地木15 威灵仙10 紫珠草10 炒党参10 麸炒椿皮10 金樱子10 蒲黄10 瓦楞子15 棕榈炭10 炒川楝子10 麸炒薏苡仁10 荆芥10 脐带粉 1 乌梅10 醋鳖甲10 炒谷芽10 麸炒枳壳 6 荆芥炭10 蒲黄炭10 苇茎15 刺五加10 炒槐花10 麸炒枳实 6 九节菖蒲10 七叶莲10 乌豆衣15 醋柴胡 6 炒鸡内金 3 茯苓皮10 韭菜子10 前胡10 乌药10 醋煅紫石英15 炒蒺藜10 茯苓10 酒当归10 荠菜10 乌梅炭10 醋莪术10 炒僵蚕10 浮萍10 酒黄精10 千斤拨10 乌贼骨10 醋龟板10 炒芥子10 茯神10 酒黄芩10 千里光10 蜈蚣 1 醋青皮 6 炒九香虫10 浮小麦15 酒女贞子10 千年健10 乌贼骨粉 3 醋商陆10 炒决明子10 附片 3 酒乌梢蛇10 芡实10 无花果10 广藿香10 炒莱菔子10 覆盆子10 酒萸肉 6 茜草10 五加皮10 广金钱草15 炒麦芽10 干姜 3 救必应15 羌活 6 五倍子 3 鬼球15 炒蔓荆子10 甘草 3 桔梗 6 茜草炭10 细辛 3 鬼针草30 炒没药 6 岗梅根10 桔叶10 秦艽10 五爪龙10 鬼箭羽10 炒牛蒡子10 岗稔根10 菊花 6 秦皮10 稀莶草15 桂枝 6 炒酸枣仁10 甘松10 橘红 6 青黛粉 3 溪黄草15 海风藤15 炒王不留行10 高良姜 6 橘络 6 青风藤15 夏枯草10 海浮石15 炒紫苏子10 藁本10 瞿麦10 青蒿10 仙鹤草15 凌霄花10 车前草15 葛花10 枯矾粉 4 青葙子10 香加皮 6 刘寄奴10 沉香粉 1 蛤壳15 苦参10 青礞石10 仙茅10 六一散15 陈皮 6 功劳叶10 宽筋藤15 青天葵10 香薷10 六月雪15 赤石脂15 钩藤10 昆布10 清半夏 6 香橼 6 龙齿15 赤芍10 狗肝草15 辣蓼10 全蝎 3 小蓟15 龙胆 6 赤小豆15 葛根10 老桑枝10 人参10 小通草 3 龙骨30 褚实子10 枸杞子10 雷公藤10 拳参10 薤白10 龙葵15 川贝母粉 1 谷精草10 雷丸10 忍冬藤15 辛夷 6 桑螵蛸10 茺蔚子10 骨碎补10 荔枝草15 人参叶10 徐长卿10 桑椹10 川贝母粉 3 瓜蒌10 荔枝核10 肉苁蓉10 雄蚕蛾10 桑叶10 川牛膝10 瓜蒌皮10 连翘10 忍冬藤炭10 续断10 桑枝10 穿破石15 贯叶连翘15 莲须10 肉豆蔻10 玄参10 沙苑子10 穿心莲10 瓜蒌仁10 莲子10 肉桂 3 续断炭10 砂仁 3 川芎 6 贯众炭10 莲子心10 蕤仁肉10 旋覆花 6 山慈菇10 刺猬皮10 贯众15 两面针10 桑寄生10 玄参炭10 山豆根10 垂盆草15 广地龙10 灵芝 6 三桠苦10血竭粉 1 血余炭10 寻骨风15 芫荽子 6血见愁10 盐车前子15 鸭跖草15 盐补骨脂10。
中药颗粒调配流程

中药颗粒调配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药颗粒调配流程是中医药制剂的重要环节,其操作规范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配方颗粒目录

袋
245
沙菀子颗粒
0.7g/10g
袋
246
砂仁颗粒
0.5g/3g
袋
247
砂仁颗粒
0.5g/10g
袋
248
山药颗粒
1g/10g
袋
249
山楂颗粒
2.5g/10g
袋
250
山茱萸颗粒
3g/10g
袋
251
射干颗粒
1.7g/10g
袋
252
伸筋草颗粒
0.7g/10g
袋
253
升麻颗粒
0.5g/6g
袋
袋
91
冬瓜皮颗粒
1g/15g
袋
92
冬瓜仁颗粒
0.5g/10g
袋
93
冬葵子颗粒
0.5g/10g
袋
94
豆根颗粒
0.5g/10g
袋
95
独活颗粒
2.5g/10g
袋
96
煅龙骨颗粒
0.8g/10g
袋
97
煅牡蛎颗粒
0.8g/20g
袋
98
煅瓦楞子颗粒
0.5g/15g
袋
99
法半夏颗粒
0.9g/10g
袋
100
防风颗粒
1.3g/10g
袋
235
忍冬藤颗粒
0.7g/5g
袋
236
肉苁蓉颗粒
2.5g/10g
袋
237
肉桂颗粒
0.5g/3g
袋
238
三七颗粒
1.5g/2g
袋
239
桑白皮颗粒
1g/10g
袋
240
JXYBZ-PFKL-白花蛇舌草配方颗粒(一)

JXYBZ-PFKL-白花蛇舌草配方颗粒(一)JXYBZ-PFKL-白花蛇舌草配方颗粒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中药配方,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已经被证明对多种常见疾病有着不同程度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该药配方进行详细介绍。
一、配方的组成JXYBZ-PFKL-白花蛇舌草配方颗粒主要由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木棉花、菟丝子、水蛭草、南星、苍术、白芍、茯苓、陈皮、人参、白术、炙甘草、川芎、灯盏花和大黄等多种中药组成,这些中药分别具有疏风清热、消炎解毒、活血化瘀、补气养血、健脾益气等功效,使得它可以在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方面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二、药效的作用1. 疏风清热:配方中的白花蛇舌草和紫花地丁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多种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2. 活血化瘀:配方中的菟丝子和水蛭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疼痛、调节血液循环,适用于淤血、瘀血、痛经等疾病。
3. 补气养血:配方中的茯苓、人参、白术等药材具有补气养血、强身健体的作用,适用于乏力、贫血、虚弱等疾病。
4. 健脾益气:配方中的苍术和炙甘草等药材具有健脾益气、消除湿困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肠胃功能,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疾病。
三、适用范围JXYBZ-PFKL-白花蛇舌草配方颗粒适用于多种疾病,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痤疮、疮疖、黄褐斑、脚气、淤血症、痛经、宫颈糜烂等。
四、服用方法每日三次,每次3-6克,口服,温水送服。
五、注意事项1. 孕妇,哺乳期和儿童请遵医嘱使用。
2. 对配方中任何一种药材过敏者禁用。
3. 急性症状加重或者未见好转,请及时就医。
总之,JXYBZ-PFKL-白花蛇舌草配方颗粒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配方,它的药效和适用范围广泛,且无明显副作用,可以为广大患者带来及时治疗和缓解疾病的希望。
因此,我们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合理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经典名方之乌药汤

经典名方之乌药汤
经典名方
乌药汤
临床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综合征、慢性盆腔炎、慢性肝炎、乳腺增生、慢性胃炎
等。
当归、甘草
木香各五钱
乌药一两
香附子二两(炒)
《兰室秘藏》
金·李东垣
用中药配方颗粒调配更便捷
END
【特别提醒】中药配方颗粒为处方用药,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
使用,请广大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特效中药方72个

特效中药方72个中药是中国古老而独特的疗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中药方是指以多种中药组合而成的药方,具有特效疗效。
本文将介绍72个特效中药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的疗效和应用。
特效中药方1:四物汤组成:当归10克,熟地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应用: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
特效中药方2:桂枝汤组成: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9克,牡丹皮9克,甘草3克。
功效:温经散寒,止血止痛。
应用:主治寒凝无痛期经、痛经、产后腹痛。
特效中药方3:逍遥散组成:茯苓15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槟榔10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苏子10克,牡蛎10克。
功效:降逆平喘,理气止痛。
应用:主治胃脘疼痛、胸闷、腹胀。
特效中药方4:百草煎组成:山楂15克,蒲公英15克,郁金15克,决明子15克,桔梗10克,甘草5克,黄连5克,川贝母5克,浮萍5克。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应用:主治烦温不思饮食、水肿。
特效中药方5:三七煲鹿尾组成:三七1克,鹿尾血30毫升。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消肿。
应用:主治外伤后疼痛、肿胀,疼痛无碍。
特效中药方6:参芪汤组成:人参10克,黄芪10克。
功效:补气养血。
应用:主治气虚血瘀引起的面黄肌瘦、四肢无力。
特效中药方7:复方丹参片组成:丹参10克,石决明2克,鳖甲5克,山茱萸10克。
功效:活血化瘀,明目强心。
应用:主治心绞痛、视力减退。
特效中药方8:川贝牛黄清心丸组成:川贝母10克,牛黄10克,冰片5克,石菖蒲10克,丁香3克。
功效:清心安神,化痰止咳。
应用:主治心悸、健忘、多梦、咳嗽。
特效中药方9:黄芪蜜糖膏组成:黄芪30克,蜂蜜100克。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益胃。
应用:主治气虚症状,如食欲不振、倦怠乏力。
特效中药方10: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10克,山茱萸10克,山药10克,巴戟天10克,鹿茸10克,肉苁蓉10克。
功效:益肾壮阳。
应用:主治男性性功能障碍、肾虚性阳痿。
中医一附院儿科散剂常用处方,家长们可以收藏一下!

中医一附院儿科散剂常用处方,家长们可以收藏一下!中医一附院院儿科散剂驰誉已久,远近咸知,因服用方便、疗效卓著而广受好评。
今公开部分配方,请有心人收藏。
话不多说,阅后即焚。
1.清热颗粒功能:清热祛暑,镇惊安神主治:暑热烦躁,惊抽不宁,眩晕呕恶,夜寐啼哭组成:琥珀30克,钩藤、紫豆蔻各50克,水飞朱砂80克,柿霜100克,滑石、甘草各150克,薄荷冰10克。
共研极细末,备用。
用量:婴幼儿每次用量为1~3个月0.3克;4~6个月0.6~1克;7~12个月1克;1~2岁1.5克;2~3岁2克;3~4岁2.5克;4~5岁3克;5~6岁4克;6~7岁5克;7~8岁6克。
服法:每日3次水煎服。
6个月以下婴儿可水煎去渣服,6个月以上水煎可连药渣服,少佐白糖为引。
下皆准此。
2.宣消颗粒功能:辛凉解表,宣肺消咳主治:风热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流涕,咳嗽,喉中痰鸣等症。
组成:金银花160克,荆芥穗、杏仁各120克,薄荷叶、苏叶、蝉蜕各80克,山楂、神曲、麦芽各30克,麻黄、番泻叶各15克。
共研极细末。
用量及服法:同“清热颗粒”。
3.清肺颗粒功能:清热宣肺,化痰止咳主治:肺炎发热,咳嗽痰鸣,气喘,鼻翼煽动,烦躁等。
组成:生石膏100克,金银花50克,鱼腥草、杏仁、前胡、北沙参、海蛤粉各30克,川贝20克,橘红10克,木蝴蝶、青黛各5克。
共研极细末。
用量及服法:同“清热颗粒”。
4.葶苈颗粒功能:泻肺祛痰,止咳定喘主治:肺热咳嗽,痰壅实喘,顿咳偏实热者,喉蛾(扁桃体炎),痰核(颈淋巴结炎)组成:葶苈子100克,白僵蚕50克,川贝100克,射干、甘草各50克。
共研极细末。
用量及服法:同“清热颗粒”。
5.银杏颗粒功能:温中散寒,止咳定喘主治:虚寒咳嗽、气喘,咳痰清稀,遇寒加重,伴有呕吐恶心,肺脾两虚久咳不止者。
组成:白果仁、小茴香各200克,麻黄100克,杏仁200克。
共研极细末。
用量及服法:同“清热颗粒”。
6.顿咳颗粒功能:辛温宣肺,化痰止咳主治:风寒咳嗽,日轻夜重,顿咳偏寒者(百日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配方颗粒专家经典处方呼吸系统疾病1.感冒:(1) 感冒初期:主要表现:鼻塞流清涕头痛咽喉不适咳嗽发热恶寒等。
处方:荆芥 1袋薄荷 1袋金银花 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首日加倍,连服3天。
注;荆芥: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
能镇痰、怯风、凉血。
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薄荷: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
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效果显著.三药均具气味芳香,共奏开窍解表,驱邪解毒。
加减:恶风恶寒者,加:防风,咳嗽有清痰者,加:法半夏;发热恶寒者,加:柴胡,发热不恶寒者,加:板蓝根;头痛恶风者,加:羌活,川芎。
(2) 感冒后期:主要表现:咳嗽、吐痰、咽喉不适、头痛处方一:荆芥1袋前胡1袋僵蚕1袋桔梗1袋百部1袋甘草1袋用法:每日一剂,开水泡服,每日两次,首日加倍感冒后期咳嗽(感冒后期反复、久治不愈的咳嗽)处方二:党参 1袋生姜 1袋蜂蜜 30g。
用法:痰多气逆加:化橘红,微喘加:胡桃肉,便秘加:玉竹。
每日一剂,开水泡服,连服3天注:感冒咳嗽虽称之为“小病”,但治疗不当,可以迁延日久,即使治疗得当,有时也易留尾巴,患者偶尔咳几声别无不适,大都不愿继续服药治疗,然而,一旦受一点风寒,咳嗽又起,老人小孩尤其如此.党参生姜蜂蜜三味,用于感冒咳嗽的收尾,十分合适。
生姜散寒止咳,蜂蜜润燥止咳,党参益气补虚.生姜得蜂蜜之润,则温而不燥,蜂蜜得生姜之温,则润而不涩,党参得生姜之温散,则补而不留邪。
2.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主要表现:反复咳嗽,痰多或白黏难咳出,遇风寒加重,咳甚出现喘息,胸闷、气促、水肿等。
属肺阴亏虚,痰湿蕴肺。
治宜:补气养阴,利湿化痰,止咳平喘。
处方:矮地茶 1袋灵芝 1袋红景天 1袋丹参 1袋浙贝母 1袋葶苈子 1袋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加减:喘息减轻,水肿不重者,去:葶苈子,加:陈皮;咳痰不爽者,加:法半夏。
可合三子养亲汤:白芥子、紫苏子、莱服子[功效]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证,症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加减]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
[方义]白芥子除痰,紫苏子行气,莱菔子消食。
然皆行气豁痰之药,气行则火降而痰消矣。
[方解]本方原治老年人中气虚弱,运化不健,水谷精微化为痰,痰壅气逆,肺失肃降,以致食少痰多,咳嗽喘逆等,病急则须治标,故方中选用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
“三子”系均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平。
本方用三种果实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并寓“子以养亲”之意,原书云:“三士人求治其亲,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甚切.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汤,以为甘旨,名三子养亲汤,传梓四方。
"正如吴鹤皋云:“奚痰之有飞霞子此方,为人事亲者设也。
”(《医方考》)故以“三子养亲汤”为名矣。
3。
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处方:荆芥 1袋僵蚕 1袋蝉蜕 1袋桔梗 1袋牛蒡子 1袋土牛膝 1袋岗梅根 1袋甘草 1袋三七 1袋山豆根 1袋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4. 慢性鼻窦炎处方:葛根 1袋连翘 1袋鱼腥草 1袋三七 1袋辛夷 1袋蝉蜕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过敏性鼻炎处方:黄芪 2袋葛根 2袋连翘 1袋鱼腥草 1袋白芷 1袋蝉蜕 1袋防风 1袋辛夷 1袋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1. 冠心病处方:黄芪 1袋三七 1袋丹参 1袋红景天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或阻塞,发生冠脉循环障碍,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三大治疗途径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
由于大多数药物对病变严重的心肌缺血治疗效果有限,而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又不能阻止病人的冠状动脉其他部位发生狭窄,所以这三种治疗不能根治冠心病。
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之功效能兴奋呼吸;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兴奋呼吸;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三七:活血通络化瘀止血止痛消肿补中益气促进造血祛瘀生新抗血栓。
丹参: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动脉血流。
红景天:补中益气增氧化痰平喘活血通络应用:用于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痛等加减:畏寒肢冷加淫羊藿;心博明显加酸枣仁;早博加:苦参,阴虚加:麦冬;心动过缓加:桂枝。
•疗程:4各月1疗程,1至3个疗程。
脑血管栓塞(脑梗)•处方:黄芪 8袋; 当归尾 1袋; 赤芍 1袋;地龙 1袋;川芎 1袋; 红花 1袋;桃仁 1袋。
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及中风后遗症。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君药—-—生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臣药—-—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佐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使药—--地龙∶通经活络。
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本方所治证候,半身不遂,系由气虚血瘀所致。
半身不遂变称中风。
肝主风又主藏血,喜畅达而行疏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为血之帅,本证中风半身不遂,一属中气不足则邪气中之,二属肝血瘀滞经络不畅,气虚血瘀发为半身不遂。
治宜补气活血为法.气虚属脾,故方重用黄芪补中益气为主(气为血帅);血瘀属肝,除风先活血,故配伍当归尾、川芎、桃仁、赤芍、红花入肝,行瘀活血,疏肝祛风;加入地龙活血而通经络。
共成补气活血通络之剂。
中风后遗症处方:黄芪 2袋僵蚕 1袋川芎 1袋全蝎 1袋蜈蚣 1袋三七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血脂高•处方:黄芪 2袋灵芝 1袋三七 1袋山楂 1袋丹参 1袋刺五加 1袋.•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消化系统疾病乙型肝炎•处方:苦参 2袋白花蛇舌草2袋薏苡仁 2袋丹参 1袋茯苓 1袋虎杖 1袋山楂 1袋连翘 1袋郁金 1袋当归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转氨酶升高(五羚丹)•处方:五味子 4袋羚羊角 7袋丹参 2袋.•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用于各种不明原因的转氨酶升高)选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著名中医肝病泰斗——关幼波教授五味子降酶,对无黄疸型、慢性迁延型单项转氨酶升高者的效果持久,对无症状的表面抗原携带者,不伴浊度和絮状试验阳性的降酶作用佳;中医辨证对肾虚者的效果好.对湿重于热、湿热并重,兼有瘀证、黄疸、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明显持续“三阳”者的降酶效果差。
丹参活血祛瘀、安神宁心的作用,羚羊角清泄肝热,平肝息风。
个别患者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慢性结肠炎处方苦参 2袋仙鹤草 2袋三七 1袋白芍 1袋沉香 1袋火炭母 1袋.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亦可用异功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功用】补气健脾,行气化滞.【主治】脾胃气虚兼有气滞的病证,见面色苍白,四肢无力,胸脘胀闷不舒,饮食减少,肠鸣泄泻,或兼有嗳气、呕吐等表现。
现常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属脾虚气滞者。
风湿骨科疾病腰椎间盘突出处方一:三七 1袋杜仲 1袋牛膝 1袋蜈蚣 1袋补骨脂 1袋青风藤 1袋黄精 1袋琥珀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腰椎间盘突出•处方二:白芍 4包甘草 4包三七 1袋山茱萸 1袋红花 1袋牛膝 1袋杜仲 1袋鸡血藤 2袋•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颈椎间盘突出•处方一:葛根 5袋当归 1袋川芎 1袋蜈蚣 1袋白芍 1袋桂枝 1袋甘草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颈椎间盘突出处方二:葛根 5袋当归 1袋川芎 1袋蜈蚣 1袋眩晕者加:天麻白芍肩臂痛者加:姜黄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风湿腰腿病•处方:独活1袋杜仲 1袋牛膝 1袋三七 1袋海风藤 1袋路路通 1袋,过山龙 1袋蜈蚣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肩周炎专用药酒药方:威灵仙5袋制川乌5袋虎杖5袋乳香3袋没药3袋土鳖虫 3袋姜黄3袋木香3袋骨碎补5袋蜈蚣 5袋白酒 2kg用法: 浸泡一天摇匀溶化即服用用量:每次20毫升一天3次主治:肩周炎.上肢疼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处方:蜈蚣 1袋杜仲 1袋三七 1袋丹参 1袋青风藤 1袋地龙 1袋大血藤 1袋补骨脂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痛风治法:化瘀通络, 通便利湿处方:地龙 2袋牡丹皮 2袋秦艽2袋土茯苓 3袋大黄 0。
5~1袋车前草 2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妇产科疾病乳腺小叶增生•处方一:醋柴胡 1袋当归尾 1袋川芎 1袋瓜蒌 1袋赤芍 1袋三七 1袋穿山甲 1袋王不留行1袋露蜂房 1袋•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如有乳汁溢出较甚时,速加炒麦芽2袋•处方二:醋柴胡 1袋当归 1袋赤芍 1袋白芍 1袋僵蚕 1袋炙蜂房 1袋香附子 1袋盐橘核 1袋荔枝核 1袋青皮 1袋陈皮 1袋甘草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乳腺纤维瘤•处方:牡丹皮 1袋栀子 1袋醋柴胡 1袋当归尾 1袋川芎 1袋瓜蒌 1袋赤芍 1袋三七 1袋炒麦芽 1袋穿山甲 1袋王不留行1袋漏芦 1袋•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连服30天。
•二诊:守上方去当归尾,加:漏芦1袋,路路通1袋,天花粉1袋,赤芍改为白芍。
继续服用60天。
子宫肌瘤处方:当归 1袋桃仁 1袋炮山甲 1袋醋莪术 1袋牡丹皮 1袋茯苓 1袋夏枯草 1袋牛膝 1袋三棱 1袋桂枝 1袋王不留行1袋土鳖虫 1袋功效:行气活血,破瘀消癥.适应症:小腹有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经色紫暗、有块。
卵巢囊肿处方:蒲公英 1袋败酱草 1袋赤芍 1袋薏苡仁 1袋苍术 1袋当归 1袋川芎 1袋柴胡 1袋白花蛇舌草1袋香附 1袋野菊花 1袋连翘 1袋益母草 1袋三七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附件炎处方:金刚藤 2袋益母草 1袋连翘 1袋鱼腥草 1袋黄柏 1袋三七 1袋.•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带下1。
脾虚湿盛1)症侯:带下色白或稍兼淡黄,质粘稠,无臭味,绵绵不断,面色晄白或萎黄,神疲肢冷,纳少便溏,舌淡,苔白或腻,脉缓而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