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自考00249国际私法真题

2015年10月自考00249国际私法真题
2015年10月自考00249国际私法真题

绝密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私法试题

课程代码:0024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关于 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的性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关于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的规范

B.冲突规范

C.统一实体规范

D.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规范

2.德国学者萨维尼提出的国际私法学说是

A.既得权说

B.法律关系本座说

C.法则区别说

D.本地法说

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涉外民商事案件中,适用经常住所地法律,自然人有经常居所地不明

的,适用何种法律?

A.其现在居所地

B.与其有最密切联系的住所

C.其原始住所

D.其国籍国的住所

4.国际私法上对外国法人的承认是指

A.认可外国法人为内国法人

B.认可外国法人在内国从事的民事活动

C.认可外国法人在内国有财产豁免权

D.认可外国法人在内国有权从事反对其政府的活动

5. 动产继承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 ,这条冲突规范中的 住所地 在国际私法上称作

A.范围

B.准据法

C.指定原因

D.连结点

6. 亲子间的法律关系,依父之本国法;如无父时,依母之本国法 这一冲突规范是

A.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C.无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

D.有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

7.涉外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依照我国有关规定和司法解释,依何种方式确定?

A.原告住所地法

B.被告住所地法

C.法院地法

D.冲突规范确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准据法

8.对于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识别是解决援用哪一个冲突规范的前提

B.识别主要是一种限制外国法适用的手段

C.识别主要在确定法院管辖权时进行

D.如果两国制订相同的冲突规则,就不会产生识别冲突

9.一国法院依据公共秩序保留拒绝适用外国法后,多数国家取而代之的是

A.当事人的属人法

B.当事人双方选择的法律

C.当事人的住所地法

D.法院地法

10.对某一案件,甲国法院根据本国的冲突规范应适用乙国的法律,而根据乙国的冲突规范应

适用丙国的法律,但根据丙国的冲突规范应适用乙国的法律,最后甲国的法院适用乙国的实体法对案件作出处理三这个适用法律的过程称为

A.包含直接反致的转致

B.转致

C.间接反致

D.完全反致

11.居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对表兄妹因为该州禁止近亲通婚,于是到纽约州结婚,然后

又回到加利福尼亚州居住三后来,男方在该州执行公务时死亡,女方即以死者遗孀的身份在法国(被告住所地)对男方的雇主提起赔偿诉讼三法国法院应当

A.承认女方的遗孀地位,受理赔偿诉讼

B.男女双方的婚姻依纽约州的法律有效,则到处有效

C.当事人规避加利福尼亚州的法律,拒绝承认当事人的婚姻效力,因此驳回诉讼

D.因为当事人的规避行为规避的是外国的法律,应视为有效

12.甲国科恩公司依照乙国法律全额投资设立了方尔同公司,方尔同公司在丙国从事经营活动

中与麦路公司发生纠纷,并被诉到我国法院三我国法院确定方尔同公司的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据的应当是哪国法律?

A.甲国法律

B.乙国法律

C.同时适用甲国法律和乙国法律

D.适用我国法律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私法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249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国际条约中采纳了反致制度的是(B) A.华沙公约 B.关于死者遗产继承的准据法公约 C.联合国国际货物和销售公约实体法公约 D.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2、最早提出“意思自治原则”的是(C) A.萨维尼 B.巴尔特 C.杜摩兰 D.戴西 3、根据1961年《遗嘱处分方式法律冲突公约》第1条规定:不动产遗嘱的有效方式必须符合(A) A.财产所在地法 B.法院地法 C.遗嘱人立遗嘱地法 D.遗嘱人立遗嘱时或死亡时本国法或住所地法 4、《保护文学作品的伯尔尼公约》规定对一般作品的经济权利最低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C) A.25年 B.30年 C.50年 D.55年 5、国际私法要解决的法律冲突,主要是指(A) A.法律的国际冲突 B.法律的区际冲突 C.法律的人际冲突 D.法律的时际冲突 6、英国的既得权说的创立者是(C) A.戚希尔 B.诺思 C.戴西 D.莫里斯 7、租船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未选择法律时,法院或仲裁机构多按国际私法规则而适用旗国法或(A) A.合同缔结地法 B.合同执行地法 C.法院地法 D.租船人营业地法 8、《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我国生效的日期是(D) A.1980年1月1日 B.1981年1月1日 C.1987年1月1日 D.1988年1月1日 9、我国在批准加入海牙《域外送达公约》的决定中,指定的中央机关是指(C) A.公安部 B.外交部 C.司法部 D.最高人民法院 10、在监护问题上,首先从管辖权入手的,即如果其法院对某一涉及监护的案件有管辖权,它便只适用本国法的国家是(C) A.日本 B.泰国 C.英国 D.韩国 11、对于国际私法的性质问题,正确的观点是(B) A.它既是国内法,也是国际法 B.它主要是国内法,但也有国际法的因素 C.它主要是各国的国内法 D.它已发展成了国际法 12、对于涉外工程承包合同,如当事人未选择合同所适用的,一般情况下应适用(A)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斯密和李嘉图是(B)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考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代表人物,绪论01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斯密、李嘉图 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马克思主义是历史时代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成果的升华 D.马克思主义是先天智慧的结晶 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绪论01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2015年1O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私法试卷 (课程代码 00249)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关于“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的性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关于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的规范 B.冲突规范 C.统一实体规范 D.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规范 2.德国学者萨维尼提出的国际私法学说是 A.既得权说 B.法律关系本座说 C. 法则区别说 D.本地法说 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涉外民商事案件中,适用经常住所地法律,自然人有经常居所地不明的,适用何种法律? A.其现在居所地 B.与其有最密切联自考单科包过qq: 18606240系的住所 C. 其原始住所 D.其国籍国的住所 4.国际私法上对外国法人的承认是指 A.认可外国法人为内国法人 B.认可外国法人在内国从事的民事活动 C.认可外国法人在内国有财产豁免权 D.认可外国法人在内国有权从事反对其政府的活动 5.“动产继承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这条冲突规范中的“住所地”在国际私法上称作A.范围 B.准据法 C.指定原因 D.连结点 6.“亲子间的法德关系,依父之本国法;如元父时,依母之本国法”这一冲突规范是 A. 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C.无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 D.有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 7.涉外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依照我国有关规定和司法解释,依何种方式确定? A.原告住所地法 B.被告住所地法 C. 法院地法

2015 年1O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私法试卷 (课程代码00249) 本试卷共6 页,满分l00 分,考试时间l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l 分。共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关于“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的性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关于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的规范B.冲突规范 C.统一实体规范D.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规范 2.德国学者萨维尼提出的国际私法学说是 A.既得权说B.法律关系本座说 C. 法则区别说D.本地法说 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涉外民商事案件中,适用经常住所地法律,自然人有经常居所地不明的,适用何种法律? A.其现在居所地B.与其有最密切联系的住所 C. 其原始住所D.其国籍国的住所 4.国际私法上对外国法人的承认是指 A.认可外国法人为内国法人 B.认可外国法人在内国从事的民事活动 C.认可外国法人在内国有财产豁免权 D.认可外国法人在内国有权从事反对其政府的活动 5.“动产继承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这条冲突规范中的“住所地”在国际私法上称作A.范围B.准据法C.指定原因D.连结点 6.“亲子间的法德关系,依父之本国法;如元父时,依母之本国法”这一冲突规范是 A. 单边冲突规范B.双边冲突规范 C.无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D.有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 7.涉外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依照我国有关规定和司法解释,依何种方式确定? A.原告住所地法 B.被告住所地法 C. 法院地法 D.冲突规范确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准据法 8.对于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识别是解决援用哪一个冲突规范的前提 国际私法试卷第2 页共9页 B.识别主要是一种限制外国法适用的手段 C.识别主要在确定法院管辖权时进行 D.如果两国制订相同的冲突规则,就不会产生识别冲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对世界存在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区分的哲学派别是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哲学上的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世界的统一性 4.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5.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D.物质生产活动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B.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C.前者反映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 9.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说明任何真理都具有B.相对性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实事求是 11.决定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的是 B.物质生产 12.下列范畴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是B.生产关系 13.阶级斗争归根结底是由A.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 14.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A.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 15.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B.价值 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8.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B.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1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C.购买阶段 20.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A.生产过剩 22.超额利润是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23.同股票价格成反比的是A.银行利息率 24.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D.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2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金融资本 26.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物质条件,这主要表现为C.发展社会生产力 27.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A.列宁 28.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充分条件是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9.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30.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B.共产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3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A.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2.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有 B.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C.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D.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3.下列各项表现了意识能动性的有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能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34.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 B.权威人士采纳的就是真理C.少数人坚持的就是真理 D.大家觉得有用的就是真理 35.下列各项中,属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有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36.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37.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依靠的是A.延长工作日C.增加劳动强度 38.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 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C.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私法试卷 (课程代码00249)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国际私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是 A.中国公民李芳和英国公民杰在新加坡缔结的婚姻. B.中国某投资公司在乌拉圭与当地一家公司合资成立企业 C.新加坡公民肯与中国公民李刚进行毒品交易而被拘捕 D.中国某公司与法国人里奇签订一项货物买卖合同 2.国际私法所特有的、最基本的法律规范是 A.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规范 B.冲突规范 C.统一实体规范 D.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规范 3.意大利法则区别说的代表人物是 A.巴托鲁斯 B.杜摩兰 C.胡伯 D.萨维尼 4.“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适用自然人经常居所地法。”这条冲突规范中的系属是 A.宣告失踪 B.宣告死亡 C.自然人经常居所地 D.自然人经常居所地法 5.“父母子女人身、财产关系,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或国籍国法中有利于保护弱者权益的法律。”这是一条 A.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C.重叠适用准据法的冲突规范 D.选择适用准据法的冲突规范 6.识别,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律观点或法律概念,对有关事实的性质作出“定性”或“分类”,把它归入特定的法律范畴,从而确定应援引哪一冲突规范。根据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规定,涉外民事关系的定性,适用 A.法院地法 B.准据法 C.行为地法 D.物之所在地法 7.在反致制度中,最终导致第三国实体法得以适用的是 A.一级反致 B.转致 C.闻接反致 D.双重反致 8.用于解决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方面的法律冲突问题的法律,通常是 A.属人法 B.物之所在地法 C.法院地法 D.旗国法

2015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参考答案 1-5BCDAA 6-10DBDCA 11-15DADDB 16-20CCBDC 21-25ABAAB 26、答:科学内涵 ①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②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③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理论品质 ①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②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特点,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 ③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 ④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27、答: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社会实践不断推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②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③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 28、答: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对这个问题的根本分歧。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历史唯心主义关于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片面夸大极少数英雄人物及其思想、意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列宁指出,以往的历史理论有两个主要缺陷:“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的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历史理论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列宁这段话不仅揭示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而且指出了它长期存在的根源。 29、答:(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的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

全国2018年4月自考考试国际私法试卷 (真题+解析) (课程代码00249)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哪一位学者把有关公共秩序的强行法分为“国内公共秩序法”和“国际公共秩序法”?( C ) A.萨维尼 B.斯托雷 C.布鲁歇 D.巴托鲁斯 2.率先采用国籍作为确定属人法的连接点的是( C ) A.1971年《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 B.1978年《奥地利联邦国际私法法规》 C.1804年法国民法典 D.1896年《德国民法施行法》 3.下列关于识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识别是解决援用哪一冲突规范的前提 B.识别的主要目的是限制外国法的适用 C.识别的依据有法院地说、准据法说、分析法学及比较法学说等 D.识别还包括对冲突规范的解释 4.《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2条规定:“本联盟任何国家的国民,在保护工业产权方面,在本联盟所有其他国家内应享有各该法律现在授予或今后可能授予各该国国民的各种利益。”是一条( C ) A.最惠国待遇制度的规定 B.互惠待遇制度的规定

C.国民待遇制度的规定 D.非歧视待遇制度的规定 5.在中国历史上,下列哪一期间外国人在中国的民事法律地位处于特权时期? ( C ) A.从西汉到明末 B.从明末倭寇及葡萄牙、荷兰的入侵至鸦片战争 C.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D.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6.巴托鲁斯是以下哪种学说的代表人物? ( D ) A.国际礼让说 B.关系本座说 C.既得权说 D.法则区别说 7.关于婚姻形式要件的法律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C ) A.适用婚姻举行地法 B.适用当事人本国法 C.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D.选择适用属人法和行为地法 8.当事人具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籍均为外国国籍时,在确定其本国法时,各国可能的做法不包括( C ) A.以当事人最后取得的国籍优先 B.以当事人住所或惯常居所所在地国国籍优先 C.以当事人最先取得的国籍优先 D.以与当事人有密切联系的国籍优先 9.就国际私法的立法名称来说,l3本称之为( C ) A.民法施行法 B.冲突法 C.法例 D.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 10.属于属人连接点的是( A ) A.住所 B.动产所在地 C.婚姻举行地 D.合同履行地

1、 一、国际私法的定义。 国际私法是以国际民事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以解决和避免法律冲突为中心任务,由规定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之规范、冲突规范、统一实体规范、国际民事诉讼及仲裁程序之规范构成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是实体规范,它规定的是外国人在一国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法律适用规范(冲突规范)是以各国的法律冲突为前提,确定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准据法的法律规范。统一实体规范是直接确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一般表现为条约。国际民事诉讼法是程序规范,是解决涉外民事诉讼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如国际裁判管辖权问题以及外国法院判决得承认和执行的的问题等。 2、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 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是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 国际私法调整的国际民商事关系,也称为跨国民事商事关系或者含有涉外因素的民商事关系。 所谓涉外因素,是指该民商事关系的主体、客体或内容至少有一项涉及外国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外国物或者法律事实发生在本法域外。 凡民事关系的一方或者当事人双方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民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内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为涉外民事关系。 法存在的地域范围为法域,包括一国领域内的其它法域。 3、国际私法的调整方法。 间接调整和直接调整。 间接调整方法,就是在有关的国内法和国际条约中规定某类国际民商事关系应收何种法律支配或者调整,而不是直接规定民商事关系当事人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方法,即通过冲突规范来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他是国际私法的特有调整方法。 直接调整方法,就是在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或者国内法中通过规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实体规范来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方法。 两者之间的关系: (1)两种调整方法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不同。 间接:核心地位(最基本的方法)——冲突规范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答案请私信我或者百度搜自考一点通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其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近代英国哲学 D.近代法国哲学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 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陛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第 1 页

A.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4.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B.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 C.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5.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反映论的根本标志是 A.肯定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B.认为认识过程是纯粹的观念创造 C.肯定思维对存在的决定作用 D.认为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7.“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句话说明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理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感性认识 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实践标准 A.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B.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C.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D.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9.“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 10.“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句话强调的是 A.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C.社会存在根源于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1.在生产关系的诸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产品的分配方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产品的交换方式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2.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首先是一个 A.经济范畴 B.政治范畴 C.文化范畴 D.交往范畴 第 2 页

2001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私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于国际私法的性质问题,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国际私法() A、既是国际法,也是国内法 B、主要是国内法,也有国际法因素 C、是国际法 D、是国内法 2、自法则区别说产生以来,最早以当事人的本国法作为属人法的是() A、1756年《巴伐利亚法典》 B、1794年《普鲁士法典》 C、1804年《法国民法典》 D、1900年《德国民法典》 3、在我国,自西汉到明末,对外国人基本上采取() A、特权制度 B、排外制度 C、平等待遇制度 D、全理待遇制度 4、“婚姻之权利,依当事人各该本国法”,这是一条() A、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C、重叠性冲突规范 D、选择性冲突规范 5、最早提出识别问题的是() A、胡伯和巴丁 B、卡恩和里斯 C、胡伯和里斯 D、卡恩和巴丁 6、自1878年福果案后,法国判例确定了() A、反致制度 B、识别制度 C、公共秩序制度 D、先决问题制度 7、在国际私法中被称为“安全阀”制度的是() A、反致制度 B、识别制度 C、公共秩序制度 D、先决问题制度 8、依我国司法解释的规定,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律为有民事能力,则其民事行为能力的准据法应是() A、我国法律 B、外国人的本国法 C、外国人的住所地法

D、外国人的惯常居住地 9、解放初期,我国对于外国人在华企业国籍的认定,依照() A、复合标准说 B、实际控制说 C、法人住所地说 D、法人设立人国籍说 10、对于本人与代理人的关系,首选应适用() A、本人的属人法 B、代理人的属人法 C、意思自治原则 D、最密切联系原则 11、关于行使票据上权利的行为方式和登记行为方式,一般只适用() A、法院地法 B、行为地法 C、物之所在地法 D、当事人属人法 12、关于破产管理的法律适用,一般认为应适用() A、物之所在地法 B、当事人属人法 C、破产宣告国法 D、意思自治原则 13、《世界版权公约》规定,作品的保护期一般不得少于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 A、15年 B、25年 C、35年 D、50年 14、最早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当事人意思自治作为确定合同准据法首要原则的法律是() A、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 B、1865年的《意大利民法典》 C、1896年的《德国民法施行法》 D、1898年的《日本法例》 15、“合同自体法”学说认为,合同首选适用() A、合同缔结地法律 B、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C、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D、合同当事人双方约定的法律 16、《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只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并且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即() A、双方当事人都是缔约国国民,或营业地都在缔约国境内 B、双方当事人住所都在缔约国境内,或营业地都在缔约国境内 C、双方当事人的惯常居所在缔约国境内,或合同在缔约国境内缔结 D、双方当事人的营业地都在缔约国境内,或根据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的法律 17、国际金融组织和其成员国之间的贷款协议一般适用() A、该组织的有关规定 B、该成员国的有关法律

2007年4月自考国际私法试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 2.A 3.B 4.D 5.A 6.D 7.C 8.D 9.D 10.D 11.B 12.C 13.B 14.A 15.C 16.C 17.D 18.D 19.A 20.B 21.C 22.B 23.B 24.D 25.B 26.B 27.D 28.D 29.A 3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CE 32.ABCD 33.ABDE 34.AD 35.ABCDE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6.国籍是指自然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 国籍积极冲突的解决途径: 一个人同时既具有内国国籍,又具有外国国籍,一般是以内国国籍优先;当事人同时具有的二个或二个以上国籍均为外国国籍时,一般做法为:(1)最后取得的国籍优先;(2)当事人住所地或惯常居所所在地国国籍优先;(3)与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国籍优先; 国籍消极冲突的解决:一般主张以当事人住所所在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如当事人无住所或住所不能确定的,则以其居住地法为其本国法。 37.公共秩序是指法院在依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某一外国法律作准据法时,因其适 用的结果与法院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基本道德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拒绝或排除适用该外国法的一种保留制度。我国《民法通则》第一次全面规定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该条规定:“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工分)此处的“社会公共利益”实际上就是我国法律中的公共秩序。从该条的规定来看,就立法方式而言,它采用的是直接限制外国法适用的立法方式,是一个颇具弹性的自由裁量条款,一般来说,社会公共利益包括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道德的基本观念。从公共秩序的适用来看,应认为援引该条款排除外国法的适用,是一种例外情况,在正常情况下,法院应适用经冲突规范指定的外国法律。 38.(一)协议离婚: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自愿离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二)诉讼离婚:中国法院在受理涉外离婚案件时,采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只要被告 在中国有住所或居所,中国法院就有管辖权,同时,对于被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的离婚

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私法试卷 (课程代码002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行为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不属于涉外民事关系?(C) A.中国自然人王某与中国自然人李某在泰国结婚的行为 B.中国某法人与日本某法人于中国杭州签订合同的行为 C.中国船员于湄公河上被泰国某犯罪团伙谋杀的行为 D.意大利某法人破产向中国某法人进行债权分配的行为 2.2012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9条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援引尚未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效的国际条约的,人民法院(B) A.不能根据该国际条约的内容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但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B.可以根据该国际条约的内容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除外 C.可以根据该国际条约的内容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但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条约已经转化或者需要转化为国内法律的除外 D.不能根据该国际条约的内容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但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条约已经转化或者需要转化为国内法律的除外 3.被喻为近代国际私法之父的学者是(B) A.巴托鲁斯 B.萨维尼 C.戴西 D.莫里斯 4.“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内容,适用被请求保护地法律”,其中“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内容”是该冲突规范的(A) A.范围 B.系属 C.准据法 D.连结点 5.“父母子女人身、财产关系,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其中“共同经常居住地”是该冲突规范的(D) A.范围 B.系属 C.准据法 D.连结点 6.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6条规定,涉外民事关系适用外国法律,该国不同区域实行不同法律的,应该(C) A.适用当事人的住所地法 B.适用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 C.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区域的法律 D.参照适用国际私法规则 7.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6条规定,人格权侵权案件,适用(B) A.侵权行为地法 B.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法 C.当事人共同国籍国法 D.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 8.依据《解决本国法和住所地法冲突公约》的规定,如果当事人的住所地国规定适用当事人本国法,而其本国规定适用住所地法,凡缔约国均应适用(B) A.本国法 B.住所地法 C.经常居所地法 D.居所地法 9.“法律行为的方式适用行为完成地法,也可适用调整行为效力的法律。”上述冲突规范是(C) A.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C.选择适用准据法的冲突规范 D.重叠适用准据法的冲突规范 10.外国法人在自行终止或被法人国籍国解散时,其财产所有权的归属问题适用(B) A.物之所在地法 B.法人属人法 C.法院地法 D.法人住所地法 11.我国《海商法》第271条规定,船舶在光船租赁以前或者光船租赁期间设立船舶抵押权的,适用(B) A.船旗国法律 B.原船舶登记国法律 C.抵押权设立地法律 D.抵押合同签订地法律 12.《伯尔尼公约》规定:- -般作品的经济权利为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C) A.30年 B.40年 C.50年 D.60年 13.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26条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A) A.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B.合同缔结地法律 C.投资者母国法律 D.《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14.关于合同的形式,国际上的一般趋势是(D)

,.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国际私法试题 课程代码:002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已知在国内法中规定冲突规则最早的成文法,欧洲大陆当数() A.1756年的《巴伐利亚法典》 B.公元前18世纪的《汉穆拉比法典》 C.公元653年的唐朝《永徽律》 D.公元565年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离婚之请求,非依夫妇之本国法及法院地法均有离婚之原因者,不得为之”,这是一条()A.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C.选择适用准据法的冲突规范 D.重叠适用准据法的冲突规范 3.对于不当得利应适用的准据法选择,有各种不同的主张,但一般来说,主要应适用()A.法院地法 B.当事人属人法 C.意思自治原则 D.不当得利发生地法 4.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按照有关立法规定,应当适用于() A.合同履行地法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C.法院地法 D.外国法 5.首先提出不动产物权依物之所在地法的法学家是() A.巴托鲁斯 B.达让特莱 C.胡伯 D.萨维尼 6.1804年《法国民法典》第3条第1款规定:“有关警察与公共治安的法律,对于居住于法国境内的居民均有强行力。”这一规定属于公共秩序保留立法中的()

,. A.直接限制的规定方式 B.间接限制的规定方式 C.合并限制的规定方式 D.以上三项均不是 7.在涉外代理中,关于本人和代理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一般应适用的准据法是()A.代理关系成文地法 B.代理人为代理行为地法 C.代理人营业地法 D.当事人自主选择的法律 8.在国际私法上,有学者提出了“侵权行为自体法”学说,它是指对涉外侵权行为应该适用()A.侵权案件双方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 B.与侵权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C.侵权行为地法律 D.侵权案件双方当事人的共同住所地法律 9.我国对外国法院的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采取的办法是() A.看成同我国法院的判决一样,直接由当事人履行 B.重新起诉再作一份判决 C.不经审查直接由我国法院发出执行令 D.经审查后,裁定承认其效力,发出执行令,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10.由付款人购买所在地国的汇票,寄给对方,由对方到受票人处兑现,此种汇付的方式称为()A.电汇 B.信汇 C.票汇 D.托收 11.最早提出识别问题的是() A.胡伯和巴丁 B.卡恩和里斯 C.胡伯和里斯 D.卡恩和巴丁 12.依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死亡的外国人,遗留在我国的无人继承财产,一般适用()A.我国法律 B.当事人的本国法 C.当事人的住所地法 D.国际惯例

国际私法课件【2018年自学考试《国际私法》重点复习资料 【三篇】】 【导语】天空吸引你展翅飞翔,海洋召唤你扬帆启航,高山激励你奋勇攀登,平原等待你信马由缰……出发吧,愿你前程无量,努力备考,考入理想院校!以下是大为大家的《2018年自学考试《国际私法》重点复习资料【三篇】》供您查阅。 篇一 承认或赋予外国人与内国人平等的法律地位,是国际私法得以产生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历史上,外 __民事法律地位曾几经变迁,由在奴隶制时期对外国人采取敌视待遇,经封建时期采取差别待遇,到资本主义时期才采取相互待遇和平等待遇。 国民待遇又称平等待遇,是指所在国应给予外国人以内国公民享有的同等的民事权利地位。 目前,各国还将国民待遇制度通过缔结条约的方法相互赋予对方的法人、商船及产品等。

国民待遇原则最早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追逐全球商业利润而提出 来的。1804年《法国民法典》率先在国内法中作出guo民待遇原则 的规定。它也是WTO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 当今国民待遇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虽仍以互惠为基础,但并不一定以条约和法律上的规定为条件,即被认为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制度。(2)在内国的外国人享有跟内国人同等的权利,而不是同样 的权利。(3)还常通过双边条约或多边条约,把国民待遇原则适用于 船舶遇难施救、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以及民事诉讼方面。 中国在处理外 __民事法律地位问题时,历来对国民待遇原则持肯定态度。 最惠国待遇是指给惠国承担条约义务,将它已经给予或将来给 予第三国(最惠国)的公民或法人的优惠同样给予缔约他方(受惠国) 的自然人或法人。给惠国也称优惠授予国。受惠国是已经或将来有以任一第三国所享有的最优惠待遇为标准而享受优惠待遇的国家。 最惠国待遇制度的作用,在于保证在内国的各外国的公民和法 人之间的民事权利地位的平等。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最显著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保证在内国的外国人之间的民事权利地位平等,而后者是保证在内国的外国人和内国人之间的民事权利地位平等。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专业: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其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近代英国哲学 D.近代法国哲学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 ) 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 A.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5.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 )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B.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 C.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6.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反映论的根本标志是( ) A.肯定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B.认为认识过程是纯粹的观念创造 C.肯定思维对存在的决定作用 D.认为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7.“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句话说明( )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理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感性认识 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实践标准( ) A.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B.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C.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D.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9.“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 10.“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句话强调的是 A.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 C.社会存在根源于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1.在生产关系的诸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产品的分配方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产品的交换方式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2.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首先是一个( ) A.经济范畴 B.政治范畴 C.文化范畴 D.交往范畴 1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人的道德品性 B.人的经济地位 C.人的价值追求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5.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使用价值 B.剩余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2018年l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私法试卷 (课程代码00249)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9世纪,提出法律关系本座说的代表人物是 A.巴托鲁斯 B.萨维尼 C.孟西尼 D.杜摩兰 2.国际私法主要解决的法律冲突是 A.一国内部不同地区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区际法律冲突 B.不同国家之间的刑事法律冲突 C.影响同一涉外民事关系的新旧、前后法律之间的时际法律冲突 D.不同国家之闻的法律冲突 3.中国于l986年1月1日正式成为其成员国的,从事统一私法工作的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是 A.海牙国际私法会议 B.国际法委员会 C.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 D.国际统一私法协会 4.萨维尼在其发表的《现代罗马法体系》中指出 A,凡是物法必须且只能在制定者管辖领域内适用,凡是人法则可以随人之所至而适用于域外 B.必须承认内外国人法律地位的平等和内外国法律的平等 C.在契约关系中应适用当事人自主选择的那一习惯 D.凡居住在其境内的,包括常住的与临时居住的人,都可视为该主权者的臣民5.“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适用自然人经常屠所地法律。”在这条冲突规范中,“自然人经常居所地”在国际私法上被称为 A.连结点 B.范围 C.准据法 D.关联词 6.提出“功熊识勇4说”的学者是 A.德国的拉贝尔 B.法国的巴丁 C.德国的纽豪斯 D.法国的德帕涅 7.不同种族、民族、宗教、部落以及不同阶级的入的法律之间的冲突属于 A.区际法律冲突 B.人际法律冲突 C.时际法律冲突 D.国际法律冲突 8.外国人在内国的民事法律地位,一般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直接加以规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