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研究进展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鉴别诊断
–脑脓肿: • 其他部位脓肿表现 • 有进展、但相对缓慢 • 脑脊液蛋白高 • CT、MRI增强可见特征性脓肿腔
脑脓肿MR表现
T1W
T2W
T1W/C+
脑脓肿坏死区含有大量黏液、细菌、炎性细胞、粘蛋白、细胞碎屑 肉芽肿壁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鉴别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婴幼儿与老人,起病急, 高热,颅高压症状明显,脑膜刺激征,精 神症状,脑脊液病原学。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p207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 致病菌为新型隐球菌、深部真菌、广泛分布 于自然界中;干燥鸽粪是主要传染源。
– 患者多有养鸽史。 – 圆形、卵圆形,菌体为宽厚的荚膜包裹;不
形成菌丝和孢子;出芽生殖。 – 多经由呼吸道感染,血行入脑。 – 免疫力低下时发病: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诊断依据
– 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 低热、头痛 – 脑膜刺激征 – CSF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高,蛋白增高 – CSF墨汁染色阳性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鉴别诊断
– 结核性脑膜炎:常有午后低热、盗汗等结核 中毒症状,多合并肺结核或其他肺外结核, CSF抗酸染色阳性
– 病毒性脑膜炎:亦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 征,但发病急,CSF无糖和氯化物改变,脑 脊液中找不到隐球菌
– 对症及支持治疗 • 颅内压增高可使用脱水剂,防治脑疝形成 • 控制癫痫发作 • 注意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防治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防治压疮 • 脑积水可行侧脑室分流减压术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预后
– 本病常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 未经治疗者平均于6个月死亡
– 但治疗晚将遗留视力减退、颅神经麻痹、精 神障碍等后遗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怎样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该吃什么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怎么治疗?*一、西医化脓性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0年根据1986年五个州和洛杉矶地区的调查认为流感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是最常见的化脓性脑膜炎的感染源,约占45%,其他有肺炎球菌占18%,脑膜炎双球菌14%。
是那一种感染源感染?与年龄及季节有关。
新生儿(1个月)以B族链球菌为主(如缺乳链球菌)。
婴幼儿(1个月至4岁)以流感杆菌为多。
儿童及一般成人则以肺炎球菌及脑膜炎双球菌多些。
治疗第一步是维持血压及纠正休克,并及时给予抗菌药物。
如临床高度怀疑化脓性脑膜炎,不一定等腰穿或等待腰穿的结果,先根据年龄、季节特点针对性地给予抗菌药物,然后根据CSF化验结果调整药物。
应选择较易进入BBB者,一般都采用静脉给药途径,以期有较高的血药浓度。
新生儿首选氨苄青霉素加广谱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cefotaxime)50mg/kg体重,每6小时1次或头孢三嗪(ceftriaxone;菌必治)50~100mg/kg体重,每12小时1次,均静脉给药。
也可以氨苄青霉素加氨基甙类抗菌素,但要警惕听力或前庭功能受到损害。
婴幼儿用广谱头孢菌素或加氯霉素。
儿童及一般成人则静脉每日给予青霉素(儿童30万U/kg体重,成人2000万U,均分为4小时1次)或予头孢菌素(头孢噻肟2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头孢三嗪2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年龄超过50岁成人除头孢菌素外最好再加氨苄青霉素。
对那些有免疫功能受损或神经外科手术后的病人,根据病情可能需要应用或加用头孢他定(ceftazidime;fortum)或万古霉素。
选择头孢菌素时应选择CSF中浓度较高者或炎症时CSF中能达到治疗浓度者。
常用的有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头孢呋肟等。
系统性血管ICD-10的编码分析

系统性血管ICD-10的编码分析摘要:目的:确定系统性血管炎疾病的主导词,给予正确的ICD-10编码。
方法通过解读2012年Chapel Hill新分类,了解系统性血管炎的新命名及新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准确查找主导词进行编码。
结果系统性血管炎疾病以“血管炎”、“动脉炎”结尾的可以按临床表现“血管炎”、“主动脉炎”作主导词进行查找;还可以依据病因作主导词,如狼疮性血管炎可以按“狼疮”查找;如果疾病名称是以人名命名的可以直接查找;还有一些疾病有多个名称,需要转换名称进行查找;除外这几种方法仍无法查到编码时,可以通过进一步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等进行编码。
结论系统性血管炎疾病主导词的选择灵活多变,编码时需要综合考虑。
关键词:系统性血管炎;Chapel Hill分类;ICD-10编码The Analysis of ICD-10 Code To Systemic VasculitisZhang NaThe Secon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116023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leading words for systemic vasculitis,give the correct ICD-10 code. Method Understand the new nam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systemic vasculitis by reading the Chapel Hill classification in 2012,find the leading words to encode accurately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Results Systemic vasculitis with vasculitis or arteritis end,fi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vasculitis or arteritis as leading words . Also make the leading words according to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for example,lupus vasculitiscan be found by lupus. If the disease name is named after a person,find it directly. Some diseases have multiple names that need to be changed to find. Except these methods still can not find the code,need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tiology,path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disease. Conclusion The flexibility of the leading words for systemic vasculitis needs to be taken into coding.Key words Systemic vasculitis;The classification of Chapel Hill;ICD-10 coding 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组以血管的炎症与破坏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异质性疾病,2012年Chaple Hill新分类命名法与1994年的标准相比有了很大的更新,除大、中、小血管炎以外还增加了其他四类血管炎。
系统性血管炎

血管炎诊断中的问题
抗中性粒细胞细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
• ANCA的检测的方法 • ANCA在血管炎诊断中的意义
ANCA的靶抗原
•
• • • • • • • 蛋白水解酶3(Proteinase-3, PR3) 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 弹性蛋白酶(Elastase) 乳铁蛋白(Lactoferria,LF) 组织蛋白酶G(Cathepsin G) 溶酶体(Lysozyme)、 α-烯醇化酶(α-enolase) 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 增 加 痛 透 性 杀 菌 蛋 白 ( Bax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 • 人 溶 酶 体 相 关 膜 蛋 白 2 ( Human lysosomal-asocited membrane protein2,HLAMP2) • 防御素(Defensin)、天青杀素(Azurocidin)
Chapel Hill会议关于系统性血管炎的命名定义
二、中等大小血管的血管炎病
1.结节性多动脉炎 : 中动脉及小动脉的坏死性 炎症,不伴有肾小球肾炎或微小动(arteriole)、 毛细血管(capillary)或微小静脉(venule)炎 症
2.川崎(kawasaki)病 : 累及大、中、小动 脉的血管炎,并伴有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累 及冠状动脉并可累及主动脉及静脉,多发于儿童
ANCA相关疾病
• ANCA经常出现于炎症性肠病(IBD),溃疡 性结肠炎比克隆病常见。抗原靶点是非- PR3和非-MPO的,一些抗原已经报道,如 组织蛋白酶G、乳铁蛋白、弹性溶菌酶和 BPI,但大部分还不明确。 • 其它消化系统疾病(GI)如硬化性胆管炎 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有报道ANCA阳性(多 种非-PR3-ANCA,非-MPO-ANCA)。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整理课件
21
简介
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 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脑膜刺激征、剧烈头痛、
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整理课件
22
病原体
革兰染色阴性的肾形双球菌
普通培养基不易生长,在巧克力或血培养基上 生长良好
人是唯一的天然宿主
对干燥、寒冷、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极敏 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NS infection)
整理课件
1
定义
指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CNS实质、被膜及血 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 病。
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 直接感染 神经干逆行感染
整理课件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颅内脓肿 脊髓局限性感染 颅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结核性脑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毒性脑炎
脑膜炎、脊膜炎或脑脊髓膜炎: 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软膜 脑膜刺激征明显,昏迷发生晚,后遗症少
脑膜脑炎: 脑实质与脑膜合并受累
根据发病情况及病程可分为
急性:<2周 亚急性:2~4周 慢性感染:>4周
整理课件
5
基本临床表现
发热 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颈强直 局限性神经损害体征、病理反射等
脑膜炎奈瑟菌(革兰阴性双球菌):首选头孢曲松或头孢 噻肟,备选方案有青霉素G、氨苄西林、氯霉素、氟喹诺 酮类或氨曲南。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革兰阳性杆菌或球杆菌):首选氨 苄西林+氨基糖苷类,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TMP/SMX或美 罗培南。
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革兰阴性杆菌): 除流感嗜血杆菌外,多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首选三代头孢 菌素,其他可选用头孢吡肟、美罗培南、氟喹诺酮类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经验

病 毒药 、 抗结 核药 , 并 联合 抗生 素应 用 , 甚至再 加 上
糖皮 质 激素 ( 简称 “ 激 素” ) 等一 起使 用 , 结果 即使 有
中 国 神 经 免 疫 学和 神 经病 学 杂志 2 0 1 4年 3月 第 2 1卷 第 2期
C h i n J Ne u r o i mmu n o l & N e u r o l 2 0 1 4 ,V o 1 . 2 1 , No . 2
中枢 神 经 系 统 感 染 性 疾 病 的诊 疗 经 验
状 可 突然 发 生 , 也可 逐 渐缓 慢 出现 , C S F 改 变 甚 至
诊断 ; 而且 常有 一 些 神 经 系统 感 染 , 临床 医生 即使
综 合 了相关 检 查结 果 也 不 能 定 性 而 难 以诊 断 。这 些 感染 性疾 病既 像病 毒感 染 , 却又 似乎 不能 排 除结 核 性感 染 , 因而 导 致 临 床 医生 为 了兼 顾 各 种病 因 , 避 免延误 治 疗 , 在 不 明病 因 的情况 下试 验性 应用 抗
效也 不 能确 定是 什 么 药 起 效 , 而 有 的却 收效 甚 微 , 甚 至反 而加 重 。为此 , 本文 作 者结合 临 床工作 中实 际经 验 , 并复 习 国 内外 相 关 临 床 研 究进 展 , 与 大 家 分享 神经 系统 感染 性疾 病 的诊疗 体会 。
的诊 断方 面有 较 明 显 的诊 断 价 值 , 尤 其 是 磁 转 化 ( ma g n e t i c t r a n s f e r ) MR I影 像 技 术 诊 断 意 义 更
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

Churg-Strauss syndrome
Very rare in China
Eosinophil-rich and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involving the respiratory tract, and necrotizing vasculitis affecting small to medium-sized vessels, and associated with asthma and eosinophilia.
Wegener’s granulomatosis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involving the respiratory tract, and necrotizing vasculitis affecting small to medium-sized vessel.
WG: 89 cases(ACR+Chapel Hill consensus)
➢ pANCA/MPO: 54/ 89 (60.7%) ➢ cANCA/PR3: 34/89 (38.2%)
WG:MPO vs. PR3
➢ Anti-MPO (+) 肾脏慢性病变的程度重
• 细胞新月体较少 • 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更广泛
200
188 177
150 100
138 124
93 80
50 35 41 50
0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认识水平提高 方法学的改进
Xin G, et al. Clin Diagn Lab Immunol. 2004 ;11(3):559-62. Wang Y, et al. Exp Gerontol 2004;39:1401-1405
血管炎简介

血管炎简介血管炎是一组与血管坏死及炎症有关的疾病。
管腔受损引起相应器官或组织的供血不足。
临床表现因受累血管的类型、大小、部位、炎症的病期和病损的特点而异。
多数病因不明,少数病因较明确,如血清病,药物变态反应及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已证实是多种血管炎的病因,近而又发现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均能引起血管炎。
大多数血管炎发病机制与免疫反应有关。
血中可测得免疫复合物说明免疫复合物是引起血管炎的重要机制。
血管炎可以累及体内任何血管,根据浸润细胞的种类与病理特点可分为①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②淋巴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③巨细胞性血管炎;④坏死性血管炎。
这些病变构成了血管腔狭窄或管壁瘤样变,使局部综合组织供血不足。
病理变化还有以下特点:①病变呈节段或局限性改变;②不同抗体阶段的病变和其严重程度往往不一致;③病变有时只涉及管壁一角,因此病理诊断可有一定难度。
分类一原发性血管炎(一)累及大、中、小血管大动脉炎(Takayasu动脉炎)颞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孤立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二)累及中、小血管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Wegener肉芽肿(三)累及小血管显微镜下多动脉炎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紫癜)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四)其他闭塞性血栓性血管病(Buerger病)Cogan综合征白塞病(Behcet病)Kawasaki病二、继发性血管炎感染相关血管炎结缔组织病相关血管炎继发于混合型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恶性肿瘤相关血管炎低补体血症荨麻疹性血管炎器官相同移植后血管炎假性血管炎综合妇产征(粘液性瘤、心内膜炎、Sneddon综合征)血管炎按病因分类有困难,因为多数病因不明,同一病因又可引起几种不同类型血管炎。
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诱发荨麻疹性血管炎、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和典型结节性多动脉炎。
从受累血管的种类、大小、分布以及移植组织学特征来进行等分类也有问题,因为许多血管炎有重叠性,例如Wegener肉芽肿和类风湿方面关节炎所并发的血管炎,均可以出现急性坏死性动脉炎、粒细胞或淋巴细胞性小血管炎及肉芽肿性血管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病因; 诊断; 治疗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性疾病,临床少见,其临床表现以及脑脊液、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1],因此确诊困难,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现就其病因、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综述如下。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pacns是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非感染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累及软脑膜和小血管,原因不明,有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可能是t细胞介导的迟发性过敏反应所致[2]。但也有报道在电镜下发现患者的单核细胞内存在类病毒颗粒或类支原体结构,提示pacns可能由各种感染因素导致血管壁的直接损伤引起。另外,长期吸烟、相关服药史(如烟碱、咖啡因、麻黄碱、避孕药等)也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 2 病理改变 pacns病理组织学改变多样,可以是淋巴细胞性血管炎、纤维素样坏死性血管炎或肉芽肿性血管炎,其中以肉芽肿性血管炎最常见,双侧软脑膜和血管实质可分别或同时受累,单侧少见[3]。典型的肉芽肿性血管炎可见朗汉氏细胞或外来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多动脉炎性结节可见淋巴性坏死。15%的病例表现为非肉芽肿性病变,呈跳跃性损害,常累及脑的中小动脉尤其是镜下才能 看到的微小动脉,受累动脉常为多发性,多灶性或多节段性,受累血管管壁的炎性细胞浸润、渗出以及管腔内血栓形成,尤其是后期血管壁的纤维化可造成血管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的弥漫性或局灶性缺血性损害和出血[4]。以上组织学改变缺乏特异性,也很难与其他继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相鉴别。 3 临床表现 由于本病的病理改变的多样性,所以临床表现也较复杂。该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男性最为多见,儿童少见[5]。临床突出表现为头痛和脑病症状,63%患者有头痛症状,而弥漫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脊髓病变不常见[6]。大多数患者呈亚急性或隐匿性起病,伴有缓解和渐进的过程。由于存在广泛皮层功能障碍,故头痛较弥漫。有的患者主诉轻度不适、低热、肌肉疼痛甚至肌无力,也可有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间断的意识错乱或渐进性痴呆,伴有(或不伴有)行为异常;部分患者出现痫性发作[7];其他症状如卒中、体重下降的发生率为20%~40%。若出现颅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不对称性体征提示大范围的神经功能缺损或慢性脑膜炎。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病程、预后差异很大提示本病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或许是一组相关的综合征。 4 辅助检查 4.1 脑脊液(csf)检查 经病理确诊的患者中有80%~90%的csf检查结果异常,常见的是总蛋白含量增加及白细胞数升高,一些患者可以出现igg合成率增加及寡克隆带[8]。 4.2 影像学检查 4.2.1 ct 1/3~2/3的患者ct可发现异常。由于其敏感性较低,ct仅在不宜进行mri检查时应用,以排除其他疾病尤其是早期的大脑出血。 4.2.2 mri mri检查对pacns的脑部病变较为敏感,为本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无创手段。其mri表现变化多样,通常为累及双侧皮质和深部白质的多发梗死灶,也可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灶,包括胼胝体和内囊,皮质、皮质下和皮髓质交界区以及深部白质内的高信号病灶表示缺血或者梗死;也可为皮质或皮质下的占位性病灶并伴有水肿,类似于原发性肿瘤,但较少见[9]。mri增强扫描显示有的病灶无强化,有的病灶强化后表现多样性,如皮质下不规则条纹状强化,软脑膜强化累及部分脑实质,局灶性皮质带状强化或弥漫性脑实质血管强化[10]。mri发现脑损害只能表明有缺血或炎症,但无诊断特异性。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也有用于本病的报道,但都有各自的局限性。 4.3 血管造影 颅内血管造影术可辅助pacns的诊断。本病脑血管造影可发现局灶性、节段性颅内中小动脉狭窄,典型改变表现为串珠样、代偿性局部血管扩张,前后循环均可累及[9],这些改变不但可以在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中出现,也可见于非炎症性血管病,如高血压性脑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非细菌性心内膜炎、放射性血管病、中枢系统感染以及不同原因引起的大脑血管痉挛, 因此,不具有诊断特异性。血管造影的敏感性与炎症病理变化、血管病变的范围、类型有关,有学者建议可以用血管造影来动态观察本病的治疗情况,血管造影如果发现原有的血管节段性部分或完全的狭窄消失表明病情好转,而治疗后病变固定静止提示可以停用免疫抑制剂。 4.4 脑活检组织学检查 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如果存在无法解释的脑病综合征,持续数天至数周,特别是有局灶脑损害体征、csf蛋白质含量升高和淋巴细胞数增多、头颅mri或血管造影有血管炎的可疑征象时,则应行脑活检。脑活检取材的位置主要选择mri发现异常的部位,标本必须含有软脑膜、皮质和皮质下组织,以避免因病灶的跳跃特性而取样错误。因软脑膜比脑实质更易被累及,因此软脑膜活检比脑实质活检有更高的阳性率,其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为皮质和软脑膜血管透壁或非透壁性炎性细胞浸润,包括肉芽肿性、淋巴细胞性以及急性坏死性血管炎。有时脑活检并未发现血管炎的病理表现,而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周围少许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脑实质的缺血梗死,这可能为病变的血管位于病灶的近心端,病变尚未延伸到表面脑皮质和软脑膜,也可能是活检前曾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取材不足[10]。有报道脑活检阴性而尸检确诊的病例,有学者对脑活检结果分析表明,25%的患者为假阴性,技术难度和病变部位的跳跃性是导致假阴性的主要原因。 5 诊断及鉴别诊断 pacns的诊断尚无统一的标准,其诊断依赖于临床、影像(如mri, 血管造影)、组织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目前临床公认的诊断标准是:(1)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和多灶性神经系统障碍,症状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或首发症状非常严重;(2)血管造影发现多发的动脉节段性狭窄;(3)除外系统性炎性或感染性疾病;(4)软脑膜或脑实质活检证实为炎性反应,无微生物感染、动脉粥样硬化和肿瘤的证据[11-12]。 该病主要应与可逆性血管痉挛综合症鉴别,可逆性血管痉挛综合症为大脑血管的短暂痉挛所致,其症状可与pacns相似,但前者多见于20~40岁女性,起病急,脑脊液检查正常。 6 治疗 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是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病情危急者可静脉注射甲基泼尼松龙,每日1 g,连用3 d,然后口服泼尼松1 mg/(kg·d),连用一月,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直至停用[1]。环磷酰胺是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也较多,故有学者将硫唑嘌呤和氨甲蝶呤作为pacns的一线治疗药物;也有报道经鞘内注射氨甲蝶呤及地塞米松治疗pacns,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还有待于活检确诊患者治疗的证实。抗血小板制剂已被有些研究推荐用于支持治疗,也有学者应用干扰素-α治疗pacns,但疗效有待证实。 7 预后 除了良性血管炎病程呈良性、不一定需积极治疗外,本病多数患者的预后较差,但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可改善pacns的预后[13]。 总之,目前认为pacns是一个临床难题,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诸方面尚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birnbaum j, hellmann d b.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j].arch neurol,2009,66(6):704-709. [2] 王晓玲,曹秉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附1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0,23(6):464-465. [3] ho m g,chai w, vinters h v,et al.unilateral hemispheric 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j].j neurol,2011,258(9):1714-1716. [4] 李现亮,方燕南,任丽,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1):12-15. [5] benseler s m, silverman e, aviv r i,et al.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vasculitis in children[j]. arthritis rheum,2006,54(4):1291-1297. [6] goertz c,wegner c,brück w,et al.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ns with pure spinal cord involvement: a case report[j].j neurol, 2010, 257(10): 1762-1764. [7] yu x l, liu a f, ma l, et al.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 case report[j]. chin med j (engl), 2011,124(17):2782-2785. [8] 赵贺玲,曹秉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0,17(1):74-75. [9] 陈慧敏,洪文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j].现代实用医学,2007,19(3): 195-197. [10] aviv r i, benseler s m, silverman e d,et al.mr imaging and angiography of primary cns vasculitis of childhood[j].am j neuroradiol,2006,27(1):192-199. [11] 姚生,段枫,戚晓昆,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1,18(6):411-414. [12] calabrese l h ,mallek j a. 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report of 8 new case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proposal for diagnostic criteria[j]. medicine (baltimore),1988,67(1):20-39. [13] bhibhatbhan a, katz n r, hudon m,et al. primary angiitis of the spinal cord presenting as a conus mass: long-term remission[j].surg neurol,2006,66(6):622-625.